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1400000034

第34章 北京的吃(一)

知堂老人曾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北京的茶食》:“北京建都已有500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即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东西……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涵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可见他对北京的饮食生活是持批评态度的。连小小的点心都包涵有历史的精炼或颓废——知堂老人的要求已上升到审美的境界与高度,所以难免失望,“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同时期的鲁迅在北平八道湾的废园抄碑拓、读旧书,是为真理而彷徨,在沉默中积蓄一声呐喊。其弟则为异乡无有可口的茶点而惆怅,悲天悯人地叹息。这实在是两种彷徨。更确切地说:是两种人生。

但两种人生我都很喜欢。

半个世纪又过去了,被知堂老人点名批评过的北京的茶食,是否有所进步?这是热心读者的我所关注的。

我从温柔富贵之乡的江南移居北京,同样快有十个年头了,根据我的观察与体验,本世纪以来抖足风头的京味文化,惟独其中的饮食文化是衰弱的。当然北京人可以为拥有过雍容华丽的满汉全席而骄傲,但它并未伴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譬如坐落于北海公园内的“仿膳”、天坛北门的“御膳”,至今仍是令工薪阶层止步的——毕竟过于贵族化了。

我受邀赴某次招待外宾的宴会品尝过,在画栋雕梁下看穿旗袍的小姐次第端出油腻丰盛的一道道大菜,不知为什么,我总咀嚼出一个王朝没落的滋味。或许,这确实已算陈旧的遗产了。那些繁琐生僻的菜名我全没记住,只对一碟比手枪子弹还小的黄澄澄的袖珍窝头意犹未尽——系用精磨的栗子面捏制,和玉米面的大窝头不可同日而语。后来听说,那是慈禧太后偏爱的。

价廉物美的四川菜、东北菜和齐鲁菜曾长期占领北京市场。后来有钱人多了,粤菜进京,诸多酒家的门首增设了饲养生猛海鲜的玻璃水柜。北京人不喜酸甜,糖醋调料的淮扬风味一度被拒之千里之外。直至最近,沪菜像股市行情一样陡然走俏,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北京的餐饮,总是喜欢引进,却不大爱自我标榜。正如五十年代,“老莫”(莫斯科餐厅)的俄国菜虎踞北京城,近年来的美式快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饼又令市民津津乐道。

走遍大街小巷,很难见到弘扬京味的本地特色菜馆。而我到天南地北的各省市出差,也极少听说北京菜这个概念。难道正宗的北京菜都失传了?或许本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北京菜?自然,涮羊肉和全聚德烤鸭应该算,但那毕竟单调,未形成蒸煮炖烩、爆炒溜炸全面的菜系。

总不能顿顿吃烤鸭吧。总不能三伏天也涮羊肉吧。

远道而来的外地人撇撇嘴:北京人不讲究吃。这包含了不会做与不会吃两层意思。尤其在讲求精致鲜美的南方人眼中,北京人似乎只擅长大碗炖肉,猛浇酱油(绿林好汉一般未开化)。北京的厨师与菜谱,估计全是借用外地的。即使确实是土著的厨师,也恐怕学的外地的手法、拜的外地的师傅。这么讲或许夸张。但真正本地的饮食,粗糙得可以,而且不成体系。北京天生就像个展览馆,北京地面上的餐饮,大多表现为各地菜系的竞争与综合。

北方人喜面食,按道理面食应该是北京的强项,但北京的面食,无论面条、包子、水饺、馅饼、馄饨、抑或最简单的烧饼油条之类,都远远不如南方做得精致味美。恐怕只有窝窝头是北方的专利,南方人无法模仿。北京卖的面条,只有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美国加州牛肉面,加上本地特产的炸酱面、打卤面,屈指可数的几种,可我去苏州,走进拙政园附近的一家面馆,墙壁悬挂的大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有几十种面条的名称及不同的标价,看得我眼花缭乱,直恨自己嘴长少了,无法一一品尝。

苏州真神了,连面条都有几十种做法,难怪出美食家呢,记得我只点了最便宜的一碗菜煮面,浇点辣椒油,吃得心旷神怡。北京的包子,基本上延续天津狗不理一派,很结实,但味道跟我老家南京皮薄馅肥、吹弹得破的刘长兴小笼包子,以及上海滩上金玉无双的蟹黄包子没法比。而且北京似乎没有那种以米饭搅拌肉汁作馅的类似包子的烧卖。在北京想起江浙一带的烧卖,我垂涎欲滴:唉,疏远此物已久矣。

同样是馄饨,北方人手拙,捏制得四四方方,形状颇粗笨,皮厚馅少,且清汤寡水,虽加有虾皮、香菜等调料,但吃起来和面片儿汤无异。南方的馄饨则出神入化了。南京新街口有一个体餐馆专卖辣油馄饨,大铁锅里永远滚沸着漂满油髓的排骨汤,老板娘站在案前现做,用筷子尖挑来肉馅,沾在面皮上信手一捏,顿时是初绽的花骨朵的模样,速度又快,下雨般落进锅中。这简直像一门手艺。

