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73300000008

第8章 1985年 鲁迅的“文学不中用”论

继续写作《人间鲁迅》。

整理旧文《鲁迅的“文学不中用”论》,未发表。

鲁迅的名字是与中国新文学运动连在一起的。

早在留学日本时期,这位文学巨子就已经把文学当成为改造“国民性”,改造中国的强有力的手段了。五四运动前后,他以自已的系列创作充实了新文化营垒的火药库,有力地抨击了封建政体和通统,召唤着“铁屋子”中的一代新人。他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以此为出发点,他的翻译同创作一样,具有明确的思想倾向,舍英美而取苏俄,以及东北欧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进行介绍,甚至甘为时人所诟病,坚持“硬译”,连译法本身也都是以丰富本国文法为鹄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鲁迅的文学观念是偏狭的;相反,他神往于汉唐时代的“豁达宏大之风”,提倡“拿来主义”,“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他主张放而不收,因为在他看来,“‘收起来’却是管牢监的禁卒哥哥的专门”。他强调文学属于时代,重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战斗风格,却同时又反对把文学变成“修身教科书”,以为“并不贵在教训”。文学自有文学的品格。他没有以简单的目的论确定文学的最终价值,在他看来,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令人困惑的是,在鲁迅的演讲、文章和书信中,也有不少关于“文学不中用”的说法。一九二七年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的演讲,唱的就是“低调”。

加以这几年,自己在北京所得的经验,对于一向所知道的前人所讲的文学的议论,都渐渐的怀疑起来。那是开枪打杀学生的时候罢,文禁也严厉了,我想:文学文学,是最不中用的,没有力量的人讲的;有实力的人并不开口,就杀人,被压迫的人讲几句话,写几个字,就要被杀;即使幸而不被杀,但天天呐喊,叫苦,鸣不平,而有实力的人仍然压迫,虐待,杀戮,没有方法对付他们,这文学于人们又有什么益处呢?

早在一九二五年,鲁迅曾经慨叹道:“他们(按,指‘民众’)也不是区区文字所能改革的”;后来又说,“凡带一点改革性的主张,倘于社会无涉,才可以作为‘废话’而存留,万一见效,提倡者即大概不免吃苦或杀身之祸。古今中外,其揆一也。”他谈到如何保持“革命文学”的“正宗”问题,有感于北京教育部禁止白话,遂说:“我觉得连思想文字,也到处都将窒息,几句白话黑话,已经没有什么大关系了。”他明确表示:“我是不相信文艺的旋转乾坤的力量的”;“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

鲁迅通过文学与现实社会及传统文化的广泛联系,阐述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艺术的特质。其中,对文学与革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着重从矛盾冲突方面进行解释,这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开创的意义;而在思想风格上,是典型的“鲁迅式”的,极富于独特的色彩。

一九二七年前后,文学与革命,是鲁迅进行文学理论探索的中心问题。鉴于世界近代史的事实,尤其是苏联文学的经验,他以为革命的影响是带有决定性的。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他把两者的关系分作三个时期进行考察:一、大革命之前,文学大抵分“哀音”和“怒吼”两种,而“与革命爆发时代接近的文学每每带有愤怒之音”。二、大革命时代没有文学。因为“文学总是一种余裕的产物”,大革命时代忙而且穷,故文学只好归于沉寂。三、大革命成功以后的文学有二:对旧制度的挽歌和对新制度的讴歌。“如果没有革命,旧人物正得势,是不会唱挽歌的”;反之亦然,如果没有挽歌,革命尚未成功也是可以肯定的。他以当时的“革命策源地”广州进行印证说:“中国社会没有改变”,“广东仍然是十年前的广东”,“没有叫苦,没有鸣不平,止看见工会参加游行,但这是政府允许的,不是因压迫而反抗的,也不过是奉旨革命”。无论对革命还是对文学,他都抱有一种清醒的审视态度。“社会停滞着,文艺决不能独自飞跃”。如果没有大革命的环境条件,而竟有一种号称“革命文学”者高扬起来,在他看来是很可怀疑的。

