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3500000003

第3章 妄动的心灵(2)

娄谅是明代儒学宗师吴与弼的弟子,吴与弼是个身体力行者,讲究实物性的知行合一。每天鸡叫一遍,他就带领弟子们去忙农活。就在地头歇息时,他传播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政府曾请他出来做官,可吴与弼却不屑一顾,而且还留下一句话:“宦官、释氏(佛学)不除,还想要天下太平,简直水中捞月。”这句话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吴与弼讨厌佛家,更讨厌宦官。

娄谅年轻时曾立志要科举成名,但有一次,他去京城参加国考的路上突然返回。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在旅店静坐时,心中什么都没有。突然一道闪电射入我的脑海,我隐约看到了考场大火。于是,我就回来了。

当很多人都都在嘲笑他神经兮兮时,几个月后,京城真的有消息传来,那一年的国考考场大火,烧死数人。而当人人都在惊羡娄谅未卜先知的本领,请求他预知下一次国考的题目时,他已放弃了功名之学,一转身就投身到身心之学上,并且留下豪言壮语:圣人必可学而至。

王阳明来拜见他时已经18岁,正是今天高中即将毕业的年纪。但他回首往事,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少年时随口的一句“做圣人为第一等事”并没让他福至心灵。恰好相反,在儒家经典中,他辗转反侧,左冲右突,都无法突破。在见到娄谅之前,他认为圣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可当娄谅把那句“圣人必可学而至”的看家本领告诉他时,他的心中再起波澜。他没有去检查娄谅的“知行合一”,只是检查了娄谅的“知”。回到余姚后,他发奋读书,彻底改变了从前的放荡不羁,俨然脱胎换骨。

现在,他正式面对朱熹这座理学大山,朱熹说:众物必有表里精粗,连一草一木都涵着至理。就是说,理,这个东西存在于万事万物中,你只要去认真地“格”,道理伸手可及。知道了天下所有的道理,你就是圣贤了。

王阳明后来回忆说,当我看到朱老夫子的这段话时,深为动容,于是立即付诸行动。

他和一位好朋友跑进竹林,开始“格”竹子。两人从早站到晚,死盯着竹子不放。第二天又来,第三天,朋友终于有点熬不住了,说,我实在不是做圣人的材料,我需要病倒。

王阳明身体素质不如他的朋友,但毅力支持着他,可到第六天,他的毅力不再支持他,他晕倒了。

“格竹子”事件是王阳明一生中的闪光点,从心学角度来讲,它曝光了理学的致命缺陷:去万事万物上寻找道理,劳心费神,得不偿失。

我们今天如果理解“格物”是相当容易的,比如要知道人体结构,不需要瞪着眼睛看一个人,只需要把人解剖就是了。要了解一个汽车运行的道理,只需要把它拆卸就可以了。但在明朝,要想了解竹子的生长,和为什么它是竹子而不是别的,用儒家门徒的方法,只能是死盯着看。儒家的动手能力很差,中国古人也很少有科学研究,所以王阳明失败了。

格竹子失败后,王阳明心灰意冷,再次认为自己没有圣贤的潜质,于是决定参加科举考试,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成为俗世圣人也好。

可当他第一次到北京考试时,居然落榜了。

这对于神奇才子王阳明而言,简直是奇耻大辱。很多人认为王阳明受不了这一打击,当有人安慰他时,他却出奇的平静。他说,我的确很难过,但不是因为落第,而是因为我不能为国家效力。

三年后,王阳明卷土重来,可惜又铩羽而归。很多落第考生嚎啕大哭,想死的心都有了,王阳明却依然表现的安静如昔,他留下了一句使人动容的话: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而动心为耻。

王阳明的确没有因落第而动心,实际上,这正是他后来所创建的心学的奥妙:改变不了事情,只能改变对待事情的态度。如果你不能做到顺应客观事物,而强力保持自己一颗倔强的心,受伤的只能是自己。人生在世,就要物来,顺应。

既然无法登上仕途,王阳明决心转身,回归他的心灵世界。

第一次落第前,他就曾回到浙江老家组织了一个诗社。虽然此时,王阳明是诗歌作品还很青涩,但诗歌背后的才气仍然得到许多诗坛能人的赞赏。一位叫魏瀚的诗坛大佬评价王阳明的诗说:“你的诗才太高,我只好甘拜下风,退避数舍。”

