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4700000009

第9章

有物混成

有物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汎舉矜誇,勸其厭好,故次此章。顯道之體狀,令物起修,夫設教處方,必先病後藥,藥病相對,所以次之。今就此章,義開為五,第一顯道之體狀,妙絕形聲,第二明本無稱謂,降迹立名,第三明引物向方,歸根反本,第四舉域中四大,令物依修,第五示自淺之深,漸階圓極。

第一顯道之體狀,妙絕形聲。

夫有物混成,先天地而作,始氣含庶品,超造化而為功,理性湛然,寂寞獨立,見其善貸,強與之名,物得以生,字之日道,瑶池暫會,或聞黃竹之歌,峒嶺斯逢,即見白茅之味。其為逝也遠,其為精也真,十二帝稱無名之君,五千言作有物之母,自然之道,天何言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御注:將欲明道立名之由,故云有物。言有物混然而成,含孕一切,尋其生化,乃在天地之先也。御疏:有物者,妙物也,即虛極妙本也。將欲申明強名所由,不可即稱道,故云有此妙物。混然而成,含孕衆象,尋其生化,乃在乎天地之先,故云先天地生爾。河上公曰:謂道無形混沌,而成萬物,乃在天地之前。榮曰:有物者,道也。名之日道,故言有物。然道之為物,唯恍唯惚,不可以有無議,不可以陰陽辨,混沌無形,自然而成,故日混成。自然之理,運之以變化,無形之內,闡之以氣象,原其本者,先天地生也。成疏:有物者,道也。明道非有而有,非物而物,混沌不分,而能生成庶品,亦明不混而混,雖混而成,不成而成,雖成而混,即此混成之道,在天地先生,還是不先先不生生義也。故《莊子》云: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又云:在天地之先而不為老。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御注:有物之體,寂寥虛靜,妙本湛然常寂,故獨立而不改。應用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而萬物資以生成,被其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御疏: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寂寥者,嘆有物之體寂寥虛靜,妙本湛然,故獨立而不移改,物感必應,應用無心,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可以為天下母,妙本生化,遍於群有,群有之物,無非匠成,萬物被其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爾。母以茂養為義也。河上公曰: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化有常。榮日:混成之道,先天地生,聽之不聞,則寂寥無響,搏之不得,則澹漠無形,喪偶而無對,故言獨立。湛然而常存,故言不改。無處不在,周行也。用之不動,不殆也。覆載生畜,母之義也。成疏:寂寥獨立不改,寂無聲也,寥無形也。獨立,無待對也。不改,無遷變也。言道體窈冥,形聲斯絕,既無因待,亦不改變。此乃-獨獨非待獨也。道無不在,名日周行。所在皆通故無危殆。開化陰陽,安立天地,亭毒群品,子育含靈,生之畜之故可為母。

第二明本無稱謂,降迹立名。

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日大。

御注:吾見其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通生表其德,字之日道,以包含目其體,故強名日大。御疏:字者表其德,名者定其體。老君云妙本生化,沖用莫窮,寂寥虛靜,不可定其形狀。先天地生,難以言其族氏。故吾不知其名,但見其大通,欲表其通生之德,故字之日道。見其包含無外,將欲定其至無之體,故強名日大。凡物先名而後字者,以其自小而成大,而道先字而後名者,以其從本而降迹爾。河上公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見道之形容,不知當何以名之,見萬物皆從道所生,故字之日道也。強為之名曰大,不知而名日強。大者,高而無上,羅而無外,無不包容,日大。榮曰:夫有形者稱,無像者絕,名約通生而為用,字之日道,無一法而不包,名之日大。理本無名,無名而名,謂之強也。成疏: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道本無名,不可智知,道名即初章云無名天地始也。取其有通生之德,故字之日道。即初章云有名萬物母也。強為之名日大,體無涯際,故名為大,故稱為強名。以名體字,道即是用,大即是體,故名大而字道也。人皆先名後字,今乃先字後名者,欲表道與俗反也。故不同而同,有右有字,同而不同,先字後名也。

第三明引物向方,歸根反本。

大日逝,逝日遠,遠日返。

御注: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御疏:夫滯於一方者,非天下之至通也。故天職生覆而不能形載,地職形載而不能生覆,唯妙本之用,用無定方,雖則強名日大,而復不繼於大。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自遠而求之,則復返在人身心矣,故日遠日返。《莊子》曰:夫道於大不終,於細不遺。河上公曰:大曰逝,其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復逝去無常處所也。逝日遠,言遠者窮於無窮,布炁天地,無所不通也。遠日返,言其遠不超然絕遠,乃復返在人身也。榮曰:逝,往也。即大求之而不得往也,就往追之不及遠也,體之近在於身,故謂之返也。成疏:大日逝,逝,往也。有大力,用能運致衆生,往至聖境也。逝曰遠,超陵三界,遠適三清也。遠曰返,返,還也。既自利道圓,遠之聖境,故能返還界內,慈救蒼生。又解:迷時以三清為三界,悟則三界是三清,故返在塵俗之中,即是大羅之上。

