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50600000027

第27章 拘王浚羯胡吞蓟北毙赵染晋相保关中

却说王浚骄盈不法,意欲称尊,商诸燕相胡矩。矩婉言谏阻,致拂浚意,被徙为魏郡守。燕国霍原,志节清高,浚屡征不就,再使人诱令劝进,原当然不从,浚竟诬原谋变,派吏拘原,枭首以徇。北海太守刘搏,及司空掾高柔,相继切谏,又为浚所杀。女夫枣崧,最得浚宠,尚有掾属朱硕,表字丘伯,亦专事谀媚,甚惬浚心。两人朋比为奸,贪婪无度,北州有歌谣云:“府中赫赫朱丘伯,十囊五囊入枣郎。”又有一谣云:“幽州城门似藏户,中有伏尸王彭祖。”彭祖即王浚表字。浚又令枣崧督率诸军,出屯易水,复召段疾陆眷,与同讨勒。疾陆眷已与勒有盟,哪里还肯应召?浚引为深恨,使人赍着金帛,往赂代公猗卢,令讨段氏,再檄鲜卑部酋慕容,发兵助讨。猗卢遣子六修往攻,为疾陆眷所败,退还代郡。独慕容所向皆捷,得取徒河。(慕容氏已见前文。)先是河洛人氏,北向避乱,俱往依王浚,嗣见浚政刑日紊,往往他去,作塞外游。外族以段氏、慕容氏为最盛,段氏兄弟,专尚武力,不礼文士,惟喜交宾客,雅览英豪,所以士多趋附,远近如归。尝自称鲜卑大单于,至王浚承制封拜,授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于名号,却不受。此次奉檄攻段,并非甘为浚使,不过段氏盛强,亦中忌,所以乐得卖情,出兵拓土。他部下却有许多人物,分任庶政,河东人裴嶷,代郡人鲁昌,北平人杨耽,为心腹。广平人游邃,北海人逢羡,渤海人封抽,西河人宋,河东人裴开,为股肱。平原人宋该,安定人皇甫岌、皇甫真,渤海人封弈、封裕,并典机要。会稽人朱左车,泰山人胡母翼,鲁人孔纂,皆为宾友。又平原宿儒刘赞为东痒祭酒,令子带着国胄,北面受业,居然习礼讲让,用夏变夷。(慕容之兴,实基于此。)幽州从事韩咸,监护柳城,入谒王浚,盛称下士爱民,无非是借讽浚,诱令改过的意思。不料浚竟翻起脸来,叱他私通外族,喝令斩首。

嗣是人心益离,往往叛入鲜卑,再加幽州一带,连岁饥馑,不是旱灾,就是蝗灾,百姓非常困苦。浚尚纵令枣崧诸人,横征暴敛,荼毒生灵,古人有言:“木朽虫生。”为了幽州衰敝,遂致汉将石勒,虎视眈眈。他还未敢遽行动手,拟先遣使往觇,探明虚实。僚佐请用羊祜、陆抗故事,(见前文。)致书王浚,以便通使。勒乃转咨右长史张宾,宾答道:“浚名为晋臣,实图自立,但患四海英雄,不肯依附,所以迁延至今。将军威振天下,若卑辞厚礼,与彼交欢,犹惧未信,况如羊、陆抗衡,能使彼相信不疑么?”勒踌躇道:“如右侯言,将用何术?”宾说道:“荀息灭虞,勾践沼吴,(俱见《春秋》、《左传》。)前策具在,奈何不行?”勒闻言大喜,便令宾草就一表,特遣舍人王子春、董肇,赍表诣浚,又使带去许多珍宝,半献王浚,半赠枣崧。子春与肇,领命至幽州,当由王浚召入,问明来意。子春格外谦恭,拜呈表文,浚即取表展览,但见纸上写着:

勒本小胡,遭世饥乱,流离屯厄,窜命冀州,窃相保聚,以救性命。今晋祚沦夷,中原无主,殿下州乡贵望,四海所宗,为帝王者,非公其谁?勒所以捐躯起兵,诛讨暴乱者,正欲为殿下驱除尔。伏愿殿下应天顺人,早登皇祚。勒奉戴殿下,如天地父母,殿下察勒微忱,亦当视之如子也。谨此表闻!

