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0200000007

第7章 唐太宗——智勇过人善于纳谏的一代明君(1)

第一节 少年怀志崭露头角

公元七世纪初,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时代。在隋亡唐兴,群雄逐鹿的关键时刻,鹿死谁手?谁来收拾局面,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李世民以其所具备的才能和品德,驾驭着历史的航船穿过惊涛骇浪,到达彼岸,成为群雄中的佼佼者。登上皇位后又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大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他自幼聪敏,见解高超,临机果断,不拘常节,远非一般人所及。当时天下大乱,义兵四起。在这天下纷扰的岁月中,世民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历史舞台上最活跃的主角。早在李氏父子正式起兵之前,世民的政治活动、戎马生涯就已经开始了。

李世民初露头角的第一个战役是智解雁门之围。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炀帝亲巡塞北,突然遭到突厥始毕可汗数十万骑兵的袭击。雁门一带四十一座城池,竟被突厥攻占了三十九座。隋炀帝退至雁门,城内军民有十五万之众,存粮仅够吃二十天。面对这个紧急的形势,炀帝一面慰劳、赏赐守城的将士,一面把诏书系在木头上,投入汾水,使其顺流而下,叫各地尽快发兵来救。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世民也应募入了伍,并向他的长官屯卫将军云定兴提出了遍布旗帜,迷惑敌军的建议,认为突厥敢于举兵以围天子,一定以为我国在仓促之间,难以集中大兵前来救援。如果我们大张军容,白天旌旗绵延数十里,晚间钲鼓之声相闻,他们一定以为救兵云集,不敢恋战了。要不然,彼众我寡,若倾巢出战,我们怎么抵挡得住呢?云定兴采纳了他的计策,把部队驻扎在崞县(今属山西),大设疑兵,突厥派出的侦探果然以为王师大至,飞驰回去报告了他的统帅,突厥统帅便解围而去了。在这次战役中,初次展现了世民出奇制胜的机智和才能,这一年,他年仅十八岁。

第二次崭露头角是勇取甄翟儿。甄翟儿是魏刀儿起义军的将领。大业十一年(615年)二月,魏刀儿在上谷(今河北易县一带)自称为历山飞,拥众十余万,北辖突厥,南寇燕、赵,具有雄厚的势力。次年四月,他的别将甄翟儿率众骚扰太原。李渊这时担任太原的留守,便率兵前往镇压,行至西河郡雀鼠谷(今山西临汾境内)双方发生了遭遇战。这时李渊所部只有五、六千人,被甄翟儿四倍之众所包围,形势十分危急。这时,世民身骑战马,手执利箭,只身冲入敌人包围圈,放箭射杀,敌众纷纷倒下,随将李渊从敌军万人的包围之中救了出来。此时适逢步兵赶到,世民父子遂大破甄翟儿,取得了胜利。

这两次战役,一为智胜,一为力取,但都是以少胜多的。说明李世民具有智勇兼备的军事才能。

第二节 晋阳起兵建唐灭隋

李世民经过雁门、雀鼠谷两次战斗的锻炼,增强了起义反隋的信心,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了。他看到战火硝烟四起,隋朝即将灭亡,便暗自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决心:消灭隋朝,建立新政权。

李渊当时也感到隋朝已面临着危机,遂有取而代之的意图。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接受李世民意见,在太原宣布起兵反隋。李世民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关中隋军实力空虚,而关中又是都城长安所在地,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因此他向父亲建议,立即率军直取关中,夺取长安。

第一个战役是西河(今山西汾阳)之战,西河郡是南下长安的要道。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派次子李世民与长子建成率军进攻西河郡。他们带的大多是刚募集来的新兵,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也缺乏战斗经验。但李世民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在战斗中常能身先士卒,故士卒乐为之用。加以军纪严明,道边蔬菜瓜果,非买不食,士兵有偷吃的,一定要找到他的主人,按市场的价格给予赔偿,因而赢得了民心,顺利地攻克了西河,活捉了郡丞高德儒。捷报传到晋阳,李渊大喜,以为一出师便告捷,是大吉之事,于是决定挥师入关。这是李世民第一次担任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官,因功被封为敦煌公,拜右领军大都督。

第二个战役是霍邑之役。西河大捷之后,李氏父子率领的大军正式出发,来到离霍邑(今山西霍县)五十多里地的贾胡堡扎寨,同镇守霍邑的隋将宁老生对峙,准备不日攻打霍邑城。不巧遇上大雨下个不停,汾水泛滥,李渊的队伍露宿野外,泡在水里,粮食又快吃光了,将士们又饿又湿,苦不堪言。又听说突厥乘虚掩袭太原。在这十分危急的情势下,大多数将领主张先折回晋阳,退守太原,再图后计,只有李世民力排众议。他一再向父亲说明:刘武周和突厥之间有矛盾,不会轻易出兵;至于宋老生,是个有勇无谋急躁之徒,打败他自有把握。但李渊没有采纳,当即命令部队后撤。当天夜里,李渊正入睡时,忽然被帐篷外的一阵哭声惊醒,李渊令人将哭者带进来,原来是李世民在哭。李渊问他为何哭,李世民说道:如今兴起义兵,进战则无攻不克,后退则散。众兵一散,敌人乘机追击,只有死路一条,我怎能不伤心呢?李渊这才恍然大悟,急下令追回已经后撤的队伍。恰好淫雨停歇,太原运粮也到了,李渊即率军直抵霍邑城下。宋老生坚守不出,李渊听从李世民的计策,利用宋老生脾气暴躁鲁莽的弱点,用轻蔑的语言,激其出城应战,而一举攻下霍邑。这是李世民第一次取得攻坚战的胜利。这次战役的胜利,进一步证明李世民是一个很有头脑,善于决疑定计的人物。

