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05400000006

第6章 忠宦和奸宦(1)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都是一分为二的。宦官也一样,有奸宦,也有忠宦。奸宦为害国家,忠宦忠于君民,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赵高

赵高,赵国人,父亲因犯重罪被处以宫刑,连累母亲也被罚为官婢。后来,母亲与人野合,生下赵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规模地掠来各国美女充实后宫,嫔妃多达万余人。庞大的后宫需要众多的宦官,战败国的宦官也与宫中美女一起来到秦宫。赵高就是在秦始皇灭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宫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深受秦始皇的重用,被任命为中车府令,负责皇帝的乘舆。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京巡游,由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侍左右,赵高也随驾同行。当车驾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时,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来日无多,急令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扶苏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迅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继承帝位。诏书尚未发出,秦始皇即病逝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

李斯认为如果宣布秦始皇的死讯,会引发全国动乱,便秘不发丧,而命令车驾飞速向咸阳进发。

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一路上,宦官照旧上饭,百官奏事如初,只有几个人知道秦始皇已经死了。

这时,深得胡亥宠信的赵高开始打上坏主意了。当初,秦始皇重用蒙氏兄弟,蒙恬在外为将,蒙毅在朝内参政。赵高入宫后,秦始皇让他教胡亥断狱,胡亥极宠信他。后来,赵高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审理,判了死刑。秦始皇见赵高平日做事勤敏,因而赦免了他,恢复了他的官职。从此,赵高十分痛恨秉公执法的蒙毅。

如今,赵高想,如果扶苏即位,必重用蒙氏兄弟,到那时自己就倒霉了。于是,他给胡亥出主意,伪造诏书,以秦始皇的名义诛杀扶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同意了。赵高说:“此事不与丞相合谋,恐怕不能成功。”于是,胡亥让赵高找李斯商量。赵高对李斯说:“皇上的符玺和写给扶苏的信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全凭你我之口了。你看怎么办好?”李斯吃了一惊说:“你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之言?这不是做人臣的应当议论的。”赵高问道:“在扶苏心目中,你能比过蒙恬吗?”李斯说:“当然比不过蒙恬。”赵高说:“扶苏如果即位,必然让蒙恬做丞相,到那时你肯定不能衣锦还乡了。而胡亥仁慈宽厚,即位后对你有好处,可以保住丞相之位。请你好好考虑考虑再做决定吧。”李斯听了,认为他说得有理,便和他定计,诈称接受秦始皇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另写了一封信给扶苏,说他不能开边立功,士兵多有伤亡,还屡次上书诽谤君父,还说蒙恬身负辅佐重任,却不能矫正太子的过失。因此,两人要同时赐死,士兵改由裨将王离统领。

扶苏见信后立即自杀,胡亥即位,史称秦二世。后来,蒙氏兄弟也被赵高害死了。

秦二世不学无术,凶暴残忍,只知享乐,登基后听信赵高之言,增加赋税,滥用酷刑,使百姓和群臣不堪忍受。不久,天下大乱,陈涉、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等豪杰起兵响应,百姓纷纷造反。

胡亥面对危机,不肯引咎自责,反而多次责备李斯无能。

赵高依仗胡亥的宠信为所欲为,为报私怨,杀人极多。他怕大臣入朝举报,便劝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原故。陛下年轻,未必尽通诸事,坐在朝上万一言语失宜,举止不当,必被大臣所见,加以指责。这样,如何向天下展示皇帝的神明呢?因此,陛下不如深居宫中,让微臣和懂法令的侍中处理政事,有事也好商量。这样,天下就会称陛下为圣主了。”秦二世正好懒得上朝,听了这话,真是求之不得,立即准奏。

从此,秦二世再也不坐朝接见大臣,朝政全由赵高一人决定了。

为了独揽大权,赵高虚报案情,罗织罪名,硬说李斯要谋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李斯备受五刑,先处以黥刑,又砍掉左右脚趾,然后腰斩于咸阳闹市。赵高还将李斯的父母、兄弟、妻子的三族全杀了。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推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最终竟落得这样的下场,不禁令仁人志士扼腕长叹。

李斯死后,秦二世任命赵高为丞相,独揽朝中大权。赵高自知权重,恐怕朝臣不服,特地在一天早朝时将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秦二世笑道:“丞相搞错了,怎么指鹿为马?”赵高问左右大臣说:“这是鹿还是马?”有的人默不做声;有的人阿附赵高说:“这是马啊。”有的人据实而言说:“这哪里是马,分明是鹿嘛。”退朝后,赵高把说是鹿的人一个个都治罪了。从此,赵高说一不二,谁也不敢多言了。

