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6300000018

第18章

宋、齐、梁书书南北交涉事《宋书》书北魏为索虏,书魏主为伪主,为虏帅,说已见前。其于交战及通和之事亦多回护,如檀道济之奔退,则书道济引军还;魏主之自瓜步还,则曰索虏退走;其过盱眙,则曰索虏自盱眙奔走;大明四年魏使遣使来聘,则云索虏遣使请和;泰始三年魏人来聘,则曰索虏使献方物是也(元徽三年魏人来聘,则又书北国使至,赵伦之、王懿等传又称魏太武为魏主,体例亦不划一)。《齐书》亦然,如建元二年索虏寇淮泗,建武二年索虏寇朐山之类是也。而于魏人来聘及遣聘魏之事,则并不书。如永明二年魏人来聘,九年使裴昭明聘魏(事见《南史》),一概削之。《梁书》则不复称索虏,如天监二年魏寇司州之类,皆书曰魏。然于南、北交兵处,遇胜则书,败则不书。如天监五年魏宣武帝从弟率众来降,将军刘思效破魏军于肥水,张惠绍克魏宿预城,韦睿克合肥城,裴邃克羊石城,桓和克朐山城,本纪一一书之。而是年临川王宏军至洛口,大溃,所亡万计,宏单骑奔归(事见《南史》),则不书。明年曹景宗、韦睿等破魏军于邵阳洲,斩获万计,则大书特书。其后大同中南北通好,但书魏人来聘,而梁遣使报聘则不书。如大同三年书魏遣使来聘,而不书遣张皋报聘。大同四年遣刘孝标报聘,五年遣柳豹报聘,六年遣陆晏子报聘,俱一概不书(诸报聘者俱见《南史》)。盖当时国史所记,各自夸大,本是如此,修史者仍其旧文,不复改订也。

