登陆注册
28897300000016

第16章 海上的风

(一)

1904年的春天乍暖还寒,灰蒙蒙的老上海迎来了徽州少年胡洪骍——他穿着一身蓝呢的夹袍,绛色呢大袖马褂,戴着顶瓜皮小帽子,一个十足的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走在街上,有点胆怯,有点懵懂,也有点好奇,他不知道上海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自然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个土里土气的少年对上海、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时虽然还未进入民国年代,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殖民文化的“洗礼”,上海呈现出一种海派的摩登,一种与世界接轨的气象,一种现代文明的萌芽:宽敞的大马路,双层公共巴士,来往穿梭的汽车,卖报的孩子遍布各个角落,跑马场人声鼎沸,电影院人头攒动,摩天大楼、百货公司里摩肩接踵。报馆里的绅士喝着咖啡、欣赏电影,享受与欧美同步的现代文明;洋房里的老爷四世同堂、妻妾成群,保持着千年不变的古老生活。吃花酒的男人长袍马褂,梳爱司头的女郎身着旗袍——走在马路上举目四望,常常是高跟鞋子与三寸金莲同行,鸦片烟馆与威士忌酒吧同在——中国人仿佛在黑暗中沉睡了数千年,在这个上海的早晨睁开大梦初醒的睡眼。

胡洪骍就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进入了上海滩。这个小乡巴佬当然什么也不懂,他初进入梅溪学堂,上海同学就像看怪物似地看着他。由于他不懂上海话,也不曾正儿八经“开笔”作文章,也从未学过英文和算术,所以学堂老师将他暂列在第五班,差不多是最低级的一个班。这样过了六个星期,机会来了,教《蒙学读本》的老师提到书中一句话:“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老师随口说:“这是《左传》上的话。”

下课后胡洪骍拿着书走到老师面前,有点怯生生地说:“老师,这个‘传曰’是《易经》的《系辞传》,不是《左传》。”老师的脸当下就红了,他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乡巴佬这么厉害,就问:“你读过《易经》?”胡洪骍点点头,老师当即在纸上写了三个字“孝弟说”,然后说:“你写篇文章给我看看。”胡洪骍凑了几百个字交上去,先生看了,就说:“你带上书包跟我来。”胡洪骍拿着书包跟在老师后面,一直走到走廊前面的二班,让他进去上课——这就是说,一天之内,胡洪骍跳过了四个班,成了第二班的学生。

面对同学们惊奇的目光,胡洪骍非常得意,可是这份自得并没有维持太久。当天下午,老师就布置了一篇作文:原日本之所由强。胡洪骍一看题目就慌了,他连日本国在东在西都搞不清楚,“所由强”从何说起呢?既不敢问先生,也不便问同学,他新来乍到,一个也不认识,好在作文几天后才交,他回家问二哥。二哥在上海生活多年,思想慢慢变得激进,听他一说,就给他一篮子新书:邹容的《革命军》、严复的《天演论》、梁启超的《新民论》与《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些醒世之作对胡洪骍来说有石破天惊之感,全新塑造了正在成长蜕变中的和他同时代那些忧国忧民之士。当时的中国屡战屡败,庚子辛丑大耻辱后,严复的“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几乎是当头棒喝,“物竞天择”强烈刺激着中国人的自尊心,“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成了报刊热点与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胡洪骍成了严复的铁杆信徒,当然还有梁启超,《新民论》被他几乎当成“圣旨”,甚至将书中一段话抄录于案:

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在上海日日读报,读书,少年胡洪骍一天天长大,他长成了一个全新的人,他不能忍受陈腐没落的制度,甚至不能忍受胡洪骍这个名字。有天早晨起床后他一直想一个新名字,想了一大串总以为不太合适,就对二哥说:“我想重新换一个名字,名字中间有个‘表’字,你帮我想一个。”二哥正在洗脸,他拧干毛巾擦净了脸,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适者’的‘适’我看很好,希望你将来能适应这个社会,接受社会的选择。”胡洪骍笑起来:“很好,你叫绍之,三哥叫振之,干脆我就叫适之吧。”二哥走到床前,说:

“好,胡适之,现在请你马上起床,跟我到四马路去买书,二哥相信你,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定能成为中华之栋梁之材。”

