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15200000041

第41章 朴实新颖的“京派”文人研究力作——简评《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

宁夏大学作为母校,总是引人深情敬重,近年有幸回归文学园林,重读名家名著,与本科初读时的感觉相去甚远,文学原是在生活的过程中才能体悟和享受的精神滋养。读到人文学院李生滨教授的《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雕虫问学集》,接触到“京派”文人,写了一点感想自励,也借此回馈李老师的教诲。近日读到李老师与弟子田燕合作的新著《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这是李老师继“京派”研究的两本著述之后的又一智慧结晶。他乐于“京派”研究,系列著述的出版,是有渊源的:“京派带给我审美的喜悦,偏爱‘京派’作家的作品。欣赏他(她)们丰盈而开阔的人生追求。十多年品味‘京派’,想把他们的人生阅历,把他们的经典著作,介绍给所有喜欢读书的人。”他在《远去的背影》附上撰文的“缘起”,让读者明确地了解他借“京派”表达的文学心声:那些曾令无数人心动神仪的时代不可逆转地化为历史远去的背影,那些我们像仰望星空一样仰望着的人们也终归淡出了时空的舞台,但他们留下的精神光辉将会和我们所恪守的道德情感一样在心中长明不息。

沈从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朱光潜、刘西渭、汪曾祺、周作人、朱自清,他们的“背影”已成为历史镜像中的永恒瞬间,他们的著述泽被后人,他们的精神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上却有着相同的审美经验,其中包含的丰富而深厚的文化意味,正是后人探照艺术自由的古雅情怀,朱自清“远去的背影”让后来者领略了其中之一昩。

这部著作通过对朱自清先生京派文人身份的考证,从诗学研究角度来观照朱自清先生,突显他一生的学术贡献。把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创作之外的贡献,提升到了诗学研究的层面。阅读过程中重新回味朱自清先生充满欢愉的《春》,充满忧伤情调的《背影》,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朱自清先生作为文学大家自有一种让后人敬仰的骨气。《远去的背影》基于李老师多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朱自清著作的阅读研究,他在对京派文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诗学批评家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多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被民主斗士的光环和散文名家的光芒所遮蔽,李老师在梳理各种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翔实的考证,也以此打通了他学术领域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研究之间的樊篱。

著作分为上下编,上编《朱自清与“京派”文人》,下编《朱自清与中西诗学》,总共十二章,既是李老师现代文学研究专题“京派”文人的延伸,同时让读者重新认识朱自清先生开始于白话新诗创作与批评实践的诗学研究,在滤去民主斗士的光环和散文名家的光芒之后,还原了一个亲切随和的朱自清,他的“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从1948年朱自清先生离世至今,六十余年的岁月里,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才能慢慢理解一个时代里,他成长的过程是与国家民族的兴亡休戚相关的。朱自清少年成长中经历了宣传爱国抵制日货的特殊时期,亲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植根于中学时代的文学梦想,他参加新潮社,成长为五四时期的一名诗人,既是社会时代赋予的必然选择,也是他少年英才为国分忧的个性所致。他进入北大,任教清华,受杨振声、胡适、周作人等名家的影响,与“京派”文人因共同的志趣持同一文化立场。在任何时代,文不能治世,但透过朱自清的成长路径,至少可以发现,文学同样是任何社会时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文学唤醒了人们心灵深处冬眠的种子,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民族的尊严是靠很多有志之士来捍卫的,朱自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行列,因而,民主斗士仅仅属于整个民族气节在他身上的个体体现方式,这应归于他学术生涯中民族文化情怀的自然流露,而以民主斗士的光芒遮掩住朱自清的学者成就,是将学者的成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简单化,因为他的背后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厚重支撑。《远去的背影》通过深层剖析,剥离了民主斗士这一层光晕,还原了朱自清学者的本来面目,令人由衷地心生敬意,同样李老师在学术研究领域“直面现实”的勇气也令人敬重。

西南联大,是战争年代的特殊组合,同样是文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恰巧是这一时期成就了朱自清先生学术生涯的巅峰:《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一系列著作相继完成,这一段历史在今天看来充满了玄秘。在当时朱自清先生师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定力”,成为整个西南联大精神甚至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组成部分。《远去的背影》上编,终于通过梳理历史的细枝末节,将一个时代的必然昭示无疑,读到最后才发现收获近在眼前。

