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02900000033

第33章 大十字路口(1946-1949)

战事刚一结束,《大公报》就拍电要我立即回去,而我自己呢,更是归心似箭,恨不得插翅立刻回到故土。当时,只要是往东走的交通工具,我都抓住不放。搭不上飞机,就打听起轮船来。战争期间,许多客轮都改装成运输船了,我找到的就是一艘货轮。

如今,由伦敦飞到上海只需十几个小时。1939年我从九龙坐船到马赛,走了将近一个月。1946年我在东伦敦登上格林诺高号货轮,由于沿途港口设施多遭破坏,水雷还未排除尽,足足走了一百天才抵达上海。

然而那不失为一次惬意的旅行。同船十八人,均是有急务在身、享有优先权的乘客,否则连这样的船也休想搭上。我们沿着蒙哥马利和隆美尔角逐过的北非,驶过平静的地中海。一到埃及,我就觉得到了自己所属的东方。我悄悄问那贯穿东西半球的苏伊士运河,战后的新秩序究竟是啥样儿?我伫立于船桥,看甲板上的纷杂景象:起重机恍若一只长颈鹿在一起一落。棕肤鬈发的埃及人拖着褴褛的长袍在装卸,黄皮肤的宁波海员头上遮了顶油污的小帽,在操纵发动机。但站在船桥上指挥的,依然是穿雪白制服、佩戴金光闪闪的肩章的英籍船长。

跨过烟波浩渺的红海和印度洋,我们来到远东的门户——新加坡。船在这里一停就是三十几天。承胡愈之先生的安排,我踏访了沸腾的马来半岛,看到依然飘扬着英国旗帜的这片土地上,民族独立运动在酝酿。

初抵上海,首先一个难题是报馆没有为我准备住处,而上海那时租屋,非有金条不可。辗转搬了几次家,最后,为了解决住房,接了复旦大学的教职,在徐汇村一幢日本式平房安顿下来。

幸好那时《大公报·文艺》方面我仅仅挂了个名儿,主要工作是写写国际性社评,不需要坐班。当时上海《大公报》总管理处设在南京路,编辑部则在民国路。那里,每星期四举行一次社评委员会,一般由胡霖或王芸生主持。写国内问题的除胡、王外,还有李侠文、贺善辉两位。国际方面,日本问题一概由李纯青执笔;美国原由章丹枫负责,我的范围只是欧洲大陆及英伦三岛。后来章教书去了,美国也划给了我。1946年我还用塔塔木林这个笔名写过《红毛长谈》,以及一些专栏文章。

战后,国内的政治格局是只许一边倒,不允许走自己的路。国际上,两大阵营势不两立,斯大林和杜鲁门都不相信苏美人民能并存在地球上。尤其自以为垄断了原子武器的美国方面,大有恨不得早日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势。国内也剑拔弩张,经济上濒于崩溃。我头一个月领的教授级薪水,是好大一捆钞票。朋友靳以劝我马上把它变成实物——见到什么买什么,否则第二天就能贬得值不到一半。

当时,标榜“不偏不倚”的《大公报》处境实在不妙。左的方面骂它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而南京的衙门几次发出警告。一回,我正在民国路开会,报馆被一帮暴徒包围了,他们大声砸门,咒骂报纸替共产党说话了。

同一时期,一天凌晨,我正在徐汇村宿舍里,蓦地传来了砰砰砸门的声音。我爬起来去开门。那位在英国牛津长大的格温吓得以为来了明伙强盗。进来的却是持枪的大兵。他们冲进卧室,翻完了书架又把床上的被褥枕头全掀起丢开,一面用枪托子在榻榻米上使劲顿。最后毫无所获,气哼哼地走了。

我一向不搞政治,然而自从写起社论,就有个立场问题。我对资本主义——尤其对当时美国麦卡锡那套,深恶痛绝;但在英伦呆了七年,对苏联三十年代肃反的情形也略有所闻。我真诚地希望战后的中国取苏美之长,走自己的路,而不当任何一方的傀儡。这想法同《大公报》的立场不谋而合。

