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44500000013

第13章 企业家传承与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当企业集群中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特别是趋于稳定,创业者又面临退休的时候,集群中的企业的突出特征是集群内部的发展速度相对减缓,同时,在集群内部企业间交易关系逐渐固定下来后,第一代企业家会逐渐地让出其位置,即所谓的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现象,这在浙江和福建等中小企业集群集中的地方表现得很突出。那么,由第一代企业家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究竟能不能也传承到他们的继任子女之间?信任机制在第二代企业家之间是否能够发挥作用以及究竟如何发挥作用?这都是在这个阶段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家变迁与高技术企业集群

高技术企业集群中企业家变迁的速度要高于传统类型企业,那么,这种变迁会对高技术企业集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特别依赖于企业家网络而组建起来的集群而言,当企业家退居幕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将会何去何从?本节将就这个问题展开初步的研究。

1.高技术企业集群中的企业家变迁:一个解释

与传统企业不同,高技术企业内部各种要素间的合约关系存在着更复杂的安排,这也直接反映在高技术企业集群的治理框架中。一般而言,在高技术企业中,企业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间通常会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2.高技术企业中的企业家:基于人力资本的分析

本书的一个观点是,在不同的企业合约关系中,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多元化的组合,这直接造成两者在企业合约中谈判力的不同,从而影响企业中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布状态。为了分析方便,我们从资产专用性和专有性的角度构造出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谈判力的组合模型,将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谈判力构造成四种组合,即强—强、强—弱、弱—强和弱—弱。

为下面分析的方便,这里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进行简单划分,可以通过对各种人力资本类型的比较找出具有专用性的部分。从杨瑞龙等人所做的分析看,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其中经营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在高新技术类型企业中,人力资本主要表现为:第一是管理能力(M)。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类型:其一是学习西方工商管理知识并归国创业的人员(M1)所具有的良好理论基础以及国外的人际关系网络;其二是国内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所具有的符合中国市场经济特殊情况的管理能力(M2)。第二是所谓的企业家才能或者说决策能力(E),即通过对市场的敏锐感觉和有效组织资源能力,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所具备的才能。其中一个典型(E1)就是能够将对市场的敏锐感觉与迅速组织进行产品研制和市场开发结合起来的一种能力,应当属于企业家才能与专门技术才能结合的形式,即拥有高新技术知识和创新成果的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自身的融资来组织生产要素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种类型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也被称为“独立创业型企业”(赵曙明等,2000),主要以一些研究开发型专家所建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其二主要表现为对某些产品或技术以及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感觉敏锐,通过购买专利、技术或者能找到成功的赢利模式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E2),表现为拥有知识和技术成果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与提供货币资本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组织生产要素以及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被称为“购买型创业企业”。第三是生产能力,尽管通常把这种能力当做一般/非专用能力,但应当注意,特殊的企业文化也可以增强这种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上述三种类型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存在差异。其中,对通过市场组织资源的人力资本来说,特别是E2型人力资本更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不过,由于这种才能本身的稀缺,以及创业者自有的专利或技术的使用权甚至是所有权投入到已有的企业,或对已有事业难以割舍的感情,都增加了这种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专有性。而对于M型人力资本来说,如果其能力的发挥与团队密切相关,则专用性高;如果其能力的发挥较少受到专用性的影响,则专用性就会降低。跳槽的管理人员往往出现在这种类型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与传统企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企业中人力资本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的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创新者成为企业实际的风险承担者,“知识型企业合约不同于非知识型企业合约的关键,一开始就不是非人力资本所有者被授予委托人资格”(牛德生,2001)。尽管部分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治理结构与传统企业类似,但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人力资本的所有者都成为事实上的委托人。黄乾等人(2001)认为,“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积累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提高,由一方侵犯另一方产权收益引起的矛盾将日益突出”。那么,企业所有权安排将进行相应的调整,随着人力资本价值和谈判力的提高,非人力资本分享的所有权份额将会上升。这也就可以解释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结构安排和制度演进的代理效率为什么会远高于传统企业。

