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84700000012

第12章 苏曼殊: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苏曼殊是男的,方令孺是女的,这是常识。但是你叫他苏曼殊,却又违背了常识,因为苏是其人之姓,而曼殊则是法号。你叫他苏曼殊,就好比叫弘一法师为李弘一,但曼殊就是一非俗非僧不伦不类之人,所以你叫他苏曼殊,这也算是约定俗成,无可厚非的。

苏曼殊原名叫苏戬,戬这个字太难读,所以远不如曼殊来得通俗和易记。

曼殊还有一名,叫元瑛。

演林黛玉的演员出家和去世,顿时成为新闻,那么可见当时李叔同的出家是何等的新闻了。而苏曼殊在寺庙的三进三出,只是人们事后的谈资罢了。

文人中的和尚,和尚中的文人,大约也非弘一和曼殊莫属了。曼殊之墓曾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脚下,与秋瑾和苏小小两位为邻,也算是他修来的福气了。但是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先是苏小小墓被毁,后来秋瑾女侠也不能自保了,这一曼殊自然也就无葬身之地了。现在秋瑾之墓早已恢复,小小之墓也于2004年成了一景点,只是这位曼殊先生,目前还只是在孤山西泠印社旁的导游牌上的一行字——“苏曼殊墓地遗址”

就是从今天看来,苏曼殊也具备了所有热门电视剧流行的要素——身世之谜、****恩怨、异国飘零、红颜知已、美食主义者,等等,所以在当年,苏曼殊就有诗僧情僧之称。大众就是爱看一个花心和尚的故事。不要看他写的大多是古体诗,要知道这在当时是非常风靡的。也就是说。一百年前的曼殊,具备了所有的流行元素,就跟今天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但是超女和快男,毕竟是大众文化的产物,还没有把一个偶像推至极致的本事,而文化的积淀也还没有到这个水平。

苏曼殊当年是在上海去世的,但是他的朋友们都要把他葬到杭州来。民国时期的好多名人,包括史量才等,最后的归息地都是在杭州,所以我要说,杭州西湖不仅是思想家整理思想的地方,不仅是文人谈情说爱的地方,也是名人长眠之处。现在有所谓黄金假期,全国人民开着自家车来到杭州度假,这看来是有先例的。

所以我也曾经说过,在杭州西湖,那是死人和活人争锋,穷人与富人抢地,这死人当然是是有名的死人。民国初年,杭州的公共墓地没有规模也并不规范,所以哪个名人想要葬于何处就是何处,好在现在杭州西湖边的公园纪念馆等都不收门票,那些名人之墓倒也成了一道文化风景。识的人叹一番,不识的人拍一番。至于说搞得恶俗的那些,反正也都是政府行为,且墓说起来又不能随便动的,所以也就枕着一片湖光山色继续恶俗着。

惟苏曼殊不知还在何处飘魂啊!

杭州曾经是曼殊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驿站,当年为革命为情事,他都在杭州逗留过,且一生来过十数次。沪杭之间的道路,一定是他最为熟悉的。如杭州的白云禅院。一百年前曼殊就曾经在这里避难会友,这可由他的《住西湖白云禅院》为证: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血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他也曾画《西湖泛舟图》,送陈独秀先生,以为陈是他的知音。

苏曼殊生于1884年,大约属于百年前的80后,他吸引今人眼球的主要还是他的身世,至于他的作品,就像马一浮的作品一样,谁能看懂呢?郁达夫曾经说:“苏曼殊是一位才子,是一个奇人,然而决不是大才。天才是有的,灵性是有的,浪漫的气质是很丰富的,可是缺少独创性,缺少雄伟气。他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当时达夫所这番话,主要是针对曼殊的粉丝们的。当时胡适之著述白话文学史时,未把曼殊之成就写进去,于是一些粉丝就不满了,达夫先生就说了上述的话,看得出达夫对曼殊的小说最为不屑。其实达夫自己的小说也远不如他的散文和古体诗。

苏曼殊一生著述甚多,诗歌、小说和译文,但因为用的基本是文言文,当时甚为流行。因为当时的白话文,就是所谓把话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在文学语言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施蛰存先生晚年回忆年轻时读曼殊诗歌的情景时说,当时的文艺青年无不风靡苏诗的。正如我小时候手头也有林琴南老先生的译本,好像茶花女啊、黑奴吁天录等都有,但看不懂啊。我们这代人,批林批孔时才学了几篇法家的文言文,没有一点底子。老师也不能解释蒲松龄的“一狼犬坐于前”。小学语文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是共产党万岁,第三课也是万岁,简单得很啊。当然也学一点文言文,比如说愚公移山,好在******选集里还是有不少的寓言典故和成语,这让我们没有成为语言的白痴。

