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1400000041

第41章 杭州的吃

在我没去过杭州的时候,就知道西湖边有家楼外楼,所谓楼外楼,酒楼也。应该算是老字号吧。

楼外楼名字起得好。一听就跟杭州有牵连。这得益于南宋时的那首名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在我想像中,楼外楼肯定有很密集的雕花窗户。一扇扇推开,不仅能看见山外青山,说不定还能看见一幅亦真亦幻的《清明上河图》;只不过人物、场景、情节,全移用在西湖了。至少南宋时,西湖笙歌不息的美景,是在抄袭《清明上河图》里呈现的那种富丽与繁华。它居然还真把许多游客的朦胧醉眼给欺骗了。

西湖是旧中国的一大销金窟。楼外楼,相当于安在销金窟上的一副铁门环。要想逛西湖,先到楼外楼喝杯酒吧。带点醉意游览,不是更有滋味嘛。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汪曾祺老先生还活着,我常去蒲黄榆他家中聊天,听他多次谈起杭州的楼外楼。汪老移居北京这么多年,居然一直惦记着江南的鱼米之乡。他清楚地记得:1948年4月,在杭州西湖的楼外楼,第一次喝到莼菜汤。

此前他甚至没有见过莼菜。在他老家高邮,人们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我不知青年汪曾祺初次品尝的莼菜汤,是怎么做的。估计跟鲈鱼一起炖的。莼菜鲈鱼羹,是江南最经典的三大名菜之一。“莼鲈之思”,已成中国乡土文化的一个符号。这是一碗“文化汤”啊。

莼菜是很娇气的水生植物,对水温与水质比较挑剔。但这难不倒西湖。西湖的水多好呀,如果养不活莼菜,那么莼菜在别处同样该绝种了。西湖的莼菜绝对属于精品。即使在北京的超市,我也见过罐头装的西湖莼菜。价钱很贵的。

西湖,应该也产鲈鱼的。

用西湖的莼菜,西湖的鲈鱼,加上几勺西湖水,煮一锅莼菜鲈鱼羹,想一想是什么滋味啊。尤其,应坐在西湖边的楼外楼喝。边喝边欣赏波光山色。哦,湖风透过窗户吹进来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切,是楼外楼可以做到的。又似乎只有楼外楼才能做到。

汪曾祺讲述五十多年前在杭州楼外楼就餐的情景,甚至提及墙上张贴的字画,以及桌椅摆放的位置。我不禁猜测:是老人的记忆太好了,还是那碗莼菜汤——太令人难忘?

他还跟我说起楼外楼解放前的一道名菜:醋鱼带靶。所谓“带靶”,即将活草鱼脊背上的肉剔下,快刀切成薄片,其薄如纸,蘸好酱油,生吃。类似于日本三文鱼的吃法。1947年春天,他在楼外楼品尝,觉得极鲜美。数十年后有机会再去,想点这道菜,已没有了。他轻叹一声:“不知是因为有碍卫生,还是厨师无此手艺了。”

汪曾祺是美食家,写过不少谈吃喝的散文。一般仅限于议论食物及其滋味,很少提及具体的那家餐馆。但对杭州的楼外楼却破例了。楼外楼的名字,在他的文章中多次出现。而且用的都是强调的语气:某某菜,是我在杭州楼外楼吃的。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看来楼外楼确实挺有本事的。

谈论杭州的吃,似乎无法绕过楼外楼了。正如谈论杭州的风景,无法避开西湖。

西湖边的楼外楼,用美景来烘托美食。酒助游兴,到断桥上走走,最好能遇见一位白娘子那样的美人。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也足够了。

西湖啊西湖,什么时候能让我——圆一把当代许仙的梦?

杭州的姑娘,夏天最好别穿白裙子。那会让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书生,想入非非的。

把酒楼外楼,独自莫凭栏。不怕看傻了吗?

