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23600000018

第18章 展翼奋飞

生命骊歌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老人。

他叫夏维进,今年61岁,刚刚从发电公司经理的位置上退下来。

发电公司是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二级单位,负责管理隔河岩以及正在兴建的高坝洲、水布垭三家电厂。

这是我第三次约夏老采访。前两次均因为他要办理退职移交手续,没有时间同我面谈。现在他终于同意接受采访,但又好像没有什么谈兴……

夏老烟瘾很大,一支接一支地抽。隔着一张茶几,透过袅袅绕绕的烟雾,我仔细打量着这位水电专家,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但却一脸的深沉,也许是因为刚刚卸下那副沉重的担子,紧绷的神经一下松弛了,他显得有些疲惫,有些憔悴,除了几句简单的寒暄,就再也没有什么话说,他抽着烟,似乎是沉浸在一种回忆之中……

“谈谈吧,夏老。”我终于忍不住催道。

“谈什么呢?”他慢慢从烟雾中抬起头来,“好像没什么好谈的。”

“就谈谈创一流吧。”我说,“这可是你一生中的大事哟。”

“已经过去了。”他缓缓吐出一口烟雾,“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它了。”

“那就谈谈你的人生吧。”我说想,这回可要吃闭门羹了。

“人生?”他想了一下,“我这一辈子都在办电,除了办电,一件新鲜事情也没有。”

“难道办电不值得一谈?”我带着情绪启发他,“你办了一辈子电,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难……”

“那是我自愿的!”他打断我的话,“谁也没有逼迫我办电,是我自己的选择!谁叫我爱这门事业呢?虽然一辈子呆在山沟里,吃苦受累,可我觉得那很幸福,一生的幸福……”

谈话似乎无法继续。我想起采访之前,有人告诉我,夏老这人很“古板”,平时总是严肃着脸,不苟言笑,除了谈技术,谈管理,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平时几乎没有什么话说。除了工作他也没有什么嗜好。“不过,有件事挺让人费解,你说他不爱言笑,可他总是喜欢唱一支歌,一支老掉牙的歌。有时是工作中干着干着就突然哼起来,有时是下班回家的路上,晚上散步的时候,他没完没了的唱个不停,从没见他换过词儿……”

这究竟是一首什么歌呢?

现在,透过迷蒙的烟雾,我努力从这张沉郁的脸上捕捉他唱歌的神情。我想知道那到底是一支什么歌,能使这位严肃的水电专家没完没了的唱个不休?

“听说你经常唱一支歌?”

“谁说的?”他好像动了一下,眼里有一丝光忽闪而过。

“这你不管。我想知道那是一首什么歌?”

“想听吗?”

“当然。”

他不再说话,扶着茶几站起来,身体踉跄了一下,但很快站稳了。他慢慢走到窗前,将头朝向窗外,久久的没有一点动静。

望着他的背影,我突然紧张起来,莫非这首歌隐含着一个秘密?触及了他的痛处?莫非……

正胡思乱想,从窗外吹进的风,送来他低沉的歌声――

走进黄龙滩

大山套小山

住的芦席棚

睡的牛毛毡

是苦不觉苦

有难不畏难

咱们办电人

豪情满胸间……

这确实是一首老掉牙的歌,在现在人看来,毫无动情之处,它简直不知所云!然而,他却唱得那么专注,那么投入!当他慢慢转过身来时,我看见他两行老泪涌出……

此时此刻,我深刻地想到,他是在怀念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怀念他如歌如泣的青春岁月……

他是在歌唱人生!歌唱命运!

那么,我的叙述只能从那个时代开始了――

1966年,夏维进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许许多多热血青年一样,他是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来到丹江口水电站的。

丹江口电站装机容量并不很大,只有90万千瓦,但却是当时的湖北省省长张体学亲自抓的工程。

此时此刻,正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丹江口电站很快被烽火席卷,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命运可想而知。他被从运行岗位上赶出来,赶到工地上和民工一起抬石头,清石渣……

他不怕苦,不怕累。白天抬石头,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期待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技术岗位……

1971年,黄龙滩电站开工,热血再一次在他的心中沸腾。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调到黄龙滩去。虽然黄龙滩远在十堰的大山深处,但正是那层层叠叠的山峦可以抵挡史无前例的烽火;正是那千沟万壑的围困可以从事梦寐以求的事业……

在黄龙滩,他学会了那支歌,那支凝聚着他人生信仰、追求、理想……朴素而深情的歌!