初入上海滩,胡洪骍改名胡适之,后简称胡适

改名之后,胡适之选择了一所全新的学校就读。在上海滩欧风美雨滋润下,他剪辫子、写匿名信抗议袁世凯,不满封建专制的制度,拒绝参加官方举办的各种比赛。此时的上海作为中国文化的桥头堡正进入一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时代,而徽州少年胡适之也迅速长大成人,他有深厚的传统根基,知道中国的病根在哪里,又吸收了现代的科学、民主的思想理念,很清楚世界上好的思想在哪里,他后来说:“我相信中国之外还有很高等的民族,很高等的文化。”这个时候,他对自己的人生、对中国的未来,已经有了全新的主张。

(二)

上海开埠后,市井开化市场繁荣,市民的生活发生极大变化,对新闻的需求十分强烈,一种全新的现代传媒、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报纸便开始出现,第一份报纸《字林西报》于 1850年在上海滩诞生。不客气地说,中国新闻业就是洋人“小赤佬”开创的。胡适之进入上海时,上海报业已进入全盛时期,各类新闻报、市民报、英文报层出不穷。他后来回忆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主持了一家报纸,他的事业开始进入起步阶段。

这家报纸叫《竞业旬报》,是几个学生自己办的报纸,胡适之先是撰稿,后做编辑,最后做主编,一份报纸从新闻到言论再到小说连载,几乎全是他一人操作。他把一些新见解新主张全部融入到这份报纸中,不论言论如何激烈新锐,竟从来没有人干涉他,不起眼的小报却给了胡适之一个发表观念、整理思想的极好机会,白话文的写作也得到了长足的锻炼。这一时期各地竞相创办俗话报,《中国白话日报》、《杭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潮州白话报》、《国民白话日报》,胡适之每报必看,白话的阅读与写作对他来说不但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让他从文字层面对中国文化进行改良,从而在不久的将来那个文化大风暴中成为一代开山之祖。

一个人的成长是循序渐进、回环反

复的,胡适之亦是如此。一个青春期少年,长期生活在上海这样的花花世界,身边又聚集着一群追慕风流的浪漫才子,精神迷失似乎是必然的,更何况国家的、家庭的、人生的内外交困也让他无所适从。他第一次站到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因为学潮,胡适之在中国公学与中国新公学都没有毕业,而徽州老家的经济状况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流落社会的胡适之身无分文,眼看着母亲就要靠他供养,他却连自己也养不活,做了一阵子教师又失业在家,最后完全成了一个“海漂”,连一张正式文凭也没有,和几个同学租住在老弄堂里,整天无所事事,不是逛窑子就是吃花酒,也没什么钱,却几个人合股凑份子打一场牌,昏天黑地地沉迷于声色犬马。

那天晚上是阳历年底,胡适之懒懒地睡在出租屋不想动弹,有朋友来叫他去妓女花瑞英家打“茶围”。胡适之本来不想出门,一听是花瑞英,他劲头就上来了,去年在朋友家偶遇花瑞英,是个娇小玲珑艳而不俗的美少女,虽身为妓女,却未曾在四马路挂牌。对胡适主编的《竞业旬报》

于挂牌妓女胡适之向来没有好感,这个花瑞英举止娴静,令适之一见就生出爱慕之心,回家之后竟然夜夜思念。现在又将见到花瑞英,他十分兴奋,当即与朋友来到花瑞英家。此时几个好友已围桌而坐等待他们,胡适之进来,一个朋友当即将他拉到僻静一角,悄悄说:“你今夜必得留宿花家。”胡适之好奇地问:“为何独要我留宿?”朋友说:“刚才你没来时,花小姐已对你情有独钟,如此妙人儿,你岂可能做负心郎、薄情汉?兄弟,好戏就看你的了。”胡适之心跳如蛙,这个晚上一行人烂醉如泥,天方亮时才归。

胡适之自此三天一小醉,四天一大醉,今夜花瑞英家,明晚陈彩玉家,青楼一条街让他从头逛到尾。有时疯劲上来,一帮人半夜三更睡不着,又来到陈彩玉家,陈彩玉已睡觉,不忍心让这班先生斯文扫地,支牌桌做夜宵,只图先生们高兴。胡适之来者不拒,夜夜成花下醉鬼,终于酿出一桩大事:

