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21900000014

第14章 人生遐思(2)

2006年8月11日,车子载着我们从有摄影家天堂之称的“新都桥”向康定县驶去。一路上,牦牛谷景区风景宜人,塔公草原一望无际,更是美不胜收。这时,我们远远看到两位放牧的藏族儿童坐在大道旁的草地上,双手有意无意地向路过的车辆挥动着。当我们的车缓缓停下后,两位藏族孩童向我们奔来。

我不知道怎样来形容这两位藏族小姑娘,她们有一张非常可爱的脸,像天使一样的眼神尤为引人注目。她们有着藏族孩童共有的淳朴和天真,更有一种圣湖般的神韵,闪耀着神秘的光芒。特别是那位个头矮矮的藏族小姑娘,仅有八九岁吧,红扑扑的脸,梳着个小辫子,那极富表情的目光让我们忙上忙下为她拍照,而那湖水一样透彻的眸子里,闪烁着一种我们在城市不曾感受的那份天然的纯净,心灵似乎感觉到被净化一般。

我的心里禁不住在问:她们上学了吗?眼下该不是暑期放假吧。而此时,孩童的父亲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我说:“孩子俩已经上学读书,只是学校条件还要改善……”蔚蓝色的天空下,两只“孩子,你看到了什么?”(2006年8月11日摄于川藏线某村落)雄鹰展翅翱翔,“啪啪!”高扬的马鞭声从远处传来,我想,这一刻,这片草原,这片天堂,不仅是属于我们的,而且是应该属于藏族孩童的。

“叔叔,阿姨,请到达维会师纪念碑看看吧,我给你们讲解好吗?”我们的车子刚刚在红军长征会师地达维停稳,一声悦耳的声音向窗内飘来,我们循声望去,一高一矮两位孩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醒目。

我们走下车,来到达维红军会师纪念碑前,他们就立即向我们讲解起来:“1935年6月12日,红一、四方面军在我们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的达维胜利会师。当时,山谷中响起了一片欢呼声,两大主力红军队伍汇拢在一起,红军叔叔阿姨们紧紧握手。瞧,那是红军会师桥……”

讲到动情处,名叫胡继涛的藏族男孩眼睛湿润了,明晃晃的目光显得十分动人。我们问他家住哪,在哪上学?他回答道:“家在小金县达维乡达维村,在乡里小学读五年级,这次是来参加勤工俭学的。”

这时,我们陷入了沉思。70年前,红军走在漫漫长征途中,在此庆贺自己的胜利;70年后这里已开发成为旅游景点,人们瞻望红军会师桥、纪念碑,游人如织。70年前,孩子成为长征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只有寻找,只有躲避,只有牺牲。70年后,新时代的孩子童趣尽现,嬉戏的身影朗朗的笑声、天真的眼神,没有战火、没有饥饿、没有追兵。

当然,他们共有的仍是渴望。70年前,长征途中的孩子渴望爬过雪山,渴望走出草地,渴望结束,渴望胜利;70年后,新长征路上的孩子也在渴望之中,他们渴望课堂,渴望知识,渴望成长,渴望改变。

文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又涌现出那个藏族男孩和女孩可爱的身影,只是手下的键盘却不能细细描述出他们的样子。我每每穿梭在繁闹的城市中的车水马龙里,在嘈杂的人群中,在紧张忙碌的工作时,我都会想起那片纯净的天空,蓝蓝的海子,欢乐而天真的笑脸,那天堂一般的地界。

逛石浦老街

70多年前电影《渔光曲》曾在此拍摄,艺人王人美、聂耳等将首个国际电影节的奖杯捧回了祖国;有176年历史的金山书院曾名人荟萃,义乌籍着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曾随父就读于此;这是海防要塞,600余年光阴铭刻着无数次抗击侵略者的印记,明代戚家军奋勇抗击倭寇之战,曾在此留下烈烈风韵……

这就是中国渔港古城,这就是“船的世界”“鱼的海洋”,这就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石浦。

走在幽深斑驳的老街老巷,那街巷仿佛就是章鱼的脚。沿石阶向四面八方走开去,走得高低参差,弯得干脆利落。当双眼凝视在老屋的一砖一瓦间,总能听到那带有海腥味的古老传说与历史故事。

