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000000081

第81章 徽郡志嘉靖刊行,郭从道诗文并茂

明代后期,陇南出了几部志书,由地方官员主修,陇南学子编纂,是首次记载陇南历史的地方史,弥足珍贵,尤以《徽郡志》称胜。

嘉靖末年,郭从道逢徽州知州孟鹏年之请,纂修《徽郡志》。嘉靖四十二年(1563)成书,同年刊行问世。志书分舆地、建置、祀典、田赋、秩官、选举、人物、艺文8卷,每卷内又分设子目数项,又有附录。卷首有前监察御史陇西人刘应熊的《徽郡志序》,卷尾有徽州知州孟鹏年的《刻徽郡志后序》。《徽郡志》是最早见之于书的志书,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文笔精练,属徽志中的珍品,其史学价值很高。

《刻徽郡志后序》盛赞了郭从道纂修《徽郡志》的功绩。孟鹏年说:“我于嘉靖壬戌八月莅任徽州,询查郡志,皆说散失已久,正盼着他成其美事。”他以为,“志所以纪疆理,载故典,阐人文,彰往昭来,征一方文献,垂百代劝惩者也,敢视为末务不亟图之乎?”于是“敦请乡先生省亭郭公秉笔撰次。”知州对郭从道的才学极为欣赏,赞叹不已,说他“博闻强识,谙于往迹,不阅月而脱稿”。纂修之快,几近惊人,可见其植学之深厚。对志书的评价亦推崇备至:“体裁谨严,评品精核,上下千余年间因革是非镜见无遗,真足为一郡之信史,备百年之缺典。徽之文献自是不足征乎!”所谓“自是不足征”者,盖因其志将疆域、典故、人文等纪往之事记述得很详尽,很全面,无遗漏,完全能够发挥志书古者今之准,人者己之鉴的作用,募工镂梓逾月告成。

监察御史刘应熊在《徽郡志叙》中对志书亦有评语:“洛川孟侯,鸣驺初类,义例截如,循事考实,区画灿然”。赞孟公实则赞郭公也。舆地径野,建置体国,祀典和神,田赋治人,灿然若见。“秩官则建宫位,事之典昭矣。选举则宾兴,贤能之制章矣。人物则宗德而重道,艺文则崇雅而黜俗。”皆能“发幽隐之逸踪,达昭旷之芳躅。”可以述古,可以征今,可以昭往,可以信来。刘氏还引经据典,以示新志之功不可灭。“尚象制器者,工师之程也。宴会神解者,哲匠之巧也。缘墨而注刃拙工也,循形而挥斤凡技也,非可与于感兴之妙也。”刘氏认为,一部好的志书要能够感化人,“善志者在能感,善感者在能兴”。一部新志在手,引发出这许多道理,可见新志确为刘氏所感动,肺腑之见溢于言表。

《徽郡志》每卷之前有“从道曰”以述其志,足见他修志纂事的一些独到见解。如《田赋志》前论云:

从道曰:田有常制,赋有定法,但法久弊生。田渔于兼并,粮蠹于飞诡,田赋始均矣!

对均田赋予特别关注,并以此为记事的准绳。用词达意,极为简明透彻,为神来之笔。

又如《人物志》前论云:

从道曰:夫所谓人物者,践形尽性,出则华国庇民,处则模世范俗,足为人之所望,方谓之人物。云易易焉,遽谓之人物,不惟品题者失真蒙诮,而九原有知亦或谦退弗居矣。天日为昭,曷敢诬耶?

记述人物,旗帜鲜明,不就事论事,也不以世俗所左右。所谓“出则华国庇民,处则模世范俗”,实乃道德学问之卓见,非凡儒能比。此种道德文章,炼句之精,在志书中比比杰出。

论及经济,最忌流水账式的事件罗列,材料堆积。郭从道记经济,能够抓住时代脉络,从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上去把握,去挖掘。

《风俗》前论云:

从道曰:徽俗旧淳朴,重礼让,负气者多好斗。务农与逐末相半。市人业农,人鄙笑之,近者大不然矣。人情似昔多机变,争尚文靡……士大夫之家亦业农。前绝无纺织事,今事纺织矣。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明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尚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萌芽,人们的认识由不习惯到逐渐习惯,这是时代的本质。郭从道在论述中能够抓住这一点做文章,正说明他思想文章的高超,击中了编辑志书的要害。令修志者深受启发,得益匪浅。御史刘应熊、知州孟鹏年盛赞郭从道修志中建树的功绩,是情理之中事。

