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500000008

第8章 今问(3)

清代因文字获罪起始于明清之际那一段历史的著述和评论。叙史传播的种族之见触痛了尚未愈合的满汉创口,种族之见也就此成为文字狱长久追究的一个题目。由此产生的残酷和霸蛮,常常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雍正六年(1728年),湖南人曾静投书策反岳钟琪,经穷治之后,牵出了浙江人吕留良。虽说此时吕留良已经死去45年了,但被雍正称作"逆物"的曾静却是由他留下的著作点化出来的。所以,"曾静之谤讪,由于误听流言;而吕留良则自出胸臆,造作妖妄。是吕留良之罪大恶极,有较曾静为倍甚者也"。这种以此量彼的比较,说明了雍正心里是把制造思想的人看得比传播思想的人更可怕。吕留良以夷夏别满汉之日,曾说过:"今欲使斯道复明,舍目前几个识字秀才,无可与言者。"他把一腔心事托付给了天下士子。雍正用满纸憎恶痛诋吕留良的人品,着眼的也是天下士子。终于,在雍正十年(1732年)吕留良被雍正皇帝钦定为"大逆"罪名,惨遭开棺戮尸枭示之刑,其子孙、亲戚、弟子广受株连,无一幸免,铸成清代震惊全国的文字冤狱。雍正想借吕留良的尸骸作教具,向每个读书人昭示思想和文字出界之后带来的家破人亡。在刀锯迫视之下的思考产生出来的只能是恐惧。当恐惧汩没士气之后,读书人的思想便呈显出了一种虚假的同一。

由于人人都怕靠近祸难,在趋避危险的过程中,读书人与儒学精神的义理一面也离得越来越远了。

中国士大夫的种族意识是从儒学里演绎出来的。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它与儒学旨义中的其他部分又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并会因这种同一性而彼此牵动,由一个命题引出另一个命题。因此,以读书人为对手的文字狱虽从究治种族之见开始,而一但罗网张开,其范围一定会超出种族之见。

从孔夫子以来,读史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引发议论,从前人的行迹中讨求是非成败之理。因此,论史总是危惧之词多而谀颂之词少。就儒学本义而言,危惧表达的正是一种深沉的关切。陆生楠因认真读史而获心得,又因读史有得而人头落地。他以自己个人的悲哀向世人显示了史学的悲哀。

在一个没有政治学的时代里,史学曾培植灌溉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意识,并以兴亡、安危、利病使他们与国家社会相维系。因此,有经世之心的知识分子总是在精神上与史学靠得很近。然而文字狱以实例演示了读史论史招来的杀身之祸。史学染上了斑斑血迹,遂使史学成为一种不可亲近的东西。

雍正以君权的力量改变了那个时候的士气和士风。但就个人学识而言,他对儒学其实懂得并不多,他更喜欢的是佛典。因此,在待罪的读书人面前,他所撰写的批判文字常常显得词不达意,肤浅浮躁,使人不明不白,最后只能靠杀气解决问题。与之相比,乾隆对儒学无疑要内行得多,从言论里编织出罪状的手段也更见老辣。出现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尹嘉铨一案由小题目引出种种大议论,尤能见其用心之深鸷。在清代文字狱众多的受害人里,尹嘉铨是被自己的热衷趋着走进罗网的。这种无意间得来的奇祸多少显得有点可笑,遂使他在后人笔下受到的奚落多,同情少。

尹嘉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私议里不少话题事关君臣名分,尤触痛了乾隆心头最碰不得的东西。然而尹嘉铨评判是非的标准是以儒学命题为源头的,所以,乾隆对尹嘉铨的痛挞也随之而深入到儒学的肌理之中,成为一个用帝王私意重新诠释儒学命题的过程。在这种地方,乾隆比雍正更多自信,也更多悍气。他说:朋党为自古大患。我皇考世宗宪皇帝御制《朋党论》,为世道人心计,明切训谕。乃尹嘉铨竟有"朋党之说起而父师之教衰,君亦安能独尊于上哉"之语。古来以讲学为名,致开朋党之渐,如明季东林诸人讲学,以致国事日非,可为鉴戒。乃尹嘉铨反以朋党为是,颠倒是非,显悖圣制,不知是何肺肠。且其书又有为帝者师之句,竟严然以师傅自居。无论君臣大义,不应如此妄语,即以学问而论,内外臣工各有公论,尹嘉铨能为朕师傅否?昔韩愈尚言: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应在弟子之例,尹嘉铨将以朕为何如主耶!