碗行街是建筑在陡坡上的街道,长145米,整个街面全是石阶,据称低处起点在历史上是海湾。据介绍,石浦素有“城在海边,山在城中”的说法,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和江南水乡的古城古镇不一样。在最长的一段爬山台阶上,我细心数了一数,共有82级,“抬头仰望见高楼,两户人家一线天”,此情此景难得一见。在展示渔港沧桑和耕海牧鱼盛况的展览馆里,我们每个文友都沉浸其中,流连忘返,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渔家当年韵味独特的募集敲击声……

福建街始于“闽帮渔市”,金山旅馆系拍摄电影《渔光曲》时摄制人员的下榻之所。站在街上仰头望去,街两边的屋檐扑面而来,天几乎只有两尺宽,要是楼上的主人各自从自家窗口伸出手来,用不着伸直也能握出淋漓尽致的感情来。看到当年的金山旅馆现是两层楼房,我们无法上楼,但见这座房屋的出入门户,分别与高低落差三米的前后两条街巷相接,这种建筑方式不免让人想起了周庄。渔歌声声、行人匆匆,那种高朋齐聚、繁华盛极的景象,在青石板上刻下了不灭的印记。

石浦老街的精华集中在中街,它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渔商气息十分浓厚。街两侧商家店号的旧迹斑驳可见,有绸庄、布庄、鞋店、铜店,其中“大皆春”和“栽兴庄”几字尤为显目。在上世纪30年代里街上还有100多家店铺,让人心头忍不住浮起怀旧的思绪。确实,中街对于老城石浦来说,无异于上海人心目中的南京路,而她的资格远比南京路来得老。在驻足凝望间,那红红的石板道、清淡雅致的浅棕色门面,仿佛是在诉说着明清,回忆着唐宋。

金山书院的古朴淡雅为中街增添了儒雅,义乌籍着名历史学家吴晗曾在这里就读。听当地人介绍,吴晗父亲吴宾珏1913年任职于石浦警察局,便为4岁儿子选定了石浦敬业学堂(金山学院)读书。童年吴晗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上课专心,识字过目不忘,常令老师惊异。校长黎汝南常在晚上灯下辅导儿子绍墀写作,吴晗也偶尔参加,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还常常发问。他的作文写得特别好,远远地超过其他同学。

从黎绍墀的回忆中我们得知,那个时候吴晗父亲就让吴晗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过了一段时间又让他读《御批通鉴》,并定内容定时间要求背诵,吴晗总是能及时完成。三年后父亲离任,吴晗也离开了石浦,吴晗有个妹妹名“浦月”,想必与他父亲在石浦任职也有一定渊源了。

石浦的兴起有赖于港湾。而走近老街,就能听到老街的旮旮旯旯低吟着一首民俗协奏曲。迈入“港城沧桑”,只见前院耸立着一艘古时的木质战船,它告诉我们:港湾不仅是渔港,历史上还是个军港。一楼陈列的是古城旧貌复原模型、闻人轶事、《渔光曲》与石浦等内容,二楼则陈列着二战时期渔家少妇赵小宝营救美国飞行员、中法战争石浦海战等相关资料。立体的场景,诉说着老城史话;历史的图片,追忆着昔日沧桑。

石浦的民宅老屋,尽在古街旧巷的深幽之中。走出“耕海牧鱼”,来到“宏章绸庄”,但见近千种盘扣五彩斑斓,造型纷繁,从中也能读出浓浓的人生感悟。而老屋精雕的石窗、花窗、斗拱、柱头等,无不显现出石浦人对传统“福禄寿”民居文化的追求,以及渴望丰收、祈求平安的美好寓意。

我们在老街上走着,走着,踏在青青的石板上,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尽情推开你那封存久远的记忆之门,走进昨日的难忘时光……

都说旅游是一种寻找,一种邂逅。它不再是感官的尽致享受,而是寻找心灵的香格里拉,让身心尽情挥舞。

周末,约上好友,游游神仙居,漂漂永安溪,走走皤滩古镇。步移景换,慢慢品味她的独特与神奇,原来心灵里的香格里拉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居。

