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800000009

第9章 不熟不投,只选熟悉的股票

炒股就这一招

不熟不投,只选熟悉的股票

在投资的市场上,巴菲特始终以企业家的眼光和企业所有者的心态,去关注、分析和选择投资的对象,从企业的实际价值和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来判断投资的可能。因此,不熟不做,从熟悉的企业中选择理想的投资对象,成为了巴菲特几十年来一以贯之、始终坚守的铁律和信条。

在理解能力范围内选择股票

要把投资看成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如果你不了解这家企业,就绝不要去购买它的股票,永远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对于投资,巴菲特曾提出过著名的能力圈原则,其核心思想也可以概括为:不熟不买,不懂不做。

巴菲特说:

如果我们在自己画的能力圈里找不到能够做的事,我们将会选择等待,而不是扩大我们的能力圈。”

巴菲特接着分析道:

“有许多产业,是我可能都无法确定到底这些公司的业务是‘宠物石头’还是‘芭比娃娃’。甚至即使我们花了许多年时间努力研究之后,我们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有时是由于我们本身智力和学识上的缺陷,阻碍了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有时则是产业的特性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碍。例如,对于一家随时都必须应对快速技术变迁的公司来说,根本就无法判断其长期经济前景。在30年前,我们能预见到现在电视机制造产业或电脑产业的变化吗?当然不能,就算是大部分热衷于进入这些产业的投资人和企业经理人也不能。那么为什么查理和我非得认为我们能够预测其他快速变迁产业的发展前景呢?我们宁愿专注于那些容易预测的产业。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其他人声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他们。相反,我们只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而决不会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有机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巴菲特绝对不会投资他不熟悉、不了解的任何公司。他把投资目标限制在自己能够了解的范围内,这也是股神巴菲特多年投资生涯中能保持不赔钱的基本原则。

巴菲特说:“我每年一次撰写几十页年报的活动,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发现,有些东西常常以为自己懂了,但要把它们放在纸上向股东解释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并不很了解。所以,这个活动不但使我对各行业想得更深入,而且也使我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

巴菲特强调,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能比较客观地认清我们能力的界限才是最重要的。

有许许多多行业,巴菲特承认自己并没有鉴别投资企业的能力。例如,每当评估专利、制造工艺、地区前景时,他就一筹莫展。如果说伯克希尔公司具备某种优势的话,这种优势应该在于巴菲特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是在能力圈之内得心应手,什么时候已经接近于能力圈的边界而近乎手足无措。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巴菲特的能力圈,他是不会去冒这个险的。如果有人声称自己拥有预测高科技产业公司经济前景的技巧,巴菲特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他们。相反,他只是固守于自己所能理解的行业。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是有机会在巴菲特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巴菲特承认他对分析科技公司一事并不在行。例如,1998年,当股市正处于狂热追捧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的高潮之时,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问及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于科技公司。他的回答是:“这也许很不幸,但我的答案的确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但我不会买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因为,当我分析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这两家公司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100位、第1000位、第10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也许很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与巴菲特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好朋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最成功的投资则是对他创建的微软公司的长期关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他持有微软的股份都是一种投资行为)。正是微软这个新兴软件产业的“超级霸主”,使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微软呢?比尔·盖茨为什么不投资可口可乐呢?

答案很明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如果巴菲特投资高科技产业,而比尔·盖茨投资传统产业,那么,这两个在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圈外进行投资的人,可能会为世界增加两个新的百万富翁,但绝不会是百亿富翁。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既然连巴菲特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对某些产业不熟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我们没必要为了跟风去投资自己不熟悉的产业。我们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圈有哪些,然后在这些能力圈内进行投资。只有当我们熟悉我们所投资的企业时,我们才有更大的胜算。

成功的投资大家,都是只投资他们熟悉,能理解的行业和企业。

也许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投资自己能理解的公司不可呢?又不是自己亲自去经营,不理解不是照样可以投资吗?