那支老掉牙的歌呵!

在极其艰难的创业环境中,他忘却了所有的痛苦和烦恼,整个身心都沉浸在钟爱的事业中。按他自己的话说:“我这人什么爱好也没有,就是热爱干事,只要有事干,我就觉得浑身舒坦,心里幸福……”

他从一个普通的运行值班员干到值长,又从值长干到运行分厂主任,从运行分厂主任干到电厂副厂长、总工程师……

每走一步,都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随着生命的时钟不停地摆动,他一天比一天感到时间紧迫。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中国水电事业的现状令人心焦……

作为水电专家,他无法从容不迫。

创造现代化电厂的欲望在他心头日益膨胀,膨胀……

1992年,湖北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清江隔河岩电站急需优秀的水电专家参与筹建,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到隔河岩去!

他来了。伟岸的山峦向他敞开博大的胸怀,秀美的清江向他伸展温柔的臂弯……

隔河岩没有旁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赤子。电厂筹建阶段,他是党委委员,之后不久便被任命为副厂长,1996年5月当选为厂长……

1997年3月,发电公司成立,他顺利地又被当选为发电公司经理。

此时,他已经59岁。再有一年就要退休了。

历史,在这个时候把隔河岩创一流的重担搁到了他的肩上。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过时间的重量,他把手表上了铃,每一小时就响一次,提醒他又过去了一个小时。而那滴滴哒哒的秒针,每一下都敲在他的心上……

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搏啊!

然而,创一流工作千头万绪。设备更新、安全保障、减员分流、园林绿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得在1997年全面完成!

他主持召开了一个大会,叫做“创一流动员大会”,那个大会的内容后来被厂党群部编成《创一流手册》,印了五千多本,隔电人就是怀里揣着那本《创一流手册》一步一步创一流的……

在那个会上,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柳太康、副总经理彭根鹏、他和电厂厂长谭少华都作了动员讲话。

他的动员讲话叫《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争创社会主义一流电厂》。在客观地分析了电厂创一流已经创造的有利条件之后,他尖锐地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大问题是认识问题。有些人认为创一流是图形式,争面子;有些人计较创一流要加担子,却不加工资;有些人害怕减员分流轮到自己头上……同志们,创造社会主义一流电厂是我们每个办电人一生企及的梦想,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人类文明的需要……最后,他动情地说:“我老了,再有一年就要退休,当创一流的牌子挂到隔河岩电厂门上时,我已经不在岗位了……但我保证,拼尽这把老骨头也要创一流成功!”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匆忙的脚步不停地在前方、后方之间穿行。考勤表上,一年365天,他竟有362天在工作!

他是拖着年迈的双腿,唱着那支豪迈的歌,一步一滴汗地走到这一天的。当这一天终于来到的时候,他却悄然离开了岗位……

他退休了,人们还能常常听到那支歌。在无数个黄昏,夕阳下,秋风里,他的歌声无处不在――

走进黄龙滩

大山套小山

当年,他唱着这支歌走向如火如荼的建设岁月,后来,他唱着这支歌领导翻天覆地的创一流;现在,他又唱着这支歌向他钟爱的事业挥手告别……

啊,这支歌!这支他生命的骊歌呵!

从西藏到清江

六月,天热得像在下火。

谭少华却觉得身上冷嗖嗖的。在连续工作了5天5夜之后,他感到这种异常的冷。走在40℃的高温下,脸上不住地冒汗,可那汗不像汗,用手一抹,凉的。他知道自己病了,身体内这种时冷时热的感觉已经持续了两天,因为离不开岗位,他坚持没看医生。现在,他感到头重脚轻,恶心呕吐,眼前的阳光白花花的……

他被迫来到医院。医生作了一下简单的检查,说:“你病得很重,要立即住院。”

他说:“不行。我没有时间。”

医生想了想:“那就在门诊上输液吧。最少得输5天。”

他说:“能不能打屁股?”心想,打屁股简单,针一抽就了事,不耽误时间。

医生白了他一眼:“不行”。

“不行就算了,又不得死人。”他扭头就走,歪歪倒倒地走进厂区,歪歪倒倒地朝办公室走,突然,脖子一扭之间,他两眼愣住了――前面有一个烟头!

这个发现使他非常愤怒。一流电厂的厂区是绝对不允许抽烟的!厂里已经连续下了两次禁烟令,明文规定:厂区内抽烟者,罚!