第三个战役是军围河东。攻下霍邑后,李氏大军势如破竹,连续下临汾,克绛郡,经龙门,军壶口山,进围河东郡城。河东是关中门户,战略要地。隋的骁将屈突通据守在那里。当时裴寂主张先解决屈突通而后入关,李世民则认为兵贵神速,应立即入关。李渊采取两从之的方法,大军渡河入关,重点攻取长安,留相当兵力对河东采取围而不打的方针。长安攻陷后,屈突通见大势已去,虽然决心以死报主,也无可奈何,只得投降。

第四次战役是攻克长安,李渊领导的义军渡河以后,进驻朝邑长春宫,下令分兵两路进军,一路命建成和刘文静率数万人屯守永丰仓,扼住潼关,以阻击东来的援兵;一路命世民、刘弘基以及殷开山等率众数万人攻占渭北。李世民所率之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深得三辅士民的欢心。他在西进途中,李渊的从弟李神通早已在户县山中起兵,李渊的女儿即柴绍之妻,也在户县别墅散家资聚众起事,二人都率众前来与世民相会。还有一些散布关中的起兵地主,如李仲文、何潘仁、向善志等亦纷纷归附,获兵十三万。另外他也着意收纳英俊,如丘行恭计斩平凉奴帅,率其众谒世民于渭北,世民即任命为光禄大夫。隰城尉房玄龄谒世民于军门,世民一见,便如故旧,任命他为记室参军,引为谋主。房玄龄也自以为遇见知己,竭尽全力,知无不言,卒成为贞观之治的名相。

长安的包围圈已经合拢,李世民派人请其父来长安。李渊即令诸军攻城,于是李世民从西北方面进攻,李建成从东南方面进攻。京城终于攻陷了。李渊与民约法十二条,全部除去了隋朝的苛政,因而很快稳定了人心。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立隋代王侑为皇帝,即隋恭帝,改元为隋义宁元年(617年),遥尊炀帝为太上皇。以李渊为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以建成为唐世子,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

至此,唐政权就粗具雏形了,只是李渊的上面还有一个傀儡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三月,李世民改封赵公。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李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国号唐,改元武德,都长安。

第三节 削平群雄统一天下

李渊即位以后,当时全国还是群雄割据的局面,要建立一个安定和稳固的唐帝国,任务还是很艰巨的。经过了七年的统一战争,才重新统一了中国。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唐政权第一个对手是西部的近邻,盘距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薛举原是金城豪族,大业十三年(617年)起兵反隋,自称秦帝,立仁杲为皇太子,仁杲多力,善骑射,军中号万人敌。后来他带兵侵扰扶风,兼并了扶风附近由唐弼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势力更加强大,部队发展到三十万,进而包围了扶风郡城,构成了对长安的极大威胁。李世民率军大破薛仁杲于扶风,乘胜追至陇坻(今陕西陇县西)而还。唐朝建立后,首战告捷,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李氏政权。

武德元年(618年),薛举重整旗鼓,入侵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进逼高(今陕西长武县北),纵兵掳掠,直至豳州(今甘肃宁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世民率军来到高附近,估计敌方军粮不足,意在速战,故反其道而行之,下令军中深沟坚壁,以老其师。恰好此时世民染病卧床,于是将军事指挥权委托给刘文静和殷开山,并告诫说:贼众远来,利在急战,难与争峰。且宜持久,待粮尽然后可图。不料刘、殷二将急于求功,违背了李世民的告诫,与薛举战于浅水原,被薛举从背后包抄掩袭,打得八总管溃不成军,士卒死亡大半,大将军慕荣罗喉、李安远、刘弘基等均没于敌阵,高城也陷落了,世民只得扫兴而撤兵,返回长安。

不久,薛举病卒,薛仁杲继承了王位,居于折城(今甘肃泾川东北),又由此出兵,进围泾州,屡攻陇州(今陕西陇县),对长安虎视眈眈,形成严重威胁。李世民又挂了帅印,领兵前往讨伐,军至高后,仁杲使宗罗喉一再挑战,世民仍按上次的战略,深沟高垒,坚壁不出,诸将磨拳擦掌,欲报前次失败之仇,纷纷请战。世民晓之以利害,并下令军中:敢言战者斩!两军相持60余日,仁杲粮尽,军心动摇,将士离心,诸将相继来降,世民便紧紧抓住时机,大败薛军于浅水原,俘获精兵万余人,男女五万口,斩薛仁杲于长安,薛秦覆灭,唐政权西面的威胁随之解除。世民的军事天才,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取得的第二个辉煌胜利是平定河东。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勾结突厥东下,攻陷并州(山西太原一带),其大将宋金刚又连陷榆次、平遥、介休(均在山西),消灭裴寂所统领的唐军数万人,占领唐朝在河东的根据地太原。唐高祖惊慌万分,拟放弃河东之地,退守潼关以西之地,李世民上表力争,指出河东之地十分重要,不宜放弃,请求给兵三万,收复河东。唐高祖同意。

