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700000005

第5章 酷的宁静与锐利

闲暇时间痴坐于电视机前,已然成为我的积习。又对电视节目非常挑剔,许多栏目不看,有的甚至须央不可忍受,迅速扭下按钮越过去。解决这个矛盾我自有办法:当一路浏览下来找不着想看的内容时,便转向两个时尚频道,暂且进去转转,看看里面的时装走场。

好在那里总有时装发布,有米兰的巴黎的纽约的或者伦敦的,偶尔也有东京或香港等一些亚洲城市的。我喜欢看时装走场,主要被两样东西所吸引,首先是那些顶级设计师们的想象力,他们设计的各种各样的风格化的时装变化多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我经常无端地担心,时装的款式到了某一天会不会被穷尽?每一次我的担心都被击得粉碎,每一次看到出乎意料的新时装,我就自愧想象力匮乏。我对设计师们总是啧啧称是。吸引我的还有模特的表情,看起来模特们好像没有表情,也可以说是零度表情。据说这是时装表演的需要,模特们被要求不能有丰富的表情,目的是为了突出身上的服装,不能喧宾夺主。我倒是反而被这种没有表情的表情所吸引。

我肯定不属于例外,喜欢看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表情也是表情,是一种特殊的表情,那应该就是酷。

汉语中的酷字,近年日渐流行。原先的酷带有贬义,譬如酷吏,还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譬如酷爱,到后来,变成一个时髦用语。流行的时髦意恩来自于英语单词cool。英语中的cool,原来也只是凉快的意思,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女主角理了一头短发后,一摸脑后空壁的脖颈,有一句台词:"cool"。电影是火烧火燎的爱情剧,被电影迷倒的观众也被这一声cool迷住,旋即流行开来。我们这儿,据说是先从台湾再流传到大陆的。

酷和cool读音近乎相同,通过音译而来。特别有意思的是,英语的cool本义是凉,跟冷的联系非常直接,汉语的酷跟冷字的联系也很紧密,常用的一个词语就叫冷酷。冷而酷,冷冷的酷,太奇妙了。英语跟汉语这两种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居然在这个点上有交叉,是不同语言体系间偶然的巧合,还是东西方对酷和冷关系认同的某种暗合?似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存在。

酷是一种什么东西?我也问过周边的一些人,比较多的回答提到了表情,说主要表现在表情上,说集中表现在表情上。我比较赞同的说法是,内心有力量,脸上很平静。内心充满力量,却并不嚣张,相反地把脸上的表情收起来,淡泼的,冷冷的,让你感觉到平静之中有一种坚毅。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试图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很酷的人物。我的亲朋好友中就有一些,这里不提他们。在众所周知的人物中,有一些是我特别欣赏的,说说他仔稍稍枚举几位。

马克思,他的标准像我非常熟悉,我读中学时他的像就贴在教室黑板上方的墙上,处在一排头像中的第一张。我常常抬眼注视他,这个排在第一位的老外浓发重须,我寻思他吃饭时胡子会不会碍事。我注视他的表情,他却没有注视我。被中国人民如此看重的一个人,他的表情出奇的平静。

爱因斯坦,他有一张半侧着脸的黑白照片,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一双眼睛非常明亮。他拍这张照片时已经69岁。台湾有一位70多岁的男作家,在一次电视节目里,拿着爱因斯坦的这张照片和他自己对比,说他自己显得多么的年轻。我却喜欢看这张沟塾纵横的脸,和那似乎在远视的眼睛。他的眼光所朝的方向,应该是宇宙的方向。

毕加索,看了他许多的照片,很少发现有笑容的。他在照片里似乎都是光头,像石头,他的表情也像岩石,非常冷峻。我特别喜欢的一张照片,他把一只手掌按在光光的脑门上,于的阴影遮住半张脸和一只眼睛,露出另一只眼睛。那只彪圆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黑夜里燃烧的火炬。