他走近那个烟头。看来这个烟头丢得有些心虚,丢到地上后似乎发现不妥,又用脚踩了一下,使烟头的下半部陷进泥里,但还是一眼就能发现。

他用手抠出那个烟头,依稀辩认出那是“555”牌,心想,谁抽这种烟呢?这回非要查出这人不可!

终于,有人向他反映:有个小青年还在厂区偷偷抽烟!

他立即把那个小青年叫来。没待多问,小青年坦然承认烟是他抽的。

“罚!”没得商量。一流电厂的职工得有一流素质。

小青年不依,开始软硬不吃,后来破口大骂。

他依然坚持:罚!

小青年愤怒了,扑上来抓住他的衣襟,举起了筋暴暴的拳头……

打吧,打吧,他想,这款怎么也得罚。

小青年无力地垂下了拳头。

其实,被骂,被威胁,被抓衣襟的事在他身上已经不止一次发生。你要创造一流电厂,你就得严格要求每一个职工:不准赌博打牌,不准乱扔乱弃,不准在厂区内吸烟,不得发生任何大小事故……

有人别不过来,就要找他扯皮;

有人心里有气,就要找他寻茬……

对于个人的荣辱,他从没放在心上,他是农民的儿子。农民――有什么苦难不能承受呢?回忆自己42岁的生命历程,从一个农家子弟到水电专家――知名企业家――一流电厂的厂长,哪一步不是凭借那种农民敢用骨骸撞击岩石的坚韧生命力坚强地走过来的呢?多少年来,无论成功或是失败,幸福还是痛苦,总有一种“咯吱咯吱”的声音在他耳旁响起,那种特殊的声音贯穿着他生命,时时告诉他不要忘了那个年代,那个艰难却充满了激情,痛苦却孕育着希望的年代!

那是一辆破卡车在茫茫风雪中艰难爬行留下的声音:“咯吱咯吱――咯吱咯吱――”

20年前,他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就是坐着那辆破卡车在茫茫风雪中伴随着这“咯吱咯吱”的声响,穿过茫茫雪原,走向西藏高原的。他本来可以留在内地,内地有10多所大型水电站争相邀请他去,但作为当时78名应届毕业生中仅有的两名党员之一,他志愿去了西藏。当一溜低矮的土坯房裹着风雪扑人他的视野,他知道那就是他在无数个长夜梦想和希望的所在。天啊,他将在这里――在这样的地方――度过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满腔热情在一瞬间被风雪冻僵,穷苦人家的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了比他家境还要荒凉的处境。他出生在湖北仙桃农村,父亲双目失明,兄妹7个全靠母亲拉扯成人。从小到大,他没穿过一双球鞋,没吃过一餐米饭,没打过一把雨伞,1978年当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时,都没有几十元钱的路费去上学,幸亏当时的公社书记替他买了一张到武汉的车票。大学四年,除学校少量助学金外,他总共才用了160元钱。贫苦的出身使他懂得珍惜每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学期间,他不仅是有名的高材生,而且入学第二年便加人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分配时,他以一个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精神第一个报名去西藏,他不是不知道西藏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他是怀着献身边疆的火热激情作出这个决定的。临行之前,他回家向亲人告别,已经双目失明的父亲此时又患肝腹水,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但是老人坚定地支持儿子的决定,他颤抖着将手伸到儿子头上,说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句话:“是国家花钱培养了你,你应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他是戴着黑纱奔赴西藏的。他所在的西藏山南地区沃卡电站是全西藏最大的电站,所谓大,也只有6000千瓦,就是那座6000千瓦的电站提供了他人生第一个创业的契机。

他是全厂唯一的一个大学生,技术上的难题当然得由他想法解决。进藏第二天,他就碰上了一个困扰电站几十年的难题,由于特殊的冰雪天气,管道常常被冰雪冻住,致使发电无法进行,每逢此时,电站就会自行停产。面对这道书本上没有学过,实践中没有见过的难题,他也感到无从下手,在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小屋里40天没有出门,在吃了40天干菜和罐头之后,他满脸菜色捧着一叠图纸打开了房门,一个名曰“活动拦污栅破冰装置”的设计方案,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安装完成,一举获得成功,从此解决了水管冰冻的永恒性难题。这一发明创造很快被西藏自治区水电局设计院在全藏推广,他因此而成为整个西藏水电界的名人。