那日他和几个朋友到堂子里吃花酒,酒后又到陈彩玉家打茶围,外面雨下得越来越大,几个朋友都要在此留宿。因为胡适之有事,就叫了黄包车先走了。一出门遇上冷雨,他顿时烂醉如泥不省人事,醒来时才发现,原来他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自己的一件袍子湿透了,盖在身上。他很奇怪,自己怎么会在水泥地上睡着了?睁开眼四下张望,这才大吃一惊,这是一间又小又臭的房间,地上坐满了蓬头垢面的人,外面还不时传来皮鞋落地咚咚咚的声音。胡适之一骨碌坐起来,对身边的人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人大笑起来:“什么地方?外国旅馆。”他站起来一看,看到铁栅门,而自己身上全是污泥,一只皮鞋也不见了。这时人家才告诉他:“这里是巡捕房。”

胡适之奇怪了:“我怎么会到这里来了?”听到说话声,进来一个巡捕,对他说:“怎么进来的?你昨夜喝醉了酒,打伤了我们兄弟,就是这样进来的。”胡适之大吃一惊,巡捕说:“我们在大雨里碰到你,你在唱戏,唱歌,手里拿着一只皮鞋一边走一边敲打墙壁,我们听到声音拿灯去照,你张口便骂‘外国奴才’,然后用皮鞋打人,我们手里有灯,不好还手,你打伤了好几人,与我们巡捕在地上滚打——”胡适之看看身上,突然醒悟过来,原来他一上黄包车就睡着了,车夫听到鼾声就起了坏心,偷了他的钱,还将他身上一件缎子马褂给剥下来,然后将他扔在马路上。雨水浇醒了胡适之,鞋子脱了就拿在手里当玩具。

次日朋友来写了保单、交了罚款将他领回到住处,胡适之在床上呆坐了很长很长时间,他后来在书中写道:“那天我在镜子里看见我脸上的伤痕和浑身的泥湿,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想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心里百分懊悔,觉得对不住我的慈母——我那在家乡时时刻刻悬念着我、期望着我的慈母!我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我已经过了一次精神危机。”

(三)

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胡适之举棋不定,那一段日子实在难熬,整日在租住的房里唉声叹气。有一天朋友许怡荪来看他,突然说:“你一向聪明过人,为何不去考一考‘庚款’官费留美生?以你的学业,应该有很大把握。”几句话说得胡适之眼睛一亮:是啊,这样胡混下去,出路在哪里呀?去美国留学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胡适之一开始有点兴奋,但很快面露难色:“怡荪,你不知道,我现在有很多难处。”许怡荪说:“有难处你说出来,我或许可以为你帮点小忙。”胡适之说:“母亲在徽州,急需要我供养,这是一。二是我还欠下一笔债务要偿还,这也是拖延不得。第三呢,我现在手头分文皆无,我想到北平去苦读迎考,手边不能没有一些钱。”许怡荪听了点点头,说:“这个你放心,我可以帮你解决一部分。”

后来许怡荪与徽州族人程松堂都帮助了胡适之,程松堂说:“你尽管放心去考,旅费和寄到徽州养母费用我帮你解决,现在你暂时不要想别的,一心一意考好。”胡适之十分感动,来到北平后洗心革面闭门读书,两个月后参加了“庚款”官费留美考试。就在试卷上,他郑重地写下了“胡适”二字。

考试结束后,胡适如热锅上的蚂蚁,那时候正值七月,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到处热浪滚滚,他在北平坐立不安。如果考不中官费留美生,接下来怎么办?连个像样的文凭都没有,母亲在徽州倚门翘望,等待着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可他一事无成事小,连个像样的职业也没有,这如何向母亲大人交待?如何向江村那个小脚姑娘江冬秀交待?她也在翘首期待他早日归乡完婚。胡适越想越急躁,这天傍晚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说揭榜了,他心头一阵狂跳,当即叫了一辆人力车来到张榜公布的地点——史家胡同,果然那里贴着两张大红榜单。他觉得自己考得不好,就从榜尾看起。一边看,一边汗水滚滚而下。一张榜单看完了,却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十分失望。看到榜首才发现原来是一张“备取榜”。他换了另一张榜还是从末尾看起,终于看到他的名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取下眼镜擦擦汗水再凑近了仔细一看,傻了,原来是“胡达”不是胡适。他心头一片冰凉,再往上看,一眼就看到“胡适”二字。他细细看了两眼,确定是胡适,才不声不响地退回到人力车上,原路返回。