第二次落第后,王阳明回到浙江余姚清闲了一段时间,随性随心了好久,后来回到北京,拿起了兵法。王阳明对军事上的识见,在这个时候恐怕还未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过,这段时期的博览军事群书,为他后来的用兵如神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对于当时风靡天下的军事着作,诸如《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唐李问对》,王阳明都进行了精心的批注。

比如在《唐李问对》的下卷,他这样评道:“李靖一书,总之祖孙、吴而未尽其妙,然以当孙、吴注脚亦可。”在《孙子兵法》上,他说:兵道的总原则就是,误人而不误于人,致人而不致于人。如何?就要有万全的谋略。《军争第七》中,他这样评道:善战不战,故于军争之中,寓不争之妙。“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悬权(秤砣)而动”;而必申之以避锐击惰;“以治”,“以静”,“无要”,“无击”,“勿向”,“勿逆”等语。总之,就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其实仔细看,王阳明这一时期还是军事家中的学院派,没有自己的军事思想,全凭一腔热血书法表面上看是自己的军事思想。倘若这个时候,让王阳明上战场,他必然成为赵括第二。

实际上,他当时就是赵括第二,喜欢纸上谈兵。每次参加宴会后,他都要用水果核在桌子上来排兵布阵,不管别人是否喜欢听,他都要大肆讲解一番。这种讲解对于那些腐儒而言,就是对牛弹琴。你自己浪费时间不说,牛还特别不高兴,认为影响了它的休息。

王阳明自己索然无味,悄悄的放下了军事。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王阳明这一个性格特征:对任何事拿得起放得心,不动心,不勉强。四处出击寻找他内心的真理,当他发现不是真理时,立即掉头,毫不留恋。

我们曾见过这一副漫画,一个人拿着铁锹挖井,在他身后有无数井眼,每一个都快要见到水了,可惜的是,每一个井都没有见到水。

王阳明就处在这样的阶段。突然有一天,他在看朱熹给宋光宗的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意思是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王阳明如晴天霹雳般警醒了。他想,自己在各种事物上都涉猎过,所以放弃了,只是因为立志不坚。

一个人立志不坚,就不可能有诚意,没有诚意,只是在心外做事,事情如何能做好?固然,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是不动心的体现。但总是拿起又放下,那就是心烦意乱了。心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心的本体(良知),长此以往,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但他痛下决心决定把朱熹的理学搞明白时,又陷到了那个格物致知里。他发现,把物和心一分为二,肯定是不对的。但为什么不对,他却找不出根据来。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人物,在专业中无法突破时,会转向去学习别的科目,有时候,福至心灵,他们突然触类旁通,获得成功。

王阳明大概也明白这个道理,虽然没有放下理学,却重新选择进入道家的养生术和佛家中去了。

关于王阳明对道家养生术,有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在静坐时,突然意识到有朋友来访,于是让仆人去请,仆人在半路上真就遇到了王阳明说的三个朋友。他的朋友和王阳明见面后,都互相吃惊。王阳明后来创建心学后,说,静坐一久,心澄则明,会对即将发生的事有个刹那间的预料,但这不是规律,只是偶然。

关于王阳明对佛家的见解,多年以后,他曾多次批评佛家的不管不顾。在他看来,佛家就是因为喜欢逃避,所以才出家。而出家后,又不老实,搞出许多禅机的话语和心灵励志的絮叨来,由于他们不去实践,所以只是穷咀蛆,百无一用。据说,他在杭州闭关修炼时,突然有一天意识到佛家的逃避性,就跑到虎跑寺对一个闭眼闭嘴的和尚大喝:“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一喝,很内行。正和佛家指东打西,顾左右而言他的话语相似,那个和尚被王阳明震得开了眼,也开了口。

王阳明问他,你家里尚有何人?

和尚回答:母亲还在。”

王阳明再问:想念她吗?

