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27800000002

第2章 炼丹家的偶然发现——战国时期至今火药的发明与改良

如果说火药的发明是源于长生不老,你一定会以为是天方夜谭,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古时的那些幻想“得道成仙”的帝王将相们常常令术士炼制“灵丹妙药”,而这些尽职的化学家在炼丹过程中虽没有炼成仙丹,却发明了火药,而且由于火药的独特作用,它很快就闻名于世,成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1)中国方士发明火药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相当发达。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能制造出造型复杂、美观大方的大型青铜器皿了。春秋中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到了春秋末年,铁制的农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药物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那种炼制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丹术在古代被称为“方术”,从事炼丹的炼丹家则被称为“方士”,后来被称为“道士”或“丹家”。

虽然这些炼丹家始终未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但是在一次次冶炼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这些炼丹家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不少作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把他们称为古代的化学家更为合适。在这些方士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少君、魏伯阳、刘安、葛洪等。正是这些炼丹家的工作,才发现了火药。

现在我们知道,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为木炭、硫磺和硝石。

硫磺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作石硫黄、留黄、硫黄等。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后,就已在湖南的郴县发现了大量的硫磺矿。此后在我国北方、南方也多次发现大型硫磺矿。我国古籍中最早提到“硫黄”的是《淮南子》一书(公元前150年前后)。这说明在当时古人对硫磺已有认识。在西汉末年问世的我国第一本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把石硫黄归入“中品药”的第三种,可见当时硫磺已被广泛用于入药。

硝石是黑色火药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受热能产生氧气,有很强的助燃作用。火药爆炸力的大小主要根据含硝量的多少来决定。最迟在公元前后,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硝,并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实践中慢慢发现硝石有消除积热和淤血等医疗作用,便将它入药。《神农本草经》把硝石列入“上品药”的第六种。古代的炼丹家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石作为主要的氧化剂和溶剂。公元500年左右的炼丹家陶弘景就指出硝石有“强烧之,紫青烟起”的现象。

唐朝初年,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炼过丹药。在他所写的《丹经》一书中,有一种“伏硫磺法”,记载着类似火药的方子。

由于这种伏硫磺法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燃烧,烧伤炼丹者的手和脸,甚至烧掉炼丹房,因此古人明白了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极易猛烈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制作时必须十分当心。

经过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炼丹家们从最初的恐惧中逐渐认识到:硫磺、硝石和木炭,如按一定比例配制,可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火药”。

(2)火药的早期运用

火药虽是由炼丹家发明的,但炼丹家的本意是为了制作药物,他们并不希望它有强大的爆炸力和破坏力。可是当火药的配方一旦为军事家们所知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明白,用火药制成的武器一定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于是军事家们不断探索研制,强化它的毒性、燃烧力和爆炸力。火药发明后,引起了武器制造的重大改革,逐渐由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火器时代。

唐朝末年,火药已开始用于军事目的,配制也更趋科学化。用硝石(硝酸钾)75%、硫磺15%、炭粉10%就可制成威力强大的火药。宋朝有个叫路振的人,他所著的《九国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哀帝时(公元904~906年),郑瑶攻打豫章(现在的江西南昌),他命令兵士“发机飞火”,烧了龙沙门。据解释,飞火是火炮一类的东西,是用火药制造的燃烧性武器。可见,当时火药已开始用于战争。

到了北宋,火药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北宋初年开封设有“广备攻城作”(兵工厂),其中有专门生产火药的车间(火药窑子作)。它以火药为原料生产作战用的“烟球”、蒺藜火球和火炮等。火药配料除硝石、硫磺、炭粉外,还有油蜡、沥青、干漆、松香、黄丹、铅粉等。到了宋朝,人们发明了更多种类的火药武器,从最初的燃烧型火药武器逐渐过渡到威力更大的爆炸型火药武器。

1132年,南宋的军事家陈规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又发明了一种管状的射击性武器——火枪。这种火枪是用长竹竿做的,竹竿里面装满火药。打仗时由两个人抬着,点着了火发射出去。火枪的发明,可以说是火器史上的又一个新起点。

火药除了用于战争外,还可用于生活、生产。据《武林旧事》、《梦粱录》、《事林广记》等书记载,在南宋、元朝时,人们已经用火药制造焰火,以燃放焰火的形式来欢庆节日。火药性能和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古代人民利用它来开山、破土、采矿、筑路等,使其在生产劳动与和平建设中发挥威力。

