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95900000012

第12章 国医大师李济仁8

与李老不停的走截然不同的是,师母张舜华的固守定潭,坚决不动摇,哪里也不去,也自有其风采。

有关师母最初的行医时间,历来的报道多含糊其辞地表达为是婚后的事,实则不然。婚后的理由可能是这样的,婚后其父根桂先生去世了,由她来接替父业。但据菜九的观察,张根桂先生的最后岁月,是处在退居二线状态,而这种状态很可能又是一种传统。张根桂先生的先人张景余过世时间是1948年,而此前已是张根桂在打理张一帖的一切事物,早就没有张景余的行医记载了,即使根桂先生面临丧子之痛,外出采集病情的事,即由尚未学医的舜华先生替代办理,未见景余先生出手相帮的迹象;根桂先生培养出了李济仁、张舜华之后,也就没有了行医的记载。那么,定潭方面的医疗业务就应该由同样学成的张舜华先生承担了。至少张景余、张根桂这两代人在盛年就淡出医界,似乎怪可惜的。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传人已培养出来了,以后的事当然应该由他们承担起来。师母亲口告诉菜九,她行医时的年龄是16岁,估计这个岁数还是虚岁,这就是说,在1950年左右,舜华先生就全面接替了张根桂先生。参照以上的学医过程,这种判断的理由还是比较过硬的。因为在与李元善共同学医时,舜华所学明显好一些。那么,既然李元善能单独行医,她也完全可以。即使李济仁先生单独闯荡江湖之初,舜华先生没有立即行医,待到了李济仁诊所火爆歙南地区后,舜华先生的独立行医之事,可能就想挡也挡不住了。知女莫如父,根桂先生见舜华先生尽得其真传,估计也没什么不能放手的。于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医师出道了,只是这个女医师居然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就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一个奇迹。正因为年龄小,在当地就博得了一个“老舜”的谑称。这个谑称正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其行医年龄相当小。设想如果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大姑娘行医,这种称呼就不那么合适。因此,舜华先生行医的时间很可能与李老出道的时间非常接近、甚至同步。不难想像,当病家看到一个十四五岁或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老滋老味地把脉开方的场景,而且中规中矩,非常老到,当其治疗效如桴鼓时,当地人会且喜且怜之,于是乎,这个充满了爱护敬重之情的称呼就开始流行起来了,女张一帖之名也开始流行起来了,女张一帖的威望也就水涨船高起来了。

师母行医未久,就遇到一个病例:屯溪水运社陈土根,因不慎落水后致高热不退,周身无汗,中西医看遍无效,命悬一线,这时水运社想到定潭女张一帖或者会有办法,于是赶忙把病人送到定潭。师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种大症危症,毫不推诿,即刻针药并用,又用酒精冰块等物理降温,同时不断变换治疗方法,一直忙了整整一夜,到第二天上午,病人热退病安。水运社领导知道此事后表示一定要重重酬谢。当时还只是个小姑娘的师母说,你们不要感谢我,一定要表示的话,你们就到定潭放场电影给群众看吧。此后,每逢水运社弄到新的影片都要拿到定潭放映。而每到这个时候,乡亲们就会说:看老舜搞来的电影喽。这种免费放映活动持续了好几年,放映的片子达20多场次。

在菜九的印象里,也不知有多少人看了一辈子病,也不过尔尔,怎么张根桂先生的女儿十四五岁、十五六岁,看起病来就屡起沉疴,活人无算呢。难道她的家传就那么神奇,她的天分就那么高明?家传与天分固然重要,但在行医一道上,这些宝贵资质确实不是决定性的。那么决定性的东西是什么呢?从师母的经历来看,决定性的东西应该是腔子里有一颗仁心,骨子里有一股狠劲。医生作为一个社会职业是非常普通的,但因为关乎性命,就又有别于其他普通职业。定潭张家如同古往今来的所有大医一样,并没有把行医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作为一种解救乡人疾苦的天职。人命关天,性命至重,岂能容得一丝苟且。因此,定潭张家在医道上总是全身心投入,不断总结经验,精益求精。他们信奉的是“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的执业信条,全面继承前人,不断完善治疗技巧。张舜华先生完全继承了先人的优良传统,如果有所不同,那一定是其所拥有的那股狠劲,更超出其先人之上。正因为这种狠劲,使得其力求尽善尽美,从不言弃。像上述那个病例,中西医束手,师母其实也没有办法,她完全可以推辞掉。但她没有这么做,而是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终于找出了救命的办法。师母疗效出众的秘密应该离不了仁心与狠劲这两条,救治陈士根一案,也正好体现了这两条。而这两条也正是其他众多从业者所不具备的素质。

