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01300000023

第23章 为学(2)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自己的看法,第三要有持之以恒之心。有志向的人才不会沦为下流;有自己看法的人才能才能知道学问博大,不敢学会一点就自得,就像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各位弟弟在有识上不能苛求迅速做到,至于要有志向、有恒心,则希望你们能努力做到。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廿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前立志作《曾氏家训》一部,曾与九弟详细道及,后因采择经史,若非经史烂熟胸中,则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之言,尤为浩繁,虽抄数百卷,犹不能尽收,然后知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诸书,乃胸中自有条例,自有议论,而随便引书以证明之,非翻书而偏抄之也。然后知著开之难,故暂且不作《曾氏家训》;若将来胸中道理愈多,议论愈贯串,仍当为之。

现在朋友愈多,讲躬行心得者,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穷经知道者,则有吴子序邵慧西。讲诗文字而艺通干道者,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乙未翰要。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此四君者,首闻于名而先来拜,虽所造有浅深,要皆有志之上,不甘居于庸碌者也。

京师为人定渊薮,不求则尤之,愈求则愈出。近来闻好友甚多,予不欲先去看别人,恐徒标榜虚声,盖求友以匡己之下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天下有益之事,即有足损者寓乎其中,不可不辨。

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黄子寿戊戌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分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反而惊之。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之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

不知道弟弟们整天是怎么认真读书的?我从10月11日立志改过自新以来,尽管还像以前那样懒惰,但每天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读10页的史书,每天写一则《茶余偶记》,这三件事,没有一日间断过的。我在11月21日发誓永远不再抽水烟了,到现在已经坚持两个月了,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给自己设定课程很多,只是写《茶余偶谈》,读10页史书,用楷书写日记,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间断。弟弟们给自己设定的课程,必须要每天坚持不要间断,就算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上。除了这三件事以外,其他的课程我不一定力求有所成就,然而这三件,我会坚持一生。

以前我立志要编写一部《曾氏家训》,也和九弟详细说了,后来因为采择经史的原因,要不不是对经史十分的了解,否则会割裂零碎,毫无线索;至于采择诸子各家的言论,工作量十分浩大,虽然抄写几百卷,但还是不完全。然后才知道古人作《大学衍义》、《衍义补》这些书时,心中自有条理,自有议论,而可以随意引证,不是翻书遍抄。然后才明白著书的难处。所以暂时不作《曾氏家训》了。若果以后明白的道理多了,议论贯通了,还是应该编写的。

现在朋友越来越多了,讲求躬行心得的,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研究经典的,有吴子序、邵慧西;讲究诗文、才艺出众的,有何子贞;才气奔放,有汤海秋;英气逼人,有大志向而很淡定的,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广西的主事,今年26岁,张筱甫的妹夫;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是吴抚台的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这四位,听我我的名字来拜访我,虽说他们的学问有深有浅,但都是有志之士,是不敢庸碌无为的人。

京城是人文荟萃的地方,不去寻找则以,一旦去寻找就会月找越多。听说有很多好朋友,我不愿意先去拜访别人,怕仅仅是徒有虚名而已。交朋友对于匡正自己的不到之处,是有很大好处的。自我标榜而盗取虚名,会受到很大的损害的。天下有能获得好处的事,便有不、好的事包含其中,不可以不去辨别。

黄子寿最近写了一篇《选将论》,一共有六千多字,他真可以称为是奇才。黄子寿戊戌年开始作破题,六年之内,就学成了大学问学问,他的天分独一无二,万万不是学来的,弟弟们不必感到惊异。我不奢求弟弟们学他,只希望弟弟们能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世兄,现在也在学艮峰先生记日记。说话要有规矩;做事要有准则,他安静的态度实在是可爱!

