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784700000019

第19章 李萍倩:恨秋风吹走了美人过枫桥(天堂电影院之二)

2007年的春天,谢晋导演在杭州满垅桂雨一个酒店里对人说,中国第三代导演,只有他还在拍片,当时他还说,杭州这么好一个地方,怎么会拍不出好电影来的呢?

于是我想起了李萍倩,想起了《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有名的电影,讲一个电影放映老人的故事。

杭州又有人间天堂之称。杭州出了不少电影大家,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知道的不多,此文要说的是杭州籍电影导演李萍倩的商业电影的成就。

中国电影才一百年,如果从发展的时间上看,只是比世界电影晚了十年,而中国电影的产业,又岂是“晚”和“早”这样的词能形容的。好在商业电影这顶帽子,落在李萍倩的头上,已经不是贬义的了。

四月的杭州,依然是风和日丽,依然是拍《三笑》的好外景,李导在梦中回过杭州了吗?

且从他的电影说起吧。

身世之谜

2007年的春天,谢晋导演在杭州满垅桂雨一个酒店里对人说,中国第三代导演,只有他还在拍片,当时他还说,杭州这么好一个地方,怎么会拍不出好电影来的呢?

于是我想起了李萍倩。

李萍倩。一个极女性化的名字,是杭州人氏也。他原名李椿寿,原籍安徽桐城,1902出生于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早年生活不可考了,只知道他有过两次肄业,一是中学未毕业就辍学了,做过小学老师,银行练习生和邮局的检信员,可谓经历颇多,这一点跟胡兰成有点相似。李萍倩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也未正式毕业。二十年代初,曾在郑正秋与郑鹧鸪主办的民兴新剧社做纪录剧本的工作。1925年起,正式介入影片的拍摄工作,是中国第一代的电影导演,而且可以说是上个世纪中国最著名的商业片导演,要是说起《三笑》,说起陈思思,说起长城公司的大公主夏梦,人们就应该知道他了,而且他还曾提携过金庸金大侠,让他给自己的电影写剧本。李萍倩从24岁开始做导演,也不是什么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毕业的,以后平均一年拍两三部电影,直到1965年在香港息影,李导一生拍片近两百部,其间也曾导过戏曲片,早年也出演过角色。主要作品有《难为了妹妹》(1926)、《歌场春色》(1931)、《丰年》(1933)、《人伦》(1935)、《少奶奶的扇子》(1939)、《母与子》(1947)、《绝代佳人》(1953)、《三笑》(1963)等。

何为商业片?这是讲不清楚的一个问题,也许我们现在才说什么文艺片啊商业片啊,那个时代里你给电影公司拍片,你就得赚钱啊,赚钱不就是商业吗?所以我们现在千万不要一说商业片,就说那是没品位的。

我以为商业片恰恰是有品位的,且又是好看的。

比如以李导在1947年的《母与子》为例。电影开始三五分钟,男主人公韩立人骗女人的嘴脸就暴露了,他与黄素在外边同居并有了儿子子毛毛,当时为掩人耳目而寄养在外面孟妈妈处。这个时候韩立人与另一个女人已相好并向她求婚。巧的是,这个女人在婚姻上还要征求同学黄素的意见。此时韩正在黄素这里,准备向她告别,当时她把韩立人的相片给黄素看,黄素顿时晕了过去……你看如此戏剧化的开场,十几分钟二十分钟就把故事讲清楚了,后面儿子毛毛的手给烫伤了,黄素把韩立人赶出了家门。韩立人去孟妈妈处把毛毛强行带走。

然后银幕上出现字幕——十六年后。

十六年后,母子重逢并终于相认。背景是黄素在上海的剧院主演话剧《雷雨》中的鲁妈,而他的毛毛是演周苹的。观众当然已经明白了,因为周苹总是用一块布包着一只手,那就是在包着当年烫伤的疤痕。然后这个剧院的老板出场了,我们发现他就是韩立人。

身世之谜,非常戏剧化,或者说还借用了一点《雷雨》的材料。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本来是电视剧的材料,而当年,六十年前,却是电影的材料,怪不得那个时候还有人看电影。

再来看更早一点的,1939年的电影《少奶奶的扇子》。

这个电影更是讲述一段女主人公的身世之谜。女主人公是交际花黎女士。当年她在婚后因为误会丈夫弃家出走,只留下女儿和丈夫。同样的手法,字幕上打了——十八年后。十八年后,黎女士的丈夫已去世,而女儿美琳嫁给了银行的副经理梅先生。当然,美琳也是有一个追求者刘先生的,这是英俊的刘琼扮演的。