《徽郡志》对当朝时政的弊端不避不护,对百姓之苦、贪吏之祸能直言不讳,以解民愁。从道在《舆地志·里社》中直述高见。

从道曰:里甲差役应役者,皆予集城中。但有公需则凑银卖办,故谓之轮流钱。嘉靖八年,巡抚刘公接徽,察其用之滥也。别为定例,每岁预审百姓之贫富,户则之高下,人丁之多也寡,派征丁银若干数,贮官收用,登簿备查。而百姓不妨其业,财力兼省,浪何良也!行之既久,后来者既征丁银,复派轮流,以轮流之钱塞丁银之数,丁力之银入私囊。轮流之钱给公用,是以节省之法而增侵渔之计。则贫民以一人而应二人之差,一年而受两年之累。民苦莫极,而时事可悯者为尤甚也。近者,里甲称苏矣。又不知将来者得如今日否也?故曰“有治人无治法”,信然哉!

从道在《田赋志·户口》中亦有论述:

从道曰:国初徽原六里,后生齿频繁。至成化二十年,关中大饥,移食于徽者又以万计。知州息清请增之,复编新里一十有三,共一十有九。增其赋役分为新旧,旧里役重,新者半之,遂为定例。于是旧里之民多有入新里,以图其轻者。继而新里之民又多东归,而后来数值灾荒,新旧之民饿死移去者又十之六七。其实里有其名而无其实,新旧之民因之俱受困焉。大抵增其里,益其事,而民乃见其转损矣。况又割去西和一里,土田日瘠,民贫彻骨,百征并出,闾阎萧条,目击伤心,如之何其可也?呜呼!拯救通变之术,吾于司牧者有望焉。

郭从道,字省亭,徽县人。生于明弘治年间。天资聪颖,颇有才华,为陇上达官宿儒。正德年间中举,授大名府判官,升山西应州知州,不久又转任山西潞安州知州。母亲去世,回家治丧。三年后补顺德府同知。据县志载,古北口一带常有边防警报,贼乱犯境,民不得安。郭从道捐俸修理长城关口,使百姓得以安生。百姓以“郭公关”为这段长城命名,刻石立碑记述他的功德。后郭从道升任户部员外郎,又转任贵州按察使、兵备佥事乃至兵备参议。

郭从道一生忠于国家,体恤百姓,孝顺父母。父亲早逝,对母亲孝敬备至,有病时长时间和衣睡在身旁服侍。年老辞官后,周济村里的孤儿寡母,为一时缴不起税捐的人代缴捐税。还做了许多修桥补路的好事。辞官在家仍不忘任上事。秋雨连绵,滂雨倾注,正在吃饭的郭从道突然停下手中的筷子,闷闷不乐起来。家人问及缘故,他说担心潞州时修筑的城墙,一些不太坚固的地方会不会倒塌。

郭从道在诗词上颇有造诣。他与嘉靖学者冯惟讷以学交善,来往密切,冯氏对他的诗才十分欣赏。晚年归籍后,冯氏两次专程来徽州拜访。冯氏《再至徽山别省亭先生》诗,就是他于郭从道晚年归里后的拜访之作。诗曰:

河池近接凤凰台,使节常随候雁来。尘世几逢桑叶熟,山城再现菊花开。

淹留绝塞悲冯衍,笑傲清时羡郭隗。便欲与君成远别,春风去剪北山莱。

郭从道所留诗只两首,皆为游胜后的吟唱。

他与兵部侍郎李昆同游徽县名胜北禅寺,夜深才返回城郭。李昆吟《游北禅山寺有述》一首,记述了亲眼所见北禅寺胜迹。诗曰:“迢迢连曲径,香霭认岩扃。钟梵潮音远,松杉晓露零。林堂风不绝,石室雾堂冥。壁古丹青重,山尊云物灵。阶空呈虎迹,潭静起龙腥。禅海输僧籍,珠龛贮古经。中峰飞薄霭,西麓走惊霆。返驾总目花坞,行旌旁鹤汀。远村连树里,暮雨杂烟青。城郭归来晚,飘飘念百惺。”郭从道看了李昆的诗后,以次韵回敬一首,诗题《宿北禅山寺次东冈先生韵》:

日暮投萧寺,扪罗扣竹扃。半日斜日转,满院木兰零。

古殿风声静,幽窗夜色冥。鸟鸣杂梵语,虎啸动山灵。

石濑寒流玉,鹤烟气避腥。丛林千载胜,法界几人经。

宝塔残遗像,金光满疾霆。片云出远岫,双鹭落前汀。

明月悬空碧,野花逼眼青。平生林壑趣,对此觉惺惺。

该诗写作者日暮游北禅寺时的所见所闻,将北禅寺初夜时的胜景和感受写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一联点出投萧寺的时间。“日暮投萧寺”,言其晚也。北禅寺在徽县伏家镇红旗山。元代为佛教重地,今日仍为徽县一胜迹。古柏幽林覆盖,寺院隐藏在山巅的绿海深处。萧者,孤寂也。夜深人静,自然显得很孤寂。夜幕已降临,所以,“扪罗扣竹扃”。扪,摸也。罗,指栅栏式的门。扣指门上有环,故而扣之。扃,从外面关门的闩,这里指寺门,即竹门也。他们是摸着门扇,扣着门环叫开寺门的。二联写寺院内的木兰花。院内有木兰花,随着斜阳下山,零落了满院。三联写古殿初夜的幽静。“古殿风声静,幽窗夜色冥”。古殿万籁无际,窗户也是昏暗色的。四联写百鸟归巢时杂乱的鸣唱和老虎啸山时震撼山野的吼叫。“鸟鸣杂梵语,虎啸动山灵”,是写景,也在写作者的联想和感受。百鸟宿枝时的鸣唱就好像夹杂着佛僧诵经时的梵语,老虎吼叫的声音能够惊动北禅山的灵气。五联写石上如玉的流水和殿空的仙烟。“石濑寒流玉,鹤烟气避腥”。濑,流淌很急的水。鹤,仙鹤也。六联写山寺的久远和兴盛。“丛林千载胜,法界几人经”。古柏幽林覆盖山野已有千年之久,山寺也经过多少朝代而不衰。经,指古经。据载,北禅寺始建于西魏大统年间,元代之后为佛教活动的鼎盛时期。明初,贮天下僧籍于此寺,又建有贮藏经卷的藏经阁。“几人经”者即指此也。七联写寺内宝塔耀人的金辉。“宝塔残遗像,金光满疾霆。”指宝塔上残留的遗像浮雕,八九联写寺外看到的片云、双鹭、明月、野花。放眼望去,“片云出远岫,双鹭落前汀。”“明月悬空碧,野花逼眼青”。空碧者,晴朗如洗也。作者是晴天去北禅寺的。十联写游览北禅寺后的感受。“平生林壑趣,对此觉惺惺。”平生爱山林野趣,名胜古迹,眼前的景色,令他赏心悦目,醉人心脾。惺,醒悟。作者是依照游览的顺序,由外而内,由近及远,描写了北禅寺晚暮时所见所闻的胜景。先写扣门,进院后又先写所见,即木兰花和古殿;次写所闻,即鸟鸣和虎啸。低头看见石上水,抬头目击殿上烟。由千载胜的丛林,想到今日寺院的兴盛,由宝塔的金光而放眼远望,又看到了寺外远山的片云,水畔的双鹭,悬空的明月,逼眼的野花。一幅静中有动,明中有暗,有古殿幽静,又有山村野趣的北禅寺风光画图,就这样一步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平生林壑趣,对此觉惺惺”,则是作者对这幅画图的绝妙归纳和总结。

第二首诗是郭从道陪同御史少宇瞻仰徽县栗亭杜甫祠之后的吟唱。杜甫于唐干元二年(759)冬,告别同谷后南下川蜀时在栗亭留宿的。明正德间,侍御史潘公创建杜公祠。

御史少宇瞻仰杜公祠后吟《瞻少陵祠》一首。诗曰:“九日成州道,千年杜甫祠。松留云霞屋,菊带雨垂篱。秋老归鸿急,山回去马迟。无能存苹藻,吟眺有余思。”少宇诗以“有思”结尾。郭从道以少宇诗韵因敬一首《过杜甫祠次少宇先生韵》:

老杜芳名远,高原见古祠。爱时悲去国,采菊向东篱。

白水江声转,青泥雁影迟。草堂一以望,千载抱幽思。

该诗以杜公祠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并寄托幽思。一联写在此见到杜甫古祠的不易。“老杜芳名远,高原见古祠。”伟大的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芳名已播世千年之久,今天终于在这荒野之地见到了后人为他修建的纪念古祠。二联写杜甫爱国忧民,壮志难酬,逼迫流离漂泊的历史见证。“爱时悲去国,采菊向东篱。”正在踌躇满志报效国家的关键时刻,杜甫遭到贬官而离京远去。“采菊向东篱”,并非指他弃官去过田园生活,而是开始了漫长的艰难的漂泊生活。他离京后,寓居秦州,寓居同谷,南下时又寓居这荒野之地的栗亭小村,见到了古祠,想到了他漂泊乡里山村,犹如采菊向东篱,深入农村,体察民情,吟唱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与百姓贴得更紧了。眼前的古祠,就是他“爱时悲去国,采菊向东篱”的历史见证。三联写杜甫自栗亭漂泊南下时所经历的遗迹。“白水江声转,青泥雁影迟。”杜甫离开栗亭后,由白水江而下。白水江源自栗亭,南流入嘉陵江。青泥岭在徽县境内的嘉陵江边,自古称蜀道的高峻艰险者。因为高峻艰难,所以用“雁影迟”来形容。四联写作者对杜甫的追念思慕之情。“草堂一以望,千载抱幽思。”仰望着草堂,一种千年幽思顿上心头,激荡着他的心灵。

在故籍徽州,郭从道的山林野趣处处可见。这里引他与陈斐畅游凤凰山时,陈斐写的一首五言诗《凤凰山堂郭省亭宪使坐序》:“万里孤槎客,仙舟此际君。山光堪互舍,春色报平分。胜览乾坤际,论交气概雄。诗谈虎谷雪,人坐凤峰云。”郭从道与交友游山玩景,高谈学问之道,却也逍遥自在,不负经伦之腹。

御史陈讲拜访从道,从道差别栗亭。陈讲吟《栗亭别郭省亭先生》诗一首,以吐惜别之情。诗曰:“东旭弄新晴,驱车出城闉。怜予淹道路,惜汝困风尘。卞氏无知己,苏张有故人。蹇衣三舍远,握手十年真。对酒栗亭下,高歌兰溆滨。乾坤催岁暮,日月欻西轮。绝岫扳穷岭,横川渡远津。临歧还惜别,按剑欲伤神。柳媚长安日,花娇上苑春。伏龙看雨化,屈蠖奋时伸。湖海升衢晚,风云变态新。鸿名惊霹雳,壮志峻嶙峋。邈矣超遐步,何惭天地身。”从道与陈讲曾共事十载,情谊很深。陈讲称他“鸿名惊霹雳,壮志峻嶙峋。”对他的才华、人格和功名评价是极高的。

这些诗告诉我们,郭从道在政坛、文坛的影响很大。御史们路经徽州时,都要拜访他,作诗咏歌,依依惜别。其情其景,令人敬仰。

郭从道之祖为世宦之家,徽州名儒。他在《徽郡志》说,他的先祖郭执中,宋朝时为华亭人,“第进士,累官枢密。承旨应诏言事切,直忤蔡京。籍为元祐党人,斥居同谷三十余年,因家焉。同谷即今属里泥阳也,执中公居同谷,没则遂葬于此。而其子孙以兵燹徙居州东四十里之骆坝村。后传至世精公,世精公生帖木儿公,帖木儿公复徙居栗亭。栗亭去同谷二十里,帖木儿生守福公,即从道之高祖。帖木公以下居粟亭,世精公以上葬骆坝。至今骆坝有郭家坪,即执中公子孙墓嗣。郭氏之传,绵绵奕奕,益衍于无穷矣。噫!木水本源,有遐思焉。”

郭从道父郭玑以子贵赠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母淡氏赠宜人。其孙郭庄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以庶吉士资格授御史职。明《徽郡志》载《郭宜人》传一篇,记载了郭从道母亲淡氏于其夫早逝后孤身养育其子从道的可敬事迹,并传递出郭氏全家授赠的情况:

宜人淡氏,司员外郎郭君汝能母也。年十七归君,有二子,孟从仁、仲为员外郎,赠君没人及三十,而孟从仁继殁。员外郎甫九岁,当岁大,乡人而富者见宜人家贫,又无依倚,数冻饿,谓其志夺也。媒问之宜人,痛哭曰:“冻饿死事耳,吾不死殉者,以遗孤在也,吾岂畏死者。即死可见吾良人于地下矣,媒何以至此或哉!”即啮指流血淋漓,呼赠君之灵酬,而誓之以示不二。媒氏叹惧而退。乃力作田绩,抚员外郎。当就外传,时命之学用或不及,鬻田为资,或解衣为员外郎购书,而员外郎学遂成,登名正德丙子乡举矣。后员外郎历州、郡,至今官修职有闻者,本激节妇之苦心抚教也。

