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28300000016

第16章 兄弟姐妹俱是人杰

王龙基曾写过一篇名为《“恐龙”爸爸与“童话”妈妈》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

我常说,我的爸爸王云阶是“恐龙”,虽然是庞然大物却必然要被社会所淘汰。因为他太不适应商品经济、他太书生气、他太不懂应酬、他太不领“市面”;但他对理想、对音乐有种自始自终极其执着的追求精神,我的父亲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一定去实现。

他对音乐这位缪斯已经着了迷,学习和追求的愿望如此强烈,真可谓达到“为伊消得人憔悴”、“虽九死而不悔”的地步了。

我爸爸他见到书不要命,读起书不要命,创作起来不要命;他经常读起书来忘了昼夜,创作起来忘了吃饭。他常讲:“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更新思想永不老;真也好,善也好,努力探索创作求美好。”他年轻的时候,写起“绿豆芽”(五线谱)来了劲儿,竟把一斤生大蒜全部烤熟加点酱油吃光了(因为条件艰苦,没有其他东西吃),直到胃烧得痛时才发现吃得太多了!五十年代时,为了学习苏联专家的“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音乐”,曾经一个通宵为故事片《林则徐》录音乐。可第二天清早,他顾不上吃早饭,就骑自行车从闸北赶到漕河泾的上海音乐学院,一直坚持学完了全程。****期间,他也是全身心地学习。

1947年,爸爸开始了电影音乐创作。第一部是史东山先生导演的《新闺怨》的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并获奖。在我主演的《三毛流浪记》电影中,我爸爸不仅作曲,而且还扮演了为上官云珠伴奏的钢琴师的角色。九十年代,爸爸常受心脏病的侵袭,长期以来又患有严重的白内障视力极弱。他为整理冼星海的《第二交响乐》总谱而把自己的创作计划放在一边。

过去我弄不明白,爸爸为什么极不喜欢担任行政领导工作。解放初,在北京担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委员兼音乐处副处长时,就因为他要搞创作不愿搞行政工作而受到多次批评。回到上海,他又为当音乐创作室主任和上海电影乐团团长而愁眉苦脸。

1991年,为了在庆祝“王云阶音乐生涯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演出他的新作,他都是戴着眼镜还依靠放大镜那一束聚光,艰难地在细细的五线谱上标下每一个颤抖的音符。正是这种超凡的神力,才凝成了他受大自然的启示、生活的感受、对未来的憧憬”的“第三交响乐”那盎然的春意。他喜欢创作,习惯创作。他认为在五彩缤纷的音乐幻想世界里翱翔,是最大的幸福。逐渐地,我懂了。爸爸十分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工作,他讲:“一个对生活冷漠的作曲家,是不会写出动人心弦的音乐作品的。”正是这一点,使我也越来越理解了生活的真谛。

爸爸身体并不好,可他的精神特别好,就是在八十六岁高龄时,他走起路来还是快节奏,三步并做两步。他常讲:他靠的是七分精神加三分体质。爸爸就是这样满身的固执,满身的独特,满身的与众不同。可我和弟妹们,包括我的儿子和爱人,就是喜欢爸爸,敬重爸爸,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因为爸爸忠厚善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不仅把我们当做子女,更当成朋友和知己。我结婚时,爸爸送给我们“不骄不躁、谨慎谦虚、艰苦奋斗”几个字,我们一直挂在墙上。从记事起,爸爸就和我们谈心。我常想“我和爸爸妈妈的感情,交心要是能传到我儿子身上该多好呀!”我确确实实在不知不觉地寻找成为“恐龙”之路。我喜欢“恐龙”。

有一篇名为《老头子和老太婆》的童话,讲的是一位善良的老头子把一头牛换成一头羊,再换成一只鹅,最后换成半袋烂苹果,而善良的老太婆每次都夸奖老头子说:“我的丈夫真聪明。”她对丈夫只有满意,从无怨言。

我的妈妈正是这样一位不算太老的“老太婆”。她和爸爸年轻时是一对爱国的热血青年,相识在冼星海合唱团,抗日救国的共同目标使他们相爱并结为夫妻。从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们相伴奋斗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承担了生活的困苦,一起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相亲相爱,相敬相知,仿佛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那时,全家靠父亲在大学教书所获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可父亲还常常资助进步学生,弄得家里经常揭不开锅。结婚后,她把唯一的一床棉被给住院的爸爸盖,自己却裹着棉衣睡。

