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0800000005

第5章 京华追梦,衰年变法

1.二次赴京

民国六年(1917),白石55岁。从1908年到今,白石一直在湖南境内或潜心作画刻印,或探亲访友,煮酒论诗,用卖画刻印所得润资维持家用,倒也乐得逍遥。本想在所筑山屋——寄萍堂颐养天年,一心研究中国绘画艺术,无奈连年兵荒马乱,常有军队过境,土匪扰民也是常事。白石因近几年名声日起,卖画刻印收入比较丰厚,竟有土匪传言要绑票白石,这使其父母和妻子春君非常担心,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都劝白石到哪暂避风头。

可是湘潭境内,到哪都一样,百姓都是苟全性命、流离失所、疲于奔命。正在白石一家进退两难、一筹莫展之时,樊樊山的一封书信无异雪中送炭,令白石与家人看到了一丝希望。原来樊樊山要白石去北京定居,靠卖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且京城人才济济,对白石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是个促进。白石本想终老故土,如今渐近甲子,却为避战乱远游,实属迫不得已啊!

白石辞别父母,离妻别子,带着春君为他精心打点的棉布衣服,踏上了北行的路程。这是白石第一次来京城,住宿在前门外西河沿排子胡同米局后院郭葆生家。不巧,当时正值军阀混战,而张勋召集四千辫子军涌向清宫,演出了一场拙劣的复辟丑剧,后由段祺瑞由天津带兵,将辫子军打得落花流水,宣告了这场闹剧的结束。

在枪炮的隆隆声中,白石跟着郭葆生一家慌忙跑到天津以避战乱。听说复辟被平息后,才回到京城。白石向来喜欢清静,与郭葆生商量后,搬到了京郊法源寺,希望在神圣安详的佛祖宝地,求得一时的安宁,好一心作画。

2.出师不捷

法源寺位于北京城东南的西砖胡同内,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九年,几经沧桑,毁于大火,后又重建,清雍正十一年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法源寺宁静清幽,古树葱茏苍郁,青草萋萋,风悠悠、花簇簇,无处不关诗情画意。在这难得的世外桃源般的清雅中,白石作画刻印,很是入定安宁。

后来,白石拿了樊樊山为他写的润格,挂在琉璃厂,开始了在京城的卖画生涯。当时的北京,精英荟萃,各种流派、不同风格的画师如云,争奇斗艳。当时很是盛行吴昌硕、王震、陈师曾、陈半丁、王梦白等的大写意绘画。白石初来乍到,京城能识其画的不多,而且他那如八大山人冷逸、萧疏的风格,又仿佛与灯红酒绿、滚滚红尘的京华繁荣格格不入,所以,白石的画不象在西安、广州那样被人一抢而空,再加走得仓促,带的行资不多,日子过得难免有些入不敷出了。白石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期一般的画家的润格,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意落寞得很。

3.得知己陈师曾

陈师曾是名冠一时的大画师吴昌硕的亲传弟子,他的大写意花卉,笔势雄健,设色瑰丽,在京城久负盛名。他的书室取名“槐堂”。白石到京后,经常听人说起陈师曾,慕名已久。不料一天,陈师曾通过多方打听,找到法源寺来了,二人相见,谈起诗书绘画,十分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概。

陈师曾仔细看了白石新作的几幅画,说:“我看了你的印,雄伟刚劲,有高深的造诣。宽能走马,密不透风,构思很不一般。你的画,大胆创作,笔墨高超,功夫不浅,在京城怎样?”白石把近几日卖画的情况大致跟陈师曾说了:“京华买我的画,不多。对于我的画,说法也不一样,不知您有何高见。”

陈师曾特意看了白石精心创作的《借山画图》,评价道:“你的画格很高,但还有不够精湛的地方。比如此处山峦的皴法和设色,如果改为干湿相济,而远近群山,大胆删减,画面就显得更为简练而明快。”白石对于陈师曾的评论,甚为叹服:“贤弟不愧是苦铁(吴昌硕)的高足,说得实实有理。”

陈师曾还专门为白石题了一首诗劝白石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这也正合白石之意。陈师曾的诗为:

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

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

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

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

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

画吾自画自古合,何必低首求同群。

这以后,陈师曾邀请京华的画家一同来探望白石,白石夕日冷清的住所,此刻真可谓谈笑有鸿儒,法源寺的老和尚也十分高兴,献茶进水很是殷勤。白石与画家们谈古论今,谈兴颇浓。白石一时兴起,提笔作画,从容挥洒,仅绘一块巨石,很有神韵,继而在嶙峋山石的右上角写道:“凡作画欲不似前人难事也。余画山水恐似雪个,画花鸟恐似丽堂,画石恐似少白。若似少白,必亚张叔平。余无少白之浑厚,亦无叔平之放纵。”表明了他不以摹仿前人为满足,要不断地创新。陈师曾与在座的画家见了,无不拍手称赞。

陈师曾在他的画室挂了白石的画,他逢人便说“白石的绘画,思想新奇,笔墨志趣高雅,不是一般画家能比。可惜一般人不了解,我们应该特别帮助这位乡下画家。为他的画宣传宣传。”对于陈师曾这种知己般的关怀,白石很是感动。

白石这次到京,除了认识易实甫、陈师曾外,还认识了江苏泰州陵植支、广东顺德罗瘿公、敷庵兄弟,江苏丹徙汪蔼士、江西丰城王梦白、四川三台萧龙友、浙江绍兴陈半丁、贵州息峰姚茫父等人。之外还有旧友郭葆生、夏午诒、樊樊山、张仲*等,新雨旧知,常在一起聚谈,客中并不寂寞。

听说家乡已经平定多了,白石就出京南下,准备回湘。岂料回到家后,家人躲避在外,不敢回家,而茹家冲寄萍堂内,已被抢劫一空。那年白石56岁,他的家乡更是民不聊生,土匪明目张胆,横行无忌,抢劫绑架,几乎天天耳有所闻。而且要绑架“芝木匠”的传闻到处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里怎能住得下去?只好趁邻居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带了家人,匿居在紫荆山下的亲戚家里,因那儿偏僻,只有茅屋数间,是个避乱的好地方。隐姓埋名,小心翼翼,日子过得很是诚惶诚恐,真是苦不堪言啊!那种苦楚对白石可谓是刻骨铭心的,以致他下决心,从明年起,就到北京去定居,到老死也不回家乡了。

4.定居北京

民国八年(1919),白石57岁,虽说战乱促使白石不得不背井离乡,但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却使白石心如刀割和酸楚难当。白石离家的时候,父亲已是八十一岁高龄,母亲也有七十五了,二老知道白石此次离家,不同于以前的远游,是要定居北京,因此千叮嘱万叮咛,要白石等时局安定一些,要常回家看看。白石含泪答应了。贤良的春君舍不得扔掉家乡的薄产,情愿领着儿女株守家园。而且还劝白石纳一副室,好照料白石。对于春君的贤良大度,白石真是感激不尽。

到了北京后,白石还是住在法源寺,仍然卖画刻印,但还是少有人问津,卖画生涯还是很落寞。

一天,白石收到了春君写的信,信中说已为白石聘定了一位副室,几天之内,她将携她一同来京,要白石预备好房子,准备成亲。白石对春君的一片诚意十分感动。忙托人在陶然亭附近的龙泉寺隔壁租了几间房子。

不几天,春君果然带来一女子,年方十八岁,名叫胡宝珠,原籍四川丰都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中秋节。父亲是篾匠。胡宝珠当时在湘潭一家亲戚家当婢女出落得很是整齐。白石见了也很满意。在春君的操办下,当天就举行了成亲仪式。春君以宽厚之心待宝珠,事无巨细都一一教导宝珠,亲如同胞姐妹。宝珠也是言听计从,认真地领会,没出几天,已将白石的起居、饮食、生活、作画、刻印等习惯,弄得十分清楚,令春君与白石非常满意。

春君见宝珠能干贤惠,已经很放心她单独照料白石,突然听说湖南战事又起,心急如焚,白石就陪春君回湘。北京的家就托宝珠照应,并托付郭葆生等朋友照应宝珠。白石在老家度过了58岁的生日,二月里,带着三子良琨、长孙秉灵到北京上学。宝珠对良琨、秉灵非常关爱,照料得无微不至。一家人非常融洽和睦快乐。

龙泉寺比较偏僻,交通也不方便,白石一家就搬到了石磴庵。说来也巧,白石三次搬家,从法源寺到龙泉寺,再到石磴庵,都是寺庙,看来与佛祖还真是有不解之缘呢。白石还特意写了一首诗:

法源寺徙龙泉寺,佛号钟声寄一*。

谁识画师成活佛,槐花风雨石磴庵。

可石磴庵里的老和尚养了很多鸡犬,从早到晚,鸡鸣狗吠不绝于耳,很是喧闹。为了白石能静心作画,宝珠又寻到象坊桥的观音寺内,没想到观音寺香火很旺,晨鼓暮钟,佛事繁忙,比起石磴庵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白石一家搬到了西四牌楼迤南三道栅六号。这里是居民区,环境幽雅宁静,很合白石心意,总算把家安顿下来。而且,这个家在宝珠的精心操持下,井井有条、舒适安宁,白石再也不用为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之小事而烦扰了,他有了充足的时间作画刻印。而且,宝珠总是为白石磨好墨,铺好宣纸,白石就挥毫作画。

白石一般用生宣作画,尤其喜欢用生宣中最薄的、吸水吃墨很厉害的“料半”。这中纸最容易展现笔痕,显现笔墨技法,但很难掌握与驾驭,因为它渗水太快,不易掌握,下笔运笔之中,稍有迟疑、停顿,就会在墨线中出现疙瘩,无法修复。白石却能娴熟地驾驭这种技法,他炉火纯青的技法可以在这种纸上挥洒自如,得心应手。

5.幸有梅郎识姓名

白石的画形神兼备,意境开阔而充满生活气息,在北京却得不到亲睐,除了陈师曾,真正懂得他的画,了解他的艺术理想与风格的,有几人?他写一首诗寄予了他的一种感概:

未工招著先招笔,画到如今不值钱。

秀管有灵空变化,忽然花草忽山川。

白石生性秉直,不善社交,也不惯于社交场合的高谈阔论和婉转辞令。一次,白石应邀去一达官贵人家去应酬,席间高朋满座,着装自然不俗,绫罗绸缎琳琅满目,珠光玉翠耀眼夺目,谈笑风生更是意气风发。见白石布衣素服,又无熟友周旋,余人都不与理睬,白石自然很是窘迫,后悔不该来此富豪云集之地而自讨没趣。正在白石如坐针粘、左右为难的当头,没想到梅兰芳来了。

只见他径直走到白石身旁,很是恭敬地寒暄一番,使在座的大为惊奇,因为有梅兰芳这样的大名人的尊重,一些附炎趋势之人纷纷前来与白石敷衍,使他的面子圆回来了。对于梅兰芳的这种雪中送炭般的友情,白石后来特意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了一首诗:

记得先朝享太平,草衣尊贵动公卿。

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认识齐白石是从白石的一幅梅花开始的。那是十多年前,梅兰芳去南纸店玩,看到一幅梅图,笔法不凡,超然脱俗,用的全是没骨法。于是,他买下了这幅画。后来从齐如山那里,他断断续续听到了关于白石的情况,很想会会这个由木匠出身的画家。梅兰芳在表演之余,对丹青也情有独衷,如痴如醉。在繁忙的演出之余,梅兰芳就在古色古香、幽雅的“缀玉轩”里潜心描摹古迹名画。“缀玉轩”里还挂着白石早年的一幅工笔洛神图,画面上人物的体态、服饰的线条变化,很是神似和妙不可言。

所以,对于齐白石这样造诣很深、画格人格都很高尚的画家,他很是仰慕,后来齐如山约定白石来他家造访时,他屏却所有客人,专门等候白石的到来。梅兰芳与齐白石一见如故,言谈很是融洽。他们兴致很高,在梅兰芳的书房、庭院里信步走来,满院五彩缤纷的牵牛花花朵如碗,令白石十分惊奇。想不到梅兰芳还是养花专家呢。他冬养腊梅盆景,秋养菊,春养海棠、芍药、牡丹,夏天酷爱牵牛花。

白石对梅兰芳说:“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实了,就俗媚,不能传神。中国历代画家,尽管风格各异,但却能抓住神韵。简洁的几笔,把景物的神态、作者以物言态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花鸟画,画上的鸟,其神气全在于眼睛。雪个笔下的鸟,眼睛夸张得很奇特。有时他把眼画成方形,眼珠子点得又黑又大,显出‘白眼看青天’的神情。至于是否生动,那要看嘴与爪子了。形式、姿态、羽毛的颜色,我以为还是次要的。”

白石说到兴头上,露出要作画的神色,梅兰芳赶紧铺纸备墨,白石取笔后凝神静气,饱醮墨汁,悬肘运腕,恣肆自如地挥洒起来。梅兰芳第一次看白石作画,只见笔法雄健,功底深厚,布局巧妙,设色别具一格,使他叹为观止。为报白石之厚意,梅兰芳展露歌喉,清唱一段《贵妃醉酒》以示敬意。两位艺术大师就这样互用专长向对方表达了深深的仰慕之情,从此结为知己好友。所以才有了在达官家里“幸有梅郎识姓名”的美谈。