浚览表毕,禁不住喜笑颜开,再由子春等奉上珍物,都是五光十色,价值连城,(好钓饵。)便命左右一概全收,使子春等左右旁坐,欢颜与语道:“石公亦当世英雄,据在赵魏。今乃向孤称藩,殊为不解。”(我亦不解。)子春本是辩士,随口答道:“石将军兵力强盛,诚如圣论,但因殿下中州贵望,威振华夷,石将军自视勿如,所以愿让殿下。况自古到今,胡人为上国名臣,尚有所闻,从未有突然崛起,得为帝王。石将军推功让美,正是明识过人,殿下亦何必多疑呢?”(欺弄王浚即此已足。)浚顿时大悦,面封子春等为列侯。子春等当然拜谢,退就宾馆。又将礼物一份,赠与枣崧,托他善为周旋。崧满口应承,入与王浚商议,遣使报勒,厚赆子春与肇,偕使同行。

既到襄国,勒先将劲卒精甲,藏入帐后,唯用羸卒站立,开府接使,北面拜受来书。浚使亦略有礼物相遗,内有尘尾一柄,勒佯不敢执,高悬壁上,且对浚使道:“我见赐物,如见王公,当朝夕下拜呢。”随即款宴浚使,待如上宾,挽留了好几日,方才送归。复遣董肇奉表与浚,约期入谒,当亲上尊号,并修笺传达枣崧,求封并州牧兼广平公。浚使返报,具言勒形势寡弱,款诚无二,再经董肇接踵到来,奉表递笺,喜得王浚翁婿二人如痴如狂,一个是候补皇帝,一个是候补宰相,指日高升,说不尽的快活了。(恐怕要请君入瓮。)

石勒部署兵马,将赴幽州,唯尚有一种疑虑,迟延未发。张宾入问道:“将军果欲袭人,须掩他不备。今兵马已经部署,尚延滞不行,莫非虑及刘琨及鲜卑乌桓等部落,乘虚袭我么?”勒皱眉道:“我意原是如此,右侯有无妙策?”宾答道:“刘琨及鲜卑乌桓,智勇俱不及将军,将军虽然远出,彼亦未敢遽动。且彼亦未知将军一往,便能速取幽州,将军轻骑往返,不过二旬,就使彼有心图我,出师掩至,将军已可归来,自足抵御。若再恐刘琨路近,变生意外,何妨向琨请和,佯与周旋。琨与浚名为同寅,实是仇敌,万一料我袭浚,亦必不肯往援,兵贵神速,幸勿再延!”(料事如神,可惜所事非主。)勒跃然起立道:“我所未了的事情,右侯能为我代了,还有何说?”遂命军士夤夜起程,亲自督行,所有与琨求和的书函,统委张宾办理。

宾替勒修笺,遣人达琨,无非说是“去逆效顺,讨汉自赎”等语。(与对待王浚不同,便是看人行计。)琨得笺大喜,移檄州郡,谓“勒已奉笺乞降,当与代公猗卢,共讨平阳,这是累年积诚所感,得此效果”等语。(仿佛做梦。)勒在途中接得消息,越发放心前进,行至易水,为王浚督护孙纬所闻,忙驰入白浚,请速拒勒。浚笑语道:“石公此来,正践前约,如何拒他?”说至此,旁立许多将佐,齐声进谏道:“羯胡贪而无信,必有诡谋,不如出击为是。”浚不禁动怒道:“他既有心推戴,正应迎他进来,汝等反谓可击,真正奇怪。”道言未绝,又由范阳镇守游统,奉书至浚,略言“石勒前来,志在劝进,请勿多疑”云云。看官!你道游统何故上书?原来统已阴附石勒,卖主求荣,所以特地报浚,借坚浚信。浚越以为真,便下令道:“敢言击勒者,斩!”将佐乃不敢再言。浚且预备盛筵,俊勒入府舍时,替他接风。

