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是爱情的基石,但真心也是需要舍得付出的。当你的舍得与付出得到收获时,你会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那么值得,特别是当得到对方肯定时,你一定很愿意为他再付出更多。我们常说的“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很多人为了爱情可以去改变自己,可以去容忍对方,这些力量正是相爱的双方舍得付出而表现出来的潜力。
总之,一个不舍得付出的人,也一定是没有什么爱的人。真正的幸福不是被爱,也不是等待更完美的爱,而是舍得把自己交出去,然后才能得到爱之花。
3.越舍不得,就越失去
渴求什么,就要付出什么。
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幸福在我们手中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幸福离我们而去,我们才知道它的珍贵。”当我们还拥有的时候,不但不懂得好好珍惜,更舍不得更多努力去维护那些已经得到的。不曾想,当我们一旦吝啬起来,那些本来已有的也将会失去。
很多人都是这样,只有当幸福逝去后才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当自己失业被裁员才后悔当初在工作时没有好好把握。舍不得付出,我们只会失去更多,付出不但是努力把握现在所拥有的,还应当是争取现在所没有的。
人生中有太多需要我们去付出。舍不得付出爱情,就有可能失去倾心相恋的爱人,就有可能为此抱憾终生;舍不得付出努力去工作,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别人替代,就有可能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命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竞争,那些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大批涌入社会,“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不劳而获,舍不得付出,你只有失去更多。
要想不失去,唯一的办法就是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强化危机感,从而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付出多一点,才能在保证不失去的同时收获多一点。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以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一棵苹果树,经过漫长的成长期后,终于开花结果了。这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然而正在它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时,却被主人拿走了9个,它自己只得到1个。苹果树愤愤不平,想到如果第二年自己结更多的果实,只是白白便宜了那不劳而获的主人,于是它干脆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只结了5个苹果,于是被拿走了4个,自己依然得到1个。苹果树掐指一算乐了,它说:“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我得到了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里总算平衡了。可就在它为自己的算计沾沾自喜时,另一棵树却恰恰相反,它在第一年与第一棵苹果树取得了相同的成绩。于是,在第二年,它更加努力地吸收阳光雨露,努力生长,结出了100个果子,虽然被拿走99个,自己只得1个,却乐在其中;第三年,依然蓬勃生长,保持勃勃生机;第五年它结出500个果子,成为苹果林中辉煌一景。而第一棵苹果树一年不如一年,最终被主人砍了去。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并不是最重要的,被拿走多少果子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永远在成长。正因为第一棵苹果树不懂得付出的道理,因此被砍了去做了柴火,而第二棵苹果树却还在快乐地生长着,奉献着,被人们赞赏着。
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天下更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我们想得到,就应该时刻渴求着什么,希望着什么。当我们学着付出时,我们同时也会得到人们的赞美,它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相反,如果你吝啬手中的种子,舍不得播种耕耘,那么等待你的只有更加惨败的失去。
现在是一个讲求高效率的社会,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不应该抱着侥幸的心理,混一天算一天。对于每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来说,舍得付出才能收获财富,舍得努力就是得到幸福,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天,做一个有所准备,舍得付出的人,这样机遇和财富才会降临在你的头上。
4.取得之前,要先付出
付出是另一种收获。
给予和索取是人生不变的经典话题。富兰克林有一句话:“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就请帮他一个忙。”
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就有了交换现象,一旦我们贪得无厌,只想索取不想付出,打破了这种现象的话,便再无法得到对方的东西。
我国传统文化极力推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老黄牛精神,当我们学着付出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赞赏,这种和谐的氛围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请别再吝啬手中的种子,因为如果你若能将它们播撒,就能让世界每个角落都绽放出幸福的花朵。
战国时期有个黄金台招贤的故事。战国诸侯混战时期,燕国国君燕昭王为求发展,一心想招揽人才,但很多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后,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便整天闷闷不乐起来。
一天,一个名叫郭隗自称智者的人要求觐见,说自己有办法为燕昭王招揽贤才。于是,这人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人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我们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讲完故事之后,郭隗接着说道:“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必然会千里迢迢地赶来。”
于是,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果然,没多久燕国就形成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患、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虽说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标准不尽相同,但人才的确是治国安邦、振兴民族的宝贵财物。既然是宝贵的财物,要想得到就需要先付出一番辛苦了。然而历朝历代的当政者,却往往只知道千方百计地搜罗宝物,为此,不惜耗费国资民力,甚至发动战争来掠夺重宝,而把重臣良将逼于无用武之地。其实,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燕昭王在郭隗的点拨下,终于认识到这一点,最终不惜打造“黄金台”招来了贤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取得之前要先舍得付出。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舍”,因为他们知道有“舍”才有“得”;而有时不能“舍”就会“失”。即使得到过,最终也将得不偿失。
舍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劳动,需要先舍得付出力气;学习,需要先舍得付出精力;做生意,需要先舍得付出投资。舍得安逸,为的是一生辉煌,因此,适当的“舍”是必需的。但舍与得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舍弃并不意味着放弃,而在于将来更高层次的获得。正确的舍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获得。
佛家也讲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敢舍才能敢得,不舍就会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和得,就如因和果,是既相关又互动的。佛语说:“舍迷入悟、舍小获大、舍妄归真、舍虚由实”。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能把自己心中的偏执、挂碍、烦恼、悲伤和迷惘都舍去,就能得到轻松和快乐,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世间万物,凡有所舍,就有所得。
世人多鼠目寸光,只看见自己的利益,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互利,于是仅仅抓住眼前利益不放,不肯舍得付出,最终失去了长远之处取之不尽的“宝藏”,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才懂得了给予原来是取得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