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8000000025

第25章 我的看法(1)

西出阳关

左宗棠的步履一直向西延伸。“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情景被分散在丝绸之路上的“左公柳”一截截代替。

从兰州官道向西,出了玉门关、嘉峪关,春风不度,只有浩如烟海的边塞风景不断地射入视野。古往今来的地图上,西出阳关的路途被一道屏障似的天山雪脉紧紧包围,并在行走的路径中被分成了两截:一截向西,穿越嘉峪关后,迎着风沙回溯,经哈密,过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然后折向伊犁或阿勒泰,越过边境抵达中亚诸国;一截向南,由青海分岔拐向南疆,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楼兰古城,过和田、于阗,一直通达喀什,然后转道巴基斯坦、印度向西亚诸国行进……这两条横亘在西域大地上的古道,因着一种西行寻觅而显得异常神秘,以至于不少人不远万里终其极限向西行进,直到得到某种收获时,才肯退却疲惫的脚步。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两条被誉为古丝绸之路的通道,在肃杀的风霜中沉淀了更多历史风响。有的是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是令人长叹不已的感慨,也有的是令后人久久难忘的历史教训。已经隐没在山河背后的一长串故事在雪域高原、天山奇峰间相对峙,直到隐入某一个拐角,才算沉寂了下来。

然而,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让人不能忘却的印记。沿着天山之北追寻发生在通往西域古道上的历史形迹,一百多年前为一场国家荣誉之战而发生的一切足以让中国人吐气扬威,一个名叫左宗棠的人以他的作为让历史永远记住了他。

同治六年(1867年),沙俄帝国乘华族羸弱之机占据了伊犁。这等于沙俄不费一枪一炮,不通过战争便将中华大地的一块土地吞噬。对任何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而言,不管历史进展到什么时期,国土的丧失意味着主权的丧失。而因维护主权发生的战争自古有之。这不仅是一种主权,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和国格。在一场因西方侵略得逞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已如将倾大厦,难以挽回局势,只能一味退缩、忍让。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西方各国侵略中华民族的胃口越来越大。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大清王朝在节节败退与忍让中丧权辱国。这其中有外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但更重要的是一个闭关锁国政权的无能和缺了骨气的腐败体制。百姓生灵涂炭,国土寸寸流失,主权时时被夺……眼瞅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向衰亡行进,中华民族的抗争力量在民间崛起。胸怀一腔怒火的坊间纷纷揭竿而起,与内外反动势力相搏。但在那个时代,被烙上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的爱国主义终究有其历史局限性。在人们熟知的历史中,十九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农民起义或资产阶级革命,不是以神灵之姿与清廷对抗,就是寄幻想于朝廷以期内部改良。在那个时代,依然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似乎还寄希望于一个昏聩到了极致的王权统治能够良心发现,及早放下内乱,调动全民的力量与敌抗争。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的。对于一个快要潦倒了的、苟延残喘的衰败王朝,一切都是枉然。

