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6100000155

第155章 养交涉遗误佛郎案 巧解释轻回战将心

却说吴佩孚因老洋人已死,豫境内已无反动势力,便专意计划江、浙、四川、广东各方面的发展。正在冥思苦索,忽见张其钅皇和白坚武连翩而入,手里拿着些文书,放在吴佩孚的写字桌上。吴佩孚看上面的一页写道:

江浙和平公约。

一、两省人民,因江、浙军民长官,同有保境安民之表示,但尚无具体之公约,特仿前清东南互保成案,请双方订约签字,脱离军事漩涡。

二、两省军民长官,对于两省境内保持和平,凡足以引起军事行动之政治运动,双方须避免之。

三、两省辖境,军队换防之事,足以引起人之惊疑者,须防止之。两省以外客军,如有侵入两省或通过事情,由当事之省,负防止之责任,为精神上之互助。

四、两省当局,应将此约通告各领事,对于外侨任保护之责。凡租界内足以引起军事行动之政治问题,及为保境安民之障碍者,均一律避免之。

五、此项草约,经江、浙两省军民长官之同意签字后,由两省绅商宣布之。

吴佩孚道:“这是八月二十日订立的江浙和平公约,(好记性。)过去的很久了,还拿来做甚么?白坚武道:“近来浙、皖也订立了和平公约,所以顺便带这个来给大帅参考的。”吴佩孚道:“浙皖和约的原文,也在这里么?”二人点头说是。他一面问,一面早已把江浙和平公约拿过一边,发现了浙皖和平公约。吴佩孚看那公约上面写道:

一、皖、浙两省,因时局不靖,谣言纷起,两省军民长官同有保境安民之表示,但尚无具体之公约,仍不足以镇定人心,爰请两省军民长官,俯从民意,仿照江浙和平公约成案,签订公约,保持两省和平。

二、皖、浙两省辖境毗连之处,所属军队,各仍驻原防,保卫地方,免生误会。

三、皖、浙两省长官负责,不令客军侵入,或驻扎两省区域,防止引起纠纷。

四、此项公约,经皖、浙两省军民长官之同意,签字盖印后,由两省绅商,公证宣布,以昭郑重。

吴佩孚看完,点头道:“很好。浙江方面,果然能够和平解决,在我的计画上,反比较的有利。”张其钅皇道:“话虽如此,人心难测,到底还要准备才好。”吴佩孚点头,想了一会,忽然说道:“别的都不打紧,只有财政上真没办法了。光是关税,又不够用。”(语意未完。)白坚武道:“法国公使命汇理银行扣留盐余这回事情,偏又凑在这时候,要是这笔款子能够放还,倒还可抵得一批正用。”

