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8200000010

第10章 恶魔般的曲子

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作品充满诗意,回味无穷……李斯特则偏向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作品气势恢弘,直率粗犷……

李云迪很少谈及这首奏鸣曲的实际内容,对于作品开始部分起伏跌宕的主题动机,他极力找出适合的字眼加以描述,李云迪称之为“怪物”(李斯特自己说是“捶击”)。但相同的动机后又以柔和的色彩再现,仿佛克服了重力飘向来世,在此李云迪谈到“一个‘魔鬼消失的样子’”。大体上说,他宁愿更概括地描述那种近似血与火把握的音乐形象:“具体细节的剖析并不重要,人们可以任意想象,音乐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

迪斯特勒:李云迪的李斯特专辑比他的第一张肖邦专辑更大大地令人感兴趣。

李云迪:我觉得仅仅一两张唱片的评价并不是我真正在乎的,我的艺术之路还很长。

2002年是李云迪演出最少的一年,除了7月在香港会展中心参加香港回归五周年庆典演出外,重大的演出任务当属在7月至8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二次巡演。此次巡演涉足十多个城市共20场演出,也是他比较集中的一次在日本巡演,其间除了独奏会,他还与匈牙利的著名指挥伊万·费舍尔率领的布达佩斯节日乐团合作肖邦钢琴协奏曲。日本乐迷称那一个月为“李云迪月”,他的音乐会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仅在大阪的音乐会门票一小时内全部售空,音乐厅经理说:这样的抢购热潮从未有过。

日本巡演后,李云迪似乎有意将自己藏匿起来,人们像观看魔术师表演那样盯着他的下一步动作。在二战后的几位肖邦金奖得主中,波利尼走出肖邦后,经舒曼、舒伯特走向了贝多芬;阿格里奇涉足甚广,尽管天才横溢,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齐默尔曼从肖邦走向勃拉姆斯、德彪西、拉威尔、斯克里亚宾后又折返肖邦。现在,人们关注的是李云迪在肖邦后,下一个将是谁。

李云迪接触李斯特作品比肖邦作品要早一年,假如按照时间顺序,他应该更熟悉李斯特。但是,在没有亲耳听过他的弹奏前,谁也说不出他指下的李斯特究竟什么模样。

“钢琴之王”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莱丁,6岁开始学习钢琴,非凡的音乐天赋使他被称为“莫扎特第二”。他8岁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之后随同教育家车尔尼及作曲家萨列里分别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16岁定居巴黎,深受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

自1839年开始,李斯特先后在欧洲各国旅行演出,他的创作也进入全盛时期,创作了15首《匈牙利狂想曲》、《旅行年代》、《b小调奏鸣曲》及两首钢琴协奏曲等经典作品,由于采用和发展了固定乐思和主题变形的构思,在标题音乐的历史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848年,李斯特定居德国魏玛,开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的体裁,以一两个主题的变化发展构成整部作品基础的主题变化手法,从而启迪了瓦格纳歌剧中的“主导动机”体系。他扩展了当时的和声语汇,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先后写出《前奏曲》、《塔索》等13首交响诗。晚年,他完成了大型清唱剧《耶稣基督》。1886年7月31日,他在去拜罗伊特探望女儿科西玛(瓦格纳夫人)时不幸去世,并葬于该地。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艺术和钢琴创作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挖掘了钢琴演奏的炫技性,形成一套特有的演奏技巧,如准确的大跳、双手八度交替半音进行(又称“李斯特八度”)、快速轮指、高音区快速装饰奏法、踏板的巧妙运用等高难度技巧,当时曾有位钢琴家说“弹李斯特的作品,必须要我的骨科医生在场”。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交织着火热的性格与诗意的幻想,安徒生曾说:“就连枯燥无味的数学家在听过李斯特的演奏后,也变成热情奔放的人。”其创作取材由诗歌、绘画到雕塑,由泉水到战役,由爱之梦到神话,各类艺术的综合使作品形成了多样的风格和特征。此外,他还将大量的交响乐和歌剧作品改编为钢琴曲,极大丰富了钢琴语言,并开创了钢琴独奏会和背谱演奏的先例。

