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8700000012

第12章 志高疏狂孔文举

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孔融幼年即以知礼与聪慧显名于世,受到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的辟召。曾为北海相,整顿风尚,兴学教化,史称孔北海。黄巾起义,董卓肆恶,孔融自负其才,志欲靖难而谋略不逮,竟遭被逐,妻子被掳。曹操奉献帝都许昌,征融为将作大臣,后迁少府,这样就与曹操同朝。开始,孔融对曹操颇有好感,曾为其鼓吹并荐士,以为匡扶汉室有望。但是,时间一久,孔曹渐生矛盾。孔融对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颇为愤怒,而自身又深受汉末清流名士影响,恃才傲物,疏宕狂放,不识时务,故作戏侮之举,最终被曹操以“不孝”等罪名所杀。孔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隋书·经籍志》著录其集九卷,在东汉作家中仅次于班固(十七卷)、崔駰(十卷)、张衡(十一卷)、李固(十二卷)、蔡邕(十二卷)数人。其风格也颇慷慨任气,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与“建安风骨”的重要开创者。

身处汉魏之际,又生于圣人之族,孔融自然更多地带上了汉末党人名士的风度;时移世易,天下已非旧日,孔融仍以旧习陈规应时,难免触处抵牾,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新时代的气息,并在盛气激情激荡下,不经意地发出了与传统迥然不同的声音,成为魏晋的新声,对后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孔融的过渡性人格,很突出,也很典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才异议殊。孔融是个很特别的人。他早年即以“异才”著名。《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续后汉书》曰:“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时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这样的奇思妙想,一般成年人也不会有,何况十余岁的孩童?宜乎众人以奇异目之。孔融还好学博览,《后汉书》本传言其“性好学,博涉多该览。”说明他涉猎广泛,才气高盛,视点高远,重大略小,而思维方式在于通览大体,而非精细。这种才能特点在他以后的生涯中多有表现。例如为北海相,所举皆合大要,无所瑕疵,但所行均无所成,可见其宜乎言大议而不宜务实事。孔融之博览群书熟识典故,在他的作品中有突出的表现。如《上三府所辟称故吏事》中,言不满二百,用典近十处;《荐祢衡疏》四百余字,用典二十余处;《答虞仲翔书》百余字(残缺)就用典九处;《上书荐谢该》文(现存)不满四百,用典达三十余处。在朝廷议论中也是引经据典,大发其宏论。对使山东而结纳袁术的马日磾,朝廷议欲加礼,孔融独自唱“未忍追案,不宜加礼”(《后汉书》本传);时论多欲复肉刑,又是他建议不可;刘表有僭伪之行,融建隐其事而崇国防之议。值得注意的是,孔融所论,多与众不同,却又以大量先例为据,议论宏阔,很富有论辩力,故常常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孔融特别喜用典故,不仅因为熟读典籍,博览群书,而且也因喜好扬才露己,一泄其自负之气。自然,孔融的言论大体与汉末的清议相关性更为密切,与后来的清谈内容与方式距离远些,但是清议实际就是清谈的前驱,尤其是他那独持异论,论辩灵动的特点实为清谈先驱。

其二,志高才疏。孔融的志向很高远,《后汉书》本传言其“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这是很符合他的实际的。孔融有相当深的正统思想,又深受汉末党人影响,他的志向是在匡复汉室,这是很不实际却是当时许多士大夫的共同理想。为此,他在董卓手下常常大发忠君憎奸的议论,以致董卓派他到黄巾军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去任北海相;他刚至许昌不久,就向献帝建议在京城附近划出一片地方直属皇帝管辖,以分曹操势力;当他发现曹操之意并不在于复汉,而是在于移鼎,就处处与曹操为敌,扰乱他的施政,讥讽他的行为。可以肯定,与曹氏阵营里的大多数人不同,孔融始终是以恢复汉室作为使命的。但他是个善于大发奇论而不谙实务的人。任北海相期间,他似乎动作很大,也很堂皇,但根本不切实际,毫无建树,一败再败,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成了俘虏。再以其识鉴看,孔融确是个不务实的人。司马彪《九州春秋》云:“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其自理甚疏。租赋少稽,一朝杀五部督邮。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王子法、刘孔慈凶辩小才,信为腹心。左丞祖、刘义逊清隽之士,备在坐席而已。”(《三国志·崔駰传》裴松之注引)最典型的就是向曹操推荐祢衡。祢衡不失为一个具有异才的人,其文学成就也有可观,但其性格放浪,恃才傲物,行为乖僻,根本不是一个可以在群体中立身做事的人。孔融的推荐,虽然让这个异能之士出山了,其结果,对曹操来说任用了一个侮辱自己的人;对祢衡来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件事完全可以看出孔融的“行政能力”。从当时实际看,三国鼎立已是既定的大势,汉室的恢复显然是绝不可能之事,可他还在作这样的幻想,足见他对实务的无知。