这是一种错觉。不理解是可以照样买公司的股票,但那不是在投资,而是在投机,撞运气而已。我们强调的是买企业,哪怕只是该企业极小的一部分,如果你将自己放到一个企业的所有者的角度去看,你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完全不一样。

作为一个企业的合伙人,你不可能去合伙投资一个连你自己都不明白“公司到底是在干什么,企业如何盈利,怎样经营才算是有效率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的公司。

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

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以及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巴菲特投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从不买自己不熟悉的股票。他常说,“投资必须坚持理性的原则,如果你不了解它,就不要行动。”正是他的这种理性的投资观念,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必须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资。这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几十年来一贯坚持。综观他的整个投资历程,做的股票交易并不多,但他却对每一个他所投资的公司都了如指掌。他总是说:“我喜欢我能够理解的那些产品,我不懂网络科技是什么,可口可乐才是我的最爱。”

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创办于1954年,此后30年里,在董事长汤姆·墨菲的主持下,进行过30笔以上有关广播及出版的收购行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巴菲特斥巨资对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投资。令许多业内人士感到震惊的是,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跌期间,巴菲特手中的投资组合只有3种,即价值10亿美元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7.5亿美元的GEICO股票和3.23亿美元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首都/美国广播公司在其2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

对于巴菲特来说,收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是冒了风险的,因为墨菲向巴菲特开出的售价是每股172.5美元,而这个价格与公司当时价值相比,显然已经高了,而且专家们提到,按格雷厄姆的计算公式,这家公司每股单价应在203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只有8%的安全边际,而与低于净资产值2/3的安全边际理论相比,不仅有违于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甚至与巴菲特一贯的收购风格也不相符。对此,巴菲特承认他已对这一原则作了折中。

其实,巴菲特是基于对传媒业的深刻了解,才敢于作出这项决定的。而且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考虑,是为了该公司聪明而且精明的管理层而下决心的,这是针对沃伦。巴菲特所崇拜的汤姆·墨菲而言。事实证明巴菲特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的股东报酬率大约维持在5%一7%左右,比斯坦普工业指数还高,其毛利率也是美国一般企业的三倍。

由于股市投资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许多普通人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其中。可是,与大多数人们期望的恰恰相反,在股市投资领域中,却只有很少的人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不少投资者没有像巴菲特那样“永远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而太多的投民只是凭借着头脑中的想象去贸然投资。

很多人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抱着赌博和侥幸的心态,把巨额资金投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上,这样做,风险十分巨大,稍有闪失,就会倾家荡产,血本无归。相信我们每一个投资者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资金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完全不必受指数短期波动的影响,可以选择容易理解的行业,从行业景气度趋势和股价运行趋势三者中去寻找共振的股票,买下并长期持有。

投资者应把自己的投资范围限制在少数几个易于理解的行业。盲目投资不理解的行业是不明智的。一个理性而且见多识广的投资者应当可以比较精确地判断出这样做的风险。

为了减少精力的消耗,投资者可以只考虑比较熟悉或者容易理解的行业,前者例如电力设备,后者例如采矿业、房地产。难理解的行业即使前景好也不应参与,例如医药、化工材料。

这些较容易理解的行业有着相同的特征:基本面优良、赢利情况良好及稳定的分红,除此之外还有高速、机场、汽车等低市盈率行业里也都有黄金可挖,投资者在未来的操作中可多加关注。对于一些高深莫测的概念股,利润就留给别人吧。

选择容易了解的企业

成功秘诀很简单,就是专门挑选那些一尺高的栏杆跨过去,而不是专找那些七尺高的栏杆,尝试跳过去。选择容易了解的企业,就是挑选容易跳过去的栏杆。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在巴菲特的投资方略里,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如果不了解这个企业,就不要去购买它的股票。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的成功,和他对自己所做投资的了解程度成正比。他建议投资人:“仅在你的竞争优势圈内选股,这不在于这个竞争优势圈有多大,而是在于你如何定义形成优势圈的参数”。

一般说来,巴菲特只投资自己熟悉的两种企业。一种是能够提供重复性服务的传播事业,这些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是所有企业都必需的。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它们都必须让消费者认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所以它们不得不花去高额的广告费以求能打开销路。由于企业的这种支出是必需的,所以,那些提供这类服务的行业势必从中获得高额的营业额及利润。另一种是企业能够提供一般大众与企业持续需要的重复性消费。巴菲特投资的企业,如吉列、华盛顿邮报、中石油等,无疑都符合他的这一选股原则。

