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02900000002

第2章 黎明曲(1910-1928)(1)

我曾羡慕过那些有家谱的人。他们不但能一口气滔滔不绝地背出自己的父亲、祖父以至曾祖父的头衔官职,有的甚而能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说来可笑,关于我的身世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还是靠我淘气兜出来的。

穷人家的孩子究竟更老实还是更淘,这问题就让社会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去探讨吧。我只记得自己小时爬树上房,逗猫追狗,难得消停一会儿。一回把个堂姑气急了,她脱口骂了我一声:“你这个暮生儿的!”

每个孩子都有爸爸,可我就只有位寡妇妈。我刚懂事就听她说过:“你爹早就死啦。”所以,别的孩子有爹而我没有,也只好认了呗!可我从来也没想到问问我爹是什么时候死的,那当儿我多大。被骂作“暮生儿的”之后,我就拽着我妈的大襟,死乞白赖地刨根问底。这才知道,原来在我呱呱落地一个月前,我爹就撇下我们娘儿俩走啦。

那年月既不兴身份证,也不讲究出生登记。可是小时候每到腊月十七,说我长尾巴了,就得一位位地给长辈叩头。照例先作个揖,跪下来,连叩三下。妈妈还总是让我先给婶婶叩,接着是老姐姐、三堂兄,最后才轮到她。为了谢谢她的养育之恩,每回我都给她叩上九个响头。所以我早就知道自己按阴历的生日。

那时候可以拿皇历算卦。一到年下,新皇历下来了,就算卦玩。算卦先得说出出生年月。是妈妈替我报的“宣统元年,属鸡”。有一回,我把院里榆树上的马蜂窝给捅了,害得一家子好半晌不敢迈出门槛。婶婶气得说:“哼,怪不得都说午时鸡最淘呢!”这么一来,我连自己是什么时辰诞生的都知道了。

因此,我一直认为对自己的生辰再清楚不过了。可是1939年为了去英国在香港办理护照的时候,麻烦来了。移民局非要我按阳历填出生年月不可。我对着那张表格发了好一阵子愁。一时又找不到阴阳历对照表,我只好胡填了。当时宣统正在“满洲国”的宝座上,我可不愿当他的子民!倘若当康熙、乾隆那样盛世帝王的子民,倒也罢了,给个末代皇帝当子民太窝囊了——更何况他又正在长春给侵略者充当傀儡!所以我索性把年份写成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日子呢?权将阴历改成阳历吧。于是,我的生辰就成为1911年12月17日。

谁知这么一来,就得改下去了。七年在国外,无论领配给证还是住客栈登记,都只能照护照来填。1949年从香港来到北京,向派出所报户口,那时又是个机会。可我为了图省事,就又照填了。1958年北京大搞****的时候,又为我提供了一次更正的机会。有位户警到我住的前圆恩寺院子里大声喊:“谁对阴阳历出生年月没把握,可以到派出所来核对。”我还真的动了一下心。怎奈那时候我已被七棍子八棒子打成臭不可闻的大****。前圆恩寺只不过是我临时的班房,我正等着发配呢。我连有没有选举权也还不清楚。前途一片漆黑,哪还有心情去理会自己的出生年月!前清生的也罢,民国生的也罢,反正到1949年后,统统成了“余孽”!

还是1979年访美,在耶鲁大学傅汉斯教授家里谈起我这个生辰问题。他随手从书架上拿过一本照表查了查,告诉我应当是1910年1月27日。那年我刚好交七十。活到七十岁,我才闹清楚按照阳历自己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尘世的!

我属于什么民族,也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我老早就知道照父亲算,我应是蒙族人。小时候一到年下,家家都要祭祖。我们的祖先牌位是供在屋角一块布满尘埃的木板上。平时用黄布包起,尘土足有一寸厚。祭时,堂兄站在小凳子上,恭恭敬敬地揭开黄布,把祖宗牌位请下来。上面雕的是牧民模样的肖像。另外还有一个小本本,里边曲里拐弯地写的都是蒙文,很像一条条毛毛虫。那大概就是家谱。祭祀时供的是放了牛油的小米粥。倘若那时我认识蒙文,大概还能从那家谱里知道点自己的祖上是干什么的。如今,蒙古那么大片地方,我甚至不晓得我的祖先是西蒙的牧民,还是东蒙的猎户。我大概更希望他们是猎户,常冥想他们戴着大皮帽子,穿着翻毛坎肩,背了枪,在原始森林里追逐着野兽。所以每逢人家追问起我家究竟是从蒙古什么地方进来的,我就顺口答一声“大兴安岭”,并且觉得很是威风。

