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0600000005

第5章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曾经拜西周著名学者商容为师,学习3年,学业精进,深得商容欣赏。后来被商容举荐入周,进入太学,凡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又大有长进。

老子后来被太学里的老师举荐做了守藏室吏。守藏室是周王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雄鹰展翅蓝天。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博览泛观,渐臻佳境,终于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这一天,老子要到西域去开化世人,准备出函谷关。周王朝大夫尹喜当时任函谷关令,他闻报有一位仙风道骨的白发老翁,驾青牛之车欲出关。尹喜出门一看,但见紫气东来,知道是圣贤之人老子来到,便立即赶来迎接,在牛车数丈前跪迎老子入关。

尹喜早就仰慕老子学问,便请老子教授自己。老子见尹喜是个可塑之才,就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言,都是关于道德以及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见解,世谓之《道德经》。

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虔心修行。后来,老子为了经国济世,教化世人,就带着弟子尹喜前往西域各国弘道,云游天下,传讲道家学说。他们西出函谷关,溯渭河西行,进入秦地,又出大散关,翻过陇山进入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又回到陇西邑的临洮。

老子讲经传道,劝谕世人真心修炼,他还关心农桑,采药炼丹,治病救人。人们皆感激他仁民教民、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

据传说,老子后来在临洮岳麓山“白日飞升”,这是指人修炼得道后白日里飞升天界,羽化成仙。据说老子驾凤凰飞升云华之上时,身现金光,洞然十方,五色云良久乃没,这一天江河泛涨,山川震动,有五色光射天,太微遍及四方。

后世的人们在岳麓山老子飞升处修了“飞升台”,又称“凤台”或“超然台”,以示纪念。另外,老子入关时的“紫气东来”也成了我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人们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的象征,还把“紫气东来”这几个字写在大门上等等。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建者,老子曾经指导孔子,启迪孔子智慧,孔子因而得以集儒门之大成;老子还将“清静无为”及“得道飞升”之道,下传尹喜等人,为后人奠定了修炼文化,使人得知“修道”及“长生”之门,用以返璞归真,遵循天理,追寻大道。

自从老子著成《道德经》以后,历代道家学者都把自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由此开始了道家阐释“天人合一”思想的研究历程。

道家的最高境界在自然大道中,通过对“道”的修行领悟,进而达到人在自然大道中生存的最佳状态。换句话说,道家强调顺“道”而生,应“道”而行,完成人类与自然最和谐的结合。这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了两方面内容:一是道家的自然观,二是道家的生态智慧。

在自然观方面,道家注重对整个自然界进行整体认识,认为人和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本原,“道”是自然与人存在的共同基础,也是人与万物的共同本性。

对于“道”为本原、“道”生万物,《道德经》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一”的意思是说:“道”既是规律、法则、秩序,“一”就是生生不息的变化,“道生一”的意思是由“规律”而产生有方向性的变化。

“一生二”的意思是说:有了方向性的变化,就产生了对立,诸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阳与阴、善与恶、天堂和地狱、支持和反对等等。

“二生三”的意思是说:对立的两面都是极端的趋向,无法相互依存,二生三就产生了调和两者的中轴。比如,天地的中轴是人,五行的中轴是中土,天堂与地狱的中轴是人间,等等。

“三生万物”的意思是说:由“道”这种规则产生的方向、对立和中道,可以映射到万事万物上。诸如宇宙的产生、国家的政治,以至于人的身体的健康运行等各个方面。

在探索“道”生成万物的过程时,《道德经》提出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意思是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道家认为,“有”与“无”是统一而不可分离的,物与道也是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在这个统一体中,人既不是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无所作为臣服于自然,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和宇宙自然的存在一样伟大。

老子之后的庄子发展了《道德经》自然观,提出“万物一体”的思想,这是从道家的宇宙生成论演化而来的天人合一论。他的“天地与我并生”,是从宇宙演化的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物质上的统一,认为人类生命是自然整体发展的结果。