同时代的肖邦与李斯特,虽然都达到了浪漫主义高峰,但他们的音乐却截然不同。

在创作风格上,肖邦注重钢琴音色的发挥,作品充满诗意,回味无穷,而他每一首乐曲,无论是黑白键的分配及音域的限度,还是精致的装饰音与轻巧玲珑的快速走句,都经过精心设计;李斯特则偏向运用交响乐的构思方法来创作,他的作品气势恢弘,直率粗犷,和声排列与配器相关,复调中各主题对比强烈,而且具有一般只有在序列音乐中才会出现的严谨,他的乐谱往往连一个音符也无法改动。

同样是技术艰深的练习曲,肖邦不仅有华丽的技巧,而且具有丰富的音色表现;炫技是李斯特钢琴音乐的特征,他的练习曲难度高超,被称为“超级练习曲”。

从钢琴小品来看,李斯特创作了很多抒情小品与音画性钢琴曲集,其中以《旅游岁月》、《安慰曲》和《诗与宗教的协和》为代表,体现了他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和哲理思想;肖邦的钢琴小品大多带有沙龙气质,如他的《夜曲》及《圆舞曲》等。

对于大型作品,《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这部包含了戏剧性与抒情性的作品采用了“主题变形”的原则,把奏鸣曲式与传统的多乐章器乐套曲结合起来,创造了单乐章结构;肖邦的三首奏鸣曲则仍旧沿用了德奥传统的套曲形式。

肖邦和李斯特的作品在钢琴曲种上都是难度最高的,他们代表了钢琴技法演奏的顶峰,对这两位作曲家的诠释对每一位钢琴演奏家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20岁的李云迪迫不及待地发起这个挑战。

2002年12月,他的第二张古典音乐唱片《李斯特精选》在全球发行,专辑的曲目配置与《肖邦精选》如出一辙,两张唱片都以一首长约30分钟的奏鸣曲——前者是肖邦的第三奏鸣曲,后者是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作为压轴之作,其他曲子几乎都不超过10分钟。

假如说李云迪以肖邦大赛冠军姿态灌录的《肖邦精选》满足了人们的期望,那么《李斯特精选》则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这张唱片无论从发行、销量,还是乐评的眼光,势头完全盖过了首张唱片。李云迪向全世界观众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他不仅擅长诠释肖邦,他演绎的李斯特同样杰出。

对于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李云迪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两个作曲家的作品都是比较流行的钢琴乐曲。肖邦是为钢琴而生,他的作品富于诗意与华丽的技巧;李斯特也是最重要的浪漫派作曲家,在钢琴上有很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艰深的技巧,他将钢琴的声音发挥到另一种高度。如果把演奏肖邦的作品比喻为海洋中的冒险,那么弹奏李斯特的作品就是在悬崖峭壁上攀爬。在这张《李斯特精选》中我展现的是青春和活力,因此不会去学七八十岁的人那样演奏。”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唱片还附送了一张VCD,内容包括专辑曲目《钟》的MV、特别专访和2002日本音乐会的精华片断。这在其他古典音乐家的唱片中从来没有出现过。

《钟》的MV是在柏林市郊一座大屋内用一星期时间拍摄完成的,并邀请了德国著名超级模特儿Kristina Beier担任女主角。

故事内容讲述男主角(李云迪)心仪住在对面的女孩,并想找机会结识她。有一天晚上,他发现女孩刚巧在家,便想到用琴声打动她,于是开始弹奏《钟》,优美的旋律配合浪漫的画面,呈现出温柔朦胧的美感。可惜,男孩的琴声女孩却没听见,但他并没有停下来,继续用心、用力地弹奏,直至乐曲的高潮……

画面中的李云迪仍旧一派古典浪漫的艺术气质,他的演奏始终洋溢着激情,指尖触键处,抚出醉人的暖意。这张不到五分钟的MV,制作精良,耗资15万欧元。

《李斯特精选》专辑共六首曲目,其中b小调奏鸣曲三个乐章。DG编号:473 314-2.