乾隆以"明季东林诸人"为比,把朋党看做是由"讲学"派生出来的大患。他所不能容忍的显然是知识分子以讽议相呼应的批评精神。东林人物当天下滔滔之际起而讲学,本意在于"卫道救时"。在他们身上,被称作"朋党"的东西是与儒学的济世之心连在一起的。然而从君权看过去,读书人因济世而讲学,因讲学而聚汇,因聚汇而议论,因议论而批评,正是一种人主无法驾驭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与朝廷立异同,所以,尹嘉铨为"朋党"

辩公道的那些道理,在乾隆脚下都成了被践踏的东西。

由朋党深入一层,遂及师道。虽然君临天下的人很少喜欢知识分子的师道意识,但只要他们还不能把"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化为一己私有之物,则代表了圣人之道的知识分子群体仍然是天下师道之所在。乾隆操笔如操刀一般地着力诛杀师道,用文字显示了比明代廷杖更厉害的独尊之心。他以"君臣大义"排拒师道,取的是儒学中的一面之词。所以,当他"即以学问而论",与尹嘉铨比长短的时候,显出来的是非常明白的蔑视。但他的话又是讲给天下读书人听的,每个人都能从这里体会到,在人主面前已无师道。中国知识分子规范君权的意识于是乎一天比一天萎顿。

在乾隆朝的文字狱里,比朋党和师道更富有深度的题目是"名臣"。名臣体现了儒学的一种理想人格。因此,名教中的知识分子都不能忘情于名臣。然而乾隆用另一副眼光去看,在名臣身上见到的却是君权的衰弱。与前代帝王相比,这种眼光的深刻与雄猜都是十分独到的。每个时代的名臣,都是那个时代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儒学涵育出来的士气尽在以天下为己任之中。乾隆视名臣为不祥之物,心中疑忌的也在于以天下为己任。

所以,他在骨子里非常不喜欢鼓荡士气的宋儒。

自两汉以来,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都能够在中国社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但乾隆却以虎视之态把四海治乱、生民利病划出读书人的思考范围,森森然剥夺了儒学赋予读书人的悲天悯人之权。从这个时候起,知识分子群体便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了。他们在恣睢骄横的君权面前一点一点地变得奄奄无气。有人记录过一个读书入仕者的始末,以几个细节描述了文字狱下士人的跌扑和难堪:乾隆癸未岁,杭州杭大宗(世骏)以翰林保举御使,例试保和殿。大宗下笔为五千言,其一条云:我朝一统久矣,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是日旨交刑部,部议拟死。上博询廷臣,侍郎观保奏曰: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上意解,赦归里。

乙酉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召见,问汝何以为活?对曰:臣世骏开旧货摊。上曰:何为开旧货摊?对曰: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上大笑,手书"卖破铜烂铁"六大字赐之。

癸巳岁,纯皇帝南巡,大宗迎驾。名上,上顾左右曰:杭世骏尚未死么?大宗返舍,是夕卒。

这个故事写照了有心报国的士人在失路之后的苍凉和气短。前者的顾盼自雄与后者的苍凉气短都说明:宋明六百年之间曾经有过的那种儒者气象已经变得遥远而且陌生了。

近代应是人类走出中世纪以后的那段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中国的近代史呢?从上学始,我们就知道自鸦片战争以后,洋人开始欺侮我们,迫使我们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噩运就此开始。这便是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段倒霉的历史,这哪里是文明的新纪元?中国走向近代为何与其他国家不同,总是挨打、受欺呢?难道洋人走了上天的道,我们入了地狱的门?