赵高常对秦二世说:“关东盗贼成不了什么大事。”秦二世深信不疑,整日在后宫尽情享乐。赵高所说的“关东盗贼”指的是秦末起义军。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下函谷关,关中震动,赵高这才害怕了。他怕秦二世治他的罪,将他处死。于是,他开始称病不上朝了。

秦二世派人责问赵高道:“丞相,为何盗贼越来越多了?”赵高一听,更加害怕了,怕的是秦二世向他问罪杀了他。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死秦二世。他让女婿阎乐率兵入宫,数落秦二世的罪行,逼他自杀。秦二世问道:“我可以见丞相吗?”阎乐说:“不可以!”秦二世说:“我想做一郡之王。”阎乐说:“那不行!”秦二世又说:“做万户侯也行。”阎乐仍说不行。秦二世又说:“我愿和妻子去当老百姓。”阎乐说:“我受丞相之命,特来杀你。你虽有话,我也不敢回报。”秦二世听了,无可奈何,只得自杀。

赵高见秦二世已死,扬言要立秦二世的侄儿子婴为秦王,传令先让他斋戒五天,然后到宗庙接受玉玺。

子婴和儿子商量道:“赵高杀了皇上,怕群臣杀他,诈称要立我为王。我听说他已经和关东盗贼约好,要尽除秦宗室,在关中称王。他让我去宗庙,是想在宗庙里杀我。我称病不去,他一定来找我。他来时,我们就杀了他。”

赵高果然派人去请子婴,子婴不去。赵高只得亲自去请,责问道:“宗庙大事,为何不去?”子婴骂道:“祸国殃民的奸雄,你的死期到了。”话音刚落,伏兵应声而出,将赵高剁为肉泥。

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了。

人们都说赵高祸国殃民,刚刚建立不久的秦帝国断送在他的手里,让中国历史延缓了前进的脚步。

蔡伦

蔡伦于东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生于湖南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耒阳地处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鱼米之乡。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蔡伦入宫当了一名宦官。他勤奋读书,成绩优异。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即位,见蔡伦好学不倦,为人正派,不苟言笑,便让他去专门侍奉宠妃钱贵人。

钱贵人见蔡伦面如冠玉,唇红齿白,像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心里十分喜欢他。

但蔡伦天性孤傲,不善逢迎,特别是侍候后宫嫔妃更不是他的志向。因此,他整日郁郁寡欢,十分苦恼。

蔡伦最喜爱的事是读书,一有空就往秘书监杨太史那里跑。杨太史名堪,继承父业做了太史令,经常在秘书监整理文史。他是一个饱学之士,见蔡伦好学上进,特别喜欢他。

杨太史那儿有好多书,书使蔡伦暂时忘记了烦恼。

有一天,钱贵人对汉章帝说:“陛下,蔡伦对文史极感兴趣,整天捧着书看,简直成了书呆子。他一有空就往秘书监那儿跑,见了杨太史就精神百倍,不如就让他到秘书监去吧。”汉章帝对蔡伦印象极好,知道他好学,便让他到秘书监去了。

蔡伦到了秘书监,杨太史对蔡伦视如己出,爱护备至。蔡伦见杨太史为人忠厚,便把他当父亲一样孝敬了。他见杨太史整天用刀笔在竹简上刻字,十分辛苦,不禁深表同情。他想:“听说武帝时有人发明了纸,如果用纸书写,那该多省力啊。”一天,他问杨太史说:“听说过去有人发明过纸,为什么不用纸写字呢?”杨太史说:“纸在前朝时就出现了,因是用麻做的,故称麻纸,但它又脆又粗糙,不适合写字,只能用来包东西。”蔡伦听了,若有所思地说:“啊,原来是这样。”

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在杨太史的举荐下,蔡伦被提拔为尚方令,专门负责管理宫中刀剑等兵器的制造。由于蔡伦忠于职守,刻苦钻研技术,他负责监制的兵器质量特别好,受到广泛的赞扬。

蔡伦升任尚方令后,常因职务之需,到乡间作坊视察。一天,他见蚕妇缫丝漂絮后,竹簟上留下了一层丝絮,揭下后酷似缣帛,可以用来书写。蔡伦由此受到启发,便收集树皮、废麻、破布、旧渔网等原料,在宫廷作坊施以锉、煮、浸、捣、抄等方法,试用植物纤维造纸,终于造出了植物纤维纸。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造纸过程和方法写成奏章,连同造出来的植物纤维纸一同呈报汉和帝。

蔡伦受到了皇帝的称赞。蔡伦向汉和帝说:“请皇上给这种书写用品赐个名字吧。”

原来,过去竹简和丝织品都可以制造书籍,人们称用来制造书籍的丝织品为纸。从“纸”字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丝织品。

