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02300000022

第22章 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独白(1)

来到这滨海小城已两天了,也就是说,我同海又相处了两个昼夜。这里,窗下过了马路就是一片海滩。不知什么地方在大兴土木,公社拖拉机成天往工地上运着石块。从远处开来时,柴油机的转动像是什么飞蛾在扑扇着翅膀。拖拉机来到我们窗下就该上陡坡了。这时,它发出尖细的呻吟,还夹杂着磨牙齿的声音。随着夏云的浮动,一牙残月倒挂夜空,时隐时现,海面上闪出微弱的青光。近处影影绰绰地泊了几条种植海带的作业船,舱口依稀还透出点光亮。整个海湾像一只弯曲着的臂肘,潮涨潮落,浪波有时斯文得像在悄悄叠着一巨匹软缎,忽灰忽绿,一折一折地轻轻叠过;有时又势如千军万马,龇着凶恶的牙齿,大声咆哮,真像是不依不饶地追赶着什么。一排接一排,一排催一排,最后都撞在褐色的巉岩上,溅成浪花,然后,重新归入大海。亘古以来一直重复着这过程,无止无休。每个波浪都各有它一段历程,但每个波浪最终都归入大海。浪波——斯文的也好,汹涌澎湃的也好——寿命再长,也是短暂的,包罗万象的大海却是永恒的。它随时准备浪波回到它的怀抱。

我仿佛看见自己的一生也是小小的一道浪波,它在海上奔驰了一段路程,如今,眼看接近海滩,就要撞到那褐色的巉岩上了。然而,也将像以前和以后的浪波一样,归入大海。

大海是永恒的,它将永远存在下去。

正因为这样,我希望自己病危时能把呻吟哼成心爱的曲调,弥留之际,脸上将带着笑容向这个世界告别。

我曾诅咒过生命,也悔恨过。当黑色的世界笼罩着我那黑色的心境时,我甚至一度把死亡看得比生命更美丽。但那仅仅是一九六六年八月里的一刹那。归根结底,我是热爱生命的。早年,在困苦中我爱过它。如今,我更爱它了。

我清醒地意识到“风烛”的短促,我和我那一辈人,将一浪接一浪,走到尽头。越是热爱它,珍惜它,就越不肯撒开这支秃笔,我手中唯一的工具。几十年来我都是用它和同时代的人交流思想感情,用它画出我的爱和恨、我的向往和我的噩梦。我知道这是一支拙笨的笔,一支并不生花的笔,但它是我仅有的。

道路是曲折的,甚至是崎岖的,但它毕竟是越走越宽。

就以收在这四卷集里的东西来说,一九四九年一到北京,我就颇有自知之明地把它们用旧报纸厚厚包起,用麻绳捆紧,高高吊在屋角上,唯恐被人瞥见。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两次作为自传的“附件”上交过。十年浩劫中,它们自然被抄走并作为毒草编了号。如今,在八十年代,居然这么体体面面地同新一代的读者见面了。这是它们的作者做梦也没敢想望过的事。这个微不足道的例子也可以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不是僵化的,静止的;革命的圈子并不是铁打或水泥砌成的。人的命运,书的命运,一切的命运都会有变化。因此,没有理由悲观。悲观者只会叹息,而叹息是世上最无用的东西,它不能把世界朝前推动一寸一分。相信我们这个社会将会不断地向着合理境界前进——这种信心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种动力。有时也许还会倒退一下,还会偏离轨道,但总的来说,在历史长河中,它必然会顺着康庄大道向前推进。对这一点,我深信不疑。

除了一九五六年当了几个月有名无实的(因为还身兼两职)“专业作家”,我一直是个业余作者。我的小说全是我在上学及编副刊时写的,散文和特写则大都是记者生涯的副产品。一点评论不是编刊物时为了凑版面而写的,就是在大学教书时留下的。我有时替自己开脱说,我还当过那么多年记者,编了那么些年副刊,所以才写得少。其实,这只是辩解而已,还是应该怪自己生性疏懒和才具的局限。

即便从《蚕》发表的年月算起,这一行当我也足足干了半个世纪。我生长在黑暗的旧中国,脑袋里塞进过乌七八糟的东西,一生磕磕碰碰走了不少弯路,因而这四卷里的内容绝不是响当当的。但既然毕生从事了这个行当,此时做个小结,对人对己也算是有了个交代。我本可以用沉默代替序言,但想到大劫之后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暖,读书界对三十年代文学的念旧之情,我还是鼓起了勇气,提笔同此书的读者推心置腹地谈上几句。