武德二年(619年)十月,李世民率大军从长安出发,十一月至龙门,寒风刺骨,李世民率众踏着坚冰渡过黄河,进屯柏壁(山西新绛境),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部对峙。老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师而来,纷纷前来归附,唐军收购了大批粮食,军粮充足。李世民下令休兵秣马,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敌军,以待宋金刚部队粮乏兵疲后出击。到武德三年(620年)二月间,宋金刚和李世民相持有一百多天,这时,宋金刚已是粮尽兵乏,果然如世民所料,连夜遁逃。李世民岂肯放过,立即率领全军追击,终于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大军,一天连续战斗了八次,唐兵皆胜,俘斩敌军数万。此时,李世民已经两天没吃饭,三天没解甲了,全军中仅有一只羊,他与将士们分而食之。接着世民又引兵至介休,与宋金刚展开了最后决战,宋金刚大败,与刘武周逃入突厥。李世民收复了太原,唐帝国转危为安。

世民西灭薛仁杲,北平刘武周之后,李氏父子又把目光转向中原,以高屋建瓴之势东向而争天下。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率领十万大军东进,攻打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经过八个月的战斗,正当唐军对洛阳发起猛烈进攻之际,河北的窦建德率军十万南下,来援救王世充。顿时,唐军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面对这种形势,李世民果断决定:围城打援。命大军继续围攻洛阳,自己仅率三千五百骑兵,急奔成皋(今河南汜水),占据了险要阵地虎牢。窦建德被阻于虎牢关前,一个多月不得西进,士气逐渐衰落。李世民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故意派部分士兵渡汜水到河北牧马,假装粮草已尽,以惑敌人。果然,第二天早晨,窦建德全军出击,列阵三十余里。至中午,建德的士卒又饥饿又疲倦,争着去喝水,已毫无斗志,李世民抓住战机,东涉汜水,直冲敌阵,前后夹击,终将敌人击溃,窦建德被俘。这时洛阳的王世充惊惶不已,只得举城投降。这是第三个战役,也是统一战争中决定性的战役。

武德五年(622年)李世民率军在河北打败了反唐的刘黑闼军。取得了第四个战役的胜利。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几支武装力量都是被世民翦灭的,他指挥若定,算无遗策,荡平群雄。作为一个创业的皇帝,他的主要业绩就是拨乱反正,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全国的统一基本上实现了,历史发展到了一个转折时期。

第四节 喋血宫门夺嫡嗣位

世民在建立唐朝和平定天下的战争中,基本上是战必胜,攻必克,没有经受过大的败伤;但他通往帝位的道路却艰难坎坷,充满了险阻,以致最后不得不同室操戈,兵戎相见,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同母兄弟四人:长兄建成,立为太子;李世民是老二,封秦王;三弟玄霸,少年早死;四弟元吉,封齐王。李渊诸子中建成是长子,按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当然应该以他为嗣君,但世民的功劳却远远超过了其兄建成。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策划者,进攻长安的先锋,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主帅。唐高祖特地为他设立天策上将的官爵,地位比王爵还高。况且他本人又气度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不可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秦王,必然要力图登上权力的顶峰,因此,建成与世民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的展开了,而且愈演愈烈,终至相互残杀。

唐高祖李渊打进长安称帝后,宫妃成群。建成、元吉为了获得李渊的欢心,曲意讨好那些妃嫔,据说还和李渊最宠爱的张婕妤、尹德妃有着暖昧的关系,让她们在高祖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怂恿高祖废弃李世民。那些妃嫔们也竞相巴结建成、元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世民独不奉事诸妃嫔,而且多方抑制她们利用权势,姿为非法的行为。特别是世民平定东都后,那些妃嫔们私自向他索要宝货,有的还为其亲属求取官职。李世民却对她们说:宝货全登记在簿册上交国库,官位要授给有功的人。一个也不答应,于是更加结怨于唐高祖的宠妃们,因而她们都为建成说好话,而对李世民则造谣中伤。李渊被这些耳边风吹得昏头晕脑,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亲近了建成、元吉,一开始形势便对李世民不利。但是李世民威望卓著,在他的周围有一批谋臣猛将,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集团。他象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挡住了李建成通往皇位的去路。李建成的亲信魏征等人,劝建成早早下手,除掉这棵大树。李建成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利用太子地位,积极扩大实力培养威信;二是挖秦王的墙脚,对秦王的幕僚能拉则拉,不能拉就铲除。务必把秦王府的一班人予以瓦解,使秦王成为一个光杆司令,然后除而去之。