早在唐代,我国与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通过海上的贸易,往来就十分频繁。就在这时,硝随同医药和炼丹术由我国传出。但那时人们仅知道用硝来炼金、治病和做玻璃。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一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缴获了包括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在内的火药武器,从而掌握了火药的制造和使用。他们把火药称之为“中国雪”,用火药推动的弩箭也被称作“中国箭”。

西欧直到文艺复兴后,英国人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得到了火药的配方,比我国要落后数百年之久。但重要的是火药主要是通过战争西传的,因此欧洲人把火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相传,在欧洲第一个成功地制造出具有爆破力火药的是著名学者罗杰尔·培根,也有的说是晚于培根100年的德国人贝鲁特尔德·施韦策。不过有人对培根的全部著作作了查对后,发现只有一处提到了用火药:“我们以小孩玩具为例吧。世界上有许多地方制造像拇指大的一种东西;东西虽小,但由于其中有一种属于盐类的叫作‘硝’的东西,因此能够爆炸。当硝爆炸时,这个用羊皮纸制的小东西发出可怕的声音,比疾雷还响;所闪的光比随雷而来的闪电还强。”至于鲁特尔德·施韦策,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的贝鲁特尔德·尼克尔(即黑人贝鲁特尔德),也有人认为他与培根同是方济各会派修士,但他的存在与否,是很令人怀疑的。尽管如此,火药的使用与改良仍在欧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真正使火药的威力得到爆发的是在19世纪。1814年,人们发明了雷管。它能在火药起爆的一瞬间,产生高温的火焰和硝酸银,使得以前所使用的点火器和打火石以及含有硝石的导火绳、缓慢传导火焰的石灰,都成为不必要的装备。1846年,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发现硝化甘油,但是该物质对震动很敏感,危险性大,不宜生产。1867年,诺贝尔把硝化甘油与木浆、硝酸钠等混合,首次制成烈性炸药,使用安全而威力不减。1875年,诺贝尔把棉花浸透硝酸及硫酸,制成硝化棉,再混合硝化甘油,成为胶质炸药,坚韧防水,可塑性高,特别适合放入矿场爆炸孔内进行爆破。

1884年,法国化学家维埃利制成最早的无烟发射剂,把爆发速度减慢。他把硝化棉浸于乙醚和酒精里成为胶质,再压成片状切条干燥使之硬化,这样,炸药便只能由外至内燃烧。

火药虽然为中国人所发明,但是最终在西方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又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

(3)火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火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之一,为人类的文明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12世纪时,火药还未传入欧洲,士兵们只得像堂·吉诃德那样,骑在马上用盾牌、长矛、刀剑进行冲杀。人民根本无法用这些原始的武器,冲开贵族领主们所盘踞的坚固城堡。火器的改进使战术进入了技术阶段。个人的英勇敌不过机械的技术,谁能使用比较优越的兵器,谁就是可怕的敌人。诚如西方军事学家富勒所说:火药的使用,使所有的人变得一样高,战争平等化了。火药、火器传到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恩格斯曾这样评价过:“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

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欧洲对外扩张。由于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军事技术的进步。德国人发明了一种铸炮技术,一种较小的铜炮开始装备在船舷上,新火炮能发射重达50~60磅的铁丸,因而能击毁300码射程内的船体。海战为之而变,由占领敌船的肉搏战变成了舷炮齐射的炮战。对军舰也重新予以设计,很快每艘军舰平均能架置40门炮。正是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欧洲人海上探险大获成功。

同类推荐
  • 科学的黑屋下

    科学的黑屋下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采撷科学世界的明珠(科普知识大博览)

    采撷科学世界的明珠(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生命的自我调适——体育百科

    生命的自我调适——体育百科

    体育,顾名思义,是指利用身体活动来进行教育,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一个国家体育活动的发达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体育还可以培养竞争意识。一个人,必须有一种动力,一种不愿落后的信念,方能取胜。本书以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体育常识、体坛轶闻等作了一些详尽的描述,对各项影响较大的体育盛会、全民热衷的体育运动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从而让读者对体育事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