徽州的胡适之先生曾写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差不多先生传》,讲的就是中国人中间普遍存在的特性,凡事只搞个大差不差就以为说得过去了。作为胡适的信徒,菜九对此作了延伸,以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人就最不讲认真,凡事有个有个大概就满足了,顶真深究的功夫,一般是不肯下的。在相当多数自视精明的人眼里,顶真深究那么吃苦受累的事情,只有傻瓜才会去做呢。这也是良医大医历来稀少的原因。历来中西医相互攻讦时,业中医者往往会说西医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深究起来,多数的中医从业人员不也正是这样干的吗?如果伤风就发发汗,如果腹胀就行行气,再不解决问题,就推给老天爷,这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有多少差别呢?此类情景,宋人张耒在为庞安时写墓志时就多有慨叹:“吾尝谓医之在天下,其资民生之用,盖与谷帛等,窃怪世之工其道者何少也。自三代以来至今,以医名世者多矣,其为论说方术大备矣。又尝怪夫世之医者,皆忽而不学,大抵从里闾俗师,其治病苟不杀人,众已指为良医矣,使孝子慈孙不能无恨于疾苦之际者,以此也,可不悲哉。”张耒称颂的庞安时是反其道而行之,而徽州业医之祖张扩,应该从其师庞安时处继承了好学求真的精神。但定潭张家这种十几代的坚守,只能是家族行为,对业界甚至连示范作用都未能起到。遥想当年,张仲景慨叹世人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实际上,不精究方术的何止世人,业医者亦不例外。因此张仲景对业医者亦有批评:“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以仲景之言比照于当前的医界,其间的差别又有多少呢?看来班固对绝对多数业医者持不信任态度,是有其道理的。

可能读者诸君会以为菜九之言过于刻薄,菜九不过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并且没打算把自己从不顶龙的医家中摘离出去。因为菜九自忖无论如何也不具备师母的那份仁心与狠劲,所以也不可能在医道上有所作为,如果要以医为业,充其量也就是班固讲的中医而已。

在菜九看来,师母的那种狠劲可能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种狠劲人们从她学医的过程中已能领略一二,待到后来,这种狠劲更让人钦佩莫名。师母婚后,前后共生了五个孩子。在现在人看来,有五个孩子的母亲可能连工作的能力都要丧失了呢。但师母非常人也,绝不会因此而影响其行医行善。出诊与带孩子冲突怎么办,没问题,就把还不能丢手的孩子往背上一驮,母子一道出诊。所有五个孩子都有过在娘背上出诊的经历,而且为数不少是在半夜三更进行的。有时为了给病家诊治,背上的孩子怎么样了都顾不上了。听师母说,有好几次夜里出诊,因为治疗过程较长,差点把放在一边的张其成给弄丢了。有谁能想的到,今天在各档电视上风度翩翩、侃侃而谈为国学布道的大学者张其成,居然会在襁褓中迭遇险情呢。