武德七年(624年)初,齐王元吉劝建成除掉李世民,说他愿亲手为大哥杀死秦王。一天,李世民跟随唐高祖来到齐王府中,元吉让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想刺杀李世民。但此时李建成还下不了狠心,于是,阻止了元吉。事后元吉生气地说:我是为兄打算,对我有何关系!建成也有点后悔。于是擅募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分屯东宫的左右长林门,号长林兵;又募突厥兵三百骑,纳于宫中。不料事机不密,为高祖所知,对建成深加谴责,但建成并未因此罢手,反而狠下一条心干到底。一天,唐高祖要去仁智宫,带世民、元吉同往,让建成留守长安。行前建成唆使元吉伺机对世民下手,说安危之计,便在今岁。由于有人告发建成企图杀死李世民,发动兵变,李渊大怒,以他事为由,手诏召建成到仁智宫。建成硬着头皮到仁智宫向高祖叩头谢罪,痛哭流涕,扑倒在地,几乎气绝。高祖怒气不消,命人将他看管起来,几乎要废掉他的太子地位。后来由于妃嫔及部分朝臣的劝阻,才了此公案。

在东宫、秦府相斗的紧锣密鼓声中,又连续发生了谋害世民的事件。有一次太子、秦王、齐王跟随李渊在城南打猎,他命三兄弟驰射角胜,建成故意把一匹貌似肥壮却喜尥蹶子的马授于世民骑射,结果此马连蹶三次,但世民每次都机智地跳离马背,免于遇难。事后他对宇文士及说:他想用这法子摔死我,生死有命,怎能伤害得了我呢?建成听到此话,暗中叫唐高祖的妃嫔向高祖说:秦王说他有天命,正要为天下王,怎会摔死呢?李渊大怒,甚至当着建成、元吉的面呵斥世民:天子自有天命,不是聪明就可以得到的,你为什么急于求得王位呢?李世民免冠顿首,有口难辩。后来建成将毒药放在酒中,召世民夜饮,他刚喝下几口酒,便觉胸中疼痛,口吐鲜血,淮南王李神通忙将他扶回秦王府。唐高祖感觉到这三兄弟实再无法相容,要将李世民调任洛阳,将他们分开。建成、元吉担心李世民到洛阳后,力量一大,后果不堪设想,便暗中叫人上书反对,高祖收回成命。

李世民喝酒中毒以后,李建成骑虎难下,非尽快除掉李世民不可。他们借妃嫔之口,终日在李渊耳边说李世民的坏话,李元吉又当面向其父请求杀掉李世民。高祖说他立有大功,又罪状不明,无法宣示天下,终于未下手。

建成、元吉又用重金收买,以至排挤秦王府中的官员。首先在尉迟敬德身上打主意,又是向他致书,又是赠以金银器物,妄图收买,不料尉迟敬德不纳其贿,以至几乎送命。接着程知节被调任康州刺史,他借故不去上任;房玄龄、杜如晦也接到外调的命令,下令和世民脱离隶属关系,不许再行往来。

就在李世民处于劣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张公谨等都一致认为:情势危急,祸在眉睫,只有先发制人,没有任何犹豫的余地了。这时秦王却叹气说:骨肉相残,古今大恶。他虽然知道祸在旦夕,也要等建成动手后再反击,而显得出师有名。尉迟敬德却不以为然,说:时至今日,你对此事还有顾虑,是不明智的;灾祸临头,犹豫不决,是缺乏勇气啊!世民还想占卦问问吉凶,张公谨把龟壳丢在地下气愤地说:对于无法决定的事情,用占卦的方法来决定,现在的事是非干不可了,占卦又有何用!假若占卦后不吉利,又该怎么办呢?这才作出宫廷政变的决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李元吉和后宫嫔妃有不正当关系,并说两人要杀他,李渊听了,为之愕然,答应明日召建成、元吉查问。

六月四日一早,世民和长孙无忌等在皇宫北门的玄武门埋下伏兵,乘建成、元吉朝参的机会杀害二人。这天早上,兄弟俩行至临湖殿时,觉得情况异常,掉转马头便跑。世民从后面呼唤二人,元吉回头张弓即射,但三次都没有把弓拉满,所发的箭达不到射程。这时世民已经射杀建成。尉迟敬德等数十骑赶来,又射中元吉落马,但伤势不重。世民的马却失去了控制,奔入丛林,被树枝所阻,坠下马来。元吉夺弓,想掐死世民,尉迟敬德大喝一声,跃马而至,元吉慌忙释手,向武德殿逃去,敬德拍马追射,一箭了结元吉的性命。东宫和齐王的将官听说有变,建成手下的将领冯翊、薛万彻等率东宫与齐王府精兵二千人攻打玄武门,张公谨闭门拒之,不得入,薛万彻鼓噪欲攻秦王府,秦府将士大惧,在这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级出来示众,东宫、齐王府兵方才散去。