美国著名乐评人杰德·迪斯特勒(Jed Distler,以下简称杰德)对这张专辑总体评价为:这CD有极好的声音。较短的曲子显示强能力、耐力,大胆切入,技巧流畅、细腻,以及(有需要时)在《钟》及《拿波里和威尼斯》里有宏大的着重点,在《弄臣仿真曲》与《献辞》里有敏感的浪漫诗意。附加的小册子与艺术封面都不是那么重要,主要的是它里面的音乐令你满足。此外,他给李云迪的演绎评8分,音质评9分(满分10分)。

杰德是“世界上最专业的古典音乐网站”Classicstoday的首席音乐评论家,是一位很公平且严格的乐评人,从不被别人左右他评论。他给基辛的柴可夫斯基专辑的演绎评7分,给李云迪的第一张肖邦6分,第二张李斯特则得到8分,已是很难得的高分。

1.LaCampanella《钟》,曲长:4′42″

虽然是一首回旋曲,但又兼有变奏曲的性质,因为音乐的一些片断有钟声效果而得名。作于1834年,题献给德国作曲家舒曼的夫人——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升g小调,稍快板,6/8拍。

原曲为帕格尼尼(Paganini)的《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终乐章(即第三乐章,通常叫做《模仿钟声的回旋曲》,中庸的快板,b小调),当时李斯特首次听到此曲后被深深吸引,遂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曲。这一首改编曲通过钢琴所描绘出来的钟声,比帕格尼尼的原曲更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声部的音乐之美,乃任何其他乐器也无与伦比。全曲具有辉煌华丽的色彩,但弹奏该曲的独特方式,突破了一般人双手在键盘上所能协调的极限,其艰深程度在当时被视为“不可能弹奏”。短短四分多钟的音乐中,不断出现“轮奏”(左右手交替弹奏)、“快速双八度”及“极大音程跳动的断奏”等超难技巧,其中有一段以单手快速跳跃四个八度的弹奏来模仿钟声的技巧,被认为像表演杂技那样艰难。

乐曲经过短暂的前奏,进入清脆悦耳的基本主题,富于弹性,充分发挥了钢琴某些音区的表现特点,基本主题在全曲中反复出现,后面的插部则与它形成对比。最后,乐曲结束于热烈欢快的气氛之中。

杰德评论:

李云迪的李斯特专辑比他的第一张肖邦专辑更大大地令人感兴趣。整张CD里的每一首都弹得很棒,里面有时有些不寻常的、令人困惑的诠释。令人困惑的曲子是《钟》,李云迪似乎是小心翼翼地开始这曲子的前一段,动感只是微微有一些,两三处在句尾困难处稍微缓和(以达到准确?),然后到了后面一段时,他突然加快并增加音量激动地结束这曲子,抹杀了乐曲一贯被人所理解的逻辑弹法,但李云迪的弹法却是令人赞赏的(顺便说一句,李斯特并没有在他的琴谱里注明须有这样的加速)。谁说只有老一辈的钢琴家才会随意改变李斯特作品的弹法?如今有知识的、负责任的现代钢琴家也会。Jorge Bolet(乔治·博列特)也细致地弹过这曲子,但他从头到尾是一致的无变速,Josef Hofmann(约瑟夫·霍夫曼)弹得快一些,但是毫无变速的极度优雅。

美国刊载的一篇乐评:

很棒的李云迪所诠释的李斯特作品

现在正是李斯特作品的钟爱者重温旧爱的好时候。燃起这时刻的钢琴家正是中国的李云迪所录的李斯特专辑。自李斯特以后的100年以来,钢琴家弹奏的李斯特作品,常以达到罗曼蒂克气氛为主而忽略了极微细的传达,所用的rubato(弹性速度;自由地)也只是普遍认为可以用的,处理有动感之处时,务必要使大声弹奏的地方听来不吃力。弹半音阶时,常常令你听来有如各个钢琴家各有各的不同之处。

20岁的李云迪在美国几乎还没人认识他。我们这个国家的艺术审美观念有点问题,它不认得天才,但却赞美一般还算OK的艺人。李云迪除了具有高超的技巧之外,还能注入有性格的弹奏,需要小声之处他能轻声细语,大声之处犹如雷声,但他从不敲击琴键。最重要的是:他是少数能诠释得好的钢琴家之一,这是一首有力量,有深度,有创新的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除此之外,专辑内还有其他李斯特小品,也都被李云迪有深度地演绎出来。他将会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钢琴家。

