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3600000039

第39章 野心勃勃 训政整两年

光绪十二年,载湉满十六岁,当年康熙帝便是十六岁亲政的。按大清的祖制及臣民的心态,西太后不敢再维持现状了,她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来把持朝政。她不会忘记十二年前光绪皇帝冲龄登基时的诺言:

“惟念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如所清,一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如果此时不放权,等于说西太后扬起手来打自己一个大耳光。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在注视着她,她没有勇气再坐在纱帘后听政。

光绪十二年六月十日,即一八八六年七月十一日,叶赫那拉氏召见了几位军机大臣。可笑的是讲明是召见军机大臣,可不是军机大臣的醇亲王奕譞却坐在上座。一般情况下,不在大殿时大臣们可以坐在凳子上与西太后交谈。此时,醇亲王奕譞,礼亲王世铎,军机大臣张之万、孙毓汶等人正坐在西太后面前。

多年来,几位军机大臣从未出过什么良策,更未有过显赫的政绩,连他们自己也明白他们是西太后垂帘听政的摆设。今天,西太后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他们,无非又是走走过场,掩人耳目。尤其是首席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他胆小如鼠,平庸无能,也许,他只知道聚财纳妾,除此之外,其他政务一概不通。西太后从未把他当一回事儿,她深知世铎爱财爱色,也就更怂恿他一心扑在财色上,省得他来过问朝政。

狡猾、贪财、好色的世铎并不是对政治不关心,可是,他看得十分清楚,政治敏锐、头脑清醒的奕、李鸿藻、宝鋆、翁同龢等人,一个个被赶出了军机处。他世铎若要保住“乌纱帽”就必须装糊涂。在西太后面前多磕头、少说话,在西太后背后多敛财、少做事。只有这样才能稳坐军机处之位。

的确,世铎等人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使他们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政治上风平浪静不说,单是经济上的实惠就足以让他们欣喜若狂。所以,他们对西太后独揽朝政大权十分拥护,如果这种政治格局能维持下去,他们会欢呼雀跃。但是,奕譞与世铎等人的心情不同,对于醇亲王来说,聚财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儿子载湉的前途。

载湉进宫当皇帝,当初奕譞并不十分乐意,他一直为儿子捏一把汗。他退隐后静观西太后的态度,结果发现西太后还算善待载湉,他才舒了一口气。儿子渐渐长大,他才是大清的皇帝,作为父亲,他唯一的心愿是看到儿子堂堂正正做皇帝,而不是西太后的傀儡。

乾清宫东暖阁里的这几个人各怀心事,西太后更是心事重重。今天,她要试探一下这几个人,看一看他们对归政的反应。

西太后呷了一口茶,她望了望外面的骄阳,无意似的说:“天真热,空中一丝风儿也没有,令人好难受。”她面前的几个大臣纷纷附和:

“是的,好几年没这么热过了。”

“天太热,请太后保重玉体。”

“好热的天,太后依然每日临朝,令臣等感动不已。”

西太后拖着长腔,说:“上了岁数,天一热便觉得心慌气闷,年岁不饶人呀。”

“不,太后还年轻得很,太后的玉体比臣等还康健。”

一提起身体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听说恭亲王近来欠安,他都两个多月没出门了。”西太后似乎很关心他,问:“老六怎么了?”醇亲王奕譞毕竟是恭亲王的亲弟弟,他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回太后,六阿哥患了肝病,身体十分虚弱。”“哦,哀家怎么未曾听说。既然如此,今日就着小李子去探病,他总归是哀家的皇弟嘛,哀家很是惦念他。”“谢太后!”醇亲王奕譞代皇兄奕谢了“老佛爷”,西太后冲着面前的几位大臣,关切地说:“你们也应多保重身体,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朝廷需要你们,为了大清子民,你们也要身体康健。”几位大臣感激涕零,世铎坐不住了,他“扑通”一声跪在西太后面前,口称:“臣等蒙太后关心,十分感动。臣等唯愿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太后的安康就是大清的福兆。”

西太后故作老态,打了一个哈欠,慢慢地说:“不服老不行啊!哀家的精力已明显衰退,不比早些年,该归政了!”