过了两天,勒已率兵驰至,天适破晓,叫开城门,尚恐内有埋伏,先驱牛羊数十头进城,假称礼物,实欲堵截街巷,阻碍伏兵,待见城内空虚,乃麾众直进,立即四掠。浚左右亟请抵御,尚未邀允。但浚到此时,也觉惊惶,或坐或起,形神不安。勒率众升厅,召浚出见,浚还望他好意相待,昂然出来,甫至厅前,即被勒众七手八脚,把浚拘住。浚无子嗣,只有妻妾数人,被勒众入内搜劫,牵出见勒。浚妻乃是继室,年齿未暮,尚有姣容。勒拉与并坐,始令兵士推浚入厅。(搂人妻而见其夫,太属淫恶,但莫非由浚自取。)浚且惭且愤,向勒骂道:“胡奴调侃乃公,为何凶逆至此?”勒狞笑道:“公位冠元台,手握强兵,坐睹神州倾覆,不发一援,反欲自为天子,尚得谓非凶逆么?况闻公委任奸贪,残虐百姓,贼害忠良,毒遍燕、蓟,这才叫做真正凶逆呢。”说着,即派部将王洛生,率领五百骑兵,先送浚往襄国。浚被押出城,愤投濠中,又被骑兵捞起,上了桎梏,匆匆去讫。勒收捕浚众万余人,一律杀死。

浚将佐等均诣勒帐谢罪,馈赂交错,独尚书裴宪,从事中郎荀绰,未见往谢。勒使人召至,面加诃责道:“王浚暴虐,由孤亲来讨伐,首恶已擒,诸人俱来庆谢,二人乃甘与同恶,难道独不怕死吗?”宪接口道:“宪等世仕晋朝,得蒙宠禄,浚虽粗悍,犹是晋室藩臣,所以宪等相从,不敢有贰。明公若不修德义,专尚威刑,宪等自知应死,也不愿求免了。”言毕,即掉头趋出。勒急忙呼还,待以客体,惟拿下枣崧、朱硕,责他纳贿乱政,推出枭斩。游统自范阳进见,满望功成加赏,不料勒叱他不忠,也命斩首。(应该处斩,足为卖主求荣者戒。)又籍浚将佐亲戚,多半是积资巨万,只裴宪、荀绰家内,有书百余箱,盐米十余斛罢了。勒语僚属道:“我不喜得幽州,但喜得二人呢。”遂令宪为从事中郎,绰为参军。(甘心事羯,终非好汉。)分遣流民,各还乡里。一住二日,便拟旋师。授前尚书刘翰为幽州刺史,使他居守蓟城。临行时毁去晋宫,挈着浚妻,驰还襄国。途次被浚督护孙纬邀击,勒众败溃,惟勒得逃还,连浚妻都不知去向了。(又不知作谁家妇。)勒回至襄国。尚有余忿,立将王浚枭首,函送平阳。汉主聪加授勒为大都督兼骠骑大将军,封东单于。

乐陵太守邵续,为浚所署,屯居厌次,续子为勒所虏,使为督护,且令往劝续降。续因孤危失援,暂且附勒。渤海太守刘胤,弃郡依续,且语续道:“大丈夫当思立名全节,君为晋臣,奈何从贼自污呢?”续凄然谢过,并说明苦衷,行当自拔。可巧幽州留守刘翰,亦不欲从勒,特举城让与段匹。匹为段疾陆眷弟,已见前回,疾陆眷与勒联盟。独匹心下不愿,仍与刘琨通书,不忘旧好,故刘翰邀他守蓟,情愿去位。匹遂贻邵续书,招使归晋。续即复称如约。或谓续不宜背勒,自害嗣子,续泣答道:“我出身为国,怎得顾子废义呢?”当下与勒相绝,即遣刘胤往报江东,愿听琅琊王睿驱遣。睿用胤为参军,遥授续为平原太守。石勒闻续负约,竟杀邵,发兵攻续。续忙向蓟城乞援,段匹令弟文鸯,引众援续。续被围,幸得文鸯援兵,才能退敌。且也文鸯追至安陵,虏勒所署官吏,并驱回流民三千余家,然后还兵。