梁、陈、周、齐、隋五史凡三次修成《旧唐书》:令孤德谓高祖曰:“近代以来,多无正史,梁、陈、齐犹有文籍,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缺,宜及今耳目犹接,及早修之。”高祖乃诏萧、王敬业、殷闻礼修魏史,陈叔达、令孤德、庾俭修周史,封德彝、颜师古修隋史,崔善为、孔绍安、萧德言修梁史,裴矩、祖孝孙、魏徵修齐史,窦、欧阳询、姚思廉修陈史。此第一次修史也。等受诏,历数年不就而罢。贞观三年,太宗又诏令孤德、岑文本修周史,李百药修齐史,姚思廉修梁、陈史,魏徵修隋史,与房玄龄总监诸史。众议以《魏书》有魏收、魏澹二家,遂不复修。德又奏引崔仁师佐修周史。而徵与德又总知梁、陈、齐各史,隋史序论皆徵年所,梁、陈、齐书徵又各为总论。此第二次修史也。李延寿自序云:贞观十七年,褚遂良以《隋书》十志未就,奏延寿佐修。其时梁、陈、周、齐、隋正史虽已成书,以十志未就,尚未颁行。而延寿《南、北史》已讫事,遂先表上,则隋志之成,又在延寿进呈《南、北史》之后。按《旧唐书》高宗显庆元年五月长孙无忌等进史官所撰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此第三次修史也。《宋书》书法《宋书》于武帝之即位也,先书晋恭帝禅位诏书、策书、玺书,下乃云王奉表陈让,晋帝已逊琅琊王第,表不获通,于是群臣咸上表劝进,乃即位,封晋帝为零陵王,令食一郡,载天子旌旗,行晋正朔,上书不为表,答表不为诏。明年八月,书零陵王薨,车驾三朝,率百官举哀于朝,一依魏明帝服山阳公故事,太尉监护,葬以晋礼。是武帝之于晋帝,可谓有终始矣。按恭帝之禅,有司撰诏,草成呈帝,帝即操笔谓左右曰:“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是禅位虽迫于不得已,尚是恭帝所愿。至逊位后,居秣陵宫,尝惧见害,与褚后共处一室,自煮食于床前。高祖令褚后兄弟淡之等视后,后出别室相见,兵乃逾垣入,进药于帝。帝不肯饮,曰:“佛教自杀者不得复人身。”遂以被掩杀之。是恭帝之崩,由宋武之弑也。乃本纪绝不书一字,使后人不阅褚淡之等传,谁复知恭帝之被弑,宋武不且亻幸逃篡逆之罪乎?(《南史》改云:零陵王殂,宋志也。)文帝之崩,亦不书元凶劭之弑,但云二月甲子上崩于含章殿,时年四十七。若不参阅劭及徐湛之、江湛等传,亦竟似考终寝殿者(《南史》改云:元凶劭构逆,帝崩于合殿)。《前废帝纪》书太尉沈庆之薨,是时废帝凶暴,欲诛何迈,虑庆之不同,乃遣沈攸之先赍药赐庆之死,今但曰薨,亦与考终者何异耶?(《南史》书杀太尉沈庆之。)又《孝武纪》书泰始七年建安王休仁有罪自杀。按休仁地处亲贤,孝武病剧,为身后虑,故召使宿尚书省,遣人赍药赐死。《休仁传》既详之,本纪何得云有罪自杀耶?(《南史》书鸩建安王休仁。)升明中,袁粲、王宜兴、黄回皆以谋诛萧道成被杀。《宋书》则书袁粲据石头反,伏诛;王宜兴、黄回亦皆书有罪伏诛。所谓谋反者,反刘氏耶?反萧氏耶?有罪者,果何罪耶?(《南史》则云:袁粲谋诛萧道成,不果,旋见覆灭。黄回贰于执政,赐死。王宜兴贰于执政,见诛。)然此犹曰讳其名于纪,而著其实于传,可彼此错见也。顺帝之禅于萧道成也,是日帝居内,闻之,逃于佛盖下。太后惧,自帅阉竖索之。帝既出,宫人行哭。帝居于丹徒宫,齐人守之。建元元年五月,监者杀帝,而以疾讣。齐人德之,赏以封邑。宋之王侯无少长,皆幽死矣。事见《南史》。而《宋书》则但云:帝逊位于东邸,齐王践祚,封帝为汝阴王,待以不臣之礼。建元元年五月,殂于丹阳宫。竟似授受得其正,绝无一毫逆迹。本纪如此,又无别传错见其事,若非《南史》记载,千载下谁复知顺帝之被篡被弑之惨如此乎!又孝武母路太后,至明帝时尚存,闻义嘉难作(晋安王子勋之反),太后心幸之,延上饮酒,置毒以进。侍者引上衣,上悟,以其卮上寿。是日太后崩,秘之,丧如礼。事亦见《南史》,自是当日实事。而《宋书。路淑媛传》(即路太后)但叙明帝之孝,太后之慈,而此事略无一字,亦不错见于他传,可见《宋书》书法全多回护忌讳而少直笔也。按沈约尝历仕宋、齐、梁三朝,其撰《宋书》,在齐武帝永明中,故于宋、齐易代之际,自不敢直笔。即单纪宋事,亦有不能不稍存回护者。约尝疑〔拟〕立《袁粲传》,武帝曰:“粲自是宋室忠臣。”约又多载明帝诸鄙渎事,帝曰:“我昔经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省除。事见《齐书。王智深传》。然则约所撰原文已多删削也。又殷淑仪本南郡王义宣女(孝武从姊妹),义宣败,孝武密娶之,宠冠后宫,及卒,命谢庄为诔,使巫者召见其形于帷中,及将执手,奄然而逝(事见《南史》)《宋书》并不立传,盖亦为孝武帝讳之意。然何迈尚新蔡公主,为废帝纳于后宫,诡言薨逝,杀一婢送还迈家。赵倩尚文帝女海盐公主,始兴王(文帝子)出入宫掖,与公主乱。倩怒,肆詈搏击,引绝帐带。文帝遂诏离婚,杀主所生母蒋美人。此二事若循殷淑仪例,亦应讳而不书,乃又详新蔡于《何皇后传》,详海盐于《赵伦之传》,何也?