自然而然扯到了朝政上,大家心里都明白,今天西太后召见他们一定有大事相谈,绝不是只为了谈天气、谈身体。西太后终于拉回了正题,大家心中好像有了一点谱儿。

西太后停顿了一下,环视一下几个人,又接着说:“皇上已十六周岁,他快要亲政了,哀家年迈体衰,不胜朝政,早想退隐了。”

一时间无人说话。西太后接着说:“哀家打算明年归政,选个吉日举行皇帝亲政大典,着各衙门敬谨查照成案,奏明办理,并告知中外,使大清朝平稳过渡。”

西太后的语速很慢,她的口齿又非常清晰,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可是,西太后早已停止不说话了,半晌,连一个人的咳嗽声都没有。西太后归政早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但人们觉得不会那么突然而至。今天,西太后说得似乎很诚恳,大家不由得不信。

此时,内心斗争最激烈的要数醇亲王奕譞,西太后的这句话,他盼望好多年了,可是,一旦发生,他又显得有些恐惧。他怕西太后耍手腕故意试探他,他更怕西太后言而无信,使光绪皇帝处于尴尬的境地。西太后见奕譞沉默不语,她发起了“攻势”:“醇王爷,怎么不说话呀?”

奕譞猛地一哆嗦,大热的天,他居然浑身发抖:“太,太后,臣有些不舒服,可能在打摆子。”

“哦,传太医。”

“不,不,今天早上已经看过太医。臣此时有些发烧,乞求太后恩准退殿。”

“既然如此,你快回王府休息吧,过两天再议此事。”

其他几个大臣更不敢表态,他们纷纷随醇亲王而去。

西太后端坐在雕龙画凤的红木椅上,心中暗喜:“老七等人还算识时务,他们早已震慑于我的威力。看来,归政一事要暂时放一放,就今天的反应来看,他们不会马上逼我归政。”五天后,醇亲王“痊愈”进宫了。这几天,他如在油锅里煎熬一般,掂量来、掂量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光绪十二年六月十五日,醇亲王上奏一折:“王大臣等,审时度势,合词吁恳皇太后训政。敬祈密迩,俟及二旬,再议亲理庶务。”

纱帘后的西太后喜形于色,她满意地看了看跪在丹墀下的奕譞,心里说:“老七,你为人够精明,今日乞求我训政两年,说明你是个聪明人!”

什么是训政?训政即指导朝政。垂帘听政应该结束,西太后又不愿意放权,醇亲王只好来个新招术——训政。让西太后撤去纱帘,也不再坐在皇帝身后,而是偏殿指导朝政。听政变训政,换汤不换药,西太后焉能不高兴。

可是,叶赫那拉氏要推辞一番,做出不愿干预朝政的样子。“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后还是要露颜面的。在文武百官千呼万唤的局势里,西太后半推半就答应训政了。为了使训政合法化、制度化,西太后谕令军机处制定《训政细则》,以便自己名正言顺地继续把持朝政。

礼亲王世铎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定太后训政之若干事宜。经过他们的精心策划,光绪十二年秋,《训政细则》出台了。

西太后仔细地阅读着细则中的每一句话、推敲了每一个字,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军机大臣及醇亲王完全按照她的意思行事,保证了西太后在两年的训政生涯中仍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太后训政虽不再设纱屏听政,但政治权力只增不减。细则规定,以后每逢皇上召见大臣之时,太后应在座,而且外臣呈上的请安折也必须是同时两份,光绪皇帝一份、西太后一份,两份规格完全相同。皇上向全国发布诏书必须有太后钤印,每份圣旨也必须交太后过目,否则无效。

《训政细则》令西太后十分满意,却叫光绪皇帝反感至极。皇宫里长大的光绪皇帝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软弱无能,相反,少年天子风度翩翩、气宇轩昂,他饱读经书、典学有成。