给《大公报》写的社论,责任都写到个人账上,不能说是公正的,因为社论要先在会上讨论,随后总编辑下指示,交稿后也并非就原封不动地发表出来。记得一位同事写过一篇全面支持学运的社评,登出时却面目皆非了。

我离国七年,回来后在大****中偏偏干的又是耍笔杆子这个至为危险的行当。过去编过那么多年文艺副刊,并未触犯过谁。此次回国,老板要发挥我当驻外记者期间得来的那点知识,是很自然的事。我呢,自从1937年报纸缩张之际,成为首批遣散人员起,就立下个志愿:再干报纸,除了副刊,另外还得专一行。因此,旅英后期,我曾钻研过一阵子国际政治。

倘若我仅止写点国际社评,也不至于惹出乱子。偏偏1947年5月,社评委员会要我配合文艺节,写一篇关于文艺的社评。这时,我因为不谙国情,就在社评的一段中谈到九旬的萧伯纳还在创作,而我国作家“年甫五十,即称公称老,大张寿筵”。倘若我事先晓得某大权威已于鲁迅逝世后,成为文艺界最高领导,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闯这个祸的。因为当时人们对他就是称作“×老”的。

为什么我会对祝寿如此反感呢?这里有一段背景似应提一下。1946年我回沪后,一位戏剧界名人曾通过我,向《大公报》洽编了一份《戏剧周刊》,占一整版。这个周刊是我向老板推荐的,我对它道义上负有一定责任。周刊为另一位更大的戏剧权威出了个“祝寿专号”。原定每期排新五号字,也许由于视寿词来得不够踊跃,那一期全排了四号字。老板因而严词质问我这个推荐者,以致我从此对祝寿活动起了反感。如果我那时略识时务,无论怎样也不应去说三道四。

这个乱子为我造成的恶果,是我始料不及的。尽管我比沈从文幸运,1949年7月总算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作家代表大会,然而除了1956年间短短几个月,我基本上被排斥在文艺队伍之外。足足三十年(1949至1979),我一直背着《新路》的黑锅,也仅止在1956年解下过几个月。

多少年来,我的灾难好比是连环套,一环套着一环。中间还穿插着1947年我在私生活中遇到的一桩不幸。我当时的妻子谢格温虽然有个中国父亲,她又是在上海出生的,但襁褓期间就跟着英国母亲去了英格兰。1946年初抵上海,我们在先施旅馆下榻,半夜里出现了臭虫。生长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连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的她,这是破题儿第一遭挨臭虫咬,大哭大闹了一阵。三个月内我带着她搬了五次家,还在闸北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仓库住过一个时期。被大兵搜查那档子事,使她受了不少刺激。她反复嚷着:“这不是我的国家!我要回英国!”这样,1947年11月,一个歹人轻而易举地就破坏了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她回英国去了。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急于离开上海一段时日,却又不想再出国。

这当儿,朋友姚念庆告诉我:北平几家大学的教授们计划出一份刊物,内定由清华大学教授吴景超主编,钱端升主持政治栏,刘大中主持经济栏。那里正在物色一个编国际问题及文艺的。他认为我最合适不过了。我思忖,不妨走上一年半载再回沪。于是,就同意了。刊物后来定名《新路》。但是没等刊物问世,我由于受到复旦同学及杨刚的劝告,就坚决辞了。事实是:一、刊物封面上写明系吴景超主编。二、我最后并没去北平,仍留在上海《大公报》,也依然兼着复旦教职。这是当时有目共睹的。

但是已经去了香港的那位大权威以为抓到了把柄,就在港报上大喊大叫说:这个刊物是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出资办的(其实,没多久《新路》就被国民党查禁了),接受了多少多少金条;并一口咬定是我主编的。那是我第一次领略到不问事实真相、先把人搞臭再说这一策略的厉害。

这样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竟出自我多年景仰的一位大作家之手,使我寒心透了。如果谣言是一般人所造,辟一辟,或干脆不予理睬,也就算了。然而这位权威是鲁迅的接班人,因而背上黑锅,跳到黄河也再洗不清了。更有甚者,大权威还在一首诗中用五颜六色把他看不顺眼的一批作家丑化了。有些作家因而就没敢从香港去北京。这首名诗在文学史上有它独特的作用及价值。它支配我的政治命运达三十年之久。