2.Liebeslied(“Widmung”)《献辞》,曲长:3′38″

改编自舒曼的艺术歌曲,在李云迪指下泛溢出美妙醉人的旋律,也是他经常安可的乐曲,常能撩拨听众的听觉神经,引起共鸣。

3.LiebestraumNo。3《爱之梦》,曲长:4′37″

李斯特的名作之一。1850年,他将自己的三首独唱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独奏曲,取名为《爱之梦(夜曲三首)》,其中第三首最为成功。这首乐曲的原型是歌曲《哦!尽情地爱吧》,作于1845年,歌词选自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利格拉特的名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久》。乐曲结构为类似回旋曲的二重三段式:(A B 华彩) (A B 华彩) (A),为优雅的快板,降A大调,6/4拍。在音乐处理、演奏技巧和踏板的运用上都有着李斯特独特的风格,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还蕴含着崇高的美学意义。

乐曲在柔美的中、低音区起始,出现在内声部深情而婉转的旋律甜美动人,伴以清朗、雅丽的分散和弦,犹如一首无词歌,平稳、含蓄、深沉,表达着朴素而浪漫的爱。从第一个再现部起,旋律移到高音区,分散和弦增加为两层,调性色彩的变化也显得更为频繁,音乐变得宽广而绚丽,充满了对幸福的憧憬;在乐曲中间部分,爱的思绪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热情终于迸发,成为大胆炽烈的呼喊,音乐渐渐达到高潮;接踵而来的华彩,犹如飞流直下的瀑布,又似为爱情主题镶嵌了一条艳丽的花边;最后,通过调性的循环,音乐又回到开始的抒情境界,丰满的和声,如歌的旋律,然后在美好的梦境中恋恋不舍地结束。

需要强调的是用钢琴演绎此曲的精髓在于突出其歌唱性,而李云迪丝绒般的音色令整首乐曲倍添温暖。

杰德评论:

《爱之梦》句子的形成很浪漫[或许没有那柯蒂斯(Curson)1963年为英国福茂(Decca)唱片公司录音的权威]。这是一位很吸引人,很有个性的年轻钢琴家,他弹的奏鸣曲都有这些特质,但它只是间中慢性出现的,奏鸣曲那一段很有戏剧性的部分做得不好,只是连接起来而已,缺乏创意。

4.Tarantella《拿波里和威尼斯》,曲长:9′07″

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游岁月》第二集《意大利》的补遗之作,作于1869年,是描写风光的音乐,表现的是在意大利接触到的文艺复兴时期巨匠们创作的“充满至善至美的艺术性和被十分统一的”作品印象。

共三曲:

①船歌,根据佩鲁奇尼的短歌《小船上的金发女郎》改编,它有一个副标题《贡多拉小船上的金发女郎,骑士佩鲁奇尼之歌》,是李斯特在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像大部分船歌一样,左手的低音部分弹出划桨的节奏,右手弹出迷人的旋律。

②小曲,根据罗西尼歌剧《奥赛罗》中划船时唱的小曲《孤独的悲叹》改编。

③塔兰泰拉舞曲。

杰德评论:

李云迪弹的《拿波里和威尼斯》是众多CD里最优雅的之一,我倒是希望他没在中间那段因太用情而使之显得太软,不合乎整首曲子。李的堂皇且具有轻微突出的弹奏极其适合李斯特这首奏鸣曲,他不像其他钢琴家一般把那一段骇人的“八度奔驰”弹得似乎是独立的环节,而是把它融入前面那一段,自然地引出来。他把不同主题的段落没有缝隙地连接起来,进入到那富于诗意、浪漫的D大调,且在Fughetta(小遁走曲)之前避开了任何太浪漫的情调。这是一首许多钢琴家弹过的奏鸣曲,李云迪的这些长处,使他在众多的钢琴家里显得最有音乐感,最有智慧,最有技巧。他可能没有Arrau(阿劳)那令人沮丧精神的深度,没有Jorge Bolet(乔治·博列特)的权威以及Argerich(阿格里奇)的快速冲力,或是Richter(李赫特)的强度,但是李云迪的奏鸣曲是成功的独树一格。

5.TheRigolettoParaphrase《弄臣仿真曲》,曲长:6′28″

作于1859年,取材自威尔第的同名歌剧终场的一段四重唱。这里李云迪运用细微的音色变化带出音乐戏剧结构中的脉络,创造出演员交替呈现的传神的戏剧化效果。

杰德评论:

这首曲子李弹得极优雅,是单纯的悦耳,听来有如甜品,而阿劳弹奏此曲是刻意小心地仔细,听来有如赴歌剧前一顿诱人的饱餐。《献辞》与《爱之梦》尤其显示出李云迪的长处。

专辑的最后一首曲目是李斯特著名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其因结构庞杂,技巧艰深,内涵丰富深厚,而被人们称为“恶魔般的曲子”。

这是一首长达30多分钟的至尊级奏鸣曲,是李斯特钢琴创作中最突出的作品。这首奏鸣曲深刻地反映了他的世界观的复杂和矛盾,这种矛盾是地狱与天堂之间的斗争,人们常把作品内容与歌德的《浮士德》联系起来,玛格丽特(受浮士德诱惑的纯洁少女)与靡非斯特(魔鬼)的主题交替出现。李斯特并没有给这首乐曲加标题,就直接进入人物的内心活动,乐曲表达幅度广泛,有虔诚的信仰和对光明幸福的渴望,也有对生活的怀疑和宿命论的情绪。他成功运用了单乐章的形成,动机虽然短暂,但在节奏、速度、调性、音区、织体上有十分灵活的变化。

《b小调钢琴奏鸣曲》写于1852—1853年间,题献给舒曼,以回报舒曼1839年题献给李斯特的《C大调幻想曲》,是李斯特唯一的奏鸣曲,也是19世纪的钢琴经典之一。

这部包含了戏剧性与抒情性的大型作品,采用了“主题变形”的原则,它完全摆脱了古典奏鸣曲那种“调性游戏”的束缚,将奏鸣套曲几个乐章的结构连贯起来成为单乐章结构。作者以非凡的节俭方式,用有限的材料写出宏大严谨的作品。全曲乐思都由开头的基本主题发展而来,作曲家每次都采用了不同的速度、节奏、技巧、情绪、调性来让这个主题重现,这也是整部作品的最伟大之处。

作品发表之初引起极大争议。崇拜古典奏鸣曲章法的人根本无法容忍这部作品“从未听过如此将支离破碎的要素狡猾而又大胆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从未体验到有人竟对所有的音乐作如此混乱而又狂暴残忍的斗争”;瓦格纳则认为这首作品“超越了所有概念,至美、至大、至善,深刻而又高贵”,还有一些音乐家称该曲包括了钢琴文学最出色的段落。

这首作品构思宏伟新颖,内容深刻,涵括了对比和变化的巨大幅度,不论在情感的表述还是在结构的建筑上,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深度和广度,着重于人性矛盾的胶着与探究,代表着浪漫主义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普遍的一种怀疑心态。虽然李斯特没有把b小调奏鸣曲称作“一生的奏鸣曲”,但是此曲却清楚地表达了他的世界观。

乐曲共三个部分:

开始是一个引子,模糊的调性和不稳定的调式是这个引子给人最深刻的印象,犹如贝多芬《命运》开头的“敲门声”一下将人紧紧抓住,但在这里不是命运敲门的声音,而是诡异的步履,无法想象是谁的脚步声,也无法知道将去向哪里。这种不明确给人的感觉既不是悲剧性也非戏剧性,几乎是哲学性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引子的主题贯穿在整个奏鸣曲中,分别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之前,结尾以及乐曲的最后明显地出现了五次。有人把这个引子称为命运主题,似乎是象征了一种宿命的、作曲家难以逃遁的结局。

呈示部先构成c小调优美的第一主题最慢板,接着是有力的快板,活泼的D大调。经过部后转为降E大调,出现威风凛凛的第二主题。这是全曲中出现次数和变形最多的一个主题,尤其在发展部中变得十分庞大,感觉作曲家一直在试图表达或者在追求的样子。尾声甚至以赋格的形式出现,尽管它很明确,但仍是尖锐和矛盾的,因为主和弦始终闪烁在7和弦中,它完全没有像传统奏鸣曲那样赋予主部明确的调性,并在开始不久就进行了频繁的模进转调,让人感觉作曲家在陈述之外想要表达的东西,或是思想斗争的一个过程,或是两种矛盾心理互相冲突的产物。