庄子自然观的第二个方面是精神层面的,即人的精神与自然的统一。它表现在顺天行,循天理,合天德,从而达到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即精神自由的境界,同时也是“备于天地之美”的美的境界。

对于《道德经》自然观,庄子认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庄子在《庄子·应帝王》中讲了一个浑沌的故事:

在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和忽常常一起在浑沌的居地相遇,浑沌待他们很好。

倏与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德,他们认为,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唯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凿完,浑沌也就死了。

这个“以人灭天”故事的寓意是,人类想用强力变更或改造自然以符合自己的意愿,结果只能导致自然本身的死亡。因此,在道家看来,要想与自然万物和谐,就必须克服人性的异化,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道家关于自然观的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

到了汉代,《淮南子》继续发挥道家《道德经》自然观,并与当时的天文学和宇宙论结合起来。《淮南子·精神训》描述宇宙生成人的过程是源于“阴阳二神”: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

意思是说,上古还没有形成天地的时候,只有模糊不清的状态而无具体形状,这种状态是昏暗幽深、混沌不清,无法知道它的门道。那时有阴阳二神同时产生,一起营造天地,造出的天地深远得不知它的尽头,宽广得不知它的边缘。这时便分出天地阴阳,散离成四方八极,阴阳二气互相作用,万物才从中产生形成。在这里,杂乱的气产生鱼鸟禽兽和昆虫,而纯精的气则产生人类。

因此,人的精神归属于上天,而形骸归属于大地。如果人去世以后,精神归属于上天、形骸归属于大地,那么,“我”还有什么存剩呢?所以圣人遵循天地的运行规则、顺应人的本性,不为世俗所拘束、不被人欲所诱惑,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阴阳变化、四时运行为准则。天清澈而洁静、地平定而安宁,万物离开它就死亡,依附它就生存。

上述这段“阴阳二神”生成人的文字表明:人的精神属天,形体属地,精神与形体是有机结合的,天地也是有机统一的。

《淮南子》的“天”是道家的自然之天。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与其他自然产物一样,所以人不应该奴役自然万物,对待自然和对待自身生命的态度都应该是顺其自然。

西汉时期的“顺其自然”也叫做“清静无为”,主张对自然对社会都要少些人为的干预和造作,这是汉初“黄老“道家思想总的精神。

事实上,“清静无为”一直是道家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念中,自然的存在是人的存在的根据,自然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尊崇自然的观念,是后世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的哲学基础。

道家基于“清静无为”而提出了“道法自然”,是关于生态智慧的最深刻的,最完美的说明,它强调则强调人的行为与社会自然结合一体。

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因此,《道德经》主张人应该协助自然发展,而不是自以为是,任意而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既指宇宙万物的存在,又指宇宙万物的规律。此语深刻揭示了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就是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是一种状态。《道德经》赞颂智识未开的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意思是说,内含充足的德性,好比初生的婴儿。有毒的蛇虫不螫咬,猛兽不捕捉,凶鸟不搏爪。骨弱筋柔而手握闭固气门,不知雌雄交合而始终挺勃,是精之至足。终日哭号而喉不沙哑,是无欲气和之至的原因。知静和是自然的生态,知自然而不妄为明。益于处常而生为祥和,心明使气神宁和虚静为自强不息。万物趋壮则自衰老,称谓不合道,不合道就必然不能恒常而走向生命的尽头。

“含德之厚”其实说的就是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这段话主要以“含德之厚”者与“赤子”相似的形象和特征来揭示什么才是“自然”的本质。

庄子对自然状态进行理解时,以动物为喻:乌龟的脚有短有长,这是它们的自然之性,要人为地改变这种自然状态只能造成悲剧。庄子要说的是,以某种文化规范改造人,就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性的自然才是人性的真实。这里同时也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尊重自然的价值,主张人与自然统一是“道法自然”的重要思想。道家对人的存在与自然存在的关系,对人的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我国文化的深湛的智慧。