之后,他开始独立负责机组的运行和组装,在西藏的10多年里,他组装过上百台机组。他忘不了每一次电灯亮进大山,成群结队的藏民一排排跪到他面前,为他磕头念经,双手献上哈达的情景。每逢此时,他都会热泪盈眶,心说:这是我们的同胞啊,我们生活在同一条船上。

因为德才兼备,他1982年10月进藏,1984年便被提拔为技术厂长。

因为贡献突出,他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计委授予“技术改进积极分子”称号。

1993年,他离开生活了10多年的西藏,被调到清江隔河岩电厂。来到隔河岩后,当时已是副县级身份的他,由于没有合适的位置,暂时没有给他任职,他没有一丝怨言,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默默工作,从头干起。隔河岩电厂是一家现代化大型企业,每天都在发生变革,为了适应这种变革,他加倍学习,努力进取,不断前进。

1994年4月,他当选为机修分厂党支部书记,同年4月当选为机修分厂主任,12月当选为厂长助理。

1995年3月,电厂开始创造条件向国家电力部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作为厂长助理,他一年有一半时间都在加班,视力从1.5降到0.8,他负责的机组,检修一台达标一台,通过一年努力,1996年全面获得达标成功,为创造全国一流电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他负责隔河岩电厂参加全国“大厂”劳动竞赛,连续3年都夺得第一名。

1997年3月28日,他当选为清江发电公司副总经理,隔河岩电厂厂长。

此时,正是创一流的关键一年。

在他的年度工作计划上,我翻到了这样一些文字,这是一些枯燥的文字,它也许索然无味,但它对于我们了解创一流的内容,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要求每个职工必须从思想道德、文化技术、敬业精神等全方位素质提高:运行实现无人值班,检修实现一专多能,机关实现一职多岗,一岗多责,对生产、管理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教材,运行人员要在9月前进行少人值守考试,维护人员亦在9月前完成全能培训,考核上岗。

(2)提高管理水平。加快MIS系统、多媒体仿真培训系统、水库调动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投人,加强计算机监测监控功能、水情预报精度、设备状态检修,全面实现YQC管理等方面的开发和优化。制定《安全文明生产全过程管理办法》和“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机制”,配套考核规则,适应创一流电力生产管理需要。

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设备改造共有8项任务,包括网调对本厂进行遥控和AGC遥调、LCU6、LCU7系统改造,400V系统、进水口闸门、继电保护、大坝泄洪系统等改造完善。要有组织,有计划对空压系统、供排水系统、设备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6KV、400V通风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进行引入计算机监测监控的自动化改造。

(4)安全生产。确保全年三个百日无事故,实现长周期无事故的安全记录,杜绝误操作和人身伤亡事故,加强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民工、临时工管理,严格安全管理制度和执行监督考核管理体制。

(5)美化环境。要与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电力部双文明单位结合起来,在绿化、美化工区的同时,加强厂区卫生设备管理,禁止生产区吸烟和厂区流动吸烟,要把隔河岩电厂建成一流文明的水电城。

(6)增强效益。要实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在减人增效的前提下,开展开源节流工作,控制非生产性资金的消耗,保证生产性资金的正确使用额度。

这一段文字所列的6项工作指标,其实就是隔河岩电厂实现创一流的最终座标。

为了冲刺这一座标,谭少华记不清自己累病过多少次,累倒过多少次,他只知道创造一流电厂无数代水电人生生以求的梦想,哪怕搭上性命,又算得了什么!

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是清江发电公司经理兼隔河岩电厂厂长了。但他一再对我说,隔河岩电厂能够成为全国一流水电厂,不是他的功劳,他只是和一个普通工人一样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真正应该写的是清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汪定国、总经理柳太康、副总经理彭根鹏以及原发电公司总经理夏维进,是他们政策开明,远见卓识,领导有方。他还提到无数普普通通的名字,他说,要是没有这些高素质的职工,光靠我们这些领导,能创一流吗?

当然不能。但没有他们这样的领导,创一流能成功吗?