来了杭州,入乡随俗,最好喝黄酒。绍兴产的,加饭呀花雕呀什么的。我不想金榜题名,没点状元红,却要了一小坛女儿红——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很性感。可见我不爱江山爱美人。孤独的人,喝一杯女儿红,就不孤独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对月。楼外楼,成了我的聊斋。我在西湖边大醉一场。脑海里反复播放一部古装电影,片名叫《白蛇传》。

唉,许仙邂逅白娘子的时候,是哪一年?楼外楼酒家是否已开业了?邀请他们进来坐一坐嘛。避避雨,说说话,不要担心台下的观众听见。喂,老板,有没有情侣套餐——带烛光的那种?纪念一下嘛。

杭州的饮食是宽容的,即使你喝不惯黄酒,还可以点一杯好茶。对了,汪曾祺说过他在虎跑泉边喝的龙井:“真正的狮峰龙井雨前新蕾,每蕾皆一旗一枪,泡在玻璃杯里,茶叶皆直立不倒,载浮载沉,茶色颇淡,但入口香浓,直透肺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贵了。一杯茶,一块大洋,比吃一顿饭还贵。狮峰茶名不虚,但不得虎跑水不可能有这样的味道。”

杭州人是有福的,总能最先喝到顶新鲜的龙井茶。它又跟最古老的爱情混淆到一起了。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西湖,出产龙井又出产爱情。

正因为太富有了,反而不知道珍惜。杭州人,甚至拿上好的茶叶来做菜。楼外楼里有一道招牌菜,龙井虾仁,就是。(听汪曾祺说,杭州还有人用龙井茶包饺子,可谓别出心裁。他本人还吃过一块龙井茶心的巧克力。)

初听龙井虾仁的菜名,以为是刻意求新或恶作剧。当我亲口品尝之后,才觉得这茶叶用得并不算浪费了。这些虾子香得像是在茶叶水里长大的。

这究竟该算作一道素菜呢,还是算作一杯“荤茶”?

雷峰塔是整个杭州文化的避雷针。在西湖,一走上断桥,我仿佛成为许仙的化身;一看见雷峰塔,就想起曾遭到无情镇压的白娘子。她是否已经彻底解脱?雷峰塔,倒掉了再重建。重建了,必然还会再倒掉。我们暂时安全地躲在雷峰塔的影子下,仰杖着传统道德的庇护,却又忍不住好奇,耸起耳朵,偷听惊世骇俗的爱情所爆发的电闪雷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不是海燕,却乐于做海燕的观众……

眺望雷峰塔,应该吃螃蟹的。为什么?传说大和尚法海,藏匿在螃蟹的壳里。螃蟹成了这位伪道学先生偷渡的潜艇。

1923年10月21日,徐志摩领着胡适等人游湖,在楼外楼点了大闸蟹:“看初华的芦荻,楼外楼吃蟹,曹女士贪看柳梢头的月,我们把桌子移到窗口,这才是持螯看月了:夕阳里的湖心亭,妙;月光下的湖心亭,更妙。”

根据徐志摩的性格,他一定同情白娘子的:“我爱在月光下看雷峰静极了的影子——我见了那个,便不要性命。”他本人也像灯蛾扑火一样追求超越世俗的爱情。志摩啊,是个比许仙要勇敢得多的情种,他后来果然遇见了自己的白娘子:已嫁作人妇的陆小曼。但他没有停步,而是跟陆小曼协力打破道德的桎梏,哪怕撞得头破血流……

志摩与小曼分别离婚,于1926年10月3日结为金兰之好。在婚筵上,志摩的导师梁启超,毫不客气地发表一篇演说,严厉批评了这一对新人:“年轻人往往受到自己的感情所驱使,不能控制自己,破坏了传统的安全保障。他们掉进了使他们遭受苦难的陷阱。这确实是可悲和可怜的……”大启蒙者梁启超,恐怕意识不到,这一回,自己多多少少扮演了法海的角色。我,则永远站在许仙与白娘子一方。站在志摩与小曼一方。

在楼外楼小酌,用一些浪漫的往事作下酒菜。推窗而望,西湖便融入胸怀。苏堤、白堤,是伸向远方的一双筷子。这一回,该从这海碗里挟点什么呢?