当梅先生知道黎女士是自己太太的亲生母亲时,同情并且资助于她,俩人约好不说破事实,怕打扰了梅少奶奶的平静的生活。

但是流言终于出现在梅少奶奶面前,而且在她的生日宴会上,梅先生执意邀请黎女士。此情此景,美琳动摇了对丈夫的爱情,于是她决定与她婚前的崇拜者刘先生私奔,于是她写了一张纸条便愤然离开了家——这一幕恰恰跟十八年前黎女士的出走相似。

巧的是字条没有被丈夫看见却被黎女士偶然发现了,为了不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老路,她竭力去帮助美琳挽回局面,并且千方百计不让梅先生知道妻子欲跟刘先生私奔的动机,所以她宁可自己名誉受损,也决不让梅先生和梅少奶奶名誉受损……直到故事结束,梅少奶奶并不知道黎女士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梅先生也不知道是黎女士帮她渡过了婚姻危机,而黎女士呢只好远走南洋,跟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人去结婚了。

其实在这里,身世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设一个局,重要的是要讨论如何保存爱情,因为就黎女士的体会来说,爱情是最难保存的东西——这是全片的主旨,所以她要竭力挽回女儿与女婿的爱情危机,而她的不愿暴露身份,是因为她感觉自己做交际花已经是堕落过了,怕影响女儿平静的上流社会的生活。

整个电影表现了当时上海上流社会的饭局、舞会、牌局等生活常态,是非常时尚的。即使今天看来,我们还是会叹为观止的。怎么说呢,时尚到了极点。而这个电影,又是拿来主义的成果,他是改编于王尔德的同名话剧的,2007年是中国话剧一百周年的日子,想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话剧在上海已经是很火了,当时是李萍倩先在剧场里看了演出之后,才决定将此搬上银幕的,而前面我们讲过的《母与子》,里面也用了戏班子演《雷雨》作为素材。

另外,《少奶奶的扇子》的女主演,即演美琳的袁美云,也是杭州人,是当时有名的美女。

在1939年,除了《少奶奶的扇子》,李萍倩还根据法国当代剧作家巴若来的戏剧《托帕兹》改编拍摄了影片《金银世界》。这个电影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他以讽刺手法揭露了社会现实。影片借张伯南说出如此的话来——“违法、贪赃,反而更有人捧我。”“做好人有人同情吗?”

实际上,作为一位优秀的商业片导演,李萍倩拍摄了众多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除了上面提到的《母与子》《少奶奶的扇子》以外,还有《女律师》、《福尔摩斯侦探案》、《亚森罗宾》、《三姊妹》、《茶花女》、《四姊妹》等,分别改编自法国、英国、俄国和日本等国作家的作品。其改编的作品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无人能及。

改编或者就是舶来,在这今天已经司空见惯了,最著名的就是好莱坞扒了香港的《无间道》,而香港扒人家的电影也是不计其数,现在韩国也扒人家的片子,这是聪明的做法,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改编”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现在看李萍倩当年的电影,就有不少是如此做的,有的时候可能比原创的效果要好。

包括《茶花女。在内的影片,李萍倩当时考虑的就是一个如何民族化的问题。他在只改编时,就曾经确定了三个原则,第一“不失原作的精神”第二“适合东方的情调”,第三“要加强反封建气氛”。

只是《茶花女》一片,当时还闹出了风波,该片于1938年8月摄制完成,9月中旬在上海公映后不久,即被揭发该片已运往日本放映,并在日本电影杂志刊登广告。消息传出,上海舆论界即纷纷谴责,要求严予彻查,并且提醒人们“不要直接或间接地做民族的罪人”。电影公司方面和李萍倩等也先后发表了声明,表示事先并不知道内情,对影片的“东渡”也表示反对。由此事可以看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之际,商业利益是自然不能高于政治的。

中国电影一百年,李萍倩虽然卓有成就,但其名字总是隐在那些闪光者的后面,究其原因,可能他只是一个商业导演的身份,而并非观念革命的先行者。其实商业电影,自然也有一种观念,但比之革命电影红色电影,它追求的可能更多的是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杭州的艺术家,无论文学还是绘画还是电影,在艺术上领一时之风骚者有之,尤其是长住杭州的,但就总体倾向而言,他们都是艺术至上的,如无名氏,如黄宾虹。李萍倩也是如此。拍《夜半歌声》的杭州导演马徐维邦也是这样。