道家思想对待自然与社会的重要原则是“知常”。在这里,“常”也就是“道”,是自然规律。遵循这种自然规律,就能处于阴阳调和的恬静状态,不受鬼神的扰乱,与四时季节的变化相和谐,不会受万物的伤害,也不受一切生物的侵害而夭亡。如果违背自然之常而妄意作为,就会要导致凶灾。

汉初的“黄老”道家发挥了这种思想,提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这也成为了以后我国文化的流行观念,并且往往运用在政治方面。它最初的含义是人的行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无论是政治行为或者是社会生产活动都是如此,否则会造成灾祸。违反自然规律肆意妄为,是造成人类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才有美,才有快乐。在这里,“知和”与“知常”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的。《道德经》说“知和日常,知常日明”,意思是说,懂得和就是懂得常规,懂得常规就是明智。

庄子将其进一步发挥,把“和”作为美的表现,也就是天地生物之道。阴阳和谐才能生物,这是天和,也是天地之大美。在庄子这里,大美与大道是互相交融的,它是宇宙的本原,所以也叫做“常”。

与“知常”相联系的另一概念是“知止”,也就是人的行为应有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危险。在人对自然的利用或改造过程中,这种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知止”表现在人利用自然时必须限制自己的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知止”表现在人的行为上是“不妄作”,表现在人的心理上是“知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总是源于人的欲望的“不知足”,如果不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则会破坏自然系统的稳定,也就不可能建设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因此,《道德经》提倡“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即应该去掉奢侈浪费,去掉走极端和过分的行为。

面对自然规律,《道德经》认为人的正确行为是顺乎自然而无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种生态平衡思想,强调的是按规律办事,顺其自然。

“无为”是《道德经》哲学的一个中心,它的本义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以完成人的理想。同时,无为也是一种策略,一种方法,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强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可以运用到社会政治中,也可以运用到自然方面。

庄子认为天道就是“无为”,而人道往往违反天道,是“有为”。人的“有为”与自然的“无为”是一种矛盾:人不能不利用和改造自然,但如果“不明于天”,“不达于道”,“有为”的结果就是可悲的。

解决“有为”和“无为”的矛盾,一是要认识自然的规律,二是人要认识自己的行为。自然的运行是天生的,不可强力更改;人的行为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不能超越范围。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应该知道这个限制。从个人来说,知道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终其天年”。从人类社会来说,知道这两个方面,才不会干出蠢事来。

总之,道家“万物一体”的自然观,“道法自然”的生态观,表现了人类文化的深刻智慧,为现代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旁注]

太学 是我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夏商周时期,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炼丹 道教主要道术之一,是近代化学物理前驱。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

修炼 一般指修心炼身。《高级汉语大词典》解释为“道教的修道、炼气、炼丹等活动”。“修”有整治、改正、修理之意。“炼”原指用加热等方法使物质溶化并趋于纯净或坚韧,道家用来指炼丹等活动,如通过炼内丹使身体更健康。“修炼”两字合用,多见于道家典籍。

生态 指一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应帝王》《庄子·内篇》中的最后一篇,它表达了庄子的为政思想。什么样的人“应”成为“帝王”呢?那就是能够听任自然、顺乎民情、行不言之教的人。基于此,庄子的政治主张就是以不治为治,无为而治,这便是本篇的中心。

阴阳 是我国古代圣贤创立的哲学范畴。古人仰观、俯察取类比象,将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归纳出“阴阳”的概念。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历法、中医、军事等领域。

赤子 刚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如“海外赤子”。“赤子”最早是老子所用的比喻,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意思是说,道德修养深厚的人,就像“赤子”一样,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鹰隼不搏击他。

和 哲学范畴的“和”,是自然社会不同事物的矛盾统一。“和”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存在的常态和功能的佳境。庄子认为,“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天和、人和,即是顺应自然,而不要人为地干扰,甚至破坏自然,这是万物之美所以产生的哲学根据。