现在我们知道的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最能反映苏曼殊心境的便是这一首——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这是好诗啊,就是我们这些读万岁和就是好长大的人,也觉得这诗有点味道。

曼殊的母亲是个日本人,当时他的父亲在日本做生意,在广东已经有老婆了,但在日本又拍拖了女人,还是那种一拖二的方式,明娶的妾是河合仙,而为他生子的是河合若,即妹妹,自小曼殊又是河合仙带的,并将他视为己出,而生母之命更是神秘莫测,后来说是失踪了,所以我觉得那个时代的日本妇女也是命苦啊。所以用今天的观点来看,曼殊相当于一私生子,而且在甲午海战之后,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有一种情绪,这可能对曼殊的心理是有影响的,而他的第一次进佛门也跟此事有关。现在有一种说法,是说他早慧,4岁时在日本即能伏地画狮子,栩栩如生。也有说他本人从小就愚钝,不通文墨,并非像郭沫若等少年就露出天才相了。现在从各种传记看,反正是看相人看出他的问题来。即在他四岁那年,就有日本相士抚其头叹曰:“是儿高抗,当逃禅,否则,非寿也。”这话是曼殊后来自己写的,所以当作第一手资料来引用的。

他的第一次出家是在1895年,即他12岁时,也有传记作家认为应是17岁时。有种说法认为,他虽然早慧,但回国之后整个人就很愚钝了,并未显出艺术家之灵性,说他在近20岁时不要说做诗,写字尚缺笔少画。但为什么后来成为大才子了呢,那就是靠他的悟道。不光是悟,还有陈独秀、章士钊等高人的指点,很快就出语殊妙,浑然天成,写出许多当时即为人称道,今天仍有生命力的好作品,如《断鸿零雁记》等。绘画上亦如此,苏曼殊未上过正规艺术学校,也未师从任何大师,其画却连黄宾虹也盛赞之。这里面除了文人墨客的追棒之外,也应看出他的确是悟到了一些艺术的真谛,这也符合他对悟道的理论,他在《随笔》中曾有这样的话:“泰西大学士言西人以智性识物,东人以感情悟物。”可见他是极信悟的。因为就他对佛的理解,他是不可能去身体力行的,所以他只能靠悟的办法,而要让他修行,他是做不到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佛门的叛逆者。

传说他在杭州住在庙里时,白天睡觉,而晚上则在西湖边行走,有时一走就是一夜,直到黎明才回寺院里。当时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怪人,但因为那时曼殊已是名士,所以对他也无多少约束了。

第一次出家是迫于生计,第二次是受感情刺激。

他当年留学时又爱上了日本女子静子,但遭广东的家里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菊子曾经做过歌妓。当时曼殊的父亲已经去世,而他的大老婆陈氏大权独揽,这河合仙自然说不上什么话来,而那个痴情的菊子又为他殉情而跳海自杀,这是何等壮烈之事啊!

这个事情对曼殊的打击甚大,后来他写作《断鸿零雁记》跟此事直接有关。

于是第二次出家。

第三次呢,则是因为苏报案,他是革命热情受挫而第三次出家。三次出家三次还俗,后来干脆就游走于半俗半僧之间,算是真正的特立独行。这个里面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比如一百年前的留洋基本的选择就是日本,所以对日本文化的那种钟爱当中,也包括爱上日本女子,康有为、辜鸿铭、周作人、郭沫若等都娶日本女子为妻,李叔同也带日本女子回国生活,这是一个点;第二个点,是性格上的原因,如果你让苏曼殊不还俗,那就不叫诗僧情僧了。佛门是净地,但中国老百姓爱看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故事的,这是世俗生活的乐趣,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乐趣。这位苏兄,传说中在佛门里抓了鸽子还要做成五香鸽子来吃,所以被逐出佛门是情理中的事情。佛教的清规戒律颇多,其中有五条最根本的要求,即“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不妄言、不饮酒。而这位苏兄在我看来是五戒皆犯。民国初期的革命也多为暴力革命,其中暗杀也是常用的一个手段,像苏兄当年也是一热血青年,正如蔡元培,做北大校长时已经是一儒者形象了,但早年却也是制造炸弹的狂热分子。苏兄不但在其小说中,歌颂暴力革命,而且还亲历亲为,策划暴力事件,即使在第三次出家之后,还欲暗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至于说酒肉穿肠过,那是小事一桩,而且他又是中国现代文人中的一个美食主义者,不过分的说,他的吃已经完全到了病态和病入膏肓的地步,可以这么说,他是吃死的!

当然也正因为他的革命倾向,他是被当作一个正面形象来说的,当年的革命者,只要是革命者,谁是不赞成暴力的?