民国十三年,梅兰芳正式跟白石学画草虫,因为有很好的悟性,学了不久,他已经画得非常生动传神了。

6.衰年变法

民国十年(1921),白石59岁,因好友夏午诒在保定,来信邀他前去过端阳节,在那同游了荷花池。白石在那住了三天,对荷花的形态作了细致的观察,画了几幅荷花图,很是得心应手。回京居住一段时间,于重阳节回到湘潭老家,见父母双亲都很康健,甚是欣慰。那年的腊月,宝珠生了个男孩,取名良迟。因宝珠生头胎,春君很不放心,就亲自抚养孩子,舔犊之情,爱如己出,令人感动。

白石参照古法,听从陈师曾的劝告,潜心变法,自创了“红花墨叶”一派。比如画梅花,白石从来都是参照宋代扬补之(无咎)的笔意,但师曾说:“工笔画梅,费力而不好看”。白石就用一种写意的手段将梅花的品格表现得很是传神生动。白石曾用此法给当时为众议院议员的同乡易蔚儒画了一把团扇,他拿给林琴南看了,大为赞赏,说:“南吴北齐,可以媲美。”“南吴”指的就是吴昌硕,称誉不可谓不高啊。

陈师曾在白石的绘画推向市场和走向世界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民国十一年,白石60岁,那年的春天,陈师曾告诉白石,日本有两位著名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来信邀请他带着作品,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要白石也准备几幅画,由他带到日本去展览出售。白石挑选了几幅山水让师曾带去。

陈师曾去日本后,白石送春君回湘,对次女阿梅与夫婿不和而憔悴不堪很是心痛,却又无可奈何,嘘唏不已。好在回京后被师曾带回的喜讯冲淡了。师曾带去的画被日本人抢购一空,而且价格特别丰厚。白石的山水画,二尺长的卖到了二百五十个银圆,这在京城备受冷落的白石想都不敢想啊。师曾还说,法国人在东京,挑选了师曾和白石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日本人还想把两人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成电影,在东京上映。

这次的东京美展,为白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气。他的名声不但在日本同行和众多观众引起了强大的反响,还传到了欧洲、美洲、大洋州。从此以后,许多不同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外国友人来北京买白石的画,这种情景让琉璃厂的古董商们很是奇怪,但很快,他们就把收集白石的画作为一种投机,还特意提高了画的底价。有了外国人和古董商的捧场,一些附庸风雅的人也来求白石的画,这样,白石在京城的卖画生涯就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

这年里,白石的长孙秉灵,肄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成绩常列优等,竟然在17岁的花季年华夭折了,这令白石伤感不已。

民国十二年(1923),白石61岁。从那年起,他开始记日记,取名《三百石印斋记事》。有时是每天必作,有时隔很多天再作。中秋节后,白石从三道栅栏迁至太平桥高岔拉一号,把早先王湘绮老师给他写的“寄萍堂”横额挂在屋内,还作了一首诗:

马面牛头都见惯,寄萍堂外鬼门关。

在白石迁居之前,陈师曾来了,说要大大连去。可是没过多久,却听说师曾在大连接到家信,回南京去奔继母丧,不幸得痢疾去世了。对这样一个知己的离世,白石真是心如刀铰,泪水止不住地流,心里异常空虚沉闷,才48岁啊,被白石引为人生第一大知己的陈师曾就英年早逝,这种打击是痛彻肺腑的,是永世难忘的。白石曾作诗“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来形容他俩之间的生死患难之交,再准确不过。

同类推荐
  •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

    《图说世界名人:洛克菲勒(神秘的亿万富翁)》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传奇的一生。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的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投身慈善事业,致力于消除贫困、疾病,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经历

    经历

    英国“文坛教父”马丁·艾米斯用小说手法“创作”的先锋回忆录,书写童年、亲情、友情、爱情、死亡,关于艾米斯文学世家和英国文坛的真实之“构”,书中含多幅照片,真实记录马丁·艾米斯的成长经历。《经历》是马丁·艾米斯的一部回忆录,书中涉及了童年、友情、爱情、亲情、死亡、病痛等主题,在这些回忆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阐释、组装。不断增补的脚注,更为过去的经历添加新的层面,像是洋葱,层层叠叠地往外延展。该作品出版当年在《时代》周刊评出的非虚构类小说中位列第四,受到评论界的好评。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包拯:断案如神的青天老爷