如果菜九师母还是像以前的传统世医那样行医,此等情形也不算离奇,问题在于师母早就成了体制内的人了,每天八小时上班,下了班还要应付这种事情,就太匪夷所思了。毕竟上班还是比较辛苦的,还要支撑一个大家庭,其所需要的精力与体力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接所有求诊者。菜九听到这种事迹,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类画面,一个枕戈待旦的战士,一个随时准备投入搏杀的壮士,师母就兼具这两种身份——只要有病情的召唤,就立即投入到战场上。病情就是命令,没有商量犹豫的余地。所以在她那里是绝对没有八小时以内还是以外概念的,只要有病人上门或约请出诊,她不仅是要拿上治具就走,而且常常是背上孩子就走。师母长期以来就是这么干的,所以乡亲们非常感动,称赞其品性如“漂白的毛巾”,没有任何污点。其实不是没有污点,而是心中全是病人,基本上没有自己,所以就表现出病情压倒一切。菜九想到了什么,好像也是她们张家的宋人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想当初,幼年的张舜华死死纠缠父亲张根桂先生要学医,莫不是为了日后更多地拯救家乡父老的性命。当年根桂先生坚持不松口让师母学医,说什么传男不传女,这种观念可能还成了日后舜华先生的行医动力,她一定要比男孩子干得更好更出色,才能证明父亲把医术传给自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师母成年累月不辞劳苦的出诊,乡亲们还给师母的看病编了个口诀:铁打的身体,马不停蹄;上到北京,下到农村。一个拖儿带女的女流之辈,哪来的什么铁打的身体,无非是以济世行善的信念作为支撑,去完成在常人看来根本无法完成的工作。像师母这种玩命式的诊病,即使是古之大医,也未逾于此。而其携子诊病之经历,恐怕更是空前绝后的了,足以载于史册,传之后世。估计古之大医,以生民为心,以拯病立命,就是这种风范。可以断言,师母这种大医,此后将绝版矣。所以,在菜九看来,今天评选国医大师而师母未能入选倒像是网漏吞舟。因此,菜九不仅为师母叹惜,也同时为主事者与时代叹惜。

如果按师母的意思行事,她可能会一直在定潭这个小地方行医一辈子的。但时代变了,以前可以十几代守在一个地方,在新的时代面前可能就非常困难了。李济仁先生搞的联合诊所,可能就是一种时代的催生产物。当时各行各业都要组织起来,定潭张家肯定也不能例外,也被组织到当时的医疗体系中去了。进入体系后的张舜华,常常面临着要调动的变故——你医术太高、名气太大,放在定潭那个小地方显然是不合适的——区里、县里一直要调她过去,但她坚决不走,哪里也不去。她的这种态度不仅组织上不理解,我们寻常之人也很难理解。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区里县里怎么样也好过你那个定潭吧。既然我们世俗的观念理解不了张氏一门十几代人的坚守,那么世俗的观念又岂能动摇定潭张家坚守的信念呢。张舜华先生的固守是延续了张氏家族的传统,还是家中的长辈有特别的交代,不得而知,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每个人的行为自有其道理,而这些道理常常不为外人所理解。作为定潭张家,其实也不需要外人的理解。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植根于斯,造福于斯,这样的理由难道还不够充分吗。

有一种力量叫执着,到菜九师母处就表现为一股子狠劲。在看病一道上,不论病人身处何地,也不问自己的身体条件有多糟糕,都全力以赴。如浙江省淳安县五都乡薛木瓜的腹痛不已、四肢厥冷,师母不顾冰天雪地,翻山越岭,步行60余里到患者家里,连气都来不及喘一口,就立即给予针药并用,整整折腾了三天,才解决问题。又如歙县富朅乡竹器社张金罗因患肠梗阻大便不通,病情严重,师母连饭都顾不上吃,背上还在喂奶的小孩(好像是张其成),直奔富朅乡,药针并施的同时,还用手伸到病人****里掏粪,将病家从危难中解脱了出来。即使是到晚年中风后,仍然有病人前来诊病,此时的师母已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但对待病人仍然是全力以赴。这样的精神,可能已不能用敬业来形容,而只能用狠劲来形容了。

