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6100000003

第3章

谓第八识能集染净诸法种子在识含藏。而能现起染净诸法。若前七识能集熏起。染净种子在本识中。令从本识起染净法。故楞伽云。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故集起义八识皆通

若于方所现等者。于方所者。谓现前色不离方处故。所现骨锁等者。即观行者所观同类影像诸色。形显者。形谓形色。显谓显色。如是总名方所示现

此有四句等者。自有相应而非是行。即受想蕴。自有是行而非相应。即成就等。有非相应亦非是行。谓即色蕴。有亦相应亦是行者。即除受想诸余心所。释义可知

心远独行者。谓说此心远通凡圣一切处行名曰远行。唯独一识唯一意识无别心所名曰独行

士夫六界者。谓地水火风空识也。于六界中但言识界不说心所。以心胜故

如地狱卒者。谓彼有情同业果报。同处同时共变狱卒为逼害事。非是心外实有狱卒。不尔云何不同受苦。诸小乘师释此义云。谓由业力感别四大。虽在火等而不受苦。大乘难云。若不受苦非地狱收。何趣所摄。小乘答云。鬼趣所摄。既许天上亦有傍生。地狱有鬼于理何失。大乘难云。天上傍生受天妙乐。地狱中鬼何无苦耶。若不尔者。如诸饿鬼于清水上见火浓河。人见为水。两类同处同时见殊。若法离心宁有是事。故诸色法不相应法皆不离心

此定非异色心心所有实体用等者。此中量云。此不相应定非异于色心心所有实体用。宗也。许蕴摄故者因也。如色心等者。喻也。并云。色心等法蕴所摄。非异色心有体用。不相应行许蕴摄。非离心等有体用

若异心等等者。此中量云。不相应行定非实有。宗也。心心所色及诸无为所不摄故。因也。如毕竟无。喻也。毕竟无者。即龟毛等毕竟无。心等不摄。毕竟无非是实有。不相应心等不摄。不相应亦非实有

然诸无为所知性故等者。此立无为不离心等有二比量。第一量云。然诸无为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宗也。所知性故者。因也。谓即无为是心智等所知性故。如色心等者。喻也。谓此色法是心所知。心心所法亦是所知。意识能知一切心故。总合并云。色心心所是所知。不可执为离心等。无为既是所知性。如何执离于色心。第二量云。然诸无为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宗也。是色心等所显性故。因也。如色心等者。喻也。所言色心所显自性者。此中所显有其四义。一以色显色。如灯照物等。二以心显心。如他心智等。三以色显心。以声说心等。四以心显色。如心缘色等。然三无为一一皆是色心所显。故佛地云。五蕴无处以显虚空。断有漏蕴以显择灭。诸蕴不生显非择灭。是故无为是色心等所显性也。总结并云。心等皆是所显性。非是离心实无为。无为亦是所显性。宁离心等有无为

如正断等虽无前相等者。四正断者。一者已生恶不善法由正勤力断之令灭。二者未生恶不善法由正勤力令不得生起。三者未生诸胜善法由正勤力修之令生。四者已生诸胜善法由正勤力修令增长。此四正勤虽无前相。说四次第相。但约言说而为次第

应知皆是随转理门者。诸大乘经有二理门一者真实理门。谓说大乘究竟实理。如说八识二无我等。二者随转理门。且随初根说小乘法。如说六识人无我等。此非究竟。应可改转入真实理。名转理门。今大乘中有此义者。当知皆是随转理门。即涅盘经随人随意随时义也

然亦不许一念并生者。小乘论云。以一身中无二心故。等无间缘唯有一故。是故不得一念并生

开阿赖耶染净分位说九识者。真谛三藏译九识论亦同楞伽。其前八识与此不殊。第九名为阿磨罗识。意说赖耶离生灭染。即是真如名阿磨罗识。而亦不离第八净分是故无别第八识也

摄大乘论依前六识等者。无性论第四卷云。一身识。谓眼等五根。二身者识。谓五识所依意界。三受者识。谓第六识所依意界。此上三识以内六界为体。四彼所受识。谓外六尘。五彼能受识。谓六识界。六世识。谓似三时影现。七数识。谓似一等算数影现。八处识。谓似村等影现。九言说识。谓似见闻等言说相现。十自他差别识。谓即所起我我所执。十一善恶趣生死识。谓似五趣等相现。故十一识依于六识。根境识三而建立也

