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20200000021

第21章 外科病证

一、败血症(脓毒)

程某,男,36岁,1995年7月15日诊。患者发热微寒,右肩背及右上腹剧痛3天,伴头昏乏力,纳差,口苦,渴欲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燥,体温394℃,表情痛苦,形体消瘦,舌质偏红,苔黄根腻,脉弦数有力。右肩胛部内上缘有一圆形隆起肿块,约5cm×4cm大小,表皮不红,压痛明显,有波动感。血象:白细胞19.2×109/L,中性:84%,血沉66mm/小时。超声波检查:右上腹可探及5cm×4cm×3cm混合性肿块,内可见液平段,两处脓肿穿刺检查均可见较多革兰氏阳性球菌,血培养均生长出葡萄球菌,诊断为多发性脓肿、脓毒败血症。中医辨证为外感热毒,腐肉成脓,治宜解毒清热,散瘀排脓,采用三黄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黄连3g,黄芩10g,大黄3g,栀子9g,银花20g,连翘15g,菊花15g,赤芍12g,皂刺15g,紫花地丁20g,山药30g,生甘草6g,每日1剂。6剂后体温复常,右肩胛脓肿完全吸收,右肩疼痛消失,右上腹壁疼痛明显减轻,肿块逐日缩小,继服上方10剂,诸症消失,血象正常而痊愈。

二、肝脓肿(肝痈)

郭某,男,32岁,1995年2月19日初诊。患者恶寒发热,右肋剧痛1月余,伴咳嗽,纳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体温39℃,痛苦病容,形体消瘦,肝肋下1cm触痛,质中,肝区叩击痛明显,莫非氏征阴性。化验:白细胞103×109/L,中性84%,且见中毒颗粒,偶见异淋。血沉114mm/小时;大便为粘液血便,红细胞(+++),白细胞(++),未检出阿米巴滋养体。肝功能正常,超声波检查:肝剑下35cm,锁骨中线肋下1cm,Ⅱ级密集波,右胸后肩胛中线第11~12肋间有一35cm×8cm×85cm大小肿块,内可见液平段3~35cm,西医诊断:肝脓肿,中医诊断:肝痈。治宜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排脓止痛。用五味消毒饮合大柴胡汤加减,药用:银花、菊花、公英各30g,天葵子15g,赤芍15g,柴胡15g,大黄10g,黄芩20g,郁金10g,元胡10g,每日1剂,7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右肋疼痛明显减轻,继服上方10剂,诸症消失,血象正常,后予调理脾胃之品而收功。

三、淋巴结核(瘰疬)

张某,女,25岁,1993年9月12日诊。1993年5月发现右颈部有一结块,大如核桃,皮色不变,推之可动,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在某医院诊治,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静滴青霉素、肌注链霉素等治疗,左颈部亦有结核发生,皮色暗红,1个月后切开排脓,流出稀薄脓液,术后继用链霉素、口服消炎药,转入我院门诊治疗。

检查:颈部两侧有疮口两处,周围皮肤暗红,右侧红肿范围7cm×9cm,疮面3cm×2cm。左侧疮面2cm×2cm,两疮口均有白色腐肉,疮口呈潜行性,四周有空腔,流出稀薄脓液,并夹有败絮样物质。西医诊断:颈淋巴结结核;中医诊断:瘰疬,内服养阴清热剂,方药组成:玄参10g,牡蛎10g,贝母6g,生地12g,白芍10g,银花15g,公英15g,夏枯草15g,黄芩12g,甘草3g,3剂,水煎服。在局麻下进行扩创,将周围空腔处剪开,以红油膏纱布盖贴,每天换药2次,20天后,疮面腐肉渐渐脱落,脓液由稀转为稠厚,脓水减少,肉芽组织逐渐生长,最后用生肌散收口,共治疗月余,疮口愈合,未见复发。

中医所称的“瘰疬”,大多属现代医学的结核性淋巴结炎。本病在未溃时,不易消散;溃破后,则疮口呈潜行性,周围形成空腔,不易收口。治疗方法:对体质虚弱者,给内服药调补,注意营养及休息;瘰疬溃破后,周围有空腔形成者,须作扩创手术,剪开溃口周围空腔,或部分剪去空腔之皮肤。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疮口周围空腔再次形成时,须及时再行扩创。