吴佩孚听了这话,忽然回过头来,向张其钅皇道:“这件事情,说起来,却不能不怪颜骏人(颜惠庆字。)太颟顸了。”(颜氏良心不坏,而办事毫无识力,谥之曰颟顸,可谓确当不移。)张其钅皇愕然不解。吴佩孚诧异道:“你还不知道这件事的始末原由吗?”(不是张其钅皇不知道,究是作者恐读者不知道耳。)张其钅皇道:“法使所以扣留盐余,不是为着要求我国以金佛郎偿还庚子赔款吗?但是这件事和骏人有甚么相干?”(此乃作者代读者问耳,非张其钅皇真有此问也。)吴佩孚笑道:“原来你真没知道金佛郎案的内容么?这件事的起因,远在前年六月,(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法使傅乐猷因为本国的佛郎价格低落,公函外部,请此后付给庚款,改用美国金元,并不曾说甚么金佛郎,这种请求,本来可以立刻驳回的,不料这位颜老先生,也并不考量,爽爽快快的便转达财部。(真是颟顸。华府会议时,王宠惠大发牢骚,顾维钧亦觉棘手,独施肇基抱乐观,与颜如一鼻孔出气,可发一笑。)直等到法使自己懊悔抛弃国币而用美国的金元,未免太不留国家颜面,自已撤回,才又转达财部,岂不可笑?”张其钅皇笑道:“这位老先生真太糊涂了。这种事情,如何考量也不考量,便马马虎虎,会替他转达财部的。难道他得了法使甚么好处不成?好在是他,平日还算廉洁,要是不然,我真要疑心他受贿了。”(颜但昏聩耳,受贿之事,可必其无。)白坚武笑道:“谁都知道,中国的外交家是怕外国人,这种小小的事情,岂有不奉承之理?”(设无南方对峙,国民监督,中国四万万人民,恐将被外交家所断送,岂但奉承小事?)张其钅皇道:“但这是金元问题,并不是金佛郎问题,这事情又是怎么变过来的。”吴佩孚道:“说起这话来,却更可气可笑。法使当时撤回的时候,原已预备混赖,所以在撤回的原文上说,对于该问题深加研究之后,以为历来关于该项帐目所用之币,实无变易之必要,是以特将关于以金元代金佛郎之提议,即此撤回。这几句话,便轻轻把金元案移到金佛郎案身上去了。(我国人旧称外人曰洋鬼子,其殆谓其刁狡如鬼乎?观此事刁狡不讲信义,岂复类人?)偏这位颜老先生又是一味马马虎虎的,不即据理驳回,所以酿成了这次交涉,岂非胡闹?”张其钅皇笑道:“颜骏老是老实人,那里知道别人在几个字眼儿上算计他的。”吴佩孚、白坚武俱各微微一笑。(微微一笑,笑颜之无用,堪当此老实人三字之美号也。)

张其钅皇吸着了一支卷烟,呆看吴佩孚翻阅公事,白坚武坐在旁边,如有所思的,静静儿的也不说话。半响,张其钅皇喷了口烟,把卷烟头丢在痰盂里道:“让我来算一算,现在中国欠法国的赔款,还有三万九千一百多万佛郎,若是折合规元,只要五千万元就够了,若是换金佛郎,一元只有三佛郎不到,若是折合起来算,啊呀,了不得,还要一亿五千万光景呢。假使承认了,岂不要吃亏一万万元。更有意、比等国,若再援例要求,那可不得了了。”(真是不得了了。)白坚武笑道:“好在还没承认呢,你着甚么忙?”张其钅皇道:“虽没承认,承认之期,恐怕也不远了。”白坚武笑问:“你怎么知道不远?”(是故意问,不是真问。)张其钅皇道:“我前日听说中法银行里的董事买办们,说起几句。老实说,这些董事买办,也就是我们贵国的政治上的大人先生,他们听得法使要等中国承认,方准中法复业,还不上劲进行,好从中捞摸些油水吗?他们可不像我们这么呆,以前教育界里的人,反对的很利害,现在这些大人先生们,已经和法使商量好了,每年划出一百万金佛郎,作为中、法间教育费。教育界有了实利,恐怕也不来多话了。”白坚武方要回答,吴佩孚突然回头问张其钅皇道:“你这话可真?”张其钅皇道:“本来早已秘密办好的,大约是从今年起,关平银一两,折合三佛郎七十生丁,不照纸佛郎的价格算,也不承认金佛郎之名。后来因为吴大头要倒阁,利用金佛郎案子,攻击老高,老高才慌了,教外部驳回的。这不过一时的局面,长久下去,怎有个不承认的?恐怕不出今年,这案子必然解决咧。”吴佩孚把笔向桌上一放,很生气道:“这真是胡闹极了。要是这案子一承认,中央不是又要减少许多收入了吗?照现在的样子,军费还嫌不够,(你看他单单注意军费。)再经得起这般折耗吗?”白坚武忙走近一步,在吴佩孚耳边,低低说了几句。吴佩孚轻轻哼了一声,便依旧批阅公事,不再说话了。(葫芦提得妙。)张其钅皇心疑,怔怔的看着白坚武,白坚武只是向他笑着摇头。