我的一个弟弟就是因为贫病交加,在父亲的怀抱里夭折的。可母亲从来没有过怨言,没叫过苦,总是用乐观的精神来支撑这个家。在那苦难的岁月里,我家唯一的财产就是书,父亲母亲什么都可以丢,就是这些书一本也不能少,不论多么艰苦他们总是一起读书,搞创作。他们的精神是那么充实、那么富有。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在母亲的帮助下,父亲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如《抗日战争》、《春天》等交响乐,还有《三毛流浪记》、《林则徐》、《护士日记》、《阿Q正传》等四十余部电影音乐音乐等等。妈妈和爸爸相处五十多年,一直都是这样,不论爸爸要买什么书,她都说应该。爸爸不会算帐,也从不算帐。妈妈有钱时为爸爸用;没钱时,酱油汤拌饭吃,而且总是乐呵呵的,心甘情愿。****时,她把仅有的20元生活费全部花在爸爸身上,而自己只吃辣椒拌饭。

妈妈为了爸爸,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她比童话里的老太婆更伟大。因为除了为爸爸,她还为子女们操劳,在她心目中,只有爸爸和子女,就是忘了她自己。现在我们都已长大成了爸爸妈妈了,而我们的妈妈仍然一心一意为着爸爸和我们在乐呵呵地劳累着……

这就是父亲母亲在他心中的形象,这两个高在形象深深地影响着王龙基和他的兄弟姐妹。

王家有个传统,就是从来不过生日。但每年的8.13是一定要召开家庭会议的。因为这一天是王龙基父母的结婚纪念日。他们家每年逢八月十三日那一天,无论父母如何忙,总会在晚饭后大家聚在一起开会。

会议总是父亲主持,他首先把母亲夸奖一番,告诉他们母亲操持这个家是多么的不容易。然后,母亲发言,把父亲也赞美了一番。使他们知道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艰辛。接着,又把他们兄弟姐妹逐个地表扬一番。父母把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进步一一加以肯定,使他们都很有自信和自豪感。然后,兄弟姐妹自由发言,表示对父母的谢意,也可以向父母提意见、建议。父母亲都会认真倾听,并一一作答。最后大家唱歌跳舞,快快乐乐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夜晚。

至今王龙基还保存一份父亲在1982年家庭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解放前夕,家里生活十分艰苦。租住在徐家汇三角地昆仑影业公司大门(当时是垃圾堆场)汪世中家楼梯下的阁楼里。有一年8.13父亲买了美军剩余物资——杏仁罐头,大家围坐在昏暗的楼梯旁一边吃着杏仁,一边听着父亲用英文版讲的“鲁滨孙漂流记”、“森得巴德航海”等故事,然后,再给他们直译出来用汉语讲。那时尽管生活艰苦,但精神十分富有。他们长大后,每年8月13日,都会增加一个蛋糕……后来,王龙基的儿子们长大,他们主动提出,蛋糕由他们负责买。每一次,两个儿子都会买较高级的蛋糕。可是,对爷爷奶奶,他们总会把二、三百元说成二、三十元买的,害怕挨批评。

他们的父母亲首先把他们当成朋友,然后才是儿子、女儿。他们从来不会强迫他们干什么不干什么,有事总是以商量的口气和他们说。王龙基读初中时,下乡劳动,不想多带衣服。一天天气忽然变冷,他在田里干活,正冷得不得了,躺在地沟里时。父母专程赶到乡下,给他送棉衣,却没有讲一句责备他的话。

王龙基的两个儿子对他们只有一个希望,就是永远住在一起。王龙基在上海的两个妹妹最近都搬到他家附近,他们都说:“年纪大了要和哥哥住得近些”……他们的邻居同事都十分羡慕他们的家庭,相互的关系那么和睦……

王云阶的大儿子王肇基是个好孩子,高中毕业后,国家保送他到苏联去学习。离开祖国前,他专程到上海来,与父亲谈关于祖父的遗产房子的问题。王云阶一贯热爱祖国、热爱党,他听了长子的话,马上表态说:“我们坚决走共产主义的道路,不要遗产。”并写了条子,他也代替王龙基签名盖章交给了肇基。

王龙基非常喜欢哥哥,也非常敬重他。喜欢,是因为他正直、善良、和蔼;敬重,因为他博学、多才、谦虚……哥哥比他大三岁,“肇”乃开始之意,是他们家新一代的开始。

哥哥从小读书用功,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品学兼优。在重点中学山东省立青岛二中高中毕业后,被选拔并考取留苏联预备生。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被评为先进班中的优秀生。爸爸为了奖励哥哥,特别买了一本《俄华大辞典》,以爸爸、妈妈、王龙基和三妹的署名送给了哥哥。

