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85100000029

第29章 汉代饮食风俗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满足人们生理和生活情趣需要所不可缺少的根本,而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不仅仅是对先前时代的因袭和发展,更蕴含着对尊老敬老、明礼学礼等文化理念的推崇和提倡。两汉时期,疆域的辽阔、民族的众多、自然环境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饮食的基本结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式的不同。但是,以各类粮食为主食,蔬菜类、肉类、水产类、果类等食物为副食,是全国多数地区的共性。周边游牧民族的食物中,肉类及奶制品等则占有重要地位。

饮食结构

古代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产品因此成为农业地区的主要食物。古人习惯上把可食用的农产品称为“五谷”,但对五谷的具体所指,历来就存在争议。两汉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五谷”,指粟、黍、麦、菽、稻等。粟是两汉时期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称禾,即今天俗称的小米。黍,就是今人所称的黄米。稷是谷子,去壳后称小米。春秋以前,“黍稷”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春秋战国以后,其地位开始下降,种植面积减少,主要种植于西北地区。麦类作物,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种类有大麦、小麦等,依据其种植时间的不同,又有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区别。西汉时期是麦类作物,特别是冬小麦种植获得推广的时期。菽是豆类的总称,从春秋战国时起就是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之一,有大豆、小豆、胡豆等品种。汉代豆类的食用量已经不如以前,在黄河流域的种植比例也有所减少。水稻主要生长于淮河以南地区,品种众多,现在稻科的三大品种籼、粳、糯等,汉代都已存在。秦汉时期,由于气候因素及水利设施的兴建,水稻在北方地区的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的不同,各地区主食特色逐渐显现。两汉时代,北方人以粟、麦为主食,南方地区则以稻米为主食,中华南北饮食的最大区别,由此确立。

当时,人们食用的蔬菜,主要分为人工栽培和野生采集两大类。今天所能见到的诸多蔬菜,如韭菜、芥菜、葱、蒜、瓜、瓠、笋、菱等,在当时都已具备。出于宫廷饮食的需要,汉代甚至有类似于今天的温室大棚,用以栽培一些反季节蔬菜。家畜和家禽,当时食用最多的是猪和鸡。至于水产品,濒临水域的居民食用的数量及种类要远远高过其他地区。内地食用的水产品,主要是淡水产品,如鱼、虾、蟹等。水果类,除去马王堆汉墓所见品种繁多的水果之外,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蒲陶(葡萄)、石榴、胡桃(核桃)等,也渐渐出现在汉人的食案上。

饮食器具

“美食不如美器”,是清朝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的一句古语。两汉时期的饮食器具,种类繁多,形制多样。从盛装器具到饮酒器具,从取食器具到置放几案,几乎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进行综合考察,可以说现代中式餐具的组合模式在两汉时期已具雏形。盛装类食具是食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种类也最为丰富,主要有鼎、缶、盆、缸、壶、瓶、锺、尊、盘、盒等。两汉时期,鼎仍然作为礼器在祭祀、大典等仪式中使用,但也开始作为普通的饮食器具,主要是在上层贵族官僚社会中流行。缶、盆等器具,不仅可以作盛装器皿,还可以作餐具。壶、瓶是盛装酒浆的器皿。锺也是盛装酒浆的器物,与壶的差别在于锺不仅是酒器,也是量器。尊是先秦时流传下来的重要的盛酒器皿,主要是在祭祀和宴享宾客时使用。魁是盛羹用的食具。也作,是碗的前身,用于盛饭或羹类食物。进食类食具主要有箸、匕、匙、瓢等。匕、箸是汉代重要的进食器具,通常并提。箸,类似于今天所使用的“筷子”,当时大抵上粗下细,多用竹、木制成。匕兼有切割和挑取食物的功用,由于从食器内取羹的需要,扁平的匕逐渐演变为凹度加深的匙。汉墓中所出土的匙,实际上具有现在“勺”的雏形。饮用类餐具主要有卮、樽、杯等。卮是圆形饮酒器,而樽形制略小,上有盖。杯,又称耳杯,它不仅仅作为酒具,也常作为餐具盛装食物。秦汉时期,人们沿袭了先秦分餐就食的习惯。因为当时人席地而坐,摆放食物的几案很低,重而大的器皿放在席外的地上,合食制显然很不方便。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上,有不少是反映当时人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习惯的。

饮食制作

秦汉时期主食的制作方式十分丰富,主食品种主要有饭、饼、饵、粥,同时也出现了点心类食品。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主食制作方式,即将去糠后的粟米、麦粒、稻米加水后煮熟,在两汉时期依然广泛行用。在汉代人的观念中,“饭”和“食”紧密相联。上等的小米煮成的粱饭,在汉代城市中较为常见,麦饭则是北方地区下层百姓的主食。食用饭时,多在饭上浇上菜羹,条件差的,也要加上盐、酢(醋)等调味品。两汉以来,食物加工方式的改进主要体现在由粒食到面食的过渡。随着磨的广泛使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的品种也随着增多起来。人们把去麸的麦粉用水揉制蒸熟的食品称作饼,用米粉和水揉制蒸熟的食品称为饵。到东汉时,饼类食品的种类明显增多,有胡饼、汤饼、蒸饼等。依据文献记载,胡饼可能是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样子是四周低,中间鼓,像个乌龟壳,上面沾满芝麻,类于今天的烧饼。蒸制的面食,叫蒸饼;用水煮的面食,叫汤饼。至于汤饼,有学者依据文献,认为就是面条或面片。此外,粥类食品也是当时常见的主食食品。粟、麦、稻、豆均可作粥,根据粥的浓度、材料不同,又有糜、粥、羹之称。