四、疽毒内陷

张某,男,24岁,1996年7月8日诊。患者因面部疖肿后出现双下肢大腿肿胀,发热,疼痛,曾于门诊外科治疗未效,而来我院诊治。给以大量抗菌素、激素、输液及大腿切开减压,目前患者病情仍危重,纳差,大便秘结,肝肾功能欠佳。化验:白细胞14×109/L,中性细胞:杆状7%,分叶80%,淋巴013;血红蛋白103g/L,二氧化碳结合力538容积%,尿素氮734mg/dl,临床诊断:①败血症,②双大腿皮下广泛坏死,特请中医会诊。诊见患者高热,双下肢红肿胀痛,伤口已切开引流包扎,表情痛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5天未排便,尿黄少,纳差,口干渴,口唇焦裂,舌红绛,尖起芒刺粟粒状,苔白少,脉弦滑。证属热毒蕴结内陷,气阴耗伤,此乃患者面生疮疡,火毒炽盛,毒不外泄,反陷入里,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营阴被灼,毒邪内陷入营而成火陷证。治宜养阴通便、解毒泄热,速以紫雪丹2支,4小时1次,3次每日,连服2日,以养阴生津,泄热散结为先,再服汤药加强攻效,给清瘟败毒饮合承气汤,处方:生地30g,生石膏90g(先煎),玄参、大青叶、草河车、山栀各18g,川连10g,芒硝20g,麦冬、枳实、丹皮、鱼腥草、生大黄、三仙各15g,2剂,水煎服。

药后已排软黑便,量较少,小便量增多,高热稍减,双下肢仍红肿胀痛,伤口引流包扎有大量血迹,食少疲乏,心悸气促,口干,舌微红,苔白,脉弦细滑。化验:血红蛋白68g/L,白细胞237×109/L,中性:089,淋巴011,先给治痈疽疔疮、一切无名肿毒的六神丸10粒,每日3次,连服2日,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另外方:黄芪20g,生地18g,水蛭6g,枳实10g,生大黄(后下)10g,地龙、玄参、草河车、土茯苓、鱼腥草、败酱草、山栀各15g,4剂,水煎服。

药后体温375℃,双下肢红肿疼痛稍减,伤口引流包扎有少量血迹,食纳稍增,口干,夜不入寐,便溏,舌淡红,苔白润,脉浮滑,由于伤口引流失血较多,虽下肢红肿减少,体温下降,但出现心脾两虚证,处方:黄芪30g,生地、枣仁各18g,川芎10g,首乌20g,白术12g,肉蔻6g,赤芍、鱼腥草、土茯苓、延胡、桑枝、地龙、牛膝各15g,2剂,水煎服。

患者壮热不退(体温39℃),右下肢红肿胀痛,左下肢伤口包扎少血迹,阴囊水肿如小茶壶,纳差,舌淡红,苔白厚,脉浮滑,因病情重,疽毒壅盛,弥漫下焦,肝经湿热下注,致阴囊水肿如壶,处方:龙胆草、黄芩、泽泻、山栀各12g,草河车、土茯苓、橘核、木通各15g,车前子18g,生熟地各20g,当归10g,水煎服2剂,诸药合用,泻中有补,清中有养,既能泻肝火、清湿热,又能养阴血,肝火泻,湿热清,疽毒湿浊下注所致下肢红肿、阴囊肿胀自会渐消。

患者体温385℃,双下肢肿胀消,阴囊水肿减,伤口包扎已无血迹,食纳转佳,口干苦,便溏,尿多色黄,舌淡红,苔微黄,脉浮滑,证属气血津液耗伤,疽毒未清,处方:黄芪30g,当归12g,党参、苡仁、生地、熟地各20g,黄精、白芍各18g,地龙、麦冬、桂圆肉、枸杞子、草河车、土茯苓各15g,2剂,水煎服。

患者体温378℃,双下肢无红肿,阴囊水肿全消,全身情况好转,舌微黄,苔白厚,脉细滑,复查血象:正常,血红蛋白由58g/L上升为71g/L,尿常规均正常。细菌培养:绿脓杆菌,续用上方3剂,患者低热,纳食不多,心悸疲乏,睡眠差,口干,大便稍结,尿淡黄,舌淡红,苔白微黄,脉细滑,伤口继续换药,复查血象:血红蛋白77g/L,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亏损,处方:黄芪、党参、生地、熟地、莱菔子各30g,蚕沙6g,当归、柴胡、白术各12g,枸杞、茯神、炒枣仁各15g,大枣10g,4剂,水煎服。