这跟杭州的风水绝对是有关系的。

艾霞之死

导演是伯乐的角色,他们发现并培养女明星,然后又总是要跟女明星擦出感情的火花来,这一点李导也不能避免。特别是李导跟当时轰动一时的女明星艾霞之死有瓜葛。

说到中国电影史上女明星的自杀,大家只知道阮玲玉,却不知道比阮早的还有一个叫艾霞的。

艾霞是公认的才女,这个生于1912年的明星,从家里出走闯入上海时才十六岁。当时她爱好文学,开始在刊物上发表散文,从来女演员都只有脸蛋和身材就可以了,所以她的这个才华受到了明星公司的导演李萍倩的注意,于是便约她到明星公司拍摄的《旧恨新仇》里任女角。艾霞在片中演母女二人,演技平平。接着,她在《春蚕》、《脂粉市场》等进步影片里演出,才受观众注意。

艾霞在银幕上获得声誉后,便发挥自己才能,大量撰写文章,这跟今天明星们写博客能受人追棒是一样的。当时在李导的鼓励下,她便以自己的经历编写电影剧本《现代一女性》,戏里的女主角葡萄为了追求真诚的爱情,不惜牺牲色相,相助情人,以致堕落而入狱。这位“作家明星”的自编自演,受到了欢迎。后来她又出演了《春蚕》、《时代的女儿》、《丰年》等影片。

《春蚕》现在还有DVD可买,这是茅盾原著、夏衍改编的进步电影,是无声片。艾霞在里面演一个叫荷花的女子,是个受人歧视的所谓“克星”,一脸的幽怨,戏份也不是很多。《女儿经》中艾霞也是配角,主角是胡蝶等大明星。

艾霞是属于那种本色表演一类的。实际上我们在电影上看女孩子,倒是越本色越令人难忘的,何况那个时代的电影,其情节也相当简单。艾霞之走上银幕,自然是有她作家的身份互动的,当时另有一叫王莹的演员也有这个特色。现在的明星,都要出自传,这就是一种商业的互动。

出名要趁早,这是比艾霞出名要晚十年的张爱玲的感慨。艾霞出名可谓早矣,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她的私生活就成为了公生活。当时的小报记者,不能说就不如今天的狗仔队。狗仔之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非常之敬业的。而且在当时的艺术圈子里,新思潮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年的那些明星,同居啊离婚啊也是司空见惯的,有的也没什么,后来也红色了也一本正经了,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而有些呢就过不了这个槛。其实人言可畏,不只是对你一个人可畏。

当时李萍倩已婚,但艾霞却跟他走在了一起,两人开始了一段同居生活,这自然会受到人的诟病,再加上她在明星公司拍的电影《旧恨新仇》票房惨败,公司决定弃用她,而李导呢也对她弃之不理,这成了她自杀的导火索之一。

之一,仅仅是之一,不像后来阮玲玉自杀,人们言之凿凿地把矛盾对准某位男性。艾霞肯定有她自己的问题,只是这种问题,活着就一切都不是问题,而死了,问题就像一个人的瞳孔,突然被放大了一样了。

1934年2月12日,农历除夕,正当大家为过新年而准备忙碌的时候,艾霞却吞烟土(鸦片)而身亡,年仅23岁。

她留下的遗言是:“在水银灯照不到的地方,电影界充满着黑暗。”

这倒是名言。然而观众看到的,只是水银灯照得到的地方/

以死抗争,跟今天某些女星用博客上视频,算不算一回事?影视圈是个名利场,这一点女星们比我们懂得更多。双刃剑的锋芒,谁又能躲过呢?有的只是暗自哭泣而已,但艾霞选择了绝对。

一石激起千重浪。媒体开始大炒艾霞之死,李萍倩也成了指责的对象之一。他当时说过什么回应的话,大多也找不到了,只是有人认为,李萍倩虽然乃一商业片导演,但其思想还是很进步甚至有点左倾的,他当时大抵说过,艾霞是受了某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无独有偶,根据艾霞之死而改编的电影《新女性》的主演恰是阮玲玉,而写作《新女性》剧本的也是杭州人孙师毅。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就是一女作家。这个电影的上演曾经受到过当时新闻记者的抗议,认为有损于记者形象。一年多之后,也就是1935年的3月8日,阮玲玉也自杀身亡,她留下的遗言是——人言可畏。

当时做明星梦的女生也有不少,其中丁玲就差一点在上海进入电影圈,而蓝苹也在各导演面前争取角色,只是到了五十年代,这个蓝苹(即江青)成了中国电影局的一名干部,倒也是专业对口。至于她对中国电影以及样板戏,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想如果在四五十年后还不能作出一些全面客观的评价,莫非要等到百年之后?