神仙居寻仙“天台幽深,雁荡奇崛,仙居兼而有之”,此话并非妄言。我们行走在集“奇、险、清、幽”于一地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但见这里幽谷重崖、飞瀑连环、石形巧夺天工,每一处景色似乎都沾染了仙气,活脱脱是一幅动人的水墨山水。

据记载,宋真宗赵恒当年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意即“仙人居住的地方”,隐隐透露出自己想要得道升仙的意愿。如今徜徉在神仙居,睹迎客山神、观问仙桥、赏仙人叠石,仿佛是在踏歌寻仙,同时当一回快乐神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仙居八大景观,除“瀑布水”“观音洞”这两大景点外,其余如“双峦架日”“天柱插空”“狮子峰”、栩栩如生的“将军岩”

“将军岩”、“象鼻锁涧”等,都取景名于山石峰岩的各自造化。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自成一格而不类他山。匪夷所思之下,得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结论——这是神仙为自己的豪宅亲自设计的盆景。来到十里幽谷口,见“睡美人”一景,活灵活现,真像一位妙龄少女仰靠在山崖上媚态万千的睡姿。据说玉女派掌门人刘亦菲看过此景后,竟兴奋地称其为“神仙姐姐”,殊不知此乃“神仙制造”的作品。

大凡看山景,没有不爬山的。游神仙居,一路上我们饱览了十里幽谷千重峭壁、万丈悬崖的险峻。最令人期待的,还是一路相伴的涧潭溪瀑。

仙人也是爱水的,神仙居在十里幽谷方圆400平方米范围内,接连布置了11处气势非凡的瀑布,13口形态各异的深潭。这些瀑布或长或短,或急或缓,连续不断;这些深潭或明或幽,或大或小,形态奇特,清澈见底。身处袅袅雾霭之中,大有飘飘欲仙之感。

我们一一观赏了象鼻瀑、罨源瀑、天槽飞瀑、三折瀑等。远眺狮子峰瀑布,真疑心自己看花了眼,仿佛不是从百十丈高的悬崖上奔涌下来的水,而是轻如熏香的薄雾。还有的瀑布,看似一张珠帘,凝固不动地悬着,走近一瞧,这串串珠玑分明又在流动。而因风作态的飞天瀑,则一遇山风吹拂,飞泻的珍珠刹那间就碎裂成无数小粒,随山风飞旋而上,重又回到崖顶的瀑布口,变幻玄绝。难道它们真被大仙们施过仙术,进而有了柔情与灵性?

最后返回南天门一问,整个神仙居景区有东西南北四大天门,天门均由相对而立的两座险峰组成。南天门在四大天门中最狭窄,宽度仅50米,据说绕过100个弯后,就能走到乐清雁荡山的灵峰。看来,这又是神仙给自己铺设的百里画廊。

终于知道,在神仙居抚摩美景,是“得道升仙”最现实的途径。

永安溪嬉水夏日,头顶烈日,乘一叶竹筏顺流悠悠而下,让柔情灵动的水,随逸致飘荡的心自由飞翔,是极为惬意的事。

与以往漂流过福建武夷九曲溪和杭州余杭双溪不同,仙居永安溪溪面宽阔,溪流平缓,两岸远山如黛,绿树成荫,且有歌手导游相伴,偶惊一滩鸥鹭,恍若“青山碧水画中游”。

我们乘的是四座小竹筏,轻舟悠悠地漂在溪水中,眺望两岸翠竹掩映,“狮子迎宾”“糖葫芦山”“石仓古洞”等桃源景色款款而来,用双手触摸着略带冰凉的丝丝溪水,不禁心驰神往起来,都市中的一切烦恼在这里烟消云散。心头纵有千缕愁绪,万种情结,都会宁静无澜,心身放松旷达如孩童一般。

据介绍,永安溪是仙居的母亲河,也是浙江第三大河椒江的源头河。它经括苍山山脉和大雷山山脉38条溪流的汇聚,自西向东形成了111公里长的永安溪。溪水浩浩荡荡奔向临海市的灵江,再经过黄岩的澄江,尔后流过椒江,然后融进烟波浩淼的东海,完成了百折不挠回归大海的追求。