刚回沪不久,就在格温口口声声嚷着“这不是我的家!我要回英国”的当儿,有一次胡老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南京当局同他商量,要借调我去伦敦,接替叶公超的文化专员职务,他征询我的意见。我坚决谢绝了,说:“我不是国民党员,生平也最怕做官。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了,再也不想走了。”由于我这斩钉截铁的回绝,家庭内部还发生过一场风波。

后来就更离奇了。上海金融界一位先生有一天突然请我去吃饭。他当时是孔祥熙的左右手,解放后,才知道他其实是地下党的重要成员。席间还有一位安徽大学校长。约我吃饭的用意原来是要我为陈诚将军去“讲学”,讲讲欧洲政局。我当即一口回绝了。

后来,那位安徽大学校长接连到复旦找了我三趟,说如果不肯给陈总长一个人讲,可以成立个班,总长也在座听讲行不行?我还是坚决没有答应。

是这件事促使我下决心立即离沪赴港,参加那里的《大公报》改版工作的。

这当口,我感谢杨刚和李纯青两位的指引。在那里,又一个十字路口在等着我。

同类推荐
  •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那时临水照花人:最美张爱玲

    张爱玲10岁时在期盼爱,20岁时在书写爱,40岁时在放弃爱,60岁时在整理爱。短短三、五年的爱情,这样细水长流地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写一本书,前言花去20年,后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却仍是青春那三五年。她孤傲、敏感、卓尔不群,却逃不开心灵的篱栅。本书纵览张爱玲一生,讲述民国的临水照花人从歌舞升平到繁华凋谢,她用一双冷眼,热望尘世,化作心泪如雨。在这本书里,这位民国的“临水照花人”将从旧时光里向我们走进,用一种静默柔情的文笔,让我们体悟她的清冷孤绝、她的无可奈何,她的意犹未尽。
  • 宫闱旧梦:当红墙黛瓦邂逅国色天香

    宫闱旧梦:当红墙黛瓦邂逅国色天香

    本书精选长孙皇后、王昭君、武曌、陈阿娇等历史上九位知名的后宫红颜,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了解走向权力顶端的她们,如何承受着各自或风光显赫或凄凉孤苦的命运。
  •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以前,明史学者吴晗先生写过一本《朱元璋传》,怎么说呢?虽然该书影响很大,但是内容着实单薄,以区区二十万字去介绍和评价这位伟大君王恢弘博大的一生,难免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之憾。出于对朱元璋伟大人生的感动和对真实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耗时近十年,悉心研究朱元璋,创作此书。从史料考证到布局谋篇再到分析点评,无不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及其生存的时代。
  •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传奇

    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幽居生活,孤寂荒芜的山野间,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一个优柔华贵的大家小姐,相互依偎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孤灯旧书寂寞夜,她是红袖添香伴读书的红颜知已;韶华易老伤心时,她用温情为他驱散寂寥。这便是赵一荻和张学良长达七十二年的爱情传奇。本书从民国天空的一抹红霞展开,讲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乱世,一个多才的、至情至性的大家闺秀从十五岁情窦初开的青丝少女,到年近百岁心如止水的白发老婆婆,倾付一生,只为与所爱的人厮守到老的故事。
  •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

    《赵一曼传奇》讲述的是:她端庄秀丽,亲切迷人。她冲破了数不清的障碍,同这片黑土地上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发生了骨肉般不可割舍的联系。她手持双枪、红装折马,在东北的密林中叱咤风云。她率领着抗门联军剿鬼子、杀汉奸,狠狠地打击了这群嗜血的豺狼。她让百姓和战士们敬佩拥戴,却让敌人魂飞胆丧。她被捕后,受尽酷刑。审判过她的人,在战败后泪流满面,跪在地上请求她灵魂的宽恕。被日军枪杀前,她给儿子写了一封感人的遗书。就义前,她高唱《红旗歌》,视死如归,时年31岁。这本《赵一曼传奇》适合青少年阅读。
热门推荐
  •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本书剖析了80后女生面临的众多问题,为80后女生安排了解决这些问题的30堂课,包括“告别天真,成为一名知性熟女”;“留住美丽,让时光驻留在25岁”;“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不智慧”;“80后女生的好人缘”;“80后女生做人做事,恰到好处”等。
  • 灵世传之逐光