由是可知,郭从道父殁于三十,后大儿去世,只留其母淡氏寡母孤子,母亲养育从道的艰难困苦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力作田绩,抚员外郎”,“时命之学用或不及,鬻田为资,或解衣为员外郎购书。”从道成就大业,“本激节妇之苦心抚教也”。母淡氏以子贵赠宜人。

同类推荐
  • 微历史悲风汉朝

    微历史悲风汉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能像汉朝这样至今还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这么大的影响。从它的崛起,到后来的逐渐衰落,在历史的轨迹上,汉朝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朝代。汉朝人才辈出,不仅出了很多英武的将军,还出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谋臣。这本《微历史·悲风汉朝》带你穿越历史时空,洞悉汉代风云,见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抱狄人大腿

    抱狄人大腿

    那胖子,身份证,不是身份文牒拿来看一下。并州怀英?你居然是狄胖子?曾泰呢?元芳呢?什么!没有这两个人?……胡迩抱着狄仁杰的大腿:“恩师,你就收下我吧。”……“摩斯,你怎么看?”“恩师真乃神人也!”……
  • 历史典籍(下)

    历史典籍(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大唐懒汉

    大唐懒汉

    本书讲的是,现代一名官员穿越到唐朝的故事。
  • 东吴再起

    东吴再起

    倘若长沙太守孙坚没有死在刘表属下黄祖的手里,那么三国又是怎样一个三国?标枪运动员穿越回到东汉末年,却成为黄盖的儿子,不懂练兵,不懂打铁,不懂赚钱,甚至连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分别都不清楚的糊涂蛋又在2000年前的三国时代创造了怎样的神话?没有穿越时代的科技,有的只是一个平凡人士都拥有的现代观念,且看黄柄如何用他的懵懂撬动历史的轨道。建了个书友群,要是有什么建议和想法,可以与我沟通,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呢~~群号:118376626
热门推荐
  • 终将爱你到老

    终将爱你到老

    每一个人的相遇都是一个起点,可并不是相遇过后都能开心。她身边的一切都被她那个美好漂亮的好朋友施舍,包括感情。那一天她哭了,因为她把自己身边的最重要的人丢了,可是丢的却是自己的男朋友,她最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他们就像是那高高在上的天神,而她不过是被他们施舍的一个对象,连自己的两任男朋友也是他们对她的施舍…
  • 逆元为仙

    逆元为仙

    元武大陆,每隔九千九百九十九年就会出现一种叫“成仙引”的圣物。它是成仙的唯一契机。是所有武道巅峰的强者唯一的追求。九千年前,“成仙引”的出现,引起了元武大陆所有强者的争夺,那一战,打的天昏地暗。没有人知道最终结果,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夺到了“成仙引”。只知道元武大陆被分为了两半。几千年来不曾合二为一。少年叶南,身负血海深仇,手持长枪,从尸海中杀了出来。“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书友群:917523719本文慢热,慎入!
  • 梨花开啦

    梨花开啦

    “你一出现,我就觉得我的世界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刚开始认识的时候,在陈思眼里,陆原出是个大神。当大家都靠着父母养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创业了,同学们经常去光顾的多家奶茶店和小吃店,后来才发现是陆原出开的……大学,当大家都还是小萌新的时候,陆原出已经是电视上侃侃而谈的商业新贵……大三的时候,陈思实习的科技创新公司是陆原出名下的……陈思最爱做的事就是捉弄陆原出,在他刷牙的时候像树袋熊一样挂在他身上:把他绑好的领带扯歪;把他吃的菜率先全咬一口~彼此初恋,是少年少女在相爱中约会恋爱的成长过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约柜

    约柜

    神器约柜内有放置在石板上出自上帝之手的《十诫》。一旦拥有,惩戒必将来临。在耶稣生前的六世纪,约柜神秘失踪了……我不愿生生世世不老不死,只愿与你,不论生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朝十大恶人之首

    明朝十大恶人之首

    大明崇祯年间,吃不饱,穿不暖,半夜起来喝凉水。那一年,他变坏了。那一年,他变狡滑了。那一年,他变聪明多了。那一年,他变所有人都不认识了。
  • 路岐重赋

    路岐重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窟倩影

    魔窟倩影

    该书由几部惊险、传奇、纪实的中篇故事组成。该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刺激性、感人性。
  • 我们并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走

    我们并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走

    面对高考成绩,我不欣喜,也不愁。我考的很好?不!我是天生的乐天派?不!我很有钱?不!很有权?不!只是因为我根本就不在乎。因为我们并不是只有高考一条路走,成绩不能说明什么。我们看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