纵观苏曼殊的一生,从他的恋爱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恋爱冷结婚的人,曾有人说他可能有某种生理缺陷,但这毕竟没有医学证明,只是猜测而已。而且从记载看,也曾有青楼女子愿意从良嫁给他,这说明他的生理似无问题。但是我们想想,一个人要从热恋爱过渡到冷结婚,这也是有相当难度的,人从一百度一下子掉到零度,这就是他玩的游戏。好在他有一个理由,即佛门未便论娶,然后就写诗给这些姑娘们,姑娘们有的是青楼女子有的是恩师之女有的则是东洋女子——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这一点他也是继续了他父亲苏杰生的秉性,曼殊就是父亲与日本女子的私生子。而且苏兄又喜记日记,包括他跟青楼女子的名字场所及费用等,都有记录,有人给他数过一笔风流账,说他日记中用来嫖妓的资金达1877元,而当时女仆月工资仅1元。如果折合今天的数字,那已经达到6位字,逼近7位数了,这是何等的花费啊,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得知道,他并非是一个阔人,但是却挥金如土,视金钱如粪土,基本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状态,而且他时常把朋友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借了不还是常有的事情,有时主人不在他也会取人钱财,这一方面他的朋友陈独秀、章士钊等都领教过他的作派。

但是我们从他笔下以及他人的记述中,他总是一个苦和尚的形象,本是一个花和尚,这可见他的形象包装术了。如果比较客观地说,他是一个理论上的苦行僧,行动上则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且享乐已到了怪癖的程度。比如他是极度喜欢吃甜食和冰饮食品,又喜欢吃五香牛肉,每吃都得大啖一顿,所以他有糖僧和牛肉大师之称,因为他觉得人生之乐在于吃,今日之美食,乃明日之埃尘也,所以不吃白不吃,他最后就是死于肠胃之疾,因为他即使明知会吃得肚子不舒服,也照吃不误,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变态的行为了。朋友也常以美食诱之,诱他作画,画好即大啖一顿,所以他几乎每吃必多,每多必病,然而他依然乐此不疲,即使所谓吃花酒的场合,一般男人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于酒,而他却是不放过每一次吃的机会。也有人说,他是世上控制****之第一人(这前面已经有人推测过其生理问题),又是控制食欲之倒数第一人,寄情于吃,而且又是僧人身份,所以他的修行自然是成问题的,于是就是要靠所谓的悟的,因此他是佛学的理论家而已。

中国的普通百姓,对和尚寄托了一种很奇怪的感情,所以民间的花和尚、酒肉和尚得以流行,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确是不太讲什么信仰的,另一方面我们从和尚可以酒肉穿肠过的行为当中,得到了安慰和解脱。连出家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又何必禁欲自己呢?

问题是苏曼殊的吃甜食和牛肉等,已非饕餮,而成了一种病态。

如此一非僧非俗之人,非文非佛之辈,尚能名留青史,这说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可恃才傲物的,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应该说还是比较宽容的,对苏曼殊这种有如此品性的人,还是颇多赞美之词的,或者我们是从他的酒肉穿肠过中得到了一点弥补,他做了我们所不能做的事情,然而他又跟李叔同不一样,弘一是义无反顾不回头了,而他却时常回首俗世生活,这更像我们普通人,有着不少的缺点,而其灿烂的才华,又遮掩了他的若干谬误,我想这就是苏曼殊,这位逝于90年前的先辈,今天想来还是能让人感叹一番的,至少他是一位真诗人,且十分推崇英国诗人拜伦,这有诗为证——

秋风海上已黄昏,独向遗篇吊拜伦。

词客飘零君与我,可能异域为招魂。

我现在倒是期待着有人把他的小说译成现代文,这不知还没有味道。现在市面人已经有人把辜鸿铭当年用洋文写的文章译成了现代中文,让人看来总是怪怪的。

李叔同生前的最后一幅字是悲欣交集,曼殊最后的遗言是——一切有情,都无挂碍。

曼殊走了之后,他的十多岁的侄女苏绍琼写出了一首感天动地的诗作,她本人也即服毒自然而死。诗如下——

诗人,飘零的诗人!

我!你的小侄女!

佛仿见着你:

穿着芒鞋,托着破钵,

在樱花桥畔徘徊着。

诗人,飘零的诗人!

我又仿佛见着你:

穿着袈裟,拿着诗卷,

在孤山上哦吟着。

寂寞的孤山呀,

只有曼殊配作你的伴侣!