第四舉域中四大,令物依修。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御注:因其所大而明之,得一者天地王。天大能覆,地大能載,王大能法地則天行道,故云亦大也。御疏:因強名道日大,而舉所次大者,放天能顛玄在上,垂覆萬物,地能凝靜於下,厚載萬物,王能清靜無為而化萬物,此三大也,吾道一以貫之。河上公曰:道大者,無所不容,包羅諸天地也。天大者,無不蓋。地大者,無不載。王大者,無不制也。榮曰:道尊德貴,彌羅無外,天能廣覆,無隔於貴賤,地能厚載,不擇於妍蚩,帝王控制,通貫於遠近,字育普均於貧富,用各有主,歷言大也。成疏:道大無不包也,天大無不覆也,地大無不載也,王大無不制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御注: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繫其興亡,將欲伸其鑒誡,故云而王居其一,欲警王令有所法,謂下之文也。御疏:域者,限域也。今云域中之大,則道不只在域中,若云約所見而言,則天地自為限域,亦不秖在域中矣。夫遺語以伸玄理,不必曲生異義,存文以防疑難,衆說皆未盡通。今明域者,名也,名為體域,物無名外之體,故日域中。若舉道名則道在其中矣,舉天名則天無遺體矣,故云域中。即有名之中,有此四大云,而居一者,王為人靈之首,有道即萬物被其德,無道則天地蒙其害,故特標而王居一,欲令法道自然。河上公曰:八極之內有四大,王居其一焉。嚴曰:功德同也。榮曰:寰宇之表自可絕言,形象之中理當稱謂,羅之雖具,萬品究之,唯有四大。大名既一,用義難殊,欲勸帝王抱式於道德,取則於天地也。成疏:境域之中有此四大,王有化被之德,故繼二儀而居一數也。《莊》云:夫道未始有封而此言域中者,欲明不域而域,雖域不域,不域而域,義說域中,雖域不域,包羅無外也。

第五示自淺之深,漸階圓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御注:人謂王也,為主者先當法地安靜。既爾又當法天,運用生成。既生成已,又當法道,清靜無為,令物自化。人君能爾者,即合道法自然。御疏:人謂王也,所以云人者,謂人能法天地生成,法道清靜,則天下歸往,是以為王。王若不然則物無所歸往,故稱人以戒爾。為王者當法地安靜,因其安靜,又當法天生化,功被物矣。又當法道清靜無為,忘功於物,令物自化。人君能爾,則合道法自然,言道之為法自然,非復仿法自然也。若如惑者,難以道法效於自然,是則域中有五大,非四大也。又引《西昇經》: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則以為虛無之孫,自然之子。妄生先後之義,以定尊卑之自,塞源拔本,倒置何深?且嘗試論曰:虛無者,妙本之體,體非有物,故日虛無。自然者,妙本之性,性非造作,故日自然。道者,妙本之功用,所謂強右,無非通生,故謂之道。約體用名,即謂之虛無,自然之道爾。尋其所以,即一妙本,復何所相仿法乎?則知惑者之難,不詣夫玄鍵矣。河上公曰:人法地,人當法地安靜和柔。種得五穀,掘得甘泉,勞而不怨,有功而不置之也。地法天,天澹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也。天法道,道法清靜,不言陰陽,運行精氣,萬物自成也。道法自然,道性自然,無所法也。榮曰:夫為人主者,靜與陰同德,其載無私,法地也。動與陽同波,其覆公正,法天也。清虛無為,運行不滯,動皆合理,法道也。聖人無欲,非存於有事,虛己理絕於經營,任物義歸於獨化,法自然也。此是法於天地,非天地以相法也。成疏:人,主也,王必須法地安靜,而靜為行先,定能生惠。故下章云躁則失君,既靜如地,次須法天清虛,覆育無私也。天有三光,喻人有惠照,地是定門,天是惠門也。既能如天,次須法道虛通,包容萬物也。既能如道,次須法自然之妙理,所謂重玄之域也。道是進,自然是本,以本收之迹,故義言法也。又解:道性自然,更無所法,體絕修學,故言法自然也。