刘琨得悉幽州军报,始知为勒所绐,懊悔无及,乃复遣人诣代,与猗卢约同攻汉。猗卢方有内患,不遑赴约,琨亦只好罢休。会有长安使至,传示诏书,并报称关东大捷。琨暂留来使,询明大捷情形。原来汉中山王刘曜,自被允击破营寨,与赵染奔回平阳。(见前回。)他却整缮兵甲,休养了好几月,又复从平阳出发,欲寇长安。曜进屯渭,染进屯新丰。晋征东大将军索,引兵出拒,行至新丰附近,早有虏谍报入染营,染奋然道:“前次误堕诡计,致与中山王败退,今彼复敢前来,定是到此送死了。”长史鲁徽道:“晋室君臣,亦知强弱难敌,只因我军入境,不得不拚死来争。古语有云:‘一夫拚命,万夫莫当。’将军幸勿轻视。”染目道:“强盛如司马模,我一往取,势如摧枯,索一小竖子,不足污我马蹄,怕他甚么!”时已天晚,即欲出营杀去,又经徽好言拦阻,勉强按住忿火,宿了一宵。次日早起,便率轻骑数百人,前往迎战,且扬言道:“擒住索,还食未迟。”一面说,一面麾兵急进。

到了新丰城西,正与军相遇,两下不及答话,便即厮杀起来。见染兵不多,却也生疑,但素知汉兵强悍,未可轻敌,因先麾动前队,与他交锋。约有两个时辰,染兵已经枵腹,气力不如,偏驱出后队的生力军,一拥齐上,逢人便斫,见马便戳,好像削瓜切菜一般,把染兵斩杀殆尽。染亦受伤,拨马奔回。后面追兵不舍,险些儿被他杀到,还亏鲁徽遣兵援应,方得保染回营。染且悔且叹道:“我不用徽言,致有此败。”既而又咬牙自恨道:“回去无面目见徽,不如杀死了他,免我生惭。”(如此狠毒,禽兽不如。)计划已定,方驰入营门,兜头碰着鲁徽,几似仇人相见,格外眼红,一声喝令,竟将鲁徽拿下。徽怅然道:“将军不听忠言,愚愎致败,乃复忌贤害士,欲快私忿,天地有知,能令将军安死衽席么?”(赵染戕模降虏,心术可知,徽若果有智识,引避不暇,乃甘为属吏,死亦自取。)染越加动恼,竟令杀徽。再向曜率众数万,从间道趋向长安。

愍帝因报捷,方加骠骑大将军承制行事,不防汉兵又进逼都城,连忙使允出御。允至冯翊,与曜、染交战一场,不幸败绩,当夜收拾败卒,再劫汉营,避实击虚,杀入汉将殷凯营内。凯慌张失措,被允擒斩。及曜、染整兵出救,允已退去。曜恐复为所袭,乃移攻河内太守郭默。默婴城固守,被围月余,粮食已尽,乃向曜乞籴,愿送妻子为质。曜得默妻子,总道默已愿降,乃给粮与默。哪知默得了粮米,仍闭城拒曜。曜将默妻子沉死河中,督兵再攻。(默亦邵、续之流亚,故叙笔不肯从略。)曜因使人夜缒出城,驰往新郑,向太守李矩乞援,矩令甥郭诵迎默。诵闻汉兵势盛,不敢遽进,会刘琨遣将刘肇带领鲜卑五百余骑,入援长安,道阻不通,乃还过矩营。矩邀肇同击汉兵,汉兵最怕鲜卑骑士,不战自去,河内才得解围。默率众依矩,远避敌冲。曜已退屯蒲坂,独染转攻北地,由允移师赴救,再与染对垒争锋。染夜梦鲁徽,弯弓注射,负痛惊醒。翌晨出战,被允诱入伏中,四面突出弓弩手,弦声齐响,箭如飞蝗。染虽然凶悍,哪禁得万镞飞来,霎时间集矢如猥,倒毙马下。余众多死。这一次射毙悍虏,总算是大获胜仗了。刘琨闻报,送还朝使,又向愍帝上表道:

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凭陵肇毂,神人同愤,遐迩奋怒。伏省诏书,相国南阳王保,太尉凉州刺史张轨,纠合二州,同恤王室。冠军将军允,骠骑将军索,总齐六军,戮力国难,王旅大捷,俘馘千计。旌旗扬于晋路,金鼓振于河曲。崤、函无虔刘之惊,、陇有安业之庆,斯诚宗庙社稷,陛下神武之所致。含气之伦,莫不引领,况臣之心,能无踊跃?臣前与鲜卑猗卢,约讨平阳,适羯奴石勒,以诡计掩入蓟城,大司马王浚,受其伪和,为勒所虏,勒势转盛,欲来袭臣,城坞骇惧,唯图自守。又猗卢国内,适有变患,卢虽得诛奸臣,已愆成约,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勒据襄国,与臣隔山,寇骑朝发,夕及臣城,同恶相求,其徒实繁。自东北八州,勒灭其七,先朝所授,存者唯臣,是以勒朝夕谋虑,以图臣为计,窥伺间隙,寇抄相寻。戎士不得解甲,百姓不得在野,天网虽张,灵泽未及。唯臣孑然与寇为伍,自守则稽聪之谋,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徒怀愤踊,力不从心。臣与二虏,势不并立,聪、勒不枭,臣无归志,比者秋谷既登,胡马已肥,前锋诸军,当有至者。臣愿首启戎行,身先士卒,得凭陛下威灵,使获展微效,然后陨首谢国,殁亦无恨矣!臣琨谨表。(申录琨表,以竭其忠。)

愍帝得表,复遣大鸿胪赵廉持诏,拜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琨辞去司空,拜受都督,且进加封猗卢为王,好教他感激图报,共讨刘聪。小子有诗咏道:

一木难为大厦支,枕戈泣血勉扶持。

臣躯未死心犹在,敢掬丹忱报主知。

欲知愍帝是否依议,且至下回再详。

王浚、刘琨,俱为石勒所赚,堕入狡谋,但琨尚可原,而浚不可恕。琨之意在于讨汉,故闻石勒之请降,即以为强虏可平,喜出望外,智虽不足,忠实有余。所不能无讥者,坐视幽州之陷没,不能忘私耳。王浚身为晋臣,坐拥强兵,既不能宜劳王室,复不能堵御强胡,信贪夫,戮正士,种种罪恶,史不胜书,其为石勒所侮弄,非不幸也,宜也。见拘堂上,委命强胡,谩骂亦何补乎?赵染本为司马模僚属,乃背模降虏,反然以杀模为能,新丰之败,不听鲁徽,反杀鲁徽,凶横至此,宁能久存?此其所以终遭射死也。要之梦梦者天,昭昭者亦天。恶报昭彰,近则在身,远则在子孙,人亦何苦逆天行事,自贻伊戚乎哉?

同类推荐
  • 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从小到大,我始终摆脱不了孤独和伤感,我始终渴望爱与被爱,却始终事与愿违,深渊般的迷惘和绝望,渐渐将我吞噬,我一次又一次伤害了我爱和爱我的人,我自暴、自弃、自虐,直至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我是叶藏,这是我的真实故事。愿这些苦痛挣扎,成为你的良药,去爱这世间万物。
  •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隋唐演义》是清代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七十余万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脍炙人口。
  • 温柔地带

    温柔地带

    本书中的字里行间反应了60年代的生活环境,充满了一种自卑感。这是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命中注定的不可抗拒的一种深深的不被人们理解的情愫,他们的眼界丰富而又多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 遥远的大红枣

    遥远的大红枣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神秘学园

    神秘学园

    著名的耀德中学在“年度传奇人物”颁奖仪式上出现可怕的意外:广播里一个奇怪的声音报出了“本年度死亡人员名单”。获得“年度传奇人物奖”的学生王一扬、“鬼娃娃”邱天先后遭遇不测,名单上的其他人员纷纷陷于慌乱。圣诞晚会上,学生会主席许小村离奇死亡,整个学校进一步蔓延着无边的恐惧……校园地下古墓的传说渐渐浮出水面,横空出世的《石膏头像》画册,竟是邱天的死亡日记。凶手是人,还是鬼怪?最后的毒手即将伸向谁?周围的人谁还能相信?究竟谁能阻止这场精心布置的变态连环血案?“学园侦探三人组”陆嘉上、顾良辰、黎可爱携手同行,凭着弱小的力量试图扭转乾坤。死亡倒计时开始了,他们真的能揭开背后的凶机吗……
热门推荐
  • 大道行迹