深密等经于阿赖耶等者。等即等取阿毗达磨经及唯识论。七种识名如下所列。谓阿赖耶异熟识无垢识是别分位而立别名。其根本识阿陀那所知依种子识通一切位。约通分位而立通名

摄论所说一意识宗等者。彼论所引一意识菩萨所宗之义。而不破斥彼合前六。但是一识由依六根别取六尘开六识名。非有六识。兼第七八总有三识

恒审思量胜余识者。夫言意者思量为义。唯第七识恒审思量。由此应作四句分别。若第八识恒而不审。其第六识审而不恒。若前五识非恒非审。唯第七识亦审亦恒。是故恒审胜余识也

纵色现前盲不见者。意显眼识不依色起。若说眼识定依色起。色现前时盲者应见。虽无色时眼识不生。以色比根依根义胜。根若坏时识必不起。纵有色时盲不见故

如病损眼识并见黄者。显发眼识必由眼根。如迦末罗病损坏眼根故于青色等并见为黄。只由根坏识谬见生。不由色坏眼识谬见。以色境相坏与不坏识称境知。若根坏时识即谬见。故发识用必在眼根不在色境

眼识种子随眼种生等者。谓根境识三种种子。眼根种起眼识种生。根种不生识种不起。不随色种眼识种起

若自在位乃至随根无相滥失等者。谓若随境立六识名。至自在位五根互用。眼根发识遍缘五尘为名触识。乃至鼻根发识缘境遍于五尘。是则五识皆名五识。有杂乱过。若其随根即无此过。纵其眼根能发之识缘一切境。但可随根名为眼识。即无杂乱

初通一切异生相续等者。言相续者谓即蕴身。今举蕴身故言相续。或依于蕴方得相续

法空智果等者。法空智者取正体智。而言果者取后得智及后智所引灭定。此二皆是正智果故。是故皆名法空智果

彼缘无垢识等者。等即等取异熟识也。若至佛身平等性智缘异熟识。菩萨第八未得转依但名异熟。有此差别故置等言

谓前七识皆是种生等者。七识是果。种子是因。然因与果皆名体相。体即是相无差别也。凡因与果虽非定一不可定异。无别性故 即揽此种为第八识者。如唯识论第二卷云。阿赖耶识有其三相。一者因相。谓所持种能生染净法故。二者果相。即现识体是善恶业异熟果故。三者自相。即此种现摄持因果为自相故。言自相者即自体义。既摄因果以为自体。故用种子为第八识

异时而熟变异而熟者。谓诸种子有二因义。一牵引因。谓未润时以能牵引自远果故。二生起因。谓被润时以能生起近自果故。依牵引因立异时熟。未被润时与所生果时不同故。依生起因立变异熟。既被润以由因变异果方熟故

异类而熟者。由异性因异性果熟。谓诸种子复有二种。一者异熟。即是所熏善恶二种。此望第八无记种子而为因性。若无此种第八种子必不生故。二者名言。即通一切三性种子。各能亲辨自所生果。各望自果为因缘性。由善恶种令第八识名言种熟生五趣果。故善恶种名异熟因。是故说名由异性因异性果熟名为异熟

异义通因熟唯在果者。因谓识中善恶种子。果谓第八种子现行。此善恶因望无记果。因果各别皆得名异。不偏在果故言通因。及成熟时唯在第八种及现行言唯在果

异熟有二种子现行者。种子谓即亲生第八名言种子。现行谓即从此种生第八现识。此二皆是善恶业种之所招感异熟并名为果

若异属因是异之熟者。此下四句约其六释释异熟二字因果。四句名也。此之二句辨依主释。谓既前言异义通因。若将异义属善恶者。因熟唯在果第八种子现行。即是善恶。异家之熟依主释也