[阅读链接]

庄子名庄周,他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地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周梦蝶”的故事因其深刻的意蕴,浪漫的情怀和开阔的审美想象空间而受到后世文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诗人们借以表达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意象。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语典

    三国演义语典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明清以来民间文人陆续创作传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五部古典通俗章回小说,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所皆知的经典著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本书是详细介绍老北京的人文辞典,描述了这古老城市的风俗变迁,市井状况,人文古迹。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热门推荐
  •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基姆(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理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时代新兵

    时代新兵

    在已知的银河系相邻滴宇宙中有着一个铯钡镧铪系
  • 魂牵梦锁大清恋:宸妃传

    魂牵梦锁大清恋:宸妃传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她以为只要屡次拒绝,他便不会骚扰她了,可是她还是成了他的人;她以为只要对他冷言相待,他便不会宠爱她,可是他却更爱她;她以为只要跳崖结束了一切,他便会忘记她,可是她还是逃脱不了命运;她以为只要回到他身边,他就会重新爱她,可是他却不认得她了。两人再次相遇,却早已物是人非了……一个看似巧合的穿越,实则是个命中注定的轮回,把她们的爱恨都牵在了一起。他为何如此深爱她?只因为她懂他。死而复生,却又不得重逢,她该何去何回?【非正史即野史,非野史即正史。】
  • 婚恋:脱轨的女人

    婚恋:脱轨的女人

    一段办公室恋情,牵扯出一场欲望的沉浮。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女盛宴。这又是一部真真实实的生活戏剧。越是真实,就越是可怕!
  • 冷面王爷神探妃

    冷面王爷神探妃

    一出生就被人抛弃,仿佛这就注定了我为了自己的身世满世界跑的路。从小,我对某些事情总是能够极快的洞悉,并且有着几近变态的准度。比如:隔壁的老王偷了孤儿院里清洁阿姨的红色内裤,管食阿姨又偷吃了汤里的鸡肉,刚子今天又尿床了,等等等等。这是我的天赋吧,似乎注定了我与案件脱不开关系。在我正式成为一名警员的那天,我被潜在案发现场的凶手杀死了,还没来得及一展身手,我就穿到了天圣。在这里,我与每一起都案件绑在了一起:少女失心案矛头直指向我,深夜无头尸杀人案让我身陷危机,瘟疫投毒案让我百口莫辩,国宝被盗案使我锒铛入狱。每一起凶案都扑朔迷底,杀气弥漫,每一步都让我心惊胆颤,是谁的阴谋,又是谁的相助?
  • 流星的轨迹

    流星的轨迹

    翟晓枫和俞思语青梅竹马,后来俞思语全家搬至上海,两人约定了在同一所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晓枫去上海陪伴思语。在上海他认识了思语的朋友们,随即在她们身上发生了发生了异常的恋爱轨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月光的白日梦

    白月光的白日梦

    一次意外让一个女孩的毕生梦想破灭,却让她遇上了一个一见就会笑的男孩。她是所有白月光的梦想,是唯一可以叫秦霄贤真名的幸运儿。
  • 火影之冥鬼植竹

    火影之冥鬼植竹

    当穿越成为时尚,韩乐幸运亦或是不幸的成为了其中一员。和带着上帝模式的穿越者不一样的是——韩乐带着魔兽世界中术士的技能降临在这忍者的世界。术士那使用火焰的能力成为强大的火遁、对暗影和诅咒的操纵能力变成了神秘的血继、奴役控制恶魔的能力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冥法通灵术。召唤小鬼、虚空、魅魔、地狱犬、恶魔卫士以及最终的恶魔变身;魔甲术和邪甲术的防护能力;还有治疗石、法术石、集合石这些东西。当然,使用的前提是将游戏中的魔法变成查克拉!PS:(拒绝11,轻度YY)
  • 小六界

    小六界

    六界众生,强者丛生,古有不死老人穆古统一六界,今有刑天勇闯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