患者体温37℃,全身情况尚佳,食纳增加,大便易排解,下肢伤口愈合,舌脉如常,照上方服7剂,继续调养。此后,患者继续进行支持疗法及伤口换药,无不适,体检无阳性体征,双侧大腿伤口基本愈合。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精华,中医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是通过辨证论治来体现的,是中医整体观应用于临床的宝贵结晶,是中医治病的特点和优点。本病例的辨证论治,是以“证”为论治对象,应用“同病异治”法进行治疗,同是一种疽毒内陷症,根据患者出现不同的“证”,则运用不同的治法。同病异治,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辨证的特殊体现在同病异治上,同是一种病,在病情发展变化过程中有不同证候表现,医者在治疗中便要采用不同的方药,在临床治疗时,辨病与灵活的辨证论治相结合,方可提高疗效。

五、唇风

高某,女,34岁,1993年5月23日初诊。患者上下口唇皲裂,脱皮、渗液、糜烂,反复发作已3年,3年来经中西药多方内外治疗,始终未愈。患者夜寐时常以绢帛类隔于上下唇间,以防疮面粘连,牵拉疼痛出血,吃饭喝水更是痛苦异常。患者情绪低落,心情忧郁,甚感痛苦,面色萎黄消瘦,口呈半张开状,上下唇粘膜剥脱,糜烂,唇外缘结有薄痂,自觉唇灼痛,口干苦,喜冷饮,心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脾胃伏火,治宜清泻脾胃伏火兼凉血润燥,方用泻黄散加味,处方:藿香10g,山栀6g,防风10g,生石膏30g,生地15g,花粉、玉竹各15g,川黄连3g,甘草10g,内服5剂。外用:冰湿液湿敷或频涂患处,以助消炎止痛。复诊:药后灼痛减轻,口干苦、心烦亦减,原方续服5剂,外用同前。三诊诸症悉减,因故没有及时复诊,停药后唇干裂灼痛加重,伴口臭流涎,舌质红,苔黄少津,脉细数,证属伏火外透上攻之象,宜清胃凉血兼解毒,方用清胃散加味:川黄连3g,生地30g,丹皮10g,升麻6g,花粉、银花各15g,甘草6g,5剂,内服,外用冰片蛋黄油涂唇。上方服后唇痛轻,口臭流涎亦好转,惟大便秘结,上方加大黄10g,续服5剂,服后皲裂渗液已愈,粘膜呈嫩红色,无痂皮,服食无大痛苦,大便通畅,舌淡红,苔薄少津,脉细数,火热蕴毒已去,宜益气滋阴润燥,方药:生地、黄芪各30g,玉竹、花粉各15g,甘草6g,服药后皮损全部愈合,仅微觉干燥,多食瓜果蔬菜,随访年余未复发。

唇风一证,相当现代医学剥脱性唇炎,经曰:“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中医认为唇风其病因大多为阳明胃热,脾经伏火,血分蕴热化毒而成,本例患者已患三载,遍用中西医药未获效。余按脾胃伏火,血热蕴毒为治,先以山栀、石膏、川黄连等清泻脾经伏火,次以凉血滋阴解毒,重用生地、银花养阴润燥,重用生芪益气生肌,泻阴火解余毒,在用药过程中,始终选用3大剂量生的甘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抗炎、抗变态反应、镇痛等功效),后阶段热毒将尽时,选用大剂生黄芪,主要取其益气生肌,泻阴火,解余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能改善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其次,根据创面情况,分阶段选用了消炎止痛的冰湿液和愈创生肌的冰片蛋黄油外用,内外合治,共服药30剂,终使3年之苦疾痊愈。

六、唇疔

杨某,男,30岁,1993年初诊。病史:1周前,患者上唇皮肤曾有一米粒大小的脓头,自行挤压破裂,次日即向周围蔓延肿胀,疼痛连及前额,曾肌注青霉素,疗效不显,自行溃破,流脓不多,突发高热而来治疗。检查:体温388℃,上唇肿胀,边界不清,延及面颊,中心有数处脓头,周围红肿灼热,白细胞92×109/L,中性083,苔薄,脉弦,证属脾胃湿热上蕴,血凝毒滞,防其毒散走黄,治宜清热解毒。处方:银花15g,菊花10g,地丁20g,公英15g,天葵子10g,生石膏30g,栀子6g,丹皮10g,赤芍10g,半枝莲15g,皂角针10g,甘草3g,3剂。外用金黄膏。复诊:上唇疔肿势局限,发热已退,唇内侧有波动感,上方加减续服,同时在唇内侧垂直切开引流,唇外敷金黄膏。