高汤之鲜美自然令人咋舌,就是那货色,一送进嘴里就仿佛化了。只留下无尽的回味。没吃过那样的馄饨,简直枉活一生。要知道,这在江南是最平民化的小吃了。而在北京吃馄饨,我从来不愿连续吃第二碗。甚至尽量回避,以免败破自己对馄饨的印象及兴趣。

比较来比较去,我只能这样解释:北京的面食是为了求饱,而南方的则为了解馋。这自然影响到其滋味乃至情调了。南方的面食大多作为小吃,在生活中带有陪衬性与玩赏性,而北方则以其为主食——难怪呢?这就像妻与妾的关系(开个玩笑)。推而广之,或许能判别出两地居民对整个饮食的态度。这甚至已成为传统了。难怪周作人当年在北京街头的饽饽铺里吃不到情投意合的好点心,并引以为憾。

北京有几个地段是专门卖小吃的。譬如隆福寺与东华门一带,街边的大排档颇为热闹,每晚总有成群的游客挑灯夜战。小吃就要这样,在人群中站着吃,每样尝一小碟或一小碗,甚至仅仅尝一汤匙,仿佛神农尝百草。客观地说:北京有几种小吃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譬如炒肝、卤煮火烧、炸爆肚。另有一种豆汁儿(在清朝和民国时极有名),其味怪异,今天只有少数老人对此孜孜不倦。正如小吃街大多是外地游客云集,土著居民则很少光顾——北京是大城市,北京人不大看得起小吃,北京的小吃,则是为了满足外地人的好奇心。

说北京的饮食求饱为主、解馋为次,并不是说北京人不馋。北京人的馋也是有传统的。梁实秋有个亲戚,属汉军旗,又穷又馋,某日傍晚正偎炉取暖,其子下班回家捎来一只鸭梨,他大喜,当即啃了半只,随后就披衣戴帽。拿一只小碗冲向门外的大风雪。约一小时才托碗返回,原来他要吃拌梨丝,找配料去了。从前酒席,饭后一盘拌梨丝别有风味(没有鸭梨的时候白菜心也能代替)。这老头吃剩半个梨,突然想起此味,不惜于风雪之中奔走一小时。梁实秋说:“这就是馋。”馋比饿更难对付,它是一种瘾。所谓美食家,瘾君子也,有瘾而不得满足,痛苦哉。再想想周作人对北京茶食略有微词,也就不足为怪了。

梁实秋讲述的是老北京的故事。那老头馋瘾发作之时,像个孩子。像个孩子一样天真。民以食为天,但孩子的馋与美食家的馋绝对是两种境界——后者应该属于文化了。所谓的饮食文化,基本点是对付饿,但最高境界则是对付馋的。这是一种解馋的文化,美食的“美”和美学的“美”,是同一个字。

同类推荐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艺术,涉及饮与食两个方面。本书共分8章,对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全面系统的论述。本书强化知识的应用与可操作性,深入浅出,难易适度,适用性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创造性相结合,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等相关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饮食文化的学习参考书。
  • 保肝护肝食谱

    保肝护肝食谱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健康饮食,才能有效保护肝脏功能,预防和调理肝部疾病。
  • 经典美味家常菜精粹

    经典美味家常菜精粹

    这是一本让你的家庭吃得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的饮食指南。以精美的图片和详细的步骤介绍主料、辅料及做法。所挑选的菜品制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很适合刚下厨的年轻人,你可以从本书中学到很多美味菜品的制作方法,带着家的芬芳,给你最熟悉、最亲切的味道。
  • 用味如神

    用味如神

    味,是中国菜的灵魂;百菜百味,是中国菜的特色。日本人吃饭用眼睛,观其颜色,法国人吃饭用鼻子,闻其味道,而中国人吃饭用舌尖品味,是味觉最高享受,这也许正是中国人会吃,中国堪称美食国度的一个原因所在。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调味的基本知识,四大味神,经典味型,凉菜调味,营养调味等内容,是一本知识面广,可读性强,选料讲究,易学易做的饮食指导用书,是家庭餐饮的良师益友,是饭店酒楼、厨师学校、宾馆酒店厨师必备的工具书。
  • 南北风味小炒

    南北风味小炒

    《南北风味小炒》教您制作天南海北各色家常菜、养生菜,最常吃、最经典的家常美食,最全面、最深入的菜品解析,营养知识,烹饪技法,厨事窍门,集权威专家与身边百姓共同的智慧,倾力打造出让您一学就会的家常菜谱!营养健康,菜点交融,家常易铸,南北皆宜。让您的家人吃到美味,永保健康。
热门推荐
  • 魔鬼令书