3.企业家变迁与企业集群的演进路径

尽管企业家能力能够随着企业成长而获得提升,不过这种企业家能力在不同企业间分配的不平均必然需要在不同企业间重新进行控制权和索取权的安排。从单个企业来说,企业成长本身就是企业家代理能力互相鉴别、剔除的过程,同时也应是代理效率改进的过程。这可能会造成个别企业的企业家更迭,即在高科技企业中,在企业业绩不佳的时候会利用事先商定的协议更换掉企业家。而在虚拟企业联合体中,那些能力较低的企业家会被淘汰出企业网络,一种形式是该企业家所在的企业被淘汰,另一种形式是企业的企业家发生更迭。

企业家变迁主要发生在企业集群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表现出来的特征为持续发展。从个别企业的角度看,由于第一代创业者的退出和第二代的继任,随之而来的以企业家之间信任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间信任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家族企业的禅让与企业集群

家族企业是企业集群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往往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对很多国内家族企业而言,近年来进行交接班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这必然会对企业集群的运行产生某种影响。

1.家族企业禅让:企业家的变迁

按照Astrachan(2000)的估计,美国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地过继给第二代;12%的家族企业能成功地过继给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地传递给第四代。在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国内诸多家族企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现在也面临着交接班的时机。

家族企业禅让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权力继任,即企业领导人的更迭,如果从企业家才能的角度看,即企业家的更迭。权力继任的模式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类,内部继任和外部继任。“子承父业”是家族企业权力继任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形式,往往家族企业中会有很好的继任计划安排,对接班人培养、交接班的时机、策略等都有一些比较清晰的计划。另外一类形式是外部继任,即将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控制。按照离职时的情景,还可以划分为自然离任和强迫离任。自然离任是双方都有充分准备情况下的继任,企业往往会有比较明确的继任规划。而强迫离任则是在前任不愿意或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处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控制权的离任形式。当然,还有一种离任形式也值得关注,即突发离任,一般发生在企业领导人发生重大变故时候,企业不得不进行的交接班。

家族企业禅让的一个典型后果是接班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就是说,继任的企业家是否能够保证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按照标准的继任理论,公司领导人继任可以被看做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变动。对那些诸如股东、供应商、顾客、公众和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他们会将继任时间看做是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信号(Beatty 和Zajac,1987)。因而,继任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企业的绩效。接班人的才能是否能够与企业的情况相匹配,特别是针对以“人治”为主的东方文化下的家族企业而言,继任者的管理难度远比“法治”下的家族企业要大得多。

2.禅让与集群内社会网络的转变

这里需要考虑两种情况,即没有发生代际传承的情况和发生代际传承的情况,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企业家信任的演进将会表现出何种状态。如果按照Lewicki(2003)等人的观点,信任的发展一般会从计算型信任逐步发展到了解型信任和认同型信任,只有很少比例的低层级信任能够发展到高层级的信任。不过以企业家信任为起始点的发展路径并不完全遵循上述规律。但在发生代际传承的情况后,借鉴这个模型,我们可以猜测到的一个情况是,第二代企业家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其信任的起点是不同的,甚至是有很大差异的。或许,在第二代企业家之间,他们的信任仅仅是了解型信任而已,甚至可能要从计算型信任而重新发展起来。父辈间的信任并不能或无法完全被继承下来。

当集群内部企业间网络关系趋于稳定后,制度信任的水平也就逐渐增加了。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制度信任就是企业间基于相互交易关系和制度安排的信任,这样对集群的更迭会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毕竟在仅仅或过多地依赖私人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信任机制下,任何非亲缘、血脉或其他私人关系的外部企业想要加入到集群中都是很困难的,这种情况对集群的外向型发展或者说“血液”更新并不是有利的。只有当企业集群的发展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后,制度信任机制逐渐在企业集群的内部运行中占据主导地位后,外部企业的加入才逐渐成为可行并更为常见的现象。

伴随着禅让的发生,企业集群的效率通常会表现出提高的趋势,但效率的提高在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分布并不均衡。在这个阶段中,信任机制似乎让位于其他集群治理机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间的信任水平发展到认同型后,企业间更多地会采取更高水平的合作与协调,从而在集群层面上的战略和战术能力都得到增强。这才是信任机制对成熟时期企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D。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华夏出版社,1989.