第三个主题是从连接以后出现的副部1主题,热情的性格,反复了被颤音所引导的温柔华彩后,出现了开头有力的快板动机,接着推向高潮,充满英雄意味。平静之后,很快过渡到主部中那个主题变形产生的副部2主题,这次是有着强烈的抒情意味,升c小调转为f小调二反复,减弱音量后,引出持续的行板,好像开始歌唱,表情极为丰富。至此,乐曲进入了一个较和谐的状态。

毫不间断地,作曲家把音乐进行到了展开部。若从单乐章的奏鸣曲结构来看,这个展开部除了对主部主题的展开以外,还有一个插部。这个插部堪称一个完整慢板乐章,幻美的新主题在升F大调上明朗地出现,以A大调近似慢板,又回到了升F大调。

第三部分,第一主题群以小二度出现,先以b小调进入有力的快板之后,再现开头的两个动机,互为纠缠作赋格发展。尽管作曲家在此用了陈述语气,而非展开分裂的手法,但在531小节处,调性重新回到了b小调。插句之后,以B大调再现第二主题,加快速度后,再现的几个动作巧妙配合,然后第二主题再被强调,转为持续的行板,再转低音进行的中庸快板,最后以最慢板结尾。

尾声重现了整个奏鸣曲出现过的四个主题,仿佛依次陈述和总结了作曲家完整但却冲突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伟大的结尾,富于力量,阴暗与明朗相互交织,似乎有一种力量始终在与心灵作斗争,甚至在745小节处,让一种类似遥远天堂的声音代表理想中的纯粹,来回避那个一直纠缠在作曲家内心的问题。最后他虽然找到了答案,但却没有战胜自己,而是陷入了新一轮的迷惘中。开头引子的主题在结尾中再次出现,仿佛揭示了命运的不可回避。

聆听该曲几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感受,它所承载的厚度和重度代表了那一个时代。在这个非凡的结构中,我们也能看出李斯特的确在卓越地追求曲式的连续性,并且做得十分伟大。

在这张CD扉页的介绍中,有一段文字,摘要如下:

“b小调奏鸣曲就像一个人的一生。在开始处诞生,在结束时死去。”这些话出自一位20岁的钢琴家似乎有些夸张。

李云迪很少谈及这首奏鸣曲的实际内容,对于作品开始部分起伏跌宕的主题动机,他极力找出适合的字眼加以描述,李云迪称之为“怪物”(李斯特自己说是“捶击”)。但相同的动机后又以柔和的色彩再现,仿佛克服了重力飘向来世,在此李云迪谈到“一个‘魔鬼消失的样子’”。大体上说,他宁愿更概括地描述那种近似血与火把握的音乐形象:“具体细节的剖析并不重要,人们可以任意想象,音乐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

这张CD从多种角度展示了一个钢琴家如何与李斯特建立密切关系,整整30分钟的b小调奏鸣曲顶级演奏,同时保持了同样的张力和内省。尽管这些是150年前的作品,却是来自一位在21世纪初刚满20岁的钢琴家令人信服的演奏。

西方乐评人称:

李云迪演奏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没有丑陋的声音,没有不必要的太大的声量,也没有呆板或迟顿的节奏。他似乎不需吹灰之力就能把最好的技巧显现出来。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对曲子理解的程度也不亚于技巧。李云迪弹这首曲子开始时没那么激动,但是慢慢地到了需要表达有英雄气概的地方,他便更激动了。到了Andante sostenuto(持续不变的缓慢板)的地方,他对轻声的控制做得很好,rubato(弹性速度;自由地)也做得很好,弹得越来越精彩,最后以娴静似天堂之声结束整首曲子。大部分钢琴演奏家都在成名后弹奏该曲,但李云迪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年仅20岁就能理解李斯特这部最艰深的作品,令人敬畏。

《纽约时报》评:深思熟虑的演绎,超技巧的表现,决不可能不令人佩服。

2002年12月13日,李云迪的《李斯特精选》首发式在北京举行。除以“再续古典音乐神话”为诉求之外,他仍被定位为极具青春偶像感的钢琴演奏家。为了配合宣传,李云迪在短短半个月内辗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召开媒体见面会和现场签售。

有记者问:“你这次推出的李斯特专辑完全跳出了人们通常认为肖邦比赛金奖得主只能弹肖邦的概念怪圈,尤其是《b小调钢琴奏鸣曲》演奏得相当成功。通常艺术家每推出一张新专辑,似乎就意味着某种新的高度,能否从自身角度评价一下已经出的唱片?”