张其钅皇不便再问,只好闷在心头,刚想出去时,吴佩孚忽然又拿起一个电报,交给张其钅皇道:“你看!齐抚万这人,多么不漂亮,这电报究竟是甚么意思?”张其钅皇慌忙接过观看,白坚武也过来同看,那原电的内容,大略道:

浙卢之联奉反直,为国人所共知,长予优容,终为直害,故燮元主张急加剪除者,为此也。我兄既标尊段之名,复定联卢之计。诚恐段不可尊,卢不得联,终至遗误大局,消灭直系,此燮元所忧心悄悄,不敢暂忘者也。子产云:“栋折榱崩,侨将压焉。”我兄国家之栋,燮元倘有所见,敢不尽言。倘必欲联卢,请先去弟,以贯彻我兄之计,弟在,不但为兄联卢之阻力,且弟亦不忍见直系之终灭也。君必欲灭卢,窃恐卢虽可灭,而直系亦终不能不破耳。

张其钅皇看完,把电报仍旧放在吴佩孚的桌子上道:“抚万(齐燮元字。)也未免太多心了。”白坚武道:“他倒不是多心,恐怕是为着已在口中的食品,被大帅搁上了,咽不下嘴去,有些抱怨哩。”(便不被大帅搁住,轻易也不见得就吞的下。)吴佩孚道:“这件事,他实在太不谅解我了。同时直派的人,他的实力扩张,就是直系实力的扩张,难道我还去妨碍他!(看他只知有直系,不知有国家。)至于我,本来抱着武力统一的主张,岂有不想削平东南之理?(先说本心要削平。)只为东北奉张,西南各省,都未定妥,所以不愿再结怨于浙卢,多树一个敌人。(次说不欲即时动武的本心,是主。)再则国民因我们频年动武,都疑我黩武,不替人民造福,所以我又立定主张,比奉、粤为烂肉,不可不除,比东南为肌肤,不可不护。(这却一半是好听说话。)三则上海为全国商务中心,外商云集,万一发生交涉,外交上必受重大损失,所以不能不重加考量。(这几句,又是实在原因。)抚万不谅我的苦衷,倒反疑心我妒嫉他,岂不可叹?”张其钅皇道:“现在东南的问题,还不只抚万一人哩。福建方面,馨远也不是跃跃欲动吗?”白坚武道:“假使抚万不动,料他也决不敢动。”(料杀孙传芳也。)张其钅皇道:“现在大帅主张怎么办?”吴佩孚道:“你先照我刚才所说的话,复一个电报给他,再派吴毓麟去替我解释一番罢。”张其钅皇领命草好了一个电报,恰巧吴毓麟匆匆的进来,白坚武见他很有些着紧的样子,便问他甚么事?吴毓麟道:“有一样东西,要送给大帅看。”吴佩孚听了这话,忙回头问甚么东西?吴毓麟不慌不忙的掏出几张信笺,上面都写满了字,递给吴佩孚。吴佩孚看道:

自辛亥革命,以至于今日,所获得者,仅中华民国之名。国家利益方面,既未能使中国进于国际平等地位,国民利益方面,则政治经济,荦荦诸端,无所进步,而分崩离析之祸且与日俱深。穷其至此之由,与所以救济之道,诚今日当务之急也。夫革命之目的,在于实行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之实行,必有其方法与步骤。三民主义能影响及于人民,俾人民蒙其幸福与否,端在其实行之方法与步骤如何。文有见于此,故于辛亥革命以前,一方面提倡三民主义,一方面规定实行主义之方法与步骤,分革命建设为军政、训政、宪政三时期,期于循序渐进以完成革命之工作。辛亥革命以前,每起一次革命,即以主义与建设程序,宣布于天下,以期同志暨国民之相与了解。辛亥之役,数月之内,即推倒四千余年之君主****政体,暨二百六十余年之满洲征服阶级。其破坏之力,不可谓不巨。然至于今日,三民主义之实行,犹茫乎未有端绪者,则以破坏之后,初未尝依预定之程序以为建设也。盖不经军政时期,则反革命之势力,无由扫荡,而革命之主义,亦无由宣传于群众,以得其同情与信仰。不经训政时期,则大多数之人民,久经束缚,虽骤被解放,初不知其活动之方式,非墨守其放弃责任之故习,即为人利用,陷于反革命而不自知。前者之大病,在革命之破坏,不能了彻,后者之大病,在革命之建设,不能进行。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可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之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借之以肆其恶,终且取《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其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可知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临时约法》决不能发生效力。夫元年以后,所恃以维持民国者惟有《临时约法》,而《临时约法》之无效如此,则纲纪荡然,祸乱相寻,又何足怪?本政府有鉴于此,以为今后之革命,当赓续辛亥未完之绪,而力矫其失,而今后之革命,不但当用力于破坏,尤当用力于建设,且当规定其不可逾越之程序。爰本此意,制定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二十五条,以为今后革命之典型。建国大纲第一条至第四条,宣布革命之主义及其内容。第五条以下,则为实行之方法与步骤。其在第六、七两条标明军政时期之宗旨,务扫除反革命之势力,宣传革命之主义。其在第八至第十八条,标明训政时期之宗旨,务指导人民从事于革命建设进行。先以县为自治之单位,于一县之内,努力于除旧布新,以深植人民权力之基本,然后扩而充之,以及于省,如是则可谓自治,始为真正之人民自治,异于伪托自治之名,以行其割据之实者。而地方自治已成,则国家组织,始臻完密,人民亦可本其地方上之政治训练,以与闻国政矣。其在第十九条以下,则由训政递嬗于宪政所必备之条件与程序。综括言之,则建国大纲者,以扫除障碍为开始,以完成建设为归依。所谓本末先后,秩然不紊者也。夫革命为非常之破坏,故不可无非常之建设以继之。积十三年痛苦之经验,当知所谓人民权利,与人民幸福,当务其实,不当徒袭其名。倘能依建国大纲以行,则军政时代,已能肃清反侧,训政时代,已能扶植民治,虽无宪政之名,而人民所得权利与幸福,已非借宪法而行****者,所可同日而语。且由此以至宪政时期,所历者皆为坦途,无颠蹶之虑。为民国计,为国民计,莫善于此。本政府郑重宣布,今后革命势力所及之地,凡秉承本政府之号令者,即当以实行建国大纲为唯一之职任。兹将建国大纲二十五条并列如左: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五、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

六、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

七、凡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

八、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其程度以全县人口调查清楚,全县土地测量完竣,全县警卫办理妥善,四境纵横之道路修筑成功,而其人民曾受四权使用之训练,而完毕其国民之义务,誓行革命之主义者,得选举县官,以执行一县之政事,得选举议员,以议立一县之法律,始成为一完全自治之县。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

十、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以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十一、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十二、各县之天然富源,与极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而所获之纯利,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十三、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每年由国民代表定之。其限度不得少于百分之十,不得加于百分之五十。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十五、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与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乃可。

十六、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之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

十七、在此时期,中央与省之权限,采均权制度。凡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地因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于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十八、县为自治之单位,省立于中央与县之间,以收联络之效。

十九、在宪政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全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法。其序列如下:曰行政院,曰立法院,曰司法院,曰考试院,曰监察院。