重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重為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人法於地,表學道以靜為先,故次此章;即校量靜躁。就此章內,文有三重,第一正辨輕躁之劣,重靜之勝,第二明重靜之人動不乖寂,第三明輕躁之者,亡國喪身。

第一正辨輕躁之劣,重靜之勝。

夫天地之大德日生,聖人之大寶日位,靜以制動,三十輻之循環,重為輕根,九五君之端委。登太山者宏大,歸衆阜之高,佩玉宸者為君,握庶人之紀。是知六爻將設,上一制之於群象,八有初分,下五鎮之於衆位。則知玄鑒妙遠,唯靜與清,黃屋尊凝,唯高唯大,聖開厥理,詳而可知。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御注:重者制輕,故重為輕根。靜者持躁,故靜為躁君。御疏:根,本也。草木根蒂重,花葉輕,花葉稟根蒂而生,則根蒂為花葉之本,故曰:重為輕根。夫重則靜,輕則躁,既重為輕者根,則靜為躁者君矣。是知重有制輕之功,靜有持躁之力,故權重則是屬鼻之績斯舉,心靜則朵頤之求自息。河上公曰:重為輕根,人君不重則不尊,治身不重則失神,草木之花葉輕故零落,根重故能長存也。靜為躁君,人君不靜則失威,治身不靜則身危,龍靜故能變,虎躁故夭虧。榮曰:大小俱輕,不能為於根本,上下皆躁,豈可為於君主,是以一輕一重,輕者以重為根,一躁一靜,躁者以靜為主。故無為重靜者君之德也,有為輕躁者臣之事也。上下各司其業,為君又須重靜。成疏:重為輕根,譬重為樹根,輕為花葉,輕者凋落,重者長存。此戒學人勿得輕躁,故《書》云:君子不重則不威。靜為躁君,靜則無為,躁則有欲,有欲生死,無為長存,靜能制動,故為君也。

第二明重靜之人,動不乖寂。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御注:輜,車也。重者,所載之物也。輕躁者貴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凍餒;好輕躁則生禍亂也。御疏:君子者,謂人主也,言其德可以君子人物,故云君子。輜,屏車也,重者所載之物也,此舉喻也。言人君常守重靜,猶如行者之不離輜重,行者若失輜重,則無所取給,必遭凍餒。人君若好輕躁,則臣必離散,必生息禍,故云終日行不離輜重也。河上公曰:輜,靜也。聖人終日行道,不離靜與重。榮曰:有道之主,君人子物,務於重靜,不為輕躁,舉不失道,動不離靜,是以行必輜重,居必攝衛,不至危亡,由重靜也。成疏:是以仍前生後文也。輜,靜也。言君子達人終日行化,同塵處世,而不離重靜,此即動而寂者也。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御注:人君者,守重靜,故雖有榮觀,當須燕爾安處,超然不顧。御疏:夫人君好重靜,則百姓不煩勞,若高臺深池,撞鐘舞女,以為榮觀,則人力凋盡,亂亡斯作。故戒云雖有榮觀,當須燕爾安處,超然遠離而不顧。河上公曰:榮觀為官闕燕舍,后妃所居。超然,遠避而不處也。榮曰:聖人所貴者大道,所寶者重靜,雖有瑶臺瓊室之麗館,身之所托者虛寂,孋姬飛燕之美御,心之所游者無為,****不足以累真.’華屋未能以惑己,物無累者,故日超然。成疏:重言重靜之人,雖有榮華之官觀,燕寢之處所,以游心虛澹,超然物外,不以為娛,處染不染也。