最后一个名额,我只想推举四名,留给方志敏。他的照片实在不多,能够看到的也就是那么几张。他是一位军人,带着一支队伍的军人,主动要求掩护部队突围,不幸被俘。他看上去像读书人,像教书先生,这是监狱里看守他的人后来说的。有一张照片把我震撼了,是他刚被俘时拍的,一共三个人,都用绳子绑着,他站在当中,脚上是铁镣,绳子绕过脖子后面,从肩上分开把双手捆住。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方才知道,原来我们经常见到的那张他衣领敞开的半身照片,是这张三人照的局部,从这张照片上裁剪下来的。看着他如此宁静的表情,绝对想不到他正被五花大绑着。我曾经长时间凝视他的表情,平静之中显现意志,钢铁一般的意志。

这几位人物,是公认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革命家。从我收集的几张照片看,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表情宁静,镇定而舒展,目光锐利,仿佛要洞穿整个世界。我们看到了宁静,看到了宁静后面蕴藏着的不可撼动的力量。

马克思提出开创性的学说,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他写的《资本论》,用40年时间才完成,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他一生用鹅毛笔写下的著作,多达数十卷之巨,垒起来像一堆高高的砖头,通读一遍也需要漫长的时间。他是一位棋极的不倦的探索者,他从未说过他的话语就是终极论断。

爱因斯坦从小就很宁静,给人的感觉是木笃笃的。大学出来以后,他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三级工程师,住在一个破旧公寓的工楼里。他只用一支笔几张纸,想想、划划,划划想想,一年之内写了四篇论文,篇篇都具开创性价值。他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按他的传记作家所说,就他的贡献来看,一生完全可以五次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光量子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统计物理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还有我们熟悉的激光的理论工作也归功于他。我惊诧于他伟大的探索和思考力。

毕加索说他在八岁时就能画得像成人一样的好,为了学得像孩子一般的拙朴,他花去整整一辈子的时间。他钻在屋子里画呀画呀,画满一间房子,换一间房子继续画,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画画。他一共画了几万幅画。他是第一位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我欣赏他的《科尔尼卡》,鲜明地反对法西斯,非常犀利。

方志敏在被捕之后,不为利诱所动,决不放弃信念,随时可能被处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可爱的中国》和《清贫》。写作的时候,他的脚上戴着死镣,不带锁的,被铁焊死的那种,死定了的意思。几个月后,他被秘密处死于赣江边上。黑夜里,行刑的队长出于对他的敬重,留给他时间。他走向江边,面对赣江,他家乡的江,站定。大约过了一刻钟,他转向执行人说,可以了。随即,枪声响起。这一刻钟里,他想了一些什么呢?

相比这些人物,模特仁的酷就显得轻了。他们的酷是淡淡的表情,心不在焉的神态,至多是用来装点的冷峻。

对于什么叫酷的问题,我的朋友明道很是不屑,他说,这是小年轻关心的事。我一时被他说得语塞,他的话语引起我的思索。

明道说得有道理,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能他的回答才最接近问题的本质。酷的社会学意义,也就是时尚的一种表现,它跟青春、魅力、先锋、前卫等等这些个词儿密切相关。青春是一柄容易离黯的剑,它总是喜欢以锐利的方式示人。对青年人来说,酷这个词语有着特殊的诱惑。

最想、扮酷的,当在小年轻的时候。

我在孩提时期,喜欢看"打"的电影。"打"的电影大家争着去看,不吁丁"的电影没有股引力。机关大院里的孩子们在看完一部好看的电影之后,会兴奋地聚在一起,模仿其中的一些角色。我们会找一些简单的道具,玩具手枪木板大刀片之类,大声地说电影里的一些台词,夸张地做角色的一些动作。那时候我们把人物分成两类,好人和坏人。

这样的三分法概念清附,泾渭分明,简单而明确。我们模仿的不一定是好人,也有坏人,好人也不是都值得模仿,不酷的好人我们不模仿,我们只模仿其中一些很酷的好人。我们模仿的对象,或者说是,标准,就是酷。凡是酷的,我们都模仿,不管它是好人还是坏人。当然,我仔]争着扮演好人,不愿意做坏人。为了能够当好人,而不是坏人,我们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争执,甚至争斗,有时候耍较量一下,彼此间摔跤使蛮力,见出高低之后再说话。我的爆发力特别好,可能跟儿时经常发生的那些争强逞能有关系。

更多的时候,我盯会轮着当好人或坏人。模仿好人的时候,仿佛自己也变得很勇敢,很强大,敢于伸张正义,敢于惩治邪恶。回想起来,直到现在,我内心的一些形而上的冲动,英雄主义的情结,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孩童时期的想望。当年有不少我们愿意模仿的银幕形象。我们模仿小兵张嘎,腰间别一支木头枪,踱着四方步,瞄起眼睛逼视四周。

现在,我问过膝下有幼儿的爹妈,你们的孩子现在都在模仿一些什么呢?你们希望孩子们模仿什么?你们希望孩子将来具有怎样的气质?