师母的狠劲在其固守定潭固守歙县之事上,表现得也非常突出。与前人相比,固守的生态环境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身边的各种势力都在鼓动其迁高枝,还有一个夫妻分居的现实问题也使得安家定潭实为不智之举。但师母均不为所动,一个人独自承受着家务的繁重与工作的繁忙。好在师母从来就是一个女强人,有着老徽州人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那么多在我们常人看来无法承受的事,在她那里是稀松平常做惯了的。当然,凡事都有个限度,即使是当作家常便饭做惯了的事,一辈子做下来,也是吃不消的。大概到了年事已高之时,师母回首往事,就会对这些早年的辛劳颇生出些不平之气。所以当菜九询及早年往事时,总能听到师母的口风中时不时会透露出些许不满,而这种不满所及,当然只能是李老了。遇到这种情况,菜九当然要设法让师母消消气,为李老减少一些压力。菜九说,李老也很辛苦,把几个子女都培养成才。一提这茬,师母气就更大了,哪里是他培养的,完全是我培养的。这五个小孩子,没有哪一个他抱过十次的。难得从外地回来探亲,也不愿意抱孩子上街,说不好看。看来师母在数落李老的不是时,无非落了个嘴快活,其他的事可是一样没少干。而培养子女这种事,还真没看李老涉足其间呢。见此路不通,菜九只好另外设法,说李老打天下很重要。师母立即接口说,我守天下就不重要了?打天下只是菜九对老师开创事业的一个比方,但师母将自己的作为喻之为守天下,足见其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事业的自豪。李老长年在外工作,又是单位的重要骨干,有无数次要将师母调动到一起,但都被师母拒绝了,最远的调动,也就是调动到歙县县医院。除了对家乡的依恋之外,这种死不调动的狠劲,或者与早年师兄妹同时学艺相互较劲有关。师母所学不在李老之下,能力不在李老之下,疗效或者还高过李老,她当然不愿意以一种附从的身份调到一起工作。

最后在1980年的时候,师母终于愿意调动到一起了。估计这里有其长子张其成的因素。因为那个时候,张其成正好毕业分配工作了,如果父母分居两地,就要两头探望。作母亲的可能不愿意让唯一的张姓子嗣搞得太辛苦,所以就不再死硬到底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子女,什么都愿意做。

看到师母坚守的毅力,人们或者会以为师母是个老古板,实则不然,张舜华先生也是会与时俱进的。比如在******时期,在各地掀起的向国家献方的热潮中,师母也赶了个新潮,这时根桂先生已经去世,师母献方都不要请示不要批准,自己就可以办了。在******热潮的氛围下,人不受鼓动与影响是不可能的。于是,报国心切的师母也一下子把祖传的秘方献了出去。张一帖家传方非同小可,这一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59年5月15号的《安徽日报》以“歙县中医献方采风,发掘祖国医学珍宝”为题进行表彰。

此事报道甚广,但菜九以为其报效国家的良苦用心并没有达到目的。有谁听说过这个祖传秘方被发扬光大了?根本就没有嘛。大概是献了献了,献了就了,没下文了,不了了之了。因为师母是将药方捐赠给有关部门了,而这个有关部门一向是中国最大且最办事不力的部门,指望药方在他们手里发扬光大,难矣哉。所以这个秘方只有留在定潭张家手里,才能更好地继续为社会服务。现在这张秘方由师母的老三李梃研制为成药,继续在定潭地方为乡亲们服务。

同类推荐
  • 火影忍者灵梦之舞

    火影忍者灵梦之舞

    误闯宇智波禁地,被富岳强行换上写轮眼,还被送到了未来?背负宇智波的威名,担负保护重要之人的责任。在变强的路上,灵慢慢改变了结局。
  • 天域战帝

    天域战帝

    天地之初,始分三域------天域、玄域、万灵域。数万年来,风云变化,三域间灵气日益浓郁,渐渐衍生出生命,这些生命是世间出现的最早的灵者,吸收天地灵气,与天地浑然一体,举手之间调动天地灵气,有移山填海之能,被后人称之为-----始祖。后又经亿万年的变迁,天地间渐生其他域界,与天、玄、万灵三域并称一百零八域,域界之间等级森严,始出之界只有强者才可以生存,每一域界内门派众多,环环运作,相互蚕食,想要在这有立足之处只有一条路------成为强者。而这次的故事就开始在第一百零四域-----洛嵘域,且看卫家少年卫奕如何攀登强者之路。
  • 至强魔幻穿越系统

    至强魔幻穿越系统

    如同系统小说一样,主角林枫获得了一个系统,穿梭到了一个个神奇的大陆,走上称王称霸的旅程。但是就在他即将站在巅峰时,他却遭到背叛陷入死亡的境遇,可身怀系统的他没有彻底死去,重生后的他再次踏上了旅程,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一条入魔后的邪恶之路。
  • 平痕搜灵