帝师翁同龢多年来悉心教导小皇上,希望这个特殊的学生早日成材,因为大清的江山还等着他来撑起。

光绪皇帝没有辜负翁师傅的殷勤栽培,少年天子已懂得什么是勤政爱民、什么是励精图治、怎样才能做一个圣明的君王。他想方设法要摆脱西太后的控制,无奈毓庆官行走——亲生父亲奕谡对西太后却一味退让。西太后处处压抑着他,这一切都使光绪皇帝十分苦恼。

当太后训政的消息传到光绪皇帝的耳里时,少年天子悲愤至极。毓庆宫里,他一个字也读不下去,望着窗外飘零的黄叶,感慨万分。光绪皇帝尚未亲政,他十分思念病中的母亲,第一次向西太后提出回家省亲,西太后勉强答应了。光绪十二年冬,载湉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醇亲王府。一路上,他心潮起伏、激动不已。儿时模糊的记忆此时变得清晰了,王府门前那对威武的石狮子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大厅、侧室、花园、鱼池,依然如故。光绪皇帝暂时忘记了自己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不用贴身太监王商引路,径直向母亲卧房走去。醇亲王紧随其后,太监王商一路小跑追了上来:“万岁爷,小心脚下有门槛儿。”“少啰嗦,躲一边去,朕要单独见福晋,除王爷外,任何人不得入内。”“万岁爷,您别为难奴才了,离宫时,老佛爷还叮嘱过,不让奴才离万岁爷左右。”王商为难至极,他哆哆嗦嗦地跟在光绪皇帝的身后。光绪皇帝气恼地说:“老佛爷、老佛爷,口口声声‘老佛爷’,狗奴才闭上嘴!再多说一句,回去一百大板!你就在这儿站着,一步也不准上前。王府的公公不会去宫里告你的状,放心吧,回去后你就说时刻不离朕半步,朕一定为你遮掩。”

王商有气无力地说:“嗻。不过,万岁爷可不能把奴才出卖了,老佛爷动怒会吓死人的。”

光绪皇帝苦涩地一笑:“放心吧,狗奴才!”

光绪皇帝在前,醇亲王紧随其后,父子二人踏进了七福晋的卧房。

却说西太后的胞妹七福晋,她虽与西太后一母所生,但两个人的长相与性格都有些不同。

七福晋为人和蔼,善良柔弱,深得丈夫奕譞的敬爱。如今,她已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近些年来,她身弱多病,加上思念儿子载湉,人显得十分苍老。

光绪皇帝迈出大步,一脚跨进母亲的卧房,映入他眼帘的是儿时最温馨的地方以及憔悴不堪的母亲。自从载湉入嗣西太后,他就在西太后的授意下称自己的亲生母亲为“福晋”,而称西太后为“亲爸爸”。这种习惯已沿用了十二年,光绪皇帝猛扑向母亲,口呼:“福晋。”

七福晋欲按皇族礼节向光绪皇帝施礼,她艰难地欠了欠身子,无奈身子像灌了铅一样沉,抬不起。七福晋低声说:“皇上吉祥!”

七王爷将妻子扶坐起来,七福晋半倚在丈夫的胸前,她伸出枯瘦的手,想拉一拉儿子。光绪皇帝见状,忙上前一步,让母亲拉住了自己的手。

七福晋幸福地笑了一下:“才两年没见,皇上长这么高了,只是仍然很瘦。”

母亲心疼儿子,儿子依恋母亲。

光绪皇帝凝视着母亲,说:“福晋,你都有白发了。”

母亲用另一只手拢了拢凌乱的、有些灰白的头发,说:“老了,岁月不饶人呀!”

就在七福晋拢头发的那一瞬间,光绪皇帝猛然看见了母亲眼里的泪花,他心头一酸,将头埋在母亲的怀里,哭了。

“皇上,怎么了?”

“福晋,不!额娘,儿好想念您呀!进宫十几年,儿时时刻刻都想回到额娘的身边。”

“皇上,我的儿!”