和尚人性复燃:不能不想念。

王阳明如释重负般:那就去你母亲身边思念吧。

据说,第二天,和尚卷了铺盖,回家了。

王阳明第三次参加国考时已28岁,终于如愿以偿。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自己终于可以踏上世俗圣贤之路了。但使他想不到的是,他的仕途毫无生趣可言,可谓乏善可陈。

(第三节)乏善可陈的仕途

【1】

王阳明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工部实习,而他的第一个任务是给给威宁伯王越建造坟墓。

威宁伯王越是明朝历史上靠平定大乱而获得爵位的三大文官之一,其中两位是靖远伯王骥和新建伯王守仁。王阳明对着位爵爷很是景仰,所以那座坟墓也修得特别扎实。就在修建坟墓过程中,王阳明仍不忘记自己的军事才华,他用“什五法”来组织民工,让他们及时休息按时吃喝。据他后来说,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休息时还组织他们演练“八阵图”,使他们了解用兵布阵的妙处。

在胜利完成这个任务后,皇帝朱佑樘因为有颗流星划过北京上空,所以命令官员们谏诤,以表示对这件老天警示的重视。

王阳明没有凑这个热闹,可能要凑的,但很快,蒙古人突然侵犯明王朝边疆,军民死伤无数,朱佑樘来不及看老天的眼色,就把目光看向战区了。王阳明这回卷起袖管,把毛笔蘸饱了墨,铺开纸,用他那热忱的心写了封《陈言边务疏》。

他在这封上书中说:“今之大患,在于为大臣者外托慎重老成之名,而内为固禄希宠之计;为左右者(主要指内官)内挟交蟠蔽壅之资,而外肆招权纳贿之恶。习以成俗,互相为奸。忧世者,谓之狂;进言者,谓之浮躁。沮抑正大刚直之气,而养成怯懦因循之风。故其衰耗颓塌,将至于不可支持而不自觉。”

这种论调早已有之,朱佑樘已经刀枪不入,所以这封奏折根本没有掀起任何涟漪,就沉到不知何方了。多年以后,王阳明提到他这篇奏折时说,我那时候良知不明,不该信口胡说人人都知道的常识,这于事无补,还得罪了一些恶人。

看来,创建心学后的王阳明和未创建心学时的王阳明,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朱佑樘虽然没有对王阳明的上书用心,但对王阳明这个人却用了心。他认为,这种人在工部不能尽才,于是,把王阳明调到了刑部,让他担任司法科员。

1500年阴历十月,王阳明被派到全国各地的监狱中去复审案件,他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国家司法的黑暗。

王阳明很容易就发现司法的黑暗,有很多罪犯只是因偷鸡摸狗而被捉进来,但却被判为重罪。还有一些根本就是受不住严刑拷打被迫承认自己犯了严重的罪行。更有甚者,有些囚犯是非严重政治犯,他们进来根本就没有通过司法部门,而是直接被皇帝的命令扔进来的。当然,还有一些人本该早就被处决的,可因为上了供,所以一直在监狱里养老,等待出狱的机会。王阳明又发现,很多囚犯进来时只是普通的刑事犯罪,可几年后居然成为重囚,这其中有很多难以言说的关节,无非是没有钱财行贿,以至于必须要用人身自由来抵偿。

由于是中央官员,所以王阳明对这些案件有着独断的权力,在他非常用心的复审下,一些重囚被他翻案,可以不用秋后问斩。而另外一些本该好好享受监狱生活的轻犯却被王阳明揪出来,跟死神再次签约。

在这次任务同样圆满的完成后,王阳明给皇帝又上了一道建议书。他假装很惊异:监狱里的重囚除了政治犯以外,多是平民百姓,难道富贵人家子弟就不犯罪吗?

他惊异的内容恰好是相反的事实。富贵人家的子弟当然犯罪,但因为可以用权力和金钱赎罪,所以很少能在监狱中看到他们罢了。

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医生很少有怜悯之心,因为他们接触太多的生死伤亡。人类最大的智慧之一就是适应性,一个人可以再特别极端的环境下靠吃食蚂蚁和树皮存活下来。所以,在一个环境一久,就会沾染上环境的恶习,这是王阳明最不愿意的。当他复审完那些案件后,很怕监狱的阴暗影响自己,急忙跑进安徽青阳九华山上洗涤灵魂。

他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因为和大自然亲近,能使一个人感受到万物一体的空灵感,从而能激发人的灵魂趋向高尚。我们在王阳明游九华山时的作品《九华山赋》中就能清晰的看到他那灵魂的纯净,而在纯净的灵魂中却又一颗特别想建功立业的心:

九华为江南奇特之最,而史记所录,独无其名,盖马迁足迹之所未至耳。不然,当列诸天台四明之上,而乃略而不书耶。壬戌正旦,予观九华,尽得其胜。已而有所感遇,遂援笔而赋之。其辞曰。

