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47600000003

第3章 宫廷轶事(2)

康熙对待皇子师傅态度上的失误,使得皇子们从小便没能树立起尊重师长的观念,因此也就谈不上与此紧密相关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孝悌”之心。也许作为皇子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所以皇四子胤禛继位后不久就下了一道谕旨,要求“皇子见师傅,礼当拜。”当雍正的儿子遵旨向师傅下拜时,师傅们深知前朝的往事,似乎仍心有余悸,“固辞不敢当,遂行揖礼”。

从此,皇子与师傅见面,互相作揖行礼,成为定制,自清雍正后一直延续下来。而康熙对待皇子师傅的无礼行径也渐渐地鲜为人知了。

康熙皇帝的孝道

葛会英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统一台湾,亲征噶尔丹,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并在中国历史上开一代盛世。

而他的孝道同样也为人赞颂:“像(康熙)皇帝那样最出色、最典型的孝道,甚至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是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写给法国路易十四的信中所说。《康熙起居注》中也有这样一段评述:“我皇上至德纯孝,奉事太皇太后三十余年,极四海九州之养,尽一日三朝之礼,无一时不尽敬,无一事不竭诚。居则视膳于寝门,出则亲扶于雕辇。万机稍暇,则修温清之仪;

千里时巡,恒驰络绎之使。此皇上事太皇太后于平日,诚自古帝王之未有也。”这些颂扬之语基本上是康熙帝孝道的真实写照。

遵循祖制,每日尽敬请安

满族人一向注重礼节,尊老爱幼。晚辈每日向长辈请安,是清代一般八旗官宦人家的寻常礼节,清宫内极为重视。而对康熙来讲,向祖母请安并非例行公事,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因康熙帝玄烨从小与生身父母相聚无多。清制,皇子皇女出生后,概由乳母、保姆等哺育、服侍,与亲生额娘分居两处,平日不常相见,而对玄烨还不仅仅如此,为避痘,两三岁时,他就被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府邸养育。因不在宫内,他与生母佟佳氏接触的机会也很少。顺治十七年(1660年)玄烨7岁时,皇父福临因其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痛不欲生,五个月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也撒手人寰,年仅24岁。时隔两年,生母佟佳氏也离开人世。康熙帝暮年曾忆及儿时情景时说:“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福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失去双亲的孩子是十分不幸的,而康熙帝玄烨却有所不同,因为他有一位早已在精心培育他,处处关心爱护他的祖母。祖母孝庄不仅给了玄烨本应从其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怀和爱护,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培养他良好的品质和作风。虽“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但来自祖母的爱,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玄烨幼小心灵上的感情空白,使他从懂事时起,就将祖母也视为最亲之人。康熙多次讲道:“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因此,他无数次“亲诣慈宁(孝庄居住慈宁宫)问起居”,每次都是急切前往,欢快而归,“晨昏敬睹慈颜豫”,“归路思维乐有余”,“不尽欢欣踊跃回”,恰是其当时心情的写照。每当他外出时,也总是事事处处想着祖母,每隔数日必定奏书请安,遣使送物。如在南巡途中捕得鲜鱼,立即“驰进两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兼志思慕之情”,还写诗一首:“千里难承玉陛欢,鲜鳞网得劝加餐。遥知长信开函日,定荷慈颜一笑看。”他行围猎获野禽,也恭进祖母:“遣使呈鲜味,须令马迅飞。”再如,为了使祖母高兴,他特意赶在“端阳节前一日回宫”,并为此又赋诗一首:“满路榴花映玉舆,炉烟香绕侍臣裾。经时远道彤闱隔,先向慈宁问起居。”

至德纯孝,六奉祖母洗温泉

孝庄在晚年患有皮肤病,而且一度较重,所以近10年间连续6次去不同的温泉洗浴疗养,每次时间有长有短,最长一次是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去遵化温泉达73天,即使在平叛战争的异常时期,亦未中断。每次去康熙都亲自陪同,照料得无微不至。如康熙十一年(1672年)正月二十四日去宣化府赤城汤泉洗浴,从宫中出发时,他扶祖母登辇并随辇步行,到神武门才上马。途中进膳时,他亲视祖母降辇,陪祖母一起至进膳处,得知一切安排妥当,才返回自己的行宫吃饭。二十五日快走到南口时,他得知祖母将要下榻的行宫尚未布置完毕,立即“驰往亲视”,待一切准备妥帖,才回奏祖母,并送至行宫。之后,他又不顾一天的旅途劳累,跃马出居庸关“亲阅道路”,以确保翌日祖母路途上的安全。正月二十六日,康熙一行经过绵延起伏的八达岭,