尽管民族大义面前出现了一大批正义者、觉醒者,但民间力量的单薄难以改变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强大的统治机器虽处弥留之际,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然支撑着统治生命的延续。不管外国人如何从清廷鼻子底下拿走多少东西,不管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劫干了多少丧尽天良的坏事,不管内奸外乱通过多少卑鄙手段蚕食了多少华族国土,对于一个昏庸无度、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其害怕民众作乱的恐惧心理甚于外部的侵略。时至今日,只要一提起那个连腰都不能挺起的清王朝,知晓一些历史的中国人无不抱恨三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缺了骨头的王朝,竟然把中国的屈辱维持了近半个世纪!于是,当太平天国、白莲教、捻军、西北回民起义时,清廷派出了强大的军队进行镇压,而对外族侵略却束手无策、不堪一击。在长达五六十年的时光流转中,清王朝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把一个个被称之为“内乱分子”的农民镇压;干的最大的坏事就是把国土、资源拱手相送。而就是在这五六十年里,国内民生时遭战事纷扰。这倒不是清王朝鼓励全民皆兵共同抗击外侵,而是出于维护统治利益而进行的内部镇压。对立明显的朝野相互内耗着,而对外族,却一味“主和”、“羁縻”。在已有的历史定论中,清王朝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所作所为已将中华民族拖入了国虚兵疲、吏治败坏、兵荒马乱、民生凋敝的破败不堪的境地,割地赔款后的大清王朝已凸显出病入膏肓、江河日下之颓势,陷入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再回首,一百年的屈辱历史让人悲哀。但这样一种悲剧式的统治游戏除了中国,世界上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内忧外患一个个接踵而来,战火从海上烧到内陆,从沿海挺进中原。此时,“皇上不急太监急”,当王权统治者依然声色犬马、轻歌曼舞于太平世界的宫闱之中时,处于底层的老百姓坐不住了。尽管他们在统治者的眼里是没有头羊领导的一群羊,但只要有一根捻子,就能让这群人如火山喷发般发作自己心中憋闷已久的爱国主义情结。这种情绪一触即发,一碰则见分晓。作为统治者的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之后,因几个皇帝的短寿夭折已变得不经一摧。更何况,背后垂帘听政的不是满族皇权的王公贵族,而是两宫皇太后,更多地取决于慈禧。中国有过女性进行政治统治的历史,但对于处于穷途末路的清王朝,此时出现再强势的政治人物也难挽其灭亡的命运。更何况这个时候听政的主要是一个半老徐娘、没见过大风大浪、没出过宫门的老女人。这倒不是否认女性在政治统治中的才能和智慧,而是因为慈禧这个叶赫那拉氏根本就没有控管国家的能力和本事。史书记载,叶氏所具备的,就是闭塞视听,让人们更愚。这样一种保守、闭关锁国的观念能让清廷翻起身来么?当一声炮响重重落在虎门时,这位太后还在宫里让奴婢们捶腰捏背;当法军攻入中越边境的广西谅山时,这个老女人还想着如何到避暑山庄浪一回……在京城,一大堆王公贵族、八旗子弟不是想方设法改善王政,着手抗争外侵,而是游浪街头听戏遛鸟,抽烟逛窑,金迷纸醉,坐吃山空。都到什么时候了,这帮统治阶层还有那么大的雅兴,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越是国难危急时刻,越有一种不思进取的氛围弥漫。

“自卫其乡族,自保其身家”。民间的草根力量准备一个个团结起来,掀起一场卫国之战。然而,在清廷的打击下,这些草根力量只能如鸟兽散,只能无奈于现实的选择。这些草根力量在起事时,一种是托神灵之口,想另起炉灶建立新王朝,与清廷对抗;一种是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外部侵略;还有一种是通过地下革命运动,通过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等形式想对清王朝进行体制改革和王权再造。但是,对于一个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而拒绝开放、拒斥变革的妄自尊大的腐朽王朝,任何一种想象都是天真的、幼稚的。经过清廷的几轮镇压,民间起义或革命大多失败了,并且失败得丢失了更多的保卫国家的机会。八旗满族建立起来的皇族血统里,已明显没了关外游牧时的刚劲和冲动,他们血管里流淌的是浸润正统文化后的畸形思想。而在被统治者的血管里,上下五千年的汉家文化依然是主流。畸形与主流之间的矛盾,使一个封建社会的结构治理存在着极大的思想、政治、文化、爱国主义差距。当民间力量无以改变现实时,一些官僚阶层的人物也坐不住了。倒不是因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想法,而实在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振兴使命。当满家王朝陷入危机时,跻身进入统治阶层的汉族官僚还有一些硬骨头。起初是林则徐,他想通过禁烟来捍卫国家之荣誉,通过禁烟阻止国外通商的侵略,以此拯救国家。然而,好心得不到好报。当林则徐躬身禁烟事业时,他没想到那个视他人眼色行事、吞别人涎水的清王朝却在干着另外一桩事。当禁烟惹起英国人的烦恼后,大英帝国悍然向虎门开炮,由此拉开鸦片战争的序幕。本来,这是一场中国人不屈外侮向外国人宣战的战争,但战争的结局令人十分纳闷:在局部战争中取得胜利成果的清廷本应大张旗鼓地举起抗争之旗,而此时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并将香港割给英国人。让人更难以接受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竟被夺去权力,发配流放新疆伊犁!