得到的回答比较乱,什么都有,没有清晰的指向。一位副教授,在名牌大学里教书。他说,我在致力于培养女儿的贵族气质,女儿已经六岁,横看竖看都看不出有什么贵族气质。说得很有意思,昕得出来他不像在开玩笑。

能够意识到需要在气质方面培养孩子的人,目前还真的不多见。气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各人有各人的说法,似乎很难界定,说法不一可以存疑,没有问题。气质到底有没有?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气质肯定存在,它并不虚无嫖册。

不但存在,气质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形式多样,类型也多样,差异比较大。在现代社会里,评价人的成色如何,气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有时候我们说这人气质比较好,这样的说辞是比较高的评价,一句话可以包含很多意思在里面。气质的内涵很丰富,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气质怎么培育?气质的养成主要依托哪些途径?这是值得讨论的有意思的问题。孩子们的主动模仿,无疑是接受气质培育的最好的途径。酷可以归于气质范畴,小孩子模仿酷,是在自觉接受气质养成。孩子们希望自己能够酷一点,他们经常四处寻找可以仿效的对象,感觉特别灵敏。

成人世界,孩子们周围的成人世界,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一派热闹景象,我们的生活现在充满喧嚣。

转型期的社会在快速发展,许多东西似乎还没有被固定,许多人的归属感被重新推到了十字路口。开心每一天成为大家共同的准则,都喜欢做快快乐乐的事情,哪儿热闹往哪儿挤,生怕自己被落下,担心自己被冷落。浮躁不安像流行性感冒一样,一大片一大片地把人群给传染上了。那些需要安下心来做的事情,已经很少有人去做。认真看书学习,呼吁声一直未曾停过,已经很少有人理会。在公园、地铁、咖啡馆等一些公共场所,看大不到看书阅读的人,看报纸的人有,背单词的学生有,静静地看书的人少。

看书学习不再是精神需求,而只为通过考试拿文凭,或者是某种必定要求完成的任务。我曾参观过一个活动中心,里面的棋牌室内桌子放得满满实实,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烟雾与茶香飘绕,人气旺得不得了。在另一层的阅览室,里面只有三个人,两个看书的,加上一个管理员。我看了看书架上的书,一些生活类的杂志有被翻动过的痕迹,而那些比较形而上的书,都是崭新的,码得齐齐整整,好像放上去之后就没有动过。在国际航班上,我注意观察过几次,口自古的同胞不大看书,也坐不牢,进进出出,怎么也静不下来。要么睡觉。亮着阅读灯看书的几乎都是老外,有年轻的,也有年纪很大的,夜深人静后,有戴着老花镜还在看书的。

可以断定,宁静不下来,应该是精神上或者是气质上的一种缺损。这样的缺损,现在普遍存在。

一边敲键码字,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电视,我的劳动也是以休闲的方式在进行。抬头,看到了梅西。电视上在播放足球美洲杯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乌拉圭。90分钟一比一战平,加时赛无果,最后的胜负由点球大战决定。回国参赛的梅西,点球首发。我停下手中的活,看着。

能够感觉得到,此时梅西的压力很大。越是大牌压力越大。守门员在前面大张手臂,作上下左右拦截状,试图扰乱梅西的心绪。守门员没有压力,挡不住球不会有人责怪他,挡出了球算他本事大。梅西只能踢进,不能失误。他要将球射到边角去,才能提高不被守门员挡出的几率,射周边角就增加了射偏的危险性。梅西的压力山一样大。

