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83600000027

第27章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隐喻(7)

作为韦克特妻子的吉拉受到的伤害更是触目惊心。她出场之时也是遍体鳞伤,衣衫不整。从尼古拉斯对韦克特讯问时的话语中得知,她受到了尼古拉斯手下人的轮奸。尼古拉斯一句“她没有看起来的好,她在流月经”暗示着轮奸给她的身体带来的巨大伤害。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被轮奸已是奇耻大辱,而尼古拉斯在审问她时还故意问她被轮奸了多少次,延长了她痛苦的过程,是对她身心的极端摧残。

韦克特的儿子尼奇还是个孩子,心中充满了对自由和未来的幻想,渴望像飞机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在剧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从尼古拉斯的口中透露出来的,他似乎没有受到拷打,然而他却最终被从肉体上消灭了。剧终之时,喝完了送行酒的韦克特不肯离开,口中喃喃地问起儿子的信息,尼古拉斯回答说:“别担心,他是一条小****”。在这个句子中,他用上了过去时的“是”( was) ,暗示着尼奇已被杀害。

其实身体伤残的造就者尼古拉斯自身也受到了权力的伤害。在他身上,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情结、优越情结及虐待狂趋向。优越情结是指:“怀有优越感之人,其自己感觉的优越条件并不真实,只得以优越感来掩饰其自卑感的心理。”[88]尼古拉斯反复向韦克特一家展示自己是“国家、宗教的代表,跟国家首要人物关系密切”正是优越情结的表现,可见自卑根植于其内心。在他的行为上,体现了自卑———妒忌———疯狂的发展历程。他竭力表现自己是文明人,他处处展现自己的权力,然而从他的话语中可以解读出他内心的空虚自卑。他既然以文明人自居,却让人破坏作为文明代表的知识分子韦克特的书房,分明是对文明的诋毁,他的行为来源于妒忌心的驱动。从始至终,他都在炫耀自己的权力,其实除了权力,他一无所有,他大声呼喊:“我并不是单独的,我并不是单独的”,正是他内心残缺的表现。迫害韦克特三口之家,使之四分五裂也正是他的“破坏性的妒忌心”使然。自始至终,文中都没有提及到底韦克特犯了何种罪行,退一步说,如果是韦克特犯了罪,对他的拷打尚可理解,那这与他妻子、儿子又有何关系呢?尼古拉斯的行为还是一种虐待狂的表现。他对韦克特说:“死亡! 死亡! 死亡! 死亡! 我喜欢他人的死亡!”表现了他歇斯底里的虐待狂热。他虽然没有亲身上阵参与对吉拉的凌辱,然而,他乐于窥探吉拉受轮奸的心理感受,表明了他的变态性心理。最后,在三口之家之中,尼古拉斯选择了对孩子的杀戮,完成了他对这个和谐之家的最大破坏。也许他正希望别人如他一样,孤单无依;希望通过斩断别人的亲情纽带以窥探别人家庭破裂、生不如死的心灵痛苦。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的人往往会寻求自我补偿,如果这种寻求过于偏执,就会形成过度补偿。[89]尼古拉斯选择了对权力的疯狂追逐,在权力上他成功了,然而他除开权力什么也没有。追根溯源,尼古拉斯对权力的过分膜拜,导致了他的人格分裂。一方面,他想做个文明人,拥有幸福的家园;另一方面,他过分追求权力,导致了人性的残缺,他滥用国家赋予的权力,借国家的名义疯狂地摧残迫害文明及家庭。他对韦克特所说的“你认为我疯了吧?我母亲是这样认为的”正是他的心理状态恰如其分的写照。

然而,虽然尼古拉斯迫害一家三口有他个人的目的,但韦克特一家三口由于拥有与统治阶级不同的信仰而遭受身体的残害的事件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在对韦克特的审讯中,尼古拉斯指责韦克特是国家的叛徒,他说:“我们都是爱国人士,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拥有共同的信仰,除了你。”显然,尼古拉斯与韦克特之间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他们私人之间的问题,韦克特已被定位于国家之敌人,对他的伤害也许是出于个人的目的,但客观上发挥了规训人民的目的,他们一家三口的身体被当成了政治规训的工具。