1956年出国学习,哥哥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森林工程大学化工系读了五年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证书和“苏联工程师”称号。每年暑假,他都去参加勤工俭学,用挣来的钱去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加盟共和国参观学习,并在卡罗利、芬兰地区劳动锻炼过。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轻工业学院任教。****中,学校迁到了咸阳,后改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他担任了化学系教研室副主任兼实验室主任。

1979年,回到了青岛,他和同事们一道创建了轻工技校,第一轻工业学校,青岛职业大学。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青岛市轻工系统“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青岛市先进工作者”和“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曾经先后担任过轻校副校长,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青岛市市委常委、秘书长,青岛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哥哥在担任市委常委兼秘书长期间,帮助解决了许多企业和群众的困难,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但对于亲戚所托的事情,他却从来没有利用过职权去办。二大爷曾经多次对王龙基说过:“龙基,你哥哥这个人太老实,当权的时候可以帮助亲戚办很多事,但他从来不肯办。”所以,哥哥这么多年下来,两袖清风。尽管他离开领导岗位多年,但他的朋友还是非常多的。去年春节,王龙基和王桢琴去青岛看望哥嫂和侄子侄女们,一顿午饭哥哥就领他们参加了三处朋友聚会的饭局,结果吃到了四点多钟。原定的第四个饭局他们就没有再去了。王龙基感到哥哥在青岛的人缘特别好。

王龙基的三妹王梅立,她早已参加了南京前线歌舞团,在部队拉大提琴。她性格很像父亲,勤奋好学,看的书很多,能说、能写,很有才气。在**********后,她努力学习,最后,她大学毕业了,后又学法律,目前是律师。

四妹瑞俐是1949年出生的,按照英文(Release,也是解放)取的名。当时上海既将解放,而父母希望更快解放,所以取了这个名。她美丽善良,理科很好,脑子动得快,她特别酷爱小动物,甚至连小虫都养。她是54中高中六八届毕业生。

有一天,妈妈整理她们的书桌,发现有几个蜘蛛在桌上。她觉得很怪。打开四妹的书桌一看,看到好多小蜘蛛。正在这时,四妹回来了。妈妈批评她太不讲卫生,居然弄这些蜘蛛。她说这是特意养的,是为了观察与研究。这真叫妈妈哭笑不得。在****时,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了。父亲后来被关在牛棚里受审查。好在他平时的为人比较和善又喜欢帮助人,在单位里人缘比较好,再加上他又是才开了刀,看管牛棚的同意家里每天给他送饭。四妹就承担了这个任务。她每天做好了饭,就去送,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没有间断过。有一次,她的脸冻得通红,看管牛棚的看着于心不忍了,偷偷地告诉她:你爸爸就要出去了,你可以不要来送饭了。

四妹高中毕业后,因为“****”她不能考大学,恢复成人考试后,她以高分从西安轻工业学院数学系毕业。后来,去了台湾,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五妹颖俐,从小就比较弱,妈妈让她学钢琴。她性格温柔,很听话,非常愿意帮助人。她有一个同学的脚不好,她每天与几个同学去背她上学。她是54中初中六七届的毕业生。她的身体不好,妈妈实在不舍得让她远离自己。按政策,她的两个哥哥姐姐在外地,她可以分在上海。

但,因为他们家是受审查的对象,她没有权利留在上海。她很懂事,就和高中六八届的四妹一同分配。被分到内蒙丰镇去插队落户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钢琴专业,还取得了大专学历。

小弟弟燕基,从小是对音乐特别敏感,钢琴上的音他都能准确无误地叫出音名来。妈妈常在钢琴上弹和声给他听。****时,妈妈怕他到外面打架惹祸,把他关在家里请人教他小提琴,他本来学钢琴,后来因为钢琴抄家搬走了,只能学小提琴。他由于耳朵特别好,学小提琴进步很快,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已经拉了几本书,当然是跳着学的,听起来,好像学了很久。他也是54中初中六九届毕业的。事实上他初中还没好好的学一年,马上也该分配了。

“****”中,因为家庭的关系,有些孩子欺负他。他的脾气又很倔,妈妈真怕他出事。一个同事知道后,就介绍了一个会武功的人给燕基。并对李青蕙说,让燕基学一点武术罢,学了武术后,别人不敢欺负他。他也知道自己的手有多重,不会去打别人了。没想到,歪打正着,燕基对武术渐渐有了兴趣。一直到酷爱。有几个有名的大师看他的拳打得不差,曾指点过他。在安徽金塞插队期间,他还每天早早起来打拳练功,拉小提琴。后来,全国高考时,他考进了中央音乐学院。在大学时,他每天工课之余,还是抓紧时间练功。在国内武术比赛中,他三年都得了冠军。日本请他去教武术,他认为日本不是留人的地方,他到日本半年后,瑞典就请他去教武术了。