相对主食而言,菜肴更能体现中华饮食生活的风格。两汉时期,肉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炙、煮、煎熬、腊、脯等。炙,即烧烤,是汉代烹制肉食的主要方法之一。煮,把肉放在釜等容器中熬煮。煎熬,干煎的方法类似于煮,不同的是前者熬到汁干,后者则要保留汤。腊,就是将动物肢解后进行晾晒风干,使之便于保存,等食用时,将其煮食。脯,先把肉切成块,煨上姜、椒、盐、豉等调味料煮熟,然后晒干。生食,在汉代又称为“脍”。脍法常用于食鱼,将其切成细丝,吃法类于今天的生鱼片。蔬菜的制作与肉类相似。可以说除炒法外,中华传统烹饪方法在秦汉时期都已出现。需要提及的是豆腐的发明。相传豆腐是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但证据不是很充分。而河南新密打虎亭汉墓出土的画像石豆腐制作作坊图,则证明汉代已经能够生产豆腐和豆制品。

饮食习俗

因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差别,两汉时期社会各阶层的餐制及饮食水平有很大不同。两汉人每日二餐或三餐。晁错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可见当时社会通行的餐制仍是每日两餐,在早、晚进食。但上层社会并不受一日两餐之限,如淮南厉王获罪徙蜀,文帝下令各地仍然给其诸侯王待遇,每日“三食”。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人们口粮标准也有所提高,两餐制渐向三餐制过渡。东汉郑玄说过,“一日之中三时食,朝、夕、日中时”,就是中午也要吃饭了。

宴饮活动是两汉时期饮食文化的重要现象,它涉及到节日、婚礼、生子、亲友来访、送行、治丧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并成为联结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不管宫廷还是民间的宴饮活动都要遵循一些礼制和习俗。在宴会上主人和客人的坐位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如果只有一个来宾,主人与客人对坐。家宴中亦是夫妻对坐。如果客人较多,通常时主人居中,宾客分两列就坐。宾客的位次有尊卑之分,大致来说,堂上的坐位或单列的位置是上坐,堂下的位置是下坐,坐位东向是尊坐,北向是卑坐。

酒是宴会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人们常常借酒助兴;当时人饮酒十分豪爽,喜欢一饮而尽。因为饮酒是对主人或宾客尊敬的象征,因此在宴会上喝醉是普遍的情形。敬酒祝寿在汉代称“为寿”,不限于晚辈对长辈,参加宴会的主人和客人彼此均可“为寿”。为寿语除祝对方长寿外,多涉及称赞对方的品德和能力。宴饮中还经常有一些娱乐活动,除去歌女舞伎的表演外,也有宴会参与者的即兴歌舞,主要表现在宴会高潮时出现的“以舞相属”,即主人先行起舞,舞罢,再“属”(嘱咐)一位来宾起舞;客人舞罢,再以舞属另一位来宾,如此循环。所有来宾都要参与舞蹈,不舞或舞姿不符合规范的,都是对他人的失礼行为。有一点可以特别提出,当时女性可以在公开场合中同男性一同宴饮,也可应邀去他人家中与男子宴饮。这在中国社会走向保守、礼俗森严以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却能真切反映出秦汉社会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显著特色。

需要指出,两汉时的诸多饮食习俗,更多的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广大民众基本与之无缘。当百姓处于低水平饮食状态而达官贵人在尽享人间美味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是百姓所渴望的。上层社会创造了古代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但这并不能表明普通百姓也衣食无虞。

同类推荐
  • 衙内当国

    衙内当国

    一个有点厌世情绪的人,莫名穿越到了北宋,获得了第二次人生。稍微让他觉得有点困扰的是,他变成了高衙内。所以,上梁山还是不上梁山?这是一个问题。当然啦,这个问题可以放到后面再考虑。高衙内的第一个战场是东京汴梁,这个城市里隐藏的黑暗和秘密,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 我的驸马是太监

    我的驸马是太监

    一个二十一世纪特种兵穿越到热门目的地明末,却阴差阳错的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他没有选择逃避,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重担,发出了千百年来太监界的最强音——天下兴亡,太监有责!他是一个太监,他曾临危受命,拯万民于水火。他是一个太监他曾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危亡。让刀与剑见证一个太监的铁血雄心,用爱与殇感悟两位公主的似水柔情。更多精彩,尽在鲁陵王新作——我的驸马是太监
  • 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

