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77100000013

第13章 “娃娃教授”

1941年春,盛彤笙离开西北农学院,摆脱了险恶的环境,来到了已迁至大西南成都的他的母校国立中央大学。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升级,日寇长驱南下,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岌岌可危,许多政府部门西迁重庆。10月,国立中央大学迁至大西南,其本部设在重庆,医学院和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则迁到了四川成都的浆洗街。成都附近的华西坝还有齐鲁大学、金陵大学、华西大学的医学院和协和医学院,形成了后方的医学教育中心,学术空气很浓。那时学生相对较少,大家可以互相到这些学校去听课,当时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都是由著名教授讲授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真正是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很多助教也到这些学校去听课,这为他们顺利考上公费出国留学创造了条件。

国立中央大学的畜牧兽医系成立于1929年,初创时期,基础薄弱,仅有教授、助教各2人,教学设施也严重缺乏,所以招生人数也比较少,有四五年中每年只有一两个学生,多的时候也就是七八个。该系虽然不是我国现代畜牧兽医教育的源头,但却是畜牧兽医高层人才的摇篮,以后许多农业院校的畜牧兽医师资以及新中国畜牧兽医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多来自这里。在随后的几年里,畜牧兽医系逐渐充实了教学人员、专业图书、仪器设备及畜牧场等,教学条件有所改善,招生人数也有所增加。1941年,盛彤笙和胡祥璧、汤逸人、吴仲贤、吴文安等青年教师的到来,加上原来的陈之长、熊大仕、罗清生、许振英、汪德章等名牌教授,使畜牧兽医系人才济济。他们中的陈之长、罗清生二人均为留美的兽医学博士,吴文安为留法的兽医学博士,许振英及汪启愚均为留美的科学硕士,熊大仕为留美的兽医学博士及哲学博士、单蹄兽肠道鞭毛虫的世界权威,胡祥璧为留英的兽医学博士,汤逸人及吴仲贤与王栋均是留英的哲学博士,还有从美国获得科学硕士的汪国舆、卢润孚、黄异生等。同时系上还利用齐集于成都华西坝5所大学的有利条件,聘请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郑集、生理学教授徐丰彦,金陵大学农学系主任汤湘雨博士等为兼职教授。如此教授阵容,可谓盛极一时,与国外的同类大学相比,也毫不逊色。系主任陈之长是我国现代畜牧兽医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特别满意的是盛彤笙到来后,将微生物学和家畜病理学这两门学科担当了起来,使兽医系的各科力量均衡,都有很强的师资。盛彤笙也以他过人的精力,同时在其他几所医学院兼授微生物课。这一年,中大畜牧兽医系的招生规模一下子增加到34人。

当年中央大学这一批刚从国外回来的青年教授,如盛彤笙、翁文波、胡祥璧、汤逸人、黄玉珊、张宗燧等人,均未满30岁,年龄最小的理论物理学教授张宗燧年仅24岁,他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充满朝气和活力,年龄与学生相差无几,大家一起谈心、一起打球,甚至一起玩游戏,学生们戏称他们为“娃娃教授”,而盛彤笙更是其中的“娃娃教授头”,名满全校。

在中大任教的5年,由于成都医学名家云集,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相对齐全,对兽医教学和研究很有帮助。这一时期,盛彤笙潜心于教学、科研和编译工作,成为个人著述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最多的时期。

当年国内自编的专业教材不多,为了传播国外兽医先进知识和技术,他利用晚上时间,一个人蹲在暗室里从德国留学带回的显微胶卷中译出Kelser教授所著的《兽医细菌学》,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教材;他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细菌学实习指导》和《家畜尸体解剖技术》,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实习有章可循,解决了几所大学微生物学的教材问题。以后,他又根据德文原著,重译了陈之长、罗清生在抗战时根据英文转译的《兽医临床诊断学》,使这部书成为内容精辟的名著。虽然他全面进行了重译,但署名时,仍用的是陈之长、罗清生之名。同时,他还编写了《军马毒气中毒》《马匹的重要传染病》等几本科普读物。这些著作对于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军马疫病防治和毒气防护,意义重大。