现在,蔡伦请汉和帝赐名,汉和帝说:“这种书写用品又薄又白,和过去做书用的丝织品——纸极其相似,干脆就叫纸吧。”于是,纸有了新的含义,并渐渐得到了推广。当杨太史捧着蔡伦

送给他的一叠纸时,不禁老泪纵横,这份孝心比亲生儿子还重啊。只要了解过去刻字之难,就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了。

古时,人们看书、写字是件很困难的事。当时的书籍都是用竹简、木片、龟骨、兽骨和金石等材料刻制的。

古人先把竹板和木板削平、刮光,制成竹简和木片,或用刀刻字,或用毛笔把字写在上面,然后用绳子或皮带将这些竹简或木片编成册,就成了书了。

汉武帝时,东方朔给皇帝上书,竟写了三千根竹简,派两个武士才把他写的奏章抬进朝堂。这份奏章大约有三百多斤重。当时,虽然有了丝织品,可以作为文字的载体,但这些丝织品价格相当昂贵,一匹帛可以换七百二十斤米。面对这种情况,人们绞尽脑汁,要研制一种能够代替竹简和木片的文字载体。于是,有人试着把树皮、麻头、破渔网等物用刀切碎,放在水里泡上几天,再捣烂成浆,经蒸煮后摊在席子上刮成薄片,放到太阳下晒干,就成了一种纸。只是这种纸很粗糙,颜色黑黄。但它重量轻,成本低,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喜欢,但不太适宜写字。这就是汉武帝时发明的纸。

东汉时期,文化相当发达。京城里经常聚集数千名学生讲学,人们对纸张的需求更加迫切了。而蔡伦造出了十分适用的纸,这是多么令人振奋啊。

汉和帝死后,邓太后临朝听政,封蔡伦为龙亭侯,因此人们称他造的这种纸为“蔡侯纸”。

从此,人们使用龟壳、兽骨、竹简、木片做文字载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蔡伦的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出版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排在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

家”时,蔡伦仍然榜上有名,被称为“造纸鼻祖”。

李辅国

李辅国生于唐长安四年(703年),相貌极丑,本名静忠,排行老五,在唐玄宗年间(712年—756年)入宫做了太监。

四十岁之前,李辅国默默无闻。四十多岁时,李辅国开始掌管宫廷的马匹登记簿,总算当上了个小头目。

不久,李辅国入东宫服侍太子李亨,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李辅国尽心侍奉太子李亨,成了太子的心腹。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率太子及后妃奔蜀。李辅国随从太子西行,一心服侍太子。在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李辅国参与了随军将士捕杀杨国忠的兵谏,又建议太子分领唐玄宗麾下的将士,分道扬镳,北至朔方另寻出路,以谋恢复唐室。

这时,太子李亨正奉唐玄宗之命在队伍后面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希望太子留下带领大家抗击叛军。李辅国见百姓要求强烈,知道民心可用,便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于是,太子遂与唐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

到达灵武后,李辅国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次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性格懦弱,以为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股肱之臣,封其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让他掌握兵权,并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

唐军收复长安后,李辅国随唐肃宗回到长安,被封为郕国公。

唐玄宗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也回到了长安。开始时,他过着无所事事的自由生活。李辅国怕唐玄宗复位,使他失去既得利益。因此,他多次晓以利害,劝唐肃宗严防唐玄宗复位。在李辅国的挑唆下,唐玄宗成了唐肃宗的一块心病。

在唐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唐玄宗步步紧逼。李辅国怀疑唐玄宗左右有拥护唐玄宗复位的阴谋,竟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了绝大部分,仅留下十匹;接着又强令唐玄宗迁到皇城内宫,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的太监和宫女伺候唐玄宗;最后,又把对唐玄宗忠心耿耿的太监高力士流放,强令唐玄宗的爱将陈玄礼致仕。这样,唐玄宗每天过着凄凉、忧惧的生活,不久便病逝了。唐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唐玄宗,都因李辅国阻挠而未能成行。

李辅国掌握了朝中大权,政事一决于李辅国,朝臣奏章要先经他的手才能上呈给唐肃宗。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见外,奏事时必须经由李辅国才能面见皇帝。皇帝颁发诏书要由李辅国签署后才能执行,群臣无敢非议者。

李辅国设置了“察事厅子”,由他的数十名心腹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他的官员予以严厉打击。京兆府、县的地方官和地方上的节度使都由李辅国一手委派,司法审判案件要由他决定。李辅国权倾朝野,气焰熏天。