第三明輕躁之者亡國喪身。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御注:奈何者,傷嘆之詞也。天下者,大寶之位也。言人君奈何以身從欲,輕用其身,令亡其位乎。御疏:天子提封百萬井,定出賦稅六十四萬,并出戎馬百萬匹,兵車萬乘,故云萬乘之主。奈何者,傷嘆之詞也。天下者,大寶之位也。夫萬乘之主,四海必同,當令子孫千億,本枝百代。善建則無為偃化,善抱則有截歸仁,奈何承此重器,耽樂是從,以身充欲,淪胥以敗?是以一身之欲,而輕大寶之位,甚可傷嘆,故云奈何。河上公曰:奈何萬乘之主,奈何者,疾時王傷痛之也。萬乘之主,謂王者。而以身輕天下,王者至尊,而以其身行輕躁乎?疾時奢恣輕淫也。榮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萬乘之君,豈宜妄動。成疏:如何,奈何也。王畿千里,戎車萬乘之君,應須重靜,乃恣情淫勃,厚賦繁徭,禽荒色荒,輕忽宇內,哀嘆之甚,故云奈何。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御注:君輕易,則人離散,故失臣。臣躁求,則主不齒,故云失君。御疏:夫君多輕易則必煩擾,煩擾則人散,誰與為臣?故云輕則失臣,此戒君也。為人臣者,當量能受爵,無速官謗。若矯迹干祿,飾詐析榮,躁求若斯,禍敗尋至,坐招竄拯,焉得事君?故云躁則失君,此伸戒人臣也。河上公曰:輕則失臣,王者輕淫則失臣,治身輕淫則失其精。躁則失君,王者行躁疾則失其君位,治身躁疾,則失其精神也。嚴曰:失臣作失本,言君好輕躁,如樹之根本而搖動,根摇動則技木桔而槁矣。人主不靜則百姓摇蕩,宗廟傾危,則失其國君之位也。榮曰:前明重靜,則超然無累,今明輕躁則必致有損,無累則上下俱安,有損則君臣皆失也。成疏:恣情放欲,輕躁日甚,外則亡國,內則危身。忠良竄匿,失臣也。宗廟傾覆,失君也。

善行無轍邇章第二十七

善行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重靜聖人動不乖寂,故次此章,廣顯此人行能功用。就此章內,文有四重,第一明重靜之人,三業清淨,第二明重靜之人,結顯堅固,六根解脫,第三明降迹激救,應物無遺,第四示師資之道,修學之妙,而言之也。

第一明重靜之人,三業清淨。

夫聖應圓界夏心湛寂,不行而去,遠遊昆閬之中,不出而知,瑕踐瑶京之上。寂而能動,處暗常明,慾我蒼生,永苦於九幽之內。嘆彼邪穢,長昏於五欲之中。如嗔蛇頭,賢聖於焉不敢,如醉象首,達人所以棄之。衰彼凡迷,從何得悟,故善行無迹!將欲救之。師資之道一齊,凡聖之心雙泯也。

善行無轍述,

御注:於諸法中,體了真性,行無行相,故云善行。如此則心與道冥,故無轍迹可尋求也。御疏:此明法性清淨也。行謂修行也。法性清淨,是曰重玄。雖藉勤行,必須無著,次來次滅,行無行相,心與道合,故云善行。能如此,則空有一齊,境心俱淨,欲求轍進,不亦難乎?河上公曰:善行道者,求之於身,不下堂,不出門,故無轍述也。榮曰:七香流水之車,動之者有轍,千里浮雲之馬,躍之者有述。不疾而速,雲耕不輾地,不行而至,鳳鳥本無迹。言聖人垂拱廟堂,不偏周王之轍,賢士銷聲丘壑,不削孔丘之迹也。成疏:以無行為行,行無行相,故云善行妙契所修,境智冥會,故無轍迹之可見,此明身業淨。

善言無瑕謫,

御注:能了言教,不為滯執,遺象求意,理證言忘,故於言教中無瑕疵謫過也。御疏:此明學人不滯言教也。瑕,病也。謫,責也。言謂言教也。夫善行無迹,則能了言教,不為執滯,於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遺象導意,理照言忘,於彼言教,一無病責,故云善言無瑕謫。河上公曰:善言謂擇言而出之,則無瑕疵謫過於天下。榮曰:言鈴有中,千里應之,非法不言,有何過也。成疏:不言之言,言而不言,終日言未嘗言,亦未嘗不言,故謂之善言也。《莊子》云: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也。瑕,疵病也。謫,過責也。默語不異,故無口過之責也。本文作的字,謂聖人之言,既無的當,故無所之謂,此明口業净。

善計無籌算。

御注:能了諸法,本無二門,一以貫之,不生他見,故無勞籌筭,自然照了。計無計相,非善而何也。御疏:此明言教無滯,則不計異門也。夫執言滯行,辨是與非,適令巧曆亦不能計。若能了諸法皆方便門,究竟清净,不生他見,則無勞籌策筭數,自能深入一乘。善計若斯,何勞籌筭?故云善計不用籌筭。河上公曰:善以道計事者,守一不移,所計不多,不用籌策而可知者也。榮曰:籌策者,以算物數,以道觀之,物無不盡,道非於數,寧用籌策也。成疏:妙悟諸法同一虛假,不設虛假,即假體真,無勞筭計,劃然明了,此明意業净。