至山麓下马,康熙亲手为祖母“扶辇整辔”。孝庄心疼孙儿,几次对他说:“汝步行劳苦,其乘马前行。”康熙执意不肯:“此处道险,必扶辇整辔,于心始安。”一直行至较平坦处,康熙才重新上马。经过9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二月初三日终于抵达赤城温泉。三月二十一日,孝庄圆满结束洗浴疗程,起驾回京。途中过长安岭时,大雨滂沱,路甚泥泞,康熙不顾祖母“步行劳苦,可乘马”的再三劝阻,仍旧下马步行,在雨中护持祖母的辇辕,方才心安。整个行程,康熙对祖母表现出的孝敬,确实是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康熙起居注》中记载,此行65天,“凡过岭、进膳、登辇、皇上备极敬慎”,“一路每逢险隘,必下马扶辇而行”,“每至进膳处,必亲视太皇太后降乘舆,入行宫,方回进膳。膳毕,复驰往太皇太后行宫,距宫门数十武(编者注:古时半步为一武),即下马,趋至近前侍立。”“一路往还,畧无倦怠”。对在京城的皇太后也是“每间二日,必遣近侍至京问安”。随扈的起居官员说他:“天性纯孝,古帝王未之有也”,并不为过。

为圆夙愿,不畏艰险上五台

孝庄自幼笃信喇嘛教,去五台山菩萨顶礼佛,是她多年的夙愿。凡是祖母所想,康熙无不千方百计予以满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他先率领皇太子胤礽前往五台山住了4天。这其间,他除去拜谒神佛,为祖母“致祈景福”外,还颁发帑金,修缮五台山庙宇,“御书匾额,依次颁布”,并为寺院亲笔撰写碑文。返京后,即令工部修整京城至五台山道路、桥梁,为孝庄五台之行做好各方面的前提准备。同年九月,各工程刚竣工,康熙就奉祖母之命前往五台山,并特意叫上哥哥(和硕裕亲王福全)和弟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以便在途中更好照顾祖母。途中康熙因长城岭一路山径险峻,率侍卫及祖母身边的太监赵守宝先行前往,亲视所修道路,命福全、常宁随祖母后行。十九日,康熙行抵菩萨顶,第二天即奏书祖母,详报路途的艰险情况。“銮驾既已到此,臣岂不欲太皇太后圣祖母至菩萨顶瞻礼,但极危至险之处不行奏明,为孙者不能即安也。”他最后恳请祖母,“仍询太监赵守宝定夺”,表现出康熙对祖母的极大尊敬。但孝庄不愿放弃多年的愿望就此止步。康熙理解祖母的心情,也不愿让祖母失望,尽管山势过陡,抬轿之人站立不稳,难以攀登,还是谕令抬轿校尉及随侍内监等勤加演习,小心扈行。九月二十四日一早,起驾出发,当行至长城岭,孝庄见抬轿之人步履维艰,于心不忍,执意易车。康熙不得已听从了祖母的要求,同时又暗自“命轿近随车行”。走了不远,一直跟在车旁的康熙见车身不稳,请祖母仍改乘轿。孝庄早已后悔,无奈地说:“予已易车矣,不知轿在何处,焉得即至?”不料话音未落,康熙已让人将紧随车后的轿子抬到祖母身边。孝庄喜出望外,抚摸着孙儿的脊背,连声称赞说:“车轿细事,且道途之间,汝诚意无不恳到,实为大孝。”许多年后,康熙还将此事作为“臣子”“尽心体贴君亲”的例子讲给皇子们听。他说:“凡为臣子,诚敬存心,实心体贴,未有不得君亲之欢心者也。”康熙的确以自己的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病榻之前,大孝性成超千古

