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75700000004

第4章 墨香传千古(1)

墨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中国的墨,不仅仅是一种书写用品,它更是举世无双的文化艺术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墨的发展简史

墨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商代甲骨文已出现墨书,为石墨之迹。战国时期毛笔已普遍使用,已有相配合进行书写的墨。汉代已发现人工制造的墨的实物,其用手攥成圆形,状如馒头。到了东汉,发明了墨模,至此,中国传统的墨的制作工艺已初步具备和形成。

最早见于记载的制墨家是三国时代的韦诞,其制墨精致,被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五代时期,制墨业获得了大的发展,以奚超和奚廷珪父子首创的松烟和胶技术“和墨”,使唐宋两代的墨已达到“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水平。南唐奚氏父子南迁歙州,专心研究造墨工艺,并世代相传,终于形成了中国制墨史上影响最大的“徽墨”。

宋代制墨的原料出现了重大突破,以桐油制成的油烟墨逐渐取代了宋代以前的松烟墨,油烟墨色泽黝黑而有光泽,墨色耐用性强,经久不褪,成为制墨的主流。此时制墨名家有潘谷、叶茂实、柴珣、高庆和、沈珪、蒲大诏等。

明清两代,中国制墨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明朝的嘉靖、隆庆、万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各朝所制的墨,至今为人珍若拱墨,视为珍宝。

明代中后期皖南地区形成了全国制墨的中心,徽墨的制造者,分为歙县派两大派系,各派又形成了自己的墨品和风度,并涌现出一大批制墨名家,如歙县派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潘一驹、汪仲淹,休宁派的汪中山、程公瑜、邵格之、汪时茂、吴去尘、吴叔大、叶玄卿、汪鸿玕等。其中歙县派程君房的“玄元灵气”的漆烟制墨法、方于鲁的“九玄三极墨”均为后人推崇,其墨品精至,风度雅致。明代制墨的取材、装潢工艺也获得了发展。休宁派名家汪中山首创“集锦墨”,为当时及后世墨家仿效,至今仍兴盛不衰。休宁派制墨,以金银色装饰,华美雍容,又饰以“漆衣”。明代,油烟墨已是主流,兼有松烟、兰烟、棉烟墨等品种。

清代制墨成为集大成者,其康、乾两朝御墨选烟用料,均为上乘,其制作采用徽墨法度,格外精良。清代民间徽墨制造以“徽墨四大家”即曹素功、汪近节、汪节庵、胡开文为杰出代表,他们将墨制成既有实用性,又具有高度欣赏阶值的工艺品,使徽墨之名一直流传至今,驰誉中外。曹素功所制的“紫玉光”、“青麟髓”等皆墨中极品,当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评语。其他名家有胡星聚、吴天章、程怡甫、詹鸣岐、汪惟高等,文人自怡之流如冯溥、刘体仁、宋荦、程可则、李因笃、潘来、洪升、姜桂、金农、刘墉、俞樾等。

乾隆以后,制墨业开始出现了日渐衰微的局面。尽管朝廷贡品不绝,徽州墨家勉经营,但较诸前代,其墨技停滞,墨品呆板,水准下降。辛亥革命后,由于近代西方的影响,以及新式书写工具的传人,使得传统的制墨业一直处于低沉的状态。

刑夷造墨的故事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有个叫刑夷的人,他擅长写诗绘画。可当时所说的“墨”都是一些植物燃烧后的灰土。加上当时没有纸,书写的材料不是竹简,便是木板,写上去的字用不了多久,便自行消失。为此,刑夷很是苦恼,他一心想造出一种用起来方便写出的字又比较耐久的墨来。

有一天,他在河里洗手,恰巧碰到水里飘来一块黑糊糊东西,顺手捞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尚未烧尽的松木炭,便又顺手丢进了河里。可是再一看自己那双刚刚洗干净的手,却都被染上了一道道黑颜色。他心里不由得—动:松炭既然能染色,可不可以用来写字呢?于是便赶紧追到下游,重新把那块松木炭捞了回来。

回到家里,他便立刻忙碌起来。他把那块松木捣成粉末,忙得连饭都忘了吃。

妻子见他还在捣鼓,就催着他说:“看你忙得那个样,好像拾到了宝贝似的,快把饭吃了吧!”一连催了几遍,刑夷好像刚刚清醒过来似的,他双手捧起—些黑粉末,“哗”地一下撒在妻子刚刚端来的那碗麦粥中,好端端—碗麦粥变成了黑糊糊。

妻子生气地说:“怎么啦,你疯了?”

刑夷“嘿嘿”地傻笑着说:“不要紧,这东西我有用场!”说罢,只见他拿着筷子,蘸了些黑糊糊在墙上划了几道,墙上留下了一道道深黑色的痕迹。刑夷喜不自支。

从那以后,刑夷便常用这种黑糊糊的东西写字作画。消息传开后,南北村的—些文人纷纷前来观看,无不称好。有的向他索要一些样品,有的干脆效仿着试做起来。这便是我国最原始的墨汁的来历。这种黑糊糊状的“墨汁”能够写字,而且所写字迹比较经久牢固,但携带和保存很不方便。刑夷和他的妻子又经过长时间琢磨,想了种种方法,最后终于解决了这个矛盾。他们做了—些长、圆不同的各种模子,然后把黑糊糊的墨汁浇注其中,待干后便成了各式各样的小块。写字的时候,只要用它蘸点水,在陶瓷或瓦块上磨一磨,便成了浓淡均匀的墨汁。

后来,这种方法在民间很快传开了。由墨汁变成墨丸或墨块,这是—个不小的进步。这在我们现代看来,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在几千年前,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可见,我们人类文明的步伐,每前进—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

最早的制墨官

墨林中的上品,当首推徽墨。它与宣纸、湖笔、端砚名列文房四宝之冠。那么,徽墨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发明制造出来的呢?这里面有—个传说。

在距今一千多年以前,也就是五代时候,河北易州(今易县)有个出名的老墨工,名叫奚超,在老伴和大儿子相继在连年战乱中死去之后,带领小儿子奚廷珪背井离乡,逃奔南方,谋求生路。他们父子经过长途跋涉,辗转来到安徽歙州(宋朝时改为徽州)。他们看到黄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满山都是适于造墨的松树,加之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两岸山清水秀,土壤肥沃。便决定在此安家。不久,父子二人又重操旧业,办起了一个小墨铺,自产自销,日子过得挺不错。

日子稍微好了一点,奚超把小儿子奚廷珪送到新安学馆念了几年书。几年之后,奚廷珪便又回到乡里,帮助父亲制墨,照顾买卖生意。奚廷珪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几年功夫,不但把父兄辈的老墨工的制墨经验和技艺全部学到手,而且还想出了不少新点子,在原料和工艺上都超出人家一筹,所以奚家的墨铺越办越兴旺,在歙州、新安—带逐渐有了名气。

当时的新安、歙州—带,属南唐管辖。南唐的国君就是文学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词人李煜——李后主。李后主虽身为国君却不大喜欢过问政事,整天舞文弄墨,填词绘画。因此,他对好的笔、墨、纸、砚视为珍宝,目嗜好收藏。奚家父子所造的墨,不久便被一些好事的大臣送给了皇上。李后主一{式之后果然是好墨。从此便下令,每年拿出—大批银两送给奚氏父子,让他们专门为皇上制造上好精墨,供李后主专用。

由于有了官府的支持,加上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奚廷珪以他的出类拔萃的制墨技艺,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墨源的开发和对传统制墨工艺的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他发现桐油烟(桐树结有果实,取其果实,可榨出油,燃烧此油,刮取燃烧后的烟料,即为桐油烟)远远胜过松烟,是制墨的上等原料。他又把捣成薄片的金、铜等金属屑掺到墨团里,用这种墨写出来的字,墨迹金光闪闪,又永不褪色。他还把麝香、冰片等贵重香料加入其中,使墨锭芳香长存,不蛀不腐。

在墨的造型上,他也做了很大改进。他聘请一些能工巧匠,为其雕刻了各种形制和图案的精巧墨模。从而使他造的墨具有了光泽如漆,芬芳无比,造型精美等特点。

这一天,地方官把奚廷珪造好的一盒精墨献给李后主。皇帝打开一看,眼睛为之一亮,他把墨锭拿在手中,仔细品玩,爱不释手。并立即召集宠信的文人近臣来公众评墨。

当一名内侍在砚台上滴好了水,轻轻拿墨来研磨时,一股沁心脾的幽香由淡变浓,弥漫整个屋宇,人们精神为之一爽。

研好墨后,李后主亲自试墨,他拿笔在手,轻轻蘸墨,只觉墨汁润泽,不胶不涩;挥笔写字,墨落纸上,乌黑透亮,闪着点点金光,而且不浸不涸。随后,李后主又令—个文人画了—幅山水画,只见那画浓淡分明,远山近水,层峦叠嶂,意境深远,大可人意。

李后主当下大惊,传下旨令,立即把奚廷珪召进宫来,封他为宫府的制墨官。同时,为了表示皇上对他的宠信,决定赐给他国姓(即皇帝本人的姓),改奚为李。从此以后,奚廷珪便改叫李廷珪。

李廷珪出任制墨官后,一方面继续在原料、配方、工艺等方面,对传统的制墨方法进行改进;另—方面,在歙州—带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据一些史籍记载,李廷珪墨的主要原料是:松烟1斤,珍珠3两,玉屑、龙脑各1两,和以生漆,捣10万杵乃成。可见其用料的讲究和制作的精细。而且李廷珪墨经久耐用。当时,吏部尚书徐铉购得李墨一锭,每天平均要写5000字,用了10年才用完。

到了宋朝,也就是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领属歙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县等6个县。自此以后,由于李廷珪墨产于徽州,代代相沿,后人便把他简称为“徽墨”了。然而正宗的徽墨,当然是李氏父子及其后人所造的墨。李廷珪的儿子李承宴及其后人,承袭了李氏父子的制墨家法,并保持了李墨的崇高声誉。到了宋代,一度曾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说法。当时有位著名的墨工潘谷,有—次他来到秦观(秦少游)家,看到半块李廷珪墨,当即拜倒在地,连声赞叹道:此乃天下至宝!可见李氏父子所造之墨影响所及。

天开文运创墨业

徽墨的制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创始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战乱,带着儿子廷珪南逃到歙州,由于此地多松树,又有清泉可供制墨,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遂令奚廷珪为“墨务官”,并赐姓李,奚氏一家从此变为李姓。李墨顿时名扬天下,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在这种风气的激荡下,各朝制墨高手纷纷涌现,推动了徽州墨业的发展。到了清代,徽墨制作出现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胡开文墨店作为后起之秀,善于把握时机,在商业竞争中逐渐领先,名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

胡开文旧居位于休宁县海阳镇齐宁街育才巷内,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厅、客厅、花厅、八合院、四个四合院、五个大三间以及帐房、厨房等组成的建筑群,内有128个门洞相互连接。

房屋前后还有花园式的庭院,现已毁坏过半。胡开文是绩溪人,旧居却座落休宁县城;其本名胡天柱鲜为人知,却以开文名世。欲解其中之谜,不能不说到其创业的历史。

同类推荐
  • 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自古始,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其“五花八门”的知识海洋里,所包括的学问和知识,的确是多方面的,其内容,亦是非常丰富多彩多趣的。《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能够适应不同层次或曰多层次的需要,人们读了《趣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会感受到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是比较强的,并且会使人感到从书里能够得到许多有益而又有趣的知识。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北省份——甘肃省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中国“彩陶王”的出土地、“大禹治水之极地”、“自然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民歌(花儿)采录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物产,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
  • 典章制度

    典章制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热门推荐
  • 总裁是女孩

    总裁是女孩

    你见过14岁就当上总裁的女孩子么?父母失踪,神魔鬼怪各个物种来袭,淡看神仙们撕小妖精,小白莲。
  • 不眠爱意

    不眠爱意

    写小说的经验不多呀,简介对我来说有点难,就不写啦。
  • 综漫的崩坏

    综漫的崩坏

    黑洞般的少年黑洞般的吸引力纵横二次元奇迹般的崩坏奇迹般的黑化残戮的剧情请随意观赏
  • 荣耀的华娱

    荣耀的华娱

    新书《恋战新梦》已上传,不是星梦是新梦。新的梦,扬帆起航。O(∩_∩)O
  • 祭神州乐章·雍和

    祭神州乐章·雍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同传

    不同传

    站住!进来!看我如何收获爱情收获世界……
  • 神说的话

    神说的话

    我大学刚毕业,却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我越来越失望,就在这时我收到了一条入职短信,工资保底一万,让我明天入职,并发送了位置,我急忙回复,却怎么都发不出去消息。我怀着半信半疑的想法想去看看,可是当我进入公司后发生了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的事情……
  • 乱世穿越:腹黑王爷杀手妃

    乱世穿越:腹黑王爷杀手妃

    她,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之王,医毒双全,却因最爱的人背叛而死。一朝穿越,成为了相府最不得宠的废柴二小姐。他,摄政王殿下,霸道无情,权倾天下,风华绝代,俊美无双,是无数女子青睐的对象。当他遇到她,腹黑遇到奇葩,会有怎样的好戏发生?
  • 吸血伯爵亚伯一家

    吸血伯爵亚伯一家

    中世纪的幻毒伯爵一家,三个孩子,N多外门,最年轻仅仅只有五岁的傲娇少爷是门主。然,真正家主大人……一直是甩手掌柜啊……
  • 雄霸之巅

    雄霸之巅

    五行体质!魔神之命!两大禁忌!天下难容!许我逆改苍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