断桥,不断。不断地会有新故事发生……

结账时发现,楼外楼的菜价,比别处(如庆元楼之类)偏高一些。看来它不仅卖饮食,兼而卖风景。但还是让人觉得挺值的。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楼外楼的外面,再没有楼了。剩下的就是一片泱泱湖水。假如你从波光潋滟中偶然发现还有什么画栋雕梁,绝对不是别的,而是楼外楼的倒影。

徐志摩在《丑西湖》一文中称自己“也算是杭州人”。徐志摩的时代,楼外楼究竟什么面貌,我很想知道。“那我们到楼外楼去吧。谁知楼外楼又是一个伤心!原来楼外楼那一楼一底的旧房子斜斜地对着湖心亭,几张揩抹得发白光的旧桌子,一两个上年纪的老堂倌,活络络的鱼虾,滑齐齐的莼菜,一壶远年,一碟盐水花生,我每回到西湖往往偷闲独自跑去领略这点子古色古香,靠在栏杆上从堤边杨柳荫里望滟滟的湖光。晴有晴色,雨雪有雨雪的景致,要不然月上柳梢时意味更长,好在是不闹,晚上去也是独占的时候多,一边喝着热酒,一边与老堂倌随便讲讲湖上风光,鱼虾行市,也自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愉快。”

让徐志摩伤心的,是原本富于村野情趣的楼外楼,也进行了“精装修”,“这回连楼外楼都变了面目!地址不曾移动,但翻造了三层楼带屋顶的洋式门面,新漆亮光光的刺眼,在湖中就望见楼上电扇的疾转。客人闹盈盈地挤着,堂倌也换了,穿上西崽的长袍,原来那老朋友也看不见了,什么闲情逸趣都没有了!我们没办法,移一个桌子在楼下马路边吃了一点东西,果然连小菜都变了,真是可伤。”

这么多年过去,楼外楼还在继续变。雕花木窗该换成塑钢窗了吧?芭蕉扇变成电风扇,再变成中央空调。楼外楼,再这么下去,就差改卖西餐了。难怪汪曾祺要为在楼外楼,不再能吃到那道传统菜醋鱼带靶,而怅然呢。

这不是楼外楼的过错。其实,西湖在变,杭州在变。

连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断桥,都早已经变了。我查阅改修前的断桥照片,桥身是高耸着的,两侧布满密集的台阶,桥中央好像还有凯旋门一样的石牌坊,一看就令人浮想联翩。可在1923年,就给断桥动了“大手术”:断桥在白堤北头,为外湖与后湖——俗名北里湖,即白堤西孤山北之湖——之交通路。桥基旧甚高,嗣修白堤汽车路,将桥铲平改修,故桥身甚低,与平常桥无异,使断桥之名不副实,交通便利矣,未免杀风景也。

历史上、文学上最有名之白堤,修成汽车路,为大官,巨绅、富商及纨子弟谋便利,带上许多俗恶尘氛气……“王桐龄语在另一幅老照片里,断桥上的石牌坊已拆除,台阶也被垫平,桥栏杆一侧甚至竖起了一溜电线杆,一直延伸到整条白堤。断桥被修改成大马路,许仙若站在路边,你不会觉得他在等命中注定将出现的娘子,还以为是一位”白领在招手叫出租车呢。

到某一天,《白蛇传》的故事也会失传吧?

楼外楼卖的都是大菜。其实,杭州小吃,一直蛮有味道的。据克士先生介绍:昔时杭州街尾,晨昏多有小贩穿行,挑着叫食担,曼声高唱“黄条糕!薄荷糕!条头糕!水晶糕!方糕!松子糕!……”仅做早点的糕就多达十余种,更别提还有豆浆担、油豆腐担之类。杭州真厉害。所谓叫食担,是靠叫卖的,“声调抑扬,响彻里巷,与姑苏早晨之卖花声,上海早晨之卖报声,同一点染地方习俗……”苏州卖花,上海卖报,杭州卖吃的,由此可见这三座城市风格上的区别。杭州,不那么热衷于“形而上”,对口腹之欲却非常重视,认真对待。

杭州小吃,也以西湖为核心。老人回忆,湖畔原先有数不清的茶座,如二我轩、三雅园、望湖居以及西湖码头上的西悦来,卖茶、兼卖茶干及各种点心,有的还卖鱼生、醉虾、莼菜、醋溜鱼等特色菜。其中三雅园的楹联让人津津乐道。上联为:山雅水雅人雅,雅兴无穷,真真可谓三雅;下联是:风来雨来月来,来者不拒,日日何妨一来。