一场战争搞到如此地步,谁敢爱国?大大的问号盘旋在人们头顶:这是谁的“国”?这个“国”还有什么爱头?

林则徐是悲剧的,但林则徐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就在林则徐落难时,另一个官僚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左宗棠,一个湖南蛮子。不过,与林则徐不同的是,左宗棠并非科举士子出身,而是依幕僚起家。

由于科举之路屡屡受挫,左宗棠归隐乡野,潜心修养,直到不惑之年才有了展翅腾飞的机会。他起先按照清廷的要求不断在科举的路途上跋涉着。然而,科举之路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左宗棠在乡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但六年三进京城,却在会试中落第。科举阻隔了左宗棠的上进之路,心灰意冷间,左宗棠只好回乡归隐。好在左宗棠娶了个好老婆,还有一个资财雄厚、外交能力很强的外父,使得自己有机会跻身名流。而左宗棠也因自己的卓然不群,引起诸多官僚的注意。二十多岁的时候,左宗棠进入两江总督陶澎幕府成为陶的幕僚。之后,又与各方官僚接触,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政治内情。正是如此,左宗棠与林则徐有了一面之交。1849年,途经长沙的林则徐见到了左宗棠。而就在这次见面中,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左宗棠,并赠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勉励左宗棠。两个历史人物的历史性见面,为日后平定新疆之乱、收复伊犁埋下了伏笔。再之后,左宗棠进入曾国藩所率的湘军,开始自己的军事生涯。当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与清廷对着干的时候,左宗棠出现了。这个大器晚成的从幕僚出身、四十多岁才初展才华的人,为了一种所谓的忠君爱国开始了自己谋划长久的人生奋斗。为了跻身官僚阶层,深受封建忠君思想影响的左宗棠开始了对太平天国的屠杀。这个湖南人身上有着双重的人物性格,一方面要立志报国,另一方面又要残酷镇压起义。在左宗棠眼里,国家是第一位的,不管清廷是不是那个腐朽得不能再腐朽的清王朝,只要有国,不管是谁的国,就不能让主权丧失,更不能让国家出乱子。而太平天国、捻军、白莲教、西北回民起义等都是造成内乱的祸首,需要“攘外必先安内”。于是,得到曾国藩提携,又受慈禧太后赏识的左宗棠一路杀来,成就了个人功名。他是通过浓重血腥崛起的实力派人物。一介书生,不走科举走军事,左宗棠的人生选择充满了疑惑与谜团。然而,正是军事才能,让人看到了文弱书生背后的力量。

以今天的目光看,大器晚成的左宗棠是沾了人民鲜血而起来的官僚地主阶层代表,其罪过甚大。但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有着截然相反的历史规律。处于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左宗棠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成就自己的功名,要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只有踩着别人的肩膀,沾着别人的鲜血,全心全意为主子卖命,才能赢得步步上升的政治资本。也正因如此,左宗棠在那个时代的政治上升,除了血腥,别无选择。这是历史的局限,也是历史的悲哀。