何谓中国近代史

胡绳先生在1947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一个思想体系,是说西方的殖民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发展路径,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所以注定了中国走向近代的历史是曲折的、多变的。这样一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便是中国的近代史。在帝国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人虽然作了诸多的努力,但历史证明这些挣扎是无用的。例如,农民为救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地主阶级维新派为救中国推动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为救中国发动了辛亥革命,所有这些最后统统都以失败而告终。虽然各个阶级都陆续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表演过,但都没有成功,也都没有能够真正地挽救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胡绳的推论到此并未结束,他以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告诉人们,是共产党领导人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所以,没有共产党便没有新中国。胡绳先生思想体系中最伟大的落点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读书学到的这些认识并未解决心中的疑惑:我们是怎么走出中世纪的?中国的近代化究竟是什么?难道是挨打、受欺侮吗?鸦片战争时,中国挨了打,却没有主动地走出中世纪,洋兵退去,国人继续昏睡。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洋人再次打来,把皇帝也打出了北京城,打疼了,国人才开始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办洋务,发动自强运动,于是中国陆续有了许多个第一。

要说中国走出中世纪,到了这个时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走,虽说是步履蹒跚,但毕竟是走了。从1861年开始,这一年中央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国藩在安庆设内军械所,均为向西方学习之举措。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实是由此时开始的,在曾、左、李的领导下,自强运动搞了33年,甲午一战败给了日本。自强没成功,究其原因是体制未变,故仅在经济领域"小修小补"终究无济于事,于是近代化由自强进入第二阶段:变法。变法是政治领域的改革,是体制的大变,岂是一蹴而就之事。从戊戌变法到晚清新政改革,再到预备立宪,一步步走去,政治体制的改革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面的规划还未就绪,下面的革命风潮便已涌来了,革命取代了变法。由是,中国的近代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革命的时期。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革命,许多人上来了,有些人完蛋了。半个世纪的革命,并未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于是30年前便摸着石头过河,由革命进入了改革,进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第四个阶段:改革。33年的自强,16年的变法,67年的革命,30年的改革,中国的近代史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这是一代代中国人为走向近代付出努力,为民族振兴苦苦探求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在走出中世纪时的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是有因果关系的。自强失败才有了变法,变法拖拖拉拉才有了革命,革命不尽如人意才有了改革。人们总是在用新的方式改变这自己的存在,不思改变者便被推倒。由经济改革迈向政治体制的变革,再走向意识形态的变革。从自强的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再到革命,最后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行。这个变革运行是以向西方学习为目标来推动的。自改革开始,中国又进入了另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历程,它的标志是建立中国特色、科学发展。30年的经济变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人人都知道这不是改革的全部。如何变下去呢?前一轮的近代化是向西方学习,目标清晰。这一轮的变革是自我摸索,目标在实践的后面,能否自已走出来,只有历史老人能够回答。这部中国的近代史呀,在前人看来是极其屈辱的,在我们看来是缓慢前移的。

假如历史可以重来

历史没有假如,因为它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但读历史常会令人感慨万千,掩卷长叹……

光绪初年,日本入侵台湾,李鸿章由此敏锐察觉到这个近邻的不善用心,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大办海防,以固蕃篱。当时左宗棠也向朝廷上奏,请求集中全国财力西征,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慈禧令全国大讨论一年有余。上奏者因摸不透老佛爷的主张,多模棱两可之辞,最后则是在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下,天平倾向了西征的左宗棠。因为在文祥看来,开疆拓土才是扩大疆域,海防则是把钱扔到了水里。为了照顾李鸿章的面子,朝廷下发的上谕说要"海塞防并举","兼顾东西"。其实大凡两头兼顾的事情,不是都顾不了,便是只能顾一头。我大致算过左宗棠的西征用饷约为7700万两白银,算得上是自乾隆过世后清廷最大的一笔开支了,大约等于当时全国一年多的财政总收入。而海防的用款呢,直到李鸿章建成北洋水师,并维持到甲午战争时止,一共用去海防经费不过3400万两,这中间还包括各地炮台的构筑费用。由此看来,左宗棠的西征打败阿古柏,收复了新疆所用的钱,足以再建两支北洋舰队绰绰有余。由此观之,西征用饷之巨,不可谓不大矣。这中间相当大的部分,落入了承办后方转运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之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靠承办政府工程赚足了大钱的人,以致今日仍然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