2.白勤虎,造就中国企业家的环境与制度[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M],第1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陈佳贵等主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6.陈佳贵等著,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7.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0.

8.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

9.德鲁克,革新与企业家精神,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

10.丁栋虹,制度变迁中企业家成长模式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1.焦斌龙,中国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定价与配置[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2.段文斌,西方企业家理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7(11)。

13.韩帕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职业企业家[J],改革与理论,1994(4)。

14.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J],上海三联书店,1994.

15.科斯等,契约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6.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17.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8.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0.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1.黄群慧,李春琦,报酬、声誉与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的激励[J],中国工业经济,2001(3)。

22.黄群慧,西方经济理论中企业家角色演进和消失[J],经济科学,1999(1)。

23.李新春,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与企业家性质[J],中国工业经济,2003(6)。

24.李新春,企业家协调与企业集群——对珠江三角洲专业镇—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2(3)。

25.李新春,企业战略网络的生成发展与市场转型[J],经济研究,1998(4)。

26.刘茂松,培育职业企业家型阶层[J],经济研究,1994(6)。

27.刘友金,集群式创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组织模式[J],经济学动态,2004(5)。

28.迈克·波特,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文译文)[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29.青木昌彦,硅谷模式的信息与治理结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1)。

30.陶长琪。IT企业集群的共生性和稳定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4(5)。

31.汪丁丁,企业家的形成与财产制度[J],经济研究,1996(1)。

32.汪丁丁,中国经济的隐忧[J],改革与理论,1999(9)。

33.杨瑞龙,周其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1997(1)。

34.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5.浙江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报告[R],内部资料,2002.10-20.

36.浙江省统计局编。2001浙江省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8-32.

37.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提高浙江区域性块状经济竞争力研究[R],内部资料,2002(3)。

38.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世纪之交的中国企业经营者[J],管理世界,1999(4)。

39.周浩,企业集群的共生模型及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2003(7)。

40.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41.朱嘉红,邬爱其,基于焦点企业成长的集群演进机理与模仿失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

42.Biggart,N。W。and G。G。Hamilton。On the Limits of a Firm-Based Theory to Explain Business Networks:The Western Bias of Neoclassical Economics,in:N。Nohria and R。G。Eccles(Edited),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Structure,Form,and Act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

43.Chandler G。N。and Hanks S。H。Founder competence,the environment,and venture performance,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M]。spring。1994.

44.Daly G。G。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culture in Japan and the U。S。,Japan and the World Economy[M]。Vol。(1998)10.

45.David F。。Creating Self-sustaining,High-skill Ecosystems[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9,15(1)。

46.Gerlach M。L。and J。R。Lincoln。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Network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in:N。Nohria and R。G。Eccles(Edited),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Structure,Form,and Acti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2.

47.Jennifer Bair and Gary Gereffi。Local Clusters in Global Chains:the Cause and Consequences of Export Dynamism in Torreons Blue Jeans Industry[J]。World Development,2001,29(11)。

48.Jennifer Bair and Gary Gereffi。Local Clusters in Global Chains:the Cause and Consequences of Export Dynamism in Torreons Blue Jeans Industry。World Development,2001,29(11)。

49.Martin Bell,Michael Albu。Knowledge Systems and Technological Dynamism in Industrial Clust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1999,27(9)。

50.Naresh R。Pandit,etl。A Comparison of Clustering Dynamics in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ies[J]。Economics of Business,2002(9)。

51.Peng,W。Mike and Peggy S。Heath。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cs in Transition:Insititution,Organizations,and Strategic Choi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

52.Piore,Michael J。and Charles F。Sabel。The Second Industrial Divide-Possibilities for Prosperity,Basic Books,1984.