如果说鲁迅这时候所侧重的是外在的社会环境,那么,在此后的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时期,则侧重于革命的内化,也就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他指出,创造社提出“革命文学”的口号是功不可没的,但是,问题的要害则在于“超时代”,“挂招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题为《文艺与革命》的通讯中,他写道;“招牌是挂了,却只在吹嘘同伙的文章,而对于目前的暴力和黑暗不敢正视。”在有名的《上海文艺之一瞥》中,他还这样批评当时的创造社作家;“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其实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在这里,与其说是纯理论问题的探讨,无宁说是对作为一个革命作家的人格的重视。从对“创造脸”,“破落户子弟”,“才子加流氓”,再到对后来的“元帅”、“英雄”、“工头”、“奴隶总管”,以及“妇姑勃谿,叔嫂斗法”之类的一以贯之的批评,都是这方面的反映。所谓“国民性”,就是国民个人人格的集中放大,大约相当于“社会人格”的概念。鲁迅对作家人格的重视,与他的改造“国民性”的根本思想是有着潜在的渊源关系的。长时期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只是强调世界观对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却很少涉及作家的人格问题。鲁迅对人格问题的论列,正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学批评遗产。

总之,革命是自觉的,文学也是自觉的。鲁迅强调,革命文学应当成为革命斗争的一翼;

但他同时指出,必须把充实的内容和练达的技巧结合在一起,倘使一味以文章“宣传,鼓吹,煽动,促进革命和完成革命”,“这样的文章是无力的,因为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利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

至于说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我们一定会首先记起他那篇十分警策的演讲《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说:

我每每觉到文艺和政治时时在冲突之中;文艺和革命原不是相反的,两者之间,倒有不安于现状的同一。惟政治是要维持现状,自然和不安于现状的文艺处在不同的方向……政治家最不喜欢人家反抗他的意见,最不喜欢人家要想,要开口。而从前的社会也的确没有人想过什么,又没有人开过口……那时没有什么文艺,即使有,也不过赞美上帝罢了!那里会有自由思想……

……文艺家的话其实还是社会的话,他不过感觉灵敏,早感到早说出来……政治家认定文学家是社会扰乱的煽动者,心想杀掉他,社会可就平安。殊不知杀了文学家,社会还是要革命……政治家想不准大家思想,而那野蛮时代早已过去了……

其实,鲁迅所指出的文艺与政治的歧异,文艺家与政治家的冲突,是由阶级社会固有的矛盾性引起的。在《关于知识阶级》的演讲中,他说:“知识和强有力是冲突的,不能并立的;强有力不许人民有自由思想,因为这能使能力分散”;“思想一自由,能力要减少,民族就站不住,他的自身也站不住了!现在思想自由和生存还有冲突,这是知识阶级本身的缺点。”在这里,“知识”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而“强有力”则是旧有的生产关系,专制制度,统治者权力意志的象征。“然而知识阶级将怎么样呢?还是在指挥刀下听令行动,还是发表倾向民众的思想呢?”问题提出以后,鲁迅接着把“知识阶级”分为“真的知识阶级”和“假的知识阶级”,并认为区分真伪的外部标志,仅在于能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他曾两次指出俄国的“知识阶级”与中国不同,甚至怀疑当时中国是否存在真正的“知识阶级”,表现了他的忧患意识。

此外,鲁迅还从历史发展的整个动态结构考察这两者的关系。他说:“最可怕的情形,就是比较新的思想运动起来时,如与社会无关,作为空谈,那是不要紧的……只是思想运动变成实际的社会运动时,那就危险了。往往为旧势力所扑灭。”又说:“从前文艺家的话,政治革命家原是赞同过;直到革命成功,政治家把从前所反对那些人用过的老法子重新采用起来……”。在鲁迅看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也正如文学家与政治家的关系一样不是恒定的,可以因情势的变化而变化。他认为,革命成功以后,“革命文学”将不复存在。他在演讲中以反诘的口气肯定这个结论,说:“他们恭维革命颂扬革命,就是颂扬有权力者,和革命有什么关系?”这时候,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也即“有权力者”的思想。

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曾表述过。

总之,革命,政治,文学,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鲁迅对此有关的论述,明显地打着他所处的时代的烙印。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鲁迅书信有云:“生丁斯世,言语道断”,“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庶几可以概括。国民党政府实行高度的政治文化专制,鲁迅称之为“中国式的法西斯”。在文艺方面,一面杀害左翼作家,捣毁或封闭进步书店;另一面,或则推行“帮忙文学”,“买卖空杯”,或则豢养一批“看文字不用视觉,专用嗅觉”的“官派的检查员”,大动刀斧,删改文章。鲁迅有过许多文章,专门揭露这种奉旨删改的事实。他在《花边文学》里写得很具体:

一个朋友说:现在的文章,是不会有骨气的了,譬如向一种日报上的副刊去投稿罢,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总编辑又抽去几根骨头,检察官又抽去几根骨头,剩下来还有什么呢?我说:我是自己先抽去了几根骨头的,否则,连“剩下来”的也不剩。所以,那时发表出来的文字,有被抽四次的可能。

在这种明诛暗杀之下,著作家“谨慎备至”,出版家“战战兢兢”,都是势所必至的。在书信中,鲁迅曾多次叙述过自己作文那种带着枷锁跳舞的状况,怎样的“避实就虚,顾彼忌此”,“死样活气,阴阳搭戤”,以及怎样的“气闷”和“寂寞”,甚至于说“常常想改掉文学买卖,不做了”。

“椒焚桂折佳人老”,“文章如土欲何之”。鲁迅的种种“文学不中用”论,盖出于对专制主义统治的愤激情绪,以及对文学和作家(“知识阶级”的一部份)长期处于被压迫地位所作的抗争。我们阅读和研究这方面的论述,除了顾及鲁迅整个思想发展的脉络之外,对其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也当给予足够的注意,才能较为全面准确地把握鲁迅的文学观。

如《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作者称为“狂言”,即一篇借题发挥的战斗檄文,而不是什么纯学术性演讲。其中,曹操就不完全是历史上的曹操,而是包含了上述“政治家”的影子;司马氏政权下的嵇康、阮籍,则作为文人的代表出现。所以,我们不能不顾及作者的动机,不要因历史的框架而忽视了现实的内容。又如《青年必读书》,主张“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貌似偏激,却是以作者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透彻理解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又不能因其情绪化的语言形式而忽视内在的理性逻辑。再如《华德焚书异同论》,因为“尊法反儒”的需要,以致认为鲁迅在此是肯定秦始皇“统一思想”的功绩的,其实大谬。对这个以“焚书坑儒”著称于世的暴君,作者曾多次讽刺为“火神菩萨”、“放火的名人”等,此间通过对比、进层和烘托的各种手法,其意仍在鞭挞现代的“黄脸干儿们”。

作为中国现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鲁迅一直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所以时有“文学不中用”之说,乃系改造社会的激情处在政治文化专制时代的一种非常态。惟其如此,才更深刻地表现了他在心灵深处对文学的热爱,对“思想革命”的执著;那是一种信仰,一种意志,一种始终不渝的感情。

1985年2月21日深夜

同类推荐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 名家散文:他乡望月

    名家散文:他乡望月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作为一名在海外文坛享有盛誉的散文家,《他乡望月》充满了历史的回顾感和现实感,这是一部在新的文化坐标上展开东西方精彩对话的书,是一部海外游子寻找家园的书,也是一部女性世界渴望精神突围的书,同时还是一部充满了学者智慧书写的书。作者无论是作者近距离地描述北美山川的人文风情,还是怀想故国的山水故国的人,其中一个个行走的故事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山水游赏,而是进入到新的文化理想的探索。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散文集2010年卷:失踪者的旅行》主要收录了闫文盛的“生年”、“寄居者”、“在异乡”、“世事如烟_”、“时间的斑痕”、“暗部”、“小事物”、“滴水时光”、“向内的旅行”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一盏花前酒

    一盏花前酒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这是一部有关古诗词赏析的治愈系文集。人气治愈作家山亭夜宴以十六段深情过往为引,首次尝试将宋词融入小说,带你走进余韵悠长的宋词世界。一句词,一段往事。将词中意境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呼应我们某个被触动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的瞬间,熨帖心灵,余音缭绕。在易逝的韶光中,在过眼的红尘中,脚步匆忙的你我,却总能拾得一枚词句,不负似水流年。
热门推荐
  • 如果你能听懂人话

    如果你能听懂人话

    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面对的宠物能听得懂你说的话,你也能听得懂它说的话,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店长的猫屁太难拍

    店长的猫屁太难拍

    工作第一天就得罪了店长,我该怎么办!在线等!十万火急!
  • 桃运奶爸

    桃运奶爸

    尼玛!是谁发的快递?丁展鹏还是黄花小男人,怎么就喜当爹了?冰山美女总裁,甜美俏皮前台小妹,都用一种近乎变态的眼神看着他!这还怎么混?但这个便宜儿子似乎很不一般,隐身,修炼,还能帮他勾搭美女!恩,事实证明,父子二人还是很有默契的……
  • 我要当八路