这本书的下编回到引言里确定的预期目标,出入于‘京派’的诗学批评家朱自清,不仅对后代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视角和定位取向,还能部分还原五四新文学作家和批评家们美好的交往和各自不同的审美性情,“京派”文人大都是性情中人,朱自清先生亦不例外。但他在诗学领域的建树,无疑开拓了中国新诗批评的学术视野。

下编研究的理论成果集中在朱自清先生几本主要的学术著作:新诗批评的理论建树之作《新诗杂话》,中国古典诗学的正本清源之作《诗言志辨》,国学典籍的雅俗共赏《经典常谈》,除这三部作品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朱自清先生五四新文学研究的初步实践给文坛注入的崭新创造成果——《民众文学谈》《读〈湖畔〉诗集》,引领中国新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之作《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以及《中国新文学大系》这部概括20年新诗发展的集大成的作品。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后者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山,《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将现代文学从古典文学浩瀚的大海里分离出来,让其成为一个时代一个世纪某个阶段人类社会生活丰富性与多样性存在的典型特征,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仍属比较前沿的学科意识,让后代学者在六十多年沿革的岁月中,仍然能够找得到一些标志性印痕,在文学的大海里追寻个人意愿里的那一朵闪光的浪花,这些作品随着时代已经磨砺成了现代文学的“河堰”。相比较之下,朱自清先生的另一个创造性成果体现在他对非主流诗歌的研究和重视也有着超前的眼光。

《中国歌谣》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先声,这部作品不仅传承了《诗经》民风的传统,还将民间歌谣融入了时代因素——与五四精神合流,朱自清先生对民歌研究的成果,从民俗学的视角切入,某种意义上为《诗经》、乐府等经典文学正本清源。朱自清先生对民歌的整理与挖掘,并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这一些成果通过《远去的背影》逐一明晰地展示出来,让读者感受到朱自清先生诗学批评的现代建构具有前瞻性,其融合了学术精神与人文情怀的新诗批评,给后来者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仅如此,他认为“新诗不取法于歌谣的原因还是外国的影响;别的影响都只在这一个影响之下发生作用。外国的影响使我国文学向一条新路发展,诗也不能够例外。”朱自清先生借鉴西方,在比较视域下的诗学阐释,通过对朱光潜的比照,更体现出朱自清先生亲近古代诗学的先天秉承。

《远去的背影》是师生合作成果,弟子秉承师风,成为贯穿全书一道忽明忽暗的风景线。田燕在后记中提到李老师曾对自己说过的话:思想只属于镇静沉着忍受孤独保持独立人格和超越精神的人,田燕说自己今天随时可以在喧闹中读书思考,在纷扰中静坐书写,并已习惯于将想象和感性的艺术思维训练转化为作研究所需要的理性和逻辑,这种拥有相当“定力”的学术素养,无论是源自朱自清先生的民族气节,还是李老师学术修养的熏陶渐染,都如朱自清先生在其名篇《荷塘月色》里呈现出的一种气度——寓质实新颖于淳朴平淡,《远去的背影》正是捕捉到了朱自清先生内在凝聚的豪情,并将其细致地表现出来,既是一部学术专著,从体例上更接近传记研究,这也正是这部作品富有创造力的地方。西方文艺理论家韦洛克、沃伦的《文学理论》中提到文学评论与传记的关系,这部著作恰巧符合了这一理论依据,那些对朱自清先生充满感情的述评,娓娓道来,让一些昔日的情景复现在读者眼前,阅读的过程中近乎像读一部传记作品,引领读者更贴近地与“京派”文人神与目游,从中获得深厚的文学滋养,透过《远去的背影》让读者更多了解朱自清,以及那个并不久远的时代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还有他们的心路历程。

同类推荐
  • 图文版中国经典名胜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名胜故事

    《中国名胜故事(英文版)》主要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继承和传递丰富的历史宝库的经典故事。继承和传递丰富的历史宝库的中华民族,已积累了几千年。《中国名胜故事(英文版)》是一本值得我们参考的书籍,适合大众人群阅读。
  • 文学种子

    文学种子

    本书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必备技能。
  •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擘,一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的学生汪曾祺也以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当代作家中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自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关注沈从文及其作品,1939年他选择考入西南联大,与沈从文在联大任教有很重要的关系。沈在创作、生活上对汪处处关照,两人的师生情谊维持了近半个世纪。汪曾祺的散文总有一种温和,不矫情不做作,质朴浅淡,却含蕴悠长,耐人寻味。老师沈从文曾评价学生汪曾祺:“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认出了风暴:萧红和她的黄金时代