第二明結願堅固,六根解脫。

善閉無關梃而不可開,

御注:兼忘言行,不入異門,心無逐境之迷,境無起心之累,雖無關楗,其可開乎?御疏:此明不計異門,則欲心自閉也。橫日關,豎日楗。夫善行善言,不耽不滯,則心照清净,境塵不起,故云善閉雖無關梃,其可開乎?故云善閉無關梃而不可開。河上公曰:善以道閉****守精者,不如門戶有關楗不可得開之。榮日:門以關梃,有閉有開,若能以道制之,無開無閉,是以理國者以道纂弒,無以窺崙,修身者以道聲色,無由開鑿。成疏:外無可欲之境,內無能· 欲之心,恣根起用,用而無染,斯則不閉而閉,雖閉不閉,無勞關梃,故不可開也。此明六根解脫。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御注:體了真性,本以虛忘,若能虛忘,則心與道合,雖無繩索約束,其可解而散乎?御疏:此明善閉之人,心與道合。結,繫也。繩,索也。約,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遺照,深契道源於諸法中,盡能不滯繫心於此,故云善結。夫用繩約者,繩散則約解,以道結者,心靜則道冥,適使萬綠盡興,終能一無所染,雖無繩索約束,豈可解而散乎?故云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河上公曰:善以道結事者,乃結其心,不如繩索可得解之。榮曰:用繩之者,有縛有解,以道控制於四方,善結也。萬國共戴於一人,不解也。修身者心契於道,故言善結。抱一無離,不可解。成疏:上士達人,先物後己,發大弘願,化度衆生,誓心堅固,結契無爽,既非世之繩索約束,故不可解也。然誓心多端,要不過五:一者發心,二者伏心,三者知真心,四者出離心,五者無上心。第一發心者,謂發自然道意,入於法門也。第二伏心者,謂伏諸障惑也。就伏心有文,文尸三解,解有三品,物增成九品,通前發心,為十轉行也。第三知真心,有九品,即生彼九官也。第四出離心,有三品,即生彼三清,所謂仙、真、聖也。第五無上心,謂直登道果,至大羅也。善結者,結此五種心,終始無替也。此明結願堅固。

第三明降迹慈救,應物無遺者也。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御注:是以聖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成之,故無棄者。御疏: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聖人心雖凝寂,教則流通,故常用五善以救人,令必釋然而達解,大慈平等,無所偏隔,凡是於人,盡皆善誘,故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物者通有識無識也。救人善教,故不棄人,救物善心,亦無棄物,使令動植咸遂,無殘傷者,故云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河上公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聖人所以教人忠正者,欲以救人之性命也。故無棄人,使貴賤各得其所也。常善救物,聖人所以教民順四時,以救萬物之殘傷。故無棄物,聖人不賤石而貴玉,視之如一。榮曰: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一物失所,慮軫納隍,視人如子,寧有棄乎。真聖闡經以開化,赴感以遵凡,以道濟之,曾無遺棄。常善救物,而無棄物,始終用道,故言常。惠及萬方,故言善。德能廣濟,故言救。通言一切,故言物。成疏: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聖人即是前三業清净六根解脫之人也。為能發弘誓願,救度衆生,故常在世間,有感斯應,慈善平等,終不遺棄也。常善救物,而無棄物。先舉人者,表恩被有情,後舉物者,示仁覃無識。亦言救人,直據黔首,救物爰及四生也。

是謂襲明。

御注:密用日襲,五善之行在於忘遣,忘遣則無迹,故云密用。密用則悟了,故謂之明也。御疏:襲,密用也。明,了悟也。善行救人,在於忘遺,若滯教矜有,轍迹必存,故雖常善救人,終使慧心無滯,如此密用,則能悟了。故云是謂襲明。河上公日:聖人善救人物,是謂襲明天道。榮曰:善行五者,人物兼濟,承道而用,是謂襲明。成疏:襲,承也,用也。此即結嘆常善聖人,利物無棄,可謂承用聖明之道也。