发掘夏梦和陈思思

慧眼识美女。其实我们普通人也都是能识美女的,但是导演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识美女之后,能够把美女推到公众视野当中。

1947年,一批上海的导演演员南下,李萍倩从此定居香港,值得一说的是他在1953年拍出了《绝代佳人》,这个电影的编剧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庸,当时用的笔名叫林欢。主演有金大侠的梦中情人夏梦。

这是个战国时故事,是根据郭沫若的话剧《虎符》改编而成的。战国时期,秦国派兵入侵赵国,奸细出卖赵国军队,赵国女子如姬复仇救国的故事。如姬的故事,一直改编到现在。本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荣誉奖。

注意,金庸还以林欢这个笔名,写过电影剧本《王老虎抢亲》,还自己当导演将之搬上了银幕。至于说因为追不到夏梦而后来萌发创作出王语嫣这一形象,应当是一段美淡和佳话吧。夏梦是“长城”的当家花旦,李翰祥说过:“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最漂亮的女明星。气质不俗,令人沉醉。”

而金大侠说夏梦的话更是耐人寻味,他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金大侠当年触电写剧本并亲执导筒,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接近夏梦。西施如夏梦,夏梦如西施,这是最高的评价了。

李翰祥阅人无数,他说的话不会是玩笑吧。而李萍倩发现夏梦也纯属偶然。当时他们都在看一场话剧表演,是在剧场上偶然碰到的。李导看到夏梦后惊为天人,决定启用她为电影的女主角,并为她量身定做了《绝代佳人》和《三看御妹刘金定》,从此确立了夏梦作为长城三公主中大公主的地位,其他两位公主分别是石慧和陈思思。传闻夏梦身高一米七,亭亭玉立,尤是在五六十年代,那是相当地出挑了,所以才子恋佳人,金庸恋夏梦的传闻,也一点不奇怪的。而且,当时的影视圈似乎都知道这个事情。

只是金庸暗恋夏梦时,夏梦已婚,她于21岁时已嫁作商人妇。美人早嫁,大有好处。美人晚嫁,也比不嫁要好。像巩俐后来也嫁作商人妇,总也是好事,最怕就是两个明星叽叽歪歪的不结婚,像梁朝伟和刘嘉玲。结了婚生了孩子绯闻就少了,像谢霆锋和张柏芝。虽然作为娱乐圈中人,总有绯闻,但你看贝克汉姆和辣妹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母了,还能如此光鲜,中国的娱乐明星不该好好学学吗?

金大侠当时还不是大侠,他触电两年后才去发展他的明报事业,后来还专门为夏梦开设了专栏。

李萍倩曾经这样评价——夏梦镜头前适应能力强,能够准确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一位天才的演员。”

当时李萍倩是长城公司的主力导演,除了《绝代佳人》,李导还拍过金大侠的《三恋》等本子。后来金大侠大概觉得这仍是在替公司打工做嫁衣吧,于是离开了长城公司,又去做报业了。

再后来李萍倩拍出最为人称道的《三笑》了,主角是陈思思。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电影已经有好多版本了。早在1926年,李萍倩就写写过一个剧本,当时是其他导演导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有从戏曲改编过来的,像邵氏公司的张彻编剧、岳枫导演的版本,也有周星驰的大话版本。但是最为耐看的,或者说在大陆最有影响的,应该还就是李萍倩的版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一批香港电影,包括《三笑》、《画皮》、《屈原》等让人眼睛一亮,后来才有现代题材的《巴士奇遇结良缘》等。