然而上学后我发现同学们专欺负少数民族。他们追着回族孩子骂不堪入耳的脏话,也喊过我“小鞑子”。于是我就干脆把这个民族成分隐瞒起来了,填表总填“汉族”,免得受歧视。反正我妈妈是汉族,我毕竟是从她肚子里生下的。

我这“汉族”身份一直混到1956年。解放后,少数民族吃香了,许多人都把自己这特殊身份亮了出来。我不想去沾光,凑热闹,所以每逢填表格——1949年以后还不仅填表格,“自传”也说不清写了多少遍,我一直仍坚持这个“汉族”身份。

1956年夏天,在把胡风一干人作为反革命关进监狱之后,又来了一场全国干部大审查。这回查得可细了。我没有什么怕被查的,从出生一直到当时足足写了五万字的“自传”。可是上面依然号召要继续坦白。我实在没的可写了,为了表示衷心拥护审干运动,就干脆把自己这个民族成分问题亮了出来。从那以后,我就只好改填“蒙族”了。

然而我自认为是个“假蒙古”,因为我既不会蒙语,又没有蒙古民族意识。不过那次“坦白”还真为我带来一桩好事。那时我虽身在作家协会,而且过去也是搞文艺的,可既不能去体验生活,又轮不到我参加任何代表团。1956年,在内蒙自治区成立十周年的前夕,作协同美协要联合派个内蒙访问团。当时作协的一位书记严文井(三十年代的文友)就根据我那新近坦白出来的特殊身份,推荐了我。回来之后,我写了《万里赶羊》、《草原即景》等文,总算没交白卷。可那一回,也更证明了我是个“假蒙古”。锡林格勒盟的盟长曾问访问团要吃汉式还是蒙式早点,我们全说当然吃蒙式的。事后,我足有半年连奶味都怕闻。

关于那位我从未谋过面的爹,我连张照片也没见过——他也很可能从来没照过相。我曾从大人的谈话间拼凑出他的形象:他个子高大,坐在炕沿上,腰身总成直角。据说他一辈子也没笑过几回。那时北京有九座城门楼——一直保存到五十年代。他是负责看守东直门的。我大概是从他这份职业推断出他是高个子的。因为每次出入那座城门,我都觉得它老厚老厚的,笨重无比,不是个大力士,休想撼动它一寸。

对妈妈,我就熟悉多了。孤儿寡母,她当然疼我疼得要命。记得有一回堂兄举了菜刀在我头上晃。妈妈把我紧紧搂到怀里,呜咽着哀求说:“我就剩这么一块肉!”还有什么字眼更能表达一颗母亲的心呢!然而就像《篱下》里那个环哥,我偏偏是个不争气的孩子,不断地惹是生非,不知害她生了多少夹板气。

我祖父膝下三个儿子,我父亲是老大,他年过四十才成亲,只生了我一个。二叔另过,住在炮局。我好像没见过,至少脑海里没有他的模样。可我总依稀记得他死后,妈妈带我去炮局吊丧的事。倘若没记错,那时我刚刚两岁。

我同妈妈跟着三叔过。三叔死时我五岁。我清楚地记得他是坐在椅子上咽气的,仿佛还刚剃过头。三婶来回摆弄他那光秃秃的脑袋,颤声责问道:“怎么,你就这么撇下我们娘儿几个不管啦!”接着就号啕大哭起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的死亡。

三婶是续弦的。她和前房各生有一男一女。她的继女等于我半个母亲,后来我习惯于叫她老姐姐。她个子矮胖,长得一点也不美,但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由于家里几次断炊,同时妯娌关系也不好处,我妈妈就把我托付给老姐姐,自己出去佣工了。记得她临走时,向大堂姐托付说:“姑娘,我就这么一条命根子。好歹看在你大爷面上,多照应他吧!”大堂姐发誓要我妈妈放心。她已决定不出嫁了,就认真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当三堂兄(她的同父同母的弟弟)罚我跪或是把我按在炕上用根子抽打时,她不但替我求情,甚至还用身子挡。她为我洗涮缝补。天不亮,总是她使劲把我推醒,打发我去上工。

1960年4月,当我在唐山柏各庄农场得到她去世的消息时,我倒在稻草上大哭一场。她还是我的启蒙老师。她认识不少字,看过许多演义,能整本整本地讲《济公传》、《小五义》或是《东周列国志》。她会唱许多动人的儿歌和民间曲调。她先是教我《寒衣曲》、《丁郎寻父》,后来又教我《葡萄仙子》、《月明之夜》。她几乎什么都听了一遍就能背诵下来。她能背全本《名贤集》,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呀,以至描写炎凉世态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呀。健康也好,不健康也好,那是我最早接受的人生哲学。