他站在足球前,电视镜头推过去,只见他的目光落在空气中的某一个点上,表情十分宁静,宛如一泓湖水。这样静静地过了有点长的时间,可能是知名球星的原因吧,裁判也没有提醒他。他后退几步,裁判才发出开始的指令。整个足球场都屏住呼吸。梅西轻步肉前,抬腿一脚,刹那间白光一闪,球像手术刀一般,准确无误地锐利地划向球门一角,落网。梅西的队友们一蹦老高,欢呼跳跃,全场喊声雷动。

这一刻,我看到了宁静与锐利的完美组合。没有宁静,就没有锐利,没有锐利,就无法宁静,它们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套用一个经典句式:宁静使人锐利,锐利使人宁静。

我服梅西,这阿根廷小子够酷。

培养孩子优良的气质,家长做了一些什么?学校又做了一些什么?

在家长眼里,,保护过头,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掉。生怕孩子受委屈,一昧地顺着护着哄着。我们用养宝宝的方式养育孩子,婴儿时期是宝宝,五岁十岁是宝宝,过了二十岁还是宝宝,永远长不大的宝宝。孩子的个性,只有不断被软化被弱化,得不到强化,根本就没有强化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缺少独立能力、主动意识,性格气质辱弱有余,刚强不足。

学校也有学校的无奈。孩子在体育课里擦破点皮,家长就赶到学校去兴师问罪。教师还能做什么呢?校长听着家长的指责,教师听着校长的批评,学校只能跟着家长走。

男孩危机,近年来在有一些层面被经常提及。大意指男孩子们(应该说是男人们)普遍存在的,缺少强悍的心灵、硬朗的气质、坚强的意志。人们自然联想到学校的责任,最近上海教育界提出拟建"男子学校",以挽救"男子劣势押。有关媒体就此展开热烈讨论,莫衷一是。

教育孩子们,我们说得比较多的是理想、道德、功课、纪律。在孩子的理想志向方面,家长何经常会教育叮嘱,在孩子的功课成绩上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必定会时时刻刻紧盯着。很少有说到孩子们气质的培养。我们愿意我们的民族具有怎样的气质?我们愿意我们的下一代具有怎样的气质?孩子们心存想望,无法自主,责任在成人世界。

十一

老外的一些做法,跟我们不一样。

维也纳童声合唱团,清一色的男孩子,没有一个女孩。在许多人看来,童声就是女声,电影厂里给男孩配音的往往都是成年女性,我仁的少年合唱团主要由女孩为主,声音以女孩的声音为主。客观原因很显然,男孩中找声音好的很难。欧洲不这么认为,他们纯粹要男生。他们对人选的男孩要求非常高,声音好,还要擅长一种乐器。这些孩子们穿着水兵服,天真无邪,烂漫如花,他们中有维也纳人,有欧洲其他地方的人,个别也有黑头发的亚洲或者非洲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经常出访,自成立以来,已经到过一百多个国家。到中国也来过,后来收成一个集子,叫《丝绸之路的歌声儿让我吃惊的还不是他们天籁般的歌声,而是他们的课程。他们有一门必修课,可能我们国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是击剑。

一边像天使一样唱歌,一边像角斗士一样练习击剑,看起来反差太大。练习击剑,他们还是很小的孩子呢!我相信这不是简单的课程设置问题,而是一种教育理念。

十二

青少年气质培青的主要责任,我以为很大一部分还在于文艺。艺术形象的影响十分巨大,文艺作品应该起好引导作用。依我童年时期的经验来谈,孩子刊最喜欢模仿电影里的人物。我们曾经有很酷的银幕形象,纯粹中国的,中国本子中国导演中国演员,我们都很熟悉,小兵张嘎。

嘎子往村头的草坪上一站,在众小伙伴前扮起酷来,装腔作势地作国际形势报告,两手叉腰,很像那么回事。诚然,这里主要是表现好玩,有游戏的意思。同样的,在真刀真枪面前,这小子面对如狼似虎的鬼子,一点也不胆怯。只见他整整头巾,小小的胸膛一挺,拨开两边的老百姓,走上前去,学习老钟叔的样子,大声地说:我是八路,跟他们没有关系。那表情神态,酷多少年了,还在提嘎子哥,实在有点悖肘。