其三,刚直纯正。虽然魏晋南北朝史称儒学衰微,但是曾经统治几百年的思想意识早已扎根,成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沉淀下来,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尤其是汉王朝刚刚崩塌的时候,欲拯救者不乏其人。孔融与汉末名士声气相通,多所交游,还在十六岁那年私藏被通缉的党人张俭。他又是圣人后裔,世沐祖泽。他有七岁让梨的美谈。私藏张俭事发后,与兄孔褒争着担当其罪,以致郡县不能决。在北海相任上,“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后汉书》本传)在朝廷议论大多引述《春秋》大义。他反对曹操主要的也是在于尊汉忠君,并不是当时曹操对他有什么不恭。所以说孔融的思想及立场基本上属于儒家的,在道学、杂学流行的建安时期是比较纯正的。本传又说他“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融闻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信服之。”“京兆人脂习元升,与融相善,每戒融刚直。”从上述简要事例可以看出,孔融的德行之高尚纯正,远远超出平常之儒生,即便以先秦的君子标准衡量,也不逊色:“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他的《临终诗》说:“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至死还保持着自己亮直纯正的秉性。他在评价别人,推荐人才时也是特别注意其品性是否直纯。如《卫尉张俭碑铭》:“其先张仲,实以孝友左右周室。……君禀乾刚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虽史鱼之励操,叔向之正色,未足比焉。”对张俭的正直纯洁特别击赏。其实,作为党人名士,张俭更重要的在于为救将倾倒的汉室,蹈死不顾,忠义之气凌霄。孔融的“张俭观”更多地体现了自己坚持的操守。徐公持先生对孔融的看法很有道理:“以清德及才学自高,崇尚名节,轻蔑权贵,抗节侯王,甚至发展而为危言危行。”正因为他纯正而又刚直,因此他在董卓当权时多发触怒奸臣之言;在北海出现危机时候,他不愿向具有实力但居心叵测的袁绍与曹操求救;在许昌,虽然曹操对他很尊重,但是发现曹操的真实意图后就坚决反对,经常捣乱;即使已经得到过赋闲的警告,但是仍然大放厥词,直至被杀。我们可以说,孔融的刚直纯正,既是对汉末清流党人的继承,也是魏晋名士自身的人格特质,对后代影响至深至远。