西湖小吃,当然讲究新鲜,以土特产为主。较有代表性的如刺菱、藕粉。

西湖产甜藕。磨制成藕粉冲泡,感人肺腑。涌金门外的“湖唇大茶肆”,有一家就借光命名为藕香居。“藕香居不靠湖,傍荷塘而筑榭,内有‘茶熟香温’一匾,为精室所在,即个中所谓里堂子者,面塘开窗,花时红裳翠盖,亭亭宜人,如清晨倚槛品茗,则幽香沁人心脾,无异棹舟藕荷深处也。今藕香居遗址犹存,而荷塘淤填,不胜煮鹤焚琴之慨。”(陈栩语)

1933年,郁达夫陪朋友沿钱塘江去溪口,走到九溪十八涧的口上,遇一乡野茶庄,就点了一壶茶和四碟糕点,掌柜的老翁又热情推荐他们自造的西湖藕粉:“我们的出品,非但在本省口碑载道,就是外省,也常有信来邮购的,两位先生冲一碗尝尝看如何?”

郁达夫答应了。喝下之后果觉不同凡响:“大约是山中的清气,和十几里路的步行的结果罢,那一碗看起来似鼻涕,吃起来似泥沙的藕粉,竟使我们嚼出了一种意外的鲜味。”

饱暖之后,郁达夫更有兴致欣赏水光山色。正自得其乐,忽听耳旁的老翁以富有抑扬的杭州土音计算着账说:“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郁达夫觉得这一串杭州话太有诗意了,就回头招呼:“老先生!你是在对课呢?还是在做诗?”

老翁目瞪口呆。达夫连忙解释:“我说,你不是在对课么?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你不是对上‘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了么?”

这真是靠两碗西湖藕粉凑成的一副对联。

读到郁达夫的那篇游记,我都想喝一碗土法炮制的西湖藕粉了。

由西湖藕粉,我“意识流”而想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影后胡蝶。胡蝶跟林雪怀热恋时,曾邀约郑正秋、秦瘦鸥等人游西湖。据秦瘦鸥讲,走到平湖秋月那边,他跟林雪怀发生一点小争执,铁青着脸,互不理睬,险些闹僵。估计是胡蝶出面解围的,请大家喝藕粉。“亏得平湖秋月的藕粉真不错,每人喝了一碗,不觉怒意全消,依旧说笑起来。”气氛重新变得活跃了。想不到西湖藕粉还有排解纠纷的功效!可能因为美味让人心平神定吧。

后来,胡蝶与林雪怀在上海闹离婚,秦瘦鸥听说了,忽发奇想:“想到平湖秋月去买二盒藕粉来,各送他们一盒,使他们喝了,也能立即平下气来,言归于好;但我不该偷懒,始终没有去,于是就不曾调解成功。”

我手头有胡蝶那次游湖的老照片,题为《西湖上的胡蝶女士(一九三四年)》。穿旗袍的胡蝶,光采照人地坐在小舢舨上,周围是连天的藕荷。她笑得可真够甜蜜啊。让我在七十年后看见,心里都甜丝丝的。

美人,如今你在哪里?是否还能记得那碗西湖藕粉?在平湖秋月,跟你的情人、朋友一起品尝的。

同类推荐
  • 识茶泡茶品茶

    识茶泡茶品茶

    健康饮茶一日通,《美食天下(第1辑):识茶泡茶品茶》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详解12种中国名荼的鉴别方法,细说6大茶类的冲泡方法,慢烹细泡,让每一种茶都释放其应有的茶香。识鉴茶中优劣,泡得一壶芳香,品出人间百味,方是有缘茶人。
  • 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

    《学生营养菜》全书以精美的实物照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向读者介绍了各式各样有关学生营养餐的制作方法。读者只需按图索骥就一定能制作出精美的菜肴。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供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还可作为各类餐厅、饭店以及烹饪学校的参考教材。
  • 美味四川菜600款

    美味四川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四川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巧做下酒菜