正当玄武门决斗的时候,李渊却全无所知,正泛舟海池,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全身盔甲,手持长矛,直奔李渊身旁。李渊看到这番景象,大惊失色地问:今日何人作乱,卿为何来此?敬德回答说: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派臣入宫宿卫。大臣萧、陈叔达也说:太原起义,建成、元吉没有参加谋议;平定天下,他们又少功劳,又忌妒秦王功高望重,阴谋杀害。如今已被秦王杀死,秦王功盖天下,万众归心,陛下立他为太子,托付他国家大事,天下便平安无事了。李渊也只好顺水推舟地说:这正符合我的心愿。因此他立即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军国大事一律由世民处理。不久,李渊指示宰臣:朕应该再升’一等‘,加位太上皇。这是光荣退位的宣示,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高祖让位给太子李世民,是为唐太宗,次年(627年)改元贞观。秦王李世民经过杀兄杀弟,逼父让位,当上了皇帝。不过他确实是一个有才干有作为的人,在他和臣子们的苦心经营下,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第五节 薄赋轻徭爱国乐民

唐太宗登上帝位的头几年,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经济一片萧条,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到处都是残破的景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唐朝长治久安,唐太宗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把做一个爱国之君、乐民之君作为孜孜以求的理想。

唐太宗亲眼看到隋炀帝驱天下以纵欲,罄万物而自奉,结果弄得民不聊生,率土分崩。所以他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好比是水,国君好比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所以他能时常想到老百姓的痛苦。针对战乱之后国家经济凋敝,民心不安的局势,他首先把存百姓、与民休息作为治国之本。推行均田制,奖励生产;坚持少兴土木和减轻赋徭的政策。此外,还注意做些直接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如遇到自然灾害,他命令抚恤、收养灾民;用大量金钱赎回战乱时流寓外国或被外族掳去的百万难民;释放宫女三千余人,任其出嫁等等,这些措施既安定了民心,同时又发展了生产,使唐朝出现了空前的昌盛局面。

贞观二年(628年),京师大旱,蝗虫遍地。一天,唐太宗走到郊外视察禾苗,见到遍地蝗虫,心中十分不安,捉住几只蝗虫,对着蝗虫进行诅咒: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我一人身上,你若有灵,应当吞食我的心,不要伤害百姓。说着,就要吞食手中的蝗虫,左右大臣急忙劝阻道:陛下,这种秽物吞下去会生病的,不可以吃。他却说:我只盼望移灾到我身上,还担心什么疾病呢!说罢将蝗虫吞下。皇帝吃蝗虫,确实不可思议。但他心中时常想着百姓,为人民办得好事真不少。当年关中大旱,还发生了卖儿鬻女的事情,太宗知道后,立即派遣杜淹出去巡检,还命令将府库中的金银拿出来赎回他们,还给他们的父母。

贞观五年(631年)正月里的一天,朝廷里的有关部门向唐太宗报告说:皇太子已经成年,可以举行冠礼了。二月里是最吉祥的日子,请求多派宫员充当仪仗队。冠礼是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戴帽仪式。为太子举行这种冠礼仪式比较隆重,要花费不少人力财力。唐太宗对有关人员说:二月里东方农事正忙,还是改到十月农闲时好。可少傅王提出意见说:阴阳书上说的,二月最为吉利,还是二月里举行好。唐太宗仍然不同意,他说道:吉凶在人不在天,如果一味依靠阴阳历数,不去实行礼义,能够吉利吗?按公正的道义去做,自然会有好事出现。不误农时是最要紧的事,千万不能失掉农时啊!

从吃蝗虫到不误农时,说明唐太宗的心里时常想着百姓。

轻徭薄赋也是安国乐民的一项措施。一次,他和大臣们一起讨论如何制止盗贼出现,有人主张严刑峻法。他笑了起来说:人民之所以为盗,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贪得无厌,致使百姓饥寒交迫,不暇顾及廉耻的缘故。只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清廉官吏,使人民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盗贼了,还哪里用得着重刑!他又说:帝王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侵夺百姓而奉养帝王,好像割自己的肉充饥,肚子饱了身子却完了,帝王富了国家却完了。所以国君的患难,不是来自外面,而是来自本身。如果国君的欲望强烈,浪费就要巨大。浪费浩繁,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人民就要愁苦;人民愁苦,国家就要危险,国家危险,国君就要灭亡了。一语道出了国家灭亡的罪过不在人民,而在统治者本人,此话出自一个封建帝王之口,真是难能可贵。

贞观初期,唐太宗能够顺民心,求稳定,君臣一心,治理国家,使连续三年的天灾不致成为大害。贞观四年,农业获得好收成,灾区逃荒的百姓纷纷回到自己的家园,米价大跌,每斗米仅四、五钱,社会安定,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节 以古为镜居安思危

唐太宗有句名言,叫作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他重视以史为鉴的经验总结。就是要吸取历史上封建王朝兴替的经验教训,对照自己,励精图治,君臣一心,共成政道。

唐太宗强调以史为鉴,不仅收到了警钟长呜的效果,而且有时候简直是立竿见影。贞观元年(627年),他想营造一座宫殿,木材石料都准备好了,这时突然想到秦始皇因广营宫室而引起天下怨恨,民众竞相反叛的情景,于是借鉴秦朝历史而终止修建。前赵刘聪打算给刘皇后兴建凰仪殿,廷尉陈元达谏阻,聪大怒,下令杀陈元达,这时刘皇后手疏苦谏,言辞甚切,聪遂怒解而甚羞愧。太宗世民于贞观十六年(624年)在蓝田买了木料,将要建造一座宫殿,恰好这时他读到《刘聪传》中的上述故事,于是遥想刘聪的故事,取消了重新建造宫殿的打算。这两件事说明,历史对世民奢侈浪掷的抑制作用,与张玄素谏修乾阳殿的回天之力有异曲同功之妙。