在品特另一部戏剧《山地语言》中,品特同样展现了肢体伤残。该剧分为四幕,讲述的是青年妇女萨拉与几位妇女到监狱探望狱中的亲人的故事。在等候的过程中,有一位年长的妇女被监狱的狗咬伤了手,鲜血直流,萨拉勇敢斥责代表强权的狱警和军官。年长妇女和她儿子见面之时被禁止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山地语言进行交谈。轮到萨拉与丈夫见面了,她的丈夫被两个士兵架了出来,他显然也是刚刚受过刑讯,以至于不能行走,不能言语,因而萨拉和她丈夫什么也没说,在他们之间进行交流的是画外音。终于,狱警告诉年长的妇女,他们已被允许用山地语言进行交流,但她已不会说话。在这部剧作中,遭受肢体伤害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年长的妇女,她不但手臂伤残,并且在恐吓之下,患上了失语症。另一个是年轻妇女萨拉的丈夫。

损伤性疾病有广义及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损伤性疾病是指由于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创伤;狭义上的损伤性疾病则是指机械致伤因子致伤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如锐器切割或穿刺、重力挤压、钝器打击、过度牵拉、子弹或弹片射击等,都是暴力作用破坏组织的连续性。[90]在品特这些戏剧之中,显然,他们患的都是“损伤性疾病”。然而,这些损伤不是某种事故造成的,而是以国家的名义形成的。在《送行酒》中,韦克特一家的信仰与代表国家信仰不同,他不屈服的后果就是妻子的被轮奸及儿子的死亡,以及自己的遍体鳞伤。妻子身体所遭受的伤害及儿子的死亡又成为胁迫他屈服的工具。而在《山地语言》中老妇因为使用山地语言———一种被国家禁止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遭受了肉体损伤及心理胁迫失语。

损伤性疾病的特点在于其鲜血淋漓的直观性,随之而来的是其巨大的心理威慑效果。统治阶级正是看中了这一威慑效果,因而往往使某些敌对力量身体遭受此类的惩罚以警示他人。虽然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微观权力的时代,品特戏剧中触目惊心的肢体伤残却意在提醒世人,中世纪时通过砍头、五马分尸的手段来实现暴力统治的方式并未消失。品特戏剧中的损伤性疾病给读者带来惊悚的效果,引起民众的深思,表明了作家痛恨国家权力滥用的政治立场。

在品特的另一部戏剧《归于尘土》中,疾病则以隐晦的方式展现了国家权力对人们的伤害,该剧讲述的是精神病人丽贝卡在心理治疗师德夫林的催眠引导下回忆起她此前的生活经历。丽贝卡的情人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常常用双手一前一后扼住丽贝卡的脖子对她施虐。在丽贝卡与她的情人生活的经历中,她目睹了一些恐怖的经历:成排成排的囚犯被驱赶到海中淹死。而在一个工厂中,所有的人都要向她的情人脱帽致敬。她的情人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火车站台将妇女们的孩子从她们手中抢走。而在丽贝卡的生活当中,搜捕犯人的汽车警报声总是不绝于耳,在一个天上布满星星的夜晚,在死寂的街道上,一个老人与一个小孩拖着行李前行,其后跟着一个怀抱婴儿的妇女,其实这个妇女就是丽贝卡,她也加入了逃亡的行列。在月台,妇女们怀中的孩子被士兵们从手中抢走,丽贝卡的孩子虽然经过了伪装,却因为在紧要关头哭出声来,也被劈手夺去。也许这正是她患上精神疾病的原因。沿袭了品特一贯的不确定性风格,《归于尘土》的许多情节也是令人迷惑不解,剧情缺乏必要的理解背景,人物关系模糊不清,身份来历不明,丽贝卡的回忆与现实相互交织,让读者如坠雾里,不知所云,难以理清头绪。被剧中的男女所迷惑,甚至有些学者认为,该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德夫林和丽贝卡分别就是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91]

然而,大多数学者还是一眼就认定了其中的大屠杀主题。学者格莱姆认为:“《归于尘土》是品特的唯一历史剧,源于品特对于大屠杀的终生思索及自从1980年以来的品特政治剧和主题剧写作方向。这是一部深入接触品特的犹太人属性的戏剧,虽然品特在剧中对纳粹或种族灭绝并未直接提及,然而这就是一部涉及大屠杀的戏剧。”[92]路易斯·高登也指出:“《归于尘土》是由一个简单的人物讲述的20 世纪大迫害的集体记忆。”[93]

