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90800000007

第7章 微信凭什么赢(3)

使用过iphone、ipad的人都知道,它很容易上手,无论3岁的小孩,还是大叔大妈,不用学就知道怎么用。例如iphone的开锁键,小孩都知道怎么操作,它通过箭头向右滑动的指向,暗示人们只要用手指触摸并向右滑动就能解锁。从人类自然的操作习惯来看,触摸是一种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回归到了人的天性。这种不需要文字来解释的交互才是最好的产品体验。

我身边的朋友都很痴迷微信的“摇一摇”,这种通过肢体而不是用鼠标点击、甚至触屏就能完成的交互方式,其实是原始人具备的本能动作。远古时代,人们在拾到果子或打猎的工具时,都会用摇一摇的动作告知同伴,所以,“微信”中的摇一摇只是在“模仿远古时期尚处于襁褓中人类的本能行为”。原始人用投掷石子来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微信则用了一种虚拟的“投掷方式”让人们通过手机的摇动找到彼此,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它巅峰造极地迎合了人类摇工具的本能”。

如果一个产品唤醒了人类的原始体验,并“自然到人人都能自然而然地使用”,那么,它还有什么理由不被用户喜欢、做到老少通杀呢?

移动中的新体验

你都在哪儿用手机

X先生负责某公司的宣传业务,出差是家常便饭。四年前,X先生终于不再带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出差,而是换了一部智能手机。因为他发现,以前在笔记本电脑上完成的任务,用智能手机也能轻松搞定。

以下是他某一次出差的经历:

出差前一周:用航班管理类APP查航班,订机票,并随时关注航班动态。

第1天:从机场出来,用交通类APP查询线路。到酒店用语音备忘录记录活动行程和待办事项

第2天:开会。用笔记应用记录会议要点,并上传云与总公司同事分享。用手机邮件客户端处理邮件。

第3天:宣传活动。用手机将其中关键环节录制成视频,或拍照留存。晚上与同行工作人员用生活类APP搜寻当地美食。

相比于坐在桌子前面用PC,手机几乎能让我们使用APP的场景无处不在。对移动设计而言,“场景”实际上包括应用场景和手机的硬件环境。这里我们就只针对应用场景来谈。简单来说,应用场景就是“谁,在哪里,干什么”。

X先生在出差途中用手机应用就是一系应用场景。不过他是所谓的商务白领精英,他使用移动APP的场景也许大多数人并不熟悉。我们更熟悉的是类似于“小明在地铁上刷微博”。

“手机党”们遍地都是。公交车上,地铁里,路边,饭馆里,咖啡店里……人们把的手机装进口袋里的那一天,它似乎就变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并且在我们想起来的时候,随时为我们提供服务。

千变万化的场景也就要求设计者们充分考虑用户使用的情境:他们工作时候还是下班路上会用?睡觉前用还是在朋友聚会上用?在办公室里用还是等车的时候用?他们用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无聊还是高兴?想吐槽还是想分享?

除了使用的地方不同,手机和PC给我们的体验不同还有许多方面,比如:

手机不像电脑可以稳稳地坐在桌上,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在行进中使用,因此诸如游戏类的应用需要考虑适配手机的横屏模式,或者最大化内容,利于切换等。

因为手机也不像电脑那样拥有大屏幕,所以应用在设计上不能太复杂,要简单,要把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优先体现。同时,小屏幕也决定了用户不可能像在电脑上操作那样进行页面切换,因此,扁平的信息展示就成了关键。这一点Evernote是一个优秀的范本。

虽然手机可以离开房子跟着我们到处走,但在方便的同时它无法像电脑那样拥有持续不断的电量供应和稳定的网络。因此,产品经理在设计应用时也往往会考虑到节俭的用户对电量和2G流量的“吝啬”,会替用户节省这些资源。所以微博的客户端往往会使用“小图预览,大图查看原图”的形式。

当时间变得零碎

现代化的生活是一个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得到的信息是碎片化的,越来越多的人只读140字的微博,只读图。时间是碎片化的,有一天我们忘记带手机时,会突然感到无所适从,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变得无比漫长不知做什么好,吃午餐的间歇我们不知怎样打发时间……时间的碎片随着上班下班,等公交,出差,开会间歇,午休等等现代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当然,无聊和寂寞是自有人类起就存在的零碎时间。

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其说要让用户把时间碎片拼接起来,倒不如说是要填满时间的碎片空间。这完全可以办到,因为它的载体是手机,它可以随时被拿起,也能随时被放下。于是,有了手机游戏打发挤公交的时间,有了微博打发无聊的日子,有了微信摇一摇填满空虚的时间。