194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在成都恢复了活动,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陈之长、罗清生、盛彤笙、许振英、汤逸人、胡祥璧等当选为理事,陈之长当选为理事长。理事会上,还推举盛彤笙主编刚刚复刊的全国性专业学术刊物《畜牧兽医月刊》《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讯》。自此,这两份刊物从组稿、编辑、校对、付印、发行,都是盛彤笙和他的助教谢铮铭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内容不足时,还得自行撰写或者翻译部分稿件。“月刊”发行量虽只有一千余份,用的且都是粗劣的黄草纸印刷,但上述这些程序一项也不能少。在抗战期间畜牧兽医读物贫乏的情况下,为同道提供了发表科研成果和交流国内外科学情报的园地,他们并不以为苦,而是认真地、默默地尽着自己的义务,使畜牧兽医学脉在艰难岁月得以延续。

20世纪20年代末,中央大学的一些学子发起组织了“中华自然科学社”,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实行科学救国,盛彤笙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这一团体。随着一些知名科学家的加入,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社团还出版了两种刊物,一种是科普性质的《科学世界》,另一种是报道社内动态和消息的《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闻》。盛彤笙回母校执教后,在编辑、发行畜牧兽医专业刊物的同时,还担任了《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闻》杂志的主编。他每期都要撰写一篇三四百字的社论,呼吁团结抗日,反对分裂和内战;呼唤民主,抵制独裁;主张科学应为广大民众谋福利,反对由少数人垄断等,在科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央大学这5年,也是他科研成果颇丰的时期。

当时在四川成都地区,水牛中流行一种不能站立、四肢麻痹、腿部皮肤温度较其他部位低的疾病,农民称之为“四脚寒”。此病已流行几十年,一旦染病,必死无疑,给养牛农户造成很大损失。抗战期间,既无经费,又无研究条件,盛彤笙通过实地调查和病例分析,并查找了大量国内外资料,认定此病为水牛脑脊髓炎。为了查明病因,他在设备缺乏、毫无经费的困难条件下,经过反复研究和细菌学试验等,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我国川西一带流行的水牛“四脚寒病”,是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脑脊髓炎。论文《水牛脑脊髓炎之研究》(Vinls encephalomyelitis in buffaloes)在国际权威杂志《科学》(《SCIENCE》)上发表,受到世界兽医学界和微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

马鼻疽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20世纪40年代以前尚无治疗方法。欧洲各国采取扑杀深埋的政策以阻止其传播,因而发病率不高,也无人进行治疗方法的研究。但此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农民对症状较轻或隐性病例多舍不得扑杀而继续饲养使用,因而蔓延甚广。有鉴于此,盛彤笙在氨苯磺胺类药物刚问世不久就开始进行对鼻疽杆菌的抑菌试验,获得了可喜成果。他证明三种药物—磺胺噻哗、磺胺吡啶和氨苯磺胺对鼻疽杆菌均有显著抑菌作用。论文《磺胺族药物对马鼻疽杆菌之效用》于1944年发表,为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国际上首次作了报道。国内在检疫后将阳性病马集中管理使役,并对急性病例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本病的死亡和蔓延。国际上类似的研究直至7年以后才发表(Deyhimi和Katai,1951)。我国以后一般不采取扑杀而能够有效地治疗和控制此病,自然深受群众欢迎。

此外,1945年盛彤笙还与朱晓屏、廖延雄、王树信等助教和学生对重庆和成都地区的牛布鲁氏菌病进行调查,研究了磺胺类药物对出血性败血病杆菌的抑菌作用,获得明显成效。

自20世纪初西方兽医知识传入中国以来,学术不断增新,内容不断丰富,不论疾病的发现、病原的确定以及防治的手段等,其首创者几乎都是国外学者,各校教材也均取材于欧美教科书。而盛彤笙,一个“娃娃教授”,能在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在教学和科研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凭借自己扎实的学术功底,取得上述两项在世界上领先的成果,实现了我国兽医学术上“零”的突破,受到世界同道的关注,实在是件了不起的大事!

由于盛彤笙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1947年,上海一批进步青年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中国农业科学研究社”时,还聘请他为该社顾问。

同类推荐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他出生于晚清动乱年代,青年时期怀才不遇,中年步入仕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抗太平天国、收复边疆,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被人们誉为“再世诸葛亮”。他究竟有多彪悍?可以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在官场上官运亨通。
  •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一)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
热门推荐
  • 生生世世一念之间