三堂兄是个麻子。人倒很聪明,拉得一手好胡琴,并且能成出成出地自拉自唱。他从蒙藏学堂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又进朝阳大学,指望学成后能当个律师。怎奈那年头什么也没有出路。他性子本来就暴躁,脾气就更坏了。按照老规矩,三叔故去后,他就成了一家之主。我最怕他。由于失业,他动不动就在我身上发泄他的闷气。他一迈进大门槛,我就赶紧迎上去,接过他的自行车,卖力地擦得干干净净。他高兴时就拉着胡琴唱上几个小曲儿,有不顺心的事就乱找碴儿。

阴历年,他有时去北新桥头摆“对联摊”。他写得一手好字,我自然给他当碎催子。他写之前,我研墨。天寒地冻,风吹得手背皴裂了,渗出的血都结了冰。他写的时候,我得把纸抻直绷紧。可凛冽的朔风偏偏捣乱,一不小心红纸就会被刮个口子。他恶狠狠地瞪我一眼,咬牙切齿地说:“回家跟你算账!”生意兴隆时,他也会掏出几个铜子,让我去买我顶爱吃的炸糕或糖火烧。

后来他在基督教会里找到个比较稳定的位子,性质大致就是传道——那时仿佛叫“中华归主”运动。其实,他回家既念《金刚经》,又信狐狸精,就是不信基督教。然而为了糊口,他又得假装信,并且以传教为职业。从他以及许许多多我那时所接触的“吃教者”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社会现象:拿宗教当饭碗。

我妈妈是个逆来顺受的老实人,一个受气包。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就总看到她同大堂姐从外面揽来活计,在家里做。有时是给人家拆洗缝补;后来又从被服厂领来活计,做军衣。她手不离针线,炕上总是大堆大堆裁好的布料和棉花。洋袜子时兴起来时,她又缝起袜口。我还陪她去取送过活计。

在外出佣工之前,她就是靠做点活计来维持我们母子俩住在三婶家里的资格。有时也靠卖她那几件嫁妆。

那年月,胡同里经常过一种穿街走巷收购旧物的商贩。不同于一般商贩,他们往往穿件长袍,很少是短打扮的;右肩照例搭着条细长的蓝布钱袋,里面装的正是他们用以夺走穷人最后一点生活必需品的资本。他们一只手握着鼓槌,另一只捏着比巴掌还小的小鼓,走几步就敲上一通。所以市民通常称他们作“打鼓儿的”。在我心目中,“打鼓儿的”就是一种文雅的强盗。可是这种强盗还很有架子,得追上去请他进来看货。我妈妈就净派我去干这种讨厌的差事。

“打鼓儿的,进来瞧瞧吧。”

他白着眼睛望了望我,估计油水不大,要么扭头就走,要么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卖什么呀?”

卖什么!妈妈唯一的一副镯子和爸爸遗下的一件皮袄什么的,早都脱手了。我还记得卖我们最后一件家具——一张用来吃饭或写点什么的小炕桌的情景。“打鼓儿的”撇了撇嘴说:“值不上几个大钱,还是留着使吧。”那回不是为了替我抓药就是交学费,妈妈死说活说,央求他丢下几个钱,总算搬走了。每次往外搬什么,我们娘儿俩就用恋恋不舍的眼光直直地盯着。

穷人要是有个阔亲戚也好。可我大舅舅是个搬运工,平时给人搬家。一入冬,他就推了个车子去卖白薯。我吃过不少块他那“栗子味儿的”白薯,有时也看到他给人搬家。那可真叫本事呀!头顶着桌面,上头再高高地架起瓷器和玻璃用具。老远就望到他一手叉腰、一手扶着桌边晃晃悠悠地走来,像只长着高高犄角的梅花鹿。二舅行伍出身,在南方什么军阀那里当连长。我小时见过他一面,他给了我一只烂熟烂熟的香蕉。我非常向往南方。他托着我的下巴逗我说:“走,跟我当兵去吧!”我妈妈立刻把我拢到怀里,仿佛生怕我真地会跟了他去。

现在每逢吃烤鸭,我就想到小时候的“吹号筒”。那是我妈妈出去佣工之后,偷偷为我做出的一种安排。整数交到家里,她每月还在我姨那里存上点钱,要她不时地给我打打牙祭。姨住在马将军胡同。我一馋了,就溜到她家。她总替我烙一张饼,买上些“盒子菜”(酱肉),要我卷成个号筒来吃。她自己不吃,只笑望着我那副狼吞虎咽的样子。看到我的小肚肚凸了起来,就欣慰地说:“吃吧,长吧,长大了好孝顺你那苦命的妈!”