的确,品特对于丽贝卡的致病原因并未明言,在剧作中对于纳粹也是只字未提,这可能就是造成人们对于剧中内容难以确定的原因。表面上看,心理病人丽贝卡是暴力的唯一受害者,然而,通过对她的病因的探寻,却发现后面隐藏着更多的暴力。在催眠师的刨根问底下,通过丽贝卡的叙述,就像电影的回放,往事一幕一幕呈现,在她的言语中首先呈现的是一群人在向导的指引下默默走向大海,不久,海上能看到的便只是随海浪上下漂浮着的各种行李;丽贝卡认为他的情人是一个导游,然而她又看见他站在一个工厂中,戴着软帽的人们站成两列,全体脱帽向他敬礼;后来,丽贝卡又看到了一个女人站在高楼的房间,俯视着星空下老人小孩拖着行李在冰冷的街上行走,后面跟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突然,妇女手中的孩子被士兵劈手夺走。

在催眠师的引导下,女人突然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抱小孩的女人正是准备逃离的自己,也正是这个情人夺走了她最宝贵的、她怀中的孩子。荒诞派擅长的直喻手法发生了作用,显然,品特提供的场景会让读者毫不犹豫地将思维联接至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她的情人可能是个纳粹军官,他在工厂中的行为正是纳粹施展淫威的方式,他也不是什么导游,而是干着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送进地狱的活儿,成群死亡的人群正是得于他的“引导”。而在丽贝卡的回忆中,她还无时不刻地听到警报声。“警报声没有一刻不在响着,不是在这个街角就是在那个街角,他们坐在警车中,鸣着警笛”,[94]警笛声已经成为了丽贝卡生活中的一部分,极其荒诞的是以至于她认为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我讨厌它的声音消失,我讨厌它离开我,我憎恨别的什么地方的人拥有了它。我需要它,时时刻刻,这是一种美妙的声音,不是吗?”[95]不过,也许丽贝卡这么说却又是那么正常,因为警笛还响在周围,别的地方的人就还没有遭殃。时时刻刻生活在这样的恐怖环境中,丽贝卡患上精神疾病是再正常不过了,她正是在********的胁迫下致病。而通过丽贝卡的疾病,又联系上了无数的犹太人的伤残与死亡,这是一个民族通过国家力量对另一个民族施行的暴行。

品特在1996年巴塞罗那品特戏剧节前夕接受记者的采访中的陈述印证了人们的猜测,《归于尘土》的剧情有所明朗。在品特看来,这部戏首先表达了对纳粹作为********的对人们的伤害:

《归于尘土》是关于两个人物的一部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

德夫林和丽贝卡。在我看来,这个女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野蛮暴行的环境中,从而一生为这些回忆饱受折磨。……很多年来,我自己也深受类似痛苦回忆的折磨,我相信肯定不只我一个人有此感受。我成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结束时我十五岁。年少时的恐怖的景象和人类之间的残暴深深印刻在我记忆中,伴随了我的一生。你无法逃避,因为这些回忆时刻都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这就是《归于尘土》所要表达的,也是丽贝卡终生不能摆脱的。[96]

然而,品特并不认为纳粹暴力就是这部戏剧的唯一主题。他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

记者:那么,这部戏是关于纳粹主义的吗?

品特:不,完全不是。这部戏是有纳粹德国的影子,我认为没人能彻底忘掉这一点……丹尼尔·戈德哈根在新近出版的《希特勒的忠心刽子手》里说到,当时大部分德国人清楚地知道所发生的暴行。这的确是真的,比如说,早先纳粹分子把犹太人赶到充满毒气的卡车里屠杀,工程师们必须确保这一过程可行有效。开始的时候,效果并不好,因为卡车质量不均衡,于是当毒气开始注入时,人们便涌向车尾导致卡车翻倒,所以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调整卡车结构,这样,杀人的目的达到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比方说当时生产毒气的人,他们可不是为了杀鸡而生产毒气的。[97]