    新编科技知识全书: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

    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类似鼩鼱晴的动物,接近于今天的单孔类,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它们是3亿年前被称为单孔类爬行动物的后裔。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2.0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进化为不同的类群。绝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是肉食性的,但也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树上的多节类动物。今天的有袋类、食虫类和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后,这些更加现代的哺乳动物扩散至每一块大陆,进化为数以千计的新物种。
  •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海洋的现实和未来

    “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是一套自然科学类读物。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本丛书包括了人类生活、自然和生态等各种关系的方方面面,从而让青少年了解环境保护对我们的重要性,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在这里,既有令人感动的环保故事,又有深刻实用的环保知识,它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守护地球家园的忠诚卫士。谢芾主编的《海洋的现实和未来》为丛书之一。《海洋的现实和未来》内容涉及海洋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热门推荐
  • 给你一个晚安吻

    给你一个晚安吻

    一年前在某盛大晚宴上表演严重失误的当红组合LEY出国秘密集训回国,在娱乐圈掀起了不小的浪潮。队内老大哥叶丛星偶然发现自己的粉丝后援会长竟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网络作家。在队友的怂恿下开启了漫漫追妻路。包包?玫瑰?戒指?统统不感兴趣。气急败坏的傲娇叶先生歪着头讨好似的把吴淼淼堵在电梯里,干着嗓子,眉眼弯弯地问,“你要怎么才答应我啊?”胆小的吴小姐垂着头,支支吾吾了半天,“我,我想要你吻我。”大吃一惊的叶先生忽地一笑,低头俯身,凉薄的气息喷薄在她的耳边,耳鬓厮磨。吴小姐激动地闭着眼,不知如何。半天不见动作,正准备睁眼,忽然听见一个魅惑的声音自耳边传来。“任君自取。”
  • 乐紫

    乐紫

    现代网游竞技故事。宅女乐紫巧遇网游战队老板苏南,走入职业战队的故事。宅女乐紫和暴躁网游公司老板的故事。
  • 我真不会武功啊

    我真不会武功啊

    我曾一剑西来,苍穹之上天外飞仙。我曾掌出游龙,破尽天下武学。我曾独孤九剑,力压当代群雄。唐牧看着眼前来求学的武林大佬,无奈的摊了摊手。“我真不会武功啊!真的!”【简介无力,戳开看看。】
  • 死生亦大矣

    死生亦大矣

    何为生?为何死?有的人天命长生,有的人注定早夭。是否意味着我在偷你的时间而活?伏旌,我要怎么救你……新生,总伴随着死亡;而死亡,无不痛苦。明明我经历了那么多离开,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坦然呢……而有些生死,不在站着和倒下,而是残缺,是心死,是恶魔醒来……
  • 你是我的永生难忘

    你是我的永生难忘

    如果是你,再晚又如何!我们从不言爱,却在分离时泪流满面!我的爱人,只此一人不止一生!
  • 从圣墟开始混迹诸天

    从圣墟开始混迹诸天

    “我叫楚致远,我的身边发生了无法想象的灾难,我要活下去!找到家的路。”意外穿越到圣墟世界,成为主角的父亲,楚致远十分无夽,面对接踵而来的危险,他一力降十会,兽族,海族,域外者,凭借着凡人之躯,他如神灵降世。
  • 青丝梦之一千零一次错过

    青丝梦之一千零一次错过

    或许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人儿,被自己永远留在了青春的回忆里。多年后,在此一起,不论你是流泪,还是怀念,来日方长,原来,爱的还是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没想考古啊

    我真没想考古啊

    知道得越多,却发觉这个世界越陌生越神秘。别人家的传承都是号称道门真传几十代或者名家嫡传十几代,还有好多号称某老祖转世的,可我们这派就爷爷和我两人,说白了,爷爷是自学成才的玄一代,我是玄二代。我一直好奇爷爷的本事是从哪本书上学来的,直到爷爷死后,他的后背突然浮现了密密麻麻的刺青。当解开这些刺青,爷爷的秘密才一点点的浮出水面。
  • 代理城隍的日记

    代理城隍的日记

    当我拿起笔之前脑子里还是一团乱麻,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多到我半夜惊醒都怀疑这是不是另外一个噩梦。我想找个人分担我的恐惧,但是开口却不知道怎么说出来。我不知道我写这个日记是为了什么。期待着有天会有人看到?呵,看到了怎样,不过是一个精神病的癔语。会有人信么?你、会相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