在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里,我们很容易看到他的这种做法。他对网络科技股的避而远之,他对那些传统意义上的、为他所了解的赢利前景较为明朗的企业如保险、食品、消费品、电器、广告传媒及金融业等等的青睐,就像一个军人始终保持他的军营作风一样,浑然不变。当全世界都在为网络科技股疯狂的时候,巴菲特仍旧不为所动,坚持在自己的阵地,显得是那样固执与寂寞。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巴菲特多次忠告投资者:“一定要在自己的理解力允许的范围内投资。”观察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可口可乐、吉列公司、麦当劳、富国银行等,每一种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面容易了解,易于把握。而基本面不了解的公司巴菲特一般不去参与。

综观巴菲特的整个投资历程,他做的股票并不多,但他却对每一个他所投资的公司都了如指掌。当年巴菲特选择投资可口可乐的时候,看中的就是可口可乐简单而明了的业务介绍,这些都在巴菲特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他总是说:“我喜欢我能够理解的那些产品,我不懂得网络科技是什么,可口可乐才是我的最爱。”巴菲特用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投资行动在告诉所有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的时候,要先清楚地了解自己,哪些企业是自己所熟悉的,哪些企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通过理性的考量,做出最终的决定,切勿选择那些自己根本就一无所知的企业。

老牌的吉列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可谓是历经劫难,1986年,它逃脱了一场震惊全球的恶意收购并进行重组,但1988年,它又面临着一场新的收购大战。很多双眼睛盯着这块表面因陷入财务困境难以维持而实际上却仍有望东山再起的肥肉,而这些双眼睛中,就有巴菲特的一双明眸,巴菲特打电话给他的朋友,约瑟夫·西斯卡——吉列公司董事会中的一个成员,提议由伯克希尔公司向吉列投资,提供它急需的资本。吉列在1989年7月发行6亿美元可转换特别股给伯克希尔公司,用这笔可转换特别股资本归还了部分债务。这笔可转换特别股的红利收益率为8.75%。

然而,吉列可转换特别股附带了其他条件,使巴菲特不能在两年内进行转换。其条件是:第一,不允许巴菲特在两年内把它们转为普通股;第二,10年后公司可以赎回;第三,如果普通股价格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超过62.5美元时,吉列公司有权按面值赎回该特别股。

1989年,吉列公司好事成双,一是巴菲特加入了吉列公司董事会,二是吉列公司推出了感应式剃须刀。在推出感应式剃刀之后,吉列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每股收益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税前毛利率从12%增长到15%,股东权益资本收益率达到40%,是80年代早期的两倍。

1991年2月,吉列公司公布了每股分割为2股的股票分割计划。吉列当时的股价是每股73美元。并且它已经超过二十个连续交易日股价在62.5美元之上。于是,公司宣布将赎回巴菲特手中的吉列公司可转换特别股,巴菲特被迫进行转换手续,并且得到1200万股吉列普通股,占吉列公司流通在外股份总数的11%。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巴菲特在吉列公司的6亿美元投资就增至8.7亿美元。这意味着高达45%的年收益率,不包括转换前的红利收入。

“吉列公司正是我们喜欢的那种公司,”巴菲特写道,“查理和我认为我们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因此相信我们能对它的未来有合理而聪明的猜测。”

安全性和不盲目是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则之一。当一个投资者不清楚自己本身的能力,去投资自以为懂,其实一窍不通的企业时,往往是最具有风险的时候。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作为投资者,对不熟不做的投资理念要多加利用,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投资一些自己熟悉的公司。再次要求投资者牢记,熟悉的公司三种分类:(1)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2)自己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3)基本面比较熟悉易于了解的上市公司。

反观中国绝大多数股民,不少人热衷于赶时髦,喜欢炒题材股,误认为随随便便就可以捉住黑马。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拾进篮子里就是菜。股票品种选进十多只,持股各占二三百,真所谓芥菜、芨菜、苦菜、薇薇菜……一蓝子菜。结果在起起落落的行情面前,弄得眼花缭乱,顾此失彼。出了问题后,又怨天尤人。

这些人就是背离了巴菲特所主张的“不熟不做”的投资原则。其实,按照“不熟不做”的原则,倘若能做熟两三只股票,并持续深入地做下去,收获一定不小,因而透彻掌握所选股票的内在价值,摸透其量价关系变化,熟知其市场的活跃程度,清楚其动态表现和静态现状,才是真正在股市赚钱的要领。