    平痕搜灵

    他上辈子霉神附身的原因终于得到了解答他上辈子的好运终于得到了结束她,人称血碟药人,收了俩徒,一个比一个难搞她,天骄之女,却是个天然呆,哥哥每天要为他担心他,冷酷骚年,却摊上了被人告知摊上了大师?他,老狐狸一枚,却在阴沟了翻了船,还连累了他的影子他们,只能生活在暗处,当别人的守卫者,却当了别人的小白鼠.................这么多人都栽在坑里了,两位主人公表示,原来我们已经坑了这麽多了人?!邪魅一笑:为了我们的大计你们就忍忍吧~~~哈哈哈~咳咳..
  • 地下的河流

    地下的河流

    历史这条平静的大河无声无息的流淌在时间里。我们是如此渺小,无法抗衡自然的报复。我们是如此伟大,改变着生活。力量这是神的恩赐,让我们迄立不倒消失在波涛中;力量这是魔鬼的诱惑,让我们藏匿于地下。高中生唐旭东在暑假路途中为救女神掉进洞穴,醒来却发现自己正被一群人围着。嗨喽?瓦达西哇?“我们已经远离你们这么多年了,还是不愿放过我们吗”“我们不能在被欺骗了,绝对不能让人类知道我们的藏身之处。”我只是为救女神,要不要这么衰?“都给我闭嘴,一头银色老者威严的声音盖过众人嘈杂的议论声。“我有话要跟这个少年讲,没我的命令谁都不准动这位人类少年!”“是,长老。”众人用敬畏的回答.....“芍梓,带他来见我。
热门推荐
  • 烈日怀抱中的滢滢一笑

    烈日怀抱中的滢滢一笑

    每篇都为短文或中长文小说每篇的男女主角都不同,以此凑成
  • 洪荒之逆转西游

    洪荒之逆转西游

    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段不为人知的隐秘一场热血沸腾的狂歌当置身这个世界,当置身于这场巨大的漩涡,他又能否独善其身,仅存的传承,当决心暴露在世人面前,又会掀起一片怎样的波澜,一个穿越的灵魂,当与那操控天地的力量站在了对立面,又会给这平静的天空增添多少色彩?
  •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之灾厄纪

    末世之灾厄纪

    太阳爆发,灾便紧随而来,厄于四地而生,恐怖从深眠中苏醒,末世到来了
  • 紫灵印记

    紫灵印记

    一个世家少年,天赋一般。被人欺负,自己爱的人都保护不了。在得到紫灵、混沌柱后,韬光养晦渐渐成神····欺我者必杀之,辱我者必杀之·····
  • 宇宙国

    宇宙国

    人类将要进入太空时代的前奏。(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异界重生之玄师

    异界重生之玄师

    凌灵六是何许人也?玄黄大陆凌家大名鼎鼎的废柴。她被判定无玄魂夭折,注定这一生无玄力无玄元废柴度日。有谁比她更倒霉?被强迫着契约一根干草为玄魂,去小角森林扑捉玄兽给人推下了悬崖。契约的玄魂只能凝出木玄元,注定当疗师,一辈子的奶妈……即使奶妈也是凶器,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踏上强者之路。~~~~~~~~~~~~~~~~~~~~~~~~~~~分~~~割~~~线~~~~~~~~~~~~~~~~~~~~~~~~~~~~玄元:金、木、水、火、土、石、风、尘、冰、电、音;玄兽:幼兽期、成熟期、灵智期、巅峰期、羽翼期、飞升期符师:符师学徒、符师、灵符师、宝符师、圣符师、天符师、神符师;玄师:幼玄、玄士、玄师、大玄师、玄王、玄皇、玄帝、玄圣、天玄;炼药师: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
  • 豪门惊爱,恶魔老公惹不得

    豪门惊爱,恶魔老公惹不得

    明明深爱着,却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仇人”。明明放弃了,却又身在漩涡,无法逃脱。顾霜安以为放弃爱情,嫁给一个爱自己的人,便是幸福的开始。却不知道这是幕后黑手策划的开端,在生活的漩涡中,她只是一枚棋子,在爱与恨之间游弋。与他斗争,她遍体鳞伤……与自己斗争,她心灰意冷……与生活斗争,她……谁才是她的依靠?谁才是操控棋盘的赢家?
  • 打上灯花

    打上灯花

    我父亲是天元二十三年间唯一的国公,我是他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的嫡女。一朝荣获皇恩,封为唯一一个没有皇室血脉的郡主。殊不知,我的一生,竟已经早早被做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