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3600000023

第23章 非洲现代作品(5)

海丽拉被雷伊遗弃在达累斯萨拉姆这座流亡革命者云集的重要的港口城市。那些流亡的白人、黑人政治家都想追求美貌的海丽拉,以便使她成为在政治上对他们有用的人。海丽拉爱上了黑人革命领袖惠拉,从一个单纯的海滨女郎变为黑人政治家的妻子。但是,惠拉却在黑人运动蓬勃发展时被南非政府的刺客杀害了。海丽拉并没有消沉、屈服,并开始有意识地投入黑人的解放事业。她与惠拉生的黑肤色女儿后来成了走红巴黎的名模。而海丽拉在欧美和非洲则继续为南非黑人的解放事业而奔走,并和日后成为某独立的黑人国家总统的政治家罗埃尔结了婚。此时的海丽拉已成为与英迪拉·甘地等名人来往的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她和丈夫在庆祝南非建立黑人政权的典礼上,成了自己祖国的贵宾,看到了前夫——黑人革命家惠拉的理想得以实现时的伟大场面。

小说《自然变异》通过对海丽拉成长过程的描述,昭示出南非是非洲的南非,不是欧洲的南非,南非是全体南非人的南非,不是少数白人专有的南非这样一个铁的事实。在展示南非未来光明前景的同时,小说也回答了困扰着许多南非白人脑际的那个问题:白人在南非应该怎样生活。

主人公海丽拉在某些地方无疑具有作家本人传记的影子。但她本质上是个具有巨大艺术概括力的形象。海丽拉在自己追求爱的本性指引下随机应变,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严酷现实中,不受社会上白人至上的传统观念影响,从生活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使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少女成长为黑人解放事业的一名战士。海丽拉少年时代是个天真、单纯、任性而又固执的女孩。她身为白人却对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不以为然。妈妈的失踪强化了她本性中对爱情的追求,但是,她只有投身到黑人的解放斗争中,在与黑人革命者的结合中才找到了真正的爱情。海丽拉对黑人解放事业的态度也是从旁观到同情,直到最后参与其中。作家对塑造海丽拉这样一位觉醒的白人女性形象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其实就是革命的态度。

海丽拉在她的成长、成熟的过程中所难以摆脱的是南非残酷的政治现实——种族隔离制度对她身心的深刻影响。她14岁时就曾因为偶尔去过一个有色人种男孩的家而被学校开除。她挚爱的丈夫惠拉——一位黑人革命家,又是因为反对种族歧视的政策,争取民族独立,而被南非反动当局残忍杀害。小说还进一步预见到南非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后,海丽拉返回南非的情景。她参加南非黑人新政权建立的庆典时,虽身为“白人妇女,但今天却穿着非洲礼服”,以示自己无视种族差别,决心永远和黑人站在一起的决心。海丽拉靠着自己的良知和人道主义,靠着对祖国南非和南非人民的热爱,成为在动荡的政治生活中的拼搏者和胜利者。其形象生动、深刻地镌刻在非洲文学史册上。

《自然变异》的艺术表现形式较之作家以往的作品也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她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发言《写作与存在》中,指出作家“穷毕生精力企图通过语言解释我们在各种社会,我们身为其中一分子的世界中所汲取的书本知识,正是在此意义上,在此无法解决、不可言说的参与关系中,写出永远且同时是对自我和世界的探索,对个体和集体存在的探索”。《自然变异》就极好地表现了她的这种文学观。

正如小说的题目所暗示的那样,作品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白人在南非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异”的思想,而且是“自然变异”,即合乎逻辑地顺理成章地“变异”的思想。因此,小说基本上采取了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按故事发展推进情节的方法。但是,作者不是呆板地罗列事件,而是有意在叙述中加进大量的超前铺垫和预言成分,从而使作品产生更大的悬念、更诱人的艺术魅力,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理想化色彩。