第四示師資之道,修學之妙。

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御注:師,法。資,取。善人可師法,不善人可取以役使之也。御疏:師,法也。夫善人者,離諸愛染,則心清净,於法無滯,則教圓通。取喻於水,物來斯鑒,所鑒者則形而有象,能鑒者見象而無心。善人正慧若斯,故可為不善人之師法也。不善人之資,資,取也。夫火有其炎,寒者附之。聞道動行,必資宗匠,既說先生之善,須伏弟子之勞,則不善之人,善人可取以役使爾。河上公曰:故善人不善人之師,人之行善者,聖人即以為人師也。不善人善人之資,資,用也。人行不善者,聖人猶教道使為善,得以給用之。榮曰:行與道合,德能利物,善人也。人之儀表,物之楷模,師也。闇者求明,明者不求於闇,愛之以作役,具之以束修,資也。成疏:善人不善人之師,善人即向襲明之人也,言此人恒懷大心,先物後己,引導衆生,允當宗匠。不善人善人之資,資,用也,亦是助益之義。言善人恒在有中化導群品,即用不善之類而為福田,以彼衆生益成我德故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御注: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師資,未為極致。今明所以貴師為存學相,學相既空,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為存教相,於教忘教,故不愛資。貴愛兩忘,而道自化也。御疏:雖知大迷,是謂要妙。夫物初第進修,兩存學相,未能忘教,故貴愛師資。若能體了行門,學無所學,師資之名既去,貴愛之目不存。然此章大宗,教之忘遣,語以漸頓,不無階級,論其造極,是法都空,故前舉為師為資,示進修之路,後云不貴不愛,將導悟證之空。則明所以貴師為存學相,學相既空,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為存教相,於教兼忘,故不愛資,魚相忘於江湖,自無濡沬。乍聞斯旨,凡俗不悟,執學滯教,則必以為大迷,故老君格量云,雖知凡俗以此為大迷,於道而論,是謂要妙。河上公曰:不貴其師,獨無輔也。不愛其資,無所使也。故日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此謂要妙。榮曰:尊師重道,貴也。仁惠善誘,愛也。師資之義,當貴愛也。若師不愛於資,壅玄流而不潤,資不貴於師,失慧路而難反,悟之者要妙,昏之者大迷也。成疏:不貴其師,無能化也。不愛其資,無所化也。前以聖道凡,勸令修學,今明凡聖平等,故遣師資,斯則從淺之深,漸階衆妙。

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御注:師資兩忘,是謂玄德。凡俗不悟,以為大迷,故聖人云:雖知凡俗以為大迷,以道觀之,是謂要妙。河上公曰:雖知大迷,雖自以為智,言此人乃大迷惑。是謂要妙,能通此意,是謂知微妙要道也。成疏:師資兩忘,聖凡一揆,俗知分別,雖似大迷,據理而言,實成要妙。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雄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善行之士,常善救人,其於救物之方,猶自未顯,故次此章略示其要。就此章中,文開四別,第一明去剛取柔,是修行人要逕,第二勸遣明歸聞,為學道楷模,第三示守辱忘榮,歸根反本,第四顯匠成庶品,利物忘功。

第一明去剛取柔,是修行人要逕。

夫剛健者凶,道家明戒,雄壯者屈,先哲格言,故兵強不勝於前,水弱破堅於後,張華有言,無矜爾榮,天道惡盈,無侍爾貴,隆隆者墜,賢達所作,誠不虛言。是知四時去來,寒暑易准,二儀迴薄,日月虧全,何况體道融明,知白守黑,妙象圓照,去雄歸雌,歷萬劫而不為,觀一心而常住,為谿為谷,天下歸焉。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御注:雄者,患於用壯,故知其雄,則當守其雌靜,謙德物歸,是為天下谿谷,則真常之德不離其身,抱道含和,復歸嬰兒之行矣。御疏曰:知,辮識也。雄,剛躁也。雌,柔靜也。夫物貴全和,法求中道,雄則過當,雌則卑弱,俱未適中於善行,必當綠督以為經,故知其雄躁,則當守其雌靜。守其雌靜,亦當知其雄躁。知雄守雌則可,知雌守雄則敗,敗則妨行,故特戒守雌。能守雌柔,是為謙德,物所歸往,如水歸谿矣。《爾雅》曰:水注川日谿。經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雄守雌,是名善行,物所歸往,為天下谿,能如此則真常之德曾不離散。常德不散,即是全和。全和之人少思寡欲,泊然未兆,乃如嬰兒,故云復歸於嬰兒也。河上公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自知其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之流入深谿也。為天下谿,常德不離,人能謙下如深谿,則德常在,不離己也。嚴曰:於嬰兒復歸於志,於嬰兄蠢然而無所知也。榮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不餡不驕,在於中平,君子之行也。不靜不躁,處於中和,入道之基也。故知懷雄猛之心者,未可全真。抱雌柔之性者,不能忘道。令知性雄而守雌,則不躁不速,亦知性雌而守雄,則不靜不遲,不滯兩邊,自合中道。然行雄猛者衆,守雌柔者少,故喻明谿壑處下,衆流歸之,人士謙退,道德歸之。成疏: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谿,逕也,雄,陽也,是剛躁之名,雌,陰也,是柔靜之義。知雄躁剛猛,適歸死滅,雌柔靜退,必致長生,故棄雄而守雌,可為天下之要逕。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離,散也,嬰兒譬無分別智也。言人常能守靜,則其德不散,故能復於本性,歸無分別智。