《宋书》叙事及编次俱有失检处《宋书》叙事有易混者。如《刘穆之传》: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索一军吏。此京城乃京口城也。下又云:从平京邑。则破桓玄兵后,从入建邺也。然京城、京邑有何分别?《南史》先叙克京城,次叙入建邺,较为清晰。又少帝司马皇后本晋恭帝女,则但云晋恭帝女可矣,乃《后传》先云河内温人,晋恭帝女也。司马氏为帝已百馀年,尚必系其族望耶?王僧绰乃昙首之子,昙首既有传,则僧绰但云昙首之子可矣,乃又云琅琊临沂人,左光禄大夫昙首子也,亦岂不赘耶?何偃乃何尚之子也,偃既编在十九卷,尚之反编在二十六卷。沈攸之乃沈庆之之从子也,劭之在三十四卷,庆之反在三十七卷。他如张劭子畅及从子敷,一家而分系于三卷。檀道济、檀祗、檀韶、兄弟也,而各分卷。谢晦、谢瞻,兄弟也,而亦各分卷。《南史》则为一人立传,而其家之兄弟子孙悉附焉。宋子京《新唐书》遂仿此例也。

《宋书》繁简失当处前史于名臣奏疏之类,原有载其全文者。如贾谊之《治安策》,董子之《天人策》,非有关政治,即有关道学。至司马相如《大人赋》之类,则因其本以才学著称,故存一二以见一斑,其他则不概录也。《宋书》则凡有文字,无不收入。如《王弘传》载其建屯田一议,弹谢灵运一疏,辞官一表,引咎逊位一表,乞解州录一表,并文帝答诏一道,又辞官一表,缕缕几三千字。其议同伍犯法及主守偷盗二条,既全载原议,又兼载王淮之一议,何尚之一议,弘再折中一议,又共二千余字。《徐羡之传》载其归政一表,答诏一道,再辞一表,文帝数罪一诏,共三千余字。《傅亮传》载《演慎》一篇,《感物赋》一篇,共三千余字。《王微传》载其与江湛一书,与王僧绰一书,与何偃一书,答王僧谦一书,共四五千字。《郑鲜之传》载其议滕羡之父尸未归仕宦不辍一书,举谢绚自代一书,弹刘毅一疏,议沈叔任以父疾去官一疏,谏伐赫连一疏,共三千余字。《裴松之传》载其请禁私碑一疏,遣使巡行一诏,使回覆奏一疏,共二千余字。《何承天传》载其《安边论》共三千余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至《谢灵运传》载其《撰征赋》一篇,《山居赋》一篇,共万余字。《顾恺之传》载其《定命论》一篇,三千余字。鲜之所议及承天《安边论》,犹曰有关时事也,灵运之载赋,犹曰灵运本以才著也,其他有何关系,而连篇累牍如此,不徒费笔墨乎?《谢晦传》载其举兵向阙时上文帝一表,略见其不得已之心迹可矣,乃又载其谕台一檄,及破到彦之后再上帝一表,共八九千字,又何其不惮辞费乎?既如此纤悉必载矣,王弘当国,将加荣爵于人,必先谴责,若美相盼接,必无所谐。人或问故,曰:“王爵加人,又相抚劳,便是与人主分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又不微假颜色,即成怨府。”此乃弘相业之大者(事见《南史》),《宋书》本传反不载,何也?檀道济初与谢晦等同预废立之事,后文帝翻用道济讨晦,此中另有转关。《南史》云帝欲道济领兵,王华以为不可,上曰:“道济从人者也。曩非创谋,今抚而使之,必将无虑。”此正见文帝之用道济及道济讨晦之由,应是当日情事。乃《宋书》反不叙及,但云帝讨晦,道济率军继到彦之,彦之战败,道济至,晦兵不战而溃。如此则道济才与晦同事,忽又举兵讨晦,阅史者何由了然耶?

《宋书》立传太少史书立传,原无取乎太多。如《汉书》一部,除王子外共只二百四十馀人,未尝非良史也。《宋书》则芜词太多,而立传又太少。如汝南太守陈宪,当魏太武来攻悬瓠城,宪悉力拒守,矢石无时不交,城中负户而汲,杀贼尸与城平。贼籍而上,又以短兵拒击,凡四十余日,乃退。又参军刘泰之,以千余骑袭魏师,转战数百里,杀三千人。及败,不屈死。青州刺史竺灵夔,守东阳,拒魏师,濒危者数四,卒能完城。徐州刺史王仲德,守虎牢,魏军攻围凡二百日,将士眼生疮,体皆干燥,被疮者不复出血。檀道济等不敢救,乃陷于敌,终不屈,后死于魏。此皆将帅中之忠勇者,何妨各立一传?乃宪仅附见于《南平王铄传》,泰之等仅附见于《索虏传》,何也?鲍照文才为当时第一,《宋书》即无《文苑传》,何不立于列传?乃亦仅于《临川王义庆传》内附见之。即附于《义庆传》矣,又全载其《河清颂》一篇,累幅不尽,不几喧客夺主乎?文帝潘淑妃最有宠,自元皇后薨后,六宫无主,潘总摄内政。其子恃宠怙恶,帝将赐之死,漏言于妃。妃以告,遂促成元凶劭弑逆之祸。此岂得不载?而《宋书》并无《潘淑妃传》,尤见疏漏。而“八志”中却增“符瑞”一门,徒滋荒诞。且又不专记刘宋一代,并举羲农以来所传怪异不经之事,胪列不遗,更谬悠矣。