当然也不能。

他们是真正的清江人。

创造一流电厂,最关键的一项指标就是实现无人值班。即全程序计算机监控。网区内远方遥控、遥调、遥讯、遥测……简单点说,就是可以在几百公里外的网调中心指挥机组开停,控制设备运行。在工区现场,除了少许保安、清洁员外,机房不要一个值班人员。

这就对设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序提出了至高无上的要求。

隔河岩电厂一、二号机组引进的是加拿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而三、四号机组则是国产的,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全方位技改。

发电公司副经理陈坚记得和设备生活在一起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位主管设备维护和检修的35岁的年轻人与他钟爱的设备有着难以分割的情感,除了喜欢设备,他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但他却是一位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设备专家。

仅1997年,他就领导完成了近40项设备改造。

虽然是进口设备,但发电机甩油的问题却连续三年没有得到解决,值班的工人常是满身油污。这种现象被称为“发电机油污化”。

“发电机油污化”问题,是一个困扰包括生产厂家在内的世界性难题。为了攻克这道难题,他组织专家先后设计了几百套技改方案,通过无数次安装,最后终于设计出“油污呼吸器”,解决了这一世界难题,这一项技改使生产设备的加拿大厂家大为震惊,他们在制造设备的时候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被使用设备的人弥补了这项空白,也为制造厂家提供了根治性方案。

除了陈坚,维护部主任胡作新也和他的同伴们为设备技改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胡作新领导完成了400KV和600KV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以此同时,他还和同伴们设计改造了计算机监控系统,供水系统以及开发了AGC、AVC远方遥调系统,编辑了计算机全自动程序。

在最紧迫的日子里,他们利用3号机和4号机检修间隙,实行电制动改造,卷线班的小伙子们冒着巨大风险,克服重重困难,边设计,边安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便使设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领导维护和技改设备的同时,胡作新同时还担任第三任“一流办”主任。可别小看了“一流办”是个协调机构,它上可以管经理,下可以管民工。因为创一流是隔河岩电厂的头等大事,每个单位都是一把手负责“创一流”,二把手管生产。“一流办”其实只有三四个人,负责创一流任务分解,检查督促,资料汇编,各方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回顾那段紧张的岁月,胡作新最不能忘记的是他那些吃苦耐劳的同伴们,他说,减员后的维护部只有46人,而每天要完成以前200多人的工作量。就拿机械班来说,现在只有9个人,而完成的是以前100个人的工作量。这就等于一个人要当十个人用。加之时间紧,任务大,压力重,工人们必须加班加点,有时是通宵达旦,几乎没有过星期天。

他说,他永远无法忘记那些创一流的日日夜夜。

永远无法忘记他的同伴们。

同胡作新一样,发电部主任朱德林也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也是湖南人。他领导的发电部可谓电厂的核心部位。而创一流首先涉及的就是这个部位,发电部原名运行分厂,“机电合一”后改名发电部,原有职工125人,为了实现“无人值班”,这100多人都必须逐步分流出去。尽管清江公司“梯级、滚动、流域、综合”开发的现状使分流出去的人不会失业,但发电部毕竟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单位,云集的大都是一些从全国各地各大电厂调来的技术能手和从水电学院分来的大中专学生,谁都不愿意离开对口自己专业、发挥自己技术特长的岗位。

没办法,只有通过考核一批批分减。

第一批分出去65人;

第二批又分出去30人;

剩下的30人也都作好了分流出去的准备,通过无数次考核,他们是真正的具备全能素质的职工。但为了流域开发的需要,为了即将实现的“关门运行”,他们必须含泪向心爱的岗位告别。

从1993年6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到1998年11月实现“无人值班”,他们在发电部度过了6年风风雨雨的时光,累计发电118亿千瓦时,创产值40多亿元然而,他们深深懂得,一流电厂靠的是科技而不是人力,“无人值班”不仅不会使效益削减,反而会大大激增……

哭过之后,他们脸上又铺满了笑容。

他们是真正的清江人。

同类推荐
  •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独酌

    独酌

    此书遵循的是一个“醺”字。醺,微醉也,醺醺然,是一种幸福、乐观、忘我、没有烦事的境界,也是一个较为放开的世界。平日不敢说的不敢想的,此时可以放开了胸襟。说者痛快,听者忘我。
  •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

    《尘嚣之上》主要收录了无言岁月、雨、酒醉、但愿长醉不愿醒、陌生人、文字和呼吸、心如止水、再次翱翔、等待、淡淡的忧伤、蝴蝶落在手背上、流淌在纸上、撑起一片天、一串串,一行行、琴声悠扬、想不写你都不行等内容。
  •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