切勿触摸复杂的企业

我们努力固守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本身通常具有相当简单且稳定的特点,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不断在变化,那么我们就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现金流量,碰巧的是,这个缺点一点儿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始终遵守一个原则:不碰复杂的企业。对于那些正因面临难题而苦恼,或者因为先前的计划失败而打算彻底改变营运方向的企业,他敬而远之。因为在他看来,报酬率高的公司,通常是那些长期以来都持续稳定地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彻底改变公司的本质,会增加犯下重大错误的机率。

在长达几十年的投资历程里,巴菲特似乎总是对复杂的企业敬而远之,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样的企业属于复杂的企业呢?总的来说,就是它的经营业务总是处在飘忽不定,剧烈变革的动荡之中,不能做到长期持续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从而导致整个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弱势,可想而知,投资这样的企业,结果恐怕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对此,巴菲特认为,总是进行剧烈变革的公司,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一定是复杂并且是难以应付的,这是企业本身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是投资者所要关注的,投资者要做的是如何设法避开这些公司。他向来对那些陷入重重困境而试图通过彻底改变经营方向的企业毫无兴趣,因为剧烈的变革和丰厚的投资回报是水火不容的。

基于上述原因,巴菲特不投资复杂的企业,从而增加了投资的稳妥性和安全性。他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的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一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巴菲特进一步对简单企业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段话同时也是可口可乐公司关于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巴菲特从可口可乐公司挖掘出简单和永恒的概念,并将其视为珍宝。

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会退避三舍。有这样一件小事可以说明巴菲特不碰复杂企业的决心。

伯克希尔的一名股东曾经请教巴菲特对医药类股票的看法。巴菲特说,这不是伯克希尔公司所擅长的领域。

巴菲特想说明的意思是,他绝对不会预测出哪一种药品会取得成功,哪一种药品会身陷泥潭,甚至是官司缠身。在巴菲特看来,医药类股票和被巴菲特称为禁忌之列的科技股相类似。巴菲特承认自己没有能力预测这类科技公司的前途,因为他对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知之甚少,至于这些公司竞争对手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他更是一无所知。对于一个敏感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着风险和变化的领域。也就是说,他一旦投资了这类行业,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导致赔钱的局面出现。

所以巴菲特认为,对于科技股和医药股,也许其他人比他更擅长——但是他觉得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专家,也并不一定完全值得信赖。

因为巴菲特只在他熟悉的范围内选择投资对象,所以对伯克希尔所投资的企业一直有高度的了解。这是他自始至终坚持“只在你的竞争优势圈内选股”这一投资策略的结果。

每当巴菲特在思考一项投资决策的时候,他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那些业务简单明了,自己又充分了解的企业。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大多数的投资者似乎对那些处于变革的复杂企业都没有理性的认识,他们天真地相信他们将从这些进行剧烈变革的企业中获利,于是便不惜血本的购买这些公司的股票,对这类公司的现状和问题视而不见。

巴菲特投资中坚持的不碰复杂的公司,尽量投资简单易懂、自己能掌控其经营情况的公司,也可以说成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简单的问题不要复杂化”在投资中的具体应用,如果公司过于复杂,自己没有能力对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的前景做出判断,那有再好的投资前景也不能贸然投入。

对不熟的高科技企业避而远之

即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整个社会,但问题是——就算我们想破头,也没有能力分辨出在众多的高科技公司中,到底哪些公司拥有长远的竞争优势。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的超凡脱俗

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股票世人皆知。在巴菲特看来,身为一个投资人,不必像专家那样同时研究许多公司,只要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少数几家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很容易了解,且其盈余在未来5-10年内会大幅成长的公司股票就可以了。

在1998年伯克希尔的年会上,当巴菲特被问及是否考虑过在未来投资于高科技企业时,他幽默地回答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巴菲特说,确实有很多高科技领域的公司在按百分比计算的成长性会比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发展要快得多,但是他可以理性地预测到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现金流量,却没法预测到网络公司未来20年里的现金流量。他觉得既然他无法预测出未来的现金流量,那么他就无法知道这些网络公司的价值,也就不会随便投资这些高科技公司。

这也就是说,巴菲特对于电脑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态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样的:“我们很尊敬、支持和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我们却不想亲自去尝试。”

曾经,在美国股市持续飙升期间,最受股市崇拜的,就是电脑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比如雅虎和亚马逊等,这些公司其实从未看到收益,只凭美丽的梦幻吸引投资人加入。

雅虎是全球最大的网址搜寻引擎公司,亚马逊则是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这两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常常年亏损几千万美元,但它们的市价却分别是234亿和17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分别是它们各自营业额(不是收益)的140倍和35倍。

巴菲特对于这些从未有收益的网络公司很不客气。在他看来,真金白银最实际,把钱押在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发财梦。1998年他在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说:“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学投资课程的话,我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问学生这个问题:请问你如何为这些年年亏钱的网络公司定价?任何提供答案的学生,他会当场被判不及格!”