若异属果异即是熟者。既知异义亦在果上。熟唯在果。故异与熟二体无殊。异即是熟名为异熟。持业释也

异熟即识熟属现行者。此分四句又约六释释异熟识三字名也。此中所言异熟识者。若异熟属于现行现行是识。异熟与识既无别体。异熟即识名异熟识。持业释也

异熟之识熟属种子者。若以异熟属种子上。种与现识体既不同。乃是异熟种家之识故名异熟。依主释也

皆有思量能生义者。有思量义如前已明。生长义者谓即八识。十二处中意处所摄。生长门义是意处故。故杂集论第二卷云。谓七识界即是意处

小乘通依三世眼等者。眼等六识但在未来皆名为心。由未取境但体积集当生起故。随其一识缘会之时流至现在乃名为识。有了别用名为识故。若起用已灭入过去即名为意。能与后念作无间缘开避引导名意根故

异熟若是善染等者。流转即是生死因果。流谓集谛。转谓苦谛。还灭即是涅盘因果。还谓道谛。灭谓灭谛。凡言异熟皆谓无记。随善恶业任运相续。若是善者不随染缘。流转五趣应不得成。若唯染者不受善熏。还灭涅盘如何得立

慧与我见义用别故者。此通伏难。谓有难言。若一心中无二慧故。但有我见无余见者。我即以慧用为自体。既第七识已有慧俱。如何更与我见俱起。故此答言。慧与我见义用别故。简择名慧。推度名见。义用既殊故得俱起。慧实见假而不相违。诸见既皆用慧为体。我见常起诸见更生。则一心中有二慧失。故有我见余见不生。见与慧俱于理无失

刹那别缘不专一者。定能令心前念后念于境专注相续而住。此识但能念念前后各自别缘而住。于境无专注义故无定数

满业所招异熟果心等者。然业及果皆有引满。引业果者。即第八识。彼善恶业之所招引而为五趣总报体故。言引业者。即是能引此第八识善恶二业。满业果者。即六识中劣无记者。随善恶因之所招感。而为六识圆满果故。言满业者。即六识中善恶二业。能引自识无记性者。令自六识得圆满故。故俱舍论云。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即旧所言总报别报二业果也

由无计度随念分别者。此约三种分别说也。三分别者。如杂集云。一自性分别。谓于现在所受诸行自相行分别。二随念分别。谓于昔曾所受诸行追念行分别。三计度分别。于去来今不现见事思构行分别。若依俱舍。计度分别即以意地散慧为体。随念分别乃以意地诸念为体。自性分别通在六识。如鱼跃泉但任运故

由称量等起慢等故者。于称量中等取犹豫推度之义。于慢之下等取疑见。谓由称量上中下品而起七慢。谓由于境犹豫不决而起于疑。于境推求而起我见。故于两句皆置等言

不待名言及待此余根境起者。不待名言者。谓不要待色声香等名言而取自所取义。不待余根者。即分别根。谓眼识生但任运缘不待意根。先分别已然后了别。若缘瓶等要待名言及色香等方起瓶觉。不待余境者。谓色等境一一皆用众尘所成。如眼观色但直观色。不待别知此四大种及声香味触诸余境故方了色相。故名不待余境

以长短等亦色处收者。夫言处者生识为义。色生眼识故色为处。若使长短眼识不缘则非生识。宁色处收

具三七等一切分别等者。三种分别如前已明。七分别者。如杂集云。一任运分别。二有相分别。三无相分别。四寻求分别。五伺察分别。六染污分别。七不染污分别。初即三中自性分别。为五识身无异分别。于自境界任运转故。有相分别即是三中自性随念。取过现境种种相故。无相即是计度分别。而能希求未来境故。所余分别当知亦用计度为性。所以者何。以思度故或时寻求或时伺察。或时染污或时不染污种种分别

不缘相分识中种子及相应法等者。谓经论中皆说末那唯是内缘不取外境。若取赖耶所有相分。相分即是外六尘境。即应末那有缘外失。种子虽在赖耶识中是识相分。若缘种子。与缘外相有何差别。是故不缘识中种子。赖耶心所虽不离心。曾无处说缘相分故。但说末那唯缘识蕴故。是故不缘赖耶心所。若尔何故经论皆说此末那识我我所执。疏中所言有处说执我我所者。正释此难。如文应知

