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239400000015

第15章 附录一 中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1)

******教创立不久,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一般认为,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国(中国史书称“大食”)向中国派遣使者,这是******教传入中国的标志。

唐宋时期,一些信仰******教的阿拉伯、波斯商人通过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长安以及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地经商贸易。他们在中国建立了清真寺,开展宗教活动,其中一些人在中国娶妻生子,留在中国,其后裔成为中国回族的先民。

公元13世纪后,随着蒙古军队的三次西征和元朝的建立,一批批中亚、西亚信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官员等来到中国,被称为“回回”,这是******教传入中国的主要时期。元明时期迁入中国的******教徒,在与当地民族主要是汉族通婚后,吸收了汉族的文化,形成了使用汉语、穿着汉装,又保持了******教信仰的民族——回族。同时还逐渐形成了东乡、撒拉和保安等信仰******教的民族。

又经过数百年的时光,******教在新疆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塔吉克等六个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

目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10个少数民族是信仰******教的民族。我国******人数为两千多万,大多数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云南等省。其他各省、市也有分布。这十个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都和******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他们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保安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

一、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元代“回回”一词的含义是******教信仰者的通称。明代“回回”与“教门”开始联系在一起,把回回信仰的******教称为“回回教门”,简称“****”,对******教徒称“回回”人。清朝至民国年间凡信仰******教的各民族通称“回回”。新中国建立以后,根据人民的意愿,信仰******教的各民族,都确定了自己的族称。“回回”这个名称,成为回回民族(即回族)的通俗称呼。

我国回族是以中亚细亚各民族为主要族源,并以移民迁徙方式和商业交流活动与汉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女子通婚而在中国境内逐渐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保持******文化传统的民族共同体。回族族体的最早来源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唐宋时期)来华经商留居的******“蕃客”后裔;回族主要来源是公元13世纪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发或自愿东来的各族******,他们在元朝社会地位较高。

回族现有人口已超过981.68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人口居第三位。回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布较为集中。回族群体的聚居区也以不等的人口数量和区域规模,零散地沿各交通要道和水利干线辐射,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在中国现有行政区中,约有96%的县级行政区内都有回族居住。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8%,占宁夏全区总人口的34%,故称“中华回乡”。

目前,全国共建立有1个回族自治区、2个回族自治州和11个回族自治县,回族区域自治地方总面积19.71万平方公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恢复、新建了4个市辖回族区和143个回族乡。

回族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习惯。回族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把阿拉伯-******文化看作是回族文化的“来源”的一部分。回族普遍信仰******教。回族穆斯林在口语中称******教“伊斯俩目的教门”或简称“教门”。

回族有严格的饮食习惯和禁忌。回族成员大都十分熟悉“清真”一词。清真在宗教意义上是指回族成员虔诚的******教信仰及其相关的宗教行为;在个人生活行为意义上是指讲求心净、身净、居处净和饮食净。回族讲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洁性及节制性,民间概括为“饮食净”。回族与其他******民族创造和发展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

回族喜欢饮茶。早期回回******喜吃甜食,在中国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以甜味为特色的饮茶习惯,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三炮台”和“八宝盖碗茶”。回族群众喜欢唱“花儿”,民间有不少花儿歌手。回族视习武为“圣行”,其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赶木球、掼牛、爬木城等。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日期分别在******教历10月1日、12月10日和3月12日。回族通用汉语和汉文,但在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语中保留有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

从元代以来,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不少颇有影响力的回族人物。如诗人萨都剌、丁鹤年和马世俊,散曲家马九皋,大航海家郑和,政治家赛典赤,清官海瑞,思想家李贽,学者马自成、蒋湘南,民族英雄左宝贵,文学家丁澎,军事政治家马文升,画家改琦,抗日功臣马鸿宾,民国高级将领白崇禧,共和国前任副总理杨静仁,“中国交响乐之父”(音乐指挥家)李德伦,相声艺术家马三立和史学大家白寿彝等等。