七福晋张开双臂,紧紧搂住怀里的儿子,生怕有人夺走她的心肝宝贝似的。

七王爷见状,劝慰道:“都不要再哭了,皇上一会儿就要起驾,回去迟了,太后会生气的。”

光绪皇帝抹一把眼泪,愤愤地说:“亲爸爸生气正好,朕只求她一怒之下将朕赶出皇宫,这个皇帝,朕早就不想当了!”

七王爷面如土色,他连忙向窗外望了望,还好,太监、家丁、奴婢们都站得很远,他们听不到室内的人说什么。

七王爷胆战心惊地问儿子:“皇上,可不得胡言!臣想问一句,皇上为何这般愤慨?”

载湉将头从母亲的怀里挣扎出来,向父母直言不讳:“你们知道吗?儿在大清皇宫简直就是受罪。亲爸爸喜怒无常,没有人能够忍受她!儿小的时候,看起来她也十分关心、疼爱我,常常抱着我上大殿,关心我的学业。可是,当她看不惯我或者我犯错误时,便令我跪在她的面前,扬起手来狠狠地打我,有好几次,我被她打得口角流血。王商跪在地上为我求情,也被她责令重打五十大板,差一点儿王公公就没命了。”

七王爷无可奈何地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太后也是为了皇上成大器呀!皇上是一国之君,太后当然希望皇上是一位品行端正、博学多才的仁君啊!”

“不,她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她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

七王爷微怒,厉声道:“不得对太后微词。太后这十几年辛辛苦苦辅助皇上,还不是为了坐稳大清的江山,日后将宫庶、安宁的江山交到皇上的手里。”

光绪皇帝顶了父亲一句:“阿玛,你好糊涂!都是你的一味退让坑苦了我。眼见着儿已长大成人,该亲政了。可是,你又抛出什么太后训政来迎合亲爸爸的心理,你难道真想把我变成傀儡皇帝!”

光绪皇帝的话很尖锐,说得七王爷低下了头。

这时,七福晋又涌出了眼泪,她依然拉住儿子的手,低声说:“皇上,你阿玛难道想让你心里难过?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天下的爹娘为儿好,你阿玛的苦心,日后你会明白的。”光绪皇帝不语,七福晋贴在他的耳边,小声说:“你姨妈那个人一向专横、暴戾,你切切不可得罪她。你的今天全是她给的,如果违逆了她,她会把给你的一切全夺回去。儿呀,小心做人,顺应太后,这样,额娘才能放心。”“额娘,你放心吧,儿懂得分寸,儿不会和亲爸爸硬顶撞的。”七福晋黯然神伤,似对儿子、又似对自己说:“有我活一天,我姐姐不会对我的儿子怎么样,她会看在我的面子上善待我儿子的。可是,一旦我不在了,她还念亲情吗?”七福晋潸然泪下,光绪皇帝陪着母亲落泪。一时间,醇王府里一片凝重。光绪皇帝省亲归来,西太后懿旨皇宫里上上下下装饰一新,处处张灯结彩,迎接光绪皇帝亲政大典。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即一八八七年二月十五日,光绪皇帝亲政。为了表达对西太后十二年哺育、辅政的感谢,光绪皇帝率王公大臣向西太后行三拜九叩之礼。在一片欢呼声中,光绪皇帝及西太后被众臣簇拥着到了太和殿,接受朝臣的祝贺。大殿里人声嘈杂,笑语不断,不过,大家说的是同一句话,无非是对西太后的称颂、对少年天子的称赞。光绪皇帝亲政已告天下黎民百姓,大清的皇帝是爱新觉罗·载湉。可是,知情的人皆知龙椅上的皇帝仍是个摆设,十七岁的天子不能批奏折,不得颁发谕令。纱帘虽然撤去了,但太后依然坐在天子的身边,她在训政!