53.Porter,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54.Porter,Michael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The Free Press,1990.

55.R。H。Croas。The Firm,the Market and the Law。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56.Redding,S。Gordon。Weak Organizations and Strong Linkages:Managerial Ideology and Chinese Family Business Networks,in:Gary G。Hamilton(Edited),Asian Business Networks,Walter de Gruyter&Co,Berlin,1996.

57.Ron Martin and Peter Sunley。Deconstructing Clusters: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3)。

58.Ron Martin and Peter Sunley。Deconstructing Clusters:Chaotic Concept or Policy Panacea?[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3)。

59.Stewart,J。R。W。H。,Watson W。E。,Carland J。C。and Carland J。W。(1998)。A proclivity for entrepreneurship:a comparison of entrepreneurs,small business owners,and corporate managers,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M]。Vol。14.

60.Thomas Brenner and Siegfried Greif。The Dependence of Innovativeness on the Local Firm Popul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German[R]。Patents Economics&Evolution 6,Max Planck Institute,2003 1.

61.Wong,Siu-lun。Chinese Entrepreneurs and Business Trust。in:Gary G。Hamilton(Edited),Asian Business Networks,Walter de Gruyter&Co,Berlin,1996.

§§第四章 民间商会的权威共生治理

同类推荐
  •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抓执行: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本书重点讲述了团队高效执行的9个管理方法,手把手教你提高团队执行力。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必读之书。
  • 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让节约成为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本书以企业生产经营中现实可行的节约细节为内容,以理念、工作、落实、流程、管理、提升等各个阶段为单元,列举和说明了让节约成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能够实施节约的细节所在,帮助读者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习惯,为企业和个人创造更多收益、谋得共同发展。本书说理简明,案例丰富,既可以协助企业宣传和确立节约文化,也能够为个人强化节约素养,是一本通俗有益的读本。本书可作为大众读物,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节约培训教材使用。
  •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是美国“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三十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于销售人员,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了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也就吹晌了战斗的号角,进而也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的影响力将会贯穿于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而推销口才的好坏,也将会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推销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推销人员对口才的合理运用与发挥。
  • 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管理故事

    总经理必读的209个经典管理故事

    管理很难,难就难在我们无法将理论对接到管理实践中;管理很简单,简单就简单在你只要给管理赋予生命,让故事引导你的行为,你就会体会到管理的乐趣。读故事,学管理,和大师对话,还你一个轻松的世界。本书为总经理精心挑选了209个经典管理故事,囊括了领导力、决策、目标、用人、激励、沟通、授权、执行力、营销、团队协作、创新以及危机管理等管理的方方面面,相信这些美妙的故事能照亮你管理的通道,让你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 做最好的HR

    做最好的HR

    想要企业的人员稳定,业绩提升,首先需要有一个合格的HR对人员情况进行把关。本书全面阐述了企业HR的角色定位、岗位要求、管理技能、实操技巧等。通过阅读本书,HR可以找到从优秀到卓越的正确途径,从而有效提高管理能力,轻松打造高效团队。
热门推荐
  • 无限修行刷手

    无限修行刷手

    陆成突然醒来,发现自己的头顶顶着一串数字,当前修炼进度:125/1000.满1000可直接进入到下一境界。看了一遍修炼功法:进度+40。服用了初级丹药:进度+50。睡了个觉修行进度:+1!服用灵草:可增加修行进度100.吸收分解未知灵剑:可增加修行进度100000000!……这仅仅只是一个刷子无限刷修为的故事。
  • 闪电吉他手

    闪电吉他手

    人心处,罪恶、欲望蔓延..活着就是罪..世间万物都有罪..我只是手拿闪电的罪人..你、创始神凭什么审判我的罪名!多说无益..我揍到你服!等级:方,士,使,者,宗,圣,帝,...希望大家看得开心~!
  • 河清海晏