应该说邵氏版的《三笑》也是不错,但可惜的是扮唐伯虎的凌波是女扮男装,虽是金马影后,这看来总是不爽,如果是戏曲在舞台上,那倒无妨,但是电影中一个娘娘腔的人演风流才子,眼神和身段总是不像的。还有一个就是先入为主的原因,我们是先看到了陈思思的三笑,就一下子被她的美所打动和吸引。陈思思和夏梦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一点野气,而后者则清纯气息更浓。有野气的陈思思扮秋香,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当然邵氏版中的李菁也还不错,只是后来的巩俐版形和神都不对了。李萍倩的本事是把江南的流行小调再重新填上词,且这些词都是他自己捉笔的,可见他这方面的功力深厚。我数了一下曲子,整部电影共有三十一首曲子,曲子基本用的是江苏的民间戏曲等音乐元素,其中我们熟悉的有茉莉花调等。邵氏公司的《三笑》,包括《金瓶梅》等一批片子,中间也有大量的唱词,但是邵氏的《三笑》中,基本的音乐元素好像是刘三姐里的对歌。这跟江南民间音乐就相距甚远了。而李萍倩是杭州人,又在上海上的大学,所以对江浙沪一带的熟悉是显而易见的。

且看《好一个西泠》——好一个西泠,好一个洞庭,参罢那个灵隐,转回苏城。到虎丘,拜一拜,呀云呀云岩神呀,再转东亭。到虎丘,拜一拜呀,云呀云岩神呀,再转东亭。

再看唐伯虎唱的——江水滔滔万里遥,为什么不把船儿掉头摇?恨秋风吹走了美人过枫桥。

这样的歌词,今天看来仍是经典。恨秋风吹走了美人过枫桥,既有解构,但还是有古典美的。而唐伯虎和秋香的文本,又为解构创造了条件,所以才有后来的周星驰版,只是周版有武打了,而邵版和李版都是戏曲音乐为主的。李萍倩有一部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三笑》,足可以含笑了。

晚年的李萍倩写过关于“导演苦乐谈”一类的文字,而且是用半文言写的,摘录几段,让做电影梦的人看看——

既入电影之门,又显银幕之影,于是兢兢业业,唯一希望,厥惟导演一席。一若一当导演,于影界之荣誉始占尽者。及为导演,大呼“开麦拉”时,当已上矣,苦已吃矣,悔之晚矣。

盖既当导演后,第一苦为无剧本。中国电影虽有编剧其人,从无真实剧本,所谓剧本者,一编本事而已,必赖当导演者,为之编衍成剧。如何结构如何穿插,何如分幕,亦由导演为之。剥茧抽蕉,绞心沥脑,幸而告成,心为一快。苟再考察一过,则某处不通某处牵强,百孔千疮,比比皆是,欲改其一则全剧皆动,于是导演苦矣。

其次,即有情节而无“戏”。盖情节乃“戏”之灵魂,而戏乃表演情节之工具。所谓无戏者,乃无善法表演此情节之谓也。为导演者,于此不得不穷加思索,甚至一日两日而五七日,终于不得良法。欲牺牲情节,又甚惜之进退两难,斯真苦矣。至若有戏而无人——演员——因人而就戏,固亦无一非苦。故就剧本之一部分言,其苦已万状矣。

句句都是大实话。想做导演,做了导演发现没有好本子,终于搞定了本子又有可能有戏而无人。

1984年的11月18日,李大导演去天堂拍他的电影去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身杭州的李大导演,现在该是在天堂电影院里慢慢地欣赏自己的那些电影吧,或者再用小调哼几句——恨秋风吹走了美人过枫桥。

天堂电影院,不仅是外景地,是明星恋爱和作秀的地点,更是产生大师的地方。夏衍、马徐维邦、李萍倩、沈西苓等大师都出自杭州,而杭州籍的知名演员则更多了,除了女明星袁美云,男明星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蓝马,他以一部《万家灯火》而传世。

同类推荐
  • 称谓与亲属(和谐教育丛书)

    称谓与亲属(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2、13合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纂,是一本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不定期学术集刊。目前已出十一辑,在学术界获得良好的口碑。此次为其第十二、十三合辑。收录近期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风俗礼仪等多方面的论文,见解深刻,颇有新意。“传统中国”的概念,似乎可以从纵、横两方面来理解:就时间即“纵”而言,始自上古三代,历经汉唐宋元,降及是有清诸朝,均在其规范之内;就专业领域即“横”而言,则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风俗、宗教等等,全都包罗其中。
  • 定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