在我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小说仅仅占去五年(1933—1938年)时间。那以后,我曾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小说艺术——不是泛泛地研究,而是认真地把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芙等几位英国大师的全部作品、日记以及当时关于他们的评论都看了。但我自己却没再写小说。对这一点,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有时我想,研究工作和创作活动是相互排斥的。搜集资料,积累资料,在资料中打转转,会使人陶醉,那同更艰苦的创作活动是两码事。记得亡友陈梦家一回对我说,一搞起金石,就不大想写诗了。然而世上也颇有一些学术和创作双丰收的能手,而我则两方面都没什么建树可言,有时想起来不免为自己悲哀。

回想最初那五年,创作欲真是旺盛,仿佛遍地都是题材,拿起笔来就有人物和故事向我扑来。那时为了少交几元宿费,我住在临湖的六楼,屋友多而挤,我都是躲到图书馆或跑到石舫上去写。往往一篇没写完,另一篇的题材就在脑中冒了出来。当时我不懂什么概念,所以也没法从概念出发。我只是挑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写,有时是我早年喜爱的人物,如邓山东和那位拉印子车的;在有些人物身上还投以自己的影子,如《篱下》、《落日》和《矮檐》里的少年。只有《道旁》这一篇可以说是从概念出发的。所以与其说它是篇小说,倒不如说是篇寓言。记得那是在我写完《论出路》那篇简短《答辞》之后,我想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一观点:在大时代到来的前夕,不要光致力于经营个人小天地,整个局面一崩溃,个人那个小天地也就荡然无存了。正是由于从概念出发,通篇人物面目模糊,更糟的是我只从消极方面看问题。在一九三五年,我对大时代本身的认识是十分抽象的。大震动之后,世界和国家将是个什么样子,我不清楚。我仅仅不安于那种坐看被蚕食的局面而已。未带地图的旅人只能是个盲目的旅人。

我那时所抨击的社会不公正和宗教奴役都是我自己所亲身遭受的。这,我已经在《一本褪色的相册》里详细谈了。我曾见过一个九代世袭的天主教徒,她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认定生来就是属于梵蒂冈的。宗教就是这样用无形的刀子从东方人的灵魂里把民族感情挖个干净;然而不远万里来传教的人,却以本国的炮舰做后盾。当年就是这事实促使我写了《栗子》里那几篇小说。

写长篇小说需要具备许多本事,其中包括要长于布局,更得有股毅力。我老早就有了自知之明。《梦之谷》可以说是个偶然产物。最初我要写的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散文。我是在骑虎难下的情势下把它写成小说的,而中途全面抗战又开始了。我思想上早把它放弃了,是老友巴金硬督促我把它完成的。然而这篇东西确实浸着我个人深切的感情,既可以作为小说,也可以作为我个人那段生活的记录来读。

看到近年来报告文学的昌盛,我十分兴奋。里德、基希、斯诺这些外国人确曾为我们示范过,他们的著作很精辟,很重要,但那毕竟只是“报告”。由报告而发展成为文情并茂的大型文学作品,其产地还是我们中国。这么说一点也不含有文艺沙文主义。理由同志认为这是由于我国可称为“散文大国”,散文写作的艺术传统深厚,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由于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主流一直是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关切,这含义要比“干预”更广些,但在我心目中它是包括了干预的。“五四”以来的中国,问题一直太尖锐了,形势太紧迫了,文学不可能是生活的摆设,我认为报告文学的产生和昌盛,主要是由于作家们不能从容不迫地对现实生活仔细端详,慢慢咀嚼,然后,再以小说这个虚构的形式概括出来。正像抗战初期的活报剧一样,报告文学也是由于作家们迫不及待地要对现实生活发言而产生的。

特写(可不可以说是今天洋洋万言的报告文学的前身或初级形式)在我写作中占的位置相当大,我从一九三三年一直写到五十年代,这也许是由于新闻记者是我一生主要的职业。我出了校门就进报社的门,中间虽然穿插着教书工作,但解放前的十四年,在国内外我主要干的是记者这一行。那时我没有条件去从事深入的社会调查,除了《林炎发入狱》和《刘粹刚之死》,我也不大集中写一个人物。我那些特写,像鲁西和苏北的水灾,滇缅公路上的民工,用摄影界的术语,大多属于场景或群像的实地“抓拍”。今天,这个文学形式在成熟,在臻于完善。

当然,这种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文学样式在实际上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和障碍,要远比一般诗歌、小说和散文多。“批判性的报告文学难写,颂扬之类的报告文学也难写了。”然而从这种创作形式所遇到的麻烦中,也正可以看到它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倘若一种写作能使好人扬名,坏人发抖,谁不举双手欢迎,尽力去保护它!因为那样它就“背负着人民的希望”了。只有在中国,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学作品才能有这么大的威力。报告文学的昌兴,正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光大。这种文学形式不但在推动着我们的事业,它的成长对世界文学也是一大贡献。应该让它传播出去,尤其在创建家园的第三世界。让他们知道,我们这里发现了一种更能直接为人民服务的文学形式。他们会拥抱它的。