    包拯:断案如神的青天老爷

    《包拯:断案如神的青天老爷》为《书立方·人物传奇》系列丛书之一,由王子鱼、崔文龙编著。断狱英明刚直,执法不避亲党。孝亲忠君,不畏强权,师法魏征,刚直敢谏。断案如神,明如镜,清如水。龙图懿范九州颂,孝肃家风万世传。
  • 铿锵大唐

    铿锵大唐

    本书是一本有关唐代诗人名士的轶事趣闻,分门别类记述名人轶事,诸如“红叶题诗”、“雀屏中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几百条。本书可增广见闻,有知识性,有可读性。
热门推荐
  • 都市小神仙

    都市小神仙

    张琪,乃是八字全阴之人,一个平日里备受世人歧视的小混混。但就是这样一个小混混却阴差阳错的喜欢上了身在名校之中的千金大小姐,由于两人身份上的天差地别,张琪为了能够得到她的倾心,张琪重新进入校园,又因张琪那独特的生辰八字,得到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神仙身份。
  • 正常异世界征战稿

    正常异世界征战稿

    我,泠江,十五岁,正在某国立大学二年级读书,同其他人天才相比我除了知识储备之外一无所有。
  • 女王重生养成

    女王重生养成

    某仙境女王因自家湖水被污染,莫名灵魂脱离,重生到人类的奶娃娃身上,且看女王如何回仙境
  • 电影一样的青春

    电影一样的青春

    “电影总是那么仁慈,让错过的人又重新相遇”电影般的青春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段甜蜜而又浪漫的爱情开始了…
  • 那一年,我喜欢上你

    那一年,我喜欢上你

    在那一年,他转到来我们的学校,我喜欢上他......
  • 斗罗之如意金箍棒

    斗罗之如意金箍棒

    人又如何,魂兽又如何,我所希望的是众生平等
  • 暖心男神坐同桌:520次遇见你

    暖心男神坐同桌:520次遇见你

    没有具体文案,就是平时自己有感而发的小品文。把这些都留给将来的自己
  • 蚀心蛊,女帝的冷面佞相

    蚀心蛊,女帝的冷面佞相

    【一生情,一生殇,烛摇红,影不成双】她说:“舅舅,凌儿此生所有都给你了,这条命,你留给我好么?”她曾是集万千宠爱的公主,天真烂漫,不染尘世嘈杂;然,一朝变故,她敛去笑靥如花,从此坐拥江山如画。他是武林独孤氏的家主,是权倾朝野的丞相,是她名义上的舅舅。亲人,爱人,敌人?心计,手段,使诈!当她一步步握紧实权,登上巅峰,一个惊天的秘密呼之欲出……她恨他!悬崖之上,她重拾笑靥,纵身跃下。卍卍卍“独孤少卿,我们的孩子该唤你父亲还是舅伯?”“独孤少卿,此生怨,朕,来生报!”卐卐卐当他遇上她,一段孽缘的开始,注定是一阙山河涤荡的哀歌……【简介无能,有甜有虐,对伦理问题有强迫症的读者,慎入。】
  • 无爱之婚:只欢不爱

    无爱之婚:只欢不爱

    寂寞双人床,两个人的位置,一个人的寂寞。他来,不发一言,只与她床榻缠绵。他走,从不回头,只留给她一个冷漠的背影,无情无爱。每一个夜,她独自守着这间房子,睡在这寂寞的双人床。无名指上的结婚戒指变得那样陌生,爱情,似乎早就远去。
  • 盛世凌人之天晟传奇

    盛世凌人之天晟传奇

    玉树弄风蕉萃影,洺骅谁家故人知。一笑红尘两相醉,笑叹离滨坐卧时。三十年前壻朢大陆战火连绵。诸侯国彼此讨伐征战不休,魔怔妖兽横行人世之间。三十年后,孤苦寒门少年凌然追随先帝蒙艁南征北战,讨伐叛乱的诸侯国。凌然与先帝蒙艁与三十年前意外相识,两人桥下义结金兰……权臣小人咄咄屈辱于他,朝中挚友不幸惨死。如今天下初定,人心稍缓。朝中天使赐给他薄酒一杯,他是该喝下这杯御酒,还是听从麾下诸将起兵造反。迷离生死之间,他仿佛看见当年那个流落街头要饭的自己,仿佛看见先帝与他把酒言欢,仿佛看见他最爱的两个女人醉卧在自己身边,仿佛看见无数的百姓称赞他的仁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