六弟九弟在城南读书,得罗罗山为师,甚妙!然城南课以亦宜应,不应,恐山长不以为然也,所作诗文及功课,望日内付来。四弟季弟从觉庵师读,自佳;四弟年已渐长,须每日看史书十页,无论能得科名与否,总可以稍长可识。季弟每日须看史,然温经更要紧,今年不必急急赴试也,余容后陈。国藩手具。(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六弟和九弟现在在城南读书,拜罗罗山为老师,这是很好!然而城南的课也应该好好对待,不好好对待,恐怕山长不会把它当回事,希望近日把你所作的诗文和功课寄来。四弟小弟向觉庵大师学习读书,自然很好。四弟的年龄逐渐大了,需要每天看十页史书,无论能否获得科名,还是可以长长见识的。小弟每天也要读史书,但是最要紧的还是温习经书,今年不要急于去科考。我稍后在和你们说,兄国藩手具。(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十八日)

余往年在京深以学书为意,苦思力索,几于困心衡虑,但胸中有字,手下无字。近岁在军不甚思索,但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专从间架上用心,用笔意笔力与之俱进。十年前胸中之字,今竟能达之腕下,可见思与学不可偏废。(辛酉二月)

我前些年在京都时非常专心的学习书法,每日苦苦思索,几乎到了困心焦虑的地步。但是总是脑子里知道某个字该怎么写,可是笔下却写不出来。这些年在军营中不再那么苦思冥想了,但每天还是坚持练字,在写办公文案之余还要练一张字,几乎从没间断过。我写字专门在字的结构上下功夫,因而在书法的意境和笔力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以前写不出的字现在也能写出了。由此可见,思和学、理论和实践是不能有偏向和废弃的。(辛酉二月)

为学譬如熬油,须先用猛火煮,然后用温火炖。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做学问就好像熬油,必须首先用猛火煮,然后再用小火炖。用功读书就像挖井一样,挖多个不能出水的井,怎么能比得上坚持挖一个井,使泉水用之不竭呢?

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渠言有窦兰泉者,云南人,见道极精当平实,窦亦深知予者,彼此现未拜往。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壁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工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翥愈不熟也。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镜海艮峰两先生,亦劝我急搬,而城外朋友,予亦有思常见都数人,如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是也。蕙西常言与周公谨交,如饮醇醑,我两个颇有此风味,故每见辄长谈不舍。子序之为人,予至今不能定其品,然识见最大且精,尝教我云:“用功譬若掘井,与春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广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而皆不及泉者且。

吴竹如最近往来特别密切。来了就要和他谈一天的话,所谈的都是自身修养和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听他说有个叫窦兰泉的,是云南人,所悟道理十分准确平实,窦兰泉对我也很了解。只是相互之间没有什么交往。竹如一定要我搬进城里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和窦兰泉先生可以友事,师友夹持,就算是一个懦夫也要立志。我想朱子说过:“做学问就像是煮肉,首先要用猛火煮,然后再改用慢火温。”我生平所得到的功夫从来没有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见识,也全是自己悟出来的,偶尔用功也不过游玩索罢了。就像有煮熟的汤,马上用慢火温,越温越不热。因此,急着搬到城里去,把一切杂念都排除了,从事于“克己复礼”的学问。

镜海、艮峰这两位先生也劝我赶紧搬。城外的朋友中,也有几个人想常常见面,比邵惠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惠西经常说和周瑜交往,就像喝醇酒,我们两人就很有这种风味,所以每次谈话就不舍得分开。子序的为人,我至今不能定他的品味,但是见识却是博大精深,常常教我说:“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几口看不见泉水的井,倒不如只坚持挖一口一定要看见泉水,那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这几句话正好切切中了我的毛病,因为我就是挖井而看不见泉水的人。

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彭荡,脉络周通,潜心内传,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即此道也。乐本于乾,礼本于坤,作字而优游自得,真力弥满者,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者,即礼之意也。