第二勸遣明歸間,為學道楷模。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

御注:能守雌靜,常德不離,德雖明白,當如暗昧,如此則為天下法式。常德應用,曾不差違,德用不窮,故復歸於無極。武,差也。御疏: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白,照明也。黑,暗昧也。式,法也。夫能守雌靜,則德行昭明,德雖昭明,不以務物,當如暗昧,自守淳和,能如此則可為天下之法矣。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忒,差武也。極,窮極也。知白守黑,是謂德全。德全之人,可為天下法式,則真常之道隨應而用,應用無差忒,用亦不窮,故云復歸於無窮極也。河上公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白喻昭昭,黑喻默默,人雖自知昭昭明達,當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無所見,如是則可為天下法式也。為天下式,常德不忒,人能為天下法式,則德常在於己,不復差武也。復歸於無極,德不差武,則長生久壽,歸身於無窮極也。嚴曰:反於未生,復於未始,與道為常,歸於無極矣。榮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大白若辱,大智若愚,晦爾安身,斯為法忒。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忒,差也,人不以智耀人,不為名害己,內雖潔白,外實同塵,立身者受祿無窮,修道者成真無極。成疏: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白,昭明也。黑,暗昧也。式,法也。自顯明白,炫曜於人,人必挫之,良非知者。韜光晦迹,退守暗昧,不忤於物,故是德人。能知白黑利害者,可為修學者之洪範也。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忒,差也。無極,道也。常能棄明守暗,其德不差,既復清虛,歸於至道。

第三示守辱忘榮,歸根反本。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御注:德雖尊榮,常守卑辱,物感斯應,如谷報聲,虛受不窮,常德圓足,則復歸於道也。御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榮,尊榮也。辱,卑辱也。夫為天下式,則其德尊榮,德雖尊榮,常守卑辱,以和為貴,無不含容,如彼空谷,物來斯應,故云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道也。虛受應物,如彼谷神,真常之德,是乃圓足,足則復歸於樸矣。夫道為德體,德為道用,論其用則常德乃足,論其體則云復歸於樸。歸樸則妙本清净,常德則應用無窮,非天下之至通,其孰能與於此者?河上公曰: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榮以喻尊貴,辱以喻污濁,人能自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污濁,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深谷也。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足,止也。人能為天下谷,則德乃常止於己。復歸於樸,當復歸身於質樸,不為文飾也。嚴曰:道德是祐,神明是助,道充德足,則萬物大淳樸矣。榮曰: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有官即有爵,榮也,無位即無名,辱也。能知居顯不驕而守卑辱,可謂包含一切,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在貴如賤,處榮若辱,真常之德自然滿足,常德反歸,故言復樸者也。成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榮,寵貴也。辱,卑賤也。處於榮貴;遂起驕奢,而福善禍淫,忽然凋落,此之榮寵,翻為禍基。若知倚伏不可常,貴為禍始,應須自戒,勿為放逸。處於榮華,恒如卑賤,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知榮守辱,天下歸奏,譬彼川谷,包納虛容也。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真本也。始自知雄,終乎守辱,三種修學,為道之要。又如虛谷,罄無不容,所以常道上德,於是乃足,故能復於真空,歸於妙本也。

第四顯匠成庶品,利物忘功。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御注:含德內融,則復歸於樸。常德應用,則散而為器,既涉形器,必有精贏,故聖人用之,則為群村之官長矣。御疏:器,形器也。自知雄下,論性修返德,則復歸於道。此云樸散為器者,明德全合道,即能應用。應用迹麤,涉於形器,故云樸散則為器也。既涉形器,其村用必有精麤,故凡人用之,適能獨全淳樸,聖人弘濟,則為群村之官長矣。 河上公曰:樸散則為器,萬物之樸散則為器用也,若道散則為神明,流為日月,分為五行。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聖人外用,則為百官之元長也。榮曰:種散為器,聖人以為官長,是以大制無割。一氣未分,種也,三種有位,器也,自無形以開有象,故言散樸以為器。天尊地卑之體既著,君貴臣賤之體亦明,樹之以君,故云官長。統御萬國,故言大制。上能字育,下獲不傷,故言無割,亦明聖人開不言之教,此即散樸為器也。囗真仙之主,為官長也。以道攝物,物無不歸,大制也。慈能救物,物得以全,無割。成疏:散,分布也。器,用也。官,君主也。長,師宗也。既能反樸還淳,歸於妙本,次須從本降迹,以救蒼生。布此淳樸,而為化用,故《西昇經》云:道遂散布分,既而為君以馭世,為師以導俗,聖人即用斯樸,散而為馭導之方也。