其四,流宕不检。文人多有不拘小节的特点,而孔融在这方面偏至流宕不检,发言举止随心所欲,不计后果。他出身名门,少即知名,且确实秉性聪慧,又在党人名士盛行于天下时渐渐长大,深染清流名士风习,这些就是孔融“流宕不检”的主要原因。他在时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之后,依然保持着这种风度,在董卓与曹操之下,他们或许考虑孔融在士林的巨大影响力,而孔融自己的言行尚未对执政者构成致命威胁,一次又一次的有惊无险,也使他产生了错觉,以为无论如何他至少不会有生命之忧。以至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直至被杀。孔融少年时候,不仅有“异才”,也喜好游戏。就是那次去李膺家,得到众人称赏后,被晚到的陈炜泼了一盆冷水:“人小时了了者,大亦未必奇也。”孔融立即回击道:“即如所言,君之幼时,岂实慧乎!”(《三国志·崔駰传》裴松之注引《续后汉书》)虽然聪慧可喜,但是如此游戏别人,与其素所奉行的儒家之道则大异其趣了。孔融作《离合作郡姓名字诗》,二十二句四言诗,拼成“鲁国孔融文举”六个字,全属游戏。他看不惯曹丕娶袁熙妻子甄氏,就杜撰了一个“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的典故来戏弄曹氏父子;将曹操征乌桓与肃慎不贡楛矢和丁零苏武牧羊相提并论。孔融的游戏应该说有炫耀自己才能的因素在,但是只顾自己娱乐取笑,不顾后果,也不管是否合适,那是他的“名士”派头害了自己。例如,曹操征乌桓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孔融自己也根本不懂军事,这样嘲笑曹操,显然是胡闹。他的《难曹公表制酒禁书》,及后来的《又书》等等,文气旺盛,辞采华丽,以文论文,不失美文,但是细究其理则纯粹是大放厥词,无理取闹。孔融还行为疏狂,完全不虑后果。《后汉书》本传载:“建安元年,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山东,妻子为谭所虏。”战斗如此惨烈,所剩如此凋零,而他这个负主要责任的人竟然隐藏在桌几后面读书,且“谈笑自若”!无怪乎妻子成为别人的俘虏了。孔融看来是个只能发议论,著文章,而不能干实事的“名士”。他与蔡邕交情很深,在蔡邕死后,正巧有个虎贲士外貌与蔡邕很相像,“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型。’”(《后汉书》本传)他的行为放诞可见一斑。这种随心所欲,不检礼节的方式正是后代名士常有之事,但是孔融当时,这样的疏狂还是不多的。这样的行为,与他信奉的儒家礼教大相径庭,也不能简单地归之于老子的“自然”,应该是天下大乱之后,儒家的伦理秩序本身已经遭到了破坏,社会混乱之下,孔融也不免沾染放任的习气。

其五,使性任情。鲁迅曾经就孔融因反对曹操禁酒等事而被杀,发表了如下的议论:“曹操是个办事的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的话。”“说话自由”正是孔融这样的名士习惯。这种习惯若出于偶然或者无意,那仅仅是习惯问题,但是孔融的“说话自由”与其政治态度有关,从根本上说是有意与曹操捣蛋,因此“自由”得更彻底更激烈,而且矛头更准确,更让人难受。他的“自由”程度,已经到了专门作对,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主要倾向于挖苦讽刺曹操的行为与施政上,所以留下了不少这样的“佳话”,丢下了他的脑袋。例如曹丕娶甄氏为妻,这在当时并不算什么大事,东汉的贞节观没那么严重,光武帝还为自己守寡的姐姐物色新的丈夫,且是有夫之妇。曹操也先后纳有子之妇,大家都没说什么,而孔融偏要自由地显示自己的“异才”,以武王伐商纣赐妲己给周公的玩笑讽刺曹操。还有两次写信给曹操,讽刺其禁酒之令,这些完全出于“有意”为之,竭尽讥讽之才能。孔融这么做,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拿曹操出气而已,对曹操发泄愤怒而已。虽然可能这属于他对危害的程度认识不足,但更是他的性格决定的。孔融是个书生,是一个很“认真”的书生,行为处事以真性情出之。这样的人处事的主要标准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理智。看问题有时可能很尖锐,但是一般情况下大而化之。对认定的事常常由着性子来,情势的变化、事情的利害、场景的可否,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他也懒得去考虑。这样的人处事勇于果决,疏于沉思,往往就事论事地发表议论和表明态度,因此难免经常性地前后矛盾。例如他对曹操的态度,刚去许昌时,大概是常败之后吧,他被曹操的尊重感动了,积极建言献策,推荐人才,呼朋唤友,前来襄助。建安三年,他写信给正要来许昌的王朗说:“主上宽仁,贵德宥过。曹公辅政,思贤并立。策书屡下,殷勤款至。”他的《六言诗》其二说:“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其三说:“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这时候的孔融对曹操的评价与感情可谓倾心倾情,他此际不会去深入思考曹操为什么这样,也不会在发言抒情时候“留有余地”,一腔热情倾泻而出。但是当他发现曹操其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迁刘为曹,他这样“聪明”的人发觉受到了欺骗,情绪态度立刻转到反面,干脆处处与曹操唱反调,不管曹操所作的是非曲直,一概反对。所以有了许多让人感到惊讶的表现。这样的“反复”变化还表现在他对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态度上。他任北海相,多次下文书建“郑公乡”,号“通德门”,咸称“郑君”不得呼名。对其崇敬之至。然而后来竟然发信告诉各位官吏:“郑康成多臆说,人见其名学,谓有所出也。”(《与诸卿书》)态度之变不啻天壤。这种情况尤其证明,孔融发言处事一秉情绪,直为使性任情之人。