我经常说天下万事万理,都像同“乾坤”二字一样,就拿书法来说,纯粹用神韵去写,整个字大气彭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这就是乾的道理。结构精巧,主次有分明,长短适宜,这就是坤的道理。乾,从神韵而言;坤,从形体而论。礼乐不可片刻离身,也是这道理。乐是乾的根本,礼是坤的根本。写字而优游自得,充满力量的,就是乐的意味了。笔笔紧扣,转折合理,这就是礼的意味了。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曰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兄之私意,以办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亦民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此三途者,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一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若夫为科名之学,则要读四书文,读试律赋,头绪甚多。四弟九弟厚二弟天资较低,必须为名之学,六弟既有大志,虽不科名可也。但当守一耐字诀耳。观来信言读《礼记疏》,似不能耐者,勉之勉之!(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研究经典必须专心一于一部,不可以广泛骛多。研读经典的根本在于寻找义理,考据其中的事物应放在末位。读经要有一个耐字诀窍,有一句看不懂就不看下句,今天不懂,就明天再读,今年弄不懂的,就明年再读,这就叫做耐心。读史的方法,最好的办法是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就好比我们是当事人,在应酬宴请之中。不必要求自己每个人都能记得,只要记住一个人,好像在接近这个人一样;不必要求事事能记得,只记住一件事,就好像自己亲身经历其事。经典,主要是究追其理;史书,主要是考实其事。舍弃这两方面,就没什么好学的了。

从西汉到今天,识字的读书人,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一是考据之学;一是词章之学。他们往往以自己的学问为依据去攻击其他两派。我的个人看法是,义理之学是最大的。义理明白了,那么做起事情了又可以抓住要点了,做起事来就有了根本原则,词章之学,也大家是发挥义理的一种。考据之学,我觉举得没什么可取之处。这三种途径,都从事经史,各有各的方法。我认为研究经典就应当研究义理,那样就会更加专一而不会杂乱。所以读经典要专读一部,读史书要专熟一史,读经典史书要以研究义理为主,这都是简约可行的道理,的确是不可以更改的。如果谈及经史以外的书籍,诸子百家,如汗牛充栋。如果想要研读,只应当读一人的专集,不应当这本书读一点那本书读一点。如果读《昌黎集》,那么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就只有昌黎而已,认为为天地之间除《昌黎集》外,就再没有其他书了。这一集没有读完,绝对不换另外一集,也是专的诀窍。六弟要记住,读经典读史书读专业之书,讲义理之学,这是有志向的人千万不可动摇的。孔子如果复生,也一定会认同我的话的。然而,这些也仅仅为有大志的人而言。假若科举考试的学习,那就要读四书,读诗律赋,非常复杂。四弟、九弟、二弟天资较低,必须要做科名的学问。六弟既然有大志向,不追求功名也可以,但是要守一耐字诀。看你的来信说要读《礼记疏》,似乎不能坚持,努力吧,努力吧!(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六弟九弟今年仍读书省城罗罗山兄处,附课甚好,既以此附课,则不必送诗文于他处看,以明有所专主也。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涂以扩其只,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罗山兄甚为刘霞仙欧晓岑所推服,有杨生任光者,亦能道其梗概,则其可为师表明矣,惜吾不得常与居游也。(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同类推荐
  • 成功一定有方法习惯决定命运(白金版)

    成功一定有方法习惯决定命运(白金版)

    成功不是少数人的传奇,它其实是一种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是一门可以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的学问。本书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职业经验,系统讲述了成功者应该具备的思维模式、信念和态度,如何制定并按步骤实现成功的目标,如何有效开发潜意识,如何养成成功的习惯和练习成功等,将积极、正面的成功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传达给每位梦想成功、立志成功,以及正在成功的道路上苦苦摸索的人们。
  • 心灵鸡汤:让幸福来敲门

    心灵鸡汤:让幸福来敲门

    本书分为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幸福、好心态决定好状态、“玩”转工作三个部分,通过一个个故事阐述人生哲学。
  • 破译幸福密码

    破译幸福密码

    本书通过乐观心态成就幸福人生、心无妄求自然少些烦恼、放宽心胸才会多些幸福、懂得隐忍换来和顺人生等内容,介绍了获得幸福的方法。
  •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2

    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2

    我为什么总是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妈妈为什么总爱唠叨?初恋为什么是美好的?为什么第一印象很重要?怎么样才能看懂别人的身体语言?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这些都是与心理相关的常识。余苗编着的《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中学生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如何战胜困难、如何获取成功、如何摆脱心理困惑等等。这本书就是苗苗姐送给初中生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让我们打开心灵之锁。《做了这些事人生就会不一样》中引用了大量心理学理论、原理、效应和案例等,不仅让内容具有一定深度,更是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者,仁义也。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热门推荐
  • 《浩气深秋》