二十、行政院暂设如下各部:一内政部,二外交部,三军政院,四财政部,五农矿部,六工商部,七教育部,八交通部。

二十一、宪法未颁布以前,各院长皆归总统任免而督率之。

二十二、宪法草案,当本于建国大纲,及训政宪政两时期之成绩,由立法院议订,随时宣传于民众,以备到时采择施行。

二十三、全国有过半数省分达至宪政开始时期,即全省之地方自治完全成立时期,则开国民大会决定宪法而颁布之。

二十四、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

二十五、宪法颂布之日,即为宪政告成之时,而全国国民则依宪法行全国大选举,国民政府则于选举完毕之后三个月解职,而授政于民选之政府,是为建国之大功告成。

吴佩孚看完道:“这东西,你从那里得来的?”吴毓麟道:“我有个香港朋友,用电报拍给我的,我怕大帅还不曾知道,因此急急的抄了,送给大帅看。”吴佩孚道:“前此也听善堂约略说过,(点前回马济。)但那时还不过一句空话,现在可已经实行了吗?”吴毓麟道:“这个,原电并不曾说清楚,我也不敢悬揣,以我的猜度,只怕还在进行中罢。”(如此关连上文,天衣无缝。)吴佩孚道:“这却不管他,我现在要派你到南京去一趟,你愿意吗?”吴毓麟笑道:“大帅肯派我做事,就是看的起我,那有不去的道理?只不知有甚么事要做?”吴佩孚便将齐燮元的来电,给他看了一遍,一面又将自己的意思,说给他听。吴毓麟笑道:“他现想做副总统哩。论理,这地位谁敢和大帅争夺,论功劳名誉,谁赶的上大帅。二则全国的人心,也只属望大帅一人,他也要和大帅争夺,岂不是笑话?”(马屁拍得十足,而言词十分平淡,不由秀才不入彀中。)吴佩孚忍不住也一笑,(果然入了彀中。)说道:“我也不想做甚么副总统。他要做,自己做去就得了,我和他争些甚么。前几日,有人竭力向我游说,(想是几个议员。)说怎样怎样崇拜我,此次非选举我为副座不可,我当时就回答他们说:你们要选举副座,是你们的职权,(可见确是几个议员。)很可以依法做去,不必来征求我甚么同意。(敷衍话。)至于我自己,资格本领,都够不上,也不想做。(绝其献媚之路,敷衍之意甚显。)老实说一句,现够得上当选资格的,也只有卢永祥一人。(明是推崇一卢永祥,暗地里是骂尽齐燮元一批人。)但是该选举那个,也是国会的专有权,我也不愿多话。总而言之,我在原则上总推重国会,国会倘然要选举副座,我决不反对就是咧。”(全是敷衍之语。)吴毓麟拍手笑道:“怪道他们在北京都兴高采烈的,说大帅推重国会呢,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咧。大帅虽然推崇卢子嘉,但以我的目光看来,子嘉资格虽老,倘以有功于国为标准,却和大帅不可同日语。平心而论,没有卢永祥,在国家并没甚么影响,没有大帅,只怕好好一个中国,(便有大帅,在中国也不见得好好。)要乱的土匪窝似的,早经外人灭亡了呢。(这帽子比灰篓更高了。)大帅有了这样的功劳地位,反存退让之心,可见度量的宏大,便一千个子嘉,(卢永祥字。)一万个抚万,也赶不上了。”(肉麻之至。)吴佩孚笑道:“太过誉了,不敢当,不敢当。”(其辞若伪谦,而实深喜也。)吴毓麟道:“但是照我的愚见,大帅不可过谦,失了全国人民属望之心。”吴佩孚笑而不答,(笑而不答者,笑吴毓麟之不识风头也。)倒弄得吴毓麟怀疑不解,因又改口道:“万一大帅定要让给子嘉,我此次到南京去,就劝抚万休了这条心,免得将来又多增一件纠纷咧。”(却也试探的不着痕迹。)吴佩孚微笑道:“你就再许给他又打甚紧,谁该做副总统,谁不该做副总统,难道我们一两个人,自己可以支配的吗?”(此情理中话也,出之以微笑,则尚有深意存焉。)说着,又回顾张其钅皇、白坚武道:“你看!这话对吗?”白坚武、张其钅皇正听得出神,忽见吴佩孚问他,忙笑回道:“大帅的话,怎得有差?如果一两个人可以支配,还配称做民主国家吗?”(此时也不见得可称为民主国家。虽不直接支配,也逃不了间接支配。)吴毓麟听了这话,不知理会处,只得也笑了一笑,忙道:“既如此说,我怎么可以答应他呢?”吴佩孚笑道:“你答应了他,岂不容易讲话吗?”众人听了,都笑起来。当下吴佩孚又教了他许多说话,吴毓麟一一领命。