有评论家认为《自然变异》是“20世纪的流浪汉小说”。之所以如此评价,是因为作品主人公似乎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她自动离开南非,环游世界。其足迹遍及西亚、东非、加纳、伦敦、东欧、美国等地,后来又返回非洲。她到处参与政治活动,但最关注的还是南非。作者将全书分为20个部分,每部分都列有小标题,这是她以往作品中所从未有过的现象。这样叙述能完整地看到主人公性格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故事演进的全貌。

《自然变异》在叙述风格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趋向散文化。整部作品优美、深刻,从主人公对生活的好奇,想探求生活的奥秘,到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扩展而对他人远观审视。作者紧紧把握住将“道德的政治的力量裹进巧妙编织的插曲和明白晓畅的散文中”。她正是善于用生动敏锐的文笔将政治事件渗透进个人的痛苦之中,因而所描述的痛苦才能引起读者共鸣,才能打动读者的心。

戈迪默明确认识到作家始终就面临着“为谁而写作”的问题。因此,她同意马尔克斯的观点:“一个作家能够为一场革命服务的最佳方式即尽量写得好些”,也更赞同加缪的“较之有倾向的文学,他更喜欢有立场的个人”的观点。《自然变异》出版后,之所以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全面了解南非社会的难得的教科书,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她先后获得过各种荣誉,评论界一致肯定其作品的高度政论意义,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将其作品视为政治宣言。她本人就否认这种观点。她说:“作家不论写什么,他们总是在创作人物。”评论家在指出她小说所具有的浓厚政治色彩的同时,也评价其风格完全是有意识的文学的。正是文学色彩与政论性主题巧妙有机地融为一体,才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道劲的力量和极强的感染力”。

她为南非的文学和解放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使之成为南非文坛泰斗。其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博大胸怀和对自由的热爱,则使她当之无愧地跻身于当今世界文坛最前列。

初恋岁月

《初恋岁月》是埃及现代作家穆斯塔法·阿明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75年。

主人公穆罕默德出身贫苦,天赋极高,由于学习和体育成绩突出,免费寄读于贵族学校。他为班上的公子哥代写情书,前大臣之女纳吉娃爱上了他,遭到拒绝,穆罕默德因此被校方开除,流落街头。在华夫脱党与西德基内阁的斗争中,他帮助了华夫脱党人,从而进报社当了记者。穆罕默德还参加了暗杀内政部国务大臣欧尼的行动,并在暗杀过程中,与欧尼的妻子佐贝黛相爱。

这部作品通过对穆罕默德、佐贝黛、努哈斯、萨米赫等人物的塑造和他们之间关系的描写,反映了30年代的埃及社会。作品揭露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写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并穿插了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

二马路

《二马路》是南非作家穆法利里的一篇长篇小说,写于1959年。

伊齐基尔5岁时,和弟妹一起被送到乡下,和严厉的祖母住在一起。他在草原上放羊,在火堆旁听老人们讲故事,过着几乎象原始部落一样的生活。

12岁时,母亲把他和弟妹接回了比勒陀利亚。他父亲是个酒鬼,一家人生活全靠母亲辛勤劳动维持。一个星期天早上,父亲醉后打伤了母亲,母亲便带着孩子离开了他,这是1932年夏天。从此,伊齐基尔再未见过他父亲。

母亲带他们住到外婆家——黑人住宅区的二马路。这里肮脏潮湿,笼罩着烟雾,每天早上人们都排成长队在水龙头前等着接水。这里很少有白人来。母亲去郊区当女仆,两星期回来看他们一次。外婆家除外婆外,还有朵拉姨母夫妇和他们的3个孩子,还有3个舅舅。他们只有两间屋,伊齐基尔和弟妹、舅舅只能睡在地上。伊齐基尔上了学。由于外婆和姨母整天给人洗衣服,他就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每天4点半就起床,生火做饭,收拾屋子,还要取、送别人洗的衣物。每天晚上都要到10点左右,大家都睡了,才能做他的家庭作业。外婆信教,每天早晚都要全家一起祈祷。朵拉姨母性情急躁,无论谁欺负他们,她都要挺身而出,争辩,甚至打架。

