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4300000034

第34章 医药、卫生界人物

古世忠

古世忠(1882—1968),回族,祖籍武都县。清末到麦加朝觐,故称“哈智”。民国初年到临夏行医,民国十七年(1928)移居韩集,开设“育生堂”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时合人韩集诊所。1958年在韩集卫生所任中医大夫。古世忠出生中医世家,自幼受祖父指教,后经临床实践,医术日精,擅长妇科、儿科,精于“固本”,人称“温补先生”。处方列入《甘肃省验方集锦》。一生授徒5人,晚年行动不便,却从不拒绝求医者。家道虽不富裕,但时常以药资助贫穷患者,对缺医少药的韩集周围地区的群众提供了不少方便,至今受其惠者仍有口皆碑,足见其功。

金可南

金可南(1883—1976),临夏县桥寺乡尕金家村人,兄弟四人,行三,世代务农。青年时学得烹调手艺,人称“金厨子”。后遇一道人因病卧倒门口,救治到家,精心护理,道人临终时赠以治骨折秘方,嘱其用于治病救人,不可敛财。此方治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显著,求医者络绎不绝,金可南遵嘱不索钱物。四川、青海、新疆、兰州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就治,治愈骨折病人无数。金可南去世后,其子孙按照秘方,继续行医治病。

杨华

杨华(1883—1930),号春轩,和政县达浪乡杨家窑村人。民国初为和政名医。祖名俊,清末庠生,精医理,传艺于杨华,并嘱其“百业之中唯医可以躬行实践,医精,则能济世、寿人”。杨华苦学古今药理,终成名医。他医德高尚,无论富贵贫贱,有招必至,治病救人。民国十七年(1928)宁河(今和政)城被围时,城内瘟疫流行,杨华研制药方,防疫治病,救人无数。民国十九年(1930)不幸因墙倒塌被压而逝,终年47岁。乡人感德,送葬者数百人。

王志仁

王志仁(1891—1961),临夏县刁祁乡友好村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临夏市文庙私塾,后入兰州师范,毕业后在临夏任教。他爱好中医,长期坚持自学,细心揣摩,1943年弃儒从医,在尹集“福顺堂”坐堂行医。1946年在马集自开药铺,售药坐堂。1956年公私合营后,入联合诊所,1958年转人马集卫生院。以妇科见长,在刁祁、马集一带颇有名气。王志仁传艺于子联奎、孙克俭,祖孙三代均殁于医疗岗位,救治病人无数,为当地群众称道。

曾雨亭

曾雨亭(1897—1957),祖居北塬曾家坡跟,后迁临夏城内。少时务农,随父经营中药材,稍聚资金,即与人合资开设“集生堂药店”,善于经营,生意兴隆。后又独立开店,炮制中药遵守古制,经营公平无欺,很快发展为临夏中等富商大户后,乐善好施。民国十七年(1928)“河湟事变”后,难民云集城里,瘟疫流行,曾雨亭收治患者免费提供药物。次年临夏饥荒,在曾家花园设粥棚10天,赈济灾民。抗战时期临夏私立兴华小学开办时经费困难,他捐款相助。因其名望,被商界推选为导河县(今临夏)商会会长,1946年10月被推选为全国商会代表(因故未出席)。临夏解放后因年事已高,结束商务,在家闲居。

马莲舫

马莲舫(1899—1983),回族,原籍临夏市城关乡胡家庄,后迁居临夏县井沟乡。幼时人大拱北念经。1951年去四川阆中县蟠龙山巴巴寺拜师学医,历时10年,苦心钻研中医学理,掌握了“珍珠丸”、“万灵丹”、“风明散”等成药配制秘方。学成后归乡,先后在宁夏、夏河、临夏市八坊医院、市医院中医科为病人精心治病,1980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

马莲舫在长期治病过程中,摸索运用“不通则痛,痛则不通”之理,潜心研制出治疗脉管炎独方,亲手炮制中药,治愈率达80%以上,受省内外患者赞誉。他除擅长治脉管炎外,善于治疗疑难杂症,曾治好长期辗转求医不愈的数名妇女闭经不孕症。水泉寺有一妇女长期患严重风湿性心脏病和关节炎,卧床不起,经服用“珍珠丸”并精心调理,能下床活动,但因家庭困难停止服药,马莲舫免费送药,使其康复。在诊病中百问不厌,颇有耐心,有长者风度。晚年慕名求治者甚众,马莲舫来者不拒,病人大多满意而去,七十高龄仍看病不辍。