王云阶和李青蕙最小的女儿叫晓俐,她十分可爱,聪明精干。她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要与人吵架时,她会念一遍毛主席语录,念得恰到好处,道理充足,使别人无法抓到她的“辫子”。在幼儿园时,她就是孩子中最出色的人物,从不知道害怕。记得有一次“三八”妇女节,让她们上台来表演歌咏。上了台,所有的孩子都不敢开口唱,只有她一个人好像独唱似的,唱完后,从容走下台来。她初中时是在淮海路六十四中读书,她醒爱音乐,妈妈教她学了几天的钢琴。后来,抄家把钢琴抄走,她没琴弹了。“****”中又不能好好上课,常常惹祸,燕基就出来帮她。这样,燕基就会与人打架。王云阶是“三名三高”又是反动学术权威,李青蕙怕孩子会出事,就找朋友帮忙。最后,就请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员卢佩琳教她拉大提琴。这时晓俐已经12岁,学小提琴年龄大了,所以只能学大提琴。老师还帮晓俐借来一个琴,是乐团给她在家练的琴。每星期给她上一次课,她进步很快。这孩子耳朵很好,乐感很强。只学了几个月就能拉小曲子,而且很有味。那时,王云阶每月只能从干校回来一次,而且只有短短的几天,他管不了孩子。孩子学乐器必须懂乐理才能进步快,李青蕙只有自己教他们。有时除了骑车就是步行,或是到医院去看病拿药假条时,都要晓俐同一块走去。在路上,李青蕙可以讲简单的乐理给晓俐听,用手一张开就等于是五线谱,把音名告诉孩子,让她认识谱,再教她上加线,下加线,全音,半音等等。可是,晓俐学的是大提琴,必须要教她认中音谱,低音谱,这孩子特别灵,一点她就明白。

那时,他们是受审查对象,两人的工资也减少了。王云阶工资266元,他在牛棚时只拿生活费。“解放”后来只发150元的生活费,这是他的病假工资。在他上班后很久,还是拿病假的工资。李青蕙也不敢说什么。当时,因为王云阶的工资高,组织上分配房子时,是把好的房子贵的房子分给工资高的人住,他们的房子每月要一百多元。后来减了一次,是八十多元一个月房租,加上水、电、煤气费等没个月要一百多元。他们的孩子又多,当时只有王龙基和三妹参加了工作。其他的孩子都在家,开销是很大的。王云阶根本不知道自己每月能拿多少钱,李青慧也不敢告诉他,免得他心烦。但,家里的情况王云阶是知道的,他在干校吃饭,每月只拿走12元伙食费。李青蕙的工资每月是88元五角,后来只给她拿25元。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青蕙仍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培养教育。

那时,她血压很高,高压达到180-200mmHg,低压也有130mmHg,只要一去医院就会被留在观查室,她就逃回来。她实在没办法,要管孩子。拿的药很少吃,如果血压降下去了,她必须要去上班。那时上班也没工作做。李青蕙就不吃或少吃药,她也知道这对病情不好,可是她一点没有反映。别人有点高,都是头昏。她每天像没事一样,睡在床上听孩子们拉琴。

晓俐的学校早已停课了,交响乐团又要收回卢佩琳的大提琴,晓俐就没有琴可拉了,怎么办呢?正好云南省歌舞团来上海招生,晓俐要去投考,李青蕙只好同意了。晓俐考取了,于是,只有13岁的小妹,他们最小的孩子也离开他们到遥远的昆明去了。最后,她成了中央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

同类推荐
  •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文集)

    如果种子不死(纪德文集)

    《如果种子不死》是纪德享誉世界的自传作品,书名典出《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掉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纪德取其作为书名,是反其道而用之,坚持做“仍旧是一粒”的那颗独一无二的种子。纪德的自传是一部艺术品,或者说是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真实画像。他以令人震惊的真诚、坦率以及激情,毫无遮掩地描绘出一位空前敏感、矛盾而又多变的作家和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心路历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自传之一。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
  • 汪精卫第三卷

    汪精卫第三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彭德怀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彭德怀兵法