内乱镇压是左宗棠戎马倥偬的重要构成部分。当内乱被镇压下去后,对全国地形风貌掌握于心的左宗棠又将目光转向整个国家利益。在鸦片战争后,伴随内乱纷起,外侮也步步紧逼。英、法、德、意、日、西、美、俄等外国势力不断向中国内陆渗透。荷兰早几百年前侵占了台湾,幸有郑成功收复,才使台湾回归。但在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又遭法、日侵占;此前,香港沦为英殖民地,澳门又成为葡萄牙领地……海上诸岛为人所占,实出于清廷海上控制能力的孱弱,而大陆出现问题,则让人想不通。1867年,中亚浩罕王国的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觊觎已久的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从大清的实际版图上消失了,这无疑是一种痛心,一种污辱!左宗棠火了。此时,朝廷内外正在一场“海防”与“塞防”的争论中纠缠不清,清政府更是六神无主,不知如何是好。但在左宗棠眼里,伊犁的被侵无疑是外国人侵占中国的通道。如果收不回伊犁,整个中国被灭亡的日期就为期不远了。当清廷的垂帘听政者忍气吞声退缩在宫闱里时,左宗棠这个湖南蛮子却硬了起来:必须要收复伊犁!

几经争论,年过花甲的左宗棠被慈禧太后封为钦差大臣,于光绪二年(1876)春,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抬棺西进了。抬棺西进,就是舍命保疆土。左宗棠顾不得朝野内外的各种风言风语,也顾不得自己年事已高的现实:“六十许人,岂尚有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担者,此心想能鉴之。”他带着当年林则徐绘制的新疆地图,背负着亿万中国人的重托,开始了一场正义之战。西出阳关多歧路,左宗棠深深了解边陲地形风貌,更知道塞外沙海连绵、戈壁横亘的荒凉。如果大军孤军深入,定会遭受重创。这在历史上早有经验与教训。汉武帝平匈奴时,曾数派大军深入边塞朔漠,但多受游牧部落袭击以失败而还……究其原因,最关键的是粮饷供应跟不上。漫长的行军路途中,如果军粮与部队脱节,如何打得赢战争?再说,西域之内多荒漠,何处能有粮丰草茂?面对一次长途奔袭、远征外侵的战争,左宗棠思虑已久。早在同治六年(1868年),左宗棠被委任陕甘总督督办西北防务时,就已着手准备这场战争了。为解决未来西进中的粮饷供应问题,左宗棠督办陕甘防务时就派遣军士沿途步步垦荒,开辟道路,为大军开进打下基础。自秦陇以西,沿兰州官道不断向西,左宗棠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和就近加入部队的官兵们,每至一处,屯兵垦荒,发展农业,直把不毛之地变成沃野。同时,不断修复延伸官道,为大军辎重畅通要道。这个过程中,左宗棠号令全军,沿途密植柳树,一方面改善西北恶劣的生态环境,一方面防风固沙,稳固官道地基。各部队按左大帅要求,修一路,种一程,绵绵相连数千里。而这些柳树也诚如千军万马,茁壮生长在西北边陲,任凭风吹雨打,扎根要塞,成为百年来西北大地最壮丽的护卫风景线。

同类推荐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这是约翰·巴勒斯出版的第一部自然散文集。正如当年的《大西洋月刊》主编W.D.豪威尔斯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由一个熟悉并热爱鸟的人写就的关于鸟类的书——它不是一本干巴巴的鸟类目类,而是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鸟的画面。林中暮色和清新宁静的氛围使得这本书的读者无法自拔,翻阅着它,有一种夏日度假的感觉。”对于生活在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的人来说,读这本书,无异于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精神之旅。
  • 恋爱中的鲁迅:鲁迅在厦门的135天

    恋爱中的鲁迅:鲁迅在厦门的135天

    本书叙述了鲁迅与许广平爱情如何发展、如何成熟的过程,介绍了厦门时期的鲁迅与学生、名教授的往来,评述了鲁迅厦门时期的演讲、著述、编辑工作等情况。在书中,展现了鲁迅炽热的情感、缠绵的爱恋、无助的孤寂、忧人的愁烦,以及虚浮的幻想、琐屑的计划……在厦门的135天,是鲁迅具有标志意义的特殊人生经历,在世人面前还原了一个有真情实感的鲁迅。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古诗词或绮丽婉约,或豪迈壮阔,总能陶冶人的情操,催人奋发向上,让人们喜爱、感动,并代代传诵。但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无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爱之歌,还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情之思;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拳拳报国之志向;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还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悱恻委婉,是李白的“斗酒诗百篇”,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
  • 历代碑铭