在这里,通过工程师改进杀人卡车和生产毒气的故事,品特表达了对于普通公民对人权的漠视的痛心疾首,很多时候他们不但不反抗,任由人权遭受践踏,甚至成为********的帮凶,资助********践踏人权。接下来,品特继续表达了他对国家权力的谴责:

我在《归于尘土》里所反映的不仅是纳粹分子,因为在我看来,如果简单地集中在纳粹分子,那这部戏就不值一看了……我认为这么多年来,不单单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很多骇人听闻的事件,也包括许多宣扬所谓民主的国家也默认一系列镇压式的、冷漠无情的谋杀行径……在《归于尘土》里,我不单谈到纳粹,我还谈到我们自己,我们对于自己历史的反思,以及历史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影响。[98]

同类推荐
  • 粉碎在时光里的念想

    粉碎在时光里的念想

    接着每个教室如决堤了似的,涌出一群张牙舞爪激情澎湃的祖国未来的花朵,当然就在那声宣告自由的叫喊发出时,周易已经扔下了让人厌恶的习题,踊跃闯进了队伍中。很明显那个擅自发号放学命令的学生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但管他三七二十一,这是人民群众自我解放的强烈要求,况且人民群众已经密密麻麻地向依然紧锁的学校铁大门奋进了。当无法再继续前行时,周易蓦然回首,心理一怵,简直人山人海。周易第一次感觉这中学的人口之盛,同时股股汗臭鞋臭也达到建校以来的巅峰。周易对着济济人头张望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位相识的同学,他激动地跳起来挥挥手大声叫道:“喂!沈歌帆!沈歌帆!看看几点了?”
  • 珠玉词

    珠玉词

    《珠玉词》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晏殊的传世词作,其词承南唐冯延已词风之“俊”,又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语言明净清丽,融思于情,抒情含蓄柔婉而富有诗意,流露出词人对人生的眷恋和相伴而生的惆怅之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便是第一境界,而“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

    《我们把月亮忘记了》为王跃文作品中摘录的精彩文字集结,主题包括官事、世俗、社会、历史、日常、写作、修养、骗子共8章。其中,每章下面收集若干精彩段落,每段文字前面提炼一个关键词。文字幽默风趣,富于较强的感染力。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宋鱼水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宋鱼水的故事

    她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热爱审判事业、恪尽法官职责,公正执法、倾心为民,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曾获“十大杰出青年法官”、“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全国模范法官”、“中国法官十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等荣誉称号,被人民群众誉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
  •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

    吉尔·德·莱斯案:蓝胡子事件

    本书为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乔治·巴塔耶的经典学术专著。作者撷取十五世纪法兰西元帅吉尔·德·莱斯弑童血案,钩沉索隐、爬梳剔抉、追根溯源,从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性格因素、风云变化等角度综合分析,深刻揭露了造成吉尔·德·莱斯悲剧的诸多原因,也为读者勾勒出了血案复杂的历史真相。乔治·巴塔耶以详实的史料尽量客观地还原了当年教廷对吉尔·德·莱斯的审判,以现代的方式剖析恶的根源——不加抑制的兽性。在西方文化中,兽性因体现人性原初与自然的一面,也有其“神圣性”,与宗教信仰的神圣性形成两个极端。历史上誓死追随圣女贞德、战功赫赫的法国元帅,虐杀上百幼童的吉尔·德·莱斯,在大众眼中不过是混同于童话、传说中蓝胡子的恶棍,而在乔治·巴塔耶这里,却凝聚了“神圣性”最极端的两面。巴塔耶深刻剖析了人性中原初的兽性与理性的斗争和冲突,从而使得吉尔·德·莱斯这个人物成为历史上表现“兽性、性、死亡”的绝佳典故。
热门推荐
  • 超越星际

    超越星际

    26世纪中叶人类开始探索宇宙,世界第一大公司杰斯公司开创星际战争计划,一个杰斯公司小职员糊里糊涂的成为一艘星舰的舰长,开始星际探索,且看一个底层青年如何站在宇宙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尾白狐之渡劫