    我要当八路

    1941年,日军扫荡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一分区独立团一连为争取群众撤离的宝贵时间,将日军引到狼牙山,最后剩下的五位壮士无路可去,义无反顾地跳下了悬崖。此事深深震撼了摩云寨大当家的儿子乔继山,他从一个只知报家仇的土匪,到自动组建了一支狼牙英雄小分队,并在八路军的引导下联合抗日,不仅顽强抵抗了日军的侵犯,还成功保卫了清西陵的宝藏……
  • 许你卿心

    许你卿心

    许一航从国外留学归来进入家族企业,偶遇公司小职员柳卿卿,由厌恶到好奇,最终陷入爱河。却不料杀出强大的男二号,强势登场,三人的感情纠葛该如何收场?上天或许是嫌弃三人的感情还不够荡气回肠,女二号也趁机粉墨登场,将这场感情彻底搅得一团糟。就在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喜欢坚持努力的时候,秘密也一点点被揭开。谁是谁的曾经,谁陪谁到最终?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世界上有一种你没有参与的爱情。
  • 我是天文知识大王

    我是天文知识大王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也是最有魅力的学科之一,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萌芽时代。《我是天文知识大王》这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内容精炼生动,把扑朔迷离的天文知识简单化、通俗化,告诉少儿读者最感兴趣的缤纷天体、最想学习的月球知识、最想探索的行星奥秘,从而来认识和了解浩瀚的宇宙,帮助少年读者从小热爱科学,探索未来,为人类真正走向太空打好知识的基础。
  • 竹马先生碗里来

    竹马先生碗里来

    黑夜笼罩着这个胡同,说不尽的恐怖气氛也迟迟不肯离去。冷静下来的张笙南看清了她,语气带了些不可思议:“柯柯?”徐梦柯轻哼一声,上前勾住他的脖子抱了上去。张笙南不稳的靠住了后面的墙,搂上徐梦柯的腰,将脸埋进她的颈窝。四周安静可以听到自己不安的心跳,被她拥着的张笙南此时感觉有道不尽的安心。徐梦柯将头上带着的黑色帽子摘了下来,扣在他的头上说:“阿呆,我带你回家。”
  • 亲兵是女娃

    亲兵是女娃

    新文《太子殿下总想嫁给我》已发,暴躁老哥VS女扮男装小太子,求关爱~“爷,夫人上了丞相夫人的马车。”“恩。”某男不甚在意的应声。“爷,夫人扶了落马的丞相夫人。”“恩。”某男微皱眉头。“爷,夫人亲自给丞相夫人下厨。”嗖,某男瞬间消失在原地。号外号外,淮南王世子拆了丞相府厨房。文臣纷纷上奏,武官欺人太甚。彼时,罪魁祸首已被某男那低音炮迷得不分东西了。某男却还是不依不饶:”说,是喜欢爷的声音还是丞相夫人的。”没错,就是丞相夫人,天知道他竟然在吃一个女人的醋。某女泪眼汪汪:”爷的,最喜欢爷的.”都说以权诱人以色诱人,他却是以声诱人,有个声控的世子妃他不仅要防男人连女人都要防~~~他这断袖的名称摆脱才多久,这是又要他背上一个吃女人醋的名声吗???
  • 哑爱楠泽

    哑爱楠泽

    他们相遇在一个浪漫的小镇,女主活泼可爱,坚强阳光,男主却是一位瞎子,为人阴晴不定,被女主的活泼阳光感染,两人自然而然的坠入爱河......两年后的再相遇,天意弄人,女主成了哑巴,而男主不再是以往那个瞎子,他满身的光环,怀中还拥着飘亮的未婚妻,面对女主视而不见。当女主伤心欲决对他失望,准备不再留恋时,男主又阴魂不散的出现在她身边,还能用哑语和她交流......当男主结婚时,他的未婚妻请她做他们的主婚凑乐团,泪伴着琴声而落,她在心里悄悄的说:“俊楠,爱你只能爱到一半,再见了”可是后来的一切一切又该如何解释,这男人到底是几个意思?你是爱我还是不爱我?你叫我如何选择?
  • 你比时光惊艳

    你比时光惊艳

    宋伊然我喜欢你,可不可以做我女朋友啊!“啊!我.我.我不可以早恋的!”好啦!跟你开玩笑的啦。宋伊然,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决定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女朋友了!“我.我....”好啦!我知道你现在开心的说不出来话,乖,女朋友,我现在就是你的男朋友了!听话(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