因为碎片,所以用户不愿意有太多记忆和选择上的负担,所以优秀的产品经理往往会贴心地在界面显示上,为用户提供最核心的内容,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取信息,并且在层级和分类筛选上他们也会为用户提供最便捷的通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淘宝的手机客户端上看不到web页面上那样纷繁的内容。

原始人用带颜料画壁画记录部落的仪式。

古埃及人将楔形文字印在泥板上记录传说。

古代中国人在龟壳上写甲骨文记录历史。

现代人用键盘敲出文字,存进电脑硬盘里。到这里,人类的信息输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记录”不再是纸和笔的专利。

作为一种输入方式,键盘相比于纸笔效率更高——尽管现在的QWERTY键盘的布局方式被证实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字母布局:我们要不断地移动指头才能打出一个字。而且无力的小指和无名指还得频繁地进行敲击。甚至需要专门的练习和培训才能以正常的速度打出正确的字。

智能手机出现后人们可以把互移网装进口袋带走,但键盘带不走。于是经历了专用于手机上的数字键盘后(这同样是种学习起来挺费时间成本的东西),我们终于迎来了触控化的输入方式。

尽管手机屏幕上仍然会拉出我们熟悉的QWERTY键盘或九宫格数字键盘,但我们已经可以像原来用纸笔那样,用我们最熟悉,最人性的方式——写,来和冰冷的机器对话了。因此年长的父母不必再为了发一条短信请你帮他在九宫格或QWERTY键盘上打拼音。

触摸化输入的出现,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文字输入体验的改变。比如手势操作,当我们摆脱了键盘的ctrl,alt,不用再拖动鼠标,而仅仅只需要再两个指头做出放大和缩小的动作,就能控制,拖动对像时,手机里的页面,图片,屏幕似乎就不再是用1和0建筑起来的虚拟的对象,它们仿佛变成了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事物。

这样的设计让操作回归了人对世界的天然感受,手机前所未有地“友好”。但地球上没有完美的球体,触控化输入方式虽然友好,但限于移动设备自身大小及使用场景,用户在输入时仍有难度。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网站注册页面时,都有些头大。登陆手Q时,那些在电脑键盘上输入时无比顺手的复杂密码,此时变成了最大的麻烦。

移动用户数据输入的难度决定设计不能完全从电脑上移植。比如iPad和iPhone,受到输入方式的限制,所以我们更多地是用它们来浏览内容,而不是像在电脑上一样生产内容,写个博客。

所以,“移动设备上的表格,要残忍地砍掉,砍掉,再砍掉”(《移动先行》)成为产品经理的一大准则。正因如此用户很难在移动应用上看到和PC端一样的界面,尤其是在注册或其他用户信息的填写表格方面,手机上的必填选项往往要比电脑上的少很多

“发出声音”,是所有高等动物表达情绪和传递信息的方式。语言是人类先于文字和图片诞生的交流符号。相对文字书写表达所需要的技术而言,语言在传播和普及上更加便捷,因此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许多历史与知识都是在代际间耳口相传。即使在文字与书写材料发明以后,人类也没有放弃这种知识的传播形式。在社交场合,“聊天”也是人们沟通联络的主要方式,而不是用笔写赠言。相比于图片,说话也更方便更即时,“有事当面说”是有效沟通的途径,遇到凶徒需要求助时,我们多喊“救命”,而不是先拍张犯人行凶的照片。

但是,语言交流方式在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却到很晚才流行起来。这其中有技术原因:语音做为语言的物质载体,在识别上存在一定技术上的难度。语音在网络上的传递也存在不流畅,延时和失真的问题,这都为将语言的“即时”沟通优势打了折扣。科技的发展完全正在一步步解决这些问题。21世纪的移动互联网上就不乏“好声音”。

先是人人都愿意“逗一逗”的Siri;中国人开始使用YY语音在网游上组团打怪。讯飞语音云平台升级,民用语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图片加语音,大家都在“啪啪”,掀起图片社区的另一种气象;“唱吧”风行,大有开启全民KTV时代的气势;几亿人在微信上实时对讲,让电信运营商倍感压力。

语音不止是一种传达的信息的符号,它也是一种输入输出的方式。不过现在语音无论是以通讯面貌出现,还是以搜索或娱乐形式服务都还没有形成规模,尤其通讯方式,语音更多地在熟人间进行,与陌生人很形成直接的语音交流。因此直到目前,语音还仅仅是互联网社交中锦上添花的功能。而其他诸如广播,唱吧等语音类应用,也只是将语音作为产品的媒介,满足的是娱乐的需要,而不是针对语音应用。

现在,语音的意义在互联网上代表的仅是一种发展的方向,还没有真正落到地面上来。

同类推荐
  • 营销经理卓越工作手册

    营销经理卓越工作手册

    本书以实用为原则,既对庞杂的营销理论进行梳理,又对各种营销方法和技巧进行归类,突出其思想精华和便于操作的实用方法。阐述了几项重要理念:营销成功,始于战略;市场竞争,策划为王;洞悉市场,锁定商机;找出关键,领先于人等。
  • 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中小公司的金字塔原理