    生生世世一念之间

    风起,花落。不过一世繁华。落地终成成霜。缘起,缘灭。不过一念之间。思念酿成成河。辗转反侧,迷途惘然。乱世宠妃,祸国妖孽。硝烟四起,血流成河。谁又负了谁?天下伤她,他便摧毁这天下千秋。苍生恨她,他便杀尽这苍生百姓。他要的她只属于他。生生世世,灼灼桃花。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最是秋风扫落叶,红了枫叶白人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大众女神是怎么炼成的

    大众女神是怎么炼成的

    苏小凡就是个爱吃爱睡的普通人。她从来没想过,自己既然会像电视剧那样狗血地在巷子里救到了一个失忆的美男。她甚至异想天开的认为,这就是上天觉得她的一生太平凡,特意送个美男给她。既然老天这么“开眼”,她当然也毫不犹豫的收下,准备来个萌夫养成。只是,萌夫还没养成呢,这小妖精们倒是纷纷踏至而来,盯上了她的“小鲜肉”某人愤愤,为了不让自家的唐僧被小妖精们勾走,毅然决定在养成萌夫时踏上了修炼成为女神的艰辛道路。。。只是,苏小凡没想到,到最后,到嘴的鸭子居然自己飞了!!我不喜欢“无奈”这个词,总觉得它带着所有“不得不”的事情威逼着你妥协
  • 日思夜想

    日思夜想

    日思夜想就是一个人的思想。日在思,夜在想,抵御悲观,为生命争取或大或小的地盘,日思夜想是为自己在内心构筑强大的精神力量,争做一个不碎不裂的“人类原子”。
  • 岂曰无心

    岂曰无心

    白河村,洛阳,永清……我停留在一个又一个地方,见到过一个又一个人,利用,欺骗,只为了下一盘棋。最后,落得自己什么也不是。我,是谁?我,可曾有心?也许有吧。————————————————以上全属增加格档,凑字数。佛系更新,暂无cp,男主视角,以第三人称为主,偶尔使用第一人称。本文不修仙,涉及武林。现处于精修状态,目前效率低下,重复修改同一章节,更改部分剧情,前后可能部分矛盾。建议先行品尝数字序号章节。(由于重复修改,数字越大,可能越接近旧版,如果不介意建议屯文)
  • 左边的爱Ⅱ

    左边的爱Ⅱ

    年前她在小巷里化身蒙面女鬼救了他,一年后,再次相遇和他相遇的她,却不知彼此就是一直要找的那个人,因为一次次阴谋,她和深爱的他越走越远。来到贵族学院的她,总是被很多人欺负,她又是如何从这里挣脱?当回过头来,又是谁在原地等待,到一切明了时,他和她、她和他和他却又种种误会和阴谋陷入感情的漩涡。一个是妖孽般冷酷的王子,一个是花心总是欺负她,最后却爱惨了她的他,另一个又是她从小就喜欢的白马王子,她到底如何决择?
  • 仙谣歌

    仙谣歌

    高耸的灵山山巅,向西而落的一座云阁,云阁尽头是一座云梯,七彩的扶手锁链,似有似无的梯阶,尽头是一座石碑,高耸入天,直插云霄,石碑上有字,但是只有天界的仙人可见,上书八字:天宫凌霄,青云神殿,那便是通往天宫的门……
  • 你家千金太酷了

    你家千金太酷了

    她是天才、鬼才;却甘愿做一名庸才,扮猪吃虎许年。不料有人蹬鼻子上脸,妄想企图伤害她在意的人。颜倾幽怒了,决定不在伪装自己。身份随着一一曝光,曾经狗眼看人低的人,纷纷倒戈。颜倾幽被烦得不耐烦的大门一关。挡住了熏心利益的人,却挡不住某个妖孽男神。从此君子墨,高冷一去不复返,摇身一变,变成宠妻狂魔。君子墨是君氏集团的总裁,君子墨有足够的能力护颜倾幽一生无忧。但,奈何颜倾幽太独立了,也太独断、能干;完全没让君子墨大展拳脚的机会。君子墨不乐意了,于是,有一天发了一条微博。“媳妇不要我了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历史其实不是那回事

    源远流长的中国五千年历史,扑朔迷离的众多未解之谜。每个未解之谜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震动古今的重大历史悬案而这些悬案也使得更多的人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与体验,也让更多的痴迷者体验到了探索历史真相之后的美妙感觉。还原历史真相,让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
  • 百转飞仙

    百转飞仙

    道可道,非常道,何为仙,仙道苍茫,真我难寻。何为道,道海无涯,天无尽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够站在天地之巅,掌缘生灭,俯瞰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