其六,离经叛道。孔融因为纯情而使性,常常有违反常规甚至本心本意之举,特别是情绪激烈之时,发言举止都有大异常态常理,因此时而有离经叛道之迹。鲁迅先生说过:“第一,孔融主张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在瓶内把东西倒了出来,母亲和儿子的关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饥荒的一个时候,有点食物,给父亲不给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鲁迅所言,在一些典籍中确可看到。这样的言论就是置于今日,也很难得到众人认可的,在近两千年前的时代更不要说了,其石破天惊的威力可想而知。若仔细辨析,孔融所言不无道理,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伦理的国度,发这样的言论简直是疯语狂言。这种颠覆传统道德伦理的话,从圣人之后的孔融嘴里出来,实在蹊跷。当然,如果我们从孔融使性任情的性格以及对曹操政权的愤恨角度看,他这样说完全符合其性格特征的。孔融这样的言论并不一定代表他真实的思想就是如此,但这并不能改变其离经叛道的性质。这样的言论,实际也是开了一个头,后世名士多有这类议论。如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明显有其继承。超越名教,废弃俗礼,否定常规等等都是名士的爱好与特征,而孔融的愤激之言行,恰恰成了他们的先导。

孔融,作为汉末党人名士与魏晋名士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他的人格特征确实具有继承与开新的双重性。他基本的思想主要还是倾向于儒家的,但是其名士性格又喜欢潇洒自然的风致。至性纯情,使他古风犹存,也使他在巨大冲击下发生激变,成为激烈反对传统的急先锋,为魏晋名士的进一步拓展打下了基础。

同类推荐
  • 敦煌愿文的类型研究

    敦煌愿文的类型研究

    在敦煌遗书中,除传世文学作品和讲唱文学作品,如变文、讲经文等外,最富有文学色彩的应用文当属愿文了。在这些愿文中约占95%的内容是关于佛教的,其中又以佛教徒的发愿文和非佛徒向佛菩萨祈求护佑的发愿文为多。大多数的佛教愿文,不管是俗人的还是佛教徒的,都具有诚恳情切的特点,因而其语言的运用多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本书拟从厘清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愿文类型入手,结合愿文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对敦煌佛教愿文的文学艺术色彩作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其文学因素进行了探讨,以及对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一些看法。
  • 大明走一遭

    大明走一遭

    十七岁的学生杨荣,得罪崇祯的魂魄以后被迫穿越的故事。
  • 龙凤大唐

    龙凤大唐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盗墓贼误打误撞回到唐朝,居然成了高宗皇帝,在太宗贞观之治完美的阴影中,在女强人武则天的咄咄逼人的感情攻势和政治手腕面前,父子情,兄弟谊,夫妻爱和皇帝无上的权威,何去何从。是顺应历史做一个受后人诟病的懦弱庸主,还是奋发图志成就一代明君?穿越者迷茫在了深邃未知的时空中..........
  • 轶行天下

    轶行天下

    这是一个讲述权斗与杀戮的故事。这是一个主人公带有无限主角光环的故事。这是一个兴与亡的故事。
  • 重生法兰西当皇帝

    重生法兰西当皇帝

    一个科西嘉岛落魄贵族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奋斗史!这个法兰西不软弱、不投降,欧陆笼罩在三色旗的阴影之下!(纯属虚构,精法落泪)
热门推荐
  • 死亡循环游戏

    死亡循环游戏

    被拜金女友蹬了之后,我的手机多了一个诡异小程序……有了它,我开始如愿以偿!还没来得及窃喜,我身边玩这种小程序的人纷纷丧命!为了活命,我不得不靠玩转小程序来续命,却卷入了一个又一个黑幕中,再也无法走脱……我渐渐才知道,惊悚的不是“微信小程序”,而是人心。
  • 屌丝捉鬼