    《浩气深秋》

    异世界带着游戏角色,开始组建一个全新的势力,新秩序。
  • 逆浊

    逆浊

    高中的时候学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其方向却不可逆。清水可以变脏,污水却不再会变纯洁。当水渐渐被染色,有一天它发现它只能永远保持已有的颜色,只能被特定的人选择,而不能为了想要进入的嘴唇变身。它跳了下去。杯子碎了,水洒了一地。人们把地上的碎片收拾掉,水被吸进了肮脏的拖把。大概,我也会这样吧。躺在地上时她这样想道。我明明很努力,很现实,却不如那些天真可爱、自责一下就让人饶了她不争气事实的小姑娘。别人看不到我的温柔,只看得到我有担当时的强大,看不到我的脆弱,只看到我不愿别人担心时的坚强。你问我,下辈子是要被人呵护,还是仍然坚持这样?她迟疑了一秒,然后笑了。我希望,不要有下辈子。
  • 阿斯嘉德我要了

    阿斯嘉德我要了

    系统的消失并没有夺走他曾经得到的一切。阿拉德大陆中的圣骑士、蓝拳圣使、驱魔师、剑魂、阿修罗……这些领域的力量他全都运用自如。他的命运在一颗天神组曾经改造过的星球重启。在这里,他将踏上彩虹桥回到那熟悉又陌生的都市。看着即将被苏特尔特毁灭的阿斯加德,他一脸可惜地说道:“就这么毁掉也太可惜了,阿斯嘉德,是我的了!”无限宝石只是开始……以阿斯加德为起点,穿梭诸天——钢铁城中他先男主一步结识了阿丽塔。亚马逊天堂岛上,他同样先男主一步给戴安娜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哥斯拉是他带到阿斯加德的看门神兽。野心勃勃的死亡女神海拉看向他的眼神居然带着些许温柔。奥丁曾经一统九界,他却只要阿斯加德,因为那里连接着诸天。而诸天世界却没有终点……
  • 一界之尊之踏仙之路

    一界之尊之踏仙之路

    当七界之花盛开,洞天石门开放,水龙出世,必有灵人现身。一界之尊,将踏神之路,成仙之道!
  • 身为女二的我表示很心累

    身为女二的我表示很心累

    莫名其妙就死了,死了还不说,还穿成了最近看的书中的恶毒女配。女配就女配吧,至少我可以把流程搞完了之后,去度过假什么的。可这途中冒出来的男人是怎么回事?呜~这个世界太可怕,我要回家找妈妈。
  • 风去枫来

    风去枫来

    原本的棋圣,现在的茶馆老板。原本的名牌大学毕业生,现在的茶馆打工仔。小小的北京胡同小茶馆,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 东兔

    东兔

    东兔脚扑朔,东兔眼迷离,东兔悠哉走,东兔笑兮兮。我叫何东,现在我是一只兔子(蹄兔)……嗯……虽然我没有长耳朵,但是当我回头看到天空飞翔的苍鹰时,心跳加速,内心慌得一批!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这时一只特别的物种——蹄兔的故事!一只逗比可爱蠢萌的蹄兔,从灵气复苏前到灵气复苏后的种种问题,跨过这重重的困难险阻。最终将血脉进化到了……想啥呢?看书不就知道了嘛(???ω??)?
  • 陆少请你离我远一点

    陆少请你离我远一点

    赵小棠第一次见到陆翊凯的时候,当众叫了一声美人哥哥,从那以后不管在怎么纠正都没有用,美人哥哥就成了赵小棠的专属。可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有回应,于是她从他的生活黯然退场,迷失方向。…………而多年以后,赵小棠却被一个痞帅痞帅的男生堵在厕所门口,威胁的说“乖,叫美人哥哥~”
  • 最后一份心灵留给我

    最后一份心灵留给我

    回忆的葬礼,回忆里的真是,他总是不能说些什么,但是,他说最后一份心灵留给我!
  • 灵域天乱

    灵域天乱

    一切的开始,一切的结束。在那一晚上冥域大乱,入侵灵域,墨渊父母双亡,被当成实验品的一样当灵启院手上的玩偶,什么时候墨渊开始发现并反抗,他还会再死一次吗?这是杹水的第一本书,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