循长江而南下,指青阳以幽讨。启鸿蒙之神秀,发九华之天巧。非效灵于坤轴,孰构奇于玄造。迁史缺而弗录,岂足迹之所未到。白诗鄙夫九子,实兹名之所肇。

予将穷秘密于崔嵬,极玄搜而历考。涉五溪而径入,宿无相之窈窕。访王生于邃谷,掬金沙之清潦。陵风雨乎半霄,登望江而远眺。步千仞之苍壁,俯龙池于深窅。吊谪仙之遗迹,跻化城之缥缈。饮钵盂之朝露,见莲花之孤标。扣云门而望天柱,列仙舞于晴昊。俨双椒之辟门,真人驾云而独跷。翠盖平临乎石照,绮霞掩映乎天姥。二神升于翠微,九子邻于积稻。炎熇起于玉甑,烂石碑之文藻。

回澄秋于枕月,建少微之星旐。覆瓯承滴翠之余沥,展旗立云外之旌纛。下安禅而步迢峣,览双泉于松杪。逾西洪而憩黄石,悬百丈之灏灏。濑流觞而萦纡,遗石船于涧道。呼白鹤于云峰,钓嘉鱼于龙沼。倚透碧之峗屼,谢尘寰之纷扰。攀齐云之巉峭,鉴琉璃之浩溔。

同类推荐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 晏子原来这样说

    晏子原来这样说

    走近晏子的心灵——去感受他的仁爱无边,躬亲示范……晏子是思想的圣者,行动的巨人,后世的尊崇。走近晏子的学说——去品读他的治国良策,忠君为民……晏子是旷世的贤臣,万民的榜样,永恒的丰碑。
  •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

    庄子在思维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洒脱,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的人格。庄子思想具有极强的自省与批判精神,以语言、卮言、重言的独特写法,生成了一种最不容易被概念化与意识形态化的活泼文本。《庄子》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门,道术,生死,天人,美丑,善恶,真假,梦醒,……每一扇门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门。本书立足学术,面对现实,针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时代的焦虑、困顿、颓丧等实际生活处境与心灵生态,系统讲解了《庄子》内七篇,引领我们通过自省与批判,解除外在的尺子;通过修身与功夫,解除内在的尺子,身心合一,万物一体,合乎大道而能游刃有余。
  •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荣格的智慧:荣格性格哲学解读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改变人生。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的共识。那么,性格与命运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荣格经过长期潜心研究,终于破译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密码。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刻理解“性格”与“命运”的内涵,我们编译了荣格的著作。在本书中,除了展现荣格在心理学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睿智和人格魅力以外,还全面阐述了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及类型理论。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热门推荐
  • 侯门凤女

    侯门凤女

    借身在侯门凤女上官瑾身上,她被迫开始步步为营的生活。她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身怀绝技。在侯爷府,她先替母亲一步一步翻了案,又洗清自身冤屈,再智斗姨娘们,渐渐扶正了自身嫡女身份。入宫学艺,她周旋在莺莺燕燕的算计中,护得自身周全。嫁入王府,她稳住王妃之位。然而,及笈前,她替上官瑾承受着勾引世子陆胤岚的指责,惹他厌恶。她只能极力躲陆胤岚,不想躲不及反倒一起历了数次生死,彼此开始萌生爱意。然而,他的真实身份又岂是她所知道的?等她入宫学艺,又时时遇到冷面九王爷慕容风易,他冷面无情,却情深意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佬她又在装可怜

    大佬她又在装可怜

    【新书预收,暂时不更】【男女主双穿越】仙界花予上神又跑去三千世界玩耍了!穿越过程中出了点差错,失去了记忆。变成了一个被人抛弃的孤儿,小可怜?还是个被人黑到地心的网红博主?苏予白:“老公,他们黑我,我好难过,呜呜呜~”江少:“把那些黑子全部找出来,发律师函!”次日,苏予白就被拍到与京城江家唯一的少爷一同出入酒店?众人震惊!放开江少,让我来!苏予白直播澄清:“我跟江少不熟,你们千万不要误会!”直播间却突然出现江少的身影:“老婆,你好了吗?今天说好回家看爸妈的。”众人:“……”我追寻你而来,奈何你失去记忆,那便再追一次吧!且看江大佬花式追妻!【又A又飒在男主面前装可怜女主】VS【心疾虚弱鬼见愁男主】简介无能,欢迎围观正文呀!
  • 恋上复仇恶魔公主