    他的带兵哲学是与生俱来的他对战场的嗅觉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他打胜仗的秘诀就是他对自己军队和敌人的了解和对战场的时刻把握。他的每一项部署每一次出兵都与战场的形势和客观事实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彭德怀,是每一格军人特别是军事指战员所学习的榜样,是当代军人所必需了解和崇拜的将军。
  • 王富仁先生追思录

    王富仁先生追思录

    王富仁是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及现代思想文化研究,对当代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富仁先生去世后,社会各界、弟子亲友撰写了大量追悼文字,散见于各大报刊。这一本集子,就是这些重要文字的汇编,其中有关于王富仁先生生平事迹的追述,也有对其思想片段的感受,内容丰富,对于总结王富仁先生的精神遗产,总结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宝贵学术传统都极有帮助。
热门推荐
  • 星际夙王已驾到

    星际夙王已驾到

    夙鸳+司晏宁“本王不曾爱过人,却爱过神”“有人问值不值得,陛下说,值得”5.1开文
  • 快穿之破系统和破任务

    快穿之破系统和破任务

    罗玉欣一不小心被一个破系统绑定上了,被强行带到了一些世界里面去完成一些破任务
  • 阴阳鬼执者

    阴阳鬼执者

    一支判笔,行走阴阳。一种命运,注定一生。执地狱审判笔,怀救世鬼执身。
  • 危情禁城

    危情禁城

    东安夜是一个27岁的宅女,当她告别宅女生活踏入社会后才发现,那次相亲认错人的竟然是集团里的股东之一——龙攀……更让她感觉到讽刺的是,前男友苏方和他的未婚妻竟然也是集团里的股东之一,一瞬间,周围的人物充满了危险指数,可是倔强的她却执意留下来,为了证明自己会越活越好。苏方几次想让东安夜离开扬宇集团致恒分公司,可是对她若即若离的龙攀却及时将她的失误澄清,开始追求她的副经理白枫将她再次拉入了一个神秘漩涡之中……本小说是写的是大龄女子在大都市的情感纠结,在利益为上、利用关系繁多、情义淡薄的大都市,在竞争激烈的大集团,本性是宅女的东安夜,能获得她称心如意的爱情吗?
  • 古剑染尘

    古剑染尘

    炮灰一号:你就是那个传说中很牛逼的女魔头?炮灰二号:你说说你都哪牛逼了?炮灰三号:跟你说话呢!你哑巴了?陈轻言淡淡地瞥了他们一眼。炮灰们怂怂地一笑,“那个打扰了,嘿嘿,您继续,继续。”-------------------------------------——我做过一个梦,梦里我在一个未知的地方漫无目的地走着,身后跟着的是我这些年杀过的所有人,我不能停下来,因为稍有懈怠便会被他们蚕食得一干二净,但是我真的很累了。——我见过一个女孩,她木讷而又倔强,一看就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她回头看向我的时候,我忽然就明白了向死而生这个词。-------------------------------------这是关于一个高冷女魔头和明骚打脸怪的故事1V1,主剧情
  • 问剑亚平宁

    问剑亚平宁

    他在梅托罗古战场上出生,挟着闪电与巨雷走向罗马。战神马尔斯是罗马城的守护者,他是马尔斯在人间的化身。他是少年的酒鬼、青年的骑士、壮年的统帅、仁慈的领主、失败的情人……他曾扬言要用手中的王道之剑征服所有不服,在帝国的前夜写下属于他的史诗,最后却如希腊诸神一样留下人的弱点。辉煌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 天启混沌

    天启混沌

    万古苍茫,天地悠悠。一切的起源,一切的湮灭。生与死,战与绝,魂与罪,杀戮与混沌,希望与信仰。一切皆应归于虚无………
  • 被偷换了主角的斗罗

    被偷换了主角的斗罗

    唐昊:“儿子,你尽管浪,出了事你爹我来想办法!”老杰克:“小三啊,爷爷家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哟,来,跟爷爷回家吧!”小舞:“臭三哥,成天就知道欺负我!总有一天我要让我的小弟们狠狠地替我欺负回来!”朱竹清:“三哥,这个东西我可以吃吗?”大师:“那个,小三啊,为师的存货不多了,你看……再给点儿?”千仞雪:“我才不喜欢你这个小屁孩嘞,我的夫君,是长这个样子哒!”悟空:“叽叽叽叽!(死唐三,你tm又坑我!)”戴沐白、奥斯卡、马红俊、宁荣荣:“小三(三哥)!我劝你善良!”……(观看本书时请不要代入原著人物的形象,因为那会让你们无法接受,毒不毒还是需要大家自己看了才知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