    河清海晏

    康熙二十八年,两淮私盐泛滥,以扬州为甚。有“江南第一清官”之称的施世纶上任扬州知府。扬州盐商团体得知施世纶上任前来拜谒,却形成三派。与官场勾结的姚乔木,耿直的华泽盐场文天扬,还有中立派阎正国父子。他们心中各自打着算盘,酝酿着一起巨大的风波。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看施公如何破获连环迷案,最终掐断私盐走私链条,维护国家利益。
  • 觅觅世界

    觅觅世界

    未来在一场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千疮百孔,人类数量剧减。人们在一个满目疮痍的环境中寻觅属于自己的世界。主人公作为大战的受害者一直帮助着身边的人打造属于大家向往的属地。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尸威撼天

    尸威撼天

    神秘丧尸病毒降世,地球变成一个行尸走肉的世界,猎尸者的出现稍稍挽救了一下人类的劣势,可是接连出现的奇异事件令人类走向了毁灭!丧尸的接连进化,可以掌控异能的尸王,可以掌控一方天地的九大尸神!还有那传承记忆中的构成天地的九大元素和九大尸神有何关系?在这神秘诡异的地球之上,且看秦天凭借着一副僵尸之身在这夹缝中生存。这丧尸频频进化究竟何人所为,还有那行踪诡异的修道者,他们究竟如何居心?这一切一切,都等待着发掘……那神秘陌生的小玉瓶,可以提升血脉的力量?亦或是其他?那传说中尸神的功法《阴阳生死道》,究竟是福是祸?精彩不容错过——(修士修为划分:后天十品、先天四层、筑基、辟谷、铸鼎、金丹、元婴、元神、合体、渡劫、大乘。僵尸修为划分:白毛僵尸、黑毛僵尸、绿毛僵尸、行尸、铁甲僵尸、铜甲僵尸、夜叉、飞天夜叉、修罗、旱魃、尸神。)
  • 活在平凡里

    活在平凡里

    有的时候,我们的生活相似又不相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不同的人在经历过,体会过。在我的身边发生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欢听故事,那么说不定,你会发现书中有你的影子。
  • 我的绝色小娇妻

    我的绝色小娇妻

    王者归来,纵横都市
  • 压寨不压心:冷情女王桃花开

    压寨不压心:冷情女王桃花开

    谁也不知道,那重新吸引万千目光让人们往往大跌耳目的绝世女子并不是曾经那个懦弱被弃的天之娇女,也不是那被移花接木成青楼女子的和亲公主,如今身体里住的是23世纪的冷情异能者。
  • 快穿之系统总觉得我是大佬

    快穿之系统总觉得我是大佬

    你是否愿意接受绑定。黎狸直接点了拒绝。拒绝无效,请重试。黎狸再次点击拒绝。拒绝依旧不成功。黎狸用锐利的眼神审视着地上那快石头。“啧,破石头,是你搞的鬼。不要这么说嘛,伦家可是很可爱哒。小姐姐,咱们一起合作好不好嘛。黎狸搓了搓手上并不存在的鸡皮疙瘩:“靠,这是什么鬼。”伦家不是什么鬼啦~,伦家是全世界最可爱的系统。啧,不得了,这个石头怎么这么自恋啊。小姐姐~,你现在被我绑定了啦。是伦家的宿主了呢。咱们去三千世界历练不咯,可好玩了呢~。是吗?慵懒带着一丝丝邪意的声音直逼得石头发出原声。是,是,是的啊。嗯?真有这么简单?破石头。懒散的语气中带有丝丝威胁。嘤嘤嘤,你凶凶。嘣的一声,只见黎狸坐在了石头上:“说人话。”黎狸的眼睛里散发着黑芒,慢慢地地聚成了黑色的漩涡。石头看得心里直发怵。(这种情况我能怎么办,我只能说哦了啊。)是这样这样的……要想离开这个荒芜之地,就必需收集好一些能量,然后用能量石冲破这个结界。但是,嘤嘤嘤嘤,伦家这么多年只看见一个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