    历代碑铭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历代碑铭》中记载的这些凝聚着深邃而精湛智谋的碑铭,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历史大片,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历史长卷。成为了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的历史绝唱。
  • 孤帆独航绕地球

    孤帆独航绕地球

    本书为作者亲历的第一位个人单独驾驶帆船成功环游地球的英雄壮举的生动记述。
热门推荐
  • 九阴逆旅

    九阴逆旅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特种兵,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古代。过人的技术,冷漠的性格,让他在新的时代成为无可替代的万人迷......
  • 关于我的未来之旅

    关于我的未来之旅

    “啊啊啊,不应该是这样的!命运为什么要跟我开这样的玩笑!啊啊啊啊~”魏河在两年前如此嘶吼,如今两年过去了,他依旧无法忘怀那般嘶吼的原因,在他机缘巧合下获得的神秘金属小球能否帮助他走出苦恼迎来新生。
  • 青葱岁月最是相思

    青葱岁月最是相思

    青春岁月,校园恋情。有校花级才女,学霸级女神;有天才型男神,有篮球足球都棒的校草。
  • 做最出色的经理人

    做最出色的经理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经理人大量涌现。一个好的经理人能够打造一个卓越的企业,因此,经理人的素质和能力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有着巨大影响。社会的发展,对经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做最出色的经理人,就要懂得一个优秀的经理人应该懂得的各种学问。本书以系统的内容、通俗幽默的语言阐述了一个优秀经理人应该懂得的各种管理理念,以及实践性的工具与方法,为各类企业经理人提供了人人皆可学、人人有收获的提升管理能力的行动指南,也是打造优秀经理人的思想宝典。
  • 单身女孩如何拥有“男人缘”

    单身女孩如何拥有“男人缘”

    为什么有的女人身边总是不乏蜜蜂蝴蝶围绕献殷勤,上下班总是有人温馨接送情,寂寞可以有人依靠,不必孤单自舔伤口,永远都像万千宠爱集一身?而你为什么总是孤家寡人一个呢?所谓没有男人缘,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现在开始,快做一些改变,放胆追求自己的幸福吧!如果你还对相亲心存排斥,别老土了!相关研究发现,这恐怕是效率最高且最保险的觅得终身伴侣之方式。在单身节的前夕,请放下心里的小疙瘩,欢天喜地地拥抱每一次相亲的机会吧。
  • 四两对千斤

    四两对千斤

    爱情这东西,最不肯屈就,哄得了别人,哄不了胸腔里那颗跳动的心。它不以人好坏为标准。你好的十全十美,Ta就是无动于衷;Ta差的一塌糊涂,Ta情愿死心塌地。怎么办?不强求。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若不是爱,放手为幸。心里的感觉,是最公平的一杆秤。要是它觉得幸福了,四两就能挑得起千斤。若是它不幸福,四两对四两也平不了称;千斤对千斤一样会失衡。所以,四两拨千斤,关键在人心。找对了那个人,甭管四两还是千斤,哪怕受苦,也甘心;若是不对的那个人,即便千斤对千斤,就是享福,也痛苦。
  • 盗无侠

    盗无侠

    “听着,所谓侠客,就是无论他的言语多么怪异,他的行动多么另类,但是他的言语行动都遵循着道义的人。这种人可能会收到非议,会被人谴责,但是他的行为永远是为了正义和公正~”“所以这就是你半夜潜入我房间的理由?”卫淑看着被倒挂在房梁上的吴侠说道
  • 课外雅致生活-雕琢一方玉洁

    课外雅致生活-雕琢一方玉洁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仅仅七年

    仅仅七年

    你是我形影不离的爱人却又是我逃不过的宿命
  • 总裁大人快来怀

    总裁大人快来怀

    林初九真的不知道,为啥离个家出个走就卖掉自己的一生…对方还是个大叔…自己明明是喜欢小鲜肉的!!…“夫人?”“哎哎哎,总裁大人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