    巧做下酒菜

    公司聚餐、同学聚会、生日party、工作应酬……现代人的生活,和酒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可是光喝酒没有下酒菜的餐点可就落伍啦。本书为您精心挑选了众多合适的下酒菜,除了在色、香、味的表现上要求完美,更注重均衡与健康。内容丰富,制作精致、是美食爱好者最好的选择。
  • 妈咪靓汤

    妈咪靓汤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请别爱我

    TFBOYS之请别爱我

    “我喜欢你!”男生坚定的声音。“我们不能在一起!我不喜欢你!”女生凄凉的声音。“真的吗?”
  • 为爱成痴

    为爱成痴

    爱情不需要理由,没有理由的爱情会幸福吗?爱情需要冲动,冲动的爱情还会美好吗?爱情是自私的,自私的爱情还有包容吗?没有包容的爱情会长久吗?为爱痴狂,因爱成恨,为恨送命,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就这样被摧惨。温柔的梦蝶跟平家大少爷平世雄真心相爱,她特殊的身份,注定与平世雄有缘无份。善良的纤柔,因父母只命,嫁给她不爱,也不爱她的平世雄。没曾想,就在成亲当日,他竟然会弃纤柔如不顾……任性的巧灵奉师命接近他,为的是得到平家的家产。日久生情,巧灵竟然爱上了他。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只是把巧灵当作昔日情人、梦蝶的替身对待。替身又怎样?只要能留在他身边,巧灵什么都不在乎。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醉卧长琴

    醉卧长琴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非套路,剧情带有些玄幻色彩,出乎意料的发展跟结局。主角配角都不渣,打破礼教的枷锁,领略人生真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末日魔法

    末日魔法

    故事从现代人莎拉偶然发现莫里甘女神的秘密开端,接着以倒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几百年前的神奇世界。围绕着三面女神莫里甘的复活而展开的争斗,魔族拿非利、爱尔兰精灵希族、凯尔特人的族群和潜伏于欧洲王室的大巫女们,各路人马进行着智谋和实力的比拼。
  • 恰似涵悦辰

    恰似涵悦辰

    一天妈的闺蜜搬到了他们家隔壁,还有一个妹妹。开始,他对这个没见过面的妹妹嗤之以鼻,但妹妹用萌萌的声音叫他哥哥时,他心都要化了。一个萌系小仙女&高冷校草[女主是独宠,从校服到婚纱的甜宠文]木木第一次写,请多多给点意见
  • 秦时念深:冷妻誓不放手

    秦时念深:冷妻誓不放手

    她,秦国公主,却沦为奕国高家的养女。他,楚国后代,却成为掌握天下的王者。她与他本无交集,命运的齿轮转动,让他们相识……一日,他见到她哥和嫂子,不禁艳羡道:“你嫂子这般让人动心,你哥简直是赚了!”她冷眸一凝,问:“动心?!你动一个试试!”他没骨气的说:“不敢,我怕动出心脏病来!”推荐辰辰的文文《穿越之魂泪召唤师》、《豪门爱恋:白少的困爱契约》【此书与历史毫无干系,本文中的国家是虚构的,表误会。】
  • 风华绝代凤銮鸠天逆袭

    风华绝代凤銮鸠天逆袭

    现代最资深的杀手令羽,少女,19岁,成功刺杀A城的统治者。被自己的朋友背叛,导致所有杀手全部追击自己,生命危在旦夕,本想仰仗自己男友身后庞大家族的势力保全自己,却看到朋友和男友香艳的一幕。令羽失去理智,却忽然被男友一刀刺进胸膛,如果不疏忽,死的会是这对狗男女。就这样,令羽穿越的折烟大陆,草包废材,却被家主独宠,令羽不是亲生的!令羽前进,在良辰国遇到妖孽王爷,被他死缠烂打,天才与天才之间的火花,强者巅峰的碰撞。在令羽和黑锦夜羽看来,就有时不当回事了。“不是说只有一堆白莲花的吗,怎么这么多!!!”黑锦夜羽邪魅的笑了……
  • 快穿之反攻策略

    快穿之反攻策略

    三千世界,冤魂无数,唯有寥寥几人帮忙散冤,可自那天起,困难任务都被一女子包揽,“我帮你们散冤,不过唯一的要求就是,我需要其空间的一个魂魄,并由我挑选,可好?”…此后,她踏上了慢慢征程,只为……那人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