“永安溪长不长?”船老大告诉我们,横贯仙居全境的永安溪全长约200公里,向游客开放的漂流河段行程有7.68公里,漂流时间要一个小时。现在旅游淡季人很少,节假日期间人就多了。“让我学学撑竹筏好吗?”文友小张恳求道。船老大便对其认真讲解起来:“人挺直,看前方,竹篙放到底,要使上劲。”

可不是,此时竹篙在老船工的手上运用自如,我们乘坐的竹筏紧贴水面,顺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险滩。人安逸地坐在竹筏上,飘飘荡荡,看蓝天白云倒映水底,看两岸青山美景倒映水底,自己仿佛在天上漂流,如神仙腾云驾雾其逍遥妙不可言。

永安溪也有水流湍急的险滩,有曲里拐弯的溪道,但由于溪面宽广,漂流时,惊险之中始终不失飘逸的神韵。我感觉,武夷山九曲溪漂流的特色在于“曲幽”:溪道的拐曲,溪流的湍急,人坐在竹筏上漂流,仿佛是充满刺激的历险。而永安溪竹筏漂流,特色在于空旷、飘逸。溪两岸亦有山,多是秀丽宜人的丘岳,而巍巍绵延的大雷山和括苍山,均系画中远景,若隐若现在迷迷蒙蒙的云雾中。

“快看,打水战了!”我们循声望去,只见溪中两只竹筏“喧闹”起来,筏中游客有的拿竹水枪喷射,有的用塑料袋装上水朝对方泼洒,霎时一片混乱,那种奋力搏击的刺激与浪漫,刚柔相济,引来阵阵欢叫声。

永安溪,绿树成荫,花香鸟语,幽谷溪流,清澈见底。途中,我们忍不住让老船工停下竹筏,走向溪岸,怡情山水,品味奇趣横生的田园景色和似水柔情般的逍遥温馨。喧闹的嬉水场面,随处可见是的,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穿梭于碧水蓝天和水光山色中,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祥和静谧,其乐融融。正是“夏来亦有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皤滩古镇访古曾造访过“省级历史文化明镇”——仙居皤滩古镇,如今故地重游,尽情领略有着自己厚重文化底蕴的风采。

因为有山,因为流水,更因为秀丽的山川,使“皤滩囿万山中,壁峭岩廛,奇迹万壑争流”。据说这里古时航运就十分发达,从而造就了皤滩的商业繁荣,也成为各个地域文化的融合交汇地。

从外面看,皤滩景区就像一片大的菜园子,一条石路直伸进去。骄阳似火,我们踏在石路上,如置身蒸笼,大汗淋漓。路不长,一会儿就到古镇的中心。古镇门口以前是太守官邸,至今保存良好。一路下去,有茶楼、酒肆、宗祠、当铺、钱庄、赌场、青楼等古迹,可见当时此地的繁华。其中花灯和旧院让人印象深刻。在花灯展览大厅,看到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针刺无骨花灯,可惜没带相机,深以为憾。在旧院,保留着以前妓女工作和生活的痕迹,从而了解到那时有住局、搬盘子、摆铺、出局等接客方式。

古镇街上,正宗的老字号层出不穷,名字都起得古色古香。“蓬岛源流”是药店,“山珍海味”是饭馆,他们还管首饰铺叫首饰局。这些老字号都被写在粉墙上,墨迹依稀可辨。半人高的石头柜台,整齐的店面铺板,街也是鹅卵石砌成的,成龙鳞状,远远望去好似一条蛟龙在地上翻滚。穿行3华里长的“龙”型古街,泛着油渍的门板,门前闪着亮光的石凳,让人顿生沧桑之感。

我们颇有兴致地来到何氏里门堂,它由捷报厅、读书房、书古镇一景库、古井、闺房、厢房、鸦片馆、后花园等一系列建筑组成。据传,何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何氏里是一个大天井套几个小天井,厢房连闺房,后花园通船埠的典型江南民居。据专家初步考证,此宅院为宋代建筑风格,明清时期做过修整。

同类推荐
  • 奥威尔战时文集(奥威尔作品全集)

    奥威尔战时文集(奥威尔作品全集)

