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37700000005

第5章 姓名的内涵与意义(5)

南宋史学家郑樵有《通志·氏族略》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今南方诸蛮此道犹存。古之诸侯,诅辞多曰:坠命之氏。陪其国家以明亡氏,则与夺爵失国同,可知其贱也。”

这段话明白地告诉后人姓氏形成之初,其主要目的就是“明贵贱”和“别婚姻”,上古三代“贵者有氏”,只有贵族才有姓氏,一般平民百姓不得拥有,奴隶就更不用说了。有姓氏的贵族,掌有朝政大权,当时被称为“百姓”,所以那时“百姓”一词,是对有爵禄官职的人的泛称,指百官,与现在的意义恰好相反。即使“百姓”之族,到了周朝也开始有贵贱之分。百姓中最尊贵的一姓为王族姬姓。姬姓占有的封地最多,政治权力最大,姜、姒、子等姓次之,以后便是掌管手工业技术、管理工程的低级“百姓。”

周朝后期,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波动,姓氏得以从少数人手上分离出来,成为全民共享的公共财物。

在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皇帝对有功的臣僚赐“国姓”以示褒扬,接受赐姓者无不以此为荣。

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就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的待遇。李唐王朝的编修姓氏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唐贞观十二年,吏部尚书高士廉奉诏撰修《氏族志》时,因沿袭魏晋南北朝旧例,以山东崔姓为第一,皇族李姓为第二,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面干涉,改李姓为第一,外戚之姓为第二,崔姓降为第三。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

唐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门第最为清高。子女婚嫁首重门第。即使身为宰相的李义府也因不属“五姓七族”中之望族,在为其子向山东崔氏求婚时,也迪拒绝。

二、以姓名论贵贱的门阀制度

在封建社会以姓名论贵贱者首推门阀制度,那些世代显贵、影响大、权威高的姓族家门称为门阀。这些所谓“高门大姓”一般说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形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并世代传承。有时官方尚作明确规定,宣称某姓族为望族大姓,甚至具体划分姓族等级,确定门阀序列,各姓族权益的地位不等,这就是所谓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始于西汉,汉代刘氏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是要称王做帝的。东汉时期,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门阀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高门望族相比,门第较低、家世不显的家族则被称为“寒门”、“庶族。”他们即使也有一定的土地、财产,其成员也有人仕的机会,但总的说来,他们在政治生活中极受压抑,其社会地位也无法与门阀士族相比。当时用以铨选官吏的“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门阀制度的集中表现。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根据门阀家世、才行品德,由各地“中正官”采纳乡里舆论,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进行推选,以任用官吏。

但是,以家族为基础而盘踞于地方的门阀士族,很快就垄断了荐举权,其结果便是只论门阀家世,不论才华品德。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衣冠子弟”,即便无才无德,总被列为上品优先入什,得受清贵之职,而出身孤寒的庶族子弟,即便才德超群,也被列为下品,即使入仕,也只可能就任士族所不屑的卑微之职,以致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士族不仅各自控制地方权力,同时还左右朝政,国家法令又明文规定士族有荫族、袭爵、免役等多种特权。士、庶之间有严格的区别,所谓“士庶之别,国之章也。”士族自视甚高,不与庶族通婚。如有士族与庶族通婚,或就任一般由庶族人所担任的官职,称为“婚宦失类”,是十分耻辱的事,会因此而受到排挤和嘲讽。

在门阀制度下,不仅士庶界限十分严格,而且不同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在同一姓氏的士族集团中不同郡望、堂号的宗族也有贵贱、尊卑之分。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做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泛指汉晋两朝代郡和唐朝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即今山西繁峙、五台、原平、代县与河北省怀安、蔚县以北地区)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上“侨姓、吴姓、郡姓、虏姓”合称“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

即使在上述“四姓”中,也因门第阀阅而有等级高下之分:凡三世有位居三公者为“膏梁”,有令、仆(射)者为“华腴”,有尚书、领、护以上者为“甲姓”,有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有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有吏部正副郎者为“丁姓。”

为维护、推行门阀制度,载录门第、区别族系的谱牒之学因而十分盛行。在南朝刘孝标所注的《世说新语》中,引证的家谱、家传达数十种之多,这种别贵贱、分士庶的门阀制度,不仅魏晋南北朝时十分流行,而且影响深远,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准则习俗。南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中吏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以便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座次亦明确有别,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做了尖锐的批评,诗曰: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草。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诗中“金张”指西汉时的权贵金日碑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

隋唐时期实行开科取士,任官选吏不全论出身,世家大族失去了政治特权,但却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宗室亲贵和功臣元勋,即新的士族集团。

姓氏高低之分,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启蒙读物《百家姓》了。此书出自北宋初年一位不为人知的老儒之手。赵乃当朝国姓,理所当然地坐了首位;第二位是强弩射潮的吴越王钱镠之尊姓,钱乃吴越国建立者,尽有两浙十三州之地,于是当了亚军;第三至第八名的,孙李周吴郑王六姓,俱是历妃之姓,帝妃一家,同为皇室,最高贵的前八名,不许他人染指,此书即是按当时政治地位高低排列的。

三、避讳是姓名的特征

姓氏贵贱在封建社会还有一种最为明显的表现方式,那就是避讳。如李唐王朝禁止食鲤,朱明王朝禁止食猪,别的姓哪有如此威风?高贵的姓如此显赫,卑贱的姓却是皇上赐给恶人、政敌的虺、蛸、蝮等姓,如同脸上刺了金印一样,其命运之惨则自不待言了。