张玄素谏修乾阳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贞观四年(630年),粮食丰收,米价大跌,社会比较安定,颂扬之声渐多。这年六月,唐太宗下令调集士兵去修建洛阳的乾阳殿,准备到洛阳巡视。诏令刚刚发出,从侍御史提升为给事中的张玄素便上书劝谏说:如今百姓在乱离之后,财力凋敝,生计未安,三、五年间恐难恢复,陛下怎能去营建尚未巡幸的洛阳宫殿呢?臣曾见隋室大造宫殿时,大木头从豫章(今江西省地区)采来,两千人才运一根木头,车轮用铁皮包着,走一二里路就被磨破,另有数百人带着铁皮轮跟在后面替换,一天走不到二三十里,一根木头约要用数万民工方能运到洛阳,其余开支更不计其数。陛下如今国力远不如隋朝,要驱使满身伤痕的百姓去干当年隋朝所以灭亡之事,这不是比隋炀帝还不如吗?唐太宗读到他不如隋炀帝的话,大为恼火,把张玄素叫来质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和夏桀、殷纣比较如何?张玄素回答说:如果动工修这个乾阳殿,也一定会天下大乱的。李世民听到一个乱字,不禁惊了一身冷汗。他深知隋炀帝无休止地劳役百姓,终于自取灭亡。于是他对大臣们说:我想得不够成熟,没有想到会引起这样严重的后果。张玄素说得对,所有工程一律停止。以后到洛阳即或露宿,也无不可。他不但下诏取消修建洛阳宫,还赐给张玄素彩帛一百匹。事后魏征赞叹说:张公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广博。但主要还是隋炀帝的灭亡给唐太宗敲响了警钟。

隋炀帝有一个嗜好就是巡游。他在位的十三年中,留住在京都的时间非常有限,经常携带着数十万军队,大批官员,后妃公主,僧尼道士,时南时北,四处巡游,所经之处,沿途数百里内都要供给洒肉,弄得是家家鸡犬不宁。这个情况,唐太宗也曾耳闻目睹,知道隋炀帝好讲排场,夸耀自己,这也是他亡国的一个原因。所以他在位的二十三年中,除掉一些特殊情况外,他的活动大都在长安和洛阳一带。

贞观六年(632年),一些大臣见到唐王朝的国力一天天强大,天下太平,认为应该率领百官封告泰山。唐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祭泰山是帝王盛事,我以为不然。如果天下安定,家给人足,虽不祭泰山,有何不可!秦始皇封祭过泰山,汉文帝却没有封祭泰山,后代人会说汉文帝没有秦始皇贤明吗?而且祭祀天地,表示诚敬就够了,何必一定要登上泰山才算虔诚呢!但是大臣们又不断上书请求唐太宗封禅,终于打动了唐太宗的虚荣心,当他打算批准封禅之事时,一位铁面无私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出来反对了,他就是魏征。这下唐太宗不高兴了,他质问魏征说:你不让我封禅,是我的功业不够高吗?回答说够高了!对人民的仁德不厚吗?够厚了!那是中国还未安定吗?安定了!四夷还未降服吗?服了!是年谷还不丰盛吗?丰盛了!那是吉祥的符端还未出现吗?出现了!唐太宗奇怪了,便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去封禅呢?魏征说:陛下的功劳虽高,但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仁德虽厚,但恩泽还没有遍及所有的人;天下虽已太平,但财力还不够充裕;粮食虽说丰收,但库存还很空虚,怎么能向天地报告功业呢?况且自隋朝大乱以来,户口还没有恢复,仓库也不够充实。而陛下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不是现在的国力所能承受得了的。这就好像一个人得了十几年重病,现在虽然痊愈,但身体还比较虚弱,如果不注意调养,让他去承受力不胜任的事情,那后果将会怎样呢?而且如今从伊水和洛河以东,直到大海,人烟稀少,满目荆棘,所以现在举行封禅大典,是崇虚名而受实害,时机还不成熟啊!魏征的一席话,顿时使唐太宗清醒过来,他记起了隋炀帝家破人亡的惨痛教训,这个下决心不走隋炀帝老路的帝王,终于取消了封禅的念头,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他病逝时,也没有去泰山封禅。

唐太宗以古为镜,主要是以亡隋为鉴。因为一个统一寰宇,兵锐甲强的隋帝国,仅仅历时三十余年就突然之间覆灭了,这个历史教训太深刻了,值得令人深思。正是隋末农民起义的沉重一击,使他思想上怕字当头,才把过去亡国破家的历史当作警钟,经常对自己敲撞。困而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就成了贞观年间君臣的座右铭。

