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1300000012

第12章 驾驭课堂能力(3)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呢?

1.了解学生,释放学生的思维

我们的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动权。要真正把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激发出来,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信心、有能力学好,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其次,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路,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快速的分析推理;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了,将促使他们进一步创新思维,学习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着复杂的思维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学习过程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3.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皮亚杰也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教学。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

4.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自我感悟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感悟就是自我体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进而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阐述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说明未来教师的身份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要以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能力。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否则,在沉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就要受到压抑,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兴趣高,学习效率就高。

可是,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谈不上形成创新能力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问题意识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从更高的境界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如果有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大大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量。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只有在不断地试图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品质。

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学生经历的事物中,来自于学习的过程中,来自于生活的实践中。各学科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很接近,很多知识及其现象都常在生活中见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

一、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有时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多。因此,要让学生敢问,首先必须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

1.创设宽松环境。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2.开放提问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在上海格致中学刘大年老师的课上,学生可以不举手随时发言。从学生七嘴八舌提出和回答问题的“嘈杂”声中,你会感到有一股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在涌动。探索“出声说”教学法的刘老师认为,提倡学生“出声说”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学生的即时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3.尊重学生的劳动。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有位教师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有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这篇文章的三个事例是作者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精选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在哪些方面有代表性?”这一提问,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兴趣。教师立即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思考,看这三个事例的时间、地点和事件是否相同,这三个事例分别表现出志愿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崇高品质。这样,教师把学生深深地引入到对课文的思考之中,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

现代教学论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智力、能力、创造力的培养,并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要走下讲坛,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去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导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你们”是谁?谁“错了”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教学《春蚕》一文,可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了“题目是《春蚕》,按道理就是写春蚕,可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学生提出这种问题,这是他们勇于探索的思维火花在闪亮,教师可以给提问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赞扬他的钻研精神,由此点燃全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焰。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善于在尝试、探究、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

如在教《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看好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明白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2)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大意,细读自认为精彩的语句;(3)思考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几方面,记录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样就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学习,思考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尝试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2.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生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读懂课文,再让学生交流读书方法:有的说是抓住课题来读;有的则说借助插图,联系课文。学习方法各不相同,教师不把方法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主动权。从问题开始,由解决问题,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使整个学习过程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3.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组织交流来解决。

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要让学生带着“除了船长持枪逼孩子跳海脱险外,还有其它办法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老师也参与小组的讨论活动。结果有的说:“可选一位年轻的、手脚敏捷的水手,快速爬上桅杆顶端将孩子从横木上拉过来”;有的说:“命令水手们将船上的所有被子集中叠起来,叫孩子往被子堆上跳,可安然无恙”;还有的说:“船上若有鱼网,命令水手们将网迅速拉开,让孩子往网里跳也可以脱险”;有的则说:“这些办法好,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因为站在横木上的孩子双腿已经发抖了……”。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改变“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目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堂课的课堂气氛,是评价一堂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融洽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精心备课,使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同类推荐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水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水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中小学素质教育概述

    中小学素质教育概述

    素质教育是对人发展的理想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应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与锻炼,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发达的智力和能力;其次,要通过掌握知识和实践活动与世界发生各种对象性关系,也就是说把人能动改造世界的潜力发挥到极限。最后,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行正常而丰富的人际交往,为此需要理解社会生活的种种规范、礼仪,具有良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格。
  • 感动中学生的精品美文:常怀感恩之心

    感动中学生的精品美文:常怀感恩之心

    本书精选以感谢父爱、母爱等为主题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美文。情动你我,爱让天地广阔如许;美在瞬间,乐得人生感动多多。赏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本书中精选的美文,让你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水平。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木偶奇遇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木偶奇遇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爱岁心动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爱岁心动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热门推荐
  • 曦之黎明

    曦之黎明

    青涩男孩陈曦从进入高一开始的故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对未来的迷茫等等一系列问题,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成长,看懂了人情世故,所以自己也在慢慢改变······
  • 半句诗歌睹浮生

    半句诗歌睹浮生

    生活就像一本诗集,我们尽力让它合辙押韵,却发现自己已经词穷。
  • 子行不虚

    子行不虚

    他是九尾狐族的唯一一支嫡系血脉,法力高超,为了她,区区一个凡人,却是屡屡受伤……
  • 地府小辅警

    地府小辅警

    手握阳判之印,身怀功德之力,十殿阎罗是我老板,抓抓小鬼,打打大妖,斩斩邪魔,顺便帮兄弟抢抢媳妇,唯一可惜的是,被判官怒喷:“你是历届最蠢最弱的阳判!”
  •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活学活用

    《忍经》是中国最系统的忍学教科书,也名《劝忍百箴》,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和睦相处、得颐天年的劝世书。忍是大智大勇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津梁!元代著名学者许名奎,集毕生之精力,得出《劝忍百箴》100条精华。他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决不是“忍声吞气”,不是懦弱、胆怯,“忍”是大智大勇者的无敌心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音乐之源

    音乐之源

    《音乐之源》一书,由81篇短文组成,每篇大多千字左右,都是人们最关心、最常用的音乐文化知识,力求比较系统、简洁、准确地介绍这些音乐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并突出其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
  • 快穿:男神,你的情劫到账了

    快穿:男神,你的情劫到账了

    (1v1)#为什么清冷矜贵的总裁总撩我#为什么杀伐决断的少帅总想拐我回家#为什么温润如玉的丞相说我是祸国妖孽,您老倒是收了我啊。洛璎抓狂,为什么帅哥都喜欢我,我只想做任务攒积分啊!系统喵掀了掀眼皮:主人,完成恋爱任务可得积分,立享受积分满十减十一优惠哦。
  • 邪宝

    邪宝

    已经完本,谢谢阅读。
  • 冉阳醉景

    冉阳醉景

    高凯不爱徐冉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弟弟的出现给了徐冉希望这是一场豪门角逐戏,这亦是一场爱情战天使与信徒,恶魔与罪人嘘,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