李辅国出行时,气派之大超过了皇帝。李辅国狠毒嚣张,权势逼人,人人敬畏,就连宗室都以“五郎”称之,宰相李揆更是称李辅国为“五父”。

正直的大臣痛恨李辅国,宗室李岘多次向唐肃宗陈述李辅国的不法行为和僭越劣迹。唐肃宗宁愿做傀儡,落得清闲。在李辅国的操纵下,竟把李岘贬出京城。

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遭到了宰相萧华的强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唐肃宗面前诬陷萧华,威逼唐肃宗用他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之所以能为所欲为,还得益于唐肃宗的皇后张氏的支持。他们两个人互相勾结,内外相应,牢牢地控制了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想方设法除掉。唐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竭力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欢心。心胸狭窄、嫉妒成性的张皇后与李辅国多次在皇帝面前中伤建宁王,诬蔑建宁王心怀不满,要谋害太子。昏君唐肃宗竟然下诏赐死建宁王,给唐帝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同类推荐
  • 莽汉

    莽汉

    “我辈男儿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岂能醉卧床榻邪?”三国又见三国……乱世来临,诸侯崛起,唯有持戈掌马,立天下!
  • 歧道难

    歧道难

    大齐自开朝以来,历经三代明君励精图治,国泰民安。然而第四任皇帝昭帝继位不过一年便薨,平南王趁机暗算兄长夺位,大齐从此由盛而衰。司空念出身于北燕皇宫,从小便被告知父母死于大齐皇丞之手,在北燕势力的精心培育下,慢慢沦为了复仇工具,然而身世的真相却万万出乎他的意料......
  • 戊申读东周

    戊申读东周

    主要写写《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以及我的感悟。
  • 清代——帝国余晖

    清代——帝国余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这个大夏有点怪

    这个大夏有点怪

    文言文版:容吾细思,此大夏异于吾所知耶?翻译:等等!这个大夏是不是跟我知道的不一样???
热门推荐
  • 开局误以为穿到普通世界

    开局误以为穿到普通世界

    江林翰觉得自己很不幸。只是睡了个觉,醒来自己就灵魂穿越了,还占据了一个高中生的身体幸好,在他的“精准”判断下,这个异世界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世界。不会有什么修仙大佬,一剑断山河,也没有什么鬼怪冲出地府,祸害人间。没有灵气,没有修仙。原本江林翰只想简简单单度过这新的一生。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身边都是非人般的高能大佬?!……江林翰:“开局误以为自己穿到普通世界,现在我该怎么办?”
  • 诸天世界宇宙穿越者

    诸天世界宇宙穿越者

    这一任的多元宇宙地球守护者,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呢。期待吧
  • 至尊之门

    至尊之门

    传闻太古之上有一门,凡是过之为至尊。一位被姬家收养的遗骨,确是背景非凡,学院称霸,宗门弑帝……
  • 破碎星穹

    破碎星穹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被来自异族的符文神君元神寄居后,引发的修真之路。本应占据少年肉身的符文神君元神,却阴差阳错的寄居在少年体内,与少年绑定在一起,为了能在世间生存下去,符文神君传授少年修真之术,却不料被少年习得其中顶级邪功的血符心诀,随后少年卷入灵石矿脉的修真门派战斗中,侥幸加入了一个修真大派文诛门,在其内凭借那顶级血符心诀在文诛门中开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之后与各种道佛武魔妖兽等修士派别宗门,在这颗幻世星上展开各种恩怨情仇,最后实力提升到一定地步,便离开这颗星球,前往符文神君所在的异族之地,在茫茫宇宙中经历更多光怪陆离之事。
  • 造化道图

    造化道图

    轮回,万灵的归宿。囚禁,万念被斩永世难生!逃脱,可破仙门而入证究极大道!造化弄人道图为真,万灵觉醒,灵气复苏,这里——传说中离神最近的地方…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腹黑皇的呆萌后

    穿越之腹黑皇的呆萌后

    大晚上回家,被老妈误以为贼一扫把打死了。话说,这穿越也是一门技术活。看李小暖如何在异世界活的风生水起,纵使不愿和亲,但父命难违。李小暖:“!怎么是你?“怎么不可能是我?”我天,李小暖要晕了!“!你是皇帝,为什么不告诉我?算了算了,本后要回娘家!”“为什么?”李小暖:“地位高!任性!”
  • 大大大人时代变了

    大大大人时代变了

    昔日漫长的魔法纪元迎来工业变革,当两者交汇便迸发出一个全新时代。昔日巨龙,今日小虫。神灵复苏,虚空入侵,传奇剑士,传说法师,天空巨炮,无畏战舰,机械智能,蒸汽动力。剑与魔法,骑士勇者,魔王公主……大人,时代变了。这是一段冒险故事……吧?(不完全是蒸汽朋克风格,需要注意,作者不喜欢单一元素,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文笔小学生级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