次日便带了吴佩孚亲笔手书,到南京来见齐燮元。那时齐燮元正因吴佩孚阻碍他并吞浙江,十分怨恨,一见吴毓麟,便大发牢骚。吴毓麟再三解释,齐燮元的怒气稍解,才问吴帅有什么话?吴毓麟先拿出吴佩孚的信来,齐燮元看那信道:

复电计达。浙卢非不可讨,但以东南为财赋之区,又为外商幅辏之地,万一发生战争,必致影响外交,务希我兄相忍为国,俟有机可图,讨之未晚。其余一切下情,俱请代表转达。

齐燮元看完,冷笑道:“子玉这话,说得太好听了,委实叫我难信。”(好话不信,想以为当今军阀中无此好人耳。)吴毓麟道:“这是实情,并非虚话,抚帅切弗误会!”齐燮元道:“如何是实情?”吴毓麟道:“若在从前时候,外交上的事情,自有中央负责,不但玉帅可以不管,就是抚帅也无费心之必要。政府里外交办得好,不必说,假如我们认为不满意时,还可攻击责备。现在可大不同了,首当其冲的大总统,就是我们的老帅,老帅的地位动摇,我们全部的势力随之牵动。在这时候,不但我们自己不要招些国际交涉,就是别人要制造这种交涉,抚帅、玉帅也还要禁止他呢。(果然不错,果然动听,我们怕曹锟发生国际交涉耳,岂怕中国政府发生国际交涉哉?)我临动身的时候,玉帅再三和我说,抚帅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物,这种地方,并非见不到,只因和浙江太贴紧,眼看着浙江反对我们的现象,深恐遗害将来,所以想忍痛一击,不比我们离北京近,离浙江远,只知道外交上困难的情形,不知道浙江跋扈形状。到底怎样,还得让抚帅斟酌,抚帅自能见得到的。”(此一段言语,真乃妙语,虽随何复生,陆贾再世,不能过也,宜乎抚万之怒气全释矣。)说着,又走近几步,悄悄的笑道:“还有一件事,也要和抚帅商量的,就是现在的副座问题,我在洛阳时,曾用话试探玉帅,看玉帅的意思,虽然也有些活动,(妙妙。如言其毫无此意,齐氏反不肯信矣。)但如抚帅也要进行,他不但决不竞争,而且情愿替抚帅拉拢。抚帅雄才大略,物望攸归,此事既有可图,自应从速努力。如抚帅有命,定当晋京效劳。”(又妙。不但替吴氏解释也,而且替自己浇上麻油矣。)

齐燮元此时颜色本已十分和平,听他这样说,便道:“这个,我如何可以越过玉帅前面去的,还是请玉帅进行罢。”(尚不深信也。)吴毓麟笑道:“有好多人都这样劝他呢。可是他却志不在此,一句也不肯听。我看他既有此盛意,抚帅倒不要推却,使他过意不去。再则别人不知抚帅谦让真心,倒说有心和他生分了。”(又妙又妙,使他深信不疑,不至再推托。)齐燮元笑道:(一笑字,已解释许多误会。)“这样说,我倒不好再说了。吾兄回洛时,请代为致意玉帅,彼此知己,决不因小事生分。浙江的事情,也全听他主持,只要他有命令,我决没有第二句话。”(大功告成了。)吴毓麟笑道:“玉帅不过贡献些意见罢了。一切事情,当然还要抚帅主持。”齐燮元大笑。吴毓麟回洛以后,齐燮元便把攻浙的念头,完全打消了。正是:

副选欲酬贪鄙志,称雄暂按虎狼心。

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齐燮元坐镇南京,不必如洛吴之驰驱于戎马之中,而其地位日隆,乃与洛吴相埒,为直系三大势力之一,(吴佩孚、冯玉祥、齐燮元)亦可谓天之骄子矣。乃又欲鲸吞浙江,以扩展其武力,又欲当选副座,以增高其地位,野心之大,可为盛矣。洛吴既察知其隐,而故作联卢之计,以妨碍其进行。齐既愤激而欲出于辞职,吴又铒之以副座,始得保江、浙之和平。齐之贪鄙粗陋,令人失笑,然吴氏所为,亦非根本办法,故不久而江浙之战,仍不能免。世亦安有交不以诚,而能持之久远也哉?

同类推荐
  • 上肢

    上肢

    直到现在,她依旧被固定在橱窗里的一个玻璃架子上——看上去就像她自己悬在那儿,要不是那几根故意留下的肌肉纤维,指骨的色泽也细微的有一些差别,说她出自匠人之手,是一个细致的工艺品,也没什么不可信的。
  • 当我足够好,才会遇见你

    当我足够好,才会遇见你

    一个平凡女孩用热血和泪水去追求男神的爱情故事,这是一段用爱情和梦想开启的人生历程。“我爱你,但我更爱那个为了你全情投入的自己”。……苏之微就像这座城市里所有的北漂一样,她出身平凡,是在底层为衣食打拼的普通小白领,直到她遇到了尹从森——一个高不可攀的男人。因为这样一个人,苏之微下定决心,她要用每一天最真实的努力去提升、完善自己,去接近这个美好的梦境。当时的她并不曾想到,她的人生会因为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去到了自己从未想象过的高度……
  •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作者张记书的小小说里知识性的因素、新闻性的因素较多,可以说,他是靠一种机智的小小说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来启迪读者。张记书《不鼓掌的人》的构思、叙述以及立意的表达都十分理智和理性,不鼓掌的汉子用他独特的动作和神态对那种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政绩的领导是个直白的批评。张记书的小小说还注重情感与理性并重,双管齐下。《冠军轶事》一文,他在一种表面上不点破的情感故事罩机智地显影了一个金教授的教育艺术和阔大的爱心,情感性的感人故事包涵了一个理性的小小说内核。
  • 巴塞特郡纪事(一):巴彻斯特养老院

    巴塞特郡纪事(一):巴彻斯特养老院

    英国文学史上最高产最伟大的小说家,作品阅读量英国排名第一,与莎士比亚、狄更斯齐名的作家,维多利亚时代文学第一人,英国杰出小说家特罗洛普代表作,依据佩奇与萨德利尔核校过的权威原版,钩沉坊间35年未曾露面的网格本名著名家名译本,展示了一幅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议会与教会、朱庇特报人、拉斐尔前派的讽刺调侃全景图。哈定牧师是大教堂圣诗班领唱人,他大女婿是巴彻斯特的会吏长——一个地位很高的教会职务,仅低于主教。其职务在于监督各方教长,视察主教区各教会建筑物,负责教会产业修缮,襄助主教处理教会事务。在哈定牧师的大女儿与格伦雷博士(会吏长)结婚的几个月后成为了大教堂圣诗班的领唱人。1434年一位富有的羊毛商人希拉姆先生,在遗嘱里把他的希拉姆空地和希拉姆田地捐赠给教会来养活生于巴彻斯特的十二位衰老的梳羊毛人,并建造一座养老院供他们居住,附建一座适当寓所给一位院长居住,这位院长每年从以上土地所得里支取款项。由于这位先生对圣乐非常喜爱,就在遗嘱里写明大教堂圣诗班领唱人可以兼任养老院院长一职,只需获得主教认可。有什么不行呢……
  • 通往大马士革之路