    恋上复仇恶魔公主

    她,本是皇室的公主。却从未受到过关爱。一次变故,仅仅18岁的她,踏上了复仇的道路。八年的杀手训练,使她变得淡漠了。可,当她遇到他,被他缠上,被他疼爱呵护,她冰冷的心开始融化。然而,为了复仇,她却让他失望了。在失去一切的时候,她才发现他最重要,发誓要把他追回来。
  • 我叫叶清

    我叫叶清

    未踏上修行路的叶清就经历了许多常人所不能及的事。他的身世成谜,扑朔迷离,最终,叶清可否能知道自己的真相呢?
  • 折扇临剑

    折扇临剑

    昆仑一脉的获月二十与初商十六私自跑出宗门,去长安寻找童年好友蒋辰月。却中途被抓住,与师父一起参加长安的宴席,却因事故误杀了沈家的弟子,两派结下仇,各个宗门也露出自己的獠牙……
  • 北京爷们儿

    北京爷们儿

    民间时期,一代人青春体验中的烦恼与苦闷,以及原始的生命力,都以盲目的激情繁衍出不同的历险故事,他们历经挫折,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张东一再碰壁,在冒险的生涯中成为商业社会的弄潮儿,最终面临的依然是麻木的社会现实,无可奈何。
  • 傲啸巅峰

    傲啸巅峰

    这是一个星光璀璨的时代,无数的天才、强者崛起!这是一个星光黯淡的时代,天才、强者都尽显悲哀!秦啸峰,如同一轮骄阳,东升而起,遮掩住所有天才、强者的光芒。传奇之前,东离领战通城,谁也想不到一个低级玄兽林中,那孤军奋战的身影,将会成为让整个玄气大陆都为之震撼的存在。秦啸峰,总有一天,我要傲啸巅峰!
  • 风雨流年亦流连

    风雨流年亦流连

    我见过一个人……她眉心间一朵曼珠沙华血红的印记,穿着一身黑衣,高高的马尾竖起,她性子清冷,手持彼岸,如同从地狱里来的死神,令三界芸芸众生忌惮。她曾想要一个朋友,换来的是一剑穿心……她曾真心待人,却被烈火燃烧殆尽……她曾有一份真情,却被一场大雨冲刷得不留痕迹……她脚底步步生花,所到之处皆是血流成河,但这一次,血流成河的却是她。一场红雨三日,染红了三界河流,三月褪去,此后,天界有曼陀罗华盛开,地狱便有曼珠沙华盛放。忘川河畔,奈何桥上,望乡台顶,三生石旁,再找不到她的踪影,她的名字。这世间欠她一个公道……
  • 女巫重生在校园

    女巫重生在校园

    【校园女强文】法阵升起,女巫低吟,枫叶镇学渣孟鲤一夜之间性情大变。你说她痴恋校草成绩奇差还不以为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看见没,校门口排的那一列豪车全是来接这位牛人的,校成绩榜单第一上面,这位可是挂了很久了吧?世界神秘学联盟的大佬都是俯首称臣,虽然人被挂在巫魔会第一通缉名单上面但照样活得风生水起!你以为这就完了?她还有一远在国外据说身份极高的爹!这位前世还是世界十大巫师之首,在众多男巫师中脱颖而出隐居孤岛的第一人!有人说她抗敌无情毫不手软。公西道士:屁话!我不是敌人她不照样拿捏得死死的?有人说她个性冷淡我行我素。公西道士:那不都是你们压根入不了人家法眼么!还有人说她神秘学方面天资聪颖一点即通。公西道士:废话!人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是巫师界的老祖宗了,还用得着点?
  • 夫君你完了

    夫君你完了

    天才少女出国考察,返航途中意外坠海,再次醒来发现自己成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女扮男装,做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惊才艳艳,平战争,定天下;褪下男装,遇到一个与她生的一模一样的女子。“她是谁?”,“两个人中,只能活一个”,是诅咒,还是谣言?无休止境的追杀,因为有自己要守护的人,必须活下去,“前世,你为我操劳,今世,我护你,一辈子”这是她对身边人的誓言。嫁给说好护她一世的夫君,却不知夫君身中蛊毒,一日毒发,亲手杀了自己誓要守护一辈子的人,宽恕?还是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