二、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口有839.94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人口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居第四位。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另外,在湖南(桃源县和常德市)、河南和北京等省市也有部分维吾尔族聚居。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凝结的意思(拉施特《史集》第1卷)。“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文史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被译写为“韦纥”,是指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公元7世纪开始称作“回纥”(《新唐书》卷217),公元788年又改译为“回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畏兀儿”,1934年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

维吾尔族是早期回鹘人的后裔,信仰******教。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维吾尔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有经营农业的悠久传统,他们根据新疆的地理环境,发展了绿洲灌溉型农业。维吾尔族的先民开垦了绿洲,修渠引水,并发明了“坎儿井”这一独特的地下引水系统。小麦是维吾尔族农家普遍种植的农业作物。新疆的自然条件利于种植棉花,维吾尔族先民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植棉,其中长绒棉质地优良,最为有名。种植瓜果是维吾尔族的特长,主要有葡萄、哈密瓜、西瓜、香梨、石榴、樱桃、无花果等。

新疆的维吾尔族有11%的人口居于北疆。北疆的维吾尔族主要经营畜牧业,出产的细毛羊、伊犁马、焉耆马等非常有名。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手工业传统,在冶金、雕玉、纺织、酿酒和皮革加工等方面有一定成就。新疆在丝绸之路的商道上,因此维吾尔族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经商传统,发展了“巴扎”(集市)的贸易形式。叶尔羌(今叶城)、喀什、阿克苏和哈密都是传统的商业中心。

维吾尔族传统服装极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长袍,斜领,无纽扣,用长方丝巾或布巾扎束腰间;农村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对襟背心;城市妇女现在已多穿西装上衣和裙子;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胶质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妇女常以耳环、手镯、项链为装饰品,有时还染指甲,以两眉相连形式画眉;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辫梢散开,头上别新月形梳子为饰品,也有人将发辫盘系成发结。

维吾尔族喜欢吃面粉制作的各种烤馕、拉面、炒面等。烤馕和抓饭是他们最常见的饭食,喜欢吃牛、羊肉,另外还有烤羊肉串、烤包子、薄皮包子等民族风味食品。维吾尔族群众都喜欢喝奶茶、吃水果。新疆水果,品质优良,产量巨大,维吾尔族也因此成为全国人均吃水果最多的民族。有些水果还制成果脯,如葡萄干、杏干、杏包仁、哈密瓜干、桃皮等。维吾尔族严禁吃猪肉、驴肉、狗肉和骡肉。羊肉串是维吾尔族的民族风味食品,如今已经走出新疆,深入内地城镇,成为风靡全国的民族风味小吃。

维吾尔族的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干旱地区建筑特点。房顶多穹隆顶或平顶,墙壁较厚,拱形门窗,窗口少而且小,天窗较大,用来采光。屋内砌土坑,供起居坐卧,又有火墙、炉灶,以取暖、做饭。住房多成方形院落。大门忌向西开,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花木。屋前搭葡萄架,成一凉棚。有些住房还有较宽的前廊。

地毯、花帽、艾德来斯绸、民间印花布和英吉沙小刀等是维吾尔族最盛名的传统工艺制品。维吾尔族历史上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到了16世纪,******教排除了其他宗教,在维吾尔地区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基本上都是******教的宗教节日,主要有“库尔班”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过节时,维吾尔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相互登门拜访祝贺。在乡村,每年3月22日还过“诺肉孜”节,迎接新春的到来。

维吾尔族非常注重礼仪。路遇尊长、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并道“色俩目”,以示问候。老年人吃饭或到他人家里做客,要双手摸面做祝福的宗教仪式“都哇”,有时互相见面时也做“都哇”。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有几十种之多,其中独他尔和热瓦甫是最常用的独奏、合奏乐器。达夫鼓是用手指敲击的一种羊皮鼓,用于舞蹈和音乐合奏的伴奏。维吾尔族舞蹈的群众性很强,以轻巧、优美的舞姿和快速旋转、多变的艺术特点而著称。“赛乃姆”(集体舞)是最普遍的民间舞蹈形式,即兴表演,有时独舞,有时二人对舞,三五人或十几人同舞也很常见。大型活动时,还会出现百人共舞的壮观场景。舞蹈者情绪热烈,观众拍手、呐喊助威。在农村、乡镇,每逢节日、婚礼、欢送宾客等喜庆场合,都要唱歌跳舞。“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有器乐演奏、歌舞和说唱等内容。在维吾尔族民间生活中,还有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娱乐形式“麦西热甫”,将歌舞和民间游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深受维吾尔族群众的欢迎。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历史上,维吾尔族曾使用过突厥卢尼文、依照粟特文字母创制的回鹘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察合台文等。现行的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共32个字母,从右向左横写,称为老维文。1960年以后,曾进行拉丁化的文字改革,创制了一套新维文。1982年起恢复使用老维文。