李云迪回答:“每个演奏家的角度是不同的,每一次的演奏也不同,你听到的录音和我在现场的演奏照样存在差异。现在推出的两张唱片,应该是对我在目前学习和演奏的比较成功作品的一种记录和展示。虽然我现在也学习贝多芬等作曲家的重量级作品,但是我觉得除了可以在音乐会上演奏它们,暂时还不适合用作录音曲目。其实大家抱有一种高度期待的心态,我也当然希望每一张新专辑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可我是演奏者,是置身音乐当中的,只能等唱片录制完展现给大家以后,才能听到见仁见智的评价。所以我觉得仅仅一两张唱片的评价并不是我真正在乎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一两年时间对于古典音乐艺术家来讲是根本无法记载在人生经历上的,真正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体现出来的转折点几乎都是以十年为一个跨度的,所以大家对年轻艺术家的期待方式和心态应该平静一点。”

这张专辑的发行使李云迪的音乐艺术获得巨大成就,他在来年获得了多项国内外的唱片大奖,最值得一提的是荣获2003年ECHO古典音乐大奖——“Soloist of The Year”(最佳独奏唱片奖)。

欧洲著名的ECHO古典音乐奖,是德国正统评古典音乐与唱片所设的奖项,设有包括声乐、器乐、指挥、管弦乐队、歌剧、终身成就艺术家等门类的奖项,都是从全世界年度最佳的唱片中严格评审而出。此奖在古典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其中的“Soloist of The Year”更是众多一流演奏家心目中的最高荣誉。作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人,20岁的李云迪再次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2003年10月26日,李云迪出席了在德国Dortmund市举行的ECHO古典2003颁奖典礼。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亲自出席了颁奖会,现场观众达2000多名,德国国家电视台现场转播了颁奖盛况,200多万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这次盛会。

颁奖典礼上,李云迪捧走大奖,并弹奏了李斯特的《钟》,以优美清脆的“钟声”打动了所有观众,而他也是当晚从众多获奖者中挑选出的现场表演嘉宾之一。德国FONO FORUM称赞“他具有巨星的气质”。

11月17日,《李斯特精选》获得第四届中国金唱片演奏奖及评委会特别奖,同时荣获荷兰爱迪生奖(Edison Award)古典唱片大奖。12月27日,入选《纽约时报》“2003年最佳古典音乐唱片”。

英国《星期日时报》称:

李的确是个非凡的音乐天才,他创造的声音是热烈的精细的且极具变化的。

英国《广播公司音乐杂志》评论:

李弹奏出的音色非常动听,即使是最弱和最强音也是如此……从技巧上来说,他的整张专辑也是完美无缺的。

李云迪超凡的音乐才华和键盘掌控力,让他在任何重要的钢琴唱片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他的音乐向我们展示了魅力十足的中国年轻钢琴家的巅峰演奏。

同类推荐
  • 人生路遥

    人生路遥

    本书是关于《平凡的世界》作者、著名作家路遥的一部长篇回忆实录。上部“激流中的水手”,对路遥的成长轨迹娓娓道来。中部“兄弟情深”,细诉作者和路遥长达三十年的交往和友谊。下部“说说也无妨”,追忆路遥的人生“花絮”和难以归类的故事。作者和路遥识于微时,患难与共三十载。因为是朋友写,所以更加可信;因为是作家写,所以更加生动。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只会做好官、写漂亮文章的曾国藩,短短三年间就带起一支湘军劲旅,实现从丁忧侍郎到湘军大帅的神奇转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令当时的仕人大跌眼镜,也成为后世国人琢磨不透的传奇。汪衍振所著的《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以清末太平军起事为背景,从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写起,到咸丰四年(1854年)湘勇成军为止,分5篇36章全方位展现了曾国藩从一介文臣到湘军统帅的过程。《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内容以曾国藩的人生转折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时代背景、清廷决策变化、官场势力折冲博弈、满汉大员复杂关系,以及曾国藩如何结识、笼络一干人才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史事。
  • 张曼新传

