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15900000001

第1章

问四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之园给饭孤独精舍。与大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及诸欲天子诸色天子诸遍净天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是世尊与无央数百千之众。围绕会聚而为说法。尔时文殊师利童子。须真天子。于会中坐。须真天子察众坐定。便从坐起整衣服。叉手长跪白佛言。愿欲有所问。惟佛分别解说其决。佛言善哉善哉天子。为世一切求最上义。乃以此念问多陀竭。所疑便说恣所欲问。须真天子踊跃欢喜即白佛言。世尊。何谓菩萨得不妄信而志大乘。何谓菩萨所作坚强得不怯弱。何谓菩萨得无能及最禑之福。何谓菩萨得知无所挂碍之行。何谓菩萨去离冥尘而得智慧。何谓菩萨入众勇辩得无恐惧。何谓菩萨得所闻义依而有护。何谓菩萨得依法奥超绝于俗。何谓菩萨得恭敬顺行佛世尊教。何谓菩萨得承法教导利一切。何谓菩萨得不可及神通之慧。何谓菩萨得魔现怪心不倾动。何谓菩萨得深远智而不可逮。何谓菩萨得不为俗法之所沾污。何谓菩萨得入深行殊胜无侣。何谓菩萨得知巧方便根为众说法。何谓菩萨得入脱门在生死中不与****会。何谓菩萨得奇特方便降伏贡高。何谓菩萨得因缘方便知诸所作。何谓菩萨得律方便离诸所见。何谓菩萨得善权方便长育一切。何谓菩萨得吉祥愿身意清净。何谓菩萨得忍辱力心无恚怒。何谓菩萨得波罗蜜度于彼岸。何谓菩萨得应所乏饶益一切。何谓菩萨得为一切世人所爱敬。何谓菩萨而得智黠为人所誉。何谓菩萨所行功德而不可尽。何谓菩萨坚其本要会得至佛。何谓菩萨常为豪尊揽持诸法而得自在。何谓菩萨诸所施造辄为作师。何谓菩萨总持众事无所不了。须真天子问已默然。佛言善哉善哉须真天子。所问甚深。多所过度于世人民。念持是事以问如来。起菩萨意济脱生死。谛听谛受。佛当为汝解说其义。踰于所问疾得是事。于是天子受教而听。佛告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不妄信而志大乘。何等为四。一者以善权方便入于智慧而不动转。二者以立大哀住无盖慈。三者以立法义所问能报。四者以立于道逮得神通晓知所有。是为四事。菩萨得不妄信而志大乘。佛尔时歌颂而言

坚住于权方便  已见慧智无底

普弘广行大哀  慈护人常得脱

得义法善方便  应所报无踬碍

神通达道化之  以得是无能坏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所作坚强得不怯弱。何等为四。一者精进不转。二者身所行净及净他人。三者其意纯淑得至于道。四者不厌惓于佛法而得成就。是为四事菩萨所作坚强得不怯弱。佛尔时歌颂曰

得坚住于精进  立中正无两际

常清净无垢浊  身意行口亦尔

所作为常纯淑  以是故乘佛义

于请益不厌惓  常思念于佛法

此四事法之上  是则为微妙持

若有坚住法者  便当得道行径

于内外皆已了  悉逮得道之节

在于此三处中  为法王今不久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法。得无能及最禑之福。何等为四事。一者以般若波罗蜜。广教授诸菩萨。二者未发道心者。而劝一切令发道意。三者常行三品愿一戒二智慧三平等。应是事者所作功德而无恚怒。四者心念于道而无懈怠。是为四事菩萨得无能及最禑之福。佛尔时歌颂言

用智慧度无极  教导于解黠者

便以等住于道  则恒以是道心

广劝勉于众人  皆使令发道意

于三品而不转  若有应于是者

便为合于道义  其一切诸所作

是功德遂当办  稍得依近于道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知无所挂碍之行。何等为四。一者有所作常以慧。不为顽佷自用。二者知一切法因缘所属。离于吾我而无嗔怒。三者以空法摄护一切。四者远离爱欲晓了六情。是为四事菩萨得无所挂碍之行。佛尔时歌颂言