本病例初生一毛囊炎,自行挤压使毒热扩散成疔,中医把颜面部的疔和痈都叫“疔”,其特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丁之状。炎症反应剧烈,发病迅速,若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有引起“走黄”的危险,说明“疔”比“疖”病重,毒深,预后严重,治疗上,总宜清热解毒为主。上唇疔或鼻前庭疖,若肿痛明显,有成脓之势,往往在唇内侧粘膜处先有波动感,应在唇内侧垂直切开排脓,力争早日获愈。

七、闭目摄口

冯某,男,40岁,干部,1987年12月7日初诊。患者于4年前家中建房时,因故拖时过久,本人着急,家人怨恨,莫名烦恼,病由此起。行走时双目紧闭,不能睁眼,口摄拘急,不能讲话,静坐或卧床时一切如常。曾于多方求医未效,遂邀余诊。舌边尖红,苔黄腻,六脉弦滑。辨证为痰热壅盛,内动肝风,筋脉拘急,治宜涤痰泻热,清肝宁风,药用:半夏10g,天麻12g,钩藤15g,枳实10g,竹茹10g,云苓10g,龙胆草15g,黄芩10g,黄连10g,远志10g,天竺黄10g,甘草6g,3剂,水煎服。1987年12月19日二诊,药后症情大减,前方龙胆草量改为10g,继服6剂后痊愈。

患者行则闭眼摄口,静则如常,4年不愈,颇为奇异。细思此病起于忧急恼怒交煎之际,必然气血逆乱,而致津液不通,凝聚成痰,久则热炽,内动肝风,筋脉拘急,成此奇证。从痰热论治,虽然方药平平,但能紧扣病机,澄本清源,收效甚捷。

八、蚁行

乔某,男,48岁,工人,1989年4月14日初诊。患者腰以上肢体有虫行之感半年余,日夜不安,甚为苦楚,伴颜面拘急,晨起浮肿,四肢酸痛沉困。多方求医,不见一效。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滑而数。辨证为痰热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化痰、清热、祛风、行气血四者兼施,似为正法,药用:半夏10g,陈皮10g,藿香15g,苍术12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黄芩10g,黄连10g,川芎8g,赤芍8g,枳壳10g,3剂,水煎服。药后症情减半,于1989年4月17日二诊,4月23日三诊,效不更方。前方共计服9剂而痊愈。

上半身虫行感,症情奇异,令人费解。《医扁·杂证·痰饮》云:“痰在身,习习如卧芒刺,如虫行,或走注疼痛”,此案按痰施治,正是从先哲这段论述得到启发的。

九、滞颐

秦某,男,11岁,1991年9月17日初诊。其母代述,患儿因3岁时患吐泻,治愈后遗留流涎不断之证,已历8年,前医及我们屡以脾热、虫积、脾胃虚寒、脾肾阳虚等论治,虽缓解,卒未尽瘥。近月来,流涎频作,或流于下颌,或吐之于满地,殊难坚持读书。其涎作臭,唇舌肿痛,口干欲饮,下颌赤烂,饮食如常,食添涎增,舌赤,苔少,脉数。因“胃中有热……则廉泉开,故涎下”,遂断为胃中伏热,逆诸廉泉,治以白虎汤加乌梅、代赭石、石斛清热生津,益胃降逆。处方:生石膏50g,知母、石斛、乌梅各10g,薏苡仁30g,代赭石25g,甘草6g,3剂。复诊口干欲饮已止,流涎依然,上方加茯苓15g,藿香6g,3剂。三诊,流涎已减,原方石膏减至30g,代赭石减至15g,5剂,加香砂养胃丸3瓶,次年一切如常。

流涎一证,责诸脾肾者多。本案则已胃热上逆,导致涎唾,故用白虎、石斛清热生津,滋养胃阴;薏苡仁“健脾益胃”(《本草纲目》),可代白虎汤中之粳米理脾湿、化痰涎;乌梅酸收,敛津益胃,疗“好唾口干”(《别录》);代赭石“其质重坠,又善镇逆气,除痰涎”(张锡纯语),诸药共奏清热除涎,镇逆下气,益胃生津之功,故多年顽症得以治愈。

