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71000000064

第64章 赵集古寨

赵集是我故乡的村子,有四五千人口,是丰县出名的同姓古村,也是一座有五百年历史的古寨。我们这支赵姓是北宋赵抃的后裔。

赵抃是浙江衢州人,字阅道,景佑进士,为殿中传御史,弹劾不避权贵,京师号称“铁面御史”,当时和包公齐名。赵抃曾历任成都及虔、杭、越知州,生活简朴,为官清廉,赴任常只身前往,上堂问官司,下堂访贫苦,闲时喜抚琴养鹤,故而我们这支赵姓的堂号是“琴鹤堂”。堂号是辨识家族渊源的主要依据。到南宋末年时,赵抃的后人们有何作为,不得而知,但经过了一段艰险的岁月是肯定的。其时元军南下,势如破竹,一路打得南宋军队节节败退,小皇帝赵昺仓皇离开杭州,一路南逃,元兵一路追杀,赵昺走投无路,终于投海。当时赵姓是皇姓,都在元兵追杀之列。赵抃的后人没有跟随皇帝选择南逃,因为往南逃跑,后头永远有追兵,我的祖先选择了一条最危险也是最安全的逃生之路,他们逆向而行,迎着元军穿插过来,一路往北。这是一着险棋,也是一着高棋。从缝隙里穿过虎狼之师,却得了永久安宁。故家谱记载:“元之初携族避乱于直隶之长清。”一百多年后,到明代永乐年间,又逐渐南迁,想来家族很大,意见不一,于是分手。家谱说:“有往山东者,有往江西者,有往福建者,定居丰县,其一支也。”丰县城西赵集,自此有了一支赵抃的后人。但从此无人做官,只做耕读人家,并很快建了一座寨堡。这座寨堡高数丈,下有二三丈宽,上可跑马,外有寨河,四门关闭,就是一座坚固的土城。大寨里还有二重小寨,寨主住在里头,大户人家还有三重寨,有炮楼土枪土炮,夜间巡逻,防匪防盗,戒备森严。这座古寨起码存在了三四百年,晚清以后才渐渐破败。上世纪五十年代,村子周围还有一截截残存的高大寨墙,我小时常和伙伴们爬上爬下,在寨墙上比射箭,放风筝,做攻战游戏,成为我童年和少年时代最快乐的记忆。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寨堡外的世界几度江山易手,赵姓一族都安然繁衍生息,终成当地最大的同姓古寨。后因人口太多,不断有人迁出谋生,乃至独立建村。丰县城东关赵楼,西关赵姓都是从赵集迁出的。丰县城内还曾有赵家大片宅基地产,故家谱有“舍城宅三百余亩”的记载。

赵集南边、西边,紧靠老寨各有一个卫星村,一个叫小赵庄,一个叫小西庄。也有到稍远处建村或和别姓杂居的,但大体在周围几十公里内。这些早年迁走的赵姓人,平日和老寨多有来往。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赵集还有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庙会,一年七次,麦收前四次,腊月里三次,苏鲁豫皖交界处的十几个县都有人来赶庙会,每次庙会有几万人,除进行骡马牲畜农具粮食交易,还有各种娱乐活动,说书唱戏练武斗羊魔术杂技,一切乡村的民间文化活动,庙会上都会有。那是真正盛大的节日。寨子里所有主要街路空地上,都是人山人海。每逢庙会,孩子们头一天就会从家里搬出小床,或拿些苫席在路边前门占些地盘,次日庙会时供人租用,拿到几毛钱足可以在庙会上大吃大喝一通。这个钱,大人是不会没收的。这种庙会,以及过年、续谱等重大活动时,也是迁走的赵姓人回老寨团聚的时刻。