假设当时不把这钱用于新疆,而听从李鸿章之议,全部用于海防,那么,中国可以拥有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以区区北洋舰队的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已可以超越美国排第六位,如果真的有这样三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舰队驻守太平洋西岸,那么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强国。这在19世纪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面前,中国人将藐视英德,雄据远东。法国人、日本人还敢打中国吗?不仅中法、中日战争可免,即便是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和抗日战争,皆有可能不会发生。整个中国的近代史极有可能重新改写,甚至还会对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我们不会有今日的台湾之痛……

李鸿章的海防战略思想,在当时无疑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人。但是,由于他没有获得朝野的认可,只能留给我们无穷的遗憾和深深的叹息。想想吧,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都来自东南沿海,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等,可清政府却把大把的钱用在了西北边陲。战略决策的失误给国人带来多少痛苦的回忆。假如历史可以重来,再按李鸿章的主张办一下试试,那局面恐怕决非我们今日所能想象。可惜呀!在历史中,没有假如……

过去谈历史,凡遇人物必涉及一个概念:爱国还是卖国,有了这个概念,才有准绳,才能给已故的人划线排队,区分忠奸。由是,爱国与卖国,实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

同类推荐
  • 贺乱年

    贺乱年

    读者群787951153标签(朝堂诡谲)(宗门修武)(江湖纷争)(谈情说爱)(转折错杂)王朝纷争,大权尽落谁手?天下英雄,争纷无止无休。四权纷争,一个小小的山野人物——吴宁平,在这个江湖里开始慢慢变强,恩师常遇,雨夜谈话,剑入青云,得人生大道;欣得机遇入朝堂,世俗权利会让人变得麻木腐朽,且看我来行不苟且之事。顺心意、顺心难!元歌:如果苦逼的日子重来一次,那我宁愿去死。穿越而来的他,遇到了个白衣人,然后就是一路舔狗……奔袭,殿会,得到权利,最后走向极端……我为什么要甘居人下?为什么这么苦恼呢?崔如梦表示自己是个傻狍子,即使身上被泼脏水,那也可以忍一忍。作者自创小诗:九年义务教育在脑中,管他东南西北阴飓风?我思故我在,君王踹一踹!我就不自爱,小妾搂入怀。莫笑生活刁难你,一波未平一波起。身强体壮行的直,君主专制奈我何?就算蹲街喝米粥,也是最美一枝花。精神小伙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主角光环加己身!就算撞死也不怕。谁惧?一蓑社会任平生,而今从走舔狗路。舔得几人是几人,然后才能被人舔。
  • 大枭臣

    大枭臣

    佣兵之王林影执行任务意外惨死,重生大明时代。天启二年,阉党参政!魏党党羽肆意妄为,为谋一己私利,杀死林影父亲。同样的明朝,不一样的历史。天启年间,武宗朱厚照即位,没有“八虎”,只有魏忠贤!九千岁横空出世,开始了明朝中期阉党专政,民不聊生,满朝文武卖弄权术的破败时期!林影为报父仇,前往京城搅弄风云,成就一代枭臣!
  • 骁龙传奇

    骁龙传奇

    帝国崩颓,外戚专权,诸侯割据,三分鼎鼐。天下大乱,百姓哀苦。天圣下界,投身凡体。化身‘龙敦’,成长、学习,修文、练武,游历江湖,统军帅将,平灭三国,解除外患,平定天下!
  • 顺阳川