人名之贵贱意识远不如姓氏流行广泛,只在一些特权阶层或特殊时期斑见于人。当然,从广义上来讲,在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历史中,每个人生于贵贱不同的阶层,教养不同,身份有异,文化程度不同,所命的名常常从其本身即能显其贵贱。如穷苦人家,文化程度有限,替子女命名,就随意地叫“猪儿、狗儿”;念书人肠中灌过墨水,多带希贤、居正、子房、曲径的一套;至于奴婢们的名字则多是“来福、来喜、万儿、秋香”之类;王侯将相的命名当然更有讲究,因为名字一旦定下来,天下人都要尊而避讳的。正因为名字本身是贵贱雅俗的标志,所以常有些家业中兴者改名以适应新的身份,如贩私盐出身的张九四、九五、九六,一旦造反称王,也改名为张士诚、士德、士信了。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生活在哪一阶层,大体都有与之相配的名字。因此广义之姓名贵贱,可以说是非常普通的。

避讳是姓名贵贱的强证。在旧社会,命名颇多限制,鲁大夫讲过五法六避,国君、圣贤、外戚和勋臣的名字明显高人一等,神圣不可侵犯,一旦某字词被他们取以为名,便成了他们的专利,与他同名就得改,倘有抵触,必遭罪责。在封建社会,最尊贵的名字当然是国君、圣贤、外戚和勋臣了。他们的名字往往经过史官绞尽脑汁反复考究而来,用尽人间最贵、最美的字词。如清皇室按精心排的字辈起名从雍正皇帝胤稹开始,分别为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阅、增、祺。这种字辈名,“只有近支宗族,才能依此命名,其支派稍远者,命名便不得依此行辈。”

四、谥号和赐名

地位仅次于皇族名的是谥号和赐名。“命谥之义,取于尊隆。”谥号是便于人们称呼故者用的,立谥与否又标明了死者的地位。已故皇上的谥号最尊,官僚臣属的谥号远不可与之相比,但比起没能获谥号者则要显贵得多,一般平民百姓绝不可能有此殊荣。至于赐名,则有褒有贬,褒者受宠无比,贬者则贱若三滥。像杨贵妃的哥哥杨钊被唐玄宗赐为杨国忠,沙陀族的宋邪赤心因有功于唐而被赐名为李国昌,均是嘉奖式赐名。清雍正皇帝继位后,诏令与他争夺帝位的两个弟弟胤禩、胤瑭分别改名为“阿是那”(满语:狗)和塞思黑(满语:猪),则是惩贬式赐名。

同类推荐
  • 简明中国戏曲史

    简明中国戏曲史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元代杂剧、南戏、明代戏曲、清代戏曲、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及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等。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国学”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出现过“寻根”热潮,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热潮遂至今。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家训(第七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热门推荐
  • 竞天传

    竞天传

    秦蠡乃前朝近乎被灭族的皇族遗脉,肩负光复家族皇朝重任,从进东方顶尖学俯后引发多次生死危机,无数磨难铸造一颗强者之心,强者之路永不止步。
  • 先劫

    先劫

    破灭后的崛起,太平下的逆乱。清风有吹灭烈阳的野望,细草有割破四季的坚韧,泥沙有垒成天宫的姿态。而弱小,有最强烈的欲望!所有的一切,是万族的绽放,亦是万族的回归。一朝长剑解万古,斩碎青天不欲神!最原始的劫祸因我而起,必因我而终!
  • 女子不是郎

    女子不是郎

    王家若弗,年方二八,携母而来本文为女主自力更生发家史
  • 融天诀

    融天诀

    融天、融地、融妖、融魔、融空气,一部能融合天地万物的功法;大妖、大魔、大帝,美酒、美食、美女,一切从方晨被一个喝醉酒、耍酒疯的少女调戏开始……一个人,一把刀,一段情,方晨毅然踏上了一条碾压当世,横推万古的强者之路!
  • 豪门老公乖乖哒

    豪门老公乖乖哒

    六年前,他遇到她,一不小心就把心丢到她身上了。六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她没认出他,“先生,我认识你么?”“现在不就认识了。”某闷骚很淡定地说,不记得他,可以!只要爱上他就好了。从此,闷骚总裁的追妻之路便开始了,一步步的逼近,再虏获了她的心。
  • 净灵师

    净灵师

    都市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个神奇的报刊亭,它能帮助人类解决所有不可思议的事,只要你愿意付出代价,它就能为你解决一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心蠢蠢欲动

    妖心蠢蠢欲动

    “你脸红,还脸红,再脸红,我就吃掉你。”她不怀好意的靠近了他。“(⊙_⊙)?”他睁大眼,不敢相信的看着面前轻灵可爱的少女,他的脸没红,变的惨白,是被她吓的,他只是一颗圣灵果而已啊。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笑意,转过他的身后,拿起了桌上的红苹果,轻起红唇,甜甜的咬了一口。“恩,真好吃。”门外男人完美的脸上带着宠溺的笑意。“小妖妖,你又在逗圣灵玩了?”她飞快的跑到门口,看着眼前一身白衣身体健硕修长的男人。“没有的事,人家只是想吃个苹果嘛,哪知道圣灵那么胆小。”他的脸上带着无奈,“好了,你不是好久都没去过丛林了吗,明天就可以去了。”她眨动着长长的眼睫毛,不是说明天狐狸要来的吗,那个总是说她坏话的家伙。“好。”就让他白跑一趟好了……
  • 老兵诡事

    老兵诡事

    一个雇佣兵的超自然之旅,救赎与自我救赎之路。
  • 幽冥鬼旅

    幽冥鬼旅

    主角吴十七不知什么原因,来到了阴间。因为阴间的发展还要快于阳间。所以现在的阴间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了。我们的主角要一边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一边查明自己来阴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