    她是萧红。她将她的翅膀与生命,定格在属于她的风暴之中……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被鲁迅所推崇,被后世所敬仰。她为爱情飞蛾扑火,她为创作倾其所有。爱情之于她,是空气,是养分,是她生发的土壤;创作之于她,是信念,是光亮,是她生存的渴望。她一生经历过三个男人:汪恩甲之于她,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慰藉;她与萧军,相识于危难之时,原本同舟共济的两个人因为人生目标不同而分道扬镳;端木蕻良,是萧红生命中最后的守护。她闯过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风暴,走过了她的万丈红尘,走过了她的寂寞喧腾,最终驻留在她的黄金时代……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醉瑶江湖缘

    醉瑶江湖缘

    醉瑶江湖缘,讲述他和她的故事。她,二十四世纪古武传人,金牌杀手,一次意外穿越使她变成了他。本以为不会再与她相见,却没想到……
  • 异世之四剑传说

    异世之四剑传说

    我叫陈晓东,身为一个地球人死后却重生在星空大陆,好死不死居然还是重生在丰夜城,成为了奴隶营其中的一员。奴隶,什么是奴隶?起最早的人,却要睡最晚,干最累最重的活,却要吃别人吃剩的剩饭,做不好会被奴隶总管用鞭子抽打,或者是吊起来痛打,关在水牢里狠打,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性命不是自己的,他们可以把你当成货物一样卖来卖去,可能哪天看你不顺眼,就会直接把你干掉,这就是奴隶!我之所以忍受各种不公平待遇,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拥有主宰人们生死的力量。因为在我的脑子里铭刻着可以召唤位面强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却需要十万精神力作为支撑。因此我每天冥想,冥想,坚持,坚持,坚持到绝望。直到有一天,我拥有了这种能力……
  • 倾澄每天都要秀恩爱

    倾澄每天都要秀恩爱

    她,z国年仅17岁的国民男神,白宸汐。可是大家却不知道,她也是那个红遍天下的白若蘅的女儿,白澄。他,z国最年轻有为,进入富豪榜前三的顾家三少,顾倾。白宸汐以男生的名义被自家boss逼进了南杨学院。她的室友在第一天就知道了她是女生……恩,这就很尴尬了。白澄记忆重塑中……她是未来人?——2018.0607
  • 从零开始的碧蓝航线生活

    从零开始的碧蓝航线生活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从零开始建设港区的指挥官与可爱的舰娘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成长的故事。只为重现玩游戏的你的港区从零到一百的风风雨雨,没有金手指、没有黑科技,只是很轻松的日常、种田流~
  • 那个会做家务的男人

    那个会做家务的男人

    “和我一起征服这个世界吧。”“家务系统不配有声音。”
  • 凤若离

    凤若离

    你以为我会安安静静地写个简介吗不我是拒绝的看了多年小说想写一篇属于自己的非虐文一夫一妻金手指大开看的你畅快淋漓看虐文的请走开
  • 落凡只为秋

    落凡只为秋

    我还是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北秋,你可否有过那么一点动心……我,爱你……”“七爷,何谓爱,又何谓不爱,你生来便是高高帝王,而我,终将回到属于我的地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系统的奖励有点烫手

    这个系统的奖励有点烫手

    “宿主任务完成!奖励下发!”“请宿主自主选择一种惩罚!”“我选感受零度三分钟!”王江北开开心心的选下这个惩罚,松了一口气。“还好,任务完成了,不然给系统随机来一个,那乐子可就大了!”
  • 重生之唯一真神

    重生之唯一真神

    王辰阳跪倒在地上手里吸收了从天上掉在面前的星钻,他得到很多讯息。他愕然的成为了宇宙中唯一永恒的真神。他要耗尽全身神力。哪怕变的弱小,也要扭转时光回到过去,见到已经早早去世的父亲,忧劳成疾的母亲,弥补过去的遗憾,还有那些人那些事他也不能忘记需要偿还。我不能再做出后悔不已的事,我也能有力量改变,哪怕回到过去需要上千年上万年恢复,也是在蓝星上无敌的存在,我只要那些我需要保护爱护的人好好的就行。当然如果有老天的话,谢谢你!这是在平行空间的故事,不过跟现实一样就是改变很多名称而已,那就让我们回到2000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