开始,伊齐基尔在学校里功课并不好,但他很喜欢念书,无论见到什么印刷品都念。他母亲除了学校必需的两本书之外,什么也买不起,只能有时向她的白人主人要一些旧报纸、杂志给他看。渐渐地,他的功课赶上来了,成了名列前茅的学生。学校里有个活泼的小姑娘,名叫瑞勃,也住在二马路。伊齐基尔和她成了朋友。

伊齐基尔作为一个黑人,处处受到种族歧视的压迫。他曾在动物园遭到白人侮辱,曾被赶下公共汽车。有一次,只因为他和瑞勃站在白人群里看热闹,就被痛打了一顿。

伊齐基尔以优等成绩小学毕业,升入了圣彼得中学。他母亲拼命工作,才勉强能负担他们兄妹的学费。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伊齐基尔刻苦用功。3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在舅舅建议下,母亲送他上纳塔尔的亚当斯学院——一所师范学校。他在亚当斯学院的第2年,获得了奖学金。这样,他母亲才有了能够和他父亲提出离婚的费用;这时他们已经分开9年了,他父亲早有了第2个妻子,并且已有了3个孩子。伊齐基尔从亚当斯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一个盲人协会工作。

瑞勃的父亲因为杀死一个侮辱了他的白人警察,被判处死刑。瑞勃卖了父亲的产业,进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教师。伊齐基尔向她表示爱情,她没有接受。后来,伊齐基尔认识了一个名叫丽贝卡的姑娘,是个家境和他差不多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不久,他又接到瑞勃的一封长信,信里说她是爱他的。但这对伊齐基尔已与丽贝卡订婚,就拒绝了她。瑞勃后来嫁了个教师,不久她就病死了。

这期间,由于白人嫌黑人住宅区离他们太近,硬要住在那里的5000多黑人全部搬走。外婆、舅舅和朵拉姨母都分别找了住处。母亲也不得不带着弟妹搬到了新地方。从此,他们就离开了居住多年的二马路。因为生活困难,弟妹小学毕业就去工作了。不久,积劳成疾的母亲离开了人世。

1945年,伊齐基尔接受了奥兰多中学的聘请,去那里教书。这时他和丽贝卡结了婚,丽贝卡也以教书为业。后来,由于伊齐基尔反对种族歧视的教学内容,政府把他开除了,并且不准任何学校再聘他。他不得不到处找工作,当过小职员、信差、打字员等等,最后做了杂志《鼓》的编辑兼记者。这期间,他们有了3个孩子,全靠丽贝卡辛勤操持,才得以度日。

1956年,伊齐基尔通过了南非大学的文学硕士考试。他的论文题目是:《南非英语小说中的非欧洲人》。

1957年,他决定去尼日利亚的法文学校教书。经过种种困难,终于得到护照。年底,他们全家离开了种族歧视的南非。

平民史诗

《平民史诗》是埃及作家纳吉布·迈哈福兹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77年。

《平民史诗》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现代史诗。作品以高度浓缩的艺术手法写了一个平民家族近十代人的兴衰演变,完全淡化了作品所处的时间、地点,也难以见到作品主人公所处的环境与背景。整部作品像寓言,近十代人的历史进程只是政权的争斗、经济的纠葛和爱情的冲突,似乎凝练地概括了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

作品中讲述的故事和主人公的命运都具有一种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色彩。全书的语言如诗句般精炼,全书的结构也如诗歌般跳跃,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也没有贯穿始终的主人公。

这部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想象丰富、结构严谨、笔触幽默的特点。

同类推荐
  •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一个叫彭家园的村庄

    本书共收入作者近5年来利用工作之余创作的100余篇散文。在“江西散文现象研讨会”举办之前,成立五年的江西省散文学会已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编辑出版的《江西散文十年佳作选》精选了我省85位散文作家的作品,既客观地反映了江西散文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又充分地展现了全省散文创作的崭新风貌。现在,《江西散文学会丛书》又将出版,这对于进一步“出精品、出人才”,繁荣江西的散文创作,无疑是十分可喜的。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