    魔鬼令书

    你见过地狱吗?肆意流淌的岩浆...干裂的大地;.坚硬的岩石;腐化的灵魂;堕落的魔鬼;少年莫回被迫与魔鬼签订契约,自地狱归来,又将给这人间带来怎样的变化?
  • 司少的绯闻女友

    司少的绯闻女友

    逃了三年,被男人当面逮住。“玩够了?该回家了。”……外界盛传司三少爷司寒爵,冷面冷心,冷酷无情,对女人丝毫不感兴趣。某天,记者采访唐沐沐这个绯闻女友。当事人终于冷笑道:“呵,男人。”于此同时,帝都青年才俊的高级沙龙上,有人向三少虚心请教:“司总,听说你家庭很和谐,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秘诀?”司寒爵淡漠的眼神里勾起兴味,指腹摩擦着红酒杯点了点。“很简单,全听夫人的。”(1V1,狗血,入坑谨慎)
  • 溺爱成婚:首席的追妻令

    溺爱成婚:首席的追妻令

    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女人跟老公搞在了一起,不仅每天给她下避孕药,还怀了老公的孩子。她不忿,却不想被老公一巴掌打晕,在医院里昏睡了三个月。三个月后醒来,一切翻天覆地,她从天堂,坠入了地狱。为了惩罚那对狗男女,她不惜和整个京城最有权势的男人做交易,闯入另一个地狱。那晚,她从枕头下摸出他的手枪,抵在他的胸膛,“一年的同居期限到了,你可以放过我了吧?”男人扬唇,笑颜魅惑地在她耳边呵气如兰,“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还走得掉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可可爱到我了

    你可可爱到我了

    (超超宠!!)一醒穿成了变成了团宠小宝贝被全世界宠爱的小公主!!!哥哥:妹妹…今天和哥哥睡好嘛!?一大家的人:???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4岁的软软:“爸爸大人你老婆出去见小鲜肉了!!”爸爸:……不说话小家伙摇摆着小脑袋“本宝宝亲眼看见到”不准宝贝女儿吃巧克力的爸爸内心………………“给你巧克力给我亲亲嗯?”某狗男人“唔嗯!好…好叭”“就亲一下哦!”面对甜甜的巧克力没骨力的说(欺待文文!!!)
  • 至尊战纪

    至尊战纪

    只要我想,只要我愿,弑神灭佛不过弹指间!
  • 吞噬仙灵

    吞噬仙灵

    世间修真者多如过江之鲫,但是能够真正修炼有成者,不过二三者,那些度劫失败者,被人轰杀形神俱灭者,只余下一缕残灵飘荡在这世间。残灵因生前怨气集结,久而久之,便会化为凶灵,凶灵一旦为魔道所利用,最终会被炼制成为荼毒天下的魔物。世间有高人,造就一把引魂锁,可搜罗天下修士残灵,度化残灵入六道轮回。却不知,引魂锁因其诡秘莫测之能,为正邪俩道所争夺,终至遗落,下落不明。千载过去,引魂锁再度出世时,被当做长命锁戴在一少年项上。在这道魔争斗不休的当代,这所谓的“长命锁”将指引少年踏上无上仙途,自此独步仙门……
  • 宫门娇:皇叔放过我

    宫门娇:皇叔放过我

    她爱他如命,不顾人伦不管身份。以至于在他大婚之日,亲手将匕首插入新娘胸口。八年的囚禁,一国公主,满怀愧疚之心,骄纵尽数磨尽,远嫁邻国,却难逃他布下的天罗地网。夺位之恨、杀父之仇,如何再爱?
  • 仙君难逑

    仙君难逑

    他是凌霄仙山的紫羽真君,“揽月清辉玉颜色,墨笔难描子风姿”她是柳府的三小姐,“清水芙蓉笑嫣然,道是娇憨道是谋”逃亲路上为了安危,耍赖缠着他,日久生情喜欢他怎么办,很简单.....桃花妖建议睡了他,原以为只是一场情动却不想早就前世有缘。她是他心上的一粒朱砂,是开在他心海的解语花,纵使遭受天道惩罚断了情根也初心不改。天界仙宴素手战白蛟,帝君赏愿,她说:“我要他”,这百年的苦修终不过是为他。此一生不做那花叶永不相见的彼岸花,碧落黄泉与君同行。
  • 以珀证道

    以珀证道

    我国供特级魔法师,禁咒一起,冰封千里,鸡犬不留,就问你怕不怕!怕?不存在的,我瞬发小雪球了解一下,打掉你满口牙信不信!我堂堂魔法大陆魔导师,纵横江湖百年,万人敬仰,待我咒语结束,流星火雨倾泻而下,焚城灭地分分钟搞定,就问你怕不怕!来,瞬发小火球了解一下,你胡子不要了呗。看我美杜莎之凝视,小样瞪死你。给你个瞬发封眼拳,打一送一。你神功盖世,抵不过我瞬发无敌,要不然我怎么打怪兽,平天下,报血海深仇。琥珀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