    本书对如何创建和发展中小公司作深入分析,从金字塔的最底层也就是创建公司的第一步开始,从六大层面逐层分析介绍,论述中小公司如何生存发展的问题。
  • 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中国是部金融史2:天下之财

    本书讲述了从宋到明近七百年,中国封建时代最为辉煌时期的金融财经往事。实质上是以金融、货币及王朝政策为线索,全新解读中国历史,揭示历史、政治事件背后官民“天下之财”分配本质的一部书。全书涉及了中原王朝的经济恢复、财富累积,与少数民族政权幕后的财经、金融之战,土地、商业政策及对平民的影响,国家财富的官民分配与矛盾,财经失策及国际贸易保守对王朝的致命打击等丰富内容。
  • 中国证券市场功能、主体行为与制度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功能、主体行为与制度研究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中国证券市场功能的总体分析、证券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对市场功能的影响、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行为及其对市场功能的影响等。
  • 团队倍增法:从11人到20万人的奇迹

    团队倍增法:从11人到20万人的奇迹

    企业的成长,永远都是和人息息相关的,团队建设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头等大事!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充分释放团队的势能,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聚合团队倍增的力量。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效应,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实现团队倍增,不是简单的人员扩张,那样的团队是臃肿的、机械的,是乌合之众。从聚人到识人,领导者需要慧眼独具;从育人到留人,管理者需要智慧卓然。如何树立适当的团队目标?如何打造学习型团队?怎样增强团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是团队管理避不开的问题。本书结合商界传奇刘海旭的创业经历,系统阐述了企业在团队管理方面的核心方法,诊断了团队建设过程中的多种顽疾,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助力企业管理者打造有热情、有激情、有温情的高效团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砥砺前行

    砥砺前行

    本书回顾与总结了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记录和反映了学校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分“综合篇、发展篇、学院篇、专题篇”四部分,包括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产业、合作办学与国际交流、学生工作与校园文化、图书与校园信息化建设、基本建设与后勤改革、抗震救灾与恢复重建等方面内容。
  • 旧纸伞

    旧纸伞

    一个短篇集,平常练手的短篇《旧纸伞》《上场下场散场》《傻子》
  • 浮士德

    浮士德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 万古武王

    万古武王

    秦长歌是个小神,度九天雷劫之时被五彩神雷击中,穿越到神武大陆……修八重武脉,获天脉之力。一朝觉醒,逍遥万界,焚尽诸天!
  • 末世之生物装甲

    末世之生物装甲

    末世突降,黎想得到了诡异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他偶然得到的生物装甲!在这个充满了危险和绝望的末世里,他努力的挣扎求生!这是一个末世里小人物的成长历程!末世中人性的闪光点!残酷的世界中自我的救赎!“好人和坏人都死于话多!”黎想如是说
  • 校园香尸

    校园香尸

    在这个偏僻的县城高中里头,如果夜里有美女突然主动搭讪你,你得留个心眼警惕了,因为……特么谁都别和我抢,谁抢老子就干谁!老子鬼都不怕,还会怕你?!额……上面的简介貌似有点不正经,下面来个正经的吧……怎么说呢,这是一个讲述干鬼和被鬼干的,不但坑爹而且坑鬼的……校园鬼故事。请纯洁的读者们,别误解了上面的两个“干”字。另,本故事纯属扯淡,如有雷同……算你见鬼!!
  • 神话大碰撞

    神话大碰撞

    一场彩虹雨洗礼全球,开启了属于人类的全新时代,超能力觉醒、灵气复苏、武道兴起、异界入侵......当众多神话再现人间时,将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碰撞!少年偶得神秘石盘,修万法,竞天骄,踏上一条超凡之路!
  • 修行流浪记

    修行流浪记

    他,一个即将飞仙的人,却被陷害,虽成功逃出升天,却成为了一个凡人,逃出来之后就看到一个被毁容的丑女,而丑女确对他说:“你做的饭菜真好吃,我决定以后就让你养了。”他努力的再次逃走,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强大的凡人,而她虽然有点丑,虽然有点天真,却是一个修行之人,根本甩不掉,无奈只能当做认了个丑妹妹。
  • 茅山抓鬼师

    茅山抓鬼师

    李道仁一个被抛弃的小娃娃,却遇到了平生最亲的家人爷爷李道义,他爷爷是一个茅山道士,在为一次灭杀僵尸中不幸陨落,留下道仁一人和茅山掌门信物,孤单的道仁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怎么处理那些妖魔鬼怪呢?怎么处理自己所遇到的困难?面对诱惑又如何坚持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