    《诗赋文体源流新探》运用文体学研究方法,探讨构成诗歌与辞赋的文体诸要素的来源、演变,以及赋与诗的相互关联等问题。
  •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本教材总结了比较文学学科的规律性知识,提炼出学科基本常识中最重要的关键点,辅以较深入的研究性指导。本教材突破了以往比较文学概论教材过分理论化的缺陷,采用详实的文本和历史事件案例讲述,从而使内容丰富充实。本教材按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专栏,写作风格简明流畅,章节编排易读且更吸引人,力图在体例、内容和风格上有所创新,尽量做到简明而不简单,既保持知识性、学术性又灵活生动。
热门推荐
  • 穹域大陆

    穹域大陆

    异世大陆,强者无限!生存就是王道,一人一兽挑战丛林法则!我本无害,奈何世间恶人多怪!新人新书,求支持!
  • 那些年,我们爱得金戈铁马

    那些年,我们爱得金戈铁马

    阮玲玉、胡蝶、周璇和上官云珠,她们是中国最闪耀的明星,本文以唯美的文笔讲述了在她们这烟花灿烂的背后,各自所遭遇的一段段爱恨足以倾城的感情经历。人人都知烟花灿烂,谁知烟花更寂寞。四个生若夏花的女子,她们的美倾城倾国,而她们的爱更让众人唏嘘不已,倾城倾国以后,爱情无处可长,只有一地断井残垣。所以阮玲玉,为情而死;胡蝶,为情而生;周璇,为情所误;上官云珠,最后都无情可为。她们绽放了一生,但在她们绽放之后那寂然而去留下的身影更让众人唏嘘怅惘。
  • 末世魔神游戏

    末世魔神游戏

    整个地球成为了一个游戏竞技场,想要在这残酷的末日生存下去,只有拿起手中的武器,不断的战斗,打怪升级,不断强化自己。唐天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推倒地球上百级最终BOOS,发现这只是打通了第一张地图而已。看唐天登顶残酷地球竞技场,带领种族争雄绝望种族争霸场,最终打穿地狱神魔游戏场……(新书《浴血天歌》已肥,欢迎围观支持,专业扑街三十年,欢迎跳坑)
  • 我的武道能通神

    我的武道能通神

    武者修炼气劲超凡入圣,修仙修炼灵气逍遥长生。宇宙中有无数的修行体系,每种体系都是为了最后能超脱成神。百族争霸,文明碰撞陈五开始了他无敌且枯燥的人生。
  • 伴随我十年的故事

    伴随我十年的故事

    这也许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故事,写了上学那几年的日子。希望你们会喜欢~
  • 界世零

    界世零

    整个世界拥有二十一个“维度”被联通,即拥有了二十一个宇宙。维度的命名令人匪夷所思,而每一个文明都和人类所处的世界有本质区别。而历史的辽阔又远高于人类世界。当人们发现那二十一个世界实质的面目时,又会有怎样的举动?而在饱受欺压的人类各国政府之间又如何去化解这种歧视,何况还有反对当下去学习域外的人群存在。当世界被关闭的时候,人们到底关闭了些什么?**本书原名零世界,因书名占用故取此名。
  • 纵横一方

    纵横一方

    一个出生豪门却遭遇权术暗害的少年,历尽风浪终于拥有自己的一方霸土。
  • 坏坏同桌,我们不约

    坏坏同桌,我们不约

    他是坏坏专情校草,她是呆萌二货学霸。当她转学来到他的学校,和做了他的同桌,他们的缘分也慢慢的开始了……毕业那年,他在她的帮助下奋力和她考上了同所高中,但她始终没有发现他的爱。直到他鼓起勇气约她……她却扮着一张鬼脸告诉他,“同桌,我们不约。”然后转身头也不回和另一个人走了。
  • 难提释经

    难提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魔淬炼场

    神魔淬炼场

    是末世来临,还是黎明曙光,李慕生不知道,他只知道活命,就要拼命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