牛敦

牛敦(1904—1960),字孝威,康乐县八松乡八松村人。自幼深受叔父牛载坤言传身教,对学习极为用功,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省立第一中学,受聘在树风学校任教。民国十七年(1928)迁居临洮,民国十八年(1929)随叔父去南京,考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办晓庄师范。翌年学校停办。经水梓、牛载坤介绍,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潜心苦学中医,多得正传。民国二十年(1931)中央国医馆兰州分馆成立,即返兰州,任国医馆主治医师兼中医研究室及药物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馆长、馆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家园寓所开设门诊,又受聘为张掖路“同仁堂”药店坐堂医师。兰州中医学院成立后聘为教授,教学中深入浅出,透彻明了,所授课目深得学生喜爱。牛敦医术高明,尤长妇科,名噪省垣。

王焕英

王焕英(1907—1984),女,原籍兰州市,兰州市华英女子中学毕业后,考入英国人在兰州办的博得恩医院妇幼班。民国十七年(1928)毕业后到青海省中山医院,后又到武威河西医院妇产科工作。1948年她随丈夫调临夏卫生院,后辞去医院工作,与其夫唐振文在城内南街开设“天德诊所”。当时临夏无妇产科,民间旧法接生,产妇婴儿多有死亡,王焕英目睹妇女痛苦,决心用所学之长,造福于民。向群众广泛宣传新法接生的好处,动员旧接生婆到诊所学习接生技术,口传身教,上门接生,终于培养出了一批新法接生员。1958年她倡议举办新法接生培训班,全面推广新法接生。王焕英为民解忧的精神,深得群众赞誉。1956年当选为首届临夏州人大代表,并任州文教卫生处副处长、州医院副院长等职。

宋承周

宋承周(1916—1973),曾用名厚才,字应天,原籍临夏县双城,民国时期迁居临夏市炉院街。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导河县(今临夏)中山小学、五县联立中学,毕业后随父研学中医,后与人合开“兰茂堂”和“中和堂”药店,诊病售药。解放后曾到临夏市中医进修班学习,1958年经省卫生厅考试合格,保送到北京中医学院教师教研班学习两年。期间刻苦钻研中医学理论,毕业后分配到甘肃中医学校任教师,主讲《金匮》、《内经》等中医基础课,后因患病退职。1964年复职,在临夏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大夫,擅长内科消化系统、妇科等病的诊治。

宋应天一生从医,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丰富,但到老仍孜孜不倦潜心研究,长期养成每天凌晨5点多就起床读中医经典著作的习惯,直到病故仍手不释卷。对病人一视同仁,细心诊断,认真开方。由于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就医者络绎不绝。“文化大革命”中,他同家人被遣送到康乐县八松公社落户。他在逆境中仍坚持为周围群众看病。1972年,距他家5华里的韩家村有一人患骨髓炎,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他多次主动上门诊治,使患者基本痊愈。1970年魏家寨一老年妇女患病长年卧床不起,他所开处方在当地缺药,就嘱亲属从临夏购买,无偿送给病人,使病人康复。在八松居住的数年间,为缺医少药的偏僻山区群众治病无数,方圆百里有口皆碑。

落实政策后宋应天全家返城,他在州医院中医科挂牌诊病,他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难的精神,使州医院中医科名声大振,慕名就诊者天天在诊室外排队等候。他有时连喝口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从不厌烦,不处理完病人决不休息(这时只有工资,无奖金红包之类)。后来自己患病,仍坚持早上上班治病。1973年2月24日宋应天因病去世,享年57岁。

邱昌彪

邱昌彪(1929—1988),广东人,早年侨居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新中国成立后,抱着建设祖国的愿望,毅然回国。1955年支援大西北来临夏,分配到州医院工作。当时州医院条件差,没有专职眼科医生,许多眼疾患者得不到治疗,他改攻眼科,学习外国、外地的先进经验,在治病中不断探索,成为著名眼科医生,先后给530多名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无一例差错,各种眼病患者经他治疗,很快痊愈。他在治疗中精益求精,医德高尚,不收礼物,不图钱财,急病人所急,从北京、广州、兰州等地邮购配件,为很多近视眼、眼病患者配上合适的眼镜。当地群众盛赞其德,四川、宁夏、青海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就诊,病人盈门求治,他一一接待,使病人满意而妇。1978年他身患肝病,仍坚持为病人服务,并在工作之余写出眼科论文8篇,引起国内同行注意。出席第二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1979年被选为临夏州人代会代表、州政协常委、州侨联副主席,1988年因患肝病不幸去世。

同类推荐
  • 读懂李叔同(弘一法师)

    读懂李叔同(弘一法师)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李叔同(弘一法师)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氏祖上原籍江南常熟,元末为避兵乱迁居江北。祖父张朝彦乃贫苦农民,以耕种为业,偶尔也摇鼓卖糖以助生计,后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继承祖业,除经营20多亩土地外,还有10多个伙计操办瓷货生意。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因承继祖母吴氏的香火,故幼年取号吴起元,乳名长泰。他天资聪颖,4岁在父亲的指授下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塾,15岁已修完四书、五经。
  • 战争教父李靖第1部:乱世将星