第七节 知人善任求贤若渴

李世民的知人善任是促进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王船山在《读通鉴论》卷二十中说:唐多能臣,前有汉,后有宋,皆所不逮,高度评价了贞观时期人才济济的盛况。贞观能臣为贞观之治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其中唐太宗的卓越人才观与用人政策起了重大的作用。

唐太宗在用人上,尽量摆脱门第、地域和亲疏关系等观念的局限。不论亲疏,不问新故,唯才是举,有功则赏。魏征原是太子的谋士,尉迟敬德原是刘武周的骁将,马周原是漂泊新丰的流浪者,李世民皆能用之而不疑,故能得其死力。他的大臣们,除有秦府旧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外,还有出身农民起义的将领,如徐世、秦叔宝、程咬金等;有原为其政敌的部下,如魏征、王、薛万彻等;有隋末遗臣如李靖、虞世南、戴胄、屈突通等;还有不少兄弟民族的将领如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何力等;还有出身奴隶的将领如钱九陇、马三宝等,由于他用人不计较恩怨和贵贱,只要效忠于他,一律推诚相待,加以重用,并且能够使他们各尽所长。因此,贞观一朝出现了多士盈廷的盛况。

李世民即位时,唐朝政府中的官员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政治集团。在武德末年,实际上形成了三个政治派别。一个是李渊的一派,一个是李世民自己的一派,一个是李建成的一派。

李渊的一派,有太原起兵时的一批武人,更多的是隋朝的高级官吏和他们的皇亲国戚。他们都已经高官厚禄,享受着新王朝的荣华富贵。现在,他们又依仗着太上皇的权位,静待新皇帝对他们的尊崇。

李世民自己有一批文臣武将。他们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在玄武门之变中出谋划策,担风冒险。他们是李世民的亲信。如今李世民当了皇帝,一人成佛,鸡犬升天,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们瞪着眼睛期待着李世民赏给的高官厚禄。

李建成的一派原是李世民誓不两立的仇敌。他们曾和李世民集团做过殊死的斗争,如今他们失败了。他们心怀疑惧,深恐新皇帝对他们进行报复。

摆在新皇帝唐太宗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如何使父党心安理得?如何控制亲信的权欲?如何消除敌党的疑惧?即要防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又要树立皇帝的威信。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首先公布了一份功臣名单。这个名单共四十三人,为首的就是太上皇的心腹裴寂。原秦王府的要员纷纷上榜,太上皇的信臣多数也包括在内,于是皆大欢喜。对于成千上百的建成党羽,李世民都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属,开诚布公,化敌为友。其中被历代史家传为美谈的是用昔日的仇敌魏征。魏征早年落魄,隋末风云变幻,曾数易其主,后为建成收用,献过早除秦王的秘策。玄武门之变,魏征成为阶下之囚。一日,唐太宗很气愤地问他说: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魏征毫不畏惧地回答说:先太子早听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唐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训斥之后,反而赞赏他的才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不久又命他巡视东方,并给他自行处理事务的权力。时常召他入宫询问国家大事和治国之道,像这样落落大度,不报私怨,出于公心的封建帝王是极为罕见的。魏征也看出唐太宗决心当个明君,便也竭尽全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辅佐唐太宗治理国家。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举行赏月夜宴,乘酒意酣畅,面对群臣得意洋洋地说: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

李世民还非常重视选贤任能。他专门颁布的求贤诏书,就有五次之多,还督促大臣们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自己更是处处留心,四处搜求,一旦发现,便破格提拔任用。

在这方面曾发生过戏剧性的事迹,发现和重用马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要朝中文武大臣每人写一份奏疏,议论朝政的得失,献谋献策。他对每一份奏疏都详细阅读。一天,他读到中郎将常何的奏疏时,忽然拍案叫绝,连声称赞。常何奏疏中所陈述的二十余件事,件件合情合理,极合唐太宗的心意。他想重重的奖赏一番,但又一细想,常何是武将,带兵打仗还行,恐怕写不出这么精彩的奏章。于是,将常何叫来询问,果然奏章不是他所写,而是寄居在他家的宾客马周代写。常何说马周是个穷书生,博州茌平人,流落到京城,寄住他家。见他为写奏章的事愁眉苦脸。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便自告奋勇,欣然提笔,写下这份奏疏。唐太宗一听,高兴万分,即刻传令马周进宫,没有来到之前,曾四次派遣使者催促。马周入宫拜见唐太宗后,两人谈得十分欢洽,唐太宗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当即赐马周在门下省任职,后又授监察御史之职。并且赏常何推荐之功,赐常何帛三百段。唐太宗对马周终生信任,他上的奏章都能得到唐太宗的赞赏。贞观十二年(638年)任马周为中书舍人,十五年(641年),迁治书侍御史,后又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十八年(644年),迁中书令,仍兼太子右庶子。唐太宗曾对臣下说:我与马周,暂不见便思之。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得了糖尿病,唐太宗不断派御医为其诊治,有时还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死后,太宗为之举哀。唐代诗人李贺在《致酒行》一诗中写道: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可见唐太宗慧眼识马周的故事,在唐时已广为流传。