1910年 9月,二期“庚款”留美学生抵达纽约。对胡适来说,从上海到海上,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美国民主、自由之文化精神与古老国度的文明传统激烈碰撞,一代全新的民国文化人正在脱颖而出,他们将主宰着中国人的精神之舵。对历史来说,这是一种必然,对个人来说,却常常由多种偶然的因素促成——偶然之中也包含着一种必然吧。其实胡适初入康奈尔大学就读的是农学院,刚开始的时候他对美国的新奇大过对学业的重视。一年时间一晃而过,他突然发现,在科学与民主的美国,自己却天天与玉米、土豆打交道,实在太可惜了,也与他的兴趣相差太远。但是如果改专业他又庚款官费留美生集体合影,站立者二排左一为胡适有点矛盾——“庚款”留美生虽然是官费,但是每专业的官费津贴并不一致,农学院补贴最高,每月高达 80美元,而康大的文学院每生补助只有 35元。按规定,他一次应该交纳 4个学期的学费,他是穷学生,一直在借钱赡养徽州老娘,哪里去弄钱?

就在胡适痛苦不安中,中华民国成立了,20世纪初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出现共和曙光,引得美国人民对中国兴趣倍增。在康大,会用英语演说的学生备受欢迎,被邀请到各处进行巡回演说,胡适也参与其中,到处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徽州的传统文化根基和上海的现代文明理念,构成了胡适解剖中国的文化坐标,他的演说总是别具说服力,当然更打动人心,很快他就成为康大一个知名学生。随着被邀请的增多,胡适感到,要想有系统又合乎逻辑的陈述观点以及照顾到文化底蕴与文明承传,他要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从哪里寻找精神养料,那应该是一个贯穿他一生的精神追求。而眼下迫切要做的,就是弃农从文。

(四)

一进入美国,胡适马上成了美国文化的狂热爱好者,那一年正好是美国大选年,各政党的政治集会遍地开花,美国民众也积极参出国留学时,胡适拍照留念

与,热情高涨。胡适先是十分吃惊,继而全身心投入,佩戴着一枚象征着支持老罗斯福的大角野牛襟章,兴奋得跑来跑去。老罗斯福是从共和党分裂出来的第三党进步党党首,他的一系列言论深入人心,胡适对他欣赏加崇拜,凡他的演讲只要有时间,必定去参加。有一次参加罗斯福的集会让胡适终生难忘。那次罗斯福的演讲是支持进步党候选人欧斯克·史特朗竞选纽约州长。罗斯福的演讲一如既往激情四溢,就在胡适和众多选民听得如醉如痴时,忽然不远处一声枪响,罗斯福身体歪了一下——人群马上骚动起来,原来罗斯福遭到了刺客枪击。胡适脸色一阵苍白,这时候只见罗斯福手捂伤口面不改色地抬起头来:“还有几句,让我说完。”下面一时掌声雷动,胡适感动不已,油然而生出对罗斯福的崇高敬意。

胡适后来说:“这次大选是我所参加过的毕生难忘的政治集会之一。”四年后的 1916年,美国再一次迎来大选年,胡适则全力支持民主党的威尔逊,为他当选总统而兴奋得彻夜不眠。胡适晚年回忆说:“我对美国政治的兴趣和我对美国政制的研究,以及我学生时代所目睹的两次美国大选,对我后来对中国政制和政府的关心,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胡适的人生选择上,继当初的弃农从文后,胡适在留美的第五个年头再一次作出重大选择:由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哲学大师杜威攻读哲学博士——那时的哥伦比亚大学一流学者多如过江之鲫,教授阵容强大,胡适置身其间如鱼得水。他晚年在《四十自述》中说:“杜威教授当然更是对我有终身影响的学者之一,对我其后一生的文化生命既然有决定性的影响,我也难于作详细的叙述。我的思想受两个人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先生,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怎样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持证的假设,教我处处顾到思想的结果。”