巴菲特避开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原因,是很难预测这些变化很快的高技术领域或新兴行业的未来发展。巴菲特说:

“我可以理性地预期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现金流量,但是谁能够准确预期10大网络公司未来25年里的现金流量呢?对于网络企业,我知道自己不太了解。一旦我们不能了解,我们就不会随便投资。显然,许多在高技术领域或新兴行业的公司,按百分比计算的成长性会比注定必然如此的公司要发展得快得多。但是,我宁愿得到一个可以确定实现的好结果,也不愿意追求一个只是有可能会实现的伟大结果。”

事实上,巴菲特对科技股也不是抱着一味排斥的态度。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家,他不会因为企业的名称或是产品与高技术有关便将其排斥在考虑范围之外。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股票,他所考虑的核心都没有变化。

1999年,巴菲特决定投资美国第一数据公司。当时整个业界都十分诧异于巴菲特的改变,错以为他要大举进军科技股。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会选择投资美国第一数据公司呢?原来是因为该公司符合巴菲特的投资标准。第一数据公司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它提供信用卡支付处理及电子商务线上交易系统服务。正努力在线上交易中推广使用信用卡支付,并一直和雅虎、戴尔等著名高技术公司有密切的业务往来。此外,与当时其他正在亏本运营的网络公司不同的是,第一数据公司已经有了很大的销售额与利润,这些都是引起巴菲特兴趣的因素。

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有自己的具体理由:

第一,只从事长期投资,投资的绝不是概念、模式,所以他厌恶,com和IT。

巴菲特认为高科技领域变化太快,风险太高,故不适合长期投资。

他只关注永久不变的东西,他认为网络不会改变人们嚼口香糖的方式。

第二,他讨厌期权多的股票,像高科技股,称这种股票是彩票,所以他也不投资不熟悉的高科技产业。

巴菲特的成功启迪

的确,高科技未必高收益。不仅对巴菲特如此,对普通的投资者也一样,从长期投资的绩效看,高科技公司往往不一定能带来‘高投资回报’。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了解高科技公司业务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专业要求很高,若公司蓄意造假,投资者就很容易被蒙骗。

其次,高科技公司的股价长期高估,特别是一些明星公司。由于市场的过高期望值,投资者很难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这些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在买入股票时往往会找‘便宜的好货’,但是科技概念股往往是热得发烫的抢手货,高价买入未必可以获得好的收益。

再次,从财务上看,所有的高科技公司为了要保持领先的地位都需要将大量的收入再投资到开发和研究中去,而投资失败的例子很多,这就注定了高科技公司很难给股东带来长期的稳定回报。

同类推荐
  • 看盘细节:股价走势分析

    看盘细节:股价走势分析

    本书提出七招看盘技巧,帮助读者学习掌握大盘走向。股票市场,永远不变的是变化。但这种千变万化,总会在一条K线上,在一波行情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尽管,影响股价的因素错综复杂,操盘手法又多种多样,但这些,或早或迟总会通过盘面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 家庭理财指南(小夫妻版)

    家庭理财指南(小夫妻版)

    本书从小夫妻家庭理财的准备开始,为他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家庭理财图景,并对在家庭理财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作了解答。
  • 怎样投资更幸福

    怎样投资更幸福

    《博雅商学院系列丛书:怎样投资更幸福》告诉我们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选择,对于会理财的人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时代,是智慧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是希望之春,“人们正在直登天堂”,投资决定幸福,理财改变生活!无论挣钱是多是少,都应该学会理财。理财是人一生的功课,每个人都有必要制订从摇篮到坟墓的理财计划并付诸实施,给自己一个幸福人生。
  • 富爸爸财商培养-传统工艺收藏