维吾尔族有丰富的文学遗产,流传至今的有《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乌古斯可汗传》和《真理的入门》等。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均产生于维吾尔族历史上的喀喇汗王朝时期,在维吾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在维吾尔族民间广为流传,它对研究古代维吾尔族的历史、文学和语言都具有重要价值。

维吾尔族生活的地方——新疆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汇地,孕育过辉煌的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其中较著名的古城遗址有高昌古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3世纪末)、交河古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3世纪末)和楼兰古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等;吐鲁番的伯孜克里克千佛洞、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是佛教故地的历史见证;喀什的阿巴克和加墓(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吐鲁番的伊敏和加墓等则是著名的******教建筑。

三、哈萨克族

我国哈萨克族人口总数已超过125.05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哈萨克民族主要由古代的乌孙、康居、奄察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大月氏,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共同融合而形成。从13世纪初铁木真为首的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构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3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把从亚洲到欧洲凡是蒙古人马蹄所到之处,分给了自己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分得钦察草原,建立金帐汗国。不久,由于领户分封,金帐汗国造成了新的割据局面。斡鲁朵分得了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建立“白帐汗国”,并于14世纪一度强大,统一了整个金帐汗国。15世纪初,“白帐汗国”王朝东部又分裂出了乌孜别克汗国。该汗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汗王阿布尔海里对外大肆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对内凶狠残暴,进行野蛮统治,从而激起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巴拉克汗的儿子克烈和加尼别克苏丹对阿布尔海里汗王的不满越来越强烈,甚至达到公开对抗的程度。1456年,克烈和加尼别克苏丹带着自己的部落迁徙到楚河流域,在新的地区建立起了独立的政治实体——哈萨克汗国,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从而吸引了周邻大量游牧部落纷纷前来加入。这样,大约在15世纪末,一个有共同名称、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哈萨克民族最终形成。1755年,哈萨克中玉兹的可汗阿布赍与清军定边将军正式接触,建立了藩属关系。

1864年,中俄双方签署《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侵占了中国西北边疆大片领土,一些哈萨克部落不愿受沙俄统治,纷纷迁到中国境内。清政府对所辖哈萨克人在原氏族部落制度基础上,实行千户制。官员也分为千户长、百户长、台吉、公等。哈萨克人要交纳赋税,履行国民的义务,最终接受中央王朝的直接统辖。

历代哈萨克人民为守疆卫土,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杰出贡献。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主要与哈萨克族源有关的乌孙结盟,共同击败了匈奴贵族,才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直至帕米尔高原的广大土地并入中国版图。

19世纪后半叶,沙俄武力征服中亚,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使大批哈萨克牧民遭受到残酷统治。哈萨克人民不畏强暴,多次起义,打击了沙俄在中亚的统治。《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强迫伊犁各族人民迁移,遭到哈萨克人民的顽强抵抗。不仅如此,在1855年火烧俄国“贸易圈”斗争中,在1871年抵抗沙俄入侵伊犁的战斗以及阿勒泰地区的抗俄斗争中,哈萨克人民均表现了坚决反对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饰带有较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其饮食习惯也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畜牧业紧密相关,以肉、奶、茶、面等食品为主;而奶制品在哈萨克族饮食中的分量很大。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酥酪、奶糕、马奶酒等等。其中马奶酒是哈萨克牧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穹庐为室分兮旃为墙”——西汉时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描述了古代中亚游牧民的居住习俗。两千多年来,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在居住形式上继承了祖先的传统。穹庐即毡房,由于哈萨克族在春、夏、秋的三季牧场中要不停地迁徙,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携带的房屋,才能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毡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忒哈拉”(圆顶房)是哈萨克族的定居房屋,冬暖夏凉。