那时候胡适向往纽约河边大道——因为杜威先生的家就在那条街上,后来胡适经常出现在那个叫西 116街南角的地方,这是杜威的家。他每星期必来一次,参加杜威夫人主持的“星期三下午家庭招待会”。每次来聚会胡适都满怀好奇,他喜欢如此近距离地走进一个美国人的家庭,在这里他能看到一些在纽约文化圈里阴阳怪气光怪陆离的现象,那些长发男子和短发女子,他不太能理解他们,但是他学会了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他们。

在美国的几年使胡适脱胎换骨,他迫切想将这里先进的科学文化介绍到中国去,改变腐朽、没落的国家。在他看来,只有打开国门兼收并蓄,这个民族才会强大,才会有全新的未来。其实他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将都德、莫泊桑等海外名家名作介绍到中国来。后来任职于北京大学,便将恩师杜威邀请到中国来讲学。杜威来华前,胡适主持出版了杜威讲稿《哲学之重建》,又在《新青年》等热点杂志上发表了《实验主义》、《论杜威思想》等文章,为哲学大师杜威的门徒——胡适

杜威来华作理论宣传。杜威在华的两年多时间里,胡适主持了多次演讲并兼作翻译。既让美国文化深入中国人心,又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让全国万千学子认识了他这个新文化的风云人物。后来胡适干脆自己也作演讲,在山西大学那一次他演讲的题目是《娘子关外的新潮流》,竟然吸引了无数山西大学生转学到北京大学,就是为了追慕胡适。赵元任的未婚妻杨步伟后来对胡适说:“去听讲都是为瞻你漂亮的丰采而去的,我并不懂得什么哲学。”

大洋上的海风吹醒了胡适有点昏冥迂腐的头脑,美国的精神一滴一点融进他的骨子里,中国走到了一个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民族传统的根基,美国文化的坐标,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诞生了学者胡适,一代大师终于迎来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

国外留学生宿舍,胡适在与同学下棋

同类推荐
  • 子夜惊魂

    子夜惊魂

    每日一集鬼故事一个含冤而死的厉鬼,误闯仙洞,盗取了一仙者修炼多年的还魂丹,自己尸首虽早已不复存在,无法还阳,但自从偷吃此仙丹后,功力倍增,鬼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阎罗、法师都奈何不了他。她将用自己的生存之道,掌控鬼界幽灵······
  • 杏华门外十三里

    杏华门外十三里

    明月别枝惊鹊,一把斧头甩了过来。清风半夜鸣蝉,别藏了知道是你。稻花香里说丰年,破烦饿了一天……
  • 余与于

    余与于

    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一位名将的成长道路,一段铁血的战争历程,一个国家的兴亡过程。一个人“余”另一个人。
  • 六十载烽烟燃遍

    六十载烽烟燃遍

    六十年风雨,六十年兴衰。本书主要叙述的是刘宋政权从宋武帝刘裕早年至宋顺帝刘准退位的若干史事以及刘宋历代君主的执政政策。我想,任何一个朝代自然都有它的两面性,刘宋也不例外。无论是扬善讳恶,还是扬恶讳善,其都是有失偏颇的。在这本书中,我希望能够对于刘宋的种种做出一个尽量客观的评价,不至于过誉,也不至于过贬。当然了,终刘宋一朝,其中有争议的部分也是极多的,我在本书中陈述的观点也是我个人参考部分学者观点得出的结论,并非学术界统一观点,是非如何,诸位自断。
  • 擎蜀

    擎蜀

    特种兵林燃执行任务中不幸被陨石吸入时空,穿越至东汉末年,附身于良将关平之身!陨石崩碎时迸发出神秘力量,竟赋予了林燃左臂四倍于自身的绝世神力!逆天左臂能否助他与汉末群英竞风流!?豺狼虎豹鹰!控禽驭兽之术?袖藏百万兵!撒豆符兵之术?吕布!华雄!颜良!典韦!陨落武将复生?赤兔!乌骓!的卢!绝影!绝世神驹化龙?卫蜀保刘!逆天改命?事魏拥晋!顺应天意?招兵买马!逐鹿天下?看林燃如何抉择!一些尽在——擎蜀!
热门推荐
  • 洁暇月