同类推荐
  • 研堂见闻杂记

    研堂见闻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经集注

    皇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New Machiavelli

    The New Machiavell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立宪万岁

    立宪万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逆破苍凌

    逆破苍凌

    因为未知的黑剑,林辰奇异穿越异界,附身在一个小家族的废材身上“呵呵,废材嘛?我就不信,看辰哥我如何成为这世间的主宰,玩转世间,美女暖床!以前瞧不起我的人,后悔吧…”
  • 惊神之境

    惊神之境

    比神鬼更可怕的,永远是人心!这只是个简单而又平凡的故事,请容我在余下的时间里娓娓道来。
  • 灭绝医圣

    灭绝医圣

    我不允,谁能生?我不杀,谁敢死?大荒逐鹿,万族之中我独圣!
  • 异世的群魔乱舞

    异世的群魔乱舞

    一个多种族化世界在“最后一位”贤者的帮助下击退了邪恶势力得到了短暂的和平。没有了所谓的邪恶势力,各国便开始了为“利益”而战的争夺战。虽然贤者击退了邪恶势力,但邪恶势力并未衰败,现已是蠢蠢欲动。然而一位来自异世界的男人“雪”来到了这个世界……让我们来体验从余烬中重生,步步为营,我如同火焰般疯狂,燃尽天下一切。“我”贤者终将君临天下!!!我为荣耀献身。你?是为了荣耀而战吗?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渡劫仙君非卿不可

    渡劫仙君非卿不可

    前言:苏卿卿作为风流楼的老板娘,一向安分守己。虽说她是一个狐妖吧,但是她没有伤过无辜的人,还救了不少人性命。她师父交代她只要一直做善事,凭她的能力,几十年后便可修得仙位,为家族光宗耀祖。可惜啊,后来她遇到了一个穷书生。(小狐妖X仙君渡劫)(苏卿卿X南辞)(书生变权臣)(前世今生,中间穿插现代内容)
  • 快穿之大佬别闹

    快穿之大佬别闹

    系统以为自己绑定了一只只有美貌而没脑子,只知修炼而不知世故的纯情小狐狸。岂料,结果却是这样!女主:姐姐,姐姐,你好美啊,可以做朋友吗?男主:小兮,你要相信我,我的心永远是你的!某兮:呵呵~某男:哦~我的心也是你的哦~某兮:……大佬,别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斩天屠神

    斩天屠神

    大千世界,万族林立,无数位面,百族争雄!这里以武为尊,优胜劣汰,弱者任人宰割,强者一气动山河!少年身怀佛心、妖骨、仙脉、神筋、重瞳天魇之眼、混沌太古之血、神魔不死之体、洪荒宙外之魂,踏上武道巅峰,问鼎苍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大任,诛魔灭邪!
  • 繁华落尽

    繁华落尽

    这是一本青春言情励志小说。男主人公杨正豪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大学,在一次上公共课的时候,遇见了其他班的女生岳菲,气质优雅的岳菲给杨正豪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决定追求她。但岳菲的心思并不在杨正豪身上,杨正豪苦苦追求也没有赢得岳菲的芳心。最终,杨正豪在同宿舍与他关系最好的吴文昊的开导下,幡然醒悟,知道自己和岳菲并不是一类人,从此便放弃了追求岳菲,开始安心学习。其间,杨正豪认识了自己的老乡赵文,赵文屡屡暗示,希望能做杨正豪的女朋友。杨正豪虽心里明白,但总还是会想起岳菲,最终和赵文也没有走到一起。毕业前夕,大家都在忙着找工作,经过爱情挫折的杨正豪,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决定回家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