那时,我们住的北京东北角,房子大都年久失修。一下雨就到处倒塌,每回总得砸死几口子。知道房漏了,可又修不起,就在屋瓦裂缝那儿搭上块破席头,上面压几块砖。

大概是上私塾的时候,我在路上有过一次险遇。我喜欢擦墙根儿走路。那一天,一块压席头的砖不知怎地出溜下来。是个夏天,我裸着上身。那块砖是紧擦着我的身子坠地的,还把我的脑门和胸脯都擦破了皮。现在回想起来,只差上几分,我就可能呜呼哀哉了。

同类推荐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莎士比亚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莎士比亚

    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战国终结者:秦始皇

    战国终结者:秦始皇

    战国七雄,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棋盘,而这个棋局的最终胜利者,无疑将成为天下之主。最终,一条改变战国格局的龙,正从位于极西之地的秦国席卷而来,并驰骋于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而这条改变战国格局的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起点不决定终点—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0封信

    我相信个人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个人对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追求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我相信权利之中必包含责任,机会之中必包含义务,拥有之中必包含职责。我相信法律皆是由人所制定,而非人被法律所掌控;我相信政府是人民的仆人,而非人民的主人。我相信人因为工作会变得高贵,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我相信世界会给予每个人谋生的机会,但它并不对人类之生存负有义务。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8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热门推荐
  • 潇湘稚子

    潇湘稚子

    理想与现实的脱轨,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的单纯性,它们之间的猛烈碰撞又会激出怎样的火花?在生存与发展面前,又该做出如何的抉择?
  • 陆判

    陆判

    滇地阴鬼、生魂引路、永王行宫、摩罗翻生、云湖天池……!持三尺剑,丈量世间公正。行人间路,取舍生死蹉跎。我遵从人的本性,我渴望自由,无所拘束。我来自幽府,我是陆判。主人公从一个平凡简单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的奇异怪物。幸得眷顾,走上漫漫复仇路,艰辛坎坷中历经最奇异的天地和事件。渐渐迷失中寻得本性!(其实,这就是一个人变成怪物,寻找人性,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的故事)
  • 浴火成凰:重生毒妃惹不起

    浴火成凰:重生毒妃惹不起

    自小师从名家的她上一世因为喜欢肖明轩,倾全族之力帮助他登上帝位。登基第一年,肖明轩封她为皇后,后宫有后无妃。登基第三年,狡兔死走狗烹,肖明轩从宫外带回来一个平民女子,并诬陷信仰侯府造反,将他们全族诛杀。重生一世的她要他偿还这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上古世纪:幽鬼的召唤

    我本是个不起眼的宅男,幻想着用泡面和游戏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可惜老天给我开了个玩笑,让我穿越到了游戏世界。起初,我只想要回到从前生活的世界,继续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喝着可乐吃着薯片看直播玩游戏;可是,当我的手心逐渐刻满老茧,剑刃嘶鸣着畅饮敌人的鲜血后才发现,曾今的自己已经变得陌生,懦夫与英雄,有时候只不过是一把剑的距离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文武逍遥君

    文武逍遥君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这就是李逍遥。
  • 林与宸心

    林与宸心

    “抱歉啊,让你失望了”叶宸将林冉壁咚墙边“撩完了,就想跑?抱歉,夫人太小看我的自制力了”她是逐渐沙雕化的林冉,他是陪着自己夫人沙雕化的叶总裁一场宴会,使他们相遇第一次见面,他闲着没事干,说了一句“脸挺丑,手挺好看”“叶大总裁,您是无聊了吗?跑来我这说话”“嗯,一开始我认为这个宴会太无趣,不过遇到了你,我得好好琢磨琢磨”“我……”林冉觉得眼前的叶大总裁,在逗自己,二话不说,给他一顿踹,然后拨打110和120“喂,110吗?我这里遇见了流氓,在林晨酒店二楼这里”“喂,120吗?你先去警察局等着,因为,他得先去警察局做一下笔录,然后才能去医院,辛苦你们了”某叶大总裁顺势躺在地上,假装晕倒过去多年之后想起,对着朋友们说了一句“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第一次见面我就被你们嫂子扔到警察局”
  • 无限妖神系统

    无限妖神系统

    少年白夜意外穿越妖神大陆,凭借契约系统带领万族征战诸天的故事。
  • 高冷系统在线

    高冷系统在线

    江凡羽:“系统,求你别坑我!来点简单任务就好。”系统:“那你杀个旱魃吧!”江凡羽:“……能换吗?”系统:“那就去杀如来!”江凡羽:“能再换吗?”系统:“杀玉帝!”江凡羽:“……我们还是杀旱魃吧!”官方指定唯一书友群:954706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