哈萨克族及其先民饲养的伊犁马和巴里坤马闻名全国。由于长期从事游牧畜牧业,需要不断移动,马就成了乘骑的主要交通工具。哈萨克牧民离不开马,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游动迁移、从事狩猎,都需要骑马,他们有句谚语说:“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哈萨克牧民转场、运输货物,则常用牛车或骆驼驮运。

哈萨克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信仰和******教。哈萨克族相信万物有灵,因而天、地、日、月、星宿、水火都成为崇拜的对象。从15世纪开始,哈萨克族皈依了******教,但在哈萨克牧民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原始萨满教的一些成分。

哈萨克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很有特色,乐器种类繁多,乐曲丰富多彩。“冬不拉”为弹奏乐器,是哈萨克族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拉奏乐器以“库布孜”为代表,演奏起来声音类似小提琴。吹奏乐器主要有“思布孜可”等。哈萨克族的打击乐器也有很多,极有特色的是“阿迪托亚克”。这种击奏乐器由两个组成一对,演奏时互相击打,外形类似马蹄,加之所奏出的效果,哈萨克族称之为“马蹄音”。

哈萨克族民间乐曲十分丰富,古朴雄浑,优美动听。哈萨克族最善于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他们舞蹈的特点是用“动肩”,跳“马步”。其动作感极强,能充分表现出粗犷剽悍的民族风格和刚健苍劲而浓烈的草原气息。

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传统娱乐活动主要包括叼羊、赛马、姑娘追和摔跤等,其中男女骑手娱乐活动“姑娘追”更富有情趣和浪漫色彩。

哈萨克先民的传统节日是“诺吾鲁孜”节,流传至今,类似于春节,在阴历春分日举行。信仰******教后,哈萨克族每年都要欢度“肉孜节”和“库尔邦节”。

哈萨克族的工艺是构成其游牧文化的重要方面,形式主要有雕刻、刺绣和手工艺品。其中雕刻艺术和民间刺绣相当精湛。哈萨克族金银匠手艺也有很高水平。他们常常用金、银、铜和宝石、玛瑙装嵌在马鞍、马衔、马镫带上,设计出各种赏心悦目的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哈萨克族人民进入了与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1951年1月,甘肃省敦煌县成立了“安置流散哈族工作委员会”。1953年3月,****中央西北局和西北行政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了“甘青新三省边境哈族头人联谊会及各族团结会”。会上讨论了划分哈萨克族牧居区域,建立民族自治政权,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问题,拟定了《甘青新边境各族代表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安置边境哈族的协议意见》。规定甘肃以海子为中心,东至哈尔腾东端的托逊堡,西至安南坝,南至海子南端,北至燕都尔图,上述地区为哈萨克族居住和放牧区域。青海都兰方面以格尔木为中心,东至达赍,西至乌图美仁,南至古尔班崖吉,北至且如地带为哈萨克族居住放牧区。从此,甘青新边境的哈萨克人民彻底结束了长期漂泊动荡的生活,有了自己固定的居住地和放牧草场。

1952年至1953年间,经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被乌斯满匪帮裹挟到镇西的300户哈萨克族牧民迁回阿勒泰。从此,巴里坤的哈萨克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从1954年至1984年,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一批批哈萨克族牧民由甘肃、青海陆续迁回新疆。

1954年11月27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区在伊宁市正式宣告成立,区下设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并受新疆省人民政府委托,代管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区(后改称自治州)。1955年1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域划分的规定,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哈萨克族使用哈萨克语,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语。哈萨克族服饰多用牲畜皮毛加工而成。妇女夏季穿长花布连衣裙,喜用银元或银制品作装饰,冬季外罩对襟大衣,大衣多用冬羊皮缝制。妇女头戴白布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长及脚跟,头巾左上端有饰品装饰。年轻女子头戴圆形花帽,冒顶由猫头鹰羽毛作帽缨。冬天男子多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驼毛絮里的大衣,腰束皮带,右侧佩有小刀,裤子多用牛皮缝制,名曰“夏里巴尔”。因经常骑马,男女都穿长统皮靴。