故大制不割。

御注:聖人用道,大制群生,暄然似春,蒙澤不謝,動植咸遂,曾不割傷。御疏:此明聖人用道也。夫聖人德全,大制群有,法乾坤之施,灑雨露之恩,各暢其和,不知其力,令動植之物咸遂其生,曾不割傷以為己用,故云大制不割。河上公曰: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割傷,治身則以大道制****,不傷精神也。成疏:至聖神力,不可思議,三界內外無不制伏。主領弘普,故稱大制。而亭毒群品,陶鑄生靈,推功於物,不為宰主,故云不割。割,宰斷也。

同类推荐
  •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画家知希录

    画家知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野老书

    野老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清真诀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清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体仁要术

    体仁要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越世神医:废材嫡小姐

    越世神医:废材嫡小姐

    穿越,啊嘞,这种狗血剧的套路怎么到我身上了?放心肯定我不会被套路的。男强女强,不虐不狗血,放心入坑。她,22世纪,神医榜榜首。却不料遭人毒手,穿越古代,成为丞相府第一“废材”。他,战王府无一女子,世人皆知他不近女色,都没有想到,他会为护她而“摸权篡位”。“废材是么?我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废材””。某女轻笑道,嘴角带着一丝玩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员之海域幽深

    海员之海域幽深

    即使科技发展到今天,这个世界仍有许多我们人类不曾到达的地方,亦有许多不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破解。占据地球四分之三的海洋,更是充满了许多的未知和神奇。美人鱼和挪威海怪真的只是存在于传说中吗?百慕大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台湾海域发现的古城又有怎样的故事.......徐福东渡,海底沉船。海盗宝藏,南洋历险。太平洋的惊涛怪浪,大西洋的狂风暴雨。这是一本关于海洋历险的书,这是一个关于海员传奇的故事。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心谋后

    无心谋后

    风华绝代,倾国无双。她一身男装纵横江湖朝堂沙场天下。作为江湖第一大帮的一哥,最强国大秦的病弱丞相,算命的说她命里注定与爱无缘。嗯,江湖第一大帮首席长老,大秦隐世的齐王殿下,表示不服。于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他追她到山河永诀。十年后,素手倾天的第一王妃回眸轻笑:“对面的夫君看过来。”【练笔作品不签约不上架但绝不弃坑请放心观看有票请砸】
  • 灵界时代

    灵界时代

    林宇从异界回归,得到一个残破小世界,为了追寻武道,招募玩家发展势力,攻略高武世界。开创震惊寰宇的'灵界时代'!灵界时代,地星,历史课:“同学们,自灵界时代以来,我们地星人蒙受圣祖的光辉,已经成为整个宇宙的巅峰群族!我们历史学的最高荣誉,就是探索圣祖曾经隐藏着的不为人知的密辛,有谁能够简单表述一下圣祖的光辉?”“老师我来:圣祖的圣名是“林宇”,圣号“天宇圣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武者,最伟大的......”“【东方红,太阳升,灵界出了个林宇圣】预备唱!”某育儿院领唱小花同学奶声奶气的声音传来出来......
  • 师兄别哭

    师兄别哭

    作为大师兄张白,很是自信,因为他有很多的师妹,以为这辈子不愁娶不到媳妇了。当大师妹嫁人的时候,他表示不慌还剩五个。二师妹嫁人时候,他表示越到后面的越乖。三师妹嫁人的时候,有点小慌,但还挺得住。四师妹嫁人的时候,稳住别浪。五师妹嫁人的时候,猥琐发育。小师妹嫁人的时候,他哭了,师妹你别走啊!
  • 名侦探柯南之穿越

    名侦探柯南之穿越

    第一次写文,多多支持,谢谢!
  • 帝少狠温柔:别装了我要吐

    帝少狠温柔:别装了我要吐

    温柔多金?那总是黑着一张脸让她还钱的小气鬼是谁?绅士有礼?那总是抓她玩儿cosplay的大变态又是谁?猎人要吃掉小红帽,小狐狸不喜欢酸葡萄,究竟谁是谁砧板上的肉,谁又是谁的盘中之餐?女人,你成天玩躲猫猫却总藏在我能找到的地方,你是欲擒故纵呢,还是欲擒故纵?男人勾唇一笑,桃花眸中满是戏谑:我很讲道理给你两个选择,一乖乖跟我回去,二不情不愿的跟我回去!女人双手护在胸前:你赶紧滚出去!男人摇头:你应该保持沉默,因为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床上证供!大手一捞,男人轻松的将浴缸中的女人扛上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