    灵世传之逐光

    亚洋大陆,灵力为尊,实力强大的术师即是在这个世界最好的敲门砖。平民出身,渴望成为灵术师改变命运的少女李云岫,却在灵学院的入学考核中表现不佳,被通知需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考核,如若失败则直接退学。其外,各种意外袭击与考验接踵而至,其内,自身灵力突发异常紊乱,表面风平浪静的学院,这一年也着实不好过。重重压力之下,她是破茧重生寻得柳暗花明之路,还是就是颓败泯然众人?开局便站在落后的起跑线,且看废柴女主如何追逐梦想,奋力成长,达成心之所向这个世界不算美好,一念光明,一念黑暗,但庆幸身边有互相支持的同伴,心中有不灭的赤子之心,趁青春年少,勇敢开启属于自己的冒险之旅吧。
  •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人的性格。所以,恩格斯所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便成了至理名言。然而,是否能够由此而引申出人的外貌与性格之间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却很难轻易地下结论。但是,自古以来,外貌与性格两者的相关性说法较多,同时这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特有的偏重于感性的模糊经验型思维方式。《外貌与性格》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 永帝

    永帝

    这是一个被家族唾弃的嫡子当他在游戏中被杀后,发现回到了游戏开始的时候,他在游戏中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从此步步为营,争霸天下。当他站在泰山上,他举起长戟对这天下喝道:世人道我痴狂,但是你们可曾知道我心中的苦楚,如今为了我守护的一切,即使与这天下为敌又如何!
  • 白蛇轮回

    白蛇轮回

    峨眉山白素贞修练千年,忆起前世,解开了千年之秘,回忆起了前生。许仙是药神王与宣华夫人之子。白素贞并在意外下获得千年修为,开启了一段行善救人,除孽妖,行正道之路。在红尘中遇到许仙,并经历了种种坎坷………比翼良久,甚以为怀,寒风苦雨,各自珍重,妻好,勿念。佛语梵音渡红尘,念前世今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后重生日常

    影后重生日常

    时光倒流,重回二十岁,顾清欢誓要让渣男贱女付出惨痛的代价。“她就是个花瓶”闻言,顾清欢冷笑,“呵呵,花瓶,睁大你们24k的狗眼,姐教你什么叫做实力打脸”渣男手捧玫瑰,跪求复合,顾清欢却被陆总一把拉在怀里,不屑的说道,“复合?你们开始过吗?你有我有钱吗?有我有权吗?有我帅吗?”“既然没有我有钱,没有我有权,没我帅,那你还在这干嘛?收拾一下,回炉重造”顾清欢一脸懵,她和他不是敌人吗?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书友群:858606660)
  • 成功需要的修行

    成功需要的修行

    这是一本为年轻人而写作的有关如何克服困难、赢取机遇、实现发展和目标而获得成功的著作,全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告诉身边的年轻人必须认识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的重要意义,需要他们做好身边的每件事,坚持追寻自己的每个目标,达成愿望必须作出的锲而不舍的努力。全书主旨围绕着怎样做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主题,尤其强调了实践对于成功的意义,而实践的种种方法也是本书的主要论述内容。
  • 武谪仙

    武谪仙

    本来的简介是——武中谪仙,软饭奇才。??现在改成了——我快手小马,靠自己的一双铁拳,击败了一个姓王的仙二代,才能堂堂正正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大家感觉到再也挤不出来月票的时候,可以去订阅《仙葫》《一剑斩破九重天》《全职武神》《蜀山》来凑一凑。
  • 圣脉之战

    圣脉之战

    在遥远的灵域大陆上,有着五大圣者血统、九大家族各种小势力家族所组成的势力局面。。其中圣皇血脉的所谓废物,秦瑞将会在这表面平静如镜面。内地却波涛四起的灵域大陆上掀起何等狂澜!让我们尽情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