曼殊走了之后,他的好友柳亚子先生曾编辑他的作品出版,是为《苏曼殊全集》五本,出版时间应为1927年。八十年之后,当代中国出版社又出版了《苏曼殊全集》四本,这是根据柳亚子先生八十前的版本而修订出版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好像有过一个版本。现在这四册,一二册是曼殊的诗歌和小说作品,三四册是他同时代文人写他的文字,包括记述他的生平事迹等,其中柳亚子先生父子的文字居多,是我们现在阅读欣赏曼殊的最佳文本了。

曼殊的小说,基本是用浅显的文言写成的,但是他译的雨果的《悲惨世界》,倒是白话文。他的《断鸿零雁记》基本是自传性质的,当时发表时则是非常轰动的,可以这么说,曼殊是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文化符号。

寻遍了车中,

只不见他踪迹。

尽日清谈高会,

总空虚孤寂。

明知他是不曾来,——

不曾来最好。

我也清闲自在,

免得为他烦恼。

同类推荐
  •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最经典的文化常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成果,有很多的表现形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体现为文化的积累。本书选取了其中经典的一部分,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了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英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智慧诚信

    智慧诚信

    本书所写的,都是我们民族光辉历程中的关于智慧、诚信的一部分优秀人物的故事。这些人和事,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体现,千百年来感染、教育、鼓舞了无数的人。可以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快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人。
  •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华文明之旅·第三卷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中华文明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和英雄豪杰。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泰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凌少心尖宠:吻安,小甜心

    凌少心尖宠:吻安,小甜心

    【1V1甜宠文】外界传闻,帝都第一名门凌家太子爷凌烨白养了位小公主,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快将她宠上天了……某日醉酒后,小公主化身小流氓,将照顾了她五年的男人给调戏了:“美人儿,你可真好看,小爷我看上你了,跟我走!”被吃了豆腐的某男沉默不语,在矜持了数月后越想越亏,于是在某月黑风高夜,将叶绫逼到了墙角:“绫绫,你要为那日说过的话负责!”被赖上的叶绫舌头打颤:“负……负什么责?你竟然对一个酒鬼的话认真?”凌烨白:“我对你一直都很认真!”叶绫:“……”五年前,一场暗杀让她成为孤儿,人生最黑暗的日子,他走进她的生命中,给了她一个家……
  •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根据二十四节气进行食疗保健,正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自保自疗方法。愿这本书能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21世纪是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纪,是保健养生成为人人推崇的世纪。如何保健养生,保健养生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其中,根据祖国中医学,养生学挖掘、整理出的,顺应24节气的保健养理念与方法尤为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别开生面的保健养生新理念。
  • 宇宙之战

    宇宙之战

    神秘莫测的外星人终于露面了,但是是来攻打地球,看几个末日英雄如何拯救地球(PS:这时作者瞎编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啊。)
  • 艾泽拉斯漂泊记

    艾泽拉斯漂泊记

    唐宁意外穿越辉煌壮阔的魔兽世界,面对艾泽拉斯世界相继发生的亡灵天灾,兽人入侵等等,他该如何选择?如何生存呢?本书又名唐宁的魔兽之旅,希望能够让大家喜欢。【声名:本书轻松向,逻辑不够严谨,作者文笔也不优秀,所以请大家宽容,不喜欢可以不看。】
  • 月亮儿弯弯

    月亮儿弯弯

    冰玥儿,化名白婉灵,月宫宫主,凌雪儿的姐姐;凌雪儿,化名白雪灵,月宫雪主,冰玥儿的妹妹。在凡间的第五中学发生了……
  • 穿越业务售后日记

    穿越业务售后日记

    每一位期待自己能穿越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对现实社会失望,渴望着通过穿越来从新开始自己的人生。购买穿越套餐的消费者不可能总是在新世界过的如愿以偿,投诉与抱怨在所难免,这时就需要售后人员去处理这些客户的投诉...书友群:601403400(食戟之特级烹饪大师)
  • 圣樱学院:一场爱的赌局

    圣樱学院:一场爱的赌局

    公主驾到,是为有你。天注定要和你在一起,云雾拨开,是我先爱上你,还是你先爱上我,一切将成为一场爱的赌局...
  • 名侦探柯南之工藤沐雪

    名侦探柯南之工藤沐雪

    前期正常,后期微玄幻前世的她,是杀手榜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榜一,为了复仇,她不惜一切想引出弑亲仇人但却意外穿越到了名柯的世界今生的她,感受到了来自工藤有希子和工藤优作的温暖,但却没能像工藤新一那样,被保护的很好。被贝尔摩德带走的同时,她发现了一件本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在这重重迷雾的背后,是她的身份之谜连小泉红子都预测不到她的未来。。。
  • 法战苍穹

    法战苍穹

    宇宙万千,自成一界。生在这玄奇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战魂或元素。但除了人类,还有着操控黑暗力量的黑暗部落,他们与人类展开了数万年的斗争一直延续至今……生在这片土地的唐子轩,又会怎样带领人类走向胜利,延续光辉呢?待文中细细道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