同类推荐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往事求真

    武则天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男权社会中,她以皇后身份协理朝政,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李唐王朝。政绩辉煌,朝野公认,中外使臣将其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在高宗死后更代子临朝,平息了内忧外患;继而登基称帝,治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周王朝。但由于女人的特定身份,她的政权只能交给儿子,恢复唐朝;以八十二岁高龄,自去帝号,退出政坛。死后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留下众多的历史谜团。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迪斯尼的智慧

    迪斯尼的智慧

    沃尔特一生不知道做过多少梦,他把他梦到的东西变成了现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迪斯尼乐园,这个乐园实际上就是沃尔特的童心的外化。是童心,还有梦,使沃尔特取得了成功。人是可以死的,而童心不死,梦不死,沃尔特把他的童心和梦留在这个世界上,同时也就留下了一个永远的沃尔特。一个人,如果能够给后人留下点儿什么,那么他的生命就是不朽的。
热门推荐
  • 笑将华年长记

    笑将华年长记

    笑看良辰入画,倦枕墨鸦笑叹人间多情,且行且记笑吟人间入画,山水情嘉笑将华年长记,惟只携手共花
  • 重生暖妻请签收

    重生暖妻请签收

    前一世,她是傻白甜乖乖女,下场是被人挖心而死。重活一世,她化身腹黑女,前一世欺负她的,她要十倍百倍奉还。
  • 绝世唐门之女神倾国倾城

    绝世唐门之女神倾国倾城

    现代全球学霸琉璃穿越斗2本打算看一出真实的故事可惜实力不允许啊!看她如何让自己开大挂!天下无敌!
  • 冥王的宠妃:妃要逆天

    冥王的宠妃:妃要逆天

    一朝穿越,她赌遍天下无敌手。世人皆道他心怀天下,殊不知,却是最最冷情之人。她近乎疯狂地追着他的脚步,却总是遥遥无期。于是,她累了,倦了,不再执着了……于是,他一向没有表情的脸上终于出现了裂纹……于是,她一步步挤进他的生活,又一步步退出他的世界……于是,换她来追她!
  • 头痛偏头痛的自然疗法

    头痛偏头痛的自然疗法

    为什么会头痛呢?常常听人说:“哎,这件事搞得我很头痛。”我们要谈论的可不是这种头痛,但这说明头痛在人们中的印象可不太好。事实上,人的脑袋可比其他部位重要,头真的痛起来,什么事也干不成。那么,头痛是怎样产生的呢?头痛是因为致痛因子作用于头颅痛觉敏感组织内的伤害感受器再经痛觉传导通路至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析、整合而产生痛觉。人类的大脑高度发展和分化,分为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视区、听区、嗅觉区、味觉区、语言区等等。好像我们的岗位责任制一样,大脑的每个部分都有精确的分工,管理着我们的精神活动、手脚运动、感觉等。一旦某个部位受到损害就可能出现相应管理区的功能障碍。
  • 异宇星魂

    异宇星魂

    星际神殿,预言时光机的光幕上,一个蔚蓝的星球。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食色满园之厨娘王妃

    食色满园之厨娘王妃

    作为纽伊斯特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咳咳,好吧,其实就是新东方毕业的!她好不容易在五星级酒店要熬出头了,谁知道老天爷玩她,让她穿越了!她辛辛苦苦攒的钱都还没来得及花,典型的人死了,钱没花完。多么悲催!重活一世,仍旧属于倒霉催的。娘早死,爹不管,还被赶出家门。没办法,她只有带着小弟,靠着自己的一手厨艺混口饭吃。从路边摊开始,然后一不小心的,点心铺子就成了古代星巴克。卤肉店一不小心又成了连锁的!一不小心,就成了个有钱人!!!!到那时……啥,要接我们回去?不是说小弟是扫把星,克你们吗?要是把你们都给克死了怎么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仙界之永恒星辰

    仙界之永恒星辰

    无数界域中,一位少年在此崛起,意外得到域外传承。为救父亲,遵守诺言,踏上与天斗,与人斗的苍茫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