面对孩子们的愿望,当下的艺术形象缺席。现在的孩子们可以模仿什么?新版的电视剧小兵张嘎,我试着看了一下,实在看不下去。这个"嘎子押既无孩子气,也元英雄气,不伦不类,三不像。人物没有灵魂,表演装模作样,没有精气神,整个一调皮捣蛋鬼而已。

新版的《水浒传》也是,演员大多是奶油小生,看不到英雄气概,只有奶油昧,乏味至极。

有一部片子很热门,票房大丰收,主角是羊,配角是羊,这个羊,那个羊,看的孩子很多,名气很大。所有的角色都奶声奶气的,公的母的老的少的,都奶声奶气。说是针对低幼孩童的作品,我不以为然。有这么一部片子没有什么不好,但把它作为主打作品来拼命地吹,就不像那么回事了。

男子汉不是从二十岁才开始,而是从兰岁就开始了。再小的小男孩也想做男子汉。我们给孩子们灌输的是什么?羊羔的腔调,羊羔的哲学,居弱的被动的随时等待被欺负的,除了善恶教青,能不能让孩子们学学酷?我们的导演盯,不要总是把酷都让给坏人。孩子刊1怎么办?要么做绵羊,要么做痞子?

看了那么多的文艺评论,昕了那么多的重要讲话,几乎没有人提到孩子们的气质培育。

文艺不该缺席,家长、学校、社会也难逃其责。我们都有责任。

十四

冰雪男孩,有一段视频一度在网上猛传。大年三十的纽约,冰天雪地里有一名年幼的男孩在裸跑。令我惊讶的他竟然是中国人。中国面孔,中国人,从南京到纽约去旅游的中国人。

这么稚嫩的生命,真有点不忍,如果是我的儿子,我很难做到。在网上,谴责之声铺天盖地,泼向孩子的父亲。许多报纸也都刊登图片和文字,我认真仔细地看了相关的资料。极端行为的后面,有着非常特殊的原因。了解情况之后,我能理解何家老子。我坚信一条,父亲对待儿子的感情,任何情况下都毋庸置疑。老何事业有成,正常的人,而且是中年得子,我们可以想象其父子情深。这是一场非常的救赎:七个月的早产儿,面临脑瘫的危险,一直刻意坚持锻炼,目前四岁,已经识字数百个。这次在零下13度的气温下跑步,持续数分钟。何姓老子很注意跟何姓小子沟通,一切都在得到孩子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我把冰雪男孩的视频截图留在电脑里。画面中地上是厚厚的积雪,何家小子光着身子,在跑步前进,画面之外,我付知道,是何家老子在鼓励儿子坚持下去。我也看了许多网民,包括教育方面、体育方面的专家,对这件事情的讨论,何家老子也在多处演说。难以说清谁是谁非,众说纷纭,很难统一。

在冰雪中裸身跑步,在老外眼里不会大惊小怪,他仔]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有中国人这样做,而且是从自己的儿子开始,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具有非常的意义。我支持。

十五

有的经历可以经常拿来炫耀。

我在读高一的时候,背着老师,瞒着父母,试图冬泳。起因好像是,在一部电影里,看到寒冷的北方有人在冰河里游泳,感到不可思议。说不清楚到底是为了什么,我忽然萌发念头,也想做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从冬泳开始,愿望很强烈。那时我16岁,细得像一根芦苇,身上几乎没有可以御寒的脂肪,这样的体质其实不适宜冬泳,我不懂。年少气盛,天不怕地不怕。我拉起同学七八人,来到郊外的一处大溪里,像一群鸭子一样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撒欢。我们的计划从夏天开始,循序渐进,坚持到秋天,再坚持到冬天。天气在变冷,我们在努力坚持。天气越来越冷,不断有人打退堂鼓。一个接着一个溜号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人。于是作罢,没有再坚持下去。