内变执受种子色根者。言执受者有其二义。一识所依托安危事同。二以此为依能生本识。总而言之。摄为自体同安危义故名执受。不执受者谓不摄为自体之义。如器世界外六尘境及他依处。虽本识缘不摄受故

若变心等便无用等者。等即等取诸心所法。何故变心无实用耶。故下二句释此义云。相分心等不能缘故。若变心等即是相分。既相分心无能缘用。故赖耶识不变心等

须彼实用别从此生者。此释伏难。谓外难言。若变心等无实用者。宁有实用诸心等耶。故此答云。谓彼实用诸心心所别从此识种子而生。若尔何不一切境界皆从种生须现识变。答凡有二。一因能变。即从种子转变而生。二果能变。即诸现识变现诸境。诸现行识自是能变。不可更从能变识生。是故但从种子而变。由此应作四句分别。一自有因变而非果变。即诸现行心心所等。二自有果变而非因变。如分别变但为境者。三者因果俱变。如五根身器世界等。四者因果俱不变。如不闻见他方境界

若心心所无所缘相乃至余如自故者。此立相分有二比量。第一量云。心心所法应不能缘自所缘境。宗也。无所缘相故。因也。如余识境。喻也。自所缘者。且如眼识色为自境。若缘色时眼识之上不带色相。应不能缘。无色相故。犹如声境。谓眼识上不带声相。不带色相。如何缘色。香味触等准此应知。第二量云。或应一一心心所法能缘一切境。宗也。无所缘相而能缘故。因也。自所缘境。喻也。谓如眼识应能缘声。无声相故。如无色相而能缘色。香味触等准此说之 若心心所无能缘相乃至亦是能缘等者。

同类推荐
  • 览镜

    览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茶颂

    东茶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Essays

    Critical and Historical Ess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uppet Crown

    The Puppet Cr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打火匣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打火匣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废物倾狂泠漠大小姐

    废物倾狂泠漠大小姐

    她,全球通缉犯,冷漠无情。她,轻云大陆闻名的草包废。当她成了她,整个大陆都将颤抖。他,轻云大陆的最神密的王爷,传闻他长的绝美,却整天戴着面具。传闻只要有女人进他半米之內就会七窍流血。传闻他心狠手辣,嗜血如魔。当冷漠无情的她遇上心狠手辣的他,会擦出爱情火花?还是仇敌?是宠爱如命?还是拔刀相见?
  • 朝阳未暖寒冬又临

    朝阳未暖寒冬又临

    24岁的范依默遇到了18岁的谢俞双,当历经千帆不会在爱的工作狂女遇到了初出茅庐情深似海的小奶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8岁的范依默遇到了22岁的谢俞双,他已经不在是以前的那个小奶狗了,已经变成了小狼狗了,还会咬人,“嘶,可疼了”又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 一剑葬仙

    一剑葬仙

    动乱之后,大神通者远赴域外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空……却就此杳无音讯迟迟未归。乾坤万年天地有变,远古封印已有破损。封印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一切究竟是远古神话的延续还是末日黄昏的终结?千载之后,一个青年自画中走了出来,望着悠悠天地,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新人新书,请推荐、收藏,谢谢!
  • 窥至尊

    窥至尊

    一片奇幻带着血腥的大陆,强横的异兽、神秘的月精灵数量众多的人族,六个大陆,许多未探索不为人知的种族和位面。还有悄然来临的黑暗。
  • 丝绸网

    丝绸网

    善恶相对,关键在于你把善给了谁,恶又给了谁
  • 有间文库:彷徨

    有间文库: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至1925年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11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其中的《祝福》与《离婚》等篇揭露了旧礼教对农村女性从精神到肉体的压迫;《在酒楼上》与《孤独者》等篇,则深刻地诠释了身陷“无物之阵”的曾经先进的中年知识人的困厄。整部小说集用淋漓的笔锋勾勒出一个个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贯穿着对当时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彷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遏零

    遏零

    天若不高,触手即可得,有会有何人想去征服?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他人所践踏。纵横天地路曲折,一路向天为不凡,我命由我不由天。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赏·缤纷植物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赏·缤纷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据估计现存大约有350000个物种。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个物种已被确认,有258650种开花植物15000种苔藓植物。绿色植物大部分的能源是经由光合作用从太阳光中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