    “谎言就是谎言,无论它是否被人发现。”——乔治·奥威尔。二战是深刻影响了奥威尔人生经历与思想维度的一个关键事件。在这场一度将英国逼入绝境的战争中,这个有着自由传统的民族(连同奥威尔本人)切身体验了配给制与物资短缺、宣传战与报刊审查、总体战与无差别轰炸。1941年至1943年,奥威尔更是加入了英国广播公司(BBC)东方节目组,负责对印广播,在同盟国与轴心国争夺印度人心这个没有硝烟的分战场上,成为了宣传战争机器上的一枚螺钉。可以说,没有二战,奥威尔就不会在他的《一九八四》中写下那三句警示名言: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而从奥威尔在战争期间留下的形形色色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思想进化的脉络和战后世界的图景在他心目中的渐渐定影。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爱·教育

    爱·教育

    本书是成都市“爱心的传递——师德大比武”教师文集。收集了数十篇教师写教师、教师些学生、学生写教师的优美记实散文,通过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赞美了一个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弘扬了正气,唱响了主旋律!
  • 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古罗马神话故事大全集

    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古罗马神话故事大全集

    长久以来,《圣经》、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一直被人们奉为最古老、最伟大的西方文化经典。它们不仅是西方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更是全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本书是由这三大文化遗产诞生的《圣经故事》、《古希腊神话故事》和《古罗马神话故事》的合集,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人类文明的平台,更能让读者在感受西方文化的瑰丽和深邃的同时,加深对人类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起内心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埋在花盆里的真情

    《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是从全国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温暖故事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温暖的故事:埋在花盆里的真情》里这25篇故事,有数万字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多角度,多侧面描绘了让人落泪的人间真情,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大餐。
热门推荐
  • 北海求生

    北海求生

    大明星坠落后,为了东山再起,参加了荒岛求生的拍摄。一场海啸,让假的荒岛求生变成了真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品医仙

    超品医仙

    为了解决身上的绝体,奉师命下山寻找天命之女。一入都市深似海,凭借一手神奇医术……
  • 请叫我男神大人

    请叫我男神大人

    【轻松日常】什么都会一点,还拥有着万贯家财,锅比合金还瓷实的黑锅老爸的落北最喜欢戴着自己的猫瞎逛,养养闺女,顺便修个仙,一不小心就无敌那种~
  • 凰落妖娆

    凰落妖娆

    不该降世之人,却降世于世间。活在乱世之中,不肯屈服于命。一代女皇,轮回万世,走遍大千世界,看尽世间繁华。成神,堕魔,全在一念之间。万界之巅,史前之战,本该殒命,却为等心爱之人,陷入沉睡,觉醒之日,天地变样,修为被损,落入下界,以顶替她人身份度日,再见之时,她笑道:“我不管你是不是天道,但我知道做这些事的一定不是你。”他答:“我不管你以何种姿态来到我身边,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你了...”(p:本文摸鱼更新,高中住宿党em我尽量!)
  • 生存

    生存

    本书作者运用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讲述了怎样在“危机”、“竞争”和“生存的压力”环境中,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人,该如何生存的,又如何生活得更好?
  • 影与风

    影与风

    千面戏于红尘里,夙愿此生庇世人,随风而来,又化风而去,只有风能证明他存在过的痕迹,也或许只有这清风是他唯一的知己
  • 神灵小医仙

    神灵小医仙

    她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而是来自于地球,却因灵魂穿越,来到了这个世界,生前被人暗杀,只因她太过优秀,死后,一个神秘的力量,将她带走,让她转世为人,并带有前世记忆,只是,已不在那个世界了,她是否能再创辉煌,尽情观看《神灵小医仙》
  • 附身江湖

    附身江湖

    陆远最大的梦想就是求道长生,次要梦想就是搬把椅子,驾驶着赵轻羽坐在那儿,看一看漂亮美人,喝一碗烧心的酒,在看一看江湖中的事儿
  • 漂洋过海来抢你

    漂洋过海来抢你

    命运决定谁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内心决定我们与谁并肩。是屈从于命运安排,放开爱情,宁愿相思蚀骨也要良心平安,还是顺从内心指引,握紧爱情,和他死生相随而又遗憾终生,这样的选择,在太平日子里尚且难以判断对错,更何况是那个充满烽火硝烟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