散文同小说相比,除了不完整、不成形(指情节)之外,我认为它还有个特点,就是抒写本人的感受——前人神秘地称之为性灵。我自己的散文写得很平庸,往往眼高手低:动笔之前有一种憧憬,写成之后却很失望。但无论是《叹息的船》还是《破车上》,我都不是在客观地记录什么过程,而是想通过外在景物,抒写自己的一点心绪或感受。

由于有这种偏见,我一生出门交白卷的时候远比写出东西的时候为多。有时跑了一大遭,回来却对着白纸发愣。五十年代我曾写文推崇过何为同志写的那种“千字文”,近来也试写了几篇。这种袖珍文字没法言之无物,在指肚大小的天地里学雕刻,也是练刀法的最好场所。这是学习经济地使用文字的捷径,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文体。

人们看文章多看文采,我有时则对语气很为敏感。

我生平怕为人师——所以一向教不好书,我也不喜欢听别人训。不要说盛气凌人,连稍稍有些居高临下的姿态也容易引起我的抵触。这个毛病也许同我早年的生活有关。十八岁前,我都是在寄人篱下或者当学徒,不管是在地毯房还是羊奶厂,我总是看见人们把脸绷得铁青,朝我鼻子抡着食指厉声申斥。我好容易摆脱了那种天天挨训的日子。不幸,中年沦为次等公民,又成为人尽可训的人。尤其在干校,有位小头目仿佛从这类训斥中感到一种优越,得到一种满足。但是我从来也没在训斥面前真正低过头。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感真是一种极为可贵的东西。这种心理关系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尤为重要。搞创作,这个问题不大,一到阐述或评论什么,它就来了。在《寄小读者》和《给青年十二封信》的启发下,我也曾努力同读者建立一种亲切些的关系。三十年代写的《答辞》和八十年代的《终身大事》,都属于这种尝试。

此外,我也曾试用散文来写“论文”性质的东西。三十年代的《欣赏的距离》和五十年代的《大象与大纲》都含有这种企图。我谈的内容不尽正确,文字也欠细腻。我把它保留下来,只是为了表达一个深切的希望:写论文也不必绷了面孔,不必硬邦邦,最好也能亲切些,委婉些。

三十年代编《大公报·文艺》时,我曾干过一件傻事:利用编辑职权,花了好大力气,想提倡一下书评。那是我在没出大学门之前就热衷过的一项文化工作,《书评研究》是我那时的毕业论文。编《文艺》时,我曾努力组织起一个“书评网”,并得到杨刚、宗珏、常风、李影心等不少朋友的支持。为了“独立”,我不接受出版商的赠书,那时每个星期我都跑两趟四马路,每次总抱回一大叠书。然后,按书的性质和评者的癖好,分寄出去。“书评”成为那个刊物的一个固定栏目。此外,我又连编过几个整版的“书评特辑”,一心想把这服务性质的文化工作开展下去。记得“八一三”那天,我还在出着这种特辑。

现在看来,这也许不大合国情。在外国,一本书出来后,好像总得有人评那么一下,才算有个交代。因此,他们那里有职业书评家。我们这里并不那样。就目前而言,书出来后,倘若政治上确有毛病,总会有人出来批判。一本来历不凡或特别出色的书出来,也不愁没人写文推荐。一般著作,除非作者自己去张罗,否则仿佛就没有一评的必要了。

我知道书评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很多,不在政治和艺术之间划个界限,书评没法推广。然而随着整个革命事业的高涨,出版物的数量必然要与日俱增。八小时之外的那点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今天,广大读者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书评这个哨兵和向导了。

同类推荐
  • 醒客的世界

    醒客的世界

    本书是周国平从未结集过的散文新作,内容上不仅延续了作者一直以来对人精神性存在的关怀,而且更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清醒审视。书题的“醒客”是英文thinker的音译,意为清醒的思考者。周国平在时代思考者的立场上,用明晰流畅的语言,漫谈哲学与生活、智慧与信仰、成长与教育、时代与道德、文艺与审美等话题。这些话题中既有存在的根本问题,如幸福与智慧,又有日常的生活问题,如教育公平与公共福利等,话题广泛,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 文化散文研究资料

    文化散文研究资料

    《文化散文研究资料》是大型学术工具书“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的一种。本书以主选文章与资料索引为编排体例,选取有关文化散文研究的发表论文,反映文化散文的发展脉络,展现该领域研究的优秀成果;索引部分搜集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专著,为一般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资料。
  • 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