    定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图典

    定边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属黄河流域“河套文化”及“仰韶文化”范畴。夏禹时,属雍州,为古羌族后裔,羌氐民族的游牧徙居地。殷商时期,定边为鬼方之地,是商朝在北方的劲敌,《易经·既济》中有“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记载。定边境内先后成为汉族和鲜卑、羯、氐、羌、柔然、吐蕃、突厥、党项、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场所,他们或游牧狩猎、交易互市,或金戈铁马、兵戎相见,各民族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史诗般的话剧。
  •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婉约词散发着独特的色彩与魅力,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特意精选了从唐代到清代婉约词中的经典名篇,同时还特意挑选了一些不甚出名但是颇具风格和魅力的佳作。本书主要分为作者简介、原文、注释和评解四个板块,并配有朗读音频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欣赏婉约词。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生存游戏乐园

    生存游戏乐园

    2400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可以替代人类完成所有工作,人们可以安逸享乐。正在此时,第一个拥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only提出“污染清理计划”。随着计划的进行,所有人类陷入昏迷,进入属于only的世界。一场属于机器人与人类的游戏开始了。一月一游戏,失败面临着就是死亡。半年一终极对抗,失败阵营死亡一半。无限的游戏,谁将获胜?
  • tfboys之四叶草的守候

    tfboys之四叶草的守候

    写了tfboys与女主的相识到成为最好的男女朋友,可是有一些人最终还是没在一起。具体剧情敬请期待!哈哈哈哈哈哈
  • 诡游请柬

    诡游请柬

    省警校刚入学新生袁志邦没想到,舍友离奇的遭遇,竟然会将他拖入死亡的深渊。一封诡游请柬的到来改变了他平静的生活,他被迫参与到鬼魂举办的游戏中来。他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退路可走,唯有顺从诡游请柬的要求参加它举行的一次又一次的游戏神秘少年罗飞来到他的身旁,陪着他一起踏入到未知的惊险之中地狱归来的钢琴声,是否能勾人魂魄?孩童中依依呀呀说出的恐怖童谣,是否真的能呼唤鬼魂的到来?孤儿愤恨的眼神究竟是为了什么?……危险步步逼近,袁志邦和罗飞究竟能不能活下去,尽在《诡游请柬》**这篇小说虽然是向周大致敬的同人文,灵异推理向,灵异为主,推理为辅
  • 井底之上

    井底之上

    男主生活圆满吃喝不愁的富二代高中生,有一帮和他一样的逗比狐朋狗友女主家庭破碎勤奋励志的美女穷学霸,热爱只爱学习学习但不是书呆子以上,基调轻松校园小甜文~
  • 贫道观你印堂发黑

    贫道观你印堂发黑

    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这一次他不会再错过了!
  • 神仙道之

    神仙道之

    主人公是位有个性的男人,沙雕、勇敢、正经......他生在一个奇妙的世界,跟随他一起来闯荡这个世界吧!
  • 灵气复苏我打怪掉装备

    灵气复苏我打怪掉装备

    一觉醒来,身在异世界,天空中竟然有两个太阳。妖魔鬼怪什么的全出现了,幸好孙政金手指到账。“叮,您正在修炼基础内功,经验+1”“叮,您正在参悟练气功法,经验+1”“叮,您正在观看妖兽……”
  • 都市回收霸主

    都市回收霸主

    “世界首富先生!”“请问,您的个人财富有多少?”“请问,太平洋那支独立战舰群跟您有关系吗?”“请问,蓝魅智能科技的市值已经突破万亿美金您对此有何感想!”“听说您是娱乐界隐士王朝的实际掌控者,一手缔造了传奇级天后徐萌?”“您在全球置业,拥有的土地面积已经高达一百万平方公里,请问这是事实吗?”“郝先生?”郝猛回过神来,看着台下一众记者,咧嘴笑着说:“其实,我以前就是个收破烂,只不过比你们运气好一些!”
  • 最强小神医

    最强小神医

    胸闷气短?一针就好。嘶~美女你这个身材的话……那就得用手揉了……总裁,校花,美女,你们别怕,我只是个医生而已,我很纯洁的……欢迎加入书友群:367484968
  • 异世焚阳录

    异世焚阳录

    极限的火,焚尽世间一切事物,是连太阳也为之黯然的烈焰。靠着一部武学奇书《焚阳要术》,方青在异界败强者,战魔神,誓要立于异世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