哈萨克族最主要的游牧区在新疆伊犁地区,位于亚洲大陆腹地,年降水量大都在200毫米至300毫米,年平均气温较低。河流两岸、山麓地带、湖泊水泉周围成为哈萨克族草原畜牧业和种植业活动的理想场所。

哈萨克族游牧的草原地带土特产、名贵药材和山林资源都很丰富。地下资源也相当丰富,有金、铜、铁、铅、锌等。如阿尔泰山,即为(蒙古语)“金山”之意,富蕴铍、锂、钽、铌、铯、铷、铪等82种稀有金属矿藏储量居全国之冠,该县可可托海三号矿被称为“天然矿物博物馆”。

四、东乡族

东乡族人口为51.4万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以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临夏市、兰州市、定西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

东乡族源于蒙古族,13世纪后改信******教,14世纪后半叶聚居于东乡地区的各民族融合形成一个单一的民族。东乡族人讲东乡语,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无本民族文字。东乡族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民歌称作“东乡花儿”。东乡族服饰上带有回族的特点,颜色多青、蓝色或藏青色布制成。妇女的上衣宽大长至膝盖,衣领衣袖衣襟均绣有装饰,套裤的裤管也滚有花边,用飘带束住。在节日里,妇女会穿上高跟绘花鞋,包头巾并插银制饰物。东乡族妇女的盖头分黑、绿、白三种颜色。女孩从七八岁开始戴绿盖头,婚后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男子头戴平顶软帽,分黑、白两色。黑软帽的平顶用六块布缝成,只有老教教徒才能戴。新教教徒则多穿制服和小翻领黑布面大衣。男子不能蓄发,但留胡须。男子平日多穿短衫、深色坎肩,毛织的褐衣,下穿及踝长裤。冬天穿山羊皮袄,在袖口处缝有黑色或红色的宽边。东乡族人在婚礼上要跳“哈利舞”,今天已不常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能记起。东乡族在宗教仪式中要表演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哲兹白”,舞者均为男子,形式多表现诵经的动作。

东乡族因居住临夏州以东(古称河州,以河州城为中心,城周围分东、西、南、北四乡),东乡便由此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历代统治者以“东乡回”称之。这是因为东乡族在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方面,基本上与临夏回族相同,在历史文献上常把它归属“回回”民族之内。人民政府经过民族识别工作,尊重本民族意愿,确定为东乡族。其自治地方命名为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县城设在自治县中部偏西的锁南坝镇。全县总面积为1462平方公里。

东乡族自治县三面环河,西北有黄河流经其境约30千米;东部有洮河环绕,流经边沿地区约70千米;约20千米大夏河从西南流过,沿洮河和大夏河的唐汪川和喇嘛川乡更有盆地特点。沿河地势较高平坦,十分利于灌溉。自治县腹部是群山垒垒,连绵不断,没有什么河流。自治县境内呈方圆形,地势高峻,中间高突,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交错,虽三面环水,却有80%左右的地方为干旱山区。

同类推荐
  • 大明将

    大明将

    本书叙述的故事,主要时代背景是明朝万历年间,中日两国在朝鲜发生的一场战争,当时朝廷腐败愈演愈烈,而外邦势力又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当时的日本对中朝两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本文灵感来自当年明月先生的《明朝那些事》等历史类书籍,本人在阅读后,激发了创作热情,并在热情了两年后下定决心开始写作。由于是本人的第一部作品,并且在工作的压力下,极有可能也是最后一部作品,因此无论是文采还是水平都不高,但本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争取将这一部以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为主线的小说写好,以抒发本人的爱国情怀!
  • 帝伏

    帝伏

    随时面临灭亡,却又不得不在夹缝中求存的乾夏国,长期周旋于六大超级帝国争霸的混乱局势中,而其之所以周旋于内,目的只是为了成为某一帝国的藩属国,得一庇护。某一日,乾夏国境域内某座名为鳢化的小城,有个千里逃亡慌不择路的少年,一头扎进此城。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