    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

    你想知道秦始皇为什么登基后没有册封皇后吗?想知道他最爱的女人是谁吗?想知道他为什么一直拖着不立太子吗?西安大学的历史系学霸叶西伦,在观看兵马俑的时候不小心头撞上了战车,就此昏厥。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来到了战国时代的赵国,变成一个名为夏羽的男子......金戈铁马,诸子百家,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这同时也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时代,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兵吞六国,南征百越;焚书坑儒,徐福出海……这些未解的谜题,到底真相是什么?让夏羽带着我们一起回到这个时代,去寻找答案......
  • 森罗记如梦似幻

    森罗记如梦似幻

    陆明宇原本是一个20岁的大学生,像其他所有人一样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因为好奇心去到了学校禁闭的地下室后竟来到了一片陌生的土地。在这里遇见的第一个人告诉他了一个隐藏在“即视感”之后的天大秘密,并被告知自己原来所在的世界已被某人毁灭。原本性格就怕麻烦的陆明宇自然没法接受这一切,可已经来到森罗大陆的他似乎也别无选择。再跟着他的新朋友们不断冒险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他自己也开始成长,原本懒散的性格也逐渐发生改变,和森罗大陆原本的陆明宇一样,开始领导着其他人。作品不会像一般的穿越文一样,主角没有金手指的设定。只是在不断的见闻当中,和不同的人接触之中渐渐地成长。除了自身实力外,最重要的是主角性格变得坚强,负有担当。
  • 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美国:从殖民地到惟一超级大国

    本书探讨了美国如何在两百多年中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原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草苔往事壹

    草苔往事壹

    性格缺陷少女艾生×先天性心脏病少年陈晔“我本可以忍受黑暗,若我不曾见过光明。”你是我平平无奇黑暗生活里误闯进来的一道光,是我的救赎,是我的希望。即使你不能久留,我还是谢谢你曾经来过,我会永远记住你。
  • 逍遥煞仙

    逍遥煞仙

    大道无常,我自逍遥。一个穷小子,一种奇怪的能力,几段荡气回肠痴缠绝恋,几番生死搏斗,求得万全法,扶摇上九霄。
  • 再逃!凌少的小青梅

    再逃!凌少的小青梅

    先声明一下,因为个人原因,本书更新不定时,但不会弃文文的。这是一个关于青梅被竹马养大并扑倒的故事。她2岁第一次见到5岁的他,软软糯糯的喊他“果果”。她5岁,他8岁,他代表新生发言,她在台下喊了他声“果果,我要吃果冻!”成功让他黑了脸,结下了梁子......她15岁,他18岁,无意间她撞破了他的秘密,远逃海外,怎料3年后他是她的.....她23,他26,笑面虎诱拐萌青梅,扯了证,还种下了标记。只有天知道,喜欢逃啊逃的她,永远也逃不出他的陷阱里...
  • 浮生若梦韶华易逝

    浮生若梦韶华易逝

    “长安启云庄---慕云!”“我,不敢说,其实,我喜欢你!”“不,你们骗我,你们骗我,他不会抛下我不管的!”“花落意,今日我就要让你血债血偿,以慰十八在天之灵!”“等着我,你说的红尘万丈,许我一生相守,我要讨回来。你欠我的,你不能不给!”
  • 弑神之颠

    弑神之颠

    凌弑风,前世因为与风行大君王同归于尽而魂穿异界大陆,灵丹妙药?路上无聊吃的糖豆;超级魔兽?随随便便契约几头玩玩;帅哥美男?一路都是根本就停不下来!报仇这点小事,根本就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好吗?吩咐给一个魔兽,办得妥妥的!本大侠的任务主要就是泡泡帅哥美男,唔,顺便再杀几个神提高提高实力好了。
  • 女帝妖娆:国师,乖一点!

    女帝妖娆:国师,乖一点!

    【女扮男装的九千岁VS仙风道骨的国师】她是女扮男装的九千岁,权倾朝野,顺她者昌,逆她者亡。他是仙风道骨的国师,心系苍生,心怀天下,却唯独看不到她对他的真心。她登基为帝,他被她逼的无可奈何:“你究竟想如何?”她轻笑:“不想当皇帝的九千岁,不是好九千岁,不想嫁君怀瑾的云倾,不是好云倾。”
  • 零基础学看盘

    零基础学看盘

    本书讲解了K线蜡烛图、盘口精妙分析技巧、实用K线形态分析方法要点、盘口趋势精妙分析技巧、如何根据技术指标定买卖点、不同实况下之买卖策略、如何判断最佳买卖点、股票防套最大的敌人——庄家、巴菲特是如何防套的等内容。
  • 大夏新篇

    大夏新篇

    上古纪元,神秘星际的盘古将一块玉石留在人间。并让墨林获得异能。燕、大秦楚和吴隋三国纷争中插进一块玉石可以擦出怎样的火花?被扶持的大夏才是最终胜利者?往生殿到底有何神奇之处?笔者第一次写,没经验,求收藏,求鼓励!谢谢(*^ワ^*)
  • 他的真知棒

    他的真知棒

    明明已到九月中旬,却还是掺杂着盛夏特有的灼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