十、唾涎

徐某,女,34岁,农民,1989年9月16日初诊。患者起病10余年,口中多涎沫,其味咸,腥臭,颇感苦楚,不断大口唾吐白色泡漠状涎沫,似从胃脘上泛口中,唾出一口,又泛一口,唾吐不停,不能自控。多年求医,皆未获效。近2年加重,且厌食,干哕,眩晕,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而滑,显系脾阳衰微,湿化无权,痰饮停蓄中焦,上泛口中,而致唾涎不止。治宜涤痰化饮,以推其陈,温补脾阳,以置其新,药用:半夏10g,橘红10g,云苓30g,生姜15g,干姜12g,砂仁6g,白蔻仁6g,白术30g,党参30g,炙草6g,桂枝10g,3剂,水煎服。1989年9月24日二诊,唾涎沫症状已除,口味纯正,纳谷馨,颇能食,患者精神欣快,甚为感谢。又嘱其服附子理中丸2盒,从而使脾阳健盛,精微得运,而断其生痰之源以收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行并行”,这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正常过程。患者脾阳大败,水液失运,痰饮中蓄,上泛为涎,而生此症。首用化痰之品荡涤陈存之宿邪,兼用温补之品重建脾运之新景,标本双顾,药症合拍,积年之苦,迅速解除。

十一、呵欠

段某,女,29岁,1988年10月11日初诊。主诉:呵欠不止月余,伴乏力,头昏。曾在医院诊为“白细胞减少症”,多次化验:白细胞均在3×109~35×109/L之间。其父诉曰:患者除睡眠外呵欠不止,每日打呵欠几百次,服用中西药不效,甚是痛苦。查舌质淡,苔薄白,脉微弱无力,依据“肾主欠”一说,遂以温补肾阳之法论治,拟方:仙茅12g,仙灵脾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0g,炙黄芪30g,党参12g,香附12g,云苓10g,炙甘草3g,熟地12g。服药3剂后呵欠止,复查血:白细胞升至54×109/L,再服3剂诸症悉除。

疲倦欲睡或乍醒之时,张口舒气称为呵欠,此属正常生理现象,若不在困倦之时不拘时间频频呵欠,乃为病态。《灵枢·九针》曰“肾主欠”,《金匮要略》云:“中寒家喜欠”,可见呵欠一症大多关乎于肾,属寒者居多,是为古训。本例以肾阳虚论治,不但呵欠止、诸症除,且白细胞数目也有所上升,疾病速愈。

十二、毛发红糠疹

邢某,女,6岁,1994年3月23日初诊。患者2年来身上长小刺,发红,逐年加重,渐渐发展至全身,形成大片。身上从来不出汗,冬季全身干燥,小孩经常哭闹,曾去各大医院治疗,经服中西药,外用膏药,均未效,病变发展扩大。查体:发育差,体瘦小,颜面淡红而干燥,毛发稀少干燥,头皮上有大片干斑块、覆糠样鳞屑,躯干四肢,尤其是四肢伸侧、双肘部、双膝部有大片淡红斑,其上覆糠样鳞屑,其边缘伴有散在角化栓,双手指背粗糙,散在角化栓,双手足掌跖部表皮角化增厚而硬,指甲增厚凹凸不平,无光泽,纳差,大便偏干燥,舌淡红,脉沉缓,证属脾胃虚弱,气血失调,肌肤失养。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润肤,药用:当归6g,生熟地各6g,赤白芍各10g,川芎6g,鸡血藤10g,黄芪6g,白术6g,云苓10g,生薏苡仁15g,山药15g,焦麦芽10g,花粉10g,银花10g,5剂,水煎服。躯体外用润肤药水,头部外用雷锁锌擦剂。于1月后复查,症状减轻,但表皮仍干燥角化,头皮仍多,呈大片状,毛发干燥稀少,上方去熟地,加刺蒺藜、陈皮,5剂。月余后复查,皮肤大部光滑,接近正常,头皮显著减少,大片状皮损消失,上方去银花,服10剂后,面部及躯干四肢表皮已光滑,头皮基本消失,角化全部脱落,给予润肤丸30丸,每日2丸,巩固疗效,随访两年未复发。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慢性鳞屑角化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中,病情缓慢,病因不明。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复感风邪,致使气血失调,肌肤失养而发病。该患者发育差,体瘦小,是发育不良体质。头部大片斑片,覆糠样鳞屑,毛发干燥而稀少,躯干及四肢大片淡红色粗糙斑,覆鳞屑而干燥,其边缘及手指背侧散在角化栓,手足甲凹凸不平,无光泽,素日身不出汗,且掌跖角化肥厚坚硬等症状,舌淡红,脉沉缓,表现了脾胃虚弱,气血失调而使肌肤失养,方中当归、生熟地、赤白芍、川芎、鸡血藤、花粉、黄芪、白术益气养血润肤;白术、云苓、生薏苡仁、山药、麦芽健脾和胃,银花清热通络,药证相合,疾病得愈。