李世民一生强调诚信二字,君臣之间能够以诚相待。魏征就是在他诚信的感召下,尽忠尽职。尉迟敬德曾几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也是他以诚待人收到的显著效果。尉迟敬德原来是刘武周的骁将,与寻相等人降于世民,不久寻相等又叛唐而去,唐将屈突通等人把敬德囚于军中,主张加以杀害。世民知道敬德如果打算叛逃,不会在寻相等之后,相信他必无二心,因下令军中释放了他,并引入卧内,赐以金宝。就在同一天,世民被王世充的部将单雄信所围,异常危急,尉迟敬德奋勇出击,刺雄坠马,把世民救出敌围,并大败王世充军。后来,在玄武门事件中,又从齐王元吉手下救出世民。

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你要臣子效忠,就要对臣子尊重。李世民在这方面也是加意留心的。例如李纲是李渊时的重臣,李世民特加敬重。李纲有脚疾,行动不便,李世民特赐轿子一顶。每逢上朝,命他乘坐轿子到阁前下轿入座。大臣有病常常亲自到他们家里问候。李晚年得了暴病,验方上说须服用须灰方可治疗,世民知道后乃自剪须,为其和药。李被感动得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大臣病故,或亲临痛哭,或设灵致祭,或登高眺望灵柩出城。这确实在历代帝王身上是太少见的。

同类推荐
  • 和珅传

    和珅传

    他堪称世界第一大贪官,他贪污的财产竟相当于乾隆朝十余年的国库收入;他的私生活比皇帝还要奢侈、糜烂;他与乾隆皇帝的关系有些“不明不白”;他与刘墉、纪晓岚斗得死去活来……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本书将为您一一道来。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经济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经济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经济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

    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我很瘦弱,但我的心很坚强;选准努力的方向会使成功更容易些;随意做的事有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不要做你不喜欢的事,那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身边都是科学家,那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科学家。
  •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她叫丽莎·布伦南·乔布斯。她是乔布斯四个孩子里一度不被承认的那一个“大女儿”。她曾是乔布斯始终回避的生命里的“污点”。乔布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而她被乔布斯遗弃。苹果公司历史上所有产品里,只有一款产品用人名命名,用的就是她的名字。她长时间活在乔布斯的阴影之下,但她揭示了乔布斯的“暗面”的真相,并最终活出了自我。透过她的眼睛,我们能看到这对父女生活里的爱恨悲喜,看到一个小女孩孤独而倔强的成长,也能看到一个商业之外的乔布斯,一个作为父亲的乔布斯,在生活里是如何的偏执、天才、神经质、敏感又残忍。乔布斯大女儿丽莎亲笔自传,30年爱恨交织的父女人生,都在这本书里。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符文之地

    英雄联盟符文之地

    新人初作,有宝贵的建议在评论区留言哦,我会尽我所能写的更好
  • 来自众神的空想

    来自众神的空想

    近年来,特殊生命体“神”已经成为国家级机密,除了组织dct和gah之外,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gah负责斩杀神,而dct负责保护神,两个组织的战争也因此展开。
  • 剧透死全家

    剧透死全家

    简介,其实就是剧透对吧剧透什么的真是毫无人性前段时间看《学园孤岛》第一集才三分钟全是剧透,简直丧心病狂全是剧透害得我看一集得花看三集的时间,考据党黄字什么的太过分了所以剧透死全家
  • 魔兽屠夫异界纵横

    魔兽屠夫异界纵横

    谁都给不了你生机!逃?这只会让你的死亡更加痛苦!我的钩子便是梦魇的诅咒,上天入地,就算逃到地狱也难逃一死!生死由我掌控,杀戮之道永无止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囚婚之画心为牢

    囚婚之画心为牢

    她被逼出家门,落魄之际被他解救,温柔细语耐心呵护,本以为是上天赐她的缘,她飞蛾扑火,褪尽光华,稚嫩的身躯,花样的年纪,她把一切献给了他,甘愿成为他摆在家里的花瓶,殊不知是一场孽,他居高临下看破败不堪她,我娶你,不是为了宠你呵护你,是要报复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熏衣草的誓言

    熏衣草的誓言

    在一个昏暗的夜晚,一朵美丽高贵的薰衣草降世,她纯洁可爱,却因为被人所骗而侵犯天规,被罚下人间,刚不凑巧,车子飞奔而来,记忆,也就这样消失……
  • 边伯贤,在我心中

    边伯贤,在我心中

    在她17岁那年,她认识了十二个男孩,并且告诉她,自己叫沐染晴。(十二只不是明星,就是校草,但还是可以理解为一个组合EXO)总感觉此前认识一样,对于17岁以前的记忆,总是支离破碎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起走过的流年

    一起走过的流年

    每个人都有青春年华,爱情与理想似乎是这段时光亘古不变的主题,可二者在现实的面前又是显得多么的苟延残喘与弱不禁风呢?但青春的懵懂与冲动岂会让我们在现实面前服服贴贴地妥协?所以,我们张开双臂,舒展身心,追求着,理想!还有,爱情!至于结果,那是未知!我们享受的是过程!所以,请抽点时间,心平气和地,一页一页翻下去,体会那些五味杂陈,而又一起走过的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