    《马竹作品精选》卷一“小说卷”精选马竹中短篇小说25篇,如《红尘三米》《芦苇花》《荷花赋》《竹枝词》《父亲不哭》等多部作品在《长江文艺》《芳草》等刊发表后,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北京文学》《小说精粹》《传奇文学选刊》等多家刊物转载并先后荣获多个文学大奖,社会影响广泛;卷二“散文卷”精选马竹散文随笔作品56篇,大多可谓美文,被较多读者形容为“下了猛药”的言情文字;卷三“诗歌卷”精选马竹诗歌作品30首,是从马竹开始文字生涯以来数百首诗篇中遴选而出;卷四“文论卷”包含思想随笔、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共22篇,对热爱文学艺术的读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当代励志散文经典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热门推荐
  • 无敌魔镜

    无敌魔镜

    为了最初的梦想!
  • 我竟被系统给怼了

    我竟被系统给怼了

    意外车祸竟被撞出个灵魂出窍,意外绑定数据篡改系统,小伙现在玩游戏都不需要媒介介入,脑子想一下就进去了。林生:系统,给我开个十倍伤害呗,图过不过去。系统:?系统:不开,废不废物,玩个游戏还开挂,菜逼不配玩个游戏!林生:……林生:不开外挂,你倒是篡改数据,多让我接两个主线任务也行啊。系统:任务?林生:咋聊啊?系统:主要看技术。林生:……那个,谁要是能把这嘴贱玩意儿带走,要啥给啥,谢谢。
  • TFBOYS的不变挚爱

    TFBOYS的不变挚爱

    三个清纯少女,三个帅气男孩,为爱牺牲,兄弟误会,一路风雨,不忘初心,十年到期,当初的誓言能否实现?
  • 空降店长

    空降店长

    商战风云:人傻,钱多,速来。香港瑞丰集团进军大陆商业打探人员在发出这份改革开放之初,那位勇于开拓新市场的精明女士拍给家乡的姐妹的电报之后。香港瑞丰千店开拓市场的计划仅仅实施了三年,香港瑞丰集团的联锁超市如雨后春笋在大陆各大城市中铺展开来,超市的赢利在经过快速的增长之后,超市的内部管理出现了混乱,新店依然在开,老店业绩下滑近尔亏损,于是空降店长应运而生,一场惊心动破的商业内部战拉开了序幕。
  • 喵星人的爱情

    喵星人的爱情

    一个霸道腹黑专情的总裁和一只温柔善解人意小猫咪相恋
  • 日暮难寻

    日暮难寻

    人家男票是撩的,我家男票是捡的!这操作可还行?那日黄昏 昏暗的车库内,你着一身古装昏倒在地 头次露面,竟被星探发掘 星途坎坷,一路伴你前行 什么妖魔鬼怪,绿茶白莲通通狂虐 有空吗?一起来虐个渣怎么样? 我愿意倾其所有用最真实的自己去面对你你的魔力将我紧紧羁系在你身边此生无法自拔。日暮难寻啊。承蒙遇见,不负三生。若是你负了我,腿都给你打折。ps.陈洛灵:“公子,我有个恋爱想和你谈一下。”某只:“嗯?还需要谈恋爱吗?媳妇儿。”某只:“管好你的嘴。”陈洛灵:“你想怎样!”某只:“我想亲它。”
  • 成为剑仙的那些年

    成为剑仙的那些年

    我本是蚩尤转世,为什么却僵了呢,大姐不要追我了,我错了,那个邪灵真不是我放出来的!!
  • 翘课翘课去恋爱

    翘课翘课去恋爱

    没有人会知道一个女神级的校花为什么会对一个年轻的小保安穷追不舍。直到后来。人们发现。那个小保安有七次那样的能力。
  • 独宠九小姐:帝君,抱一抱

    独宠九小姐:帝君,抱一抱

    她是23世纪第一尊主,却被挚友背叛而死,她不甘!好在老天有眼,让她重生异世大陆!But……告诉她,这个美男咋回事?一出场就被灭全族,父母生死不明,她怎么才能在这个大陆站定脚跟!!他嘴角挽起一抹玩世不恭的笑:“小九儿,我养你。”她双眼亮晶晶:“你有钱吗?”“有钱。最起码,还养得起你。”(你是我,人生中,最耀眼的一抹光。)
  • 班长大人好妖孽

    班长大人好妖孽

    班长?妖孽?哥哥?你、到底是谁?为什么要出现在我面前?为什么要出现在我的世界?我恨你!但我也爱你……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