古今中外,晚辈对于长辈的孝敬之心,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其健康状况的极大关注上,康熙也是如此。随着祖母孝庄年事不断增高,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祖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祖母稍有违和,他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担忧与恐惧;祖母一旦痊愈,他便如释重负,欣喜若狂。如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初一日,他接到孝庄突然发病的奏报,“心急如焚”,昼夜兼程,迅即回京,直奔慈宁宫病榻前。当看到祖母“慈体已安,尚在服药”,才稍稍松了口气。他为祖母“亲侍进药,侍奉至夜半”。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75岁高龄的孝庄“旧症复发”,“疹患骤作”,病势凶猛,不同以往。从这一天起,康熙守候在祖母的床边,“衣不解带,寝食俱废”,为祖母“徧检方书,亲调药饵”。孝庄入睡时,他“隔幔静候,席地危坐,一闻太皇太后声息,即趋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进。”孝庄心疼孙儿,多次让他回宫休息一下,但康熙执意不肯稍离。他“惟恐圣祖母有所欲用而不能备,故凡坐卧所须以及饮食肴馔,无不备具”,就连米粥也准备了30多种,以供祖母所求。见孙儿如此殷切周到,正受病痛煎熬的孝庄不禁老泪纵横。她抚摸着康熙的肩背感叹道:“因我老病,汝日夜焦劳,竭尽心思,诸凡服用以及饮食之类,无所不备。我实不思食,适所欲用,不过借此支吾,安慰汝心,谁知汝皆先令备在彼,如此竭诚体贴,肫肫恳至,孝之至也。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为挽救祖母的生命,康熙“在宫中无日不竭诚默祷”。万般无奈之下,他甚至不顾众臣反对,断然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举措。十二月初一凌晨,寒风刺骨,康熙率王公大臣从乾清宫出发,步行前往天坛致祭。事前他亲自撰就的祭文中说:伏恳苍天佑助,“悯念笃诚,立垂昭鉴,俾沉疴迅起,遐算长延。若大数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读祝版时,康熙跪在坛前,滴泪成冰,在场王公大臣无不感泣。34岁的康熙竟然乞求上苍,以减少他本人的寿命为交换,尽可能地延长祖母的生命,足见他对祖母感情之深。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因人之心愿能改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与世长辞。孝庄逝世后一连十余日,康熙昼夜号痛不止,水浆不入口,以至吐血昏迷。他不遵祖母“我病若不起,皇帝断勿割辫”的遗旨,毅然割辫守丧。发丧中,康熙“割断轿绳”,坚持步行;途中每次更换抬梓宫的杠夫时,“必跪于道左痛哭,以至奉安处,刻不停声”。他执意要为祖母持服守丧二十七个月,后经百官士民再三劝奏,才勉强同意依照祖母的遗嘱,“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侍疾、守丧共计60天,康熙“不宽衣解带,犹未盥洗”,始终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从这些描述中,足见康熙的孝敬之心“超越千古”。

孝道表率,留给后人之思索

孝庄在遗诏中指出:“惟是皇帝大孝性成,超越千古……”,“惟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这是一位老人临终前发自肺腑之言,也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位孝道的楷模。康熙帝关于如何尽孝,对儿孙们曾有过这样的教诲:“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不在衣食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路,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矣。”还有“人孰无祖父母、父母,为子孙者,皆当尽孝。人若不尽孝道,则与狗彘何异!”同时他还将孝延伸至以孝治国。他曾说过:“朕孝治天下,思以表率臣民,垂则后裔。”因此,我们追溯康熙帝为祖母所做的一切,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孝道思想,首先是体现在他固有的满族孙儿爱敬祖母的朴素成分上,同时他还忠实地实践与光大了汉族封建伦常准则。在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孝道。故有“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夫孝,德之本也”。孝为人伦之本,是为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孝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家庭(家族)的和睦、稳固,确立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孝的延伸,体现于社会风化、国家政治之中。“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即为孝者,也必然是忠君报国者,主张的是,人慎终追远,以孝立身,以孝齐家,甚至以孝治国平天下。所以,康熙对祖母的孝敬之心,既是出自真情,也是基于统治需要,即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对其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是旨在给儿孙、臣民做出榜样,希望他们能像自己对待长辈那样对待自己,忠于朝廷。正所谓“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从而达到巩固皇权统治,确保国泰民安的根本目的。这从清圣祖实录档案中也可得到佐证,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康熙命礼部议定:“皇上在太皇太后、皇太后前行礼时,和硕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内大臣、侍卫、大学士等,照常随行礼,八旗一品大臣并部院衙门满汉尚书,俱令在午门外众班内行礼。”可见,他并不是将自己对长辈的孝敬,仅仅视为家庭内部祖孙、母子之间的事,而是有意识地纳入朝纲,要求全体朝臣遵循执行。再者,康熙还将儒家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上老者而民兴孝”的思想加以光大,在其晚年,举行“千叟宴”,无论官民,凡年逾花甲者均可与宴,以倡敬老,表率臣民。孙儿乾隆帝也步其后尘举办了“千叟宴”。中国历史上之所以能出现“康乾盛世”,与康熙帝奉行孝道,实行孝治不无关系。重孝道,对安邦固国不无裨益。

爱好戏剧的康熙皇帝

王澈

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1662-1722年)中,他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扫清漠北,经历了无数次分疆裂土的危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他孜孜求治、正本清源、崇尚宽仁、改革赋役,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使得“天下粗安,四海承平”,奏响了盛世华章的序曲,也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昆曲繁荣、徽班进京、徽汉合流逐步发展,并在清末促成了京剧的诞生。清代戏剧文化的发展,与清廷统治者对戏剧文化的喜好和扶持有极大的关系。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年底,经过8年战争,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清王朝开始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政治上大一统逐步完成,社会日趋安定;经济上迅速发展,社会日趋繁荣。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逐渐充实的经济实力,为清代戏剧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同类推荐
  • 明荷大海战-决胜料罗湾