所作常以慧  不佷不自从

信用律方便  所见而不受

是法为以空  终不舍离人

行过诸所欲  内外为已净

如是最上法  四事之所立

便得智无碍  慧度于无极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去离冥尘而得智慧。何等为四。一者所闻不厌足。二者应人所欲。而为说法心无所冀。三者一切所作如幻。于诸法界慧无所坏。四者一时发道意。超入法城。是为四事菩萨去离冥尘而得智慧。佛尔时歌颂言

常求深学  闻不厌足  审观法义

应所欲教  已得总持  自以意说

不复从人  有所启受  所作若梦

及野马幻  视一切法  痴分如是

其所修设  而不坏法  一发净意

便弃苦痛  如是法品  甚为殊杰

是经尊特  常当亲近  去离冥尘

而得慧明  游于三世  譬如日光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入诸勇辩得不恐惧。何等为四。一者得陀邻尼念持不忘。二者语能报诸所问。皆断其狐疑。三者以大哀。教授一切使入空。四者所作离于魔事。便得神通之智。是为四事菩萨入众勇辩得不恐惧。佛尔时歌颂言

已得于总持  所闻而不忘

语报坚诸问  皆断众狐疑

大哀广教授  一切无所有

神通为已达  魔欲不能制

如是四事法  则为应菩萨

于是无恐畏  在众住不惧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所闻义依而有护。何等为四。一者诸所闻者皆悉持之。于所闻无所闻。亦无力亦无持亦无所至。二者诸所音声非是正行。皆远离之诸法皆解脱等。若如称义议如响。三者若闻他方有深经。轻身往求。四者已入寂静义。而无有愦闹。是为四事菩萨得所闻义依而有护。佛尔时歌颂言

虽欲多闻法  不听采其义

无闻亦无力  因义是其要

三界诸音声  皆非正道行

响等譬如称  知义亦如是

于是得闻听  观受奉其义

无使身自行  彼说闻欢喜

其义最第一  法寂无愦义

用是深法行  禀承敬其义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依法隩超绝于俗。何等为四。一者聚会众人。而为说法。二者于大众中。为现无常事。三者劝大祠祀者。使为觉愿。四者常欲舍诸所有止空闲处。是为四事菩萨得依法隩超绝于俗。佛尔时歌颂言

在于大城  常处其中  因其黠慧

而为说法  住身大会  建立众人

淫放逸中  为现无常  会于大祠

彼我等佐  因祠劝助  用已觉故

与无有俱  常念舍离  心常愿求

处在空闲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恭敬顺行佛世尊教。何等为四。一者心常在道。究竟不离。二者所闻受持。念未曾忘。三者所许如言。有求不逆。四者习于空无。入一切法。是为四事得菩萨恭敬顺行佛世尊教。佛尔时歌颂言

身更诸苦痛  道意终不转

得闻入法要  是则大导师

心口有所许  身行亦如言

习诸空无慧  入众智黠法

奉行如法教  得离淫怒痴

不懈不中止  无恚亦无懊

十方称名誉  歌叹其功德

若应顺此教  法慧无过者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承法教道利一切。何等为四。一者受空身住。能为众会广说大法。二者已自调心去离****而得泥曰。复令会者调心止欲说泥洹法。三者自身所作满足至道。复令一切立摩诃衍。四者自身求法已畅众妙。复教于人令求索法。是为四事菩萨得承法教导利一切。佛尔时歌颂曰

教授于人  令受空要  调心止欲

得住泥曰  有德至尊  及大神足

以法布施  示人觉乘  所为已具

至于道心  于众立人  使至大乘

常求于法  便合义力  为众说法

亦不增减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不可及神通之慧。何等为四。一者日日修梵四净之行。二者常止宿于空闲之处。三者深入于法忍。四者身心而等慧。是为四事菩萨得不可及神通之慧。佛尔时歌颂言

日修梵行  以自兴立  常乐空闲

处于清净  已入深法  便至于道

身心平等  自致得慧  已合如是

于行如等  于五神通  为已得达

飞到十方  住诸佛前  多所育养

于一切人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魔现怪心不倾动。何等为四。一者住四禅者皆令入空。二者常以大哀不舍一切。三者供施三宝精进不绝常不厌足。四者以沤和拘舍罗故。六波罗蜜而得坚住。是为四事菩萨得魔现怪心不倾动。佛尔时歌颂言