    通往大马士革之路

    《金色俄罗斯丛书(17):通往大马士革之路》: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具有艺术成就的现代派作家之一,在创作中自始至终关注人的悲剧命运。在他笔下,人的整个生命和存在的本质都是个人精神与客观世界的缠斗,精神世界的异变步步升级,终将通往一扇离奇的现实之门。鲁迅称索洛古勃为“死亡的赞美者”,但他的故事并不消极阴暗,而是在荒诞与狂热中迸发出光芒。
热门推荐
  • 我有一间咖啡馆

    我有一间咖啡馆

    这是一个人妖共存的时代,京华市东南处有一间神秘的咖啡馆,咖啡的味道堪称一绝,主要是老板也是大帅比o((*^▽^*))o!殊不知,这个时代在崩坏!
  •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成功不成功全看基本功

    基本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从最基本的本领练起,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意味着培养把小事做好的细节精神!意味着把大事做到位的执行能力!
  • 巧了唯宠你

    巧了唯宠你

    我们都从叛逆开始成长后来懂得了珍惜青梅竹马俩小无猜时间一直在变我们也在变败给了距离但最终不变的是那颗炙热的心
  • 幽游太真

    幽游太真

    血液能治百病?甚至起始回生?“看”到他人思想还能加以控制?听上去是个黄金霸主,设定这么彪悍,为啥总是躲来藏去?因为对手也很强!有时候没有环境逼你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那么爱就地趴下。吃美食逛美景玩玩你追我赶,这是一个围绕主角进行的冒险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羽落君归之凤舞惊天

    羽落君归之凤舞惊天

    注:新手发文,多求意见,有何不足指出请指出,作者会在空暇时间,按各位的意见改文。红尘缕缕系情思,恋君痴情无人可知离别虽不舍但无奈不住的思念却只得对月叹心悬崖的跌落留恋的是什么明黄的帝衣大权的在握是失去还是收获懂得她的情时早已失去
  • 将军听哀家解释

    将军听哀家解释

    震惊!曾立志撩尽世间妹子的太后娘娘,如今竟沦落到跪舔臭名昭著的残忍将军,欲知内情如何,请点击上方按钮。——曾经,她也是一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风云人物,怎料一朝失足,竟被那恬不知耻的将军拉下神坛。”放肆,你欲对哀家作甚?““回太后娘娘,臣想以下犯上。”
  • 爱的代价

    爱的代价

    她以为他爱着他,他也以为她爱着他,可是他欺骗了她,她离开了他。他们再次相遇,可是一切都物是人非,来不及了。“你爱我么?”女人问。“爱——”男人道。“你撒谎——”女人说。“你怎么知道——”男人道。“因为你根本不知道爱是什么?”
  • 拳武

    拳武

    三千年后地球上因核能量爆炸而使DNA异变,实现基因异变后的生物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人类也无法脱离这样的命运。生物变得强大神奇且强悍,人类也一样拥有如武者般毁灭性的力量,经过几个世纪武学的洗礼,全人类都十分的崇尚武学。而在全世界皆学武格斗的情况下,综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武也成为了每一所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就连用高科技种田地的农民也会格斗,生命的旅程会是怎样一翻光景……将由本人带你穿越时空到三千年以后的地球,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地球,不一样的重生故事,不一样……
  • 憾梦西游

    憾梦西游

    一个立志要成为人民教师的年轻人不幸穿越成为大唐高僧唐三藏,带领着一群个性飞扬的徒弟开始了一段全新的西游之旅,却发现西游的世界与自己印象中的有所不同,两百年后的西游世界,该有何种的不同,神仙妖怪一个个搞怪奇葩,值得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