    屌丝捉鬼

    屌丝青年王曦岑,大学毕业后学人家盗墓。在一个古代粪坑遗址中发现一个自称诸葛亮的老爷爷。并授予捉鬼秘术,千年古墓轻松虐杀秦王嬴政之魂,在医疗大学解剖室中结识了远古僵尸四大真祖后卿、赢勾、将臣、旱魃等四人,五人一起勇闯女生宿舍,消灭上古凶兽鬼车。千年杀神苏醒,阴间十殿阎罗的召唤,王曦岑的遭遇究竟是一个偶然还是刻意而为?详情请看《屌丝捉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愿余生有你遇孤星

    愿余生有你遇孤星

    倾城病娇,天生的勾魂软嗓,一本正经儿的小性子,三观忒正。她一正经,那群恃才傲物的浪荡公子哥们瞬间化作形影不离的护法狗腿子。只是天生的红颜娇娇,难养咧!随时都有小命没了的险。某人理所当然:这我女人,自然我来养!某人师兄:其实,她不是你女人。某人怒:“滚,这是爷先看上的。”顿时满城风云变幻,各路牛鬼蛇神都现了身!失去唯一亲人的病娇娇要为姐姐报仇,某人缠着她亲,“报仇的事交给我,你安心工作就好。”所谓工作,就是让她生孩子,生很多很多孩子,从此让她受其羁绊,离不开他。人人都当她是个病娇娇,对不住,工作娇日常娇哄人娇班长娇游戏娇勾魂娇,全方面了解一下!
  • 来自京国的女人

    来自京国的女人

    现代女晨星在家不受母亲喜爱,出家后生了一个女儿,不受婆家喜欢,丈夫出轨,孩子叛逆,婆婆挑刺,一次医院出了意外自己梦回京国,成了皇帝不受宠爱的王爷的妃子,历经磨难帮助王爷成为太子。自己却又为了太子付出生命。又回到了现代社会,丈夫悔改,女儿孝顺,美满生活
  • 伴云谋

    伴云谋

    卢家大小姐幼年读读百喻经,读到三重楼喻一文,对书中描绘的“空中楼阁”向往无比,于是画出轮廓与工匠,造出一座悬空而立的楼。
  • 蒙界传说

    蒙界传说

    天幽国太子牧分追寻父亲惨死之谜,创立出堪与八国抗衡的杀楼,逐渐接近真相,却也不断迷失自己。不敬神,不拜天,却成就不死神体,仅凭一缕神识历千万劫难重临魔躯。不灭神袛重临世间,洪荒古神跨界重生,混沌妖兽妄图重布天地格局。布局天下却成为他人棋子,天道之下皆是蝼蚁!且看牧分如何凭一己之力,破画界,创冥界,合三界,并六道,与众神重开天地。
  • 异能始祖

    异能始祖

    17岁的落魄少年,觉醒异能-----------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走想异能的巅峰。
  • 将令难违

    将令难违

    权谋加沙场偏正剧 大女主大女主大女主你所做的选择可能只是在当下场合做的最不能拒绝的决定。女主梁长安从内宅冷脸小娘子到战场铁面大将军。梁长安:我接了。将士们的天,我撑着。顾寻:长大了,会翻墙了。冷脸女主和不食人间烟火男主强强联手的故事。
  • 青涩尘嚣

    青涩尘嚣

    陈儒是超级“富二代”,她挥霍无度、年少任性,对西方社会的盲目向往,让她刚踏上留学生涯,就抛弃了中国男友,痴情于一个俊朗的澳洲男孩。生活无常,她的高官父亲由于贪污逃亡海外,经济困境袭击让她经历着艰辛的蜕变:打工、苦读、沦为小三、最终获取奖学金...当她沉醉于新的爱情时,她的过去却成为基督教戒律下的罪恶,像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挡在她和恋之间。“青涩尘嚣”呈现一个90后中国留学生在悉尼這个大都市的喧哗中沉浮。她开放、热烈的性格冲击着西方保守、傲慢的一面。她好,她坏,她让人爱也让人恨,她就是一个有争议的女孩。男女主角這对年轻的恋人最后在一个热门的电视相亲节目里鸳梦重溫。若有雷同,纯属巧合,他们的爱情──就在欢呼祝福中画上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