    九尾白狐之渡劫

    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九尾白狐的我,生来就肩负重任。此生为劫而生,为劫而死你们以为我是高尚的救世主?其实我是死皮赖脸的小萌狐毛茸茸很可爱^ω^青丘小霸王我最嗨男一男二把我爱各单位注意前期脱欢后期虐惨这真的是个悲剧-_-||
  • 冰钰诀

    冰钰诀

    万年出一旷古奇迹,武功秘籍冰钰诀的出世令江湖人争相抢夺,苏妙戈自知祸因她起,决心定要拿回冰钰诀,没想到一入世就卷进武林是非中,爱恨茫茫无路,最后她是选择宠她无下限的尊师之子江无痕,还是选择暗自守护她从不说出口的英雄榜单第一名的摄政王夜墨寒?面对个性洒脱的夜轻染、多少年伴其左右的追影,她又该怎么做?如果爱你,我一定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可惜我不会爱你,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
  • 无名记

    无名记

    无名,并不仅仅代表没有姓名,可能不想说,也可能不想知道……我不叫张鸿明!因为我的心底藏着另一个张鸿明·······
  • 公主凤归

    公主凤归

    她是嫡长公主,却在一出生便被送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她习惯那个地方,并在那个地方幸福简单的生活的时候,一场天雷,便毁掉了所有梦。重生回到初生,一切重来,她想改变那个结局,却没想到,改变的不只是那个结局,还有她,和他
  • 变体魔灵

    变体魔灵

    变体兽,一种神奇的生灵,它们与人类签订变体契约,化作一道图腾依附于人类身上,然后,人类就可以变身成各种各样的强大存在。那些强大存在可以是圣灵,如黄金狮子、天使、凤凰等;也可以是魔灵,如安格拉魔灵、霸王魔灵、黄金魔灵等!
  • 清风徐来楠楠语

    清风徐来楠楠语

    多年前,江思楠听闻一场青梅竹马,那个讲故事的人从此成为她的心头念想。后来,她才知,原来那个念想早已来到她身边。三个月前,她无意间救了一个男人,三个月后,这个男人告诉醉酒的她:“我是你老公。”她笑,暗喜自己捡到宝。酒醒之后,面对穷追不舍的男人,她避之不及。恋情被毁,气急败坏的女孩怒吼:“慕先生,井浅河深,齐大非偶。”他笑:“你只能属于我。”后来,慕先生发现强攻不行,改为智取,步步为营,徐徐诱之。她最终溃不成军。浓情蜜意之时,曾经旧爱归来,她主动退场,他说:“故事的结局由我定。”世人说她定是使了阴暗手段才能继续留在他身边,他嗤笑:“我若不让,谁能设计到我,我若想要,谁能拿走,我若不给,谁又能夺走。”【小片段】江思楠目光清冷的望着面色不善的苏溪雪,“苏小姐,他是我的丈夫,作为小三,你很光荣?”苏溪雪冷笑:“你也配?”江思楠淡淡道:“配不配我不知道,至少在法律上我们很相配。”苏溪雪“……”望着她气急败坏离开的身影,江思楠唇角溢出一丝苦笑……【可入坑】
  • 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

    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

    受过良好教育的芙洛拉·波斯特见多识广,品位高雅。失去双亲后,19岁的她决定投奔素未谋面的乡下亲戚。在这个名为“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的地方,她见到了与众不同的斯塔卡德一家:心怀愧疚的茱蒂丝、热爱传教的阿莫斯、绝望的鲁本、好色的塞思、精灵般的埃尔芬、疯狂的艾达·杜姆……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混乱如麻的状况,芙洛拉决定运用自己特殊的“组织才能”,接管每个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一连串令人捧腹的故事……本书对D.H.劳伦斯等人的乡村情节剧进行了滑稽的模仿,以戏谑的方式拆除了一系列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小说的传统,同时充满了“预言未来”的元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最受人喜爱”的喜剧小说之一。
  • 盛夏的星空:有你足矣

    盛夏的星空:有你足矣

    七年的离别,回来之后,感情会就此变淡,还是愈来愈浓。你真的相信这世上有纯爱么?其实16-18岁爱上的那个人,你真的可以记住一辈子。高中的纯爱,会烙印你的一生。疼是蚀骨的疼。这段爱恋肯定是放在心底的最深处。他是冰山,外冷内热,请不要嫌弃她是一个很执拗的人,偏执症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