空无思想住  建立道四禅

常以无极哀  令众安入义

其于法宝贯  不截亦不断

应诸度无极  则是权所引

意尊无能坏  坚住而不动

一切诸四魔  皆悉为之伏

遍见众庶人  在魔罗网中

示于泥洹道  皆令发是乘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深远智而不可逮。何等为四。一者常思惟入深法。二者非义之事常悉舍离。三者常忧念一切便得合法议。四者能调刚强开解愚冥得佛无碍智。是为四事菩萨得深远智而不可逮。佛尔时歌颂言

意常思惟  入于空法  放舍非义

常合正义  已入是念  忧劳一切

得深远智  则意之最  得调刚强

开伏曚冥  令发起意  立摩诃衍

神通之智  皆为已办  得智深远

不可逮觉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不为俗法之所沾污。何等为四。一者若得利若乐若有名若叹誉不以喜悦。二者若无利若苦若无名若谤毁亦不以忧。三者依受五阴护养一切。四者若得受阴者示现空聚处。是为四事菩萨得不为俗法之所沾污。佛尔时歌颂言

若有利及名誉  便已得一切乐

有如是称叹者  心亦不以为喜

若无利无名苦  有智者不以忧

如莲华无沾污  于世行亦如是

若受阴用是义  以将护养一切

已能灭尽诸阴  计念之若如幻

于世行随其法  不为俗所沾污

令一切得乐义  以戒德为涂香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入深行殊胜无侣。何等为四。一者是身亦无人。二者是人亦非人。三者诸法皆静寞。四者慧无所著。是为四事菩萨得入深行殊胜无侣。佛尔时歌颂言

是身亦非身  是人亦非人

法静亦如是  慧亦无欲着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知巧便根为众说法。何等为四。一者便得神通。二者其慧无所挂碍。三者得辩才之智。四者本愿已净。是为四事菩萨得知巧便根为众说法。佛尔时歌颂言

神通已为达  其慧无挂碍

辩智常如此  本愿毕清净

已知见人根  如应为说法

听者辄闻受  不疑怪泥洹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入脱门在生死中不与****会。何等为四。一者得住于空聚若见系囚便度脱之。二者得立无想诸着行者皆度脱之。三者逮得无愿安和定隐将育一切。四者得沤和拘舍罗以智慧示现诸法。是为四事菩萨得入脱门在生死中不与****会。佛尔时歌颂言

已得空于聚  系囚即解脱

已立于无想  度诸想着行

已得于无愿  安详和定隐

随众所生处  将育于一切

权慧开化人  则住度脱门

具足以时入  不止无色界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奇特方便降伏贡高。何等为四。一者普视悉见知诸法界。二者了生死本以法度脱之。三者悉知身欲本。四者习于泥洹不疑诸法。是为四事菩萨得奇特方便降伏贡高。佛尔时歌颂言

普察悉见知  一切诸法界

终无偏恨心  所视悉平等

至于身之本  处欲而自在

已知殊特便  以权应而说

一切无所习  诸法皆灭度

不生无所趣  所有为都尽

不慢不自大  降伏诸贡高

一切以巧智  皆使入泥洹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因缘方便知诸所作。何等为四。一者布施得豪富因此便致是。二者持戒得生天因此便致是。三者博学成大智因此便致是。四者止观离生死因此便致是。是为四事菩萨得因缘方便知诸所作。佛尔时歌颂言

布施得豪富  缘是则果报

持戒生天上  缘是则果报

博闻慧无欲  缘是则果报

道观无识着  缘是则果报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律方便离诸所见。何等为四。一者在有常中心得无著。二者在无常中意不有异。三者见诸起者及生死本。乃从十二因缘合会生。其已见知不作是事。四者视诸起灭及生死灭。乃从十二因缘离散灭。其已见知处于三界不作灭事。是为四事菩萨得律方便离诸所见。佛尔时歌颂言

见计有常者  为示无常事

在于无常中  为现中正法

若为一切人  广说因缘意

其闻十二事  心普得清净

一切诸十方  世尊所可说

痴为生死本  上下从是起

诸可所起者  亦终不复灭

因缘皆已尽  不与十二会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善权方便长育一切。何等为四。一者一切人是我所皆为示现其道。二者所作功德而不厌足。三者住于生死无求泥洹无。四者随诸所乐而入度脱之。以权行不为爱欲所污。是为四事菩萨得善权方便长育一切。佛尔时歌颂言