    战争教父李靖第1部:乱世将星

    躲得过战场刀剑无眼,却难躲官场人心无情:被隋炀帝钦点守边练兵,顶头上司王仁恭却将其精锐抽尽,只留给他一千老弱;满怀一腔报国热情,请朝廷派李渊抗击突厥,却被未来皇帝记恨在心;因告发李渊谋反,隋亡之际,差点被李渊斩首;幸得一命,却又在南方为唐朝征练新军时,遭到皇帝和太子的双重暗算……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刘大响自传

    刘大响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刘大响自传》是作者刘大响院士的回忆录。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自己的童年、求学生涯以及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奋斗的历程,尤其是以亲身经历讲述了高空模拟试验台、高推预研、中推核心机和先进高性能发动机的预研和研制过程,以及呼吁国家重视航空发动机、国产大飞机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经历。
热门推荐
  • 一日就是一天

    一日就是一天

    当今社会物价飞涨。钱难赚。如何赚?顾曦带你空间穿越去赚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世流年:捡个师兄做郎君

    倾世流年:捡个师兄做郎君

    她是现代的白领,他是古代的道士,一场意外让他们的命运交织到了一起。“大师兄,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啊?”“闭上嘴,睡觉!”他大手覆上她的眼。她反手把她的手拿开,“不嘛不嘛,快点告诉我!”“······”“大师兄,大师兄,大师兄,大········”只觉得唇上一热,便说不出话来。唔,大师兄什么时候学坏的。
  • 皇后要劈腿

    皇后要劈腿

    一朝穿越,成为轩辕王朝的尊贵的皇后娘娘。轩辕铭渊,他是轩辕王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皇帝,冷漠无情。厌恶地看着她,无情地说道:“朕已经给了你后宫之首的位置,你别想要得到更多!”不屑地冷哼了一声,道:“后宫就是一大妓院里养着一色嫖客,而我就是那花魁!”轩辕铭涵,他是皇上的亲弟弟,也是轩辕王朝最有才能的王爷,当在宫中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就注定了再也无法将视线转向别处。冷潇,他是天下第一杀手。还有他,他,他,
  •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红楼幻梦之天上人间

    读红楼,常感意难平,以手中拙笔,抒胸中块磊,纵横天上人间,也要给林妹妹一段不一样的人生!说什么天意如刀,不过是几个糊涂家伙的一场争斗那神仙一般的人儿,怎忍心让她泪尽夭亡。纵有那天命难违,我也要逆天改命她,林黛玉,万年寂寞里唯一伴我的一抹绿色,我保定了,那怕为她颠覆了这三十三层天,杀尽满天神佛他,天界最神秘的仙人,为救我,不惜倾尽热血,为护我,不惜与天为敌,这份深情,又岂是滴水恩之比。为他,我愿舍弃一切,只为跟他并肩,天下地上永不分开。
  • 心迷宫

    心迷宫

    小说以青年韩瑞轩心灵的成长和解脱为线索,通过引人入胜的奇妙故事来分析人世间的微妙道理——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一步踏天途

    一步踏天途

    融合了仙尊的灵魂,获得了他的记忆,犹如开启了一个全能宝库。顶级功法,高级法术,分分钟砸死你仙丹灵药,神兵利器,要多少给你炼多少虎躯一震,小弟拜服。来,哥带你装逼带你飞。破苍穹,夺神位,一步踏天途,证道以成圣!
  • 情惑红颜博君宠

    情惑红颜博君宠

    她倾世红颜,魅惑众生,一时的逃家,而坠入这滚滚红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她的痴,她的恋,皆因有他而存在,为了爱他,她默默跟随。为了爱他,她委屈求全,爱她的人,被她伤的千疮百孔,她爱的人,把她伤的心魂俱裂。难道,红颜消逝,仍换不来这一段姻缘吗?
  • 四大营

    四大营

    喜欢故事的加qq群:210616420(打2)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为报徐国开国皇帝刘子昭的知遇提携恩情,更为了能完成刘子昭毕生梦想:江山一统,早日结束连年征伐的乱世,还天下一个盛世繁华。年仅20岁,自幼身体文弱,不善骑马和射箭的青衫少年寄奴(后被刘子昭赐姓‘韩’,名昱,字孝之),不顾神医仇非佛的忠告:“南方潮湿闷热,汝往南方,难生还”,毅然深入徐国南边不毛之地,接任南营主帅,替徐国镇守南疆。
  • 巅峰做后盾

    巅峰做后盾

    自娱自乐的雏作,抄的不好,请看原著。不接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