    《春秋战国卷》着墨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可爱的人与事,郑庄公为何只是小霸一个,仙鹤曾经毁灭了一个国家?为什么宋襄公的仁义不值钱,而老是被欺负的楚国曾经在历史上很牛,三家分晋到底是怎么回事,五张羊皮真的换来秦国的崛起么?春秋也曾有平民起义更曾经召开过“国际和平会议”,战国的变法你方唱罢我登场,谁笑到了最后?纸上谈兵的赵括是长平之战的最大祸首么,为什么曾经主力的战车消失在历史长河,秦王朝是如何一统江山又崩然倒塌,百家争鸣的百家最后到哪里去了,一切的一切,更多的精彩,只在你的掌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渡秋歌

    渡秋歌

    他是个半路出家的刺客,另一重身份却使他喘不过气。他也是刺客,冷漠,但与他人不同,待他,也与他人不同。
  • 黑龙少年志

    黑龙少年志

    江国十八年,江国第二任国王去世,其长子江无厌继位。江无厌仗着自己的身份,贪图享乐,增加税收,广收天下美女,任用奸臣,残害忠臣,使得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下有志之士,招兵买马,企图推翻江国。平静十八年的天下,终将再起战火。“卖个包子都不消停,你们是逼我谋反吗?”
热门推荐
  • 秦妖

    秦妖

    一只被封印两千年的妖怪意外地回到现代人类社会中。在现代社会里,他会有些什么样的遭遇呢?秦妖出生在异空间—昆仑。在那个虚无缥缈的昆仑世界,充满着各种只有在古籍和传说中才可以被描述的奇异生物--妖怪,那里有着神话中统治一方强大神秘的轩辕族,还有那生存于飘渺中法力无边的长生仙人。人性的本质是什么?即便千年流逝,与飞天之间痴缠的岁月依旧让秦天无法忘怀……沉睡了千年之久的秦妖还在迷惘着。人生道路上总会迷惘与困惑,在需要解答的时候往往找不到答案……但是在未来某一个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回首,答案就在灯火阑珊之处等待着你,许久,许久……一如千年那样漫长。欢迎进入狐狸杜撰的,妖怪的世界-----
  • 谁说我嫁不出去

    谁说我嫁不出去

    不经历人渣,怎么能出嫁,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当妈!剩女从来不羡慕女人拥有过多少个男人,因为一个女人的骄傲是要看她身旁的男人肯为她拒绝多少女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元尊同人

    元尊同人

    看过元尊之后,在九域大会之前自己对九域大会的一些想法。想写一个自己的九域大会,以及之后的剧情。可能会有些烂,但还希望大家支持。
  • 我被困同一天三千年

    我被困同一天三千年

    本书已经回炉重造,新书《我被困在同一天五千年》已发布(书友群:260576392)
  • 何须更把茶林撼

    何须更把茶林撼

    "我长得不够你的要求,又不温柔,也不优秀,但是我总想试试,难保你的选择符合我的心意呢?"曲微莹爱得卑微,却不愿放弃。
  • 不可知文明

    不可知文明

    意外获得,外星文明的炮灰兵营,就此开始了,倒霉的异界争霸。什么鬼,看着眼前这几百个壮汉。为什么克隆人没打过,古代人,还是那种平民,你个外星科技是假的吧!
  • 下辈子请做我夫君

    下辈子请做我夫君

    还有三天就要步入梦想中的教堂了,可谁知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在了古代,怎么回事?怎么现代的未婚夫也在这?而且,现代他宠她,古代怎么反而憎恨她折磨她?误会,还是阴谋?她不管!她非要让他像以前那样宠爱她,等着瞧吧,她一定要征服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诸天我独尊

    诸天我独尊

    在斗破中开辟太古天庭,向万界进发,在武动中大战异魔族,也与大主宰之中臻至巅峰之境。永生世界获取三千大道,遮天中逆转轮回鏖战天下!我曾在帝关前斩过仙,也曾与率领天庭大军跨越星河征战诸天……穿梭诸天万界、轮回古今未来、掠夺天地本源,证得永恒大道。斗破武动、超神主宰,遮天永生、完美长生……
  • 纯情小语

    纯情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