    张曼新传

    这是一部生动的传奇。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文夜谭般的奇特人生之族。本书将给您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在书中,史玉柱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往往在轻描淡写之间,一语道破营销的本质。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史玉柱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为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
热门推荐
  • 我要牛奶

    我要牛奶

    我要牛奶!这句话把这个16岁少女的心给死死捏住,让她不曾奢望的一切出现在她的面前,爱情、亲情、友情...年少的她该如何选择?
  • 甜瓜不强扭

    甜瓜不强扭

    世人皆言强扭的瓜不甜,顾无双却道瓜在我手,甜不甜的,与你何干?再说了,强扭的瓜不甜,但是止渴啊!注:本书又名《世子的追妻之路》,《论世子花样作死的一百种方法》。
  • 查理九世之巨人城危机

    查理九世之巨人城危机

    dodo冒险队穿越到了穿越火线中的巨人城,与生化僵尸打响了战争
  • 战神联盟之灿烂千阳

    战神联盟之灿烂千阳

    我作为一名简单的地球少女,来到宇宙,这里成为了我一生中最温暖的家。即使是有着危险,但每一刻都是那么的甜蜜。我很幸运能成为你们的伙伴,与你们一起挥洒汗水、泪水,一起舞动青春。感谢在我成长路上有你们的陪伴,因为你们,让我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伊芳
  • 情深缘浅,相爱无缘

    情深缘浅,相爱无缘

    她开朗大方,却又多愁善感;她虽然面貌不佳,却有一个善良的心,;她虽然很自卑,却意志坚定永不服输。她就是忘忧,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孩,但她的经历却坎坷多磨。是命运太悲惨?还是上苍降下的惩罚?忘忧与上官天恒从陌生人到同学、在到情人、最终变成仇人。是因为小三的出现?还是两人本就有缘无份?心碎魂散犹无物,痴情却变无情人,前尘往事皆消散,人生豪迈须尽欢。忘忧以后的路会怎么样呢?
  • 少爷说他是剑魔

    少爷说他是剑魔

    我,陈无锋,会耍独孤九剑!( ̄_, ̄)欢乐向文风,苦大仇深的那些桥段,可去他马的吧!
  • 金融创新:企业、监管与市场的挑战

    金融创新:企业、监管与市场的挑战

    本书以金融创新:企业、监管与市场的挑战为主题,分析了金融、高科技、影视、房地产、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最新趋势及领先理念。具体内容有:车企谋变:中国整车企业收入与成本现状分析、迎接影视业的黄金年代、逆势增长,何以持续?进退之间,攻守有道、货币新形态——金融创新与货币演变、互联网金融,你准备好了吗?生产地选择的决策框架、杰出企业的思维之道。
  • 仙道至圣

    仙道至圣

    太初之末,九州动荡!三千位面遭劫,百族没落,人族先圣借此先机开创万古盛世,缔造文明。逝者如斯,岁月冉冉,事隔百万年,一位曾经弃武从文的清秀少年带着睿智的双眼依然踏出八百渭水,一心追求至圣道。不想,却是坠落重重迷局,惊起天宇之变……仙道迷漫,寰宇无圣,他又将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求得一线天机,问仙成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爱过一场,你还要怎样

    我爱过一场,你还要怎样

    她叫温柔,但性子一点也不温柔。五岁时在自家庭院遇见穆寒时,惊为天人。她叫他时哥哥,巴望着长大后做他的新娘,被他宠上天。小霸王追人的方式简单粗暴!咬死所有试图接近他的小婊砸!或者找人揍他,再来个美救英雄!直到那儒雅清俊的少年忍无可忍:滚!偏偏她属马,野蹄子,烈性儿,让她滚,她只会蹦跶得更欢。但,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岁那年,温柔背上一条人命,没进局子,但她知道,自己再也缠不动他了。彼时,穆寒时已是南城医学界最耀眼的一颗新星,前途不可限量。温柔于是痛定思痛,远赴英伦。温柔此生有两大憾事。一是年少轻狂,不识爱恨。二是穆寒时。那个男人出生在一年之中初渐寒冷的时节,可他的心,却是这世上之人里最冰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