坚于一切人  使住于道觉

诸所作功德  不念欲中止

在于生死中  而为求灭度

如其所好乐  因是而济脱

心意常当念  亲近于是法

善权方便故  都以晓了知

恒志在养护  无数诸人民

揽持一切智  皆使疾逮得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吉祥愿身意清净。何等为四。一者无悭贪。二者施不择时与。三者坚于戒。四者身意所作常愿于道。是为四事菩萨得吉祥愿身意清净。佛尔时歌颂言

心质朴不悭  持戒净无瑕

坚住而不动  譬如须弥山

身意之所作  常愿于觉乘

今得吉祥应  如是得不久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忍辱力心无恚怒。何等为四。一者待遇一切人如父母爱其子。亦如自身无异。二者若得苦痛挝捶割剥。计无有身而不愁忧。三者已得解空离诸所见。四者身所行恶常自责悔。他人所作见而不证。是为四事菩萨得忍辱力心无恚怒。佛尔时歌颂言

视一切如身  若父母爱子

常持大慈意  照育诸人民

若有起恨心  则觉随而灭

已解了于空  能为第一忍

若身有短恶  常深自责悔

及见他瑕秽  终不证其阙

一切诸人民  吾当尽度脱

在于夜梦中  未曾起恚心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波罗蜜度于彼岸。何等为四。一者所作福无央数。二者所作慧无有限。三者以一波罗蜜满诸度无极。四者发意作功德不求余但愿一切智。是为四事菩萨得波罗蜜度于彼岸。佛尔时歌颂言

所作福无厌足  如众流归于海

修智慧无限量  已得住于佛乘

则持一度无极  满足诸波罗蜜

凡发意所作为  常愿求于正道

已得度于彼岸  诸度无极亦尔

则便入泥洹城  如是得不为难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应所乏饶益一切。何等为四。一者有无尽宝藏。二者有无穷法教。三者神通为已达。四者心平等譬如地。是为四事菩萨得应所乏饶益一切。佛尔时歌颂言

其福藏无有尽  法教化亦无穷

神通智达无碍  心平等其若地

如是法难称量  已于道而得住

如是者多饶益  便疾得至于佛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得为一切世人所敬。何等为四。一者行四梵行。二者行四恩救摄一切。三者有四谛慧。四者得四无所挂碍一义二法三次第均四报答。是为四事菩萨得为一切世人所敬。佛尔时歌颂言

如梵住行四净  常乐施于四恩

已得有四谛慧  用供养一切人

因是恩已得度  应教授而说法

以恩行合会人  用是故见敬爱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而得智黠为人所誉。何等为四。一者多闻具足不犯于戒得无所疑。二者已得乐止安而无害。三者已得寂寞诸根便定。四者自身已得安隐而无所贪所作不自侵悉逮见知。是为四事菩萨而得智黠为人所誉。佛尔时歌颂言

闻已具便受持  以自戒度彼岸

如是者无所疑  得乐止安隐处

已止宿在空闲  则诸根用寂定

身已安无所贪  悉逮见诸自侵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所作功德而不可尽。何等为四。一者已信得丰饶。二者已精进得丰饶。三者以大哀得丰饶。四者所作功德但愿大乘。是为四事菩萨所作功德而不可尽。佛尔时歌颂言

已信得坚住  无能动摇者

常修精进行  从是得大力

无尽之大慈  及与无极哀

常为一切人  行于广大道

以如是之故  得无尽功德

稍稍复增益  遂至不可量

如月盛满时  净好无瑕秽

常在众星中  其明无能蔽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坚其本要会得至佛。何等为四。一者如口所言身意不异。二者已受持要。三者心已安隐得住于道。四者意得坚强若如金刚。是为四事菩萨坚其本要会得至佛。佛尔时歌颂言

口之所言  所作亦尔  若已敬爱

奉持正要  为已安住  于此道意

其身坚强  譬若金刚  如是则为

四事法行  智黠之人  常修是事

意不犹预  为已得定  已坚其要

会得至佛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常为豪尊揽持诸法而得自在。何等为四。一者得于智力而无欲力。二者得黠慧力离诸痴冥。三者心得自在不随魔教。四者为得总持随人所乐而为说法。是为四事菩萨常为豪尊揽持诸法而得自在。佛尔时歌颂言