    洁暇月

    我曾最漠视世间的情感,如今却把情字放在心头,却阴差阳错无法当初。命运挫折玩弄着一切的一切,来自炼狱的魔族,无敌也会寂寞么?原来,你也是受伤者……笑的原因是,痛过便不会在哭。〔本书作品与其他科类不同,注重情感上的塑造,希望读者阅读之时,能够细细体会其中。〕
  • 斗罗之神兽斗罗

    斗罗之神兽斗罗

    王涛:我穿越了!一年后王涛:哥厉害了!十年后王涛:社会你涛哥,人狠话特多!一本被魔改的斗罗大陆小说
  • 小甜叔

    小甜叔

    我住在经济落后的乡村我是被抛弃的孩子听爸爸妈妈说是小叔打猪草时听到我的哭声捡回了我。我是为什么会被丢掉呢?在这个家会过得怎么样呢?
  • 一纸合约,一年之约

    一纸合约,一年之约

    (友情提示:本书会让你哭,让你笑,让你为之,心跳!所以看前请各位看官自行携带好纸巾)4月一日,愚人节。婚礼当晚,萧雪儿躺在林豪怀里。“小雪雪,此刻的你最想感谢上苍什么?”。“感谢上苍让我制作了这个”萧雪儿说着从身上掏出了一纸合约。“你呢?小豪豪,你最感谢什么呢?”。“我最感谢上苍让我在两年前的愚人节那天有幸遇见你,真想陪你度过以后的每一个愚人节,可是。”林豪说到这眼光黯淡了下去。“相信我,会的,我们会一起度过以后的每一个愚人节的”萧雪儿握着林豪的手紧了紧,坚定道。“嗯,我相信你,我也会一直陪着你直到生命的尽头”。黑夜中,两双紧握的手在星空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坚定!
  • 穿越萌学园之守护夸克星

    穿越萌学园之守护夸克星

    一个生活在蓝色地球的人,偶然穿越进了夸克星,并发誓要守护好夸克星,守护好自己在乎的人。
  • 刀剑神域二三事

    刀剑神域二三事

    主角凌风是个电竞高手和动漫爱好者,一次意外过后来到了刀剑神域的世界,然后开始了他”普通“的冒险
  • 冰火圣王

    冰火圣王

    这里没有魔法和斗气,有的只是对武学的痴迷。冰火岛张氏家传武学《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两功不可同练。九阳部落少年张三儿,偶得乾坤大挪移功法,练成挪移神体,终将两种神功合练,而成九阴九阳冰火九重功!从此无敌于冰火岛,当他踏上东胜大陆那一刻,却又面临着无数考验。转阴阳,逆乾坤,绝冰火,化神体,成圣王。冰火少年无敌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在一起的旅程

    在一起的旅程

    老爸,老妈许久不见,你们是否还好,现在的我正在异世界生活,是的你们的女儿我穿越了,当然我并没有穿越到什么大朝代去做什么三宫六院的妃子玩宫斗什么的真是对不住啊,反正老天也知道你们女儿也就这种程度了。然而这次真的是别的世界。啊请母亲大人大可放心,我现在的生活并不像你宫廷穿越局里的那般勾心斗角,步步惊心,我平时也就是杀杀炎龙啊,打打海妖啦,灭灭魔王呀,偶尔拯救拯救世界之类的......啊,不多说了,启程时间到了,我的伙伴们都在等我了。总之,我过得很好,一日三餐准时,也有不错的收入,还得到了很多值得交心的伙伴,你们的女儿在这过的很充实。其他的事等以后有机会再和你们说吧,望双亲勿念!爱你们的女儿!!!启
  • 无忧真经

    无忧真经

    百岁老学究“庄三”一口气没喘过来就到异界了,不由问:这是借尸还魂了?大悦城中郦府重生,咋就成童养婿了,悲呼:小子无能,改名换姓啊!一本《无忧真经》,一个琴魔传承,拉开了故事序幕。且看大悦城中的文化风云,再听雨楼上的桃色国香。这是一个求无忧,却淡然的悠然故事,轻轻松松、欢欢乐乐,客官们且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