同类推荐
  •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 藏象异论

    藏象异论

    本书专门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人体生命生理的基本问题,主要指藏象理论。内容包括:中医哲学、中医五行藏象学说、中医阴阳藏象(气血水火精神)学说。
  •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本书列入了2009年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205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及102种中成药,共计307种药物。
  • 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不孕不育临证效典

    本书邀请相关学科专家,从中医、中西医结合角度,对不孕不育相关病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古方今用、单方验方、名老中医经验,以及西医治疗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特别是突出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具有科学、实用、先进的特点,可供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参考阅读。
  •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本书分为新生宝宝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疾病、婴幼儿常见营养失衡性疾病、婴幼儿常见心理性疾病四个章节,讲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宝宝常见病,如何观察症状、了解病因,并进行家庭护理和饮食调养。宝宝常见病的种类介绍全面,而且大部分饮食调养都列出了相应的调养菜谱,让妈妈们全面了解宝宝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热门推荐
  • 配角生存游戏

    配角生存游戏

    大家好,我叫马文祥。死宅的我被卷进一个莫名其妙的游戏,比赛谁在穿越后的世界活得久,可以选择转世成为主角的队友或者反派boss,胜者成为新一届的神。
  • 我的主人又黑化了

    我的主人又黑化了

    为了复活魔王,重振魔界,阿左肩负起保护魔王的任务。只是一次,两次,三次……阿左抱着魔王大人的腿:殿下,求求您别再黑化了!
  • 御天纪

    御天纪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 最后永眠

    最后永眠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 厨妃升职记

    厨妃升职记

    (双洁,男主腹黑,女主逗逼,智商都在线。)一朝穿越,临夏从人人艳羡的厨神变成后宫女人避之不及的瘟神。贵妃惹她,没了孩子,海昭仪惹她,拔了指甲,皇后惹她,废了后位,王妃惹了她,灭了九族。后宫传,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临夏皱了眉。临夏:为什么?独孤煜:因为朕。临夏:不是因为爱情吗?独孤煜:依你!
  • 阴阳界之灵魂摆渡

    阴阳界之灵魂摆渡

    生活在21世纪的人会说:“世上无鬼,只有人心有鬼。”可赵易却要说:“这世上确实有鬼,只是常人看不见而已。”赵易一个刚退伍的小道士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成了冥警,开始了捉鬼除妖的历险。
  • 拐只猛鬼当夫君

    拐只猛鬼当夫君

    鬼夫有三好,不吃,不喝,不睡觉!24小时全天守护,想想就觉得很美好!鬼夫有三妙,防火,防盗,会拎包!可谓是居家旅行,逛街散步必备之法宝!(跟班新坑,胆小的妹纸莫慌,一点儿都不可怕,欢迎跳坑,记得收藏,评论,外加投票哦~~~么么~)
  • 生化危机之恶魔科学

    生化危机之恶魔科学

    王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宅男,因为睡懒觉,他在一场末日浩劫中幸存下来,他将要面对空无一人的校园和城市,以及无穷无尽的怪物和机关。而整场灾难的幕后黑手,正在暗中观窥视,并且一步一步逼近。
  • 重生之绝世天帝

    重生之绝世天帝

    林天本为林家的一个废物,突然一天,身体里多了一个千年的怪物,沦落为天才的他,将如何举起
  • 巴啦啦小魔仙异现极战

    巴啦啦小魔仙异现极战

    这是巴啦啦小魔仙之星座传奇的后续巴啦啦小魔仙之异现极战。在陌上香坊首发。仰望星空。繁星闪烁。星座聚集。惊现星座星!双子出击,金牛辅助。魔仙堡被毁?穿越时空。寻找真相。小魔仙再度集合,出发!逆时空,黑暗来临,邪念总合之,黑暗帝王!正义能量进击,重建魔仙堡,分散十二星座,拯救地球命运……巴啦啦小魔仙之星座传奇后续,巴啦啦小魔仙之异现极战!重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