    本书收录“一种精神”、“兴隆之本”、“从吴起开始”、“山林的界碑”、“大地震:卧龙人和熊猫”等报告文学。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名人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碧水青天:十三陵水库施工建设与胜利竣工

    碧水青天:十三陵水库施工建设与胜利竣工

    《碧水青天》讲述十三陵水库施工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顺利竣工,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热门推荐
  • 开局先打十亿拳

    开局先打十亿拳

    要打十亿拳才能激活系统?可明明我只打了一拳啊。苏文表示很无解。我的系统还能签到,“签到成功,获得奖励:复制器。”复制器,复制万物,只要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复制不了的。看少年苏文,一步步成长。
  • 前途与你不可负

    前途与你不可负

    讲述了男女主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相爱.包括其中的怀疑,问题等等......
  • 雪国帝尊

    雪国帝尊

    比天下女子还美的男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是花瓶吗?吃软饭吗?还是....错错错!他是雪帝独子,继承母亲的盛世美颜,但同时也背负灭国的血海深仇!且看不一样的萌宝复国!
  • 第一废妾:逆天妖妃万万岁

    第一废妾:逆天妖妃万万岁

    大晋第一贵族楚家嫡女楚梨洛,生来草包,嫁长平王慕容明冲为妾,成亲三日,被迫害致死!一朝穿越,血养狐妖成了废柴楚梨洛,她势要夺回氏族嫡女所有的荣耀尊宠。可是为什么好不容易变成人了,日子过得这么心酸呢?遇上太子,无辜卷入了夺嫡风波,好色无能又变态的夫君好不容易要把她接回家了,结果路上被冰山面具男强行破了身。什么……你要我这个不洁之妇赔你个儿子,喂喂喂,强奸啊,救命啊,我不会生啊……朝堂风声正紧,王府处处笙歌!他说:信我,我必将江山,拱手送你!当逆天妖妃遇上腹黑邪王,且看她如何媚术无双,逆天而行,怒炼成凰!
  • 网游之洪荒游记

    网游之洪荒游记

    末日浩劫爆发,天地之间,万物维新,百族更替。荒芜的大地上,谁将登上那绝颠的王座。
  • 景颜殇

    景颜殇

    精通医术的慕容颜,在采药时发现了身受重伤而昏迷的李景珩,把他带回府,相处的日子久了,两人渐生情愫,可是慕容一氏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杀害了,慕容颜因为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刺激以至于连自己是谁以及所有的人都忘得一干二净,李景珩见此状把她的本命改唤作林楚然,并带回皇城,生活在皇宫之中,勾心斗角,卷进了争权夺利的漩涡,与此同时身为皇子的李景珩多年来夺取皇位的野心逐渐显露,慕容颜恢复记忆,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且还知道了李景珩与慕容家的死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他们两个人之间,间隔着的是血海深仇,爱与恨的交织,他们又应该何去何从……
  • 墨少之夫人别跑

    墨少之夫人别跑

    某天,某集团总裁在月黑风高之夜,连夜跟别人扯证私奔了!第2天,满城风雨,顾顾倾成为众矢之的,而顾顾倾只能自嘲一句,疯城绯闻满天飞,一家独大顾顾倾。后来绯闻越演越烈,变成了,#惊!某豪门大小姐连夜坑了某集团的总裁公司##,#某集团的总裁为了躲避某豪门大小姐的猛烈打击,连夜带着他的小娇妻跑了!##……顾顾倾觉得很无语,感情她真的收完了所有的烂摊子,背完了所有的黑锅!气煞我也!后来却不料被冤家死对头给盯上了,什么操作?不管了,先跑路要紧!
  • 波什

    波什

    研究药物到一半,突然身体机能完全失效?生存在死亡身体里的灵魂,几百年沉迷实验的女博士感受到异样般的世间冷暖。听话乖顺的小助理居然还有这样的一面!会发生怎么样的碰撞呢~
  • 龙武腾飞

    龙武腾飞

    二世重生却失去记忆,身体深处却潜藏着龙的力量。这位少年究竟会给世界带了怎样的变化?而他的命运究竟会指向何处......
  • 帝宠:邪王独爱逆天妃

    帝宠:邪王独爱逆天妃

    当奸诈的她遇见腹黑的他,“我要去历练”女子气愤看着堵住门口的腹黑男“娘子,我也去,我可以暖床”男子泛着桃花眼一脸的无良,“我要把小白,烤了吃”某男立马放出兽,“娘子,给”一副求夸奖的样子,某兽兽立马不干了“主人你的高冷呢”某兽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