已智力得勇慧  为不随爱欲力

黠慧力消痴冥  已度脱诸所见

心已尊魔皆伏  得总持应问答

教授众不自侵  已是故疾得尊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诸所施造辄为作师。何等为四。一者不嗔恚。二者常恭敬于人。三者不淫泆。四者意纯淑。是为四事菩萨诸所施造辄为作师。佛尔时歌颂言

心念无淫恚  常住于恭敬

纯淑得至道  为师敷要慧

造匠众方便  于世世之上

世人咸归仰  一切头面礼

复次天子。菩萨有四事行。总持众事无所不了。何等为四。一者已通于智。于智中游无所不过。二者所说十方诸佛皆闻其音佛寻报赞。三者皆已离诸无功德法。四者皆已得诸功德正法即便逮得世雄印。是为四事菩萨总持众事无所不了。佛尔时歌颂言

神通为已达  飞行净众尘

其智甚广大  普等如虚空

一切诸如来  皆见闻其音

报答悉满足  其音无缺减

诸非功德业  为已悉远离

爱庆得吉祥  立诸功德本

已住如此者  为能光是法

于是功德中  皆无自侵者

佛说此四事章句言时。万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五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尔时三千大千刹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无所不照

此经。第十九幅末二行。人发无上正真道意之下。五千菩萨之上。丹本有为******甘教慈教。乃至于泥越行永不泥越等。凡三十八行。宋本可五十行经。详其文相。首尾疣赘。皆不稳当。捡之即是下文。宋本第三卷丹本下卷。分别品第八之末文耳。丹本重安于此。错矣。故不添之。请详其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风云锦

    风云锦

    为了你,我愿与六界为敌!为了你,我可忍受剥皮剔骨之苦!可也因为你,我再不相信世间情爱!你不欠我的,我也不怪你,怪只怪,天命弄人,无可奈何!
  • 将军夫人超狂妄

    将军夫人超狂妄

    “大师,还俗吗?这里有俗家美女一枚,要不要先私定终身?”女扮男装的她,恶搞连连,惦记上了世间最美的高僧。并让无比尊贵的两君臣,误以为自己某方面不大正常。得神算子真传的她,说她上智皆可,可说她智障也沾边儿,胆大是肯定的了,但却也有谈之色变的天敌……QQ群956243526
  • 王者荣耀366

    王者荣耀366

    2020年366天吾日三省吾身:“今天你王者了吗?今天又博学了吗?今天你又撩小哥哥了吗?”江意成:“今天你又鲁班上身了吗?智商二百五,峡谷你最猪。”陆晴:“你骂我猪?”江意成:“没,在夸你精致。”看王者峡谷棋逢对手,你追我赶的故事……
  •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灯下漫笔-鲁迅诗文选

    本书所选的鲁迅散文稍稍远离了他耿直、犀利、斥责黑暗现实的主色调。它记录的是鲁迅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反思。
  • 海贼王之狂鬼

    海贼王之狂鬼

    我要让世人皆知狂鬼知名,直至那个世界的她可以听到。——狂鬼自来也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作者是上班汪,有时间就会更新的,太累的话无法保证,请养肥再宰!
  • 重生之步步追夫

    重生之步步追夫

    吴美玉,婀娜多姿,心地善良,修的绝世神功,一统武林。王大胆,学识渊博,热衷名利,屡试不中,心灰意冷,被神秘老道士带到了明朝,获得无数荣耀。一个学术泰山北斗,兵部尚书;一个民间女子,为朝廷通缉的武林盟主。江河动荡,乱世飘零,他们能否相爱,白头到老?
  • 凡尔纳密码: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密码:海底两万里

    小说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的故事。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沿途,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经历了种种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等三人不辞而别,将他们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小说悬念迭出,高潮频起,趣味盎然,蕴含着鲜明的爱憎和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 五小姐楠沐之天选少女

    五小姐楠沐之天选少女

    女主楠木身后究竟隐藏这怎样的秘密,她能否完成自己的使命。男女主的爱恨情仇能否得到解决...欢迎收看长篇小说五小姐楠沐—天选之女
  • 重回学生时代做暖男

    重回学生时代做暖男

    大概就是重回学生时代,弥补上一世的诸多遗憾……
  • 扫海

    扫海

    在历经沧桑的方圆世界,人们在利用元术镇压妖邪渡过旷世浩劫之后,都以为灾难终于过去了。而元术对人的反噬,让之前旷世浩劫,变得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