    顺阳川

    著名风险投资人意外穿越天才少年,本想饱食温衣苟过乱世,却遇到一个叶轻眉般的奇女子。是直接躺倒,还是——苏大甜甜一笑:总得挣扎一下吧……
  • 三国之鬼神吕布

    三国之鬼神吕布

    当赤胆忠心反被弃之如糟糠,吕布发誓绝不在屈居人下,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击溃所有碍事的敌人。丁原、董卓、曹操、袁绍、刘备、袁术,群雄逐鹿,为的就是登上那铸造在尸骨和鲜血之上的无上王座。
热门推荐
  • 她似光而来

    她似光而来

    第一次遇见她温暖他,沐晨曦糯糯的语气教育着男孩子有泪不轻弹第二次重逢两人互相忘记,尹暮夜不带一丝犹豫从花痴学姐旁边走过第三次缘聚两人小时约定,沐晨曦凶狠狠的讨厌着男人霸道偏执总裁………未来还有好多次相遇似光而来,入我心间
  • 超级小前锋

    超级小前锋

    新书《篮坛大流氓》已发,人品保证,求收藏~
  • NINEPERCENT念

    NINEPERCENT念

    顾冰傲娇与高冷的结合体当之无愧的人狠话不多却把自己最心底的温柔给了那九个男孩这其中有甜,有苦所经历过的也许夜只有他们懂吧!〔原作NINEPERCENT念无缘无故被禁,故而另开一本。内容有变〕未解禁,现重发
  • 李尔王

    李尔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简爱

    tfboys:简爱

    那年,转学,偶遇。却没想到想到成了同桌,还随之出道。友情,会不会变成爱情?
  • 总有暴君想嫁我

    总有暴君想嫁我

    风萧萧兮易水寒,扑倒魔君不复返!邪魅妖治的男子揉了揉发疼额角,看着凌乱的被褥和琉璃宫殿里的一地狼藉,眼里溢满了狂风暴雨。盗了他的神魔殿,睡完他就跑?“鹿云汐!你很好!”森冷的声音顿时充斥着正个神魔殿。鹿云汐华夏世家的鬼医圣手,在执行任务中无端穿越异世天玄大陆。吞磨丹,盗灵宝,更有盛世美颜的魔君易扑倒。鹿云汐:那啥……扑倒不负责行不行?
  • 陆先生请吃糖

    陆先生请吃糖

    资深追星少女姜糖,六年追星路漫漫。追着追着,竟然把偶像追成了自己粉丝后援会会长。再追着追着,又直接把偶像追到了民政局。“希哥哥,我不是来逼婚的。”“小糖豆,他们都说,我们现在这样,不结婚很难收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原始建设

    穿越之原始建设

    原始世界里突然出现了科技文明,带来这一变化的是无辜的掉落者嵇谦,一位原本被众人追捧的活雷锋,号称不知疲惫的人肉印刷机。且看他在全然陌生的环境中如何从零开始,重新打怪升级续写神奇人生。
  • 他说,宠你没理由!

    他说,宠你没理由!

    【新书《BOSS难缠:强宠娇妻100天》】沈亦杋说:“阿柠,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走的太远,即使离家出走也请一直在隔壁。”可死亡带走了记忆,记忆带走了属于她的一切。叶柠说:“惹你不开心的事我都不打算做了,我就一个人,没钱没嫁妆,你看着办吧。”可仇恨带走了回忆,回忆带走了给予他的深爱。“阿柠,对你的爱终于成了我最大的痛苦。”“阿亦,对你的爱终于成了我最大的负累。”当深爱被时间遗忘,当仇恨将爱情掩埋,谁还记得那时日光正暖,爱意正浓。谁也拯救不了别人的爱情,只能在旁观者的世界里看着他们如何重伤痛苦,然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幸运和珍惜。他是她一辈子也画不完整的结局,她是他一辈子也忘不干净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