记得游球经历中最冷的一天,也是最后一次的行动,室外气温为摄氏三度。天气有些阴盔,太阳黄黄的,没有什么热力。我和几个同伴站在摸边的鹅卵石滩上,做着热身活动,一件一件去掉身上的衣服。远处的桥上,有人穿着厚厚的衣服,在驻足观看。那时候,我们的表情一定是酷酷的。当衣服去完,冰冷的空气让人精神一振,我们跳跃着走向水中。先站在浅水区,用于将水泼在身上,拍拍胸脯,十分剌激,像喝啤酒时气泡剌激舌头的感觉。这个时候,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马上人水。当整个身体跃人水中的一刹那,那个皮肤的感觉,如同无数枚针扎在身上。于是奋力挥臂蹬腿向前。皮肤先有微微的疼痛感,接着是麻木感,然后是燃烧感,真的,皮肤有燃烧的感觉。游两个来囚,上岸。出水的时候,浑身泛白。上岸时不会心急火燎,而是从容地慢慢地走上来,嘴里喷着热气。擦干皮肤,身上发红,一点冷的感觉都没有,慢慢套上衣服,穿好。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行人一个个在寒风中缩头缩脑的样子,我们一脸神气。

说实话,在整个冬泳过程中(虽然中途中止,我还是喜欢把它称为"冬旅勺,自始至终,我的内心都充满斗争:是挑战下去,还是转身逃离?面对凛冽的寒水,心里确实有一种迎上去的冲动,似乎有一种强悍的声音在召唤,不允许自己望而却步,不能犹豫,勇敢地接受挑战,马上跳下去,跳到冰冷的水里去。这是内心不肯服输的一面,富有挑战性的一面。还有另一面,时时都有想退缩逃脱的念头。在日渐变冷的天气里,每一次去游泳之前,心里都会犹豫不决,要不要去呢?每一次动员我的伙伴们前行,从大家的语气表情上,我都能感觉到他们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即使到了水边,脱衣服的时候,心里也还会迟疑,要么今天算了吧。就有同伴,到了那里,坐在地上不动,不脱衣服,耍赖了,看着我们下水。下水的时候更不用说了,浑身冰冷刺骨的感觉,就想着,下次无论如何不来了。想、逃脱的念头,在每一个节点上都会冒出来。

每每碰到当年的伙伴,我都喜欢拿那几次所谓的冬泳说事。那些年,我们如何如何,青春往事,少年豪情,聊当自吹自擂,自娱自乐。我愿意多提这事还有一层意思,是他们逃脱了,我没有逃脱,因为他们逃脱的原因,才导致整个冬泳计划没有坚持下去。责任在他们,不在我。

后来我问自己,杭心自问,当伙伴中再也没有人和我一起去的时候,我的心里是不是闪过一丝喜悦:可以画上句号了。是他们都不愿意去了,我才不去的。我内心时隐时现的逃离性,是不是终于等到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了?

挑战性和逃离性,一直在我们的内心里斗争着。人性使然。同伴们未必那么胆小,我也未必如我吹的那么意志坚强,一往无前。

十六

呼吁建立男子中学,代表着一种理性的声音。我们不会期望男子学校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肯定是可以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人开始急切地公开呼吁,说明形势已经比较紧迫。肯定会有一天,男子中学能够建立起来,而且不止一所两所。

当男子中学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会去应聘当教师。我至少可以开设两门课程。一门课讲授唐诗宋词,吟诵,默读,或者歌唱。辛弃疾的必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李后主的也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还有一门课是游栋,一年四季的,必须在户外,主要是冬泳,一定要跨过去,即使是白雪皑皑也要进行,尤其要进行。

要为孩子们多多创造可以扮酷的机会。

同学们,鼓起勇气来,露出笑容来,把厚厚的棉衣去掉,把衣服裤子都去掉。我不会拿着棍子驱赶你衍,不会体罚你们。如果你想长大,就自己走进风雪中去,跳进冷水里去。当然你还有另一种选择,转过身回家去,回到你妈妈的身边,继续去做小宝宝。小哥们,你,自己选择。

同类推荐
  • 总是唐诗最风流

    总是唐诗最风流

    《总是唐诗最风流》由王鹏编著。每一首唐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一位过尽千帆的诗人。当故事走远之后,心里的情感却天长地久,这也是我们一次一次翻读起了泛着沉香的诗卷的原因。《总是唐诗最风流》以诗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诗的形式讲述了唐朝诗歌里的风流、妩媚、浪漫、雄浑、安详、温暖、沧桑、凄美与悲凉。
  •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and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 我想要两颗西柚(2020全新作品)

    我想要两颗西柚(2020全新作品)