    大道行迹

    炊烟袅袅不见几许光阴流逝,莺飞草长,谁人马踏桃花好不得意?可归家之后,迎接他的却是母亲将离的情景。既无报恩之人,我考取这功名何用?!幸得老祖赏识,使得楚江一颗心不至于彻底落日凡俗,从此以后踏上仙途,哪管什么一波三折、道路崎岖,只要前方大道风景旖旎,便是我心中所向!斩恶、定魂、除旧、立心、夺魄、摧魂,而后知天机、明真相、得长生,终成我楚江脚下的一条大道!且看我,大道缓缓行!
  • 海贼之我要当海军

    海贼之我要当海军

    在海贼王中,海贼似乎是自由无拘无束的存在,海军则往往沦为陪衬,甚至被当做反派,无疑是个笑话,本书中异世而来的少年,又是否能掀起海军之风呢?
  • 因为爱很胆小

    因为爱很胆小

    虐在青春,刻骨铭心春,在一个繁华的世界我们在不同的角落.夏,在一个热闹的街头我们彼此擦肩而过.秋,在一个普通的城市我们就这样相遇了.冬,在一个寒冷的季节我的心已经变冷了.
  • 上古情缘

    上古情缘

    上古时代的姬娃爱上了仙界的仙君和魔界的魔君,仙君和魔君却是孪生兄弟,两人也同时爱上一个人。痛苦的三角恋以姬娃嫁给凡人后转世,两大君王也追随转世几世都没有结果。今生是谁让她从异世来到这个世界转世重生?她遇见的妖孽男一个比一个妖孽,一个比一个腹黑,也一个比一个宠她,逼得她12岁就嫁人为妻......
  • 九霄灵动

    九霄灵动

    少年崛起,得上古死君传承,修逆天灵力,在那万族林立,诸强争锋的大千世界,灵动九霄!终有一天,我会成为这大千的主宰,终有一日我会证明:不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再也没资格容得下我。
  • 小师弟乖乖

    小师弟乖乖

    【短篇】云悠悄咪咪地接近卧房,接着猛地床咚了白悠。"小师弟,看什么书呢,乖乖躺好,你的小可爱来啦!"
  • 乱世锦瑟

    乱世锦瑟

    生于乱世,因一场阴谋父母皆亡;八年等待,却换来一次牢狱之灾;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一生,是幸?是亡?是福?是祸?情感纠结,国家兴替,在命运带来的平淡与荣华面前,他们又该如何选择?锦瑟是你,是我,是在这世间踽踽独行的每一个人。
  • 两界之变世

    两界之变世

    人类是否会不存于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活着的时候就要活得像人!来看看另外一个世界的活法吧!
  • 恶魔少爷:丫头你别跑

    恶魔少爷:丫头你别跑

    “上官怜,你别碰我!”“上官怜,你离我远点!”“上官怜……”这个恶魔,每晚都要折磨苏沫,苏沫一忍再忍,原以为自己忍了上官怜就不会再折磨她,可上官怜变本加厉!上官怜嘴角一笑,长臂一伸,搂过她的纤腰,“你是我老婆,我怎么不能碰你?”说完,便亲上她的小嘴,连反驳的机会都不给她……
  • 绝情劫:三生三世

    绝情劫:三生三世

    她与他,两人前世皆为天界上仙,女娲大神座下四大弟子之一,在天界中,令人敬畏。她:因爱上魔尊,触犯天规而被贬下凡间;他:因深爱着她,自愿请命陪她下凡走轮回。经历了一世凡尘后,她成了双腿残疾的废人;而他,陪着她再次轮回。两人今生再次相爱,准备归隐时,他却突然不要她,害她被逐出师门,面壁十年!当十年后,她却又面对着拯救苍生的责任;最后一战,魔尊要与她同归于尽,她能否摆脱这命运?