    明荷大海战-决胜料罗湾

    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金门海战、明朝荷兰料罗湾大海战,是临近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成立、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在即)进行的一场大海战。其规模不亚于200余年后的鸦片战争,但与清朝中后期丧权辱国的历次海战结果相比,同样面对武器装备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西方海上力量,这场明朝与荷兰之前的料罗湾海战,却由中国取得了胜利。希望借此小说,跨越历史的长河,再度回到岌岌可危的明王朝末期,重新演绎那段中国军民以勇气与智慧取得最终胜利的海战传奇。
  • 将军请登基

    将军请登基

    东源国镇国国师聂怀叛逃西楚被封为一品军候两国交兵聂怀在容山坠崖,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两年后,容山山麓,聂怀从尸山血海中醒来步入那风云诡谲的寒颠之上,翻云覆雨……………………求……收……藏……求……票……打……滚……求……
  • 三国之我要当霸主

    三国之我要当霸主

    金戈铁马的战场,挥斥方遒的智谋,武力无双的将帅对决,驰骋天下的争霸战,三国是一个传奇的时代,也是我梦启航的时代。
  •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本书是作者最新的历史观察与时评文章集,张鸣写史,总能把历史堆里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事件诙谐地表达出来,原滋原味的端到读者桌上。本书通过不同主题,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浅如白话,幽默有趣,符合大众的阅读口味,值得出版。
  • 风起狼烟直

    风起狼烟直

    特种兵穿越到战国时代?等等......此战国非彼战国,没有七雄,只有五强!且看南风起,狼烟直,一统江山,封王做皇!
热门推荐
  • 傲娇学霸和他的女朋友

    傲娇学霸和他的女朋友

    许融一开始见到江锦悠的时候,是在他八岁的时候。那天,江锦悠刚刚搬进新家,就看见隔壁的小哥哥不知道在地上捣鼓着什么。她隔着栅栏问他:“小哥哥,你叫什么名字?你在玩什么?”当时的许融很恶劣,他说了一句:“别吵我。”心里想的是,这家伙脑袋里是不是装了十万个为什么?后来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简介都是胡说八道,仅供参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企盼消失的三年

    企盼消失的三年

    那是一个夏天,天很清,云很淡。一群学生昂首走进教学楼,满怀期待着。
  • 随身诸天万界

    随身诸天万界

    莽荒大陆,神魔高举王座,人皇治世,诸王争锋,刘云带着诸天群雄杀进这一片浩荡天地
  • 朱氏狂仙

    朱氏狂仙

    家族一个令人,亲切的词语,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士大夫家族,世家大族,家族一词早就化为血液融入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了,老朱家的仙路,不一样的家族情怀,不一样的奇妙仙缘,至于主角肯定有过人之处要好好构思,能力要让人眼前一亮才行。
  • 血域罗刹之傲视天下

    血域罗刹之傲视天下

    她,东方默予,二十一世纪的绝世杀手,一袭黑衣,绝命罗刹,银刀血雨,睥睨天下。她,东方默予,废柴无能加好色,天下人尽皆知,纨绔子弟,好吃懒做,处处被人讥笑讽刺一朝穿越,誓要改变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女扮男装,傲视群雄,翻雨覆雨,王者归来。说她废柴?没关系,就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凤凰涅盘重生后的变态。说她天才?理所当然,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破茧成蝶后的强悍。本文男女主一对一,身心皆干净,女主扮猪吃虎,女扮男装,男主霸气强大,独览天下,女强男强,强强联手。
  • 麻雀变凤凰:不是不想说爱

    麻雀变凤凰:不是不想说爱

    程盈盈只想毕业后做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盈盈妈却过早替她担心,不满意她的碌碌无为。而不满意的原因竟是她身边同辈的表哥表姐陆续都有“作为”。大表哥经人介绍,认识家里快拆迁,未来的准“富家女”,立马闪婚,做人家的上门女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限之情义无双

    无限之情义无双

    意外的死亡,女孩游戏般的选择,让陈启即将经历一个个陌生的世界。在《英雄联盟》的瓦罗兰大陆,探索鲜为人知的英雄背后的故事;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与李寻欢与阿飞共同直面江湖;在《红警之尤里的复仇》中,追寻尤里复仇的真相······当经历无数的世界,见识过背叛与贪婪,陈启是否还能守住本心?
  • 不进击的巨人

    不进击的巨人

    一本仿写《龙族》的文《龙族》中的龙变成了巨人。其实我想说的是,说不定猎杀巨人比屠龙更加会让骚年们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