    胡辛束2020年全新随笔作品。是一本书,也是一份告白礼物。44篇关于爱情的戳心感悟,梦里见到的人,醒来后就该去见他。甜蜜是真实的,悲伤也是真实的,结局到来之前,一切都值得期待,送给你此刻正在想念的那个人。
  • 难忘军旅

    难忘军旅

    本书收录了《鬼子降服了》、《德高文美长存人间》、《记忆中的老舍》、《恭送孙犁师长》、《杂忆台湾》等散文、随笔。
  • 沧桑十年

    沧桑十年

    本书作者是著名作家,书稿内容主要反映了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期间,所经历的一些往事。
热门推荐
  • 橙阙执子终不悔

    橙阙执子终不悔

    【只许一人爱你】系列总裁文——她无意间坠入了他的陷阱里,只是因为,他把她当做了另一个人的替代品。她先爱上他,却因为他改变了这一切,她不得不出走。没有他的日子,她逍遥自在;没有她的日子,他痛不欲生。直到有一日她无意遇到他,他把她一步一步逼向墙角:“为什么要离开我?”她依旧是倔强的眸子:“你不是不肯爱我么。”他邪笑;“那现在让你看看我的诚意,嗯?”!!!@#¥%…&*(紫屛幽推荐语:总体局势大宠小虐,无泪点。跪求围观~)
  • 生化末日系统

    生化末日系统

    生化末日即将来临,一位屌丝带着他的系统,不断的去屠杀丧尸,暴君,爬行者,舔食者,王明站在无数丧尸尸体之上,为生存下去,在这无尽丧尸,在这黑暗中,去创造一个自己为王的世界
  • 三生浮沉静

    三生浮沉静

    第一世她与他为彼岸花妖,怎奈终是逃不掉被诅咒,二世她轮回为妖,他成人,她有妖神之命,他无成仙之运,这一世造就两段情,他被魔陷害致死却赖仙门,迫出妖神,第三世的她一梦惊醒望向枕边的他,一切是梦么?
  • 博维传奇

    博维传奇

    一个普通人是否能逆袭?咱家博维有多厉害?一无是处的他能否重返巅峰?
  • 赏金猎人之王牌猎人

    赏金猎人之王牌猎人

    都市中有一种职位让你羡慕,那就是赏金猎人,看我怎么走向辉煌的人生。
  • 重生之科技主宰

    重生之科技主宰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在一次挖宝的过程中,挖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塔。在互相争夺中,聂风不幸被自己最要好的兄弟一枪毙命,面对兄弟的反叛,带着怒火的聂风重生了。重生后的聂风获得了小塔的能力,不过必须要不断的完成任务才能获得积分,用积分兑取这个世界上最顶尖的装备。改头换面后,事业一番风顺,美女,萝莉,御姐,老板不断的向聂风讨好……
  • 灵魂安抚者

    灵魂安抚者

    一个阴阳先生带着两个保安撞上千年女鬼,为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对神秘手镯、一个价值连城的锦盒到底包含了什么惊天的秘密?一段传说就此展开......
  • 长生约

    长生约

    传闻五庄的三主子花三姑娘,嗜杀成性,暴戾恣睢。 平生有两样事物最叫人垂涎。 一是能撼鬼神、得天下的断风刀,一是能活死人、肉白骨的长生肉。这第一口长生肉,活了一个死了多年的前朝女子,倒成就了一段两厢不老情。第二口长生肉,肉了花三自己的白骨,最后是与君长别离。这第三口长生肉吃下去……却是归期未有期了……
  • 黎明的曙光

    黎明的曙光

    (主灸舞)在这个浩瀚无垠的空间之内,不是只有凡人所认知,只存在着当下的世界而已,而是有十二个时空跟一个诡异邪恶的魔界共生着,这个故事发生在属于x象限的银时空,银时空不仅仅是修,还有灸舞,阿扣,夏宇等的加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帝临四方

    帝临四方

    乱世出英豪,顺世出能臣,时代匆匆变换,朝代更迭不断,问苍天,谁又能稳坐至尊之位,传至千秋万载。莫不如,待万事安定之后,独身其外,不问朝政,寻一处山野幽静之处,与所爱之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莫待回首,天地之间唯有独身一人,寂寂终老,苦叹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