    富爸爸财商培养-传统工艺收藏

    本套丛书共分20册,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财商各个方面的要素,以及培养财商各方面的知识与技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 保险帝国

    保险帝国

    《保险帝国》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中,面对家庭,面对生存,面对机遇,我们努力挣扎。家庭并不是避风港,象牙塔也不是铁饭碗,她手足无措,艰难抉择。而答案,在磕磕绊绊前行的时光中渐露端倪。
热门推荐
  • 快穿之,打脸啪啪啪

    快穿之,打脸啪啪啪

    【第一次写么么哒】染墨是新时代小青年。但是,妈不亲,爹不爱。还有个弟弟非常坏。这天,染墨在大街上狗血的被车撞了!!。莫名其妙@的被一个编号0051的系统签订。才发现。是她那所谓的弟弟找人撞得她。为了报复他们一家。染墨毅然走向撩与被撩的道路一去不复返。霸道男神/自家小叔/傲娇总裁/邻家哥哥/好冷影帝!一个接一个。某墨大喊:“这神马时候是个头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寂灭仙穹

    寂灭仙穹

    万法为图,星辰铺路,时空破碎,众神湮灭,仙穹之上谁为主?大道不仁,万物苍生皆沦做迷局棋子,终其一生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那修炼长生,徒劳活命又有何意义?当迷局苏醒,少年冷眼望向诸天仙穹,一切从此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死者的爱恋

    不死者的爱恋

    母亲的抛弃,伴随父亲的死亡,走出困境的我被传送到异世界成为了勇者。人类的背叛,暗藏无尽的追杀,近乎绝望的我遇到了生命中无可代替的她。下雨的日子,亲手所杀的挚爱,已然崩溃的我为了那唯一希望成为了魔王。永远的伤痛,为了再次的相见,孤独一人的我开始了在异世界的漫长旅程。
  • 丹杀

    丹杀

    丹药无尽,可得长生?丹者无数,谁为巅峰?丹者世界巅峰强者间流传一条警言:永远不要和丹者秦悍斗,哪怕你到了神的境界而他只是一个凡人。他会用层出不尽的丹道技法把你拉到与他相同的境界水平,然后再用那丰富的经验虐杀你!……天道不公,视万物为刍狗。人道无情,以强弱杀众生!武者之间流传一个不可证之传奇:秦悍可能是“丹武者”,其丹道技法玄奥莫测,其武者之途快至巅峰。“半世悍勇,一人刀狂”之说已不可考证,只知与其战者陨落无尽,绝世武者不提秦悍半字。丹者之巅,武道狂人。一世征杀悍勇铁血,单人狂刀杀戮天下……枯黄残旧的古史残页,只留这句莫名之言……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电幻2196

    电幻2196

    2196年,上层以下的人类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有什么问题,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狂欢不曾结束,他们沉迷网络,沉迷电子毒品,沉迷仿生人的服务,沉迷于义体改造之后的极限运动和杀戮,沉迷科技邪教虚假的充实感。同时又有无数人不满,不满无事可做,不满无处不在的人类,不满一无是处的自己,不满看不见真实的社会。藏在每个狂欢的人类心底的是一股莫名的狂躁,明明触手可及的地方有着无限的快乐可以去享用,但却想砸碎眼前的一切。人类从来都没有办法从幻境中拉自己一把,唯有剧烈的疼痛和死亡的威胁,现在,它正在缓缓逼近人类,也许人类会感到恐惧,但绝不会知道这份恐惧来自何方。
  • 亦云梦则

    亦云梦则

    传说神族庇护着凡间,人们才得以生存。神族的一位贵族,爱上了一位凡间的民女,私自生下了拥有神族的能力和人类的善良两大元素的本身族:沐子凡。沐子凡的父母糟其神族的追杀,自己由一家善良的人收养。在凡界,沐子凡的能力赞为觉醒,就爱上了一位人间的少女:林璐璐。神界的公主悠棱。私自逃到了人间,巧遇沐子凡,心被其所深深吸引。神界之主知此事,下令追捕私逃公主悠棱并追杀沐子凡。就此产生了神界与人族的首次“禁族战争”。
  • 宇宙太空奇观百科

    宇宙太空奇观百科

    宇宙是个大迷宫,地球是个万花筒,真是奥妙无穷,神秘莫测,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奥秘现象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