赵集有一座祠堂,祠堂两进大院,后有三间大殿,前有十二间配房,中间有腰门相隔,门下青石铺地,门旁有两座大石雕。这原是一座明代建筑,解放初还十分完整,曾做过小学校,我一、二年级就是在祠堂上学的。至今记得上一年级时的几篇课文,第一课是三个字:“开学了。”第二课是五个字:“我们去上学。”第三课七个字:“学校里同学很多。”三间大殿平时是关着的,里头供奉着赵家祖先的灵位。那时幼小,只觉大殿雄伟而阴森。大殿下是高高厚厚的基座,上殿要走台阶。上了台阶是走廊,我们最多只能在走廊爬上跳下。大殿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原来,抗战时期,寨里有几十条枪,赵家血性子弟常外出伏击日本人,祠堂因此被日本人烧过两次。但大殿墙基依然完整,墙体用大青砖砌成,砖层间用米浆灌过缝,而且房间嵌有黄铜片,十分牢固。我上小学时,大殿已重修过,但砖墙有些斑驳,缝里会露出黄铜片,孩子们趁老师不注意,会抠出一块铜,向货郎换糖稀棒吃。这事我也干过,被老师抓住,打过屁股。

丰县地处黄泛区,历史上多战乱,地面上的古代建筑大多都毁于兵燹水火。赵集的祠堂能幸存下来,已显得十分珍贵。戊子年已入腊月,眼看春节又要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应当有零星的鞭炮声了,那座已经历经五百年沧桑的古寨又会增加一个年轮,我想借这篇小文,遥寄一个游子深深的祝福!

同类推荐
  • 撞痕

    撞痕

    本书为“私享者”丛书中的一部,是作家阿舍作品中的精选,共收录15篇短篇小说,作品从女性生活的经验出发,运用独特的个人视角,带读者走入不同的生活体验。用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的情节生动,语言精练,人物形象丰满,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个人小说集。
  • 萧红散文集:白面孔

    萧红散文集:白面孔

    本书为萧红散文合集。有《天空的点缀》《祖父死了的时候》《孤独的生活》等,囊括了1936年版《商业街》、1940年版《萧红散文》等散文集中几乎全部文章,并收入萧红纪念鲁迅的《记忆中的鲁迅先生》等随笔。“只有散文,才是生活的真实面孔。”正如昆德拉所言,散文描摹着真实的生活,在这部散文集里可以看到人间烟火中的萧红本人。她与萧军同居商市街,求告无门,饥寒交迫,隆冬里买不起生火的木柴,连喝一杯热浆汁的钱都没有,甚而一夜数次起念要偷对面人家门上挂着的面包。他们做过家庭教师,画过影院广告牌,去参加集体活动蹭吃喝,他们游荡,吵架,喝醉后躺在地板上哭。及至勉强出版了作品集,却遭到查禁,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的恐惧折磨着他们,“白面孔”便是这一时期萧红和左翼文艺激进分子惊惧状态的真实写照。
  • 迎向诗意的逆光

    迎向诗意的逆光

    赵月斌是写家兼评论家,是作家式的批评家。他有创作的经验做底子,有艺术的直觉做导引,有充沛的激情做渲染,有灵动的文字做翅膀。赵月斌的批评有宏观性、质疑性,观点犀利,锋芒毕现,敢于批评,不惧名家、大家,而且言之凿凿,自成一家。喜欢看文学评论的读者不妨看看赵月斌这本《迎向诗意的逆光》。迎向诗意的逆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 去日安然

    去日安然

    本书为作者日常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积累,其创作意在表达其个人的生活情怀、感悟及经验心得,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立足于个人生活和经历的所思所感,有生活体悟,有内心独白,有历史兴叹,有社会批判,内容丰富多元,情感真挚细腻,富有诗意,文字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最后的对话(一)

    最后的对话(一)

    在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光,博尔赫斯在布利诺斯艾利斯城市电台中与作家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对谈。这既是博尔赫斯生前后三年的大规模的谈话,同时,也不同于以往的采访、访谈,这是博尔赫斯一生中难得的、两位作家之间的平等对话。博尔赫斯的谈话,如同他的作品一样,充盈着深邃的人生智慧和广博的学识,含义隽永,历久弥新。这百余场对谈,涉及话题繁多:关于身份、文学、哲学、爱情、梦、东方、佛学、旅行、探戈、好莱坞……所有的话语,都萦绕着博尔赫斯的灵性,令所有读者“都将以他的眼光来观察万物,并且或多或少,成为博尔赫斯”。能够拥有博尔赫斯,能够阅读他、走进他的智慧世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幸运。本书中文版的引入,让我们有机会来走近博尔赫斯本人,走近他终身奉献和驱策的拉美文学。
热门推荐
  • 梦化另生

    梦化另生

    他与我共存。现实与梦境交织,寰宇之中茫茫,唯我与他共走这一生。
  • 大游戏纪年

    大游戏纪年

    神秘的人工智能“博士”在地球建立了机器帝国,将人类残余赶进地底深处,并创建了虚拟的大游戏世界来实现和地底人类奇妙的共存关系。【DOTA】、【魔兽真三】、【超级玛丽】、【DNF】、【穿越火线】、【电影叶问】、【祖玛弹球】、【泡泡龙】……等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游戏和电影被改造成惊险夺命的游戏场景。张小乙,一个活不过25岁的遗传病患者,意外被绝望中的末世人类召唤过去,他被迫戴上了救世主的高帽子,他的任务就是:带领人类玩转游戏!【悬疑科幻重磅作品,不容错过!】
  •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心理咨询师的育儿笔记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心理咨询师的育儿笔记

    徐徐老师继《我减掉了五十斤:心理咨询师亲身实践的心理减肥法》之后,第两本分享式女性成长著作。围绕亲子关系主题,用清晰的条理、生动的表述,剖析了自己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面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悟——如何重新审视家长与孩子的定位关系;如何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疗愈,与孩子建立起正确有益的教养和互动模式;如何理解孩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并学会接受爱和付出爱;如何经营健康的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享受美好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性格如何养成的

    性格如何养成的

    本文描述的是我们的性格从与父母生活中点滴积累而成。父母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或积极,或消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变成了一块地

    我变成了一块地

    一觉醒来,穿越成一块蕴含十万年日月精华的土地。不疼,不痒,不饿,不累,不死,不灭……人生突然变得很无趣,还是当人类好。在这之前,还是想想怎么把自己捏成人吧!第一版:土疙瘩,这就是你捏人的手艺;第二版:土人,太粗糙,还不能说话;第三版;能发出一些音节的土人;……系统嫌弃不要紧,吃什么吸收什么,需要什么种什么!我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我虽无心,却比天下人都有心。我虽不痛,却比天下人都痛。唯有八尺泥身,荡尽天下妖魔怪。儒,道,墨,法,阴阳,农,名,杂,医,佛……百家纷争,混战争鸣。这是一个地精的成长史,无门无派。大地的母亲(粑粑)从不忽悠你!建了个群欢迎聊天打屁:586414482
  • 守护甜心之春暖花开

    守护甜心之春暖花开

    新学期,亚梦来到了初中部,但是接重而来的挑战把亚梦彻底击垮,最后是有几斗的陪伴,还是唯世的安慰,谁也不知道。。。。。。
  • 呆萌丫头:迷茫青春

    呆萌丫头:迷茫青春

    苏吱吱穿到了她笔名苏芷若的身上,还摊上了个长得的辣么好看的赖皮鬼…“苏芷若!我以未婚夫的名义要求你暖床!”“滚滚滚,顾逸轩,你是不是脑子有坑?”“对呀,你挖的。”“…………有意思?”“没你有意思。”“撩我好玩么?”“没有上你好玩。”苏芷